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72778U - 一种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72778U CN210972778U CN201921969174.3U CN201921969174U CN210972778U CN 210972778 U CN210972778 U CN 210972778U CN 201921969174 U CN201921969174 U CN 201921969174U CN 210972778 U CN210972778 U CN 2109727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lt mechanism
- bearing roller
- butt joint
- conveyor belt
- conve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42 hardness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34656 Contusion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861 blow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滚子检测系统采用流水线布置,包括沿工件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硬度检测装置、清洗装置、外观检测装置、涂油装置和收料装置,所述对接装置布置在所述清洗装置和所述外观检测装置之间,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输送带机构、第二输送带机构和对接管,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的进料端与所述清洗装置对接,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的出料端与所述外观检测装置对接,所述对接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的出料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的进料端;并且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平面高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平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滚子检测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滚子,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品可能出现缺陷(掉块、磕碰伤)、外观、裂纹、黑皮等的质量问题。因此,在其出厂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检查。现有检测轴承滚子的各种检测装置基本上都是单独布置的,即轴承滚子不是采用流水线的作业方式进行检测。这种作业方式需要将轴承滚子在不同检测装置之间进行搬运,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所述轴承滚子检测系统采用流水线布置,包括沿工件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硬度检测装置、清洗装置、外观检测装置、涂油装置和收料装置,其中,所述对接装置布置在所述清洗装置和所述外观检测装置之间,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输送带机构、第二输送带机构和对接管,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的进料端与所述清洗装置对接,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的出料端与所述外观检测装置对接,所述对接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的出料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的进料端;并且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平面高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与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平行并且其输送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管包括位于两端的直线段和位于中间的弧形段。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管为塑料管。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管的直径小于所述轴承滚子的长度且大于所述轴承滚子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和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平面两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之间的间距稍大于所述轴承滚子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的进料端处靠近所述清洗装置一侧的挡板部分是倾斜的,并且其上端靠近所述清洗装置的出料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平面两侧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之间的间距稍大于所述轴承滚子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清洗装置和外观检测装置之间的对接。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硬度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清洗装置的立体图,其中部分外壳去除以示出内部结构;
