[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788697U - 一种遥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遥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88697U
CN211788697U CN202020382741.1U CN202020382741U CN211788697U CN 211788697 U CN211788697 U CN 211788697U CN 202020382741 U CN202020382741 U CN 202020382741U CN 211788697 U CN211788697 U CN 211788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key panel
remote controller
panel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827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洪湧南
罗志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827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88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88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886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遥控器,包括:对合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安装腔室,第一壳体上设有按键面板孔;PCB板,PCB板安装在安装腔室中,PCB板的一面上分布有多个按键,PCB板设有按键的一面朝向按键面板孔;柔性按键面板,柔性按键面板安装于按键面板孔处且柔性按键面板的内表面朝向PCB板设有按键的一面,柔性按键面板上设有多个按键区域,各按键区域分别对应于PCB板上的各按键。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器能够避免按键联动的情况发生、减少用户误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遥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遥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遥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遥控器多采用硬质材料制作按键(如塑胶按键),用户在按动按键时容易出现按键联动的情况,从而导致误操作,影响用户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遥控器,能够避免按键联动的情况发生,从而减少用户对遥控器的误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遥控器,包括:
对合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安装腔室,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按键面板孔;
PCB板,所述PCB板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室中,所述PCB板的一面上分布有多个按键,所述PCB板设有所述按键的一面朝向所述按键面板孔;
柔性按键面板,所述柔性按键面板安装于所述按键面板孔处且所述柔性按键面板的内表面朝向所述PCB板设有所述按键的一面,所述柔性按键面板上设有多个按键区域,各按键区域分别对应于所述PCB板上的各所述按键。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按键面板包括面板主体以及自所述面板主体的周沿向下及向外延伸形成的台阶边,所述面板主体适配于所述按键面板孔,并自所述第一壳体由内向外穿过所述按键面板孔,所述台阶边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围绕所述按键面板孔处的内表面,所述台阶边的外径大于所述按键面板孔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按键面板的外表面从外周边缘向中心的方向逐渐内凹形成凹面,所述柔性按键面板的外表面的内凹深度大于或者等于2mm。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硅胶按键的外表面的内凹深度大于或者等于2mm包括该数值范围内的任一凹陷温度,例如所述硅胶按键的外表面的内凹深度为2mm、2.2mm、2.5mm、2.8mm、3mm、3.5mm、4mm、4.5mm或5mm。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按键面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在相邻的所述按键区域之间设有一条或多条凹槽,所述凹槽沿横向和/或纵向设置于所述柔性按键面板的外表面上,且各所述凹槽之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区域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面板主体左右两侧的第一按键区域和第二按键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按键区域和所述第二按键区域上方的第三按键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按键区域和所述第二按键区域下方的第四按键区域;在所述第一按键区域和所述第二按键区域之间设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三按键区域与所述第一按键区域、所述第二按键区域之间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二凹槽,在所述第四按键区域与所述第一按键区域、所述第二按键区域之间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三凹槽;其中,第一凹槽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之间均间隔距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主体的周沿与所述按键面板孔的周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小于1mm。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间隙小于1mm包括该数值范围内的任一点值,例如所述间隙为0.98mm、0.95mm、0.92mm、0.9mm、0.88mm、0.85mm、0.8mm、0.75mm、0.7mm、0.6mm、0.5mm、0.4mm或0.3mm。
进一步地,所述遥控器在所述第一壳体一侧为中部隆起的坡形,所述硅胶按键靠近所述遥控器中部的一侧厚、远离所述遥控器中部的一侧薄。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台阶边以及所述第一壳体围绕所述按键面板孔处的内表面,其中一结构上具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孔,和/或一个或多个限位槽,另一结构上具有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定位孔配合连接的定位柱,和/或一个或多个与所述限位槽配合连接的卡条。
