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42372U - 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42372U CN209042372U CN201821775430.0U CN201821775430U CN209042372U CN 209042372 U CN209042372 U CN 209042372U CN 201821775430 U CN201821775430 U CN 201821775430U CN 209042372 U CN209042372 U CN 2090423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inlet pipe
- mixed
- pipe body
- gas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包括有炉头外壳、混合管体和燃气进管,混合管体一端与燃气进管相连接,另一端与炉头外壳相通,其中炉头外壳为带空腔的圆柱体结构,在炉头外壳的内腔中设有分隔板,通过分隔板将其内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混合管体包括有第一混合管体和第二混合管体,燃气进管包括有第一燃气进气管和第二燃气进气管;在上腔室及下腔室的侧壁分别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燃气喷孔及第二燃气喷孔;在所述混合管体与燃气进管相连接一端设有进风孔。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燃气炉头,具有结构合理,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实用,可满足人们的不同使用需要,能实现烹饪和取暖的需要,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日常生活中燃烧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
背景技术
燃气炉具是指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而对于燃气炉具来说,炉头的构造对炉具的节能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传统的炉头由于空气和燃气的混合不均匀,从而使燃烧不充分造成浪费。因此,燃气的充分燃烧是评判燃气炉设计是否优良的指标之一,现有技术中,将使气体充分混合的燃气炉头设计成夹层,夹层的内层有喷气孔,喷气孔的轴线与径向线重合,当进入炉芯混合的燃气及压缩空气从喷气孔进入夹层后,没有进一步混合的动力,便进入燃气喷嘴进行燃烧,使得燃烧充分的性能没得到进一步提升。
另外,由于现有的燃气炉具在燃烧时一般都是任其自燃,而对于对火力大小的调节控制主要通过内盖来实现,由于在烹饪和取暖的过程中,对于火力的大小是不相同,在烹饪过程中,当急需用火时,往往要等待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样容易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而当火力较大却不需要用火时,如在取暖过程,需要用小火就可以。现有的燃气炉具却不能进行及时调节,满足不了人们和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人们在烹饪和取暖的过程中方便调节,从面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燃烧更加充分,能产生较好火焰的燃气炉头,具体地说是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包括有炉头外壳、混合管体和燃气进管,所述混合管体一端与燃气进管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炉头外壳相通,其中所述炉头外壳为带空腔的圆柱体结构,在所述炉头外壳的内腔中设有分隔板,通过所述分隔板将炉头外壳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分别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混合管体包括有第一混合管体和第二混合管体,所述燃气进管包括有第一燃气进气管和第二燃气进气管,所述第一混合管体的一端通过下腔室,并穿过所述分隔板与所述上腔室相通,另一端与第一燃气进气管相通,所述第二混合管体的一端与所述下腔室相通,另一端与第二燃气进气管相通;在所述上腔室的侧壁设有若干个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燃气喷孔,在所述下腔室的侧壁设有若干个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二燃气喷孔;在所述第一混合管体与第一燃气进气管相连接端的第一混合管体中,以及第二混合管体与第二燃气进气管相连接端的第二混合管体中均设有进风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中在所述混合管体的端部设有与之一体成形的混合过渡段,所述混合管体通过混合过渡段与燃气进管相连接,所述混合过渡段为呈漏斗状的圆锥形结构,所述进风孔设有多个,多个进风孔呈环状均匀分布于所述混合过渡段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中在混合过渡段的底部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混合过渡段之间形成进气通道,所述燃气进管通过安装座与混合管体相连。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中所述分隔板呈水平方式设置于所述炉头外壳内腔中,通过所述分隔板将炉头外壳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其中所述上腔室的体积小于所述下腔室的体积,所述第一燃气喷孔呈环状等间距均匀分布在所述上腔室的侧壁中,所述第二燃气喷孔呈环状等间距均匀分布在所述下腔室的侧壁中,所述第一燃气喷孔的孔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燃气喷孔的孔间距离。