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9795982U - 一种推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推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95982U
CN209795982U CN201920454181.3U CN201920454181U CN209795982U CN 209795982 U CN209795982 U CN 209795982U CN 201920454181 U CN201920454181 U CN 201920454181U CN 209795982 U CN209795982 U CN 209795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sleeve
bag holding
rod
dust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541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玉林
杨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Magnetic Forest Electrical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Magnetic Forest Electrical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Magnetic Forest Electrical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Magnetic Forest Electrical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541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95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95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95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提供一种推包装置,解决现有推包装置的行走抱袋机构运动同步性差导致物料不能稳定推送,及扶袋机构易于损坏的问题。该装置包括架体、平板、行走抱袋机构、扶袋机构及驱动机构;拉杆为一个,两端分别与左架和右架铰接;抱袋气缸为一个,抱袋气缸的输出端与左架或者右架连接,扶袋机构包括连接杆、扶袋杆及柔性橡胶条;连接杆两端分别与行走抱袋机、扶袋杆连接;扶袋杆的内侧设有固定块安装孔;柔性橡胶条包括胶条和并排设置在胶条一侧的多个中空椭圆环,多个中空椭圆环的长径与胶条的长边平行;每个中空椭圆环与胶条相对的一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安装在固定块安装孔内。

Description

一种推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推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工、化肥等包装行业,粉粒和颗粒物料的自动包装一般采用包装机进行,包装过程大多需采用推包装置进行送袋,而推包装置的扶袋机构主要是由两侧的金属结构将袋口夹紧之后进行输送。
现有的一种推包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架体01、设置在架体01上方的平板02、设置在架体01上的行走抱袋机构03、设置在行走抱袋机构03上的扶袋机构04及用于驱动行走抱袋机构03的驱动机构,如图2所示,行走抱袋机构03包括连接件034、拉杆035、气缸031、四连杆机构032及抱袋夹033,通过气缸活塞的往复运动来驱动四连杆机构032的摆动,进而带动用于推包的抱袋夹033(弧板)实现推包(夹持),依靠气缸031实现两个四连杆机构032动作,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两个四连杆机构032是由两个气缸031分别控制,在运行中存在不同步性,使两个抱袋夹033运动过程不能同步,致使在短时间内不能平稳的实现物料袋稳定推送,延缓工作周期,降低工作效率;以及扶袋机构04主要是由内侧的金属结构将袋口夹紧,产品结构多为过盈配合设计,易于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推包装置的行走抱袋机构运动因同步性差,导致物料不能稳定推送,影响工作效率,以及扶袋机构易于损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推包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推包装置,包括架体、设置在架体上方的平板、设置在架体上的行走抱袋机构、设置在行走抱袋机构上的扶袋机构及用于驱动行走抱袋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架体上设有两个平行的管轴;所述行走抱袋机构包括可在两个管轴上行走的两个前行走轮组件和两个后行走轮组件、设置在两个前行走轮组件和两个后行走轮组件上的连接件;设置在连接件上的左架和右架;所述左架和右