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416911U -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16911U
CN211416911U CN201921984884.3U CN201921984884U CN211416911U CN 211416911 U CN211416911 U CN 211416911U CN 201921984884 U CN201921984884 U CN 201921984884U CN 211416911 U CN211416911 U CN 211416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fixing
automobile door
fixing pieces
fron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848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ma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848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16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16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169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包括防撞板本体和连接座,所述防撞板本体内侧外围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且防撞板本体后侧中间设置有内板安装槽,所述内板安装槽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且内板安装槽内侧开设有内槽,所述防撞板本体前侧上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座,且第一固定座通过第一螺栓与防撞板本体前侧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前侧均与第一固定件相连接,且第一固定件之间设置有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后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件,且第二固定件均与第二螺栓相连接,所述防撞板本体前侧下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座。该汽车车门防撞板中,通过防撞梁和加强梁提高了汽车车门整体的抗冲击能力,且具有较高的拆装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人们在日常广泛使用的乘用设备,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临时物品,而汽车在生产时通常需要将汽车框架与其他零部件进行拼接从而完成组装,由于汽车需要控制自身的重量,因此车门通常为中空结构,而为了确保车门具有一定的防撞能力,因此需要使用到汽车车门防撞板。
但是目前使用的汽车车门防撞板结构简单,通常是在车门内部焊接一根金属管作为支撑材料,这种汽车车门防撞板防护能力有限,且在进行焊接时存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汽车车门防撞板结构简单,通常是在车门内部焊接一根金属管作为支撑材料,这种汽车车门防撞板防护能力有限,且在进行焊接时存在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包括防撞板本体和连接座,所述防撞板本体内侧外围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且防撞板本体后侧中间设置有内板安装槽,所述内板安装槽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且内板安装槽内侧开设有内槽,所述防撞板本体前侧上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座,且第一固定座通过第一螺栓与防撞板本体前侧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前侧均与第一固定件相连接,且第一固定件之间设置有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后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件,且第二固定件均与第二螺栓相连接,所述防撞板本体前侧下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座,且第二固定座均通过第一螺栓与防撞板本体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前侧均与第三固定件相连接,且第三固定件之间设置有加强梁,所述连接座设置在加强梁前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呈等距离设置有3个,且第一安装孔贯穿防撞板本体。
优选的,所述内槽上端左右两侧的间距大于两个第二固定件之间的间距,且内槽贯穿防撞板本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有2个,且第一固定件与防撞梁的连接方式均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撞梁的竖截面呈六边形结构,且防撞梁与第二固定件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件设置有2个,且第三固定件与加强梁的连接方式均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强梁呈管型结构,且加强梁与连接座的连接方式为镶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汽车车门防撞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内板安装槽和第二安装孔,便于将车门内侧的装饰板固定在防撞板本体后侧,且内板安装槽中间开设的内槽便于通过工具将第二固定件通过第二螺栓与车门前侧板相连接,使防撞板本体与车门的连接更加稳定,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2、该汽车车门防撞板,设置有第一固定座、第一螺栓、第一固定件、防撞梁、第二固定件和第二螺栓,防撞梁为竖截面呈正六边形的中空管型结构,在具有较低重量的同时可以给汽车车门提供良好的抗冲击能力,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3、该汽车车门防撞板,设置有第二固定座、第三固定件、加强梁和连接座,加强梁为中空的管型结构,可以提高防撞板本体整体的刚性,同时进一步提高汽车车门的抗冲击里,同时连接座的前侧可通过粘合剂与车门前侧板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简单,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撞梁与第二固定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强梁与连接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撞板本体;2、第一安装孔;3、内板安装槽;4、第二安装孔;5、内槽;6、第一固定座;7、第一螺栓;8、第一固定件;9、防撞梁;10、第二固定件;11、第二螺栓;12、第二固定座;13、第三固定件;14、加强梁;15、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包括防撞板本体1和连接座15,防撞板本体1内侧外围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且防撞板本体1后侧中间设置有内板安装槽3,第一安装孔2呈等距离设置有3个,且第一安装孔2贯穿防撞板本体1,通过第一安装孔2配合内板安装槽3和第二安装孔4便于将防撞板本体1与汽车车门内部装饰板相连接,提高了防撞板本体1在进行安装时的便捷性。
内板安装槽3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孔4,且内板安装槽3内侧开设有内槽5,内槽5上端左右两侧的间距大于两个第二固定件10之间的间距,且内槽5贯穿防撞板本体1,通过内槽5便于使用工具贯穿过防撞板本体1将第二固定件10通过第二螺栓11与汽车车门前侧板相连接,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防撞板本体1前侧上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座6,且第一固定座6通过第一螺栓7与防撞板本体1前侧相连接,第一固定座6前侧均与第一固定件8相连接,且第一固定件8之间设置有防撞梁9,第一固定件8设置有2个,且第一固定件8与防撞梁9的连接方式均为滑动连接,通过第一固定座6和第一固定件8便于将防撞梁9固定在防撞板本体1前侧,提高了整体装置在进行安装时的便捷性。
