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177078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7078U
CN211177078U CN201922132175.9U CN201922132175U CN211177078U CN 211177078 U CN211177078 U CN 211177078U CN 201922132175 U CN201922132175 U CN 201922132175U CN 211177078 U CN211177078 U CN 211177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air outle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321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长林
丁鹏垒
张爱川
张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3217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70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7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7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出风框及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及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出风框具有旋转轴线,所述出风框绕所述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出风口对应。所述固定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出风框的一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座及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旋转件。其中,所述出风框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旋转轴线对应的卡合部,所述旋转件设有与所述卡合部适配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卡合部对应卡合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能够简化出风框的安装方式,以提高出风框的拆装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空调室内机,通常会在其壳体内安装出风框,该出风框可通过旋转将壳体内的气流向出风口吹出,实现对室内环境制冷或制热。安装出风框时,一般是先将出风框的端部通过螺钉结构固定到一旋转件上,再通过该旋转件安装到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然而,由于这种出风框是采用螺钉结构与该旋转件连接的,这种装配方式较为繁琐,难以将出风框单独拆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简化出风框的安装方式,以提高出风框的拆装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包括有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出风框及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及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出风框具有旋转轴线,所述出风框绕所述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出风口对应。所述固定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出风框的一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座及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旋转件。其中,所述出风框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旋转轴线对应的卡合部,所述旋转件设有与所述卡合部适配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卡合部对应卡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出风框在所述卡合部构造形成有插槽,所述插槽的插入口朝所述卡合部的侧面开设;所述旋转件在所述配合部构造形成有朝侧向延伸的插板,所述插板与所述插槽适配插置而卡合固定。
可选地,所述插槽的插入口的相对两侧延伸出有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之间形成供所述插板导入所述插槽的导向通道。
可选地,所述插槽的顶壁贯设有定位夹槽,所述定位夹槽自所述插槽的插入口沿插入方向延伸;所述插板的上表面凸设有定位筋板,所述定位筋板与所述定位夹槽对应插置连接。
可选地,所述定位夹槽具有与所述插槽的插入口对应的插入端,所述定位夹槽的插入端构造成扩口,以适用于将所述定位筋板引导从所述扩口插入所述定位夹槽。
可选地,所述出风框的端部在所述插入口的外侧构造有避空腔,所述避空腔的与所述插入口相对的侧壁上凸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从所述避空腔弹出以将所述插板按压于所述插槽内的工作状态,以及被压入所述避空腔以避让所述插板的避让状态。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与所述避空腔的侧壁连接的连接臂,以及自所述连接臂朝所述避空腔外侧延伸的止挡臂;所述配合部构造形成有与所述插板连接的挡板,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插板通过所述挡板与所述止挡臂抵持。