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左架包括四连杆机构、设置在四连杆机构上方的抱袋夹;所述左架和右架之间设置有抱袋气缸和拉杆;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拉杆的数量为一个,两端分别与左架和右架铰接;所述抱袋气缸的数量为一个,两端分别与左架和右架的下端连接;所述扶袋机构包括连接杆、扶袋杆及柔性橡胶条;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抱袋夹连接,另一端与扶袋杆连接;所述扶袋杆为“工”字型结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长杆和一根用于连接两根长杆的短杆,所述长杆的内侧设有固定块安装孔;所述柔性橡胶条包括胶条和并排设置在胶条一侧的多个中空椭圆环,所述多个中空椭圆环的长径与胶条的长边平行;每个中空椭圆环与胶条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安装在固定块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胶条上设有支撑凸起,且位于相邻中空椭圆环之间;所述支撑凸起在高度方向上与中空椭圆环的长径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凸起的截面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其底边与胶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摆杆、连接电机和摆杆的楔形胀紧套;所述楔形胀紧套包括胀紧上套、胀紧下套及锁紧机构;
所述胀紧上套包括第一法兰盘、与第一法兰盘连接的上轴套,所述上轴套开有第一圆锥孔,上轴套侧壁上沿轴向开有多个第一胀紧槽,所述第一法兰盘沿圆周方向开有多个第二通孔;
所述胀紧下套包括第二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连接的下轴套,所述下轴套开有与电机输出轴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下轴套侧壁上沿轴向开有多个第二胀紧槽,下轴套的外表面为与第一圆锥孔内圆锥面相配合的外圆锥面;所述第二法兰盘上沿圆周方向开有与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
所述胀紧下套套装在电机输出轴上,摆杆的一端套装在上轴套上,胀紧上套套装在胀紧下套上,锁紧机构依次穿过第二通孔、摆杆的一端和第一螺纹孔后,将电机和摆杆固定;
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行走抱袋机构的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与摆杆的另一端之间设有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法兰盘沿圆周方向还开有多个第二螺纹孔,用于将胀紧上套、胀紧下套拆离。
进一步地,上轴套内圆锥面的锥度和下轴套外圆锥面的锥度为1:10;
所述第一胀紧槽和第二胀紧槽的宽度为1mm。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左架和右架上的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包括防尘架体、前刮刀和后刮刀;所述防护架体包括一个防尘平板、两个防尘立板、前压刀板和后压刀板;所述防尘平板的前端与前行走轮组件活动连接,所述防尘平板的后端与后行走轮组件活动连接;所述两个防尘立板的上侧边分别与防尘平板的左右两侧边固连;前压刀板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防尘立板的前侧边固连且位于前行走轮组件的前方,后压刀板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防尘立板的后侧边固连且位于后行走轮组件的后方;所述前刮刀的后端与前行走轮组件铰接,其前端搭接在管轴上且与管轴上表面配合,所述前刮刀的上表面中部与前压刀板的下侧边靠接;所述后刮刀的前端与后行走轮组件铰接,其后端搭接在管轴上且与管轴上表面配合,所述后刮刀的上表面中部与后压刀板的下侧边靠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平板的前端与前行走轮组件、防尘平板的后端与后行走轮组件均为卡接或者滑动连接,且防尘平板可相对前行走轮组件侧壁和后行走轮组件侧壁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抱袋夹包括抱袋夹基体、固定座及至少一个锁紧单元;
