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5973U - 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35973U CN211335973U CN201921647919.4U CN201921647919U CN211335973U CN 211335973 U CN211335973 U CN 211335973U CN 201921647919 U CN201921647919 U CN 201921647919U CN 211335973 U CN211335973 U CN 2113359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steering
- bogie
- arm
-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0
- 241001669679 Eleotris Species 0.000 claims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属于悬挂车辆技术领域,包括:车体、多个转向架和多个提升组件,多个提升组件设置分别设置在多个转向架下方,多个提升组件下方设置所述车体,该车辆在运行、过岔道时具有良好的平稳性,并且具有提升组件可在车辆发生事故时,将车体整体放置地面,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轨道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
背景技术
悬挂式单轨交通是目前最前卫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其优点是空间利用率高,适应性强,同时,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乘坐舒适度,同时,噪音小也是其优良的性能之一,悬挂式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人们不断追求的改进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该车辆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包括:车体、多个转向架和多个提升组件,提升组件设置分别设置在多个转向架下方,多个提升组件下方设置车体。
转向架构架与箱型梁配合,在箱型梁上运动,为车体提供动力,带动车辆行驶、停车和转弯,在车体与转向架构架之间设置提升组件,车辆发生故障时,可以将车体整体安全、平稳的放置到地面,优选的,转向架的个数不做具体限制,在本方案中,转向架个数为两个。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转向架分别包括:转向架构架、多个走行轮组件、多个导向轮组件、过岔道转向组件和受电弓组件,走行轮组件与转向架构架固定连接,多个导向轮组件设置在转向架构架的顶角和底角,过岔道转向组件设置在转向架构架的上部,受电弓组件设置在转向架构架的中部。
走行轮组件为转向架构架提供动力,使转向架构架运动,并通过电机反转制动,使转向架停止运动;导向轮组件设置在转向架构架的各个顶角和底角处,对转向架支撑力平衡,协助转向架平稳运行;过岔道转向组件在转向架过岔道时,为转向架提供平稳支撑,受电弓组件则为转向架提供稳定的电能,供转向架上的装置使用;优选的,走行轮组件和导向轮组件的个数不做具体限制,在本方案中,走行轮组件为两个,导向轮组件为八个。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走行轮组件包括:走行轮、走行轮轮轴、定位转臂、差速器和电机,走行轮轮轴上设置橡胶套,差速器、定位转臂和走行轮从内向外依次套设在走行轮轮轴上,定位转臂的一端通过定位销与转向架构架铰接,另一端通过橡胶簧与电机连接,电机的动力输出作用于差速器,电机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上。
电机动力输出于差速器,差速器带动走行轮转动,为转向架提供动力;在走行轮轮轴上设置橡胶套,可以缓和从轨道面传递给走行轮的冲击,同时,橡胶套也可保证定位转臂与走行轮轮轴之间不发生刚性碰撞;电机与定位转臂之间设置橡胶簧,可以缓和振动,并且由于定位转臂与转向架构架铰接,因此传递到定位转臂上的振动可以通过定位转臂的转动而消耗,转向架构架通过电机反转制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导向轮组件包括:导向轮、导向轮轮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悬挂弹簧,导向轮轮轴一端与导向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悬挂弹簧与第二连杆固定连接,第二连杆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上,悬挂弹簧上设置悬挂弹簧衬套。
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悬挂弹簧,可使导向轮传递给第一连杆的振动得到缓和,从而避免振动过多的通过第二连杆传递给转向架构架,悬挂弹簧上设置悬挂弹簧衬套,在限制弹簧自由度的同时还可以保护弹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过岔道转向组件包括:转向轮、转向轮轮轴、第三连杆、第四连杆、转向弹簧和L型支撑臂,转向轮轮轴的一端与转向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杆固定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向弹簧与第四连杆固定连接,L型支撑臂一端与第四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上,转向弹簧上设置转向弹簧衬套。