图4是图1所示的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外观检测装置的立体图,其中部分外壳去除以示出内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承滚子检测系统,所述轴承滚子检测系统采用流水线布置,包括沿工件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硬度检测装置1、清洗装置2、外观检测装置3、涂油装置4和收料装置5。其中,硬度检测装置1前端与用于加工轴承滚子的精密磨床通过对接管6对接,以使轴承滚子100能够从精密磨床移动到硬度检测装置2;并且后端通过对接管7与清洗装置3对接,以使轴承滚子能够从硬度检测装置2移动到清洗装置3。在所示实施例中,对接管6为直管,对接管7为弯管,它们均为塑料管。硬度检测装置1用于对轴承硬度进行检测并将不合格品剔除。清洗装置3用于对轴承滚子进行清洗并吹干。在清洗装置2和外观检测装置3之间布置有对接装置8,对接装置8用于将轴承滚子从清洗装置2转移到外观检测装置3。外观检测装置3用于对轴承滚子的外观进行视觉检测并剔除不合格品。涂油装置4用于对合格品进行涂油。收料装置5用于接收涂好油的轴承滚子。涂油装置4和收料装置5的结构是公知的,本文不再对其进行描述。下面分别对硬度检测装置1、清洗装置2、外观检测装置3和对接装置8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和2所示,硬度检测装置1可包括机架11和安装在机架11上的输送带机构12、退磁器13、硬度检测探头14、推料机构15和不合格品料箱16。输送带机构12的输送带两侧设有限位板121,限位板121之间的间距稍大于轴承滚子100的外径,以使轴承滚子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偏离。退磁器13用于对轴承滚子进行退磁处理,一方面防止其在后续工序中吸引金属碎屑,另一方面有利于其顺利输送而不会被吸住。对接管6穿过退磁器13并且其出料口紧靠硬度检测探头14,使得轴承滚子可以从对接管6离开并穿过硬度检测探头14进入输送带机构12的输送带上。硬度检测探头14为涡流探头,其结构为公知的,这里不再进行描述。推料机构15可包括气缸151和与气缸151驱动连接的推杆152。推杆152和不合格品料箱16分别位于输送带机构12的输送带的相对两侧。当硬度检测探头14检测到硬度不合格时,气缸151动作,推杆152将轴承滚子从输送带机构12的输送带推到不合格品料箱16中。
如图1和3所示,清洗装置2包括机架21以及安装在机架21上的输送带机构22、倍速链输送机构23、清洗机构24和吹干机构25。输送带机构22的输送带布置在倍速链输送机构22的进料端上方,与所述倍速链输送机构22形成直角。对接管7的进料口对准硬度检测装置1的输送带机构12的出料端,出料口对准输送带机构22的进料端,因此轴承滚子可以通过对接管7从硬度检测装置1移动到清洗装置2的输送带机构22上。输送带机构22的输送带两侧设有限位板221,限位板221之间的间距稍大于轴承滚子100的外径,以使轴承滚子100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偏离。输送带机构22的出料端位于倍速链输送机构23的输送滚轮231上方。输送滚轮231由软弹性材料制成,以避免轴承滚子100从输送带机构22落到其上时发生碰伤。倍速链输送机构23的输送滚轮231的两侧设有限位板232,限位板232之间的间距稍大于轴承滚子100的外径,以使轴承滚子100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偏离。清洗机构24具有一排高压喷头241,用于对在输送滚轮231上的轴承滚子100进行高压冲洗,以去除轴承滚子100上的污物。吹干机构25包括热风刀251和冷风刀252,用于将轴承滚子100的洗液吹走,彼此其残留洗液对检测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如图1和4所示,对接装置8可包括机架81和安装在机架81上的第一输送带机构82、第二输送带机构83和对接管84。其中,第一输送带机构82的进料端与清洗装置2对接,第二输送带机构83的出料端与外观检测装置3对接。对接管84一端连接第一输送带机构82的出料端,另一端连接第二输送带机构83的进料端;并且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平面高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带机构82与第二输送带机构83平行并且其输送方向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对接管84包括位于两端的直线段和位于中间的弧形段。优选地,对接管84为塑料管。当然,对接管84也可以是PVC管等的非金属管。
优选地,对接管84的直径小于轴承滚子100的长度且大于轴承滚子100的外径,以使轴承滚子100在离开对接管84时长度方向与第二输送带机构83的输送方向一致。
优选,第一输送带机构82的输送带(输送平面)两侧设有挡板85,挡板85用于防止轴承滚子100掉到第一输送带机构82的输送带外面。挡板85之间的间距稍大于轴承滚子100的外径,以使轴承滚子100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偏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带机构82的进料端处靠近清洗装置3一侧的挡板部分851是倾斜的,并且其上端靠近清洗装置3的出料端。因此,轴承滚子可以沿着该挡板部分851滚落到第一输送带机构82的输送带上,避免轴承滚子损伤。
同样地,第二输送带机构83的输送平面两侧设有限位板831,限位板831之间的间距稍大于轴承滚子100的外径,以使轴承滚子100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偏离。
如图1、4和5所示,外观检测装置3可包括倍速链输送机构31、第一推料机构32、第二推料机构33、第一端面CCD检测机构34、第二端面CCD检测机构35、第一倒角CCD检测机构36、第二倒角CCD检测机构37、外圆CCD检测机构38、和不合格品料箱39。第一推料机构32安装在倍速链输送机构31的进料端上方,用于将轴承滚子100从对接装置8的第二输送机构83上推落到倍速链输送机构31的输送滚轮311上。第二推料机构33包括气缸331和与气缸331驱动连接的推杆332,推杆332和不合格品料箱39分别位于倍数链输送机构31的滚轮211的相对两侧,当第一端面CCD检测机构34、第二端面CCD检测机构35、第一倒角CCD检测机构36、第二倒角CCD检测机构37和外圆CCD检测机构38的任一检测结果为不合格时,气缸331动作,驱动推杆332将轴承滚子从倍速链输送机构31的输送滚轮311推到不合格品料箱39中。在本实施例中,各个CCD检测机构按照如下顺序布置:第一端面CCD检测机构34、第一倒角CCD检测机构36、外圆CCD检测机构38、第二倒角CCD检测机构37和第二端面CCD检测机构35。这种布置方式结构比较紧凑,并且彼此之间的光源不会相互干涉。第一端面CCD检测机构34、第二端面CCD检测机构35、第一倒角CCD检测机构36、第二倒角CCD检测机构37和外圆CCD检测机构38分别用于检查轴承滚子的两个端面、两端倒角及外圆是否合格。具体地,通过对CCD拍摄的端面、倒角和外圆图像进行处理并与标准图像进行对比来判断是否合格,不合格就发送信号驱动第二推料机构33的气缸动作。第一端面CCD检测机构34、第一倒角CCD检测机构36、外圆CCD检测机构38、第二倒角CCD检测机构37和第二端面CCD检测机构35均包括各自的CCD及同轴光源,它们的结构均是公知的,在此不再进行描述。