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中所述分隔板呈水平方式设其中所述上腔室的体积大于所述下腔室的体积,所述第一燃气喷孔呈环状等间距均匀分布在所述上腔室的侧面,所述第二燃气喷孔呈环状等间距均匀分布在所述下腔室的侧面,所述第一燃气喷孔的孔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燃气喷孔的孔间距离。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中所述第一燃气喷孔和第二燃气喷孔均为开口向上呈倾斜状态设置的圆孔结构,所述圆孔的轴线与所述炉头外壳的轴线之间具有一个夹角α,所述夹角α小于90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中所述夹角α的角度为75~88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中在所述混合管体与燃气进管相连接端的管体中还设有连接支撑块,并在所述支撑块中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混合管体的连接通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中还包括有三通连接阀座,所述三通连接阀座的进气端与外部的燃气管相通,另两个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燃气进气管和第二燃气进气管相通,在所述三通连接阀座中还设有两个燃气调节阀,所述两个燃气调节阀分别与相应的第一燃气进气管和第二燃气进气管相连接,通过所述燃气调节阀用于调节和控制进入所述第一燃气进气管和第二燃气进气管中燃气量。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炉头外壳的内腔中设有分隔板,通过所述分隔板将炉头外壳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分别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和下腔室分别通过混合管体与燃气进管相通,一是可以使燃气进入混合管体中可以达到充分混合的目的,二是方便对炉内的火力进行调节,既能保持炉火的保温状态,又能在急需用火时在短时间内可以让炉火迅速燃烧起来,达到烹饪和取暖的目的。另外,由于在所述上腔室的侧壁设有若干个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燃气喷孔,在所述下腔室的侧壁设有若干个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二燃气喷孔;所述第一燃气喷孔和第二燃气喷孔均为开口向上呈倾斜状态设置的圆孔结构,所述圆孔的轴线与所述炉头外壳的轴线之间具有一个夹角α,所述夹角α小于90度。由于所述第一燃气喷孔和第二燃气喷孔设置呈倾斜状态的圆孔结构,可以使通过混合管体充分混合后燃气及空气进入炉头外壳内,形成螺旋向上的气旋流,使混合更均匀,不仅为其燃烧的充分性提高了动力,同时在燃烧过程中无噪声,达到静音效果;也解决了炉头容易造成回火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火焰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炉具的安全性。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燃气炉头,具有结构合理,设计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安全实用,且节能高效,其通用性强,从而满足人们的不同使用需要,可实现烹饪和取暖的需要,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所示:1-炉头外壳、2-分隔板、3-上腔室、4-下腔室、5-第一混合管体、6-第二混合管体、7-第一燃气进气管、8-第二燃气进气管、9-三通连接阀座、10-燃气调节阀、11-第一燃气喷孔、12-第二燃气喷孔、13-进风孔、14-混合过渡段、15-安装座、16-进气通道、17-连接支撑块、18-连接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包括有炉头外壳1、混合管体和燃气进管,所述混合管体一端与燃气进管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炉头外壳1相通,其中所述炉头外壳1为带空腔的圆柱体结构,在所述炉头外壳1的内腔中设有分隔板2,通过所述分隔板2将炉头外壳1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分别为上腔室3和下腔室4,所述混合管体包括有第一混合管体5和第二混合管体6,所述燃气进管包括有第一燃气进气管7和第二燃气进气管8,所述第一混合管体5的一端通过下腔室4,并穿过所述分隔板2与所述上腔室3相通,另一端与第一燃气进气管7相通,所述第二混合管体6的一端与所述下腔室4相通,另一端与第二燃气进气管8相通;在所述上腔室3的侧壁设有若干个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燃气喷孔11,在所述下腔室4的侧壁设有若干个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二燃气喷孔12;在所述第一混合管体5与第一燃气进气管7相连接端的第一混合管体5中,以及第二混合管体6与第二燃气进气管8相连接端的第二混合管体6中均设有进风孔13。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中在所述混合管体的端部设有与之一体成形的混合过渡段14,所述混合管体通过混合过渡段14与燃气进管相连接,所述混合过渡段14为呈漏斗状的圆锥形结构,所述进风孔13设有多个,多个进风孔13呈环状均匀分布于所述混合过渡段14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中在混合过渡段14的底部设有安装座15,所述安装座15与混合过渡段14之间形成进气通道16,所述燃气进管通过安装座15与混合管体相连。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中所述第一燃气喷孔11和第二燃气喷孔12均为开口向上呈倾斜状态设置的圆孔结构,所述圆孔的轴线与所述炉头外壳1的轴线之间具有一个夹角α,所述夹角α小于90度。其中所述夹角α的角度最好为75~88度之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中在所述混合管体与燃气进管相连接端的管体中还设有连接支撑块17,并在所述支撑块17中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混合管体的连接通孔18。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中还包括有三通连接阀座9,所述三通连接阀座9的进气端与外部的燃气管相通,另两个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燃气进气管7和第二燃气进气管8相通,在所述三通连接阀座9中还设有两个燃气调节阀10,所述两个燃气调节阀10分别与相应的第一燃气进气管7和第二燃气进气管8相连接,通过所述燃气调节阀10用于调节和控制进入所述第一燃气进气管7和第二燃气进气管8中的燃气量。
