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9719721U - 车辆下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下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19721U
CN209719721U CN201920285227.3U CN201920285227U CN209719721U CN 209719721 U CN209719721 U CN 209719721U CN 201920285227 U CN201920285227 U CN 201920285227U CN 209719721 U CN209719721 U CN 209719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attery pack
floor
electronic component
accommod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852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土方一弘
平良朝己
乙黑一真
堤德明
西野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02852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19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19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197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下部结构。该车辆下部结构中,在车底板的下侧配置有电池组,该电池组的盒体中容置有电子部件,并且,车底板上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凹部,电池组的盒体的顶板上形成有与车底板的凹部相对应地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电子部件容置在盒体的隆起部的内部空间内。基于该结构,能将容置在电池组内的电子部件配置在离路面较远的位置。

Description

车辆下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在电动车中安装电池组的安装方式,已知有将电池组支撑在车底板下侧的方式。电池组是通过在盒体中容置电池和电子部件而构成的。并且,上述电子部件与线束的一端连接,从电池组引出的线束延伸至电动车的各装置(例如马达等)。
上述车辆下部结构中,为了避免因电池组与路面接触而产生的冲击造成电子部件破损,最好将电子部件配置在远离路面的位置。然而,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将电子部件配置在远离路面的位置较为困难,因而有待于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的盒体中容置的电子部件被配置在离路面较远的位置的车辆下部结构。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下部结构,该车辆下部结构包括车底板、及配置在该车底板的下侧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的盒体中容置有电子部件,所述车底板上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凹部,所述电池组的所述盒体的顶板上形成有与所述车底板的凹部相对应地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所述电子部件容置在所述盒体的所述隆起部的内部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辆下部结构的优点在于,容置在电池组的盒体中的电子部件能被配置在离路面较远的位置。具体而言,由于在车底板上形成有凹部(向上方凹陷的凹部)的同时,在电池组的盒体的顶板上形成有与所述凹部相对应地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电子部件容置在该隆起部的内部空间内,因而,能升高电子部件的配置位置的高度,即,能将电子部件配置在离路面较远的位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辆下部结构中,较佳为,容置在所述盒体中的所述电子部件包括高电压电子部件和低电压电子部件,其中,所述高电压电子部件容置在所述盒体的所述隆起部的内部空间内。基于该结构,能加强对高电压电子部件的保护。具体而言,因高电压电子部件与路面接触而产生的冲击所造成的破损有可能给车辆的行驶带来障碍。因此,加强高电压电子部件的保护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上述结构中,由于将高电压电子部件容置在盒体的隆起部的内部空间内,所以该高电压电子部件被配置在离路面较远的位置,能得到良好的保护。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辆下部结构中,较佳为,所述凹部被形成在所述车底板的前部。基于该结构,能避免对车辆的乘车环境造成影响。具体而言,由于所述凹部被形成在车底板的前部,所以不需要使座席设置部位的车底板向上方弯曲,从而不会占据车辆的乘车者所使用的空间。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辆下部结构中,较佳为,所述凹部被形成在位于车室内的车宽方向的中部的中控台处。基于该结构,能避免对车辆的乘车环境造成影响。具体而言,由于凹部被形成在车室内的中控台处,所以不需要使乘车者的落脚处或座席设置部位的车底板向上方弯曲,从而不会占据车辆的乘车者所使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车辆下部结构的仰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在车底板上装设电池组的装设作业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装设有电池组的车辆下部结构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中控台处的车底板及电池组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配置在电池组的前部的线束连接部及其周边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下部结构应用于电动车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该车辆下部结构的仰视图。图1及图2中,箭头FR表示车体前侧;箭头LH表示车体左侧;箭头RH表示车体右侧。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包括构成车室底板的车底板1。该车底板1的车宽方向的两侧的端部分别与边梁2相接合。各边梁2沿车长方向延伸。
车底板1是通过将仪表板下面板12、前车底板11、中车底板13等接合成一体而构成的。具体而言,前车底板11的前端缘与仪表板下面板12相接合,前车底板11的后端缘与中车底板13相接合。