防撞梁9后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件10,且第二固定件10均与第二螺栓11相连接,防撞梁9的竖截面呈六边形结构,且防撞梁9与第二固定件10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六边形的中空结构确保防撞梁9在提供良好的抗冲击力的情况下保持较小的重量,提高了实用性。
防撞板本体1前侧下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座12,且第二固定座12均通过第一螺栓7与防撞板本体1相连接,第二固定座12前侧均与第三固定件13相连接,第三固定件13设置有2个,且第三固定件13与加强梁14的连接方式均为滑动连接,通过加强梁14便于提高防撞板本体1整体的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汽车车门的防撞能力。
且第三固定件13之间设置有加强梁14,连接座15设置在加强梁14前侧,加强梁14呈管型结构,且加强梁14与连接座15的连接方式为镶嵌连接,通过连接座15配合粘合剂便于将加强梁14固定在汽车车门前侧板的后侧,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汽车车门防撞板,首先将防撞板本体1与汽车车门前侧板相连接,随后通过内板安装槽3中间的内槽5,调整第二固定件10在防撞梁9后侧的位置,随后向前侧按压第二固定件10,使第二固定件10的前侧贴近汽车车门的后侧,随后通过工具带动第二螺栓11使防撞梁9固定在汽车前侧门的后侧,随后将粘合剂涂抹在连接座15的前侧,并按压加强梁14和连接座15,使连接座15紧贴汽车车门前侧板的后侧即可,随后通过第一安装孔2、内板安装槽3和第二安装孔4将汽车车门内侧装置版安装在防撞板本体1后侧即可,在使用过程中,当汽车车门收到撞击时,防撞板本体1前侧的防撞梁9个加强梁14可以有效保持汽车车门整体的形状,提高汽车车门整体的抗扭曲能力,这样就完成了该汽车车门防撞板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包括防撞板本体(1)和连接座(15),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本体(1)内侧外围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且防撞板本体(1)后侧中间设置有内板安装槽(3),所述内板安装槽(3)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孔(4),且内板安装槽(3)内侧开设有内槽(5),所述防撞板本体(1)前侧上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座(6),且第一固定座(6)通过第一螺栓(7)与防撞板本体(1)前侧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6)前侧均与第一固定件(8)相连接,且第一固定件(8)之间设置有防撞梁(9),所述防撞梁(9)后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件(10),且第二固定件(10)均与第二螺栓(11)相连接,所述防撞板本体(1)前侧下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座(12),且第二固定座(12)均通过第一螺栓(7)与防撞板本体(1)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12)前侧均与第三固定件(13)相连接,且第三固定件(13)之间设置有加强梁(14),所述连接座(15)设置在加强梁(14)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呈等距离设置有3个,且第一安装孔(2)贯穿防撞板本体(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5)上端左右两侧的间距大于两个第二固定件(10)之间的间距,且内槽(5)贯穿防撞板本体(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8)设置有2个,且第一固定件(8)与防撞梁(9)的连接方式均为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9)的竖截面呈六边形结构,且防撞梁(9)与第二固定件(10)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件(13)设置有2个,且第三固定件(13)与加强梁(14)的连接方式均为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14)呈管型结构,且加强梁(14)与连接座(15)的连接方式为镶嵌连接。
CN201921984884.3U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416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4884.3U CN211416911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4884.3U CN211416911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16911U true CN211416911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83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8488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416911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169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7910A (zh) * 2020-12-31 2021-04-20 吉林大学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
CN113071299A (zh) * 2021-04-27 2021-07-06 上海兹马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防撞型车门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7910A (zh) * 2020-12-31 2021-04-20 吉林大学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汽车车身
CN113071299A (zh) * 2021-04-27 2021-07-06 上海兹马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防撞型车门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5729B (zh) 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
CN211416911U (zh)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
CN104590392A (zh) 一种门槛梁结构以及包含该结构的动力电池吊挂总成
CN108082287B (zh) 一种电动物流车的半承载式车架结构
CN204383605U (zh) 一种门槛梁结构以及包含该结构的动力电池吊挂总成
CN211167108U (zh) 后车体焊接总成
CN210793364U (zh) 一种汽车后座椅安装横梁
CN209870059U (zh) 一种复合车门
CN113371072B (zh) 用于车辆的包裹架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969657U (zh) 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09904507U (zh) 一种电机悬置支架
CN212313681U (zh) 一种具有轻量化驱动底盘的多功能地面无人车辆
CN115230826A (zh) 一种后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CN205326950U (zh) 一种汽车金属衣帽架总成结构
CN202783403U (zh) 一种顶盖前横梁装置及汽车
CN211223612U (zh) 一种新型车身后围结构
CN211765382U (zh) 乘用车保险杠连接支架总成
CN210592144U (zh) 承载式车体结构及巡逻车
CN202574376U (zh) 轻型载货汽车车架变速器上部横梁
CN203472995U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中前段结构
CN203186233U (zh) 一种汽车衣帽架的固定加强结构
CN210706825U (zh) 一种外板窗沿加强件以及前门总成、电动汽车
CN111559428A (zh) 一种具有轻量化驱动底盘的多功能地面无人车辆
CN218258479U (zh) 一种电单车尾座架结构
CN214564436U (zh) 一种汽车后减震器安装加强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4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