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5489U - 一种节能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35489U CN210035489U CN201920667078.7U CN201920667078U CN210035489U CN 210035489 U CN210035489 U CN 210035489U CN 201920667078 U CN201920667078 U CN 201920667078U CN 210035489 U CN210035489 U CN 2100354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gas
- branch pipe
- pipe
- f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573 porcelai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1
- 239000002737 fuel gas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3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00 defla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95 fuel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灶,包括灶体和相锲设置在灶体上的炉头,灶体内设置有混气室,混气室内设置有混气主管、混气支管a、混气支管b、空气主管、空气支管a、空气支管b、出气管a和出气管b,混气支管a、b一端与混气主管相连通,另一端与燃气管相连通,混气主管一端中心火腔相连通,出气管a、b分别设置在混气支管a、b内,且分别与空气支管a、b的一端相连通,空气支管、b的另一端分别与空气主管相连通,出气管a、b上设置有出气小孔,混气支管a、b内都设置有旋叶片a,混气主管内设置有旋叶片b。该节能灶的可以将空气和燃气充分混合,使燃气充分燃烧减少燃气浪费,因此该燃气灶与传统燃气灶相比更加节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灶。
背景技术
节能灶,同一时间同一环境,对比传统灶具,相对节能的灶具,根据用途又分为家用节能灶和商用节能灶。根据燃料分又可分为燃煤节能灶、燃气节能灶、燃油节能灶、柴火节能灶、大功率电磁节能灶。根据感应方式又可分为红外感应式节能灶、光电感应式节能灶、压感式节能灶。按节能原理分类:红外节能灶、物理节能灶。但现有燃气灶,其实有将近一半的燃气被白白浪费掉了,而燃气浪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燃气未能与空气充分接触和空气供量不足不足以支持燃气被充分燃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节能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一种节能灶,包括灶体、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相锲设置在灶体上,所述灶体内设置有混气室,所述混气室内设置有混气主管、混气支管a、混气支管b、空气主管、空气支管a、空气支管b、出气管a和出气管b,所述混气支管a和混气支管b一端与混气主管相连通,另一端与燃气管相连通,所述混气主管一端与设置在炉头炉体中心的中心火腔相连通,所述出气管a和出气管b分别设置在混气支管a、混气支管b内,且分别与空气支管a、空气支管b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空气支管a、空气支管b的另一端分别与空气主管相连通,所述出气管a和出气管b上贯通设置有出气小孔,所述混气支管a、混气支管b内都设置有旋叶片a,且所述旋叶片a位于出气管a和出气管b的前方,所述混气主管内设置有旋叶片b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节能灶的炉头包括炉体、中心火腔、外环火腔、火盖,所述外环火腔环绕中心火腔均匀设置在炉体上,且设置个数在四个及四个以上,所述外环火腔之间设置通过弧线型通气道相互连通,所述中心火腔与外环火腔之间通过直线型通气道相连通,所述炉体上设置有锲孔,所述火盖底部设置有锲柱,所述火盖通过锲柱和锲孔相互锲和而设置在炉体上,所述火盖上设置有出火孔,所述出火孔位于中心火腔、外环火腔、弧线型通气道和直线型通气道上方,所述火盖上设置有点火器,且所述点火器位于中心火腔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节能灶的外环火腔连通辅气管道,所述辅气管道外端与辅气主管相连通,所述辅气主管环设炉体设置,所述辅气主管与空气进气管相连通,且连通出设置有V型管a。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节能灶的出气管a与空气支管a连通处,出气管b与空气支管b连通处都设置有V型管b。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节能灶的炉体与灶体之间设置隔热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节能灶的燃气管设置有控制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节能灶的炉头处的灶体设置有锅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该节能灶的混气室内设置的混气主管、混气直管a和混气直管b能充分将空气和燃气混合,使燃气充分燃烧减少燃气浪费,因此该燃气灶与传统燃气灶相比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部分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炉头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灶体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火盖的仰视图。
