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575318U -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5318U
CN211575318U CN201922275314.3U CN201922275314U CN211575318U CN 211575318 U CN211575318 U CN 211575318U CN 201922275314 U CN201922275314 U CN 201922275314U CN 211575318 U CN211575318 U CN 211575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flow path
working medium
out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7531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佳
刘德昌
董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7531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5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5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5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内部设置有散热腔;散热器,设置于壳体内,包括:蒸发端,设置有第一工质流路;冷凝端,设置于散热腔内,并设有第二工质流路;管路,连通第一工质流路和第二工质流路。空调室外机内设置散热腔,散热器的冷凝端设置于散热腔内,冷凝端的热量在散热腔内进行散失,使散热器的冷凝端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失,提高了散热器对电控板芯片的散热效果。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器。

Description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的电控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对空调器运行进行控制的芯片,是空调器的重要元器件。芯片在对空调器进行控制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需及时对热量进行散失,以保证空调器运行的可靠性。
目前,多采用散热器对电控板的芯片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失。如,散热器与芯片直接接触,芯片将热量传递至散热器,散热器再将热量进行散失。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散热器在接收芯片的热量后,不能及时对热量进行散失,影响了对电控板芯片的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以解决散热器在接收芯片的热量后,不能及时对热量进行散失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内部设置有散热腔;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包括:蒸发端,设置有第一工质流路;冷凝端,设置于所述散热腔内,并设有第二工质流路;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工质流路和第二工质流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前述的空调室外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空调器的室外机设置有散热腔,散热器的冷凝端设置于散热腔内,冷凝端的热量在散热腔内进行散失,使散热器的冷凝端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失,提高了散热器对电控板芯片的散热效果。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风流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凝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凝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20:蒸发端;30:冷凝端;31:第二工质流路;311:第一流路;312:第二流路;313:倾斜连通流路;314:第三流路;32:贯通孔;321:贯通孔的第一边缘;322:贯通孔的第二边缘;33:散热加强件;331:第一散热加强件;332:第二散热加强件;34:散热基体;35:第一外接端口;36:第二外接端口;40:第一风扇;50:隔离板;60:电控盒;70:散热腔壳体;71:顶板;72:隔板;73:侧壁;731:进风口;732:出风口;733:格栅;100:散热腔;200:压缩机腔;300:风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被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实际上第一元素也能够被称为第二元素,反之亦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结构、装置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文中,“多个”或“多条”等可以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条或两条以上。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10,内部设置有散热腔100;散热器,设置于壳体10内,其中,散热器包括:蒸发端20,设置有第一工质流路;冷凝端30,设置于散热腔100内,并设有第二工质流路31;管路(图中未示出),连通第一工质流路和第二工质流路31。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通过设置有散热腔100,散热器的冷凝端30设置于散热腔100内,冷凝端的热量在散热腔100内进行散失,使散热器的冷凝端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失,提高了散热器对电控板芯片的散热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蒸发端20设置于电控板的下方,蒸发端20与电控板导热接触,此处的导热接触可以理解为,蒸发端20与电控板以最大的接触面积接触。可选地,蒸发端20的面积大于电控板的面积,电控板全部与蒸发端20接触。可选地,蒸发端20与电控板上的芯片直接接触。