在车底板1的上表面的车宽方向的两侧(比各边梁2更靠车宽方向的内侧之处),分别接合有一个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上侧框架3。各上侧框架3由具有朝下方敞开的帽子形截面的构件构成,通过与车底板1的上表面接合,上侧框架3与该车底板1之间形成闭合截面结构。另外,在从仪表板下面板12起至前车底板11为止的整个范围内,各上侧框架3与车底板1相接合。
各上侧框架3具备:前端与仪表板4相接合、且沿车长方向延伸的第一框架部31;从第一框架部31的后端向车体后方延伸的同时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倾斜的第二框架部32;及从第二框架部32的后端向车体后方延伸的第三框架部33。
同样,在车底板1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的两侧(比各边梁2更靠车宽方向的内侧之处),分别接合有一个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下侧框架5。各下侧框架5由具有朝上方敞开的帽子形截面的构件构成,通过与车底板1的下表面相接合,下侧框架5与该车底板1之间形成闭合截面结构。另外,在从仪表板下面板12起至前车底板11为止的整个范围内,各下侧框架5与车底板1相接合。
下侧框架5的形状与上侧框架3的形状基本一致。即,各下侧框架5也具备:沿车长方向延伸的第一框架部51;从第一框架部51的后端向车体后方延伸的同时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倾斜的第二框架部52;及从第二框架部52的后端向车体后方延伸的第三框架部53。另外,各第一框架部51延伸为比仪表板4更靠前方,在未图示的电动机单元舱(容置电动机单元的容置空间)的车宽方向的两侧沿车长方向延伸。
在车底板1的上表面接合有多个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61、62、63、64。这些横梁61、62、63、64是从车辆前侧起依次设置的第一横梁61、第二横梁62、第三横梁63、后横梁64。
第一横梁61沿车宽方向延伸,横架在两个上侧框架3各自的第二框架部32的后端部之上,并与前车底板11的上表面相接合。另外,该第一横梁61的车宽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边梁2相接合。
第二横梁62沿车宽方向延伸,横架在两个上侧框架3各自的第三框架部33的车长方向的中间部分之上,并与前车底板11的上表面相接合。另外,该第二横梁62的车宽方向的两端也分别与对应侧的边梁2相接合。
第三横梁63在两个上侧框架3各自的第三框架部33的后端部后方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与中车底板13的上表面相接合。另外,该第三横梁63的车宽方向的两端也分别与对应侧的边梁2相接合。
后横梁64具备与中车底板13的上表面相接合的水平部65、及分别从该水平部65的车宽方向的两端向上方延伸并与未图示的各前轮的轮罩内衬相接合的两个垂直部66。
第一横梁61、第二横梁62、第三横梁63分别由具有朝下方敞开的帽子形截面的构件构成,通过与车底板1的上表面接合,而与该车底板1之间形成闭合截面结构。另外,后横梁64的水平部65及各垂直部66也分别由具有帽子形截面的构件构成,水平部65与中车底板13的上表面相接合,各垂直部66分别与对应的轮罩内衬的内侧面相接合,从而与这些中车底板13和轮罩内衬之间形成闭合截面结构。
另外,在车底板1的上表面的第一横梁61的前侧,接合有两个沿车长方向延伸的车底板加固构件7。各车底板加固构件7由具有朝下方敞开的帽子形截面的构件构成,通过与车底板1的上表面接合,车底板加固构件7与车底板1之间形成闭合截面结构。另外,两个车底板加固构件7之间的区域是前车底板11的一部分向上方弯曲而构成的(前车底板11的一部分向上方凹陷而形成的)中央通道部18。如后述那样,该中央通道部18构成中控台部分。
详细而言,该中央通道部18由凹部18a构成,而凹部18a是通过使前车底板11的前部的一部分向上方凹陷而形成的。该凹部18a的车宽方向的尺寸及车高方向的尺寸(向上方凹陷的尺寸)可以任意设定,但如后述那样,需要设定成能容置电池组8(参照图3)的前部的尺寸。有关在凹部18a内配置电池组8的前部的结构,将在后述中详细说明。
电池组8(参照图3)被支撑在车底板1的下侧。该电池组8由容置在盒体81内的电池(作为二次电池的锂离子电池)构成。该电池储蓄着用于供给驱动电动车行驶的电动马达(未图示)的电力。
图3是用于说明在车底板1上装设电池组8的装设作业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装设有电池组8的车辆下部结构的仰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电池组8被配置在板状的电池支撑板82上,通过将该电池支撑板82安装(紧固连接)在两侧的下侧框架5上,电池组8被支撑在车底板1的下侧。
详细而言,电池支撑板82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9个)横板83、及将各横板83彼此连接并沿车长方向延伸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纵板84。通过将各横板83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与对应侧的下侧框架5的下表面重叠并用螺栓紧固连接,而将电池支撑板82安装在两侧的下侧框架5上。9个横板83中,位于车辆前侧的6个横板83被配置在前车底板11的下侧,位于车辆后侧的3个横板83被配置在中车底板13的下侧。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的主要特征在于,在车底板1的前部形成有凹部(构成中央通道部18的凹部)18a,电池组8的前部容置在凹部18a中,并且,在该电池组8中,电子部件被配置在位于凹部18a内的部分的内部空间内。以下,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中控台处(位于车室内的车宽方向的中部)的车底板1及电池组8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配置在电池组8的前部的线束连接部87、88及线束引出用的开口89a、89b、89c及其周边的立体图。
如图5和图6所示,电池组8的盒体81是通过将上部盒体81A与下部盒体81B组合成一体而构成的。上部盒体81A包括,顶板81Aa、从该顶板81Aa的外缘向下方延伸的侧面板81Ab、及从该侧面板81Ab的下端水平地延伸的凸缘部81Ac。下部盒体81B包括,下面板81Ba、从该下面板81Ba的外缘向上方延伸的侧面板81Bb、及从该侧面板81Bb的上端水平地延伸的凸缘部81Bc。并且,上部盒体81A的凸缘部81Ac与下部盒体81B的凸缘部81Bc相重叠,由螺栓紧固连接成一体。由此,在盒体81的内部形成容置所述电池及电子部件85、86的容置空间A。
另外,在上部盒体81A的顶板81Aa的前部形成有与中央通道部18的凹部18a相对应地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81Ad。换言之,通过设置该隆起部81Ad,在盒体81的前部,所述容置空间A向上方扩充。图5中,对该扩充出的空间标示有符号B。
容置在上部盒体81A与下部盒体81B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A、B内的电子部件包括高电压电子部件85和低电压电子部件86。作为高电压电子部件85,例如有接线盒。另一方面,作为低电压电子部件86,例如有控制电池充放电的充放电控制装置。高电压电子部件85的电压值例如为200V;低电压电子部件86的电压值例如为12V。
