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8812U - 高压连接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高压连接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08812U CN211208812U CN201922455107.6U CN201922455107U CN211208812U CN 211208812 U CN211208812 U CN 211208812U CN 201922455107 U CN201922455107 U CN 201922455107U CN 211208812 U CN211208812 U CN 2112088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metal
- cable
- housing
- voltage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连接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高压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线缆,所述线缆连接有端子,所述线缆和所述端子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屏蔽组件,所述屏蔽组件套设于所述线缆和所述第一壳体外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压连接装置能够实现屏蔽磁场功能,且具有结构和工艺简单、成本低、线缆的线皮压破风险小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连接装置和具有所述高压连接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高压连接装置,为了实现屏蔽磁场功能,通常采用屏蔽式线缆,即线缆内增加屏蔽套,且配合压接环和连接环实现屏蔽。具体地,在生产过程中,需进行剥线、捋屏蔽丝、压接等步骤,将屏蔽套外翻至连接环和压接环之间,再进行压接后与簧片连接进行屏蔽导通,不仅结构和工艺复杂,而且成本较高、线缆的线皮压破风险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压连接装置,该高压连接装置能够实现屏蔽磁场功能,且具有结构和工艺简单、成本低、线缆的线皮压破风险小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高压连接装置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高压连接装置,所述高压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线缆,所述线缆连接有端子,所述线缆和所述端子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屏蔽组件,所述屏蔽组件套设于所述线缆和所述第一壳体外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压连接装置能够实现屏蔽磁场功能,且具有结构和工艺简单、成本低、线缆的线皮压破风险小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屏蔽组件包括:屏蔽网,所述屏蔽网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线缆外;压接环,所述压接环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外,所述压接环将所述屏蔽网压接于所述第一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金属外壳,所述屏蔽网套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外壳外,所述压接环套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外且将所述屏蔽网压接于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第一绝缘内壳,所述第一绝缘内壳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外壳内,所述线缆和所述端子穿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内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的外周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槽,所述压接环将所述屏蔽网压接于所述环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线缆密封圈,所述线缆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线缆外且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外壳内,所述第一绝缘内壳位于所述线缆密封圈的朝向所述端子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金属外壳,所述端盖位于所述线缆密封圈的背向所述第一绝缘内壳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的外周面设有沉槽,所述沉槽内设有卡台,所述端盖设有卡爪,所述卡爪配合于所述沉槽且与所述卡台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护套,所述护套套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外壳、所述压接环和所述屏蔽网外,所述屏蔽网向远离所述端子的方向伸出所述护套,所述护套的内周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防水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高压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金属外壳,所述第二金属外壳与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相连;第二绝缘内壳,所述第二绝缘内壳设于所述第二金属外壳内;插针,所述插针穿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内壳且插接于所述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安装耳,所述第二金属外壳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安装耳,所述第一安装耳和所述第二安装耳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外壳的外周面设有簧片,所述第二金属外壳的朝向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金属外壳且所述簧片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外壳和所述第一金属外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外壳外套设有外壳密封圈,所述第二金属外壳的朝向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金属外壳且所述外壳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外壳和所述第一金属外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内壳插入所述第二绝缘内壳,所述第一绝缘内壳设有导向筋,所述第二绝缘内壳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筋配合于所述导向槽。