所述固定座一端与四连杆机构连接,另一端开有用于放置连接杆的连接杆安装孔;所述抱袋夹基体安装在固定座侧壁上,所述固定座侧壁上开有至少一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组数与锁紧单元的数量相同;每组所述安装孔包括沿固定座同一周向均布的两个第三螺纹孔和两个第三通孔,且两个第三通孔相邻设置;每个所述锁紧单元包括两个与第三通孔配合的圆柱块、两个与第三螺纹孔配合的锁紧螺栓;两个圆柱块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三通孔内,且伸入连固定座内的一端设有与连接杆外表面适配的圆弧形凹槽;两个锁紧螺栓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三螺纹孔内,两个圆柱块和两个锁紧螺栓将连接杆锁紧在固定座内。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单元为两组,分别设置在固定座的上部和中部;所述固定座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所述两个螺纹孔和两个通孔分别设置在固定座本体的四个侧棱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气缸驱动左架、右架转动,左架和右架采用一个拉杆活动连接,保证左架和右架运动的同步性,使左架和右架上的抱袋夹运动过程同步,实现在短时间内物料袋的稳定推送;本实用新型的扶袋机构上设有柔性橡胶条,将柔性橡胶条的固定块固定在长杆的固定块安装孔中,不易脱落;扶袋橡胶条上的中空椭圆环,在压缩时,只能向一个方向(压缩方向),可以实现压紧袋口,机械损伤小。
2、本实用新型在胶条上设有支撑凸起,且位于相邻中空椭圆环之间,在中空椭圆环压缩时,对中空椭圆环起限位作用,防止过度挤压,柔性橡胶条易产生变形以及损坏,导致物料袋的位置发生移动,影响输送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输出轴与摆杆通过楔形胀紧套连接,电机输出轴与摆杆不易松动,固定效果好。
4、本实用新型的上轴套上设有螺纹孔,需要拆卸电机输出轴与摆杆时,先拆除锁紧机构,然后将螺栓旋入上轴套的第二螺纹孔,方便将上轴套顶出,拆卸简单方便省力。
5、本实用新型上轴套内圆锥面的锥度和下轴套外圆锥面的锥度采用1:10,固定效果最好。
6、本实用新型在左架和右架上均设置除尘组件,左架和右架在管轴上运动时,刮刀除去管轴上的灰尘,提高行走抱袋机构中左架和右架运动的同步性,保证物料袋平稳的推送;以及在左架和右架上设有防尘平板,可起防尘和保护装置的作用,同时防尘平板给刮刀一重力,防尘平板可随着刮刀上下随动,除尘效果更好。
7、本实用新型固定座与锁紧单元的配合,固定座侧壁上安装有圆柱块,圆柱块伸入固定座本体内的一端为与连接杆相适配的圆弧面,锁紧螺栓穿过固定座侧壁的螺纹孔,顶住连接杆,通过两个圆柱块与两个锁紧螺栓的配合,将连接杆固定在固定座,保证连接杆在固定座本体内不会出现旋转,影响输送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推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推包装置中行走抱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如下:
01-架体,02-平板,03-行走抱袋机构,031-气缸,032-四连杆机构,033-抱袋夹,034-连接件、035-拉杆、04-扶袋机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推包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推包装置的俯视图(电机局部剖);
图6为图5的Ⅰ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推包装置中扶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Ⅱ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推包装置中柔性橡胶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的Ⅳ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推包装置中胀紧上套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推包装置中胀紧上套的后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推包装置中胀紧上套的左视图;
图14为图13的A-A向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推包装置中胀紧下套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推包装置中胀紧下套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B-B向剖视图;
图18为图3的Ⅴ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推包装置中行走抱袋机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行走抱袋机构安装在管轴上);
图20为图19的Ⅵ处局部放大图;
图21为图19的Ⅶ处局部放大图。
图3至图21中,附图标记如下:
