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13138U - 连接线材和无线传屏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线材和无线传屏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13138U CN209913138U CN201920903034.XU CN201920903034U CN209913138U CN 209913138 U CN209913138 U CN 209913138U CN 201920903034 U CN201920903034 U CN 201920903034U CN 209913138 U CN209913138 U CN 2099131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wire
- connector
- positioning
- wall
- wire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线材,包括内设有导电体的连接线本体和设置于所述连接线本体一端的连接头,所述连接线本体与所述连接头电连接,所述连接头的侧部设置有用于与壳体内壁相连接的连接部和用于与壳体内壁相配合的定位部。为了实现相同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传屏器,包括壳体和上述的连接线材。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连接线材及无线传屏器,该连接线材能够通过定位部与壳体内壁进行定位,并采用连接部与壳体内壁进行连接,在前后壳未装配前即可实现连接线材的定位与安装,使得该连接线材连接方便且不易发生脱落,从而提高其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线材和无线传屏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数码相机等。而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通过连接线材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连接,例如通过连接线材与充电器进行充电,通过连接线材与其他电子产品进行数据传输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线材,该连接线材与壳体内壁进行连接,该连接线材连接方便且不易发生脱落,从而提高其连接稳定性。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线材,包括:
连接线本体,其内设有导电体;
连接头,设置于所述连接线本体的组配端,所述连接线本体与所述连接头电连接;
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头的侧部,所述连接部提供至少一连接位置,所述连接位置适于提供所述连接头和其相连接构件之间的组配关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头宽度方向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位置配置为至少一螺纹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头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螺纹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
定位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头上与所述连接部相反的侧面,所述定位部提供一定位位置,所述定位位置适于提供所述连接头和其相连接构件之间的定位关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头宽度方向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定位部包括至少两根用于与相连接构件相配合的定位柱,各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连接头的侧端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头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提供一止挡位置,所述止挡位置提供所述连接头和其相连接构件之间的止挡关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头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提供一止挡位置,所述止挡位置提供所述连接头和其相连接构件之间的止挡关系;
所述连接板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限位板,各所述限位板具有同一高度且垂直设置于所述连接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头的端部设置有FPC连接器,所述FPC连接器与所述连接线本体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头的端部设置有FPC连接器,所述FPC连接器与所述连接线本体电连接;
两个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头的两侧,且两个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凹槽,所述FPC连接器位于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线本体的组配端设置有抵压平台,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抵压平台的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线本体的组配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抵压平台设置于所述凸起部的底侧,且所述抵压平台位于所述凸起部的横截面积最大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线本体的外壁由弹性绝缘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线材本体还具有一数据传输端,所述数据传输端设置有数据传输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传输接口是音频传输接口、视频传输接口、音视频传输接口中的至少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传输接口为USB接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第一种无线传屏器,包括壳体和上述的连接线材,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线材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内壁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相配合的安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内壁还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部相对应的配合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线材还包括设置在与所述连接部相反的侧面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提供一定位位置,所述定位位置适于提供所述连接头和其相连接构件之间的定位关系,所述壳体内壁还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部相对应的配合部。