当车辆过道岔时,有一侧导向轮会被悬空,而此时,转向轮可以代替导向轮起着辅助导向和稳定转向架的作用,转向轮上的振动可通过转向轮轮轴传递给第三连杆,由于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起到缓冲作用,减轻振动,转向弹簧衬套对弹簧起到限位和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走行轮、导向轮和转向轮均为钢轮,结构采用铁道车辆车轮构型,其踏面、轮缘特征与铁道车辆一致。
与传统的橡胶轮相比,钢轮的耐磨能力以及强度更高。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受电弓组件包括多个单臂式受电弓和控制柜,控制柜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上,单臂式受电弓与控制柜电连接;
单臂式受电弓包括:弓头滑板、上框架、第一转轴、下臂杆、第二转轴和气缸,弓头滑板与上框架通过第一转轴铰接,上框架上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第二转轴,下臂杆通过第二转轴与上框架铰接,下臂杆远离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气缸滑动连接,气缸的动力输出作用于下臂杆,气缸与控制柜电连接。
受电弓组件为转向架提供稳定的电能,单臂式受电弓在控制柜的作用下,进行升弓和降弓,并且该单臂式受电弓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可以调节上框架以及弓头滑板的角度,使受电弓与高压线接触更可靠、稳定。优选的,单臂式受电弓的个数不做具体限定,在本方案中,单臂式受电弓的个数为两个。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转向架构架的下端固定设置拉杆,拉杆上铰接有枕梁,枕梁与转向架构架之间设置上盖,枕梁与上盖之间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空气弹簧,枕梁与上盖之间设置斜向油压减振器和垂向油压减振器,上盖与转向架构件之间铰接有弹簧减振器,提升组件与上盖的底部固定连接。
空气弹簧、斜向油压减振器、垂向油压减振器以及弹簧减振器均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以保证车体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提升组件包括:上滑轨、下滑轨、多个第一连接框、多个第二连接框、多个第三转轴和多个第四转轴,上滑轨固定设置在转向架下方,下滑轨与车体固定连接;多个第一连接框相互平行,多个第二连接框相互平行,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交叉设置并且通过第三转轴在中部铰接,相邻的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的两端通过第四转轴铰接,位于最上层的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分别与上滑轨通过第四转轴滑动连接,位于最下层的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分别与下滑轨通过第四转轴滑动连接。
第一连接框与第二连接框铰接,并且最上层的连接框与上滑轨滑动连接,最下层的连接框与下滑轨滑动连接,则连接框可在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转动,从而向地面伸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提升组件还包括多个锁紧杆以及锁紧帽,上滑轨与下滑轨上分别开设锁紧孔,锁紧杆穿过锁紧孔与锁紧帽可拆卸连接。
锁紧杆与锁紧帽配合,在车辆正常行驶的时候限制连接框的转动,锁紧杆的上部设置在上滑轨上,下端穿过车体的顶面用固定帽固定在车顶上。优选的,锁紧杆和锁紧帽的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在本方案中,锁紧杆采用螺杆,锁紧帽采用与锁紧杆配合的螺母,锁紧杆还可采用钢丝绳,锁紧帽采用与钢丝绳配合的卡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悬挂式单轨车辆采用钢制的导向轮与走行轮,增强车轮的耐磨性,与传统的橡胶轮相比,钢轮能够避免橡胶的横向蠕滑,并提高单轨最高时速,通过在走行轮轮轴上设置橡胶套、定位转臂以及橡胶簧,缓和走行轮传递给转向架构架的振动,通过设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并在其中间设置悬挂弹簧,从而缓和导向轮传递给转向架构架的振动;转向架上设置过岔道组件,使车辆过岔道时,转向轮代替一侧的导向轮,对转向架起到支撑作用,有效防止侧翻;受电弓组件为转向架提供稳定的电能,采用单臂式受电弓,受电弓可升降和调节角度,使受电弓与高压线接触更可靠,与刚性接触相比,该种形式的受电弓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