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9871U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89871U CN210489871U CN201920075297.6U CN201920075297U CN210489871U CN 210489871 U CN210489871 U CN 210489871U CN 201920075297 U CN201920075297 U CN 201920075297U CN 210489871 U CN210489871 U CN 2104898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socket
- connector
- fixed
- bas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51 engineering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包括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基体,包括插头底壁、插头侧壁和插头端壁及其合围形成开口向上的凹口部;多个插头端子,呈两排排列固定于所述插头侧壁上;插头金属件,包覆于所述插头端壁上;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基体,包括插座底壁、自插座底壁向上突伸的嵌合凸部和它们之间形成环形凹槽的环形侧部;多个插座端子,呈两排排列固定于所述环形侧部上;插座金属件,相互对置地固定于所述环形侧部的两端,并设有引导插头连接器插合的插座导引部;插座侧体件,固定于所述环形侧部的沿所述插座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至少其中一侧壁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优越屏蔽效果且具有良好插合导引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特别是涉及应用于电路基板对电路基板连接的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
背景技术
为应对5G时代对产品传输速度的高要求和窄空间的限制,现有的具备高频传输功能的多种板对板连接器组合件解决方案,主要关注于是否能保证优越的高频特性(比如屏蔽效果)和可靠的结构强度,包括是否有插合导引等等,有的设计过于复杂,有的产品整体本身强度较弱,尤其在连接器组合件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公母头组装配合时容易造成对连接器组合件损坏,需要寻求更多种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优越屏蔽效果且具有良好插合导引的电连接器组合件。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合件,包括相互嵌合连接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用于分别焊接至电路基板,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基体,包括插头底壁及由插头底壁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沿插头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插头侧壁和沿插头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插头端壁,所述插头底壁、插头侧壁和插头端壁合围形成开口向上的凹口部;多个插头端子,呈两排排列固定于所述插头侧壁上;插头金属件,包覆于所述插头端壁上,且具备向下弯折并水平延伸到所述插头基体外的插头金属件连板部;
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基体,包括插座底壁、自插座底壁向上突伸形成的嵌合凸部和与所述嵌合凸部之间形成环形凹槽的环形侧部,所述环形凹槽用以作为收容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插接空间;多个插座端子,呈两排排列固定于所述环形侧部上;插座金属件,相互对置地固定于所述环形侧部的两端,并在所述环形侧部两端设有引导插头连接器插合的插座导引部;插座侧体件,固定于所述环形侧部的沿所述插座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相对侧壁的至少其中一侧壁上。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对接后,所述插头端子与对应的插座端子实现接触用以信号传递。
优选地,所述插座侧体件为两个,每个插座侧体件具备平板状侧体主部和由该侧体主部垂直地折弯并延伸到所述插座基体外的侧体连接部,所述侧体主部平行地对置于所述环形侧部的沿所述插座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相对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插座侧体件通过镶嵌成型方式嵌设于相应的所述环形侧部的沿所述插座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环形凹槽的两端开设有通孔部。
优选地,所述插头金属件为金属片材制成的板状结构,其通过镶嵌成型方式固定于所述插头端壁上。
优选地,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插头插合件,该插头插合件固定于所述插头基体内且位于两排插头端子之间,所述插头插合件沿所述插头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包括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插头基体内的插头主体部;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插座插合件,该插座插合件固定于所述插座基体内且位于两排插座端子之间,所述插座插合件沿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包括至少部分固定于插座基体内的插头基体内的插座主体部。
优选地,所述插头主体部上延伸形成有露出插头基体外的插头对接部,所述插座主体部上延伸形成有对应与所述插头对接部配合卡扣固持的插座对接部,所述插座对接部暴露地设于所述嵌合凸部内。
优选地,所述插头对接部与插座对接部的其中之一可在对接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
优选地,所述插头对接部和插座对接部分别至少设有两个,且其中之一于对接方向上呈悬臂状。
优选地,所述插座插合件是由金属片材通过折弯工艺形成,具备延插座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插插座插合件连板部,所述插座对接部通过弹性形变夹持于所述插头对接部的两侧。