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连接线材与壳体进行连接时,由于该连接线材端部的连接头的侧部设置的连接部,从而使得该连接头能够直接与壳体内壁进行连接,因而不需要将壳体装配之后才可以将连接线材固定,即在前壳与后壳装配前即可进行连接线材的安装,使得前壳与后壳的组装更加方便,且上述连接结构不需要依靠前后壳装配形成的卡扣进行线材固定,从而使得线材牢固地与壳体连接,避免线材滑落。
2、连接头设置有与壳体内壁相配合的定位部,由此能够通过定位部将连接头准确地定位在壳体内壁,避免连接头发生晃动,从而使得连接头与壳体内壁之前的连接更加方便,进而提高该连接线材与壳体的连接效率。
3、连接头包括位于连接线本体端部的连接板,板状结构使得整个连接过程更加方便,连接部为连接座,两个连接座位于连接板上,各连接座设置有螺纹通孔,基于上述结构,连接座通过螺钉与壳体的内壁进行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座与壳体的内壁连接牢固且使得两者之间的拆装方便,上述连接结构不需要装配前壳与后壳即能够使得连接线材与壳体连接,从而使得后续的前壳与后壳装配方便。
4、定位部包括至少两根用于与壳体内壁相配合的定位柱,各定位柱垂直设置于连接头的侧端面上,由此在连接头与壳体内壁进行连接时,定位柱与壳体内壁进行配合,由此使得该连接头准确定位,便于连接头进一步与壳体内壁的连接作业。
5、连接板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限位板,各限位板位于同一高度且垂直设置于连接板,限位板使得连接头能够抵接在壳体内壁,相应地,本实施例中壳体的内壁设置有与限位板相配合的限位台阶,在拉动连接线材时该限位台阶能够使得连接头与壳体内壁抵接,避免连接头发生移动,且避免拉坏与连接头相连接的电器元件。
6、连接头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PCB板连接的FPC连接器,FPC连接器与连接线本体电连接,FPC连接器是用软性材料(可以折叠、弯曲的材料)做成的PCB连接器,由此使得连接头能够更方便地与电子设备壳体内的PCB板进行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线材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传屏器与连接线材相连接的爆炸视图。
图中:1-连接线本体,2-连接头,3-连接座,4-定位柱,5-限位板,6-FPC连接器,7-抵压平台,8-凸起部,9-USB接头,10-壳体,11-PCB板,12-定位孔,13-限位台阶,14-螺纹安装座;2a-连接板,3a-螺纹通孔,10a-前壳,10b-后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线材,包括内设有导电体的连接线本体1和设置于所述连接线本体1一端的连接头2,需要指出的是,该连接线材能够实现电子设备与其他电子产品的电连接,所述连接线本体1与所述连接头2电连接,所述连接头2的侧部设置有用于与壳体10内壁相连接的连接部和用于与壳体10内壁相配合的定位部,所述连接部提供至少一连接位置,所述连接位置适于提供所述连接头和其相连接构件之间的组配关系。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头与壳体10进行组配连接,但连接头2并不局限于与壳体10进行连接,而组配关系指能够使连接头2和相连接构件之间进行配对的关系,譬如:贴合连接关系、固定连接关系等等,以下结合附图1-3,示例性的说明这种组配关系为采用螺钉与螺纹通孔3a实现组配连接,但需要说明并不限于此。
通过定位部能够使得连接头2准确地定位在电子设备的壳体10内壁,避免连接头2发生晃动,由此使得连接头2能够更好地与壳体10内壁相连接,而连接头2的侧部设置的连接部则使得该连接头2能够直接与壳体10内壁进行连接,而不需要将壳体10装配之后才可以将连接线材固定,即在前壳10a与后壳10b装配前即可进行连接线材的安装,使得前壳10a与后壳10b的组装更加方便。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0为无线传屏的壳体10,而壳体10由前壳10a和后壳10b装配而成,且该连接线材与后壳10b的内壁相连接,此外,壳体10也不仅仅限制于无线传屏器,该连接线材也可以与其他电子设备的壳体10进行连接。需要指出的是,连接部为连接头2与其相连接构件提供了一个连接位置,其实现了连接头2与与其相连接构件的连接,而定位部则提供连接头3与其相连接构件的定位关系,由此便于进一步的连接,其实现了连接头2与其相连接构件的连接方便性以及提高了连接效率。
基于以上实施方式,该连接线材与壳体10进行连接时,由于该连接线材组配端部的连接头2的侧部设置的连接部,从而使得该连接头2能够直接与壳体10内壁进行连接,而不需要将壳体10装配之后才可以将连接线材固定,即在前壳10a与后壳10b装配前即可进行连接线材的安装,使得前壳10a与后壳10b的组装更加方便,且上述连接结构不需要依靠前后壳10b装配形成的卡扣进行线材固定,从而使得线材牢固地与壳体10连接,避免线材滑落;此外,连接头2设置有与壳体10内壁相配合的定位部,由此能够通过定位部将连接头2准确地定位在壳体10内壁,避免连接头2发生晃动,从而使得连接头2与壳体10内壁之前的连接更加方便,进而提高该连接线材与壳体10的连接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2包括位于所述连接线本体1端部的连接板2a,板状结构使得整个连接过程更加方便,所述连接部为连接座3,两个所述连接座3位于所述连接板2a上,各所述连接座3设置有螺纹通孔3a,而需要指出的是,连接部不仅仅局限于连接座3结构,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头2宽度方向的两侧,由此能够提高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采用位于连接头2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连接座3的结构,能够便于连接头2与壳体的连接,且保证连接强度,提高结构稳定性。基于上述结构,连接座3通过螺钉与壳体10的内壁进行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座3与壳体10的内壁连接牢固且使得两者之间的拆装方便,上述连接结构不需要装配前壳10a与后壳10b即能够使得连接线材与壳体10连接,从而使得后续的前壳10a与后壳10b装配方便,而连接板2a设置有两个连接座3,进一步使得连接板2a与壳体10内壁之间连接稳定。