蒸发端20内的第一工质流路、冷凝端30内的第二工质流路31和管路构成工质回路,工质回路内填充有工质,电控板芯片散热的热量传递至蒸发端20内的工质,经工质回路传递至冷凝端30,处于散热腔100内的冷凝端30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保证了电控板芯片的顺利进行,进而保证了空调器运行的可靠性。
可选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第一风扇40,设置于散热腔100内。如图2和图3所示。
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通过散热腔100形成独立的风道,采用独立的第一风扇40,对冷凝端30进行风冷散热,消除风流经过换热器后再对冷凝端30进行风冷散热模式的缺陷。第一风扇40直接从外界进风,出风风流直接作用于冷凝端30,提高了冷凝端30的散热效果,提高了散热效率。
可选地,第一风扇40为贯流风机。贯流风机的轴向长度不受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任意选择叶轮的长度,这样,有助于扩大第一风扇40的气流的覆盖范围。其次,气流贯穿叶轮流动,受叶片两次力的作用,这样,增加了气流的输送距离。贯流风机出风均匀,无紊乱。冷凝端30设置于第一风扇40的出风侧,基于贯流风机的使用,增大了冷凝端30的流经面积,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率,缩短散热时间。
贯流风机的转速根据电控板芯片的温度进行调整,当电控板芯片温度较低时,贯流风机以低转速运行;当电控板芯片温度升高时,贯流风机的转速提高,以便提高出风速度,加大出风风量,加快冷凝端30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如图4所示,冷凝端30包括:散热基体34,设有第二工质流路31;贯通孔32,贯穿散热基体34,且与第二工质流路31避让设置;散热加强件33,与贯通孔32的边缘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凝端30中,设置有贯穿散热基体34的贯通孔32,贯通孔32的边缘设置有散热加强件33,散热加强件33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利用自然风和风机产生的风的风流进行散热,提高了冷凝端30的散热效果。例如,目前设置在空调室外机的风机舱的冷凝端30,通常平行于空调室外机的顶壳设置,风机转动产生的气流流经冷凝端30时,由于只有很少的部分气流流经片状的冷凝端30,使得冷凝端30的散热效果不佳。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凝端30,设置有散热加强件33,散热加强件33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利用风机产生的气流,增加了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凝端30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贯通孔32可以不是一个新的外加件,可以是通过贯穿或切割散热基体34得到。此处的第二工质流路31与贯通孔32避让设置,可以理解为,散热基体34,设置有第二工质流路31的部分不设置贯通孔32,设置有贯通孔32的位置不设置第二工质流路31,即,散热基体34上设置第二工质流路31的位置与设置贯通孔32的位置不重叠。
散热加强件33设置于贯通孔32的边缘,与贯通孔32的边缘连接。可选地,散热加强件33与贯通孔32为一体成型。可选地,可通过对散热基体34进行切割,沿切割线将切割的部分进行折叠,同时得到了贯通孔32和散热加强件33。散热基体34的厚度有限,通过焊接等连接方式在贯通孔32的边缘连接散热加强件33时,由于连接部位的面积有限,不利于散热加强件33在贯通孔32边缘的连接,且连接不牢固。本公开实施例中,散热加强件33与贯通孔32一体成型,只需通过切割、折叠等步骤即可得到贯通孔32和与贯通孔32边缘连接的散热加强件33,无需进行焊接等操作,且,散热加强件33与贯通孔32的连接稳固,不易发生散热加强件33脱落等现象。
可选地,贯通孔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如1、3、4、5、6、7、8、9、10等。可选地,贯通孔3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形状。本公开实施例对贯通孔的面积不作过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贯通孔3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321和第二边缘322,第一边缘321连接有第一散热加强件331,第二边缘322连接有第二散热加强件332。提高了冷凝端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当贯通孔32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321和第二边缘322时,如贯通孔32为长方形或矩形,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321和第二边缘322分别连接有散热加强件33。可选地,第一散热加强件331和第二散热加强件332可以为“双开窗”的形式进行设置。例如,对散热基体34表面进行“工”字形切割,沿切割线进行折叠,得到“双开窗”形式的第一散热加强件331和第二散热加强件332。
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321和第二边缘322均连接有散热加强件33,可以更好的利用风机转动产生的气流。可选地,第一散热加强件331与贯通孔32所在的平面垂直,或者,第二散热加强件332与贯通孔32所在的平面垂直,或者,第一散热加强件331与第二散热加强件332平行。与贯通孔32垂直设置的第一散热加强件331或第二散热加强件332,可以更好的利用风机转动产生的气流,增加了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加强件33的面积与贯通孔32的面积相同。
可选地,散热加强件33可以通过切割、折叠等步骤得到,散热加强件33的面积与贯通孔32的面积相同。可选地,在进行散热基体34的制备过程中,可以先不进行切割线的折叠,使散热加强件33与贯通孔32重叠,这样,散热基体34可以保持平板状,方便散热基体34的运输,且,有利于对运输过程中的散热加强件33的保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基体34,贯通孔32可以通过折叠散热加强件33得到,未进行折叠的,散热加强件33与贯通孔32重叠状态的散热基体34同样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工质流路31至少包括第一流路311和第二流路312,第一流路311与第二流路312之间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倾斜连通流路313。