可选地,所述连接臂的表面凸设有呈长条状设置的凸条,所述凸条的一端连接所述止挡臂,所述凸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出风框的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固定装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装置分别分设在出风框的两端,两个所述固定装置的旋转件分别与所述出风框的两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其中一所述固定装置的安装座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旋转件旋转而带动所述出风框旋转。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出风框内的多个导风板,多个导风板沿横向可摆动;和/或,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出风框内的多个百叶,多个百叶沿上下向可摆动。
可选地,所述出风框的端部构造形成电机容置腔;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驱动多个所述导风板摆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容置腔;和/或,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驱动多个所述百叶摆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容置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在出风框的端部设置与所述旋转轴线对应的卡合部,并在固定装置的旋转件上设置与卡合部适配的配合部,配合部与卡合部对应卡合连接,从而在需要拆卸出风框时,仅需将出风框的卡合部与配合部拆分开,即可将出风框拆卸下来,无需手动拧螺钉,从而无需预留较大的拆装空间。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简化了出风框的安装方式,不需要使用螺钉,较为方便拆卸与安装,进而有效提高出风框的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2图1中空调室内机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出风框和两个固定装置装配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出风框与固定装置的安装座、旋转件三者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出风框与安装座、旋转件三者装配过程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出风框的端部的俯视图;
图8为出风框与安装座、旋转件三者分解后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旋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297675340000031
Figure BDA000229767534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10、出风框200及固定装置150。其中,所述壳体110设有进风口101及与所述进风口101连通的出风口102。出风框200具有旋转轴线,出风框200绕所述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110内,并与所述出风口102对应。固定装置150设于所述壳体110内,固定装置150位于出风框200的一端,固定装置150包括安装座300及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300的旋转件400。出风框200的端部210设有与所述旋转轴线对应的卡合部240,旋转件400设有与卡合部240适配的配合部410(如图4和图5所示),配合部410与卡合部240对应卡合连接。
具体说来,壳体110的由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所截的横截面(如图2所示),可以是圆形或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具体在此,所述横截面的后端呈半圆形设置,而其前端逐渐向前缩小而呈半椭圆形设置,使得该横截面大致呈蛋形。这样可使得空调室内机100整体体积减少,减少其前端占用空间,使得整机小型化。
壳体110包括底盘111、前壳112、后壳113及面框114。其中,底盘111和前壳112及后壳113三者围合形成有空腔,面框114安装于所述空腔内,前壳112固定于所述面框114上。风道组件140安装于所述空腔内,风道组件140用以形成送风风道,该送风风将壳体110的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连通。所述空调室内机100的风轮组件130和换热组件120;其中,风轮组件130安装于风道组件140内,换热组件120安装于风道组件140和壳体110的进风口101之间。
请参阅图2,在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风轮组件130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壳体110内,经换热组件120换热后继续由风轮组件130驱动而从进入到风道组件140的送风风道中,接着从送风风道吹向出风框200,最后经出风框200向室内导出。在此过程中,出风框200起到将气流聚集挤压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将大量的气流引导吹向用户所需的送风的区域。
鉴于壳体110的出风口102呈长条状沿上下向延伸,故也将出风框200呈长条状设置,以对应所述出风口102。为相应地,出风框200的旋转轴线也沿上下向延伸延伸。出风框200的旋转轴线为虚拟轴线,用于描述出风框200的旋转中心,即出风框200可环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为方便出风框200安装,空调室内机100的固定装置150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装置150分别分设在出风框200的两端。每一固定装置150包括有安装座300及可旋转安装于安装座300上的旋转件400,旋转件400的一端从安装座300向出风框200穿设出来,并在该穿设出的一端构造形成有配合部410,两个固定装置150的旋转件400通过配合部410分别与出风框200的两端连接。
具体在此,出风框20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凸设有对应所述旋转轴线的卡合部240,出风框200的两端部210分别通过卡合部240分别与两个旋转件400上的配合部410卡合连接。当驱动任意一个旋转件400旋转时,即可带动出风框200旋转,进而通过出风框200调节出风口102的送风方向,例如向左送风、向右送风或向前送风等。
在上述出风框200和旋转件400的安装中,是通过出风框200的端部210的卡合部240与旋转件400上的配合部410对应卡合连接的。因此,在需要拆卸出风框200时,仅需将出风框200的卡合部240与配合部410拆分开,即可将出风框200拆卸下来,无需手动拧螺钉,从而无需预留较大的拆装空间。可见,这种卡合结构较为简单,不使用螺钉,较为方便拆卸。