严重的碰撞和磨损;并且该单臂式受电弓设置在转向架构架的顶部,与下方的接触网接触,与侧壁式受电弓弓网接触相比,该种接触方式受车辆倾斜影响更小;另外,该车辆还设置了提升组件,发生意外事故时,可将车体整体平稳放置到地面上,保证乘客安全,提升救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悬挂式单轨车辆的轴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悬挂式单轨车辆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架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架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走行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轮组件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过岔道转向组件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单臂式受电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单臂式受电弓的弓网接触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体;2-转向架;21-转向架构架;211-拉杆;212-枕梁;213- 上盖;214-空气弹簧;215-斜向油压减振器;216-垂向油压减振器;217-弹簧减振器;22-走行轮组件;221-走行轮;222-走行轮轮轴;223-定位转臂;224-差速器;225-电机;226-橡胶套;227-定位销;228-橡胶簧;23-导向轮组件;231-导向轮;232-导向轮轮轴;233-第一连杆;234-第二连杆;235- 悬挂弹簧;236-悬挂弹簧衬套;24-过岔道转向组件;241-转向轮;242-转向轮轮轴;243-第三连杆;244-第四连杆;245-转向弹簧;246-L型支撑臂; 247-转向弹簧衬套;25-受电弓组件;251-单臂式受电弓;252-控制柜;253- 弓头滑板;254-上框架;255-第一转轴;256-下臂杆;257-第二转轴;258- 气缸;3-提升组件;31-上滑轨;32-下滑轨;33-第一连接框;34-第二连接框;35-第三转轴;36-第四转轴;37-锁紧杆;38-锁紧帽;4-箱型梁;41- 走行轮轮轨;42-导向轮轮轨;43-挡板;44-转向轮轮轨;45-弓网接触板; 451-绝缘层;452-高压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包括:车体1、多个转向架2 和多个提升组件3,提升组件3分别设置在多个转向架2下方,多个提升组件3下方设置车体1。
参照图1-图4,多个转向架2分别包括:转向架构架21、多个走行轮组件22、多个导向轮组件23、过岔道转向组件24和受电弓组件25,走行轮组件22与转向架构架21固定连接,多个导向轮组件23设置在转向架构架21 的四个角,过岔道转向组件24设置在转向架构架21的上部,受电弓组件25 设置在转向架构架21的中部。
参照图1和图5,走行轮组件22包括:走行轮221、走行轮轮轴222、定位转臂223、差速器224和电机225,走行轮轮轴222上设置橡胶套226,差速器224、定位转臂223和走行轮221从内向外依次套设在走行轮轮轴222 上,定位转臂223的一端通过定位销227与转向架构架21铰接,另一端通过橡胶簧228与电机225连接,电机225的动力输出作用于差速器224,电机225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21上。
参照图1和图6,导向轮组件23包括:导向轮231、导向轮轮轴232、第一连杆233、第二连杆234和悬挂弹簧235,导向轮轮轴232一端与导向轮2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233固定连接,第一连杆233的另一端通过悬挂弹簧235与第二连杆234固定连接,第二连杆234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21上,悬挂弹簧235上设置悬挂弹簧衬套236。
参照图1和图7,过岔道转向组件24包括:转向轮241、转向轮轮轴242、第三连杆243、第四连杆244、转向弹簧245和L型支撑臂246,转向轮轮轴 242的一端与转向轮2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杆243固定连接,第三连杆243的另一端通过转向弹簧245与第四连杆244固定连接,L型支撑臂 246一端与第四连杆244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21上,转向弹簧245上设置转向弹簧衬套247。
走行轮221、导向轮231和转向轮241均为钢轮,结构采用铁道车辆车轮构型,其踏面、轮缘特征与铁道车辆一致。
参照图1和图8,受电弓组件25包括多个单臂式受电弓251和控制柜252,控制柜252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21上,单臂式受电弓251与控制柜 252电连接;单臂式受电弓251包括:弓头滑板253、上框架254、第一转轴 255、下臂杆256、第二转轴257和气缸258,弓头滑板253与上框架254通过第一转轴255铰接,上框架254上远离第一转轴255的一端设置第二转轴 257,下臂杆256通过第二转轴257与上框架254铰接,下臂杆256远离第二转轴257的一端与气缸258滑动连接,气缸258的动力输出作用于下臂杆 256,气缸258与控制柜252电连接。