第一流路311与第二流路312相互连通,第一流路311与第二流路312之间设置有倾斜连通流路313,此处的倾斜连通流路313可以理解为,倾斜连通流路313与第一流路3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或者,倾斜连通流路313与第二流路31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或者,倾斜连通流路313与第一流路311和第二流路312之间的夹角均不为直角。可选地,第一流路311与第二流路312平行。第一流路311与第二流路312之间倾斜连通流路313的设置,减少了第二工质流路31内工质的循环流动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工质流路31还包括围绕贯通孔设置的第三流路314,第一流路311、第二流路312和第三流路314相互连通。
散热加强件33为第二工质流路31内的工质进行散热,围绕贯通孔32设置的第三流路314,与散热加强件33之间的距离较短,可以提高对第二工质流路31内工质的散热。可选地,第三流路314为口字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三流路314设置有第一外接端口35,第一流路311或第二流路312设置有第二外接端口36,第一外接端口35与第二外接端口36设置于散热基体34同侧。
第二工质流路31的两个外接端口设置于散热基体34的同侧,增长了第二工质流路31的路径的长度,提高了冷凝端的换热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基体34为吹胀式均温板。
可选地,吹胀式均温板的材质为铝。可选地,吹胀式均温板由两层铝板压合而成,内部设置有用于工质流通的第二工质流路31,传热能力强,导热效率高,具有较好的散热能力,且,重量较轻,有利于该散热基体在空调室外机中的安装。
可选地,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
蒸发端20内的第一工质流路、冷凝端30内的第二工质流路31和管路构成工质回路,工质回路内填充有工质。第一工质流路、第一管路、第二工质流路31和第二管路依次相连,蒸发端20、冷凝端30和管路可经过焊接、抽真空、灌注工质等制备过程制备得到。
此处“第一管路”定义为工质吸热汽化由蒸发端20向冷凝端30流经的管路,第一管路内的工质呈气态形式。此处“第二管路”定义为工质在冷凝端30散热液化后由冷凝端30向蒸发端20流经的管路,第二管路内的工质呈液态形式。
可选地,第一管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二管路的内径。
第一管路的内径可以等于第二管路的内径,有利于提高工质在第二管路内的流动速度,提高散热效率。第一管路的内径可以大于第二管路的内径,有利于第二管路发挥节流效果,提高冷凝端30的气液分离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散热方法可以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蒸发端20内的第一工质流路中填充的工质接收来自于电控板上的芯片的热量,蒸发端20的第一工质流路中的工质受热后快速汽化并将热量带走,汽化后的工质经过第一管路至冷凝端30的的第二工质流路31,冷凝端30可以进行风冷散热,第二工质流路31中的气态工质通过冷凝端30将热量散失,工质降低温度后,变为液体,液态的工质由第二工质流路31通过第二管路流回蒸发端20的第一工质流路内,进行下一个吸热变为气态的循环。可见,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进行散热时,可通过蒸发端20吸热,冷凝端30散热的形式对电控板上芯片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保证了芯片的顺利进行,进而保证了空调器运行的可靠性。
可选地,管路的材质为金属。可选地,管路采用铝制成。这样,有助于加快导热效率。
可选地,如图1所示,壳体10内部还设置有压缩机腔200和风机腔300,散热腔100位于压缩机腔200和风机腔300的上部。
压缩机腔200和风机腔300通过隔离板50分隔。压缩机腔200,被配置为安装压缩机;风机腔300,被配置为安装风机。这样,压缩机腔200和风机腔300为独立的空间,压缩机和风机工作时,避免受其它因素干扰。
散热腔100位于压缩机腔200和风机腔300的上部,可以理解为,散热腔100与压缩机腔200和风机腔300的顶部可接触,也可以分离设置。散热腔100、压缩机腔200和风机腔300均为独立空间,互不干涉。压缩机腔200和风机腔300的顶部设置有电控盒60,散热腔100位于电控盒60的上方。冷凝端30设置于散热腔100内,蒸发端20与电控盒60内的电控板导热接触,蒸发端20与冷凝端30之间形成高度差,冷凝端30高于蒸发端20,靠近冷凝端30的第二管路的高度高于靠近蒸发端20的第二管路,这样有助于保证冷凝端30内液化的工质依靠重力回流至蒸发端20。此处的“靠近”为位置上的靠近。散热腔100位于压缩机腔200和风机腔300的上部,有利于冷凝端30利用自然风进行散热,提高了冷凝端30的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腔100由散热腔壳体70围成,散热腔壳体70包括:顶板71;隔板72,与顶板71相对;侧壁73,设置于顶板71与隔板72之间,其中,隔板72设置有第一管路贯穿的第一贯穿孔(图中未示出),和第二管路贯穿的第二贯穿孔(图中未示出)。
顶板71、隔板72和侧壁73围成一个独立的工作空间。冷凝端30设置于散热腔100内,蒸发端20位于散热腔100外,蒸发端20的第一工质流路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与冷凝端30的第二工质流路31相连通。其中,第一管路穿装于隔板72的第一贯穿孔,第二管路穿装于隔板72的第二贯穿孔。冷凝端30和蒸发端20分别位于隔板72的两侧,且冷凝端30的位于蒸发端20的上方。
可选地,如图2所示,侧壁73设置有进风口731和出风口732。
侧壁73上的进风口731和出风口732相对设置,进风口731和出风口732均位于第一风扇40的气流流道方向上;其中,进风口731位于第一风扇40的进风侧,出风口732位于第一风扇40的出风侧。
侧壁73的进风口731处设置有格栅733。这样,一方面过滤外界空气的杂质,防止异物进入散热腔100;另一方面,防止在搬运或者使用过程中,第一风扇40对搬运者或使用者造成刮伤。
侧壁73的出风口732处设置有格栅733。这样,一方面防止异物进入散热腔100,另一方面防止在搬运或者使用过程中,第一风扇40对搬运者或使用者造成刮伤。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进风口731处设有第一风扇40。
通过在进风口731处设置第一风扇40,外界气流进入散热腔100时,通过第一风扇40对气流进行整合,以至出风均匀,在冷凝端30进行风冷散热时,能够保证散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影响整体散热效果。
可选地,如图2所示,出风口732位于冷凝端30侧。
第一风扇40和冷凝端30并排设置,气流在第一风扇40的吸力作用下经进风口731向出风口732流动,流经冷凝端30,对冷凝端30进行风冷散热。
出风口732位于冷凝端30侧,这样,气流经过冷凝端30时,温度升高,有助于较高温度的热气流可以直接经出风口732排出至空调室外机,防止较高温度的热气流在散热腔100内逗留时间过长,降低冷凝端30的散热效果。