至于卡合部240与配合部410适配卡合的结构类型有多种。例如,卡合部240构造形成有插槽241,配合部410构造形成有与插槽241适配的插板411。或者,卡合部240构造形成有挂钩,配合部410构造形成有供所述挂钩挂持的挂孔等。在后文还有详细介绍,具体可参阅后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出风框200的端部210设置与所述旋转轴线对应的卡合部240,并在固定装置150的旋转件400上设置与卡合部240适配的配合部410,配合部410与卡合部240对应卡合连接,从而在需要拆卸出风框200时,仅需将出风框200的卡合部240与配合部410拆分开,即可将出风框200拆卸下来,无需手动拧螺钉,从而无需预留较大的拆装空间。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0,简化了出风框200的安装方式,方便用户将出风框200单独拆出进行维护或清洗,不需要使用螺钉,有效提高出风框200的拆装效率。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对于出风框200的结构,并没有具体限定。在此,出风框200具有位于所述旋转轴线相对两侧的第一通风口201和第二通风口202,第一通风口201和第二通风口202连通。在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驱动出风框200旋转180°,可以将第一通风口201和第二通风口202的位置对调,从而实现出风框200出风口102的切换。
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安装于出风框210内的多个导风板220,多个导风板220沿横向可摆动;和/或,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安装于出风框210内的多个百叶230,多个百叶230沿上下向可摆动。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出风框210仅安装多个百叶230,也可以在出风框210仅安装多个导风板220,还可以在出风框210安装多个百叶230和多个导风板220。具体在此,出风框210安装多个百叶230和多个导风板220。其中,多个导风板220对应第一通风口201设置,多个导风板220呈长条状沿上下向延伸,多个导风板220沿横向(左右向)摆动以实现左右扫风;多个百叶230对应第二通风口202设置,多个百叶230沿上下向摆动可实现上下扫风。
在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驱动出风框210旋转180°,可以将出风框210的第一通风口201和第二通风口202的位置对调,从而实现出风框210出风口102的切换,改变送风模式。例如,当出风框210旋转至第一通风口201朝内而第二通风口202朝外时,从空调室内机100的送风风道吹出的气流,先经第一通风口201进入出风框210,而后经多个导风板220引导后流向第二通风口202,最后从第二通风口202吹向出风口102。或者,当出风框210旋转至第二通风口202朝内而第一通风口201朝外时,从空调室内机100吹出的气流,先经第二通风口202进入出风框210,而后经多个百叶230引导后流向第一通风口201,最后从第一通风口201吹向出风口102。
进一步地,出风框200的端部210构造形成电机容置腔211;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用于驱动多个导风板220摆动的第一电机260,第一电机260安装于所述电机容置腔211;和/或,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用于驱动多个导风板220摆动的第二电机270,第二电机270安装于电机容置腔211。这样可以将第一电机260或第二电机270隐藏在出风框内,无需额外设置其他电机安装部件,简化出风框200结构。
请参阅图3和图4,对于出风框20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分别与对应的旋转件400连接。为避免赘述,在以下实施例中,主要以出风框200的上端部与旋转件400的连接方式为例,进行解释说明。
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出风框200在卡合部240构造形成有插槽241,插槽241的插入口朝卡合部240的侧面开设;旋转件400在配合部410构造形成有朝侧向延伸的插板411,插板411与插槽241适配插置而卡合固定。
安装出风框200时,将出风框200上的卡合部240对准旋转件400的配合部410,以使得该卡合部240的插孔与配合部410上的插板411对应,对出风框200施加一外力,使得插板411从插槽241的插入口插入到插槽241中,从而实现将出风框200与旋转件400的卡合连接。需要拆卸时,则反向操作即可。由于卡合部240的插槽241的插入口朝侧向开设,故在装配完成后,出风框200的端部210相当于与旋转件400钩持固定,稳定性较佳,从而在出风框200旋转工作中不易被甩脱落。
请参阅图7至图9,进一步地,为方便插板411顺利插入到插槽241中,还可以在插槽241的插入口的相对两侧延伸出有导向板243,两个所述导向板243之间形成供插板411导入插槽241的导向通道244。导向通道244对应插槽241的插入口。在安装出风框200的过程中,将旋转件400的插板411对准所述导向通道244,以使得插板411被限定在导向通道244内,进而使得插板411可以准确地插入到插槽241中,实现精准对位插接,提高装配效率。
请参阅图5、图6及图8,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出风框200旋转工作中被甩松动,可以将插板411可以与插槽241过盈配合,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限定此两者,以提高此两者装配的稳定性。具体在此,插槽241的顶壁贯设有定位夹槽242,定位夹槽242自插槽241的插入口沿插入方向延伸(如图8和图9所示);插板411的上表面凸设有定位筋板412,定位筋板412与定位夹槽242对应插置连接。
具体说来,插板411和定位筋板412配合呈T形设置。在插板411插入插槽241的过程中,定位筋板412随插板411一起移动向插槽241移动,当定位筋板412移动到插槽241的插入口时,定位筋板412对应定位夹槽242并插入其中。因此,当插板411与插槽241插置到位后,定位筋板412也恰好被夹持在该定位夹槽242内。通过插板411和定位筋板412的配合,将出风框200的卡合部240和旋转件400的配合部410连接更紧固,稳定性更高。
请参阅图9和图10,进一步地,为方便定位筋板412进入定位夹槽242,可选地,定位夹槽242具有与插槽241的插入口对应的插入端,定位夹槽242的插入端构造成扩口2421,以适用于将定位筋板412引导从扩口2421插入定位夹槽242。扩口2421呈V形设置,扩口2421提高了较大的入口空间,可以减少定位筋板412进入定位夹槽242的阻力,从而有助于定位筋板412从扩口2421插入定位夹槽242内,实现精准对位插置,提高装配效率。