参照图1-图4,转向架构架21的下端固定设置拉杆211,拉杆211上铰接有枕梁212,枕梁212与转向架构架21之间设置上盖213,枕梁212与上盖213之间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空气弹簧214,枕梁212与上盖213之间设置斜向油压减振器215和垂向油压减振器216,上盖213与转向架2构件之间铰接有弹簧减振器217,提升组件3与上盖213的底部固定连接。
参照图1和图10,提升组件3包括:上滑轨31、下滑轨32、多个第一连接框33、多个第二连接框34、多个第三转轴35和多个第四转轴36,上滑轨31固定设置在转向架2下方,下滑轨32与车体1固定连接;多个第一连接框33相互平行,多个第二连接框34相互平行,第一连接框33和第二连接框34交叉设置并且通过第三转轴35在中部铰接,相邻的第一连接框33和第二连接框34的两端通过第四转轴36铰接,位于最上层的第一连接框33 和第二连接框34分别与上滑轨31通过第四转轴36滑动连接,位于最下层的第一连接框33和第二连接框34分别与下滑轨32通过第四转轴36滑动连接;提升组件还包括多个锁紧杆37以及锁紧帽38,上滑轨31与下滑轨32 上分别开设锁紧孔,锁紧杆37穿过锁紧孔与锁紧帽38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2,该悬挂式单轨车辆具有配套的箱型梁4,箱型梁4上设置走行轮轮轨41,导向轮轮轨42,通过挡板43设置转向轮轮轨44,弓网接触板 4545。
参照图2和图6,在该车辆运行过程中,横向振动由导向轮轮轨42传递给导向轮231,导向轮231通过导向轮轮轴232将振动传递给第一连杆233,由于悬挂弹簧235的作用,振动得到缓冲;参照图2和图4,垂向振动由走行轮轮轨41传递给走行轮221,走行轮轮轴222与走行轮221之间的橡胶套 226对振动起到一定的衰减作用,振动经走行轮轮轴222传递给差速器224,差速器224的振动可通过橡胶簧228缓冲,还可通过定位转臂223绕定位销 227转动吸收。
参照图2,车辆正常向前行驶时,导向轮231、走行轮221以及转向轮 241均与其对应的轮轨接触良好,轮轨对转向架构架21支撑作用对称,车辆稳定运行,当车辆需要过右岔道时,由于车辆转弯离心力作用,左侧的导向轮231对其轨道接触压力减小,甚至悬空,通过合理设置转向轮轮轨44在箱型梁4上的位置,如转向轮轮轨44设置在箱型梁4的中部,转向轮轮轨 44与转向轮241之间压力减小,但保证转向轮241并不会脱离转向轮轮轨 44,从而对转向架构架2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保证转向架构架21不易倾斜或侧翻;当车辆需要过左岔道时,右侧导向轮231悬空,转向轮241对转向轮轮轨44的压力增大,转向轮轮轨44对转向轮241起到向右的支撑作用,在转向轮轮轨44以及左侧导向轮231轮轨的支撑作用下,转向架构架21受力平衡,车辆运行平稳。
参照图9,箱型梁4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弓网接触板45,弓网接触板45 上覆盖一层绝缘层451,高压线452安装在绝缘层451上,单臂式受电弓251 的弓头滑板253与高压线452接触,在控制柜252的控制下,单臂式受电弓 251进行升弓或降弓。
参照图1和图10,当提升组件3的限位解除后,即车体内部车顶上的锁紧帽38从锁紧杆37上拆卸下来,最上层的第一连接框33和第二连接框34 在第四转轴36的带动下沿上滑轨31向中间滑动,第一连接框33和第二连接框34绕中部的第三转轴35转动,依次带动与其在端部铰接的下层第一连接框33与第二连接框34转动,提升组件不断向下伸长,直至车体1平稳放置到地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多个转向架(2)和多个提升组件(3),多个所述提升组件(3)设置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转向架(2)的下方,多个所述提升组件(3)下方设置所述车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转向架(2)分别包括:转向架构架(21)、多个走行轮组件(22)、多个导向轮组件(23)、过岔道转向组件(24)和受电弓组件(25),所述走行轮组件(22)与所述转向架构架(21)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导向轮组件(23)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构架(21)的顶角和底角和底角,所述过岔道转向组件(24)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构架(21)的上部,所述受电弓组件(25)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构架(21)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轮组件(22)包括:走行轮(221)、走行轮轮轴(222)、定位转臂(223)、差速器(224)和电机(225),所述走行轮轮轴(222)上设置橡胶套(226),所述差速器(224)、所述定位转臂(223)和所述走行轮(221)从内向外依次套设在所述走行轮轮轴(222)上,所述定位转臂(223)的一端通过定位销(227)与所述转向架构架(21)铰接,另一端通过橡胶簧