1-架体,11-管轴,2-平板,3-行走抱袋机构,31-连接件,32-左架,321-四连杆机构,322-抱袋夹,3221-抱袋夹基体,3222-固定座,3223-圆柱块,3224-锁紧螺栓,33-右架,34-拉杆,35-抱袋气缸,4-扶袋机构,41-连接杆,42-扶袋杆,421-长杆,422-短杆,43-柔性橡胶条,431-胶条,432-中空椭圆环,433-固定块,434-支撑凸起,44-螺钉;5-电机,51-电机输出轴,6-摆杆,8-胀紧上套,81-第一法兰盘,811-第二通孔,812-第二螺纹孔,82-上轴套,821-第一圆锥孔,822-第一胀紧槽,9-胀紧下套,91-第二法兰盘,911-第一螺纹孔,92-下轴套,921-第一通孔,922-第二胀紧槽,10-锁紧机构,12-前刮刀,13-防尘平板,14-防尘立板,15-前压刀板,16-前行走轮组件,17-后刮刀,18-后压刀板,19-后行走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3至图5所示,一种推包装置,包括架体1、设置在架体1上方的平板2、设置在架体1上的行走抱袋机构3、设置在行走抱袋机构3上的扶袋机构4及用于驱动行走抱袋机构3的驱动机构,平板2为塑料平板,用于放置物料袋,架体1上设有两个平行的管轴11,分别位于平板的两侧;行走抱袋机构3包括可在两个管轴11上行走的两个前行走轮组件16和两个后行走轮组件19、设置在两个前行走轮组件16和两个后行走轮组件19上的连接件31;设置在连接件31上的左架32和右架33;所述左架32和右架33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左架32包括四连杆机构321、设置在四连杆机构321上方的抱袋夹322;所述左架32和右架33之间设置有抱袋气缸35和拉杆34;拉杆34的数量为一个,两端分别与左架32和右架33活动连接;抱袋气缸35的数量为一个,两端分别与与左架32和右架33的下端连接;通过驱动一个抱袋气缸35驱动左架或者右架的摆动,一个拉杆连接左架和右架,使左架和右架运动的同步性好,保证物料袋平稳的推送。
如图7和图8所示,扶袋机构4包括连接杆41、扶袋杆42及柔性橡胶条43;连接杆41一端与抱袋夹322连接,另一端与扶袋杆42连接;扶袋杆42为“工”字型结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长杆421和一根用于连接两根长杆421的短杆422,长杆421的内侧设有固定块安装孔;如图9所示,柔性橡胶条43包括胶条431和并排设置在胶条431一侧的多个中空椭圆环432,多个中空椭圆环432的长径与胶条431的长边平行;每个中空椭圆环432与胶条431相对的一侧设有固定块433;固定块433安装在固定块安装孔内。
胶条431上设有支撑凸起434,且位于相邻中空椭圆环432之间;支撑凸起434在高度方向上与中空椭圆环432的长径平齐,支撑凸起434的截面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其底边与胶条431连接。
固定块安装在固定块安装孔内的端面设有螺纹安装孔,螺钉44依次穿过长杆上的安装孔、螺纹安装孔,将固定块安装在长杆上,螺钉为自攻螺钉,螺纹安装孔与自攻螺钉相适配,用自攻螺钉将橡胶条固定在长杆上,固定效果性好。
长杆可以选择中空方管,为了减轻重量,在方管侧壁上开有减重孔;中空椭圆环的长径与短径之比优选为4:1,相邻中空椭圆环的间距为中空椭圆环的长径的1~2倍,优选为2。
如图6所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摆杆6、连接电机5和摆杆6的楔形胀紧套;楔形胀紧套包括胀紧上套8、胀紧下套9及锁紧机构10;如图11至图14所示,胀紧上套8包括第一法兰盘81、与第一法兰盘81连接的上轴套82,上轴套82开有第一圆锥孔821,上轴套82侧壁上沿轴向开有多个第一胀紧槽822,第一法兰盘81沿圆周方向开有多个第二通孔811;如图15至图17所示,胀紧下套9包括第二法兰盘91、与第二法兰盘91连接的下轴套92,下轴套92开有与电机输出轴51相适配的第一通孔921,下轴套92侧壁上沿轴向开有多个第二胀紧槽922,下轴套92的外表面为与第一圆锥孔821内圆锥面相配合的外圆锥面;第二法兰盘91沿圆周方向开有与第二通孔811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911;胀紧下套9套装在电机输出轴51上,摆杆6的一端套装在上轴套82上,胀紧上套8套装在胀紧下套9上,锁紧机构10依次穿过第二通孔811、摆杆6的一端和第一螺纹孔911后,将电机5和摆杆6固定;摆杆6的另一端与行走抱袋机构3连接,第二通孔和第一螺纹孔均为8个,沿圆周方向均布,第一胀紧槽第二胀紧槽的数量均为8个,胀紧槽与通孔或者螺纹孔的位置位于同一直径方向上(对正),第二螺纹孔的数量为4个,沿圆周方向均布,第二螺纹孔位于相邻两第二通孔之间锁紧机构为螺栓,在螺栓与第一法兰盘之前设有弹性垫片。
第一法兰盘81沿圆周方向还开有多个第二螺纹孔812,用于将胀紧上套8、胀紧下套9拆离,需要拆卸摆杆和电机输出轴时,只需将螺栓旋入上轴套的第二螺纹孔内,方便将上轴套顶出,拆卸简单方便省力。
上轴套82内圆锥面的锥度和下轴套92外圆锥面的锥度为1:10;第一胀紧槽822和第二胀紧槽922的宽度为1mm,固定电机输出轴和摆杆效果最好。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推包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左架32和右架33上的除尘组件;除尘组件包括防尘架体、前刮刀12和后刮刀17;防护架体包括一个防尘平板13、两个防尘立板14、前压刀板15和后压刀板18;防尘平板13的前端与前行走轮组件16活动连接,防尘平板13的后端与后行走轮组件19活动连接;两个防尘立板14的上侧边分别与防尘平板13的左右两侧边固连;前压刀板15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防尘立板14的前侧边固连且位于前行走轮组件16的前方,后压刀板18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防尘立板14的后侧边固连且位于后行走轮组件19的后方;前刮刀12的后端与前行走轮组件16铰接,其前端搭接在管轴11上且与管轴11上表面配合,前刮刀12的上表面中部与前压刀板15的下侧边靠接;后刮刀17的前端与后行走轮组件19铰接,其后端搭接在管轴11上且与管轴11上表面配合,后刮刀17的上表面中部与后压刀板18的下侧边靠接。