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通过以上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满足高频传输又同时在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上设有的相应的金属扣合导向,避免扣合造成产品损坏,在增强产品结构强度的同时,具备良好插合导引效果,适合应用于小尺寸空间的应用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所示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所示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对接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文中,规定为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为纵向方面,电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进行插合的方向或电连接器的高度方向即竖向方向(或竖直方向),电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即横向方向;并以插头连接器的与插座连接器插合时的配合面为上方或者电路板的承载面作为向上的水平基准面参考。
参见图1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00包括可相互嵌合对接连接的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所述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用以分别对应焊接至电路基板上(图中未示出)。所述插头连接器100包括插头基体110、固定于所述插头基体110并由其绝缘隔开的插头金属件130、插头插合件140和两排插头端子120。所述插座连接器200包括插座基体210、固定于所述插座基体210并由其绝缘隔开的两排插座端子220和插座金属件230、插座插合件240以及插座侧体件250。
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所述插头基体110大致呈长方体的块状,由绝缘的工程塑料,通常是低介电常数的高频材料,例如LCP制成。所述插头基体110包括插头底壁111及由插头底壁111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沿插头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插头侧壁112和沿插头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插头端壁113,在插头基体200上依照其外周开设长条形的凹口部110a,由合围它的大致厚度相当的所述插头底壁111、插头侧壁112和插头端壁113合围形成,所述凹口部110a朝上开口,以收容插座连接器200的相对应的嵌合凸部部分。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插头端子120具有多个且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形成,各插头端子120呈两排排列固定于所述插头侧壁112上。插头端子120包括呈倒U字形的插头端子接触部121和从插头端子接触部121底壁向一侧弯折的呈长条状的公连接部122,具体地,插头端子接触部121从上方嵌接于相应的所述插头侧壁112上部,以与插座端子220电性连接,公连接部122与插头端子接触部121连接且在插头底壁111内延伸到插头基体110外,用以通过锡焊方式与电路板的信号接垫(图中未示出)形成电连接。
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所述插头金属件130,用以与电路板的接地垫通过锡焊相连,由金属板材通过冲压折弯形成且呈长条形板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头金属件130为两个,分别对置地嵌设于所述插头基体110的两端,更具体地,所述插头金属件130以包覆于所述插头端壁113的结构由镶嵌成型方式(insert-molding)嵌设于对应的插头端壁113上,在所述插头端壁113的表面具有宽度较宽的平板面,并贴着所述插头端壁113的外侧向下弯折并水平延伸到所述插头基体110外的插头金属件连板部130a。通过以上设置,使插头端壁113的上表面包覆一层金属防护,在与连接器插座嵌合对插时保护插头基体110不受损伤,提高了插头连接器100的可靠性。
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所述插头插合件140,用以与电路板的接地垫通过锡焊相连,是由金属板材通过下料冲压形成且呈长条形板状。所述插头插合件140位于两排插头端子120之间,且沿所述插头连接器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通过其插头主体部141固定于所述插头基体110内的插头底壁111的中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主体部141上延伸形成有露出插头基体110外的在对接方向上呈悬臂状的插头对接部142,在本实施例中,数量为两个,该插头对接部142突伸露出于凹口部110a。
此外,所述插头主体部141的底端形成至少一个插头插合件连板部143,用以锡焊连接到电路基板上。
请参见图1至图5所示,所述插座基体210大致呈长方体,由绝缘工程树脂材料制成,例如LCP,该插座基体210的长宽尺寸分别相应地大于插头连接器100的凹口部110a的对应尺寸,以便按预定的的方式被收容地插合。包括插座底壁211、自插座底壁211的中部设置向上突伸形成的嵌合凸部212和与所述嵌合凸部212之间形成环形凹槽210a的环形侧部213,所述环形凹槽210a用以作为收容所述插头连接器100的插接空间,所述环形凹槽210a的长度和宽度以能合适地收容插头连接器的插头基体110为宜。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环形凹槽210a的两端开设有通孔部210b,用以优化此处的结构形变抗力。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多个插座端子220具有多个且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形成,各插座端子220呈两排排列固定于所述环形侧部213上。
所述插座端子220在相应的环形凹槽210a的内侧面排列有稍微突出于所述环形凹槽210a以与对应的插头端子接触部121连接的触点221a。更具体地,每个插座端子220包括设置所述触点221a的弹性腕部221和与弹性腕部221相连接且以纵向方向延伸到插座基体220外的母连接部222,该母连接部222用以与电路板上的接垫(图中未示出)通过锡焊相连。
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所述插座金属件230,用以与电路板的接地垫通过锡焊相连,由金属板材通过冲压折弯形成且呈长条形板状。在本实施例中,数量为两个,相互对置地从上方以插装方式固定于所述环形侧部213的两端,并在所述环形侧部213两端设有引导插头连接器100插合的插座导引部231。所述插座金属件230在底缘向下延伸形成有插座金属件连板部232。所述插座导引部231的内侧缘为较为光滑的弧形段,包覆于环形侧部213的上部,增强了此处的结构强度,也在与插头连接器100插合时提高了很好的插合导引作用。
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所述插座插合件240,用以与电路板的接地垫通过锡焊相连,是由金属板材通过折弯冲压形成。所述插座插合件240位于两排插座端子220之间,且沿所述插座连接器20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通过其插座主体部241固定于所述插座基体210内的插座底壁211的中部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插合件240为两个,以插座连接器200的长边的中间位置所在的平面对称地布置,所述插座主体部241连接有插座对接部242,该插座对接部242暴露地设于嵌合凸部212内,可以在与所述插头对接部142的对接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夹持于所述插头对接部142的两侧,从而与所述插头对接部142配合卡扣固持。