请参阅图6、图9及图10,在一实施例中,当出风框200旋转速度较大时,出风框200产生较大的离心力,旋转件400的插板411有可能从出风框200的插槽241中脱落。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出风框200的端部210在所述插入口的外侧构造有避空腔245,避空腔245的与所述插入口相对的侧壁上凸设有弹性件250,弹性件250具有从避空腔245弹出以将插板411按压于插槽241内的工作状态,以及被压入避空腔245以避让插板411的避让状态。
也就是说,弹性件250可在避空腔245内外往复弹压而在所述工作状态和所述避让状态之间切换。安装出风框200时,旋转件400的插板411在对应插槽241插入的过程中,插板411的底面按压弹性件250,使得弹性件250处在避让状态,进而使得插板411可顺利插入到插槽241内;当插板411完全插置到位后,插板411对弹性件250的按压作用力解除,弹性件250从避空腔245弹出,弹性件250处在工作状态,弹性件250将插板411按压于插槽241内,从而插板411和插槽241不易在出风框200的离心作用力下分离,提高此两者装配的牢固性。
当需要拆卸出风框200时,用户仅需稍微施加一外力将弹性件250按压到避空腔245内,使得弹性件250避让插板411,即可将插板411从插槽241抽出,进而将出风框200与旋转件400分离开拆卸出来。
避空腔245实际可以是形成在出风框200端部210的沉槽,也可以是通孔等,在此没有限定,仅需可以为弹性件250发生形变以切换状态所需的活动空间即可。避空腔245也可以是与前述电机容置腔211为同一容腔。
请继续参阅图6、图9及图10,对于弹性件250的结构在此没有限定。在此了方便弹性件250与插板411抵持,可选地,弹性件250包括与避空腔245的侧壁连接的连接臂251,以及自连接臂251朝避空腔245外侧延伸的止挡臂252;配合部410构造形成有与插板411连接的挡板413,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插板411通过挡板413与止挡臂252抵持。
可以理解的是,挡板413与插板411、定位筋板412连接成一体可以增强此三者的强度。挡板413的板面面积较大,插板411通过挡板413与止挡臂252抵持,可以有效增大抵持的接触面面积,进而提高抵持的作用力,使得弹性件250可以将插板411强力按压在插槽241内。
在一实施例中,还考虑到弹性件250在避空腔245内外弹压以切换状态时,弹性件250反复被弹压,从而要求弹性件250具有较好的强度,使其不易弯折断裂。基于此,在连接臂251的表面凸设有呈长条状设置的凸条260,凸条260的一端连接止挡臂252,凸条260的另一端延伸至出风框200的端面上。
具体说来,凸条260凸出于出风框200的端部210的表面,凸条260可以充当加强筋,以加强弹性件250的强度,使得弹性件250不易弯折断裂。此外,凸条260还可以充当导向筋,在插板411与插槽241插置的过程中,凸条260的上表面与插板411的底面接触,进而可以引导插板411插入插槽241,且此两者的接触面积较小,摩擦阻力较小,进而可提高插板411与插槽241插接效率。
请参阅图1和图3,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驱动装置290(未图示),驱动装置290安装于其中一固定装置150的安装座300上,并与对应的旋转件400连接,以驱动该旋转件400旋转而带动出风框200旋转。驱动装置290可以是两也可以是一个。当驱动装置290为两个时,两个驱动装置290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装置150的安装座300上,并分别与出风框200两端的旋转件400连接,以驱动出风框200同向旋转,提供强大的驱动力,使得出风框200稳定旋转。当驱动装置290为一个时,驱动装置290可以安装在位于出风框200上方的安装座300,也可以安装在位于出风框200下方的安装座300上,在此不设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室内机100,所述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所述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所述空调室内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及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出风口;
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具有旋转轴线,所述出风框绕所述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出风口对应;以及
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出风框的一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座及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旋转件;
其中,所述出风框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旋转轴线对应的卡合部,所述旋转件设有与所述卡合部适配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卡合部对应卡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在所述卡合部构造形成有插槽,所述插槽的插入口朝所述卡合部的侧面开设;所述旋转件在所述配合部构造形成有朝侧向延伸的插板,所述插板与所述插槽适配插置而卡合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插入口的相对两侧延伸出有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之间形成供所述插板导入所述插槽的导向通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顶壁贯设有定位夹槽,所述定位夹槽自所述插槽的插入口沿插入方向延伸;所述插板的上表面凸设有定位筋板,所述定位筋板与所述定位夹槽对应插置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夹槽具有与所述插槽的插入口对应的插入端,所述定位夹槽的插入端构造成扩口,以适用于将所述定位筋板引导从所述扩口插入所述定位夹槽。