防尘平板的前端与前行走轮组件16、防尘平板的后端与后行走轮组件19均为卡接或者滑动连接,且防尘平板可相对前行走轮组件16侧壁和后行走轮组件19侧壁上下移动。卡接方式具体为在防尘平板可以选择卡装在前行走轮组件和后行走轮组件之间,在前行走轮组件和后行走轮组件的内侧设有凸块,防尘平板的前后端设有与凸块适配的卡槽,且凸块的下端设有止挡,防止防尘平板的卡槽卡装在前行走轮组件和后行走轮组件的凸块上时掉落;每个防尘平板的前后端分别设有两个平行的卡槽,相应地,每个前行走轮组件和后行走轮组件的内侧凸块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两个,凸块的竖直方向的距离大于刮刀在竖直方向的距离,保证刮刀在上下运动过程中,防尘平板均可相对前走轮组件侧壁和后行走轮组件侧壁上下移动;滑动连接方式可在前行走轮组件和后行走轮组件上设有竖直的滑槽,防尘平板的前端和后端设有与滑槽适配的滑块,滑块设置的滑槽内,并可相对滑槽上下移动,前行走轮组件、后行走轮组件均为三行走轮组件,包括行走轮架体和设置在行走轮架体上侧、下侧和外侧的三个行走轮。
本实施例中,两个防尘立板的上侧边中部分别与防尘平板的左右两侧边中部固连;两个压刀板可以为L型板,L型板一个侧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防尘防尘立板的一侧边固连且位于前行走轮组件的外侧,另一个侧边的端面与刮刀接触,防尘立板与压刀板连接处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底面为平行管轴轴线的平面,方便安装和定位压刀板。
防尘平板的材质为塑料,与前行走轮组件和后行走轮组件之间的摩擦小,且在工作过程中噪音小,拉杆为一个,两端分别与左架和右架活动连接,拉杆的两端分别位于连接件的上下两侧,即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左架的上端、右架的下端连接,或者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左架的下端、右架的右端连接,可实现连接左架和右架运动的同步性即可。
如图10所示,抱袋夹322包括抱袋夹基体3221、固定座3222及至少一个锁紧单元;固定座3222一端与四连杆机构321连接,另一端开有用于放置连接杆41的连接杆安装孔;抱袋夹基体3221安装在固定座3222侧壁上,固定座3222侧壁上开有至少一组安装孔,安装孔的组数与锁紧单元的数量相同;每组安装孔包括沿固定座3222同一周向均布的两个第三螺纹孔和两个第三通孔,且两个第三通孔相邻设置;每个锁紧单元包括两个与第三通孔配合的圆柱块3223、两个与第三螺纹孔配合的锁紧螺栓3224;两个圆柱块3223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三通孔内,且伸入连固定座3222内的一端设有与连接杆41外表面适配的圆弧形凹槽;两个锁紧螺栓3224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三螺纹孔内,两个圆柱块3223和两个锁紧螺栓3224将连接杆41锁紧在固定座3222内。
锁紧单元为两组,分别设置在固定座3222的上部和中部;固定座3222的横截面为四边形;两个螺纹孔和两个通孔分别设置在固定座3222本体的四个侧棱上。
本实施例推包装置的工作过程:
如图3所示,定义左侧为推包装置的端尾,右侧为推包装置的端头;初始状态,行走抱袋机构3位于端头,抱袋气缸为收回状态;
电机输出动力,电机输出轴与摆杆通过胀紧套紧密连接,驱动摆杆转动,摆杆带动其连接的行走抱袋机构沿管轴向左移动,至推包装置的尾部,抱袋气缸的活塞端伸出,驱动左架和右架上的四连杆机构摆动,进而带动左架和右架的抱袋夹运动,两个抱袋夹抱住物料袋,同时抱袋夹上的扶袋机构对袋口实现夹紧作用,然后电机输出动力,电机输出轴与摆杆通过胀紧套紧密连接,驱动摆杆转动,摆杆带动其连接的行走抱袋机构沿管轴向右移动,将物料袋输送到端头,抱袋气缸收回,抱袋夹张开,然后对物料袋搬运袋输送机构上进行折边处理;
移除物料袋之后,电机输出动力,电机输出轴驱动摆杆转动,摆杆带动其连接的行走抱袋机构沿管轴向左移动,输送到推包装置的端尾,等待下一次动作。
以上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并不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限制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公知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范畴。

Claims (10)

1.一种推包装置,包括架体(1)、设置在架体(1)上方的平板(2)、设置在架体(1)上的行走抱袋机构(3)、设置在行走抱袋机构(3)上的扶袋机构(4)及用于驱动行走抱袋机构(3)的驱动机构;
所述架体(1)上设有两个平行的管轴(11);
所述行走抱袋机构(3)包括可在两个管轴(11)上行走的两个前行走轮组件(16)和两个后行走轮组件(19)、设置在两个前行走轮组件(16)和两个后行走轮组件(19)上的连接件(31);设置在连接件(31)上的左架(32)和右架(33);所述左架(32)和右架(33)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左架(32)包括四连杆机构(321)、设置在四连杆机构(321)上方的抱袋夹(322);