并且,这些高电压电子部件85及低电压电子部件86中,高电压电子部件85被容置在通过隆起部81Ad而扩充出的空间B内。更具体而言,高电压电子部件85以其上侧部分位于所述空间B内的状态被配置在盒体81的内部空间内。另外,低电压电子部件86被配置在比所述空间B靠后方且高度更低的位置。
如此,本实施方式中,车底板1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向上方凹陷的凹部18a的同时,上部盒体81A的顶板81Aa上形成有与凹部18a相对应地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81Ad,高电压电子部件85被配置在因隆起部81Ad而向上方扩充出的空间B内。因此,能使高电压电子部件85的配置位置升高,即,将高电压电子部件85配置在远离路面的位置,从而能避免因其与路面接触而引起的破损。通常,因高电压电子部件85与路面接触而产生的冲击所引起的破损有可能给车辆的行驶带来障碍,基于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结构,由于能将高电压电子部件85配置在离路面较远的位置,所以能加强对该高电压电子部件85的保护,从而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另外,所述凹部(构成中央通道部18的凹部)18a及隆起部81Ad被设置在位于车室内的车宽方向的中部的中控台处,所以不需要使乘车者的落脚之处及座席设置部位的车底板1向上方弯曲,从而不会占用乘车者的使用空间,即,不会影响车室内的乘车环境,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下部结构应用于电动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下部结构也适用于由电动马达和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的车辆下部结构。

Claims (4)

1.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包括车底板、及配置在该车底板的下侧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组的盒体中容置有电子部件,
所述车底板上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凹部,
所述电池组的所述盒体的顶板上形成有与所述车底板的凹部相对应地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
所述电子部件容置在所述盒体的所述隆起部的内部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容置在所述盒体中的所述电子部件包括高电压电子部件和低电压电子部件,其中,所述高电压电子部件容置在所述盒体的所述隆起部的内部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被形成在所述车底板的前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被形成在位于车室内的车宽方向的中部的中控台处。
CN201920285227.3U 2019-03-06 2019-03-06 车辆下部结构 Active CN209719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85227.3U CN209719721U (zh) 2019-03-06 2019-03-06 车辆下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85227.3U CN209719721U (zh) 2019-03-06 2019-03-06 车辆下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19721U true CN209719721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85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85227.3U Active CN209719721U (zh) 2019-03-06 2019-03-06 车辆下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197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8926A (zh) * 2020-07-16 2022-01-18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接口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8926A (zh) * 2020-07-16 2022-01-18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接口盒
CN113948926B (zh) * 2020-07-16 2024-03-26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接口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8242B (zh) 车辆电池安装结构
CN102802988B (zh) 混合动力型车辆
CN104175851B (zh) 车体结构
US7503585B2 (en) Rear vehicle structure
CN102530082B (zh) 汽车的车架结构、后车架结构和车身
CN103502086B (zh) 包括升高的座椅梁的机动车辆底盘
US9054399B2 (en) Cooling device of vehicle battery
US9409495B2 (en) Vehicle apparatus attaching structure
CN103140412B (zh) 机动车辆底盘
EP2712770B1 (en) Charging connector accommodation apparatus for use in truck-type electric vehicle
US11124135B2 (en) Vehicle front-part structure
CN110091927A (zh) 车辆的地板构造
CN102858579B (zh) 车体后部的电器设备的搭载结构
JP6546968B2 (ja) スライドドア車の車体下部構造
JP6106577B2 (ja) 車両の部品搭載構造
JP4592366B2 (ja) 車両後部構造
KR20220063505A (ko) 차량의 배터리 체결 구조
JP2014019260A (ja) 電池パックの位置決めピンブラケット
JP6688851B2 (ja) 車両
US12187111B2 (en) Lower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209719721U (zh) 车辆下部结构
CN112896318B (zh) 安装有高压电池的车身
JP2006073466A (ja) 電気自動車用バッテリパック装置
JP6106576B2 (ja) 車両の部品搭載構造
CN214028868U (zh) 车身后部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