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的远离所述端子的一端构造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设有连接孔,所述折弯部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位置对应的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铆接于所述折弯部。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设于所述折弯部的朝向所述端子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内壳的背向所述第一绝缘内壳的端面设有容纳槽,所述螺母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的形状与所述螺母的形状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外壳的背向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的端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端部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为多个且每个所述线缆上连接有所述端子,所述屏蔽组件套设于多个所述线缆外,所述插针为多个且一一对应地插接于多个所述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线缆为铝线缆,所述线缆与所述端子通过超声波焊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具有磁场屏蔽性能可靠、结构和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压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压连接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压连接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压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高压连接装置1、第一连接器2、第二连接器3、
第一壳体100、第一金属外壳110、第一绝缘内壳120、环槽111、
线缆200、
端子300、
屏蔽组件400、屏蔽网410、压接环420、
线缆密封圈510、端盖520、沉槽521、卡台522、卡爪523、护套530、
第二金属外壳610、第二绝缘内壳620、插针630、连接螺钉631、铜排632、第一安装耳611、第二安装耳612、螺纹紧固件613、装配螺钉614、簧片640、外壳密封圈650、导向筋621、折弯部631、连接孔632、螺母633、容纳槽634、端部密封圈6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压连接装置1,高压连接装置1可以对多种规格线径的铜线缆、铝线缆进行连接以进行大电流传输,适用于各类新能源汽车。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压连接装置1包括第一连接器2,第一连接器2包括第一壳体100、线缆200、端子300和屏蔽组件400。需要理解地是,为了便于示出更多的剖视结构,图4的剖视图并非在一个平面内进行的剖视。
端子300连接于线缆200,线缆200和端子300穿设于第一壳体100。屏蔽组件400套设于线缆200和第一壳体100外,且屏蔽组件400与第一壳体100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压连接装置1,通过设置屏蔽组件400,且将屏蔽组件400套设在第一壳体100和线缆200外,并与第一壳体100相连,在实现屏蔽磁场的同时,不仅省去了相关技术中的连接环等部件,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减少零部件接触点,提高接触稳定性,而且线缆200可以采用非屏蔽线缆,即线缆200可以不包括屏蔽套,这样可以省去剥线、捋屏蔽丝等工艺步骤,简化了工艺,提高了装配的便利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压连接装置1能够实现屏蔽磁场功能,且具有结构和工艺简单、成本低、线缆的线皮压破风险小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屏蔽组件400包括屏蔽网410和压接环420。
屏蔽网410套设于第一壳体100和线缆200外。压接环420套设于第一壳体100外,压接环420将屏蔽网410压接于第一壳体100,实现屏蔽网410与第一壳体100的连接固定和导通,屏蔽组件400通过第一壳体100与整车零电势点接触,达到线缆200的磁场屏蔽效果。
其中,线缆200可以为铝线缆,端子300可以为铜端子,线缆200与端子300通过超声波焊接相连。铝导体原材料较铜材料更利于获取,成本更低,同时,密度小,重量轻。此外,作为连接器核心,线缆200的铝导体与端子300的连接抛弃了传统的压接方式,采用超声波焊接技术对经过表面处理后的端子300与线缆200的铝导体进行焊接,能极大地提高连接部位的连接稳定性,降低接触部位的电阻值,减少发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壳体100包括第一金属外壳110和第一绝缘内壳120。
屏蔽网410套设于第一金属外壳110外,压接环420套设于第一金属外壳110外且将屏蔽网410压接于第一金属外壳110。第一绝缘内壳120可以为塑胶件,第一绝缘内壳120设于第一金属外壳110内,可以通过台阶和卡扣等结构进行轴向定位,线缆200和端子300穿设于第一绝缘内壳120。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金属外壳110的外周面设有环槽111,环槽111沿第一金属外壳110的周向延伸,压接环420将屏蔽网410压接于环槽111内,从而提高屏蔽组件400在第一金属外壳110的轴向上的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器2还包括线缆密封圈510。
线缆密封圈510套设于线缆200外且位于第一金属外壳110内,第一绝缘内壳120位于线缆密封圈510的朝向端子300的一侧,线缆密封圈510能够密封线缆200和第一金属外壳110之间的缝隙,达到防水的效果,且线缆密封圈510向端子300的方向被第一绝缘内壳120止挡而被限位。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器2还包括端盖520。
端盖520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金属外壳110的远离端子300的一端,端盖520位于线缆密封圈510的背向第一绝缘内壳120的一侧,线缆密封圈510向远离端子300的方向被端盖520止挡,从而防止线缆密封圈510脱出第一金属外壳110。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第一金属外壳110的外周面设有沉槽521,沉槽521内设有卡台522,端盖520设有卡爪523,卡爪523配合于沉槽521且与卡台522卡合,从而实现端盖520与第一金属外壳110的可拆卸连接,且拆装方便。
其中,为了提高连接的可靠性,端盖520上可以设置多个卡爪523,例如在端盖520的径向上相对的两个,相应设置同样数量的沉槽521和卡台522与之配合。此外,还可以设置防呆结构,以避免端盖520装反。
更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器2还包括护套530。
护套530可以为橡胶件,护套530套设于第一金属外壳110、压接环420和屏蔽网410外,护套530可以遮挡沉槽521、卡台522和卡爪523,屏蔽网410向远离端子300的方向伸出护套530,护套530的内周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防水筋(图中未示出),防水筋可以为多个且沿护套530的轴向排布,由此可以使高压连接装置1在整车上的布置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提高环境的通用程度,更好的保证密封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高压连接装置1还包括第二连接器3,第二连接器3可以安装于控制器、配电箱等设备上,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对接实现大电流传输。