所述左架(32)和右架(33)之间设置有抱袋气缸(35)和拉杆(34);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杆(34)的数量为一个,两端分别与左架(32)和右架(33)铰接;
所述抱袋气缸(35)的数量为一个,两端分别与左架(32)和右架(33)的下端连接;
所述扶袋机构(4)包括连接杆(41)、扶袋杆(42)及柔性橡胶条(43);所述连接杆(41)一端与抱袋夹(322)连接,另一端与扶袋杆(42)连接;
所述扶袋杆(42)为“工”字型结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长杆(421)和一根用于连接两根长杆(421)的短杆(422),所述长杆(421)的内侧设有固定块安装孔;
所述柔性橡胶条(43)包括胶条(431)和并排设置在胶条(431)一侧的多个中空椭圆环(432),所述多个中空椭圆环(432)的长径与胶条(431)的长边平行;
每个中空椭圆环(432)与胶条(431)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固定块(433);
所述固定块(433)安装在固定块安装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推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431)上设有支撑凸起(434),且位于相邻中空椭圆环(432)之间;
所述支撑凸起(434)在高度方向上与中空椭圆环(432)的长径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推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起(434)的截面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其底边与胶条(43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推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摆杆(6)、连接电机(5)和摆杆(6)的楔形胀紧套;
所述楔形胀紧套包括胀紧上套(8)、胀紧下套(9)及锁紧机构(10);
所述胀紧上套(8)包括第一法兰盘(81)、与第一法兰盘(81)连接的上轴套(82),所述上轴套(82)开有第一圆锥孔(821),上轴套(82)侧壁上沿轴向开有多个第一胀紧槽(822),所述第一法兰盘(81)沿圆周方向开有多个第二通孔(811);
所述胀紧下套(9)包括第二法兰盘(91)、与第二法兰盘(91)连接的下轴套(92),所述下轴套(92)开有与电机输出轴(51)相适配的第一通孔(921),所述下轴套(92)侧壁上沿轴向开有多个第二胀紧槽(922),下轴套(92)的外表面为与第一圆锥孔(821)内圆锥面相配合的外圆锥面;所述第二法兰盘(91)上沿圆周方向开有与第二通孔(811)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911);
所述胀紧下套(9)套装在电机输出轴(51)上,摆杆(6)的一端套装在上轴套(82)上,胀紧上套(8)套装在胀紧下套(9)上,锁紧机构(10)依次穿过第二通孔(811)、摆杆(6)的一端和第一螺纹孔(911)后,将电机(5)和摆杆(6)固定;
所述摆杆(6)的另一端与行走抱袋机构(3)的连接件(3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推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盘(81)沿圆周方向还开有多个第二螺纹孔(812),用于将胀紧上套(8)、胀紧下套(9)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推包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轴套(82)内圆锥面的锥度和下轴套(92)外圆锥面的锥度为1:10;
所述第一胀紧槽(822)和第二胀紧槽(922)的宽度为1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推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左架(32)和右架(33)上的除尘组件;
所述除尘组件包括防尘架体、前刮刀(12)和后刮刀(17);
所述防尘架体包括一个防尘平板(13)、两个防尘立板(14)、前压刀板(15)和后压刀板(18);
所述防尘平板(13)的前端与前行走轮组件(16)活动连接,所述防尘平板(13)的后端与后行走轮组件(19)活动连接;
所述两个防尘立板(14)的上侧边分别与防尘平板(13)的左右两侧边固连;
所述前压刀板(15)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防尘立板(14)的前侧边固连且位于前行走轮组件(16)的前方,后压刀板(18)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防尘立板(14)的后侧边固连且位于后行走轮组件(19)的后方;
所述前刮刀(12)的后端与前行走轮组件(16)铰接,其前端搭接在管轴(11)上且与管轴(11)上表面配合,所述前刮刀(12)的上表面中部与前压刀板(15)的下侧边靠接;