进一步地,所述台阶边远离所述遥控器中部的一侧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定位孔,所述台阶边靠近所述遥控器中部的一侧具有多个所述限位槽;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定位孔位置相对的多个所述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入至所述定位孔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还设有与所述限位槽位置相对的多个所述卡条,所述卡条卡入至所述限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按键面板的背面设有朝向所述PCB板凸出的筋条,所述筋条抵接于所述PCB板。
可选地,所述按键面板孔的开孔形状为椭圆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圆角矩形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按键面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灯孔,所述灯孔的开孔方向朝垂直于所述柔性按键面板表面的方向设置,所述灯孔的内壁设有遮光件。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按键面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灯孔,所述灯孔的开孔方向朝垂直于所述柔性按键面板表面的方向设置,所述PCB板上对应于所述灯孔的位置设有光源,所述光源的周面涂有遮光材料,以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朝向垂直于所述柔性按键面板表面的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柔性按键面板的遥控器,其能够避免按键联动的情况发生、减少用户误操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设有多个按键区域的按键面板采用材质较软、具有良好的形变量的硅胶,且各按键区域分别对应于PCB板上的各按键,故用户按动某一个按键区域时,仅会带动PCB板上与该按键区域对应的按键下压,进而启动该按键对应的功能,不会像硬质材料制成的按键面板一样,在按动某一个按键区域时,由于形变量小连带使PCB板上的其他按键也可能受到按压力的影响而下压按动,导致联动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遥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遥控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遥控器的剖面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遥控器中柔性按键面板的主视图;
图5是图1中A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按键面板的侧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遥控器中第一壳体和柔性按键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遥控器中第一壳体和柔性按键面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遥控器,该遥控器用于对电子产品(如按摩仪、美容仪、空调、电视机、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的功能进行控制,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的遥控器可用于控制按摩仪的开启、关闭、设置不同按摩效果等功能。该遥控器也可以用于控制其他电子产品,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8,本申请实施例的遥控器包括:对合连接的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PCB板3和柔性按键面板4。其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对合后共同围合形成安装腔室,第一壳体1上设有按键面板孔11;PCB板3安装在安装腔室中,PCB板3的一面上分布有多个按键31,PCB板3设有按键31的这一面朝向按键面板孔11;柔性按键面板4安装于按键面板孔11处且柔性按键面板4的内表面朝向PCB板3设有按键31的一面,柔性按键面板4上设有多个按键区域41,各按键区域分别对应于PCB板3上的各按键。
其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对合连接是指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以彼此相对的方向设置、并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配合连接以使二者之间形成腔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对合连接可以采用卡合连接、胶粘连接、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为遥控器的顶壳、第二壳体为遥控器的底壳,通过顶壳与底壳的上下相对设置、并且配合连接以使二者之间形成腔体,实现顶壳与底壳的对合连接,此时按键面板孔设置在顶壳上;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第一壳体为遥控器的底壳、第二壳体为遥控器的顶壳,通过顶壳与底壳的上下相对设置、并且配合连接以使二者之间形成腔体,实现顶壳与底壳的对合连接,此时按键面板孔设置在底壳上,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柔性按键面板是选用硅胶或橡胶等柔性薄片制成的按键面板。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柔性按键面板的内表面是指柔性按键面板朝向第二壳体方向的一面,柔性按键面板的外表面是指柔性按键面板背离第二壳体方向的一面。第一壳体的内表面是指第一壳体朝向第二壳体方向的一面,第一壳体的外表面是指第一壳体背离第二壳体方向的一面。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遥控器采用了如硅胶或橡胶等柔性薄片材料作为按键面板,因此可利用硅胶材质、橡胶材质等较软、具有一定形变量的特点,避免传统塑胶按键面板在按动时可能带动按键联动的情况。具体是传统塑胶按键面板属于较硬的材质,对于设有多个按键区域的塑胶按键面板,当按动某一个按键区域时,可能会因塑胶按键面板较硬而连带对该按键区域附近的其他按键施加按压力,进而使其他按键也被按动,导致误操作的发生。但使用柔性按键面板时,由于其质软、具有一定形变量,按压某一个按键区域时可准确带动与该按键区域对应的按键下压,进而触发按键对应的功能,而不会出现连带使PCB板上的其他按键被按动,故不会发生联动的情况。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按键面板4包括柔性按键面板包括面板主体42以及自面板主体42的周沿向下及向外延伸形成的台阶边43,面板主体42适配于按键面板孔11,并自第一壳体1由内向外穿过按键面板孔11,台阶边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围绕按键面板孔11处的内表面,台阶边11的外径大于按键面板孔11的内径。由于硅胶一类的软质材料在结构装配中存在难以稳固装配的问题,故本申请实施例为了较好的固定柔性按键面板,将柔性按键面板的结构设计成包括面板主体以及自面板主体边缘向下及向外延伸形成的台阶边,面板主体设于第一壳体上开设的按键面板孔中,台阶边则与第一壳体围绕在按键面板孔处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并且台阶边的外径大于按键面板孔的内径。通过在面板主体的外周设置一圈下沉形成的台阶边,利用台阶边增强与按键孔周沿的连接关系,一方面便于安装、可以使面板主体方便地嵌入在按键面板孔中,另一方面与仅在按键面板孔中设置按键主体的结构相比,柔性按键面板的台阶边能有效防止面板主体从按键面板孔中掉落出来,增强了柔性按键面板在遥控器中的结构装配稳定性。