此外,每个所述插座插合件240具备延插座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插座插合件连板部243,用以锡焊连接到电路基板的接地垫上。
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插座侧体件250用以与电路板的接地垫通过锡焊相连,由金属板材通过冲压折弯形成的长条形平板折弯件,插座侧体件250包括呈长条形平板的平板状侧体主部251和由侧体主部251底部垂直地折弯并延伸到所述插座基体210外的平板状的侧体连接部252以及从侧体主部251的两端缘弯折形成的用以提高结合强度的侧体结合部253,所述侧体连接部252用以锡焊连接到电路基板的接地垫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侧体件250为两个,每个插座侧体件250以镶嵌成型方式嵌设于相应的所述环形侧部213的沿所述插座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壁上,且沿横向方向相互平行地对置在两个插座金属件230的中间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插座侧体件的侧体连接部252与插座金属件的插座金属件连板部232设置成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同一接地垫(图中未示出)上,使得外屏蔽隔离结构的制造工艺大大简化,并减小制造难度,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组合的上述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组合连接在一起,形成在信号端子(即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的全方位都包围有防止电磁干扰的电磁屏蔽墙,实现优越的防止EMI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配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具备优越屏蔽效果且具有良好插合导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相互嵌合连接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用于分别焊接至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
插头基体,包括插头底壁及由插头底壁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沿插头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插头侧壁和沿插头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插头端壁,所述插头底壁、插头侧壁和插头端壁合围形成开口向上的凹口部;
多个插头端子,呈两排排列固定于所述插头侧壁上;
插头金属件,包覆于所述插头端壁上,且具备向下弯折并水平延伸到所述插头基体外的插头金属件连板部;
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
插座基体,包括插座底壁、自插座底壁向上突伸形成的嵌合凸部和与所述嵌合凸部之间形成环形凹槽的环形侧部,所述环形凹槽用以作为收容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插接空间;
多个插座端子,呈两排排列固定于所述环形侧部上;
插座金属件,相互对置地固定于所述环形侧部的两端,并在所述环形侧部两端设有引导插头连接器插合的插座导引部;
插座侧体件,固定于所述环形侧部的沿所述插座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相对侧壁的至少其中一侧壁上;
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对接后,所述插头端子与对应的插座端子实现接触用以信号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侧体件为两个,每个插座侧体件具备平板状侧体主部和由该侧体主部垂直地折弯并延伸到所述插座基体外的侧体连接部,所述侧体主部平行地对置于所述环形侧部的沿所述插座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相对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侧体件通过镶嵌成型方式嵌设于相应的所述环形侧部的沿所述插座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两端开设有通孔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金属件为金属片材制成的板状结构,其通过镶嵌成型方式固定于所述插头端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插头插合件,该插头插合件固定于所述插头基体内且位于两排插头端子之间,所述插头插合件沿所述插头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包括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插头基体内的插头主体部;
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插座插合件,该插座插合件固定于所述插座基体内且位于两排插座端子之间,所述插座插合件沿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包括至少部分固定于插座基体内的插头基体内的插座主体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主体部上延伸形成有露出插头基体外的插头对接部,所述插座主体部上延伸形成有对应与所述插头对接部配合卡扣固持的插座对接部,所述插座对接部暴露地设于所述嵌合凸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对接部与插座对接部的其中之一可在对接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对接部和插座对接部分别至少设有两个,且其中之一于对接方向上呈悬臂状。
10.一种电连接器组合件,至少包括一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由相互嵌合连接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组成,所述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用于分别焊接至电路基板;
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
插头基体,包括插头底壁及由插头底壁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沿插头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插头侧壁和沿插头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插头端壁,所述插头底壁、插头侧壁和插头端壁合围形成开口向上的凹口部;多个插头端子,呈两排排列固定于所述插头侧壁上;插头金属件,包覆于所述插头端壁上,且具备向下弯折并水平延伸到所述插头基体外的插头金属件连板部;插头插合件,该插头插合件固定于所述插头基体内且位于两排插头端子之间,所述插头插合件沿所述插头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包括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插头基体内的插头主体部;