所述后刮刀(17)的前端与后行走轮组件(19)铰接,其后端搭接在管轴(11)上且与管轴(11)上表面配合,所述后刮刀(17)的上表面中部与后压刀板(18)的下侧边靠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推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平板的前端与前行走轮组件(16)、防尘平板的后端与后行走轮组件(19)均为卡接或者滑动连接,且防尘平板可相对前行走轮组件(16)侧壁和后行走轮组件(19)侧壁上下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推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袋夹(322)包括抱袋夹基体(3221)、固定座(3222)及至少一个锁紧单元;
所述固定座(3222)一端与四连杆机构(321)连接,另一端开有用于放置连接杆(41)的连接杆安装孔;所述抱袋夹基体(3221)安装在固定座(3222)侧壁上,
所述固定座(3222)侧壁上开有至少一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组数与锁紧单元的数量相同;
每组所述安装孔包括沿固定座(3222)同一周向均布的两个第三螺纹孔和两个第三通孔,且两个第三通孔相邻设置;
每个所述锁紧单元包括两个与第三通孔配合的圆柱块(3223)、两个与第三螺纹孔配合的锁紧螺栓(3224);
两个圆柱块(3223)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三通孔内,且伸入连固定座(3222)内的一端设有与连接杆(41)外表面适配的圆弧形凹槽;
两个锁紧螺栓(3224)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三螺纹孔内,两个圆柱块(3223)和两个锁紧螺栓(3224)将连接杆(41)锁紧在固定座(322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推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单元为两组,分别设置在固定座(3222)的上部和中部;
所述固定座(3222)的横截面为四边形;
所述两个螺纹孔和两个通孔分别设置在固定座(3222)本体的四个侧棱上。
CN201920454181.3U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推包装置 Active CN209795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54181.3U CN209795982U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推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54181.3U CN209795982U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推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95982U true CN209795982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28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54181.3U Active CN209795982U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推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95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79041B (zh) 全自动清废平压平模切机
CN209795982U (zh) 一种推包装置
CN210649424U (zh) 一种卡箍组装机
CN116620669B (zh) 一种用于粉尘物料的多列包装机
CN105328053A (zh) 自动扩管机的压紧装置
CN210908937U (zh) 一种板材用双面铣在线下料系统
CN105344850A (zh) 一种自动扩管机的扩管装置
CN205324516U (zh) 自动扩管机的上料装置
CN205519298U (zh) 一种自动扩管机
CN209773902U (zh) 一种卡箍配件组装装置
CN213322238U (zh) 一种具有夹持固定功能的纸箱印刷装置
CN116198174A (zh) 一种瓦楞纸箱的自动化胶封设备
CN210649331U (zh) 卡箍组装机的螺栓输送装置
CN210437981U (zh) 料盒分离装置
CN210028045U (zh) 一种粉体涂料自动包装结构
CN117300600B (zh) 一种减速器外壳装配装置
CN210236585U (zh) 塑料膜折叠机
CN217495115U (zh) 一种橡胶配制加工的橡胶原料挤出装置
CN207086949U (zh) 一种轴类零件自驱动夹具
CN218258989U (zh) 一种恒压灌装机用可快速拆装的料斗
CN204912548U (zh) 一种冲压机接料装置
CN213969468U (zh) 气控机器人电极帽自动拆卸机构
CN220263355U (zh) 一种立式食品包装机
CN223059374U (zh) 一种纸盒折叠包装设备
CN222945733U (zh) 一种全自动模切机用修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