附图序号说明:
1、灶体,2、炉头,3、混气室,4、混气主管,5、混气支管a,6、混气支管b,7、空气主管,8、空气支管a,9、空气支管b,10、燃气管,11、出气管a,12、出气管b,13、出气小孔,14、旋叶片a,15、旋叶片b,19、锲孔,17、中心火腔,18、外环火腔,19、锲孔,20、火盖,21、锲柱,22、弧线型通气道,23、直线型通气道,24、出火孔,25、点火器,26、辅气管道,27、辅气主管,28、空气进气管,29、V型管a,30、V型管b,31、隔热瓷,32、控制阀,33、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一种节能灶,包括灶体1、炉头2,所述炉头2相锲设置在灶体1上,所述灶体1内设置有混气室3,所述混气室3内设置有混气主管4、混气支管a5、混气支管b6、空气主管7、空气支管a8、空气支管b9、出气管a11和出气管b12,所述混气支管a5和混气支管b6一端与混气主管4相连通,另一端与燃气管10相连通,所述混气主管 4一端与设置在炉头2炉体16中心的中心火腔17相连通,所述出气管a11和出气管b12分别设置在混气支管a5、混气支管b6内,且分别与空气支管a8、空气支管b9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空气支管a8、空气支管b9的另一端分别与空气主管7相连通,所述出气管a11和出气管b12上贯通设置有出气小孔13,所述混气支管a5、混气支管b6内都设置有旋叶片a14,且所述旋叶片a14位于出气管a11和出气管b12的前方,所述混气主管4内设置有旋叶片b15。燃气一分为二的进入混气支管a和混气支管b与空气混合,因此混合时混合的量相对较少,更加有利于混合均匀,混气主管会混气支管a和混气支管b中的空气再次混合,因此混合更加均匀,而出气管a和出气管b上设置有出气小孔,空气会从小孔分散喷出,因此更加有利益与燃气混合。
具体的,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炉头2包括炉体16、中心火腔17、外环火腔18、火盖20,所述外环火腔18环绕中心火腔17均匀设置在炉体16上,且设置个数在四个及四个以上,所述外环火腔18之间设置通过弧线型通气道22相互连通,所述中心火腔17与外环火腔之间通过直线型通气道23相连通,所述炉体16上设置有锲孔19,所述火盖20底部设置有锲柱21,所述火盖20通过锲柱21和锲孔19相互锲和而设置在炉体16上,所述火盖20 上设置有出火孔24,所述出火孔24位于中心火腔17、外环火腔18、弧线型通气道22和直线型通气道23上方,所述火盖20上设置有点火器25,且所述点火器25位于中心火腔17上方,因为外环火腔环绕中心火腔均匀设置在炉体上,外环火腔之间设置通过弧线型通气道相互连通,中心火腔与外环火腔之间通过直线型通气道相连通,且出火孔位于中心火腔、外环火腔、弧线型通气道和直线型通气道上方,启动火器点后,火焰会最先在中心火腔上的出火孔点燃,再逐步引燃直线型通气道上的出火孔、外环火腔上的出火孔和弧线型通气道的出火孔,可以看出该节能灶的燃气不是一下点燃而是逐渐引燃,因此不会出现传统燃气灶爆燃的现象,且该节能灶炉头设置有外环火腔,且外环火腔均匀环绕中心燃烧腔设置,因此该节能灶产生的火焰不会像传统的节能灶一样集中在一处而是均匀分布在锅底。
具体的,如图3图4所示,所述外环火腔18连通辅气管道26,所述辅气管道26外端与辅气主管27相连通,所述辅气主管27环设炉体16设置,所述辅气主管27与空气进气管28 相连通,且连通处设置有V型管a29,V型管a于加压,加大空气进入辅气主管中的压强和流速。
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所述出气管a11与空气支管a8连通处,出气管b12与空气支管b9连通处都设置有V型管b30,V型管b用于加压,加大空气进入出气管a和出气管b中的压强,有利于空气从出气小孔喷出。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炉体16与灶体1之间设置隔热瓷31,隔热瓷可以防止热量从灶体流失。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燃气管10设置有控制阀32,控制阀用于控制燃气进出及进出量的大小。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灶体1上围绕炉头2设置有锅架33,锅架用于放置炊具。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先打开控制阀接通燃气管,燃气先经过燃气管再一分为二的进入到混气支管a和混气支管b中,空气先经过空气主管再一分为二的进入到空气支管a和空气支管b中,空气再从出气管a和出气管b上的小孔喷出与燃气混合,燃气和空气经过混合后再流向旋叶片a,旋叶片将燃气和空气均匀混合,空气和燃气在混气支管a和混气支管b中经过混合后最后在合二为一的进入到混气主管中,混气主管中的旋叶片b再将从混气支管a和混气支管b中的空气燃气混合气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的空气燃气混合气进入到中心火腔中,再通过弧线型通气道和直型线通气道扩散到外环火腔中,最后启动点火器将燃气引燃,火焰从出火孔喷出,同时空气会依次从空气进气管、辅气主管和辅气管道进入到外环火腔中,补充外环火腔中的空气防止外环火腔中空气不足而导致外环火腔中的燃气未能充分燃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7)