若出风口732位于第一风扇40的出风侧时,由进风口731进入散热腔100的气流在流经冷凝端30时,温度升高,较高温度的气流流经第一风扇40,一方面不利于第一风扇40的散热,另一方面不利于第一风扇40的长期使用,易缩短使用寿命。
可选地,侧壁73包括前面板(图中未示出),出风口732设置于前面板。
前面板,可以理解为空调室外机的正面或者面向用户的一面。这样,出风口732设置于前面板上,扩大了散热腔100与外界进行空气流通的面积,有助于加快将散热腔100内的较高温度的空气排出空调室外机,提高散热腔100的散热效率,使得冷凝端30的热量尽快在散热腔100内散失。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包含有前述空调室外机的空调器,空调器的电控板芯片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局部过热现象,可靠性高,有利于空调器的顺利运行。
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内部设置有散热腔;
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包括:
蒸发端,设置有第一工质流路;
冷凝端,设置于所述散热腔内,并设有第二工质流路;
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工质流路和第二工质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压缩机腔和风机腔,所述散热腔位于所述压缩机腔和风机腔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由散热腔壳体围成,所述散热腔壳体包括:
顶板;
隔板,与所述顶板相对;
侧壁,设置于所述顶板与所述隔板之间,
其中,所述隔板设置有第一管路贯穿的第一贯穿孔,和第二管路贯穿的第二贯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处设有第一风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冷凝端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前面板,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前面板。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CN201922275314.3U 2019-12-17 2019-12-17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1575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5314.3U CN211575318U (zh) 2019-12-17 2019-12-17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5314.3U CN211575318U (zh) 2019-12-17 2019-12-17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5318U true CN211575318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48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75314.3U Active CN211575318U (zh) 2019-12-17 2019-12-17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53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8797A (zh) * 2020-09-28 2021-01-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外机、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8797A (zh) * 2020-09-28 2021-01-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外机、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9879B (zh) 一种用于机房或机柜的带气泵分离式热虹吸管散热装置
CN110030629B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9974137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0043972A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1575318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0399236U (zh)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CN217236132U (zh) 变频空调系统
CN210399237U (zh)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CN107023905A (zh) 散热器以及空调
CN214627775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WO2021258697A1 (zh) 一种油汀体及具有其的油汀
WO2019037392A1 (zh) 一种散热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201547898U (zh) 一种用于机房或机柜的带气泵分离式热虹吸管散热装置
CN106937517A (zh) 一种用于机架服务器芯片的散热装置
WO2023236698A1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207602555U (zh) 一种通道式水冷散热器
CN201001245Y (zh) 整合型热交换器
CN218154524U (zh) 均温散热装置、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106500202A (zh) 一种室外机的散热装置
CN214176401U (zh) 一种蒸发冷却式激光器
CN206775902U (zh) 一种用于机架服务器芯片的散热装置
CN214581475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3931207U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214581473U (zh) 散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09821750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