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将所述节能燃气炉头作为以取暖用为主的燃气炉中,所述分隔板2呈水平方式设置于所述炉头外壳1内腔中,通过所述分隔板2将炉头外壳1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其中所述上腔室3的体积小于所述下腔室4的体积,所述第一燃气喷孔11呈环状等间距均匀分布在所述上腔室3的侧壁中,所述第二燃气喷孔12呈环状等间距均匀分布在所述下腔室4的侧壁中,所述第一燃气喷孔11的孔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燃气喷孔12的孔间距离。
而将所述节能燃气炉头作为以烹饪为主的燃气炉中,所述分隔板2呈水平方式设其中所述上腔室3的体积大于所述下腔室4的体积,所述第一燃气喷孔11呈环状等间距均匀分布在所述上腔室3的侧面,所述第二燃气喷孔12呈环状等间距均匀分布在所述下腔室4的侧面,所述第一燃气喷孔11的孔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燃气喷孔12的孔间距离。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由于在炉头外壳1的内腔中设有分隔板2,通过所述分隔板2将炉头外壳1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分别为上腔室3和下腔室4,上腔室3和下腔室4分别通过混合管体与燃气进管相通,一是可以使燃气进入混合管体中可以达到充分混合的目的,二是方便对炉内的火力进行调节,既能保持炉火的保温状态,又能在急需用火时在短时间内可以让炉火迅速燃烧起来,达到烹饪和取暖的目的。另外,由于在所述上腔室3的侧壁设有若干个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燃气喷孔11,在所述下腔室4的侧壁设有若干个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二燃气喷孔12;所述第一燃气喷孔11和第二燃气喷孔12均为开口向上呈倾斜状态设置的圆孔结构,所述圆孔的轴线与所述炉头外壳1的轴线之间具有一个夹角α,所述夹角α小于90度。由于所述第一燃气喷孔11和第二燃气喷孔12设置呈倾斜状态的圆孔结构,可以使通过混合管体充分混合后燃气及空气进入炉头外壳1内,形成螺旋向上的气旋流,使混合更均匀,在燃烧过程中无噪声,达到静音效果,不仅为其燃烧的充分性提高了动力,也解决了炉头容易造成回火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火焰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炉具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燃气炉头,具有结构合理,设计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在燃烧过程中无噪声,达到静音效果,安全实用,且节能高效,其通用性强,可实现烹饪和取暖的需要,从而满足人们的不同使用需要,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利用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炉头外壳(1)、混合管体和燃气进管,所述混合管体一端与燃气进管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炉头外壳(1)相通,其中所述炉头外壳(1)为带空腔的圆柱体结构,在所述炉头外壳(1)的内腔中设有分隔板(2),通过所述分隔板(2)将炉头外壳(1)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分别为上腔室(3)和下腔室(4),所述混合管体包括有第一混合管体(5)和第二混合管体(6),所述燃气进管包括有第一燃气进气管(7)和第二燃气进气管(8),所述第一混合管体(5)的一端通过下腔室(4),并穿过所述分隔板(2)与所述上腔室(3)相通,另一端与第一燃气进气管(7)相通,所述第二混合管体(6)的一端与所述下腔室(4)相通,另一端与第二燃气进气管(8)相通;在所述上腔室(3)的侧壁设有若干个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燃气喷孔(11),在所述下腔室(4)的侧壁设有若干个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二燃气喷孔(12);在所述第一混合管体(5)与第一燃气进气管(7)相连接端的第一混合管体(5)中,以及第二混合管体(6)与第二燃气进气管(8)相连接端的第二混合管体(6)中均设有进风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管体的端部设有与之一体成形的混合过渡段(14),所述混合管体通过混合过渡段(14)与燃气进管相连接,所述混合过渡段(14)为呈漏斗状的圆锥形结构,所述进风孔(13)设有多个,多个进风孔(13)呈环状均匀分布于所述混合过渡段(14)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在混合过渡段(14)的底部设有安装座(15),所述安装座(15)与混合过渡段(14)之间形成进气通道(16),所述燃气进管通过安装座(15)与混合管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2)呈水平方式设置于所述炉头外壳(1)内腔中,通过所述分隔板(2)将炉头外壳(1)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其中所述上腔室(3)的体积小于所述下腔室(4)的体积,所述第一燃气喷孔(11)呈环状等间距均匀分布在所述上腔室(3)的侧