1.一种节能灶,包括灶体(1)、炉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2)相锲设置在灶体(1)上,所述灶体(1)内设置有混气室(3),所述混气室(3)内设置有混气主管(4)、混气支管a(5)、混气支管b(6)、空气主管(7)、空气支管a(8)、空气支管b(9)、出气管a(11)和出气管b(12),所述混气支管a(5)和混气支管b(6)一端与混气主管(4)相连通,另一端与燃气管(10)相连通,所述混气主管(4)一端与设置在炉头(2)炉体(16)中心的中心火腔(17)相连通,所述出气管a(11)和出气管b(12)分别设置在混气支管a(5)、混气支管b(6)内,且分别与空气支管a(8)、空气支管b(9)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空气支管a(8)、空气支管b(9)的另一端分别与空气主管(7)相连通,所述出气管a(11)和出气管b(12)上贯通设置有出气小孔(13),所述混气支管a(5)、混气支管b(6)内都设置有旋叶片a(14),且所述旋叶片a(14)位于出气管a(11)和出气管b(12)的前方,所述混气主管(4)内设置有旋叶片b(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2)包括炉体(16)、中心火腔(17)、外环火腔(18)、火盖(20),所述外环火腔(18)环绕中心火腔(17)均匀设置在炉体(16)上,且设置个数在四个及四个以上,所述外环火腔(18)之间设置通过弧线型通气道(22)相互连通,所述中心火腔(17)与外环火腔之间通过直线型通气道(23)相连通,所述炉体(16)上设置有锲孔(19),所述火盖(20)底部设置有锲柱(21),所述火盖(20)通过锲柱(21)和锲孔(19)相互锲和而设置在炉体(16)上,所述火盖(20)上设置有出火孔(24),所述出火孔(24)位于中心火腔(17)、外环火腔(18)、弧线型通气道(22)和直线型通气道(23)上方,所述火盖(20)上设置有点火器(25),且所述点火器(25)位于中心火腔(17)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腔(18)连通辅气管道(26),所述辅气管道(26)外端与辅气主管(27)相连通,所述辅气主管(27)环设炉体(16)设置,所述辅气主管(27)与空气进气管(28)相连通,且连通处设置有V型管a(2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a(11)与空气支管a(8)连通处,出气管b(12)与空气支管b(9)连通处都设置有V型管b(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6)与灶体(1)之间设置隔热瓷(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管(10)设置有控制阀(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体(1)上围绕炉头(2)设置有锅架(3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67078.7U CN210035489U (zh) | 2019-05-10 | 2019-05-10 | 一种节能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67078.7U CN210035489U (zh) | 2019-05-10 | 2019-05-10 | 一种节能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35489U true CN210035489U (zh) | 2020-02-07 |
Family
ID=69364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667078.7U Active CN210035489U (zh) | 2019-05-10 | 2019-05-10 | 一种节能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35489U (zh) |
-
2019
- 2019-05-10 CN CN201920667078.7U patent/CN2100354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84595Y (zh) | 一种灶具燃烧器 | |
CN109185883B (zh) | 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108006640A (zh) | 一种多用富氧烧嘴 | |
CN109737404A (zh) |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 |
CN201310888Y (zh) | 燃气燃烧器 | |
CN203349271U (zh) | 微分动力燃气灶具燃烧器 | |
CN103047648A (zh) | 微分动力燃气灶具燃烧器 | |
CN210035489U (zh) | 一种节能灶 | |
CN211781290U (zh) | 涡轮炉壳 | |
CN208253582U (zh) | 一种聚热催化型多头燃烧器 | |
CN210035487U (zh) | 一种节能灶炉头 | |
CN207762898U (zh) | 一种多用富氧烧嘴 | |
CN213983555U (zh) | 一种中心直喷式燃烧器 | |
CN205173979U (zh) | 新型直燃式蒸发器加热装置 | |
CN201265861Y (zh) | 节能燃烧器 | |
CN104864393B (zh) | 一种带环状火焰的燃烧器 | |
CN203489268U (zh) | 一种高效节能灶具燃烧系统 | |
CN107327845A (zh) |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结构及燃气灶 | |
CN201193822Y (zh) | 一种节能燃气灶芯 | |
CN209042372U (zh) | 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 | |
CN207112813U (zh) |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结构及燃气灶 | |
CN206890591U (zh) | 一种节能炉头 | |
CN201281333Y (zh) | 节能燃烧器 | |
CN104456555A (zh) | 一种新型燃气节能灶芯 | |
CN106871118B (zh) | 一种新型凹腔稳焰燃气灶及使用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