(228)与所述电机(225)连接,所述电机(225)的动力输出作用于所述差速器(224),所述电机(225)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构架(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组件(23)包括:导向轮(231)、导向轮轮轴(232)、第一连杆(233)、第二连杆(234)和悬挂弹簧(235),所述导向轮轮轴(232)一端与所述导向轮(2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3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悬挂弹簧(235)与所述第二连杆(23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34)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构架(21)上,所述悬挂弹簧(235)上设置悬挂弹簧衬套(23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岔道转向组件(24)包括:转向轮(241)、转向轮轮轴(242)、第三连杆(243)、第四连杆(244)、转向弹簧(245)和L型支撑臂(246),转向轮轮轴(242)的一端与所述转向轮(2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24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4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向弹簧(245)与所述第四连杆(244)固定连接,所述L型支撑臂(246)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244)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构架(21)上,所述转向弹簧(245)上设置转向弹簧衬套(24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轮(221)、所述导向轮(231)和所述转向轮(241)均为钢轮,采用铁道车辆车轮构型,所述走行轮(221)、所述导向轮(231)和所述转向轮(241)的踏面、轮缘特征与铁道车辆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弓组件(25)包括多个单臂式受电弓(251)和控制柜(252),所述控制柜(252)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构架(21)上,所述单臂式受电弓(251)与所述控制柜(252)电连接;
所述单臂式受电弓(251)包括:弓头滑板(253)、上框架(254)、第一转轴(255)、下臂杆(256)、第二转轴(257)和气缸(258),所述弓头滑板(253)与所述上框架(254)通过所述第一转轴(255)铰接,所述上框架(254)上远离所述第一转轴(255)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转轴(257),所述下臂杆(256)通过所述第二转轴(257)与所述上框架(254)铰接,所述下臂杆(256)远离所述第二转轴(257)的一端与所述气缸(258)滑动连接,所述气缸(258)的动力输出作用于所述下臂杆(256),所述气缸(258)与所述控制柜(252)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构架(21)的下端固定设置拉杆(211),所述拉杆(211)上铰接有枕梁(212),所述枕梁(212)与所述转向架构架(21)之间设置上盖(213),所述枕梁(212)与所述上盖(213)之间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空气弹簧(214),所述枕梁(212)与所述上盖(213)之间设置斜向油压减振器(215)和垂向油压减振器(216),所述上盖(213)与所述转向架构架(21)之间铰接有弹簧减振器(217),所述提升组件(3)与所述上盖(213)的底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3)包括:上滑轨(31)、下滑轨(32)、多个第一连接框(33)、多个第二连接框(34)、多个第三转轴(35)和多个第四转轴(36),所述上滑轨(31)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2)下方,所述下滑轨(32)与所述车体(1)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框(33)相互平行,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框(34)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框(33)和所述第二连接框(34)交叉设置并且通过所述第三转轴(35)在中部铰接,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框(33)和所述第二连接框(34)的两端通过所述第四转轴(36)铰接,位于最上层的所述第一连接框(33)和所述第二连接框(34)分别与所述上滑轨(31)通过所述第四转轴(36)滑动连接,位于最下层的所述第一连接框(33)和所述第二连接框(34)分别与所述下滑轨(32)通过所述第四转轴(36)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3)还包括多个锁紧杆(37)以及锁紧帽(38),所述上滑轨(31)与所述下滑轨(32)上分别开设锁紧孔,所述锁紧杆(37)穿过所述锁紧孔与所述锁紧帽(38)可拆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47919.4U