壁中,所述第二燃气喷孔(12)呈环状等间距均匀分布在所述下腔室(4)的侧壁中,所述第一燃气喷孔(11)的孔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燃气喷孔(12)的孔间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2)呈水平方式设其中所述上腔室(3)的体积大于所述下腔室(4)的体积,所述第一燃气喷孔(11)呈环状等间距均匀分布在所述上腔室(3)的侧面,所述第二燃气喷孔(12)呈环状等间距均匀分布在所述下腔室(4)的侧面,所述第一燃气喷孔(11)的孔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燃气喷孔(12)的孔间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4或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气喷孔(11)和第二燃气喷孔(12)均为开口向上呈倾斜状态设置的圆孔结构,所述圆孔的轴线与所述炉头外壳(1)的轴线之间具有一个夹角,所述夹角小于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角度为75~88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管体与燃气进管相连接端的管体中还设有连接支撑块(17),并在所述支撑块(17)中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混合管体的连接通孔(1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三通连接阀座(9),所述三通连接阀座(9)的进气端与外部的燃气管相通,另两个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燃气进气管(7)和第二燃气进气管(8)相通,在所述三通连接阀座(9)中还设有两个燃气调节阀(10),所述两个燃气调节阀(10)分别与相应的第一燃气进气管(7)和第二燃气进气管(8)相连接,通过所述燃气调节阀(10)用于调节和控制进入所述第一燃气进气管(7)和第二燃气进气管(8)中燃气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75430.0U CN209042372U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75430.0U CN209042372U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42372U true CN209042372U (zh) | 2019-06-28 |
Family
ID=67039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75430.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042372U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4237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53450A (zh) * | 2018-10-31 | 2019-01-22 | 黄国峻 | 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 |
-
2018
- 2018-10-31 CN CN201821775430.0U patent/CN20904237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53450A (zh) * | 2018-10-31 | 2019-01-22 | 黄国峻 | 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 |
CN109253450B (zh) * | 2018-10-31 | 2023-09-08 | 黄国峻 | 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675383U (zh) | 新型节能炉灶 | |
CN205782934U (zh) | 一种燃烧器 | |
CN106524161A (zh) | 一种家用灶具燃烧器 | |
CN206310493U (zh) | 一种家用灶具燃烧器 | |
CN206958923U (zh) | 一种多层通道分火器及应用该分火器的燃烧器 | |
CN203586210U (zh) | 一种可调式上进风燃烧器 | |
CN208886774U (zh) | 完全上进风平行引射保洁燃烧器结构 | |
CN209042372U (zh) | 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 | |
CN202132953U (zh) | 高效节能红外线灶具燃烧器 | |
CN204301062U (zh) | 套环形高效节能灶头 | |
CN209706042U (zh) | 一种改进混气结构的多功能燃气炉头 | |
CN202598619U (zh) | 一种使用醇基燃料的灶具 | |
CN109253450A (zh) | 一种使气体充分混合的节能燃气炉头 | |
CN201093561Y (zh) | 节能猛火炉 | |
CN203162951U (zh) | 全混合喷射燃烧中餐节能燃气灶头 | |
CN203431864U (zh) | 一种燃气灶的旋流增氧装置 | |
CN202494141U (zh) | 高效节能红外线灶具燃烧器 | |
CN207702466U (zh) | 一种新型燃气灶具 | |
CN201193821Y (zh) | 高效燃气燃烧器 | |
CN206430109U (zh) | 节能炉具 | |
CN206018629U (zh) | 一种燃烧器 | |
CN104456555A (zh) | 一种新型燃气节能灶芯 | |
CN201251210Y (zh) | 增氧节能燃气灶炉盘 | |
CN2067370U (zh) | 红外线石油气炉 | |
CN204227420U (zh) | 一种燃气炉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08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08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