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部包括至少两根用于与壳体10内壁相配合的定位柱4,各所述定位柱4垂直设置于所述连接头2的侧端面上,由此在连接头2与壳体10内壁进行连接时,定位柱4与壳体10内壁进行配合,由此使得该连接头2准确定位,便于连接头2进一步与壳体10内壁的连接作业,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壳体10内壁设置有定位孔12,由此使得定位柱4与定位孔12配合完成连接头2的定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板2a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限位板5,各所述限位板5位于同一高度且垂直设置于所述连接板2a,限位板5使得连接头2能够抵接在壳体10内壁,相应地,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内壁设置有与限位板5相配合的限位台阶13,在拉动连接线材时该限位台阶13能够使得连接头2与壳体10内壁抵接,避免连接头2发生移动,且避免拉坏与连接头2相连接的电器元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头2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PCB板11连接的FPC连接器6,所述FPC连接器6与所述连接线本体1电连接,FPC连接器6是用软性材料(可以折叠、弯曲的材料)做成的PCB连接器,由此使得连接头2能够更方便地与电子设备壳体10内的PCB板11进行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指无线传屏器,无线传屏器(无线同屏器)是指用户可以将笔记本电脑随心所欲地放在家中的任一位置,通过无线传屏器,就可以将笔记本电脑上当前的操作内容即时同步地显示到平板电视上,其中显示的内容包括视频、音频等各类多媒体信息。
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座3设置于所述连接板2a的两侧,且两个连接座3之间设置有凹槽,所述FPC连接器6位于所述凹槽内,连接座3设置于连接板2a的两侧,由此使得连接板2a通过两个连接座3更平稳地与壳体10内壁进行连接,而两个连接座3之间设置的凹槽使得FPC连接器6稳定设置,避免FPC连接器6在使用过程中受损,且使得整个连接线材的结构设计更加紧凑。
此外,所述连接线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抵压平台7,所述连接板2a的顶侧垂直连接于所述抵压平台7的端面,由此使得该连接线本体1在于壳体10进行连接后,连接线本体1垂直设置于壳体10,避免扭曲压伤连接线本体1内的导电体。参考图2,所述连接线本体1的组配端设置有凸起部8,所述抵压平台7设置于所述凸起部8的底侧,且所述抵压平台7位于所述凸起部8的横截面积最大处,即使得抵压平台7与壳体10进行抵接时,凸起部8能够实现密封作用,避免灰尘由连接线材与壳体10的连接处进入壳体10内部,从而保护壳体10内的电器元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线本体1的外壁由弹性绝缘材料制成,而弹性绝缘材料有塑胶、硅胶和橡胶等,因而使得该连接线本体1能够自由弯曲,使用更加方便。
参考图1-3所示的无线传屏器,该无线传屏器包括壳体10和上述的连接线材,所述连接线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数据传输接口,图1中示例性的释出了USB接头9是USB-TYPEC接口,但需要理解的是,数据传输接口是音频传输接口、视频传输接口、音视频传输接口中的至少之一,其中音频传输接口可以是3.5mm接口或插头、视频传输接口可以是DP、VGA等,音视频传输接口可以是USB-TYPEC、HDMI等;由此使得该无线传屏能够通过连接线材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壳体10内壁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相配合的安装部和与所述定位部相对应的配合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壳体10内壁设置有螺纹安装座14,连接头2通过设置有螺纹通孔3a,由此通过螺钉实现连接头2与壳体10内壁的螺纹安装座14固定连接,而连接头2的定位部为定位柱4,壳体10内壁设置有定位孔12,从而使得定位柱4与定位孔12相配合,由此便于连接头2与壳体10内壁的定位;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PCB板11,所述连接头2的端部设置有FPC连接器6,所述连接头2通过所述FPC连接器6而与所述PCB板11相连接,FPC连接器6使得连接头2与壳体10内的PCB板11连接更加方便。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线材及无线传屏,该连接线材与壳体10进行连接时,由于该连接线材端部的连接头2的侧部设置的连接部,从而使得该连接头2能够直接与壳体10内壁进行连接,而不需要将壳体10装配之后才可以将连接线材固定,即在前壳10a与后壳10b装配前即可进行连接线材的安装,使得前壳10a与后壳10b的组装更加方便,且上述连接结构不需要依靠前后壳10b装配形成的卡扣进行线材固定,从而使得线材牢固地与壳体10连接,避免线材滑落;此外,连接头2设置有与壳体10内壁相配合的定位部,由此能够通过定位部将连接头2准确地定位在壳体10内壁,避免连接头2发生晃动,从而使得连接头2与壳体10内壁之前的连接更加方便,进而提高该连接线材与壳体10的连接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连接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线本体,其内设有导电体;
连接头,设置于所述连接线本体的组配端,所述连接线本体与所述连接头电连接;
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头的侧部,所述连接部提供至少一连接位置,所述连接位置适于提供所述连接头和其相连接构件之间的组配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材,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头宽度方向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位置配置为至少一螺纹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螺纹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头上与所述连接部相反的侧面,所述定位部提供一定位位置,所述定位位置适于提供所述连接头和其相连接构件之间的定位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头宽度方向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至少两根用于与相连接构件相配合的定位柱,各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连接头的侧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提供一止挡位置,所述止挡位置提供所述连接头和其相连接构件之间的止挡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头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提供一止挡位置,所述止挡位置提供所述连接头和其相连接构件之间的止挡关系;