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的端部在所述插入口的外侧构造有避空腔,所述避空腔的与所述插入口相对的侧壁上凸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从所述避空腔弹出以将所述插板按压于所述插槽内的工作状态,以及被压入所述避空腔以避让所述插板的避让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与所述避空腔的侧壁连接的连接臂,以及自所述连接臂朝所述避空腔外侧延伸的止挡臂;所述配合部构造形成有与所述插板连接的挡板,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插板通过所述挡板与所述止挡臂抵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的表面凸设有呈长条状设置的凸条,所述凸条的一端连接所述止挡臂,所述凸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出风框的端面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装置分别分设在出风框的两端,两个所述固定装置的旋转件分别与所述出风框的两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其中一所述固定装置的安装座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旋转件旋转而带动所述出风框旋转。
11.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出风框内的多个导风板,多个导风板沿横向可摆动;和/或,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出风框内的多个百叶,多个百叶沿上下向可摆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的端部构造形成电机容置腔;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驱动多个所述导风板摆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容置腔;和/或,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驱动多个所述百叶摆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容置腔。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CN201922132175.9U 2019-11-30 2019-11-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1177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2175.9U CN211177078U (zh) 2019-11-30 2019-11-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2175.9U CN211177078U (zh) 2019-11-30 2019-11-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7078U true CN211177078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0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32175.9U Active CN211177078U (zh) 2019-11-30 2019-11-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70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6718A (zh) * 2020-11-30 2022-06-0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6718A (zh) * 2020-11-30 2022-06-0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79584B1 (en) Air-conditioner indoor unit
WO2016154953A1 (zh) 空调器室内机
EP1607690A1 (en) Air conditioner
JP6990718B2 (ja) エアコン室内機及びエアコン
KR101321544B1 (ko)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CN211177075U (zh) 导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WO2022247207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17707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22247206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EP1607692B1 (en) Air conditioner
CN209763325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1119695U (zh) 空调器
CN21147610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780629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25288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CN212319918U (zh) 空气处理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51143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880014A (zh) 导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JP4602800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KR101781039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22670185U (zh) 一种浴霸
KR100767788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21011886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648129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431908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