具体地,第二连接器3包括第二金属外壳610、第二绝缘内壳620和插针630。
第二金属外壳610与第一金属外壳110相连,屏蔽组件400依次通过第一金属外壳110和第二金属外壳610与整车的零电势点连通,从而实现屏蔽导通。第二绝缘内壳620可以为塑胶件,第二绝缘内壳620设于第二金属外壳610内,可以通过台阶和卡扣等结构进行轴向定位。插针630穿设于第二绝缘内壳620且插接于端子300,从而与线缆200电连通,实现大电流传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金属外壳110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安装耳611,第二金属外壳610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安装耳612,第一安装耳611和第二安装耳612通过螺纹紧固件613(如螺栓或螺钉)连接。由此,第一金属外壳110和第二金属外壳610采用一个螺纹紧固件613进行安装,减少了因打螺纹时内螺纹滑牙失效的风险。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绝缘内壳120插入第二绝缘内壳620,第一绝缘内壳120设有导向筋621,第二绝缘内壳620设有导向槽(图中未示出),导向筋621配合于所述导向槽,从而提高第一绝缘内壳120和第二绝缘内壳620插接的稳定性,进而降低装配节拍的同时,保证很好的装配质量。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金属外壳610的外周面设有簧片640,例如,第二金属外壳610的外周面设有槽位,簧片640设于该槽位内。第二金属外壳610的朝向第一金属外壳110的一端插入第一金属外壳110,簧片640位于第二金属外壳610和第一金属外壳110之间,从而使第一金属外壳110和第二金属外壳610紧密导通,提高了屏蔽磁场的稳定性,提成整车的电磁兼容(emc)性能。
更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金属外壳610外套设有外壳密封圈650,外壳密封圈650位于簧片640的远离第一金属外壳110的一侧,外壳密封圈650位于第二金属外壳610和第一金属外壳110之间,以提高第一金属外壳110和第二金属外壳610之间的密封防水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插针630的远离端子300的一端构造有折弯部631,折弯部631可以90°折弯,折弯部631设有连接孔632,折弯部631上设有与连接孔632位置对应的螺母633。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金属外壳610可以通过两个装配螺钉614安装于控制器或配电箱等设备,控制器或配电箱内的铜排632通过连接螺钉631与插针630的折弯部631连接,连接螺钉631穿过折弯部631的连接孔632配合于螺母633。通过将螺母633设置于插针630的折弯部631,能够节省控制器或配电箱内的空间。
可选地,螺母633铆接于折弯部631,如此,减少了装配公差,提高了装配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螺母633设于折弯部631的朝向端子300的一侧,第二绝缘内壳620的背向第一绝缘内壳120的端面设有容纳槽634,螺母633位于容纳槽634内,容纳槽634的形状与螺母633的形状适配(例如六角形),这样可以避免螺母633占用额外的空间,并起到防转功能,且容纳槽634可以设置与螺母633匹配的内螺纹,连接螺钉631同时与容纳槽634的内螺纹配合,以进一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金属外壳610的背向第一金属外壳110的端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端部密封圈660,端部密封圈660可以密封第二金属外壳610与控制器或配电箱之间的间隙,提高防水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线缆200为多个且每个线缆200上连接有端子300,屏蔽组件400套设于多个线缆200外,插针630为多个且一一对应地插接于多个端子300。附图中示出了线缆200为两个的两芯结构,当然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多芯结构。
下面举例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压连接装置1的装配过程。
首先描述第二连接器3的装配过程,先将插针630插入第二绝缘内壳620内,将第二绝缘内壳620装入第二金属外壳610中,将簧片640装入第二金属外壳610,将外壳密封圈650装入第二金属外壳610内部,将端部密封圈660装入第二金属外壳610的端面。
接下来描述第一连接器2的装配过程,将线缆密封圈510、端盖520、屏蔽组件400、护套530穿过线缆200后,将线缆200与端子300通过超声波仪器进行焊接,将以上装好组件穿过第一金属外壳110后装入第一绝缘内壳120,将线缆密封圈510装入第一金属外壳110,扣紧端盖520,将屏蔽组件400与第二金属外壳610进行压接,锁紧螺纹紧固件613。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高压连接装置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高压连接装置1,具有磁场屏蔽性能可靠、结构和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
第一壳体;
线缆,所述线缆连接有端子,所述线缆和所述端子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
屏蔽组件,所述屏蔽组件套设于所述线缆和所述第一壳体外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组件包括:
屏蔽网,所述屏蔽网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线缆外;
压接环,所述压接环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外,所述压接环将所述屏蔽网压接于所述第一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第一金属外壳,所述屏蔽网套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外壳外,所述压接环套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外且将所述屏蔽网压接于所述第一金属外壳;
第一绝缘内壳,所述第一绝缘内壳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外壳内,所述线缆和所述端子穿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内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的外周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槽,所述压接环将所述屏蔽网压接于所述环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
线缆密封圈,所述线缆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线缆外且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外壳内,所述第一绝缘内壳位于所述线缆密封圈的朝向所述端子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
端盖,所述端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金属外壳,所述端盖位于所述线缆密封圈的背向所述第一绝缘内壳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的外周面设有沉槽,所述沉槽内设有卡台,所述端盖设有卡爪,所述卡爪配合于所述沉槽且与所述卡台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