所述连接板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限位板,各所述限位板具有同一高度且垂直设置于所述连接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的端部设置有FPC连接器,所述FPC连接器与所述连接线本体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头的端部设置有FPC连接器,所述FPC连接器与所述连接线本体电连接;
两个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头的两侧,且两个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凹槽,所述FPC连接器位于所述凹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本体的组配端设置有抵压平台,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抵压平台的端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本体的组配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抵压平台设置于所述凸起部的底侧,且所述抵压平台位于所述凸起部的横截面积最大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本体的外壁由弹性绝缘材料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材本体还具有一数据传输端,所述数据传输端设置有数据传输接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接口是音频传输接口、视频传输接口、音视频传输接口中的至少之一。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传输接口为USB接口。
18.一种无线传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线材,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线材相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传屏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壁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相配合的安装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传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材还包括设置在与所述连接部相反的侧面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提供一定位位置,所述定位位置适于提供所述连接头和其相连接构件之间的定位关系,所述壳体内壁还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部相对应的配合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473047 | 2018-10-11 | ||
CN201821647304 | 2018-10-1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13138U true CN209913138U (zh) | 2020-01-07 |
Family
ID=69050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03034.XU Active CN209913138U (zh) | 2018-10-11 | 2019-06-14 | 连接线材和无线传屏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13138U (zh) |
-
2019
- 2019-06-14 CN CN201920903034.XU patent/CN20991313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917688U (zh) | 电连接器及使用该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 |
CN205488826U (zh) | 板对板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 |
CN201207538Y (zh) | 扬声器连接器 | |
TWM523990U (zh) | 可正反插的電源插頭連接器 | |
CN206907947U (zh) | 连接器组件、电源组件及移动终端 | |
CN205911460U (zh) | 线对板的电连接器模块 | |
US20130323951A1 (en) | Adaptor for connecting connectors with different interfaces | |
CN207398397U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9913138U (zh) | 连接线材和无线传屏器 | |
CN201294275Y (zh) | 一种排线贴合式连接器接头 | |
CN206422300U (zh) | 连接器结构 | |
CN216085413U (zh) | 插接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201663267U (zh) | 一种多极可扩充式微型fpc连接器 | |
CN201570629U (zh) | 微型hdmi连接器 | |
CN113690682A (zh) | 一种弹片卡扣式快速锁止d型连接器 | |
US8602824B2 (en) | Ultrathin USB female connector | |
CN217903564U (zh) | 一种电连接组件以及传屏器 | |
CN206585098U (zh) | 改良的fpc连接器 | |
CN211879637U (zh) | 一种防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217485766U (zh) | 一种导电件及电源适配器 | |
CN201515052U (zh) | 一种具有usb接口的电子设备 | |
CN204011866U (zh) | 连接器 | |
CN219961098U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221353233U (zh) |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204230463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