其中,按键面板孔11的开孔形状为椭圆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圆角矩形中的一种,由于面板主体42需要嵌设在按键面板孔11中,故面板主体42的形状与按键面板孔11相匹配。出于工业设计的简洁与美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按键面板孔11的开孔为椭圆形,且椭圆形的长轴沿遥控器的纵向延伸,椭圆形的短轴沿遥控器的横向延伸,面板主体42的形状是与按键面板孔11相适配的椭圆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按键面板4的外表面从外周边缘向中心的方向逐渐内凹形成凹面,柔性按键面板4的外表面的内凹深度大于或者等于2mm。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柔性按键面板4的外表面设计成由外向内逐渐内凹的平缓凹面,并且使该凹面的内凹深度大于或者等于2mm,该内凹深度是指在垂直于柔性按键面板表面的轴线方向上,柔性按键面板的外表面向内凹陷的深度。通过设计这样内凹程度的凹面,来使柔性按键面板可适合于人体的拇指形状,符合人体工程学,方便用户对柔性按键面板进行按压操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按键面板4的外表面的内凹深度可以是2mm、3mm、4mm或5mm,只要内凹深度对应的内凹程度与人体拇指形状适配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按键面板4为一体成型结构,属于连体按键面板,其设置为多个按键区域41,在相邻的按键区域41之间设有一条或多条凹槽44,凹槽44沿横向和/或纵向设置于柔性按键面板4的外表面上,且各凹槽44之间间隔设置。
具体地,柔性按键面板4包括分布在面板主体42左、右、上、下的四个按键区域41:位于面板主体42左侧的第一按键区域41a、位于面板主体42右侧的第二按键区域41b、位于第一按键区域41a和第二按键区域41b上方的第三按键区域41c以及位于第一按键区域41a和第二按键区域41b下方的第四按键区域41d。柔性按键面板4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三条不同的凹槽44,分别是一条纵向延伸的第一凹槽44a、两条分别横向延伸的第二凹槽44b、第三凹槽44c,具体是:在第一按键区域41a和第二按键区域41b之间设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一凹槽44a,在第三按键区域41c与第一按键区域41a、第二按键区域41b之间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二凹槽44b,在第四按键区域41d与第一按键区域41a、第二按键区域41b之间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三凹槽44c;其中,第一凹槽44a的两端与第二凹槽44b、第三凹槽44d之间均间隔距离设置。
通过第一凹槽44a能够对第一按键区域41a和第二按键区域41b进一步隔断,以更好地避免发生按键联动现象。同样的,通过第二凹槽44b和第三凹槽44c能够进一步将第三按键区域41c、第四按键区域41d进行隔断,并且第一凹槽44a、第二凹槽44b、第三凹槽44c之间都具有间隔,三个凹槽不会互相连通,故能够更好地避免发生按键联动现象。
请参阅图5,图5是图1中A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面板主体42的外周边缘421与按键面板孔11的周沿111之间具有间隙12,间隙12小于1mm。由于按动柔性按键面板时,质软的硅胶按键会发生一定变形,为了给硅胶按键的变形提供一定的让位余量,本申请实施例在面板主体42的外周边缘421与按键面板孔11的周沿111之间设置了一定间隙,并且控制间隙小于1mm,使该间隙能够满足硅胶按键的变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间隙可以是0.9mm、0.8mm、0.7mm、0.6mm或0.5mm。
请参阅图1至图6,本申请实施例的遥控器在第一壳体1的一侧为中部隆起的坡形,柔性按键面板4靠近遥控器中部的一侧厚、远离遥控器中部的一侧薄。具体地,为了提高用户握持遥控器的手感、方便用户手持遥控器,增大遥控器与用户手掌的接触面积,本申请实施例将遥控器在第一壳体1的一侧设计为中部微微隆起的坡形结构,具体是在整个第一壳体1的中部最高,从第一壳体1的中部最高处向第一壳体的周边逐渐向下倾斜形成坡形。为了适配于遥控器中部隆起的坡形设计,故将柔性按键面板4对应设计成靠近中部隆起的一侧较厚、远离中部隆起的一侧较薄的形状,也即图6中柔性按键面板4的下半部分逐渐变厚、柔性按键面板4的上半部分则较薄。由此,使硅胶按键进一步符合人体工程学。
为了使柔性按键面板4能够更稳固地连接在第一壳体1围绕按键面板孔周沿的内表面上,请参阅图7和图8,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台阶边43以及第一壳体1围绕在按键面板孔11处的内表面,其中一结构上具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孔6,和/或一个或多个限位槽7,另一结构上具有一个或多个与定位孔配合连接的定位柱8,和/或一个或多个与限位槽配合连接的卡条9,通过定位孔与定位柱的对位连接、和/或卡条与限位槽的卡合连接,提高柔性按键面板4与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之间的稳定连接。
具体地,请参阅图7,台阶边43远离遥控器中部的一侧(也即图7中台阶边43的上半部分)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孔6,且定位孔6贯穿台阶边43,台阶边43靠近遥控器中部的一侧(也即图7中台阶边43的下半部分)沿轴线方向向内凹陷形成有三个限位槽7。请参阅图8,第一壳体1围绕按键面板孔11处的内表面上设有与定位孔6位置相对的多个定位柱8(图8中第一壳体围绕按键面板孔11处的内表面的上半部分),定位柱8从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朝第二壳体4方向凸出形成,定位柱8匹配插入至对应的定位孔6中,以实现台阶边43的上半部分与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还设有与限位槽7位置相对的三个卡条9,卡条9从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朝限位槽7的方向凸出形成,卡条9匹配卡入至对应的限位槽7中,以实现台阶边43的下半部分与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之间的固定连接。由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柔性按键面板4和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之间分别设置两种不同的连接结构,提高了两者的连接稳定性、避免软质柔性按键面板的掉落。不仅如此,由于台阶边的上半部分采用定位柱与定位孔的插接连接方式,下半部分采用卡条与限位槽的卡合连接方式,两种非对称设计的连接结构能够有效起到防呆的作用,使硅胶按键在第一壳体上的装配更加方便、快捷、准确。