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
插座基体,包括插座底壁、自插座底壁向上突伸形成的嵌合凸部和与所述嵌合凸部之间形成环形凹槽的环形侧部,所述环形凹槽用以作为收容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插接空间;多个插座端子,呈两排排列固定于所述环形侧部上;插座金属件,相互对置地固定于所述环形侧部的两端,并在所述环形侧部两端设有引导插头连接器插合的插座导引部;插座侧体件,固定于所述环形侧部的沿所述插座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相对侧壁的至少其中一侧壁上;插座插合件,该插座插合件固定于所述插座基体内且位于两排插座端子之间,所述插座插合件沿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包括至少部分固定于插座基体内的插头基体内的插座主体部;
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对接后,所述插头端子与对应的插座端子实现接触用以信号传递;
其中,
所述插头主体部上延伸形成有露出插头基体外的插头对接部,所述插座主体部上延伸形成有对应与所述插头对接部配合卡扣固持的插座对接部,所述插座对接部暴露地设于所述嵌合凸部内;所述插头对接部和插座对接部分别至少设有两个,且其中之一于对接方向上呈悬臂状;所述插座插合件是由金属片材通过折弯工艺形成,具备延插座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插插座插合件连板部,所述插座对接部通过弹性形变夹持于所述插头对接部的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075297.6U CN210489871U (zh) | 2019-01-17 | 2019-01-17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075297.6U CN210489871U (zh) | 2019-01-17 | 2019-01-17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89871U true CN210489871U (zh) | 2020-05-08 |
Family
ID=70508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075297.6U Active CN210489871U (zh) | 2019-01-17 | 2019-01-17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8987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86201A (zh) * | 2020-07-09 | 2020-10-16 |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 一种多极基板电连接器 |
TWI776455B (zh) * | 2020-05-13 | 2022-09-01 |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連接器 |
-
2019
- 2019-01-17 CN CN201920075297.6U patent/CN21048987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76455B (zh) * | 2020-05-13 | 2022-09-01 |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連接器 |
CN111786201A (zh) * | 2020-07-09 | 2020-10-16 |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 一种多极基板电连接器 |
WO2022007011A1 (zh) * | 2020-07-09 | 2022-01-13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多极基板电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074085B2 (en) |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8258484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US784598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 |
US6183287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5390838B (zh) | 电连接器组装体 | |
CN108933365B (zh) | 电连接器 | |
US20030100211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atching metal ears | |
JP4851510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6784580B2 (ja) | 抜け防止構造を備えたコネクタ装置 | |
US6244887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JPH11312556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686355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 |
CN210489871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 | |
JP5203029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11525324B (zh) | 电连接器 | |
US726159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w profile | |
KR910003021B1 (ko) | 전기 접속자 조립체 | |
CN201421910Y (zh) | 导电端子、应用该导电端子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 |
US6162081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arrangement | |
CN112952482B (zh) | 电连接器总成及其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 | |
CN112952481B (zh) | 电连接器总成及其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 | |
CN220797279U (zh)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219843174U (zh) | 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111834826A (zh) | 电连接器 | |
CN218123759U (zh) | 一种连接器、板端连接器、线端连接器及线对板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