护套,所述护套套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外壳、所述压接环和所述屏蔽网外,所述屏蔽网向远离所述端子的方向伸出所述护套,所述护套的内周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防水筋。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
第二金属外壳,所述第二金属外壳与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相连;
第二绝缘内壳,所述第二绝缘内壳设于所述第二金属外壳内;
插针,所述插针穿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内壳且插接于所述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安装耳,所述第二金属外壳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安装耳,所述第一安装耳和所述第二安装耳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外壳的外周面设有簧片,所述第二金属外壳的朝向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金属外壳且所述簧片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外壳和所述第一金属外壳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外壳外套设有外壳密封圈,所述第二金属外壳的朝向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金属外壳且所述外壳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外壳和所述第一金属外壳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内壳插入所述第二绝缘内壳,所述第一绝缘内壳设有导向筋,所述第二绝缘内壳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筋配合于所述导向槽。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的远离所述端子的一端构造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设有连接孔,所述折弯部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位置对应的螺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铆接于所述折弯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设于所述折弯部的朝向所述端子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内壳的背向所述第一绝缘内壳的端面设有容纳槽,所述螺母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的形状与所述螺母的形状适配。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外壳的背向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的端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端部密封圈。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为多个且每个所述线缆上连接有所述端子,所述屏蔽组件套设于多个所述线缆外,所述插针为多个且一一对应地插接于多个所述端子。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为铝线缆,所述线缆与所述端子通过超声波焊接相连。
2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压连接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55107.6U CN211208812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高压连接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55107.6U CN211208812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高压连接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08812U true CN211208812U (zh) | 2020-08-07 |
Family
ID=71853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55107.6U Active CN211208812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高压连接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08812U (zh) |
-
2019
- 2019-12-30 CN CN201922455107.6U patent/CN2112088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667458B1 (en) | Connector | |
US7018220B2 (en) | Multiple pole connector | |
CN108475889B (zh) | 大功率电连接器 | |
US6991493B2 (en) | Shielded wire-connecting structure | |
CN106911045B (zh) | 屏蔽连接结构 | |
CN210111123U (zh) | 一种紧凑型电连接器及应用其的新能源汽车 | |
CN111446557B (zh) | 光伏设备的接线装置 | |
CN109888560A (zh) | 一种用于连接端子的快插接头 | |
CN209822968U (zh) | 一种电连接器及包括该电连接器的电动汽车 | |
US8056867B2 (en) | Position assurance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 |
KR102463691B1 (ko) | 커넥터 | |
KR20150028966A (ko) | 차량 장치용 상호 연결 조립체 및 상호 연결 방법 | |
CN211208812U (zh) | 高压连接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0985043U (zh) | 高压连接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0779074U (zh) | 端子组件、导线组件及连接器 | |
CN210806161U (zh) | 高压连接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0021607U (zh) | 一种硬质线束连接器 | |
JP5772386B2 (ja) | シールド部材及びシールド導電体 | |
CN215418783U (zh) | 一种整体式高压屏蔽电连接器插座 | |
CN213692554U (zh) | 汽车高压屏蔽集成连接器 | |
CN115842260A (zh) | 适于铜铝连接的高压连接器 | |
CN222320585U (zh) | 一种弯头过孔连接器 | |
JP2012099399A (ja) |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
CN215896825U (zh) | 一种插片式金属单芯高压连接器 | |
CN222690950U (zh) | 一种连接器及电连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