作为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在台阶边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分别设置定位柱、卡条,对应地,在第一壳体的内表面设置定位孔、限位槽,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的插入连接、卡条与限位槽的卡合连接,同样能实现上述作用。又如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在台阶边上仅设置定位柱或者仅设置卡条,并在第一壳体的内表面上的对应位置处仅设置定位孔或者仅设置限位槽,同样能够实现硅胶按键与第一壳体的稳定连接,但防呆效果不如采用两种不同连接方式的结构好。
请参阅图8,柔性按键面板4的内表面设有朝向PCB板3凸出的筋条45,筋条45抵接于PCB板3。具体是硅胶按键的台阶边43的内表面设有朝向PCB板3凸出的多个筋条45,这些筋条45抵接于PCB板3,由此使得台阶边43夹设在第一壳体1与PCB板3的中间,可以进一步限制硅胶按键沿轴线方向的自由度,并且保证硅胶按键不会从定位柱中脱出,提高装配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轴线方向是指垂直于硅胶按键表面的方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回图7,本申请实施例遥控器还包括:柔性按键面板4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灯孔46,灯孔46的开孔方向朝硅胶按键表面的轴线方向(也即垂直于硅胶按键表面的方向)设置,PCB板上对应于灯孔46的位置设有光源,灯孔46的内壁设有遮光件(图未示出),光源设于遮光件内。具体地,柔性按键面板4上设有三个贯穿的灯孔46,且三个灯孔46沿柔性按键面板4的纵向中心线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灯孔46内壁的遮光件是遮光罩或者贴合在灯孔46内壁上的遮光膜,通过设置遮光件能够使内置在PCB板上的光源发出的光线仅沿柔性按键面板4表面的轴线传出,进而可以避免因为柔性材料具有透光性,而使光源光线从其他方向传向硅胶按键导致散光的问题。
作为一种另可选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取消在灯孔46内壁设置的遮光件,而是在光源的周面涂有遮光材料,以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朝向垂直于所述硅胶按键表面的方向。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光源发出的光线朝向特定方向,避免因柔性材料的透光性而导致散光问题,而且还能够节省遮光件材料、减少零件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上至下分布的三个灯孔46分别设置在面板主体42的顶部中间位置处、第一凹槽44a的中部以及第三凹槽44c的中部。通过将一些灯孔设置于已在面板主体42上开槽的凹槽中,可以在视觉上使灯孔的隐蔽性更好,提高面板主体42的整体美观性。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在面板主体1的其他位置处设置灯孔,例如在避开按键区域41、凹槽44的位置处开设灯孔,在此不做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遥控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器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合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安装腔室,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按键面板孔;
PCB板,所述PCB板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室中,所述PCB板的一面上分布有多个按键,所述PCB板设有所述按键的一面朝向所述按键面板孔;
柔性按键面板,所述柔性按键面板安装于所述按键面板孔处且所述柔性按键面板的内表面朝向所述PCB板设有所述按键的一面,所述柔性按键面板上设有多个按键区域,各按键区域分别对应于所述PCB板上的各所述按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按键面板包括面板主体以及自所述面板主体的周沿向下及向外延伸形成的台阶边,所述面板主体适配于所述按键面板孔,并自所述第一壳体由内向外穿过所述按键面板孔,所述台阶边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围绕所述按键面板孔处的内表面,所述台阶边的外径大于所述按键面板孔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按键面板的外表面从外周边缘向中心的方向逐渐内凹形成凹面,所述柔性按键面板的外表面的内凹深度大于或者等于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按键面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在相邻的所述按键区域之间设有一条或多条凹槽,所述凹槽沿横向和/或纵向设置于所述柔性按键面板的外表面上,且各所述凹槽之间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区域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面板主体左右两侧的第一按键区域和第二按键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按键区域和所述第二按键区域上方的第三按键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按键区域和所述第二按键区域下方的第四按键区域;在所述第一按键区域和所述第二按键区域之间设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三按键区域与所述第一按键区域、所述第二按键区域之间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二凹槽,在所述第四按键区域与所述第一按键区域、所述第二按键区域之间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三凹槽;其中,第一凹槽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之间均间隔距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主体的周沿与所述按键面板孔的周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