CN211335973U (zh) | 2019-09-28 | 2019-09-28 | 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47919.4U CN211335973U (zh) | 2019-09-28 | 2019-09-28 | 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35973U true CN211335973U (zh) | 2020-08-25 |
Family
ID=72105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64791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35973U (zh) | 2019-09-28 | 2019-09-28 | 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3597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18493A (zh) * | 2021-03-30 | 2021-06-08 | 西南交通大学 | 柔性钢索轨道交通系统 |
-
2019
- 2019-09-28 CN CN201921647919.4U patent/CN21133597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18493A (zh) * | 2021-03-30 | 2021-06-08 | 西南交通大学 | 柔性钢索轨道交通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436426U (zh) | 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转向架及观光车 | |
CN207931733U (zh) | 一种转向架与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 |
CN106080644A (zh) | 一种铰接式轨道车辆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 |
CN111469879A (zh) | 永磁电机驱动的悬挂式单轨车辆铰销式转向架 | |
CN209008592U (zh) | 一种具有牵引驱动和导向悬挂装置的转向架 | |
CN105151068B (zh) | 动力转向架及轻轨车辆 | |
CN110509945A (zh) | 永磁直驱电机驱动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单轴转向架 | |
CN110667323B (zh) | 一种路轨两用车的锁轨装置、锁轨及切换方法 | |
CN101857033A (zh) | 一种80km/h速度等级B型地铁车辆转向架 | |
CN108032865A (zh) | 一种横向驱动的轴箱内置式转向架 | |
CN210971081U (zh) | 轨道车辆的非动力转向架系统及轨道车辆 | |
CN111422214A (zh) | 单电机同时驱动双轴的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 | |
CN110509946A (zh) | 采用轮边减速器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单轴转向架 | |
CN211335973U (zh) | 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 | |
CN212709410U (zh) | 单电机同时驱动双轴的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 | |
CN207875660U (zh) | 一种二系悬挂装置及转向架 | |
CN107554543B (zh) |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铰接式有轨电车转向架 | |
CN203543990U (zh) | 准轨距控制型铁路车辆转向架 | |
CN108313085A (zh) | 具有小曲线通过能力的六轴高地板轻轨车端部动力转向架 | |
CN109204360B (zh) | 一种悬挂式单轨转向架 | |
CN212556255U (zh) | 一种游览车用转向架 | |
CN210502664U (zh) | 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过岔道转向装置 | |
CN111152798B (zh) | 空轨转向架 | |
JPWO2005007480A1 (ja) | 自己操舵台車及びこの自己操舵台車を適用した鉄道車両 | |
CN108357510A (zh) | 具有小曲线通过能力的六轴高地板轻轨车中间铰接转向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