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58537U - 插槽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槽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658537U CN209658537U CN201920745960.9U CN201920745960U CN209658537U CN 209658537 U CN209658537 U CN 209658537U CN 201920745960 U CN201920745960 U CN 201920745960U CN 209658537 U CN209658537 U CN 2096585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contact portion
- slot
- force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group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槽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顶面沿纵长方向向下凹陷形成一插槽,插槽纵长方向的两侧壁开设有多个收容孔,各收容孔的垂直插槽纵长方向的两侧面相向凸出形成挡墙;及多个金属端子,对应收容于各所述收容孔内,各金属端子包括呈上下分布的接触部和固持部,接触部伸入插槽内,固持部干涉固定在收容孔内壁上,接触部和固持部之间为力臂,力臂预压抵持在挡墙上。本实用新型的插槽连接器有效降低了端子间串扰和天线效应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插槽型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要求的传输速度越来越快,产品在更新换代的同时,要考虑兼容旧版本规格的问题。比如PCIE(总线接口)插槽连接器,PCIE 3.0连接器和PCIE 4.0连接器,它们的物理接口标准没有改变,改变是传输速度直接提升一倍。这就使得连接器设计具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在端子间串扰和天线效应方面的要求。然而,常规的插槽连接器端子预压在塑胶主体上的预压部位在端子的接触点上方且较为远离端子接触点,且接近于塑胶主体的顶面。这样的端子长度较长,端子之间的串扰也较大;同时,端子的接触点至端子上末端的长度也较长,造成的天线效应影响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槽连接器,通过缩短端子的长度,减少端子接触点至端子末端间的长度,从而解决端子间串扰和天线效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槽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顶面沿纵长方向向下凹陷形成一插槽,插槽纵长方向的两侧壁开设有多个收容孔,各收容孔的垂直插槽纵长方向的两侧面相向凸出形成挡墙;及
多个金属端子,对应收容于各所述收容孔内,各金属端子包括呈上下分布的接触部和固持部,接触部伸入插槽内,接触部的末端为金属端子的上末端,固持部干涉固定在收容孔内壁上,接触部和固持部之间为力臂,力臂预压抵持在挡墙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部自力臂上端向下弯曲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力臂的宽度方向与插槽纵长方向相同,力臂宽度方向的两侧凸出形成预压抵持部,预压抵持部抵持在挡墙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力臂包括上窄臂和下宽臂,接触部自上窄臂的上端向下弯曲形成,预压抵持部位于上窄臂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力臂包括上窄臂和下宽臂,接触部自上窄臂的上端向下弯曲形成,下宽臂预压抵持在挡墙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部自力臂上端向上弯曲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力臂的宽度方向与插槽纵长方向相同,接触部的宽度小于力臂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挡墙的上端延伸至收容孔的顶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各所述金属端子的顶端位于相应收容孔的顶壁下方且与收容孔顶壁不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各所述金属端子还包括焊接部,焊接部自固持部的下端延伸形成,焊接部垂直或平行固持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插槽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将金属端子预压抵持到绝缘本体上的部位降低放到力臂部位,从而可以将金属端子上接触部末端延伸的部分去掉,从而缩短金属端子的长度,从而降低了相邻金属端子之间的串扰;而且接触部的末端也就是金属端子的上末端,接触部的接触点与接触部的末端之间的距离短,从而能够减少天线效应,以满足产品的高频性能。
(2)金属端子的预压部位降低到力臂位置预压抵持在绝缘本体上,使得金属端子具有足够的弹性和预压力,保证各金属端子的接触部的接触点间距一致。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插槽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沿图1纵长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1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金属端子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插槽连接器纵长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金属端子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插槽连接器纵长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插槽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金属端子的立体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金属端子的立体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插槽连接器纵长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插槽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金属端子的立体图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金属端子的立体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绝缘本体1,插槽11,塑胶挡墙11a,防呆部11b,收容孔12,顶壁12a,侧面121,挡墙122;金属端子2,接触部21,末端211,力臂22,上窄臂221,下宽臂222,预压抵持部223,固持部23,焊接部24;电路板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4,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和多个金属端子2。
所述绝缘本体1为纵长型绝缘本体,其顶面沿纵长方向向下凹陷形成一插槽11,插槽11供一电子卡(图中未示出)插接。所述插槽11纵长方向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间隔分布收容孔12,该两侧壁上的收容孔12一一对应并且均贯通绝缘本体1的顶底两面,在插槽11