小于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器在所述第一壳体一侧为中部隆起的坡形,所述柔性按键面板靠近所述遥控器中部的一侧厚、远离所述遥控器中部的一侧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台阶边以及所述第一壳体围绕所述按键面板孔处的内表面,其中一结构上具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孔,和/或一个或多个限位槽,另一结构上具有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定位孔配合连接的定位柱,和/或一个或多个与所述限位槽配合连接的卡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边远离所述遥控器中部的一侧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定位孔,所述台阶边靠近所述遥控器中部的一侧具有多个所述限位槽;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定位孔位置相对的多个所述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入至所述定位孔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还设有与所述限位槽位置相对的多个所述卡条,所述卡条卡入至所述限位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按键面板的背面设有朝向所述PCB板凸出的筋条,所述筋条抵接于所述PCB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面板孔的开孔形状为椭圆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圆角矩形中的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按键面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灯孔,所述灯孔的开孔方向朝垂直于所述柔性按键面板表面的方向设置,所述PCB板上对应于所述灯孔的位置设有光源,所述灯孔的内壁设有遮光件,所述光源设于所述遮光件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按键面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灯孔,所述灯孔的开孔方向朝垂直于所述柔性按键面板表面的方向设置,所述PCB板上对应于所述灯孔的位置设有光源,所述光源的周面涂有遮光材料,以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朝向垂直于所述柔性按键面板表面的方向。
CN202020382741.1U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遥控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88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82741.1U CN211788697U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遥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82741.1U CN211788697U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遥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88697U true CN211788697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31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8274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88697U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遥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886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7393A (zh) * 2020-12-17 2021-04-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331745A (zh) * 2021-06-29 2021-09-03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7393A (zh) * 2020-12-17 2021-04-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637393B (zh) * 2020-12-17 2023-08-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331745A (zh) * 2021-06-29 2021-09-03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88697U (zh) 一种遥控器
USD528111S1 (en) Flat panel computer having an integrally housed flat panel display
JP2006344528A (ja) 押釦スイッチの防水構造
JP2006164711A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CN221805366U (zh) 按键式电子装置
CN219814386U (zh) 手持个人护理器具的手柄结构和电动牙刷
CN111649473B (zh) 面板装配结构及设有其的电器
JP456086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3878071B2 (ja) 炊飯器の操作部
CN213519648U (zh) 一种手控器
JP2004193496A (ja) 電子機器の防滴構造
CN218676874U (zh) 按钮结构以及组合灶
CN210536336U (zh) 供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8676868U (zh) 多功能开关控制板
CN217463195U (zh) 顶盖部件及软水设备
CN214312990U (zh) 一种手控开关
CN211860716U (zh) 遥控器及其电子产品
CN219832478U (zh) 一种按键安装结构及雾化装置
CN216438924U (zh) 一种带有触控开关的镜子
JP2002271047A (ja) 押し釦防沫構造
CN217426599U (zh) 轻触式按键单元及电子设备
CN220324333U (zh) 壳体按键及电子装置
CN214012788U (zh) 一种防水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0781632U (zh) 一种新型无线控制器装置
CN111029195A (zh) 键盘及其按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