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滚子检测系统采用流水线布置,包括沿工件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硬度检测装置、清洗装置、外观检测装置、涂油装置和收料装置,所述对接装置布置在所述清洗装置和所述外观检测装置之间,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输送带机构、第二输送带机构和对接管,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的进料端与所述清洗装置对接,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的出料端与所述外观检测装置对接,所述对接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的出料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的进料端;并且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平面高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与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平行并且其输送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包括位于两端的直线段和位于中间的弧形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为塑料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的直径小于所述轴承滚子的长度且大于所述轴承滚子的外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平面两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之间的间距稍大于所述轴承滚子的外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的进料端处靠近所述清洗装置一侧的挡板部分是倾斜的,并且其上端靠近所述清洗装置的出料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平面两侧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之间的间距稍大于所述轴承滚子的外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69174.3U CN210972778U (zh) | 2019-11-14 | 2019-11-14 | 一种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69174.3U CN210972778U (zh) | 2019-11-14 | 2019-11-14 | 一种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72778U true CN210972778U (zh) | 2020-07-10 |
Family
ID=71417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969174.3U Active CN210972778U (zh) | 2019-11-14 | 2019-11-14 | 一种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7277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21384A (zh) * | 2022-09-20 | 2023-04-07 | 宁波更大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轴承上油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
-
2019
- 2019-11-14 CN CN201921969174.3U patent/CN21097277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21384A (zh) * | 2022-09-20 | 2023-04-07 | 宁波更大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轴承上油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505312A (en) | Inspection machine for bottles or the like | |
CN105699393A (zh) | 一种适用于磁瓦外观缺陷检测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4401694B (zh) | 药瓶缺陷检测装置 | |
CN104261096A (zh) | 一种管壳自动排序送料装置 | |
CZ359099A3 (cs) | Způsob a zařízení pro kontrolu sledu nádob dopravovaných ve sledu za sebou na přímém dopravníku | |
CN210972778U (zh) | 一种轴承滚子检测系统的对接装置 | |
CN211359665U (zh) | 一种轴承滚子检测系统 | |
CN112158416A (zh) | 一种理、检、计数、包装一体机 | |
CN212494017U (zh) | 用于快速检测短轴外径的自动检测设备 | |
US12103219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esting preforms | |
CN113049602A (zh) |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乳液泵盖缺陷检测机 | |
KR200416589Y1 (ko) | 오링 자동검사장치 | |
CN210557743U (zh) | 一种全方位旋转式可视投影检测设备 | |
CN214622370U (zh) |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乳液泵盖缺陷检测机 | |
CN104550052A (zh) | 机械部件后处理工序的自动检测装置 | |
JPS63163259A (ja) | 錠剤等の欠陥自動検査装置 | |
CN212397342U (zh) | 一种高精度短直轴工件分选装置 | |
CN212494016U (zh) | 轴类零件快速检测及分料的双链轮送料装置 | |
JP3125203U (ja) | パーツフィーダで移送されるローラの端面キズ連続検査装置 | |
CN107321625A (zh) | 一种农资产品二维码自动扫描入库装置 | |
CN210497288U (zh) | 轴承套圈磨削车间检测线 | |
JP3396073B2 (ja) | 小物品の外観検査装置における振り分け装置 | |
JP2003034424A (ja) | 振分装置 | |
CN214975835U (zh) | 具有产品检测功能的输送带 | |
CN111804613A (zh) | 用于快速检测短轴外径的自动检测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1 Address after: 215000 North 2nd Floor, Building 3, Lis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k, No. 19 Yong'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weishiken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000 room 3011, Xuanye building, Pioneer Park, torch hi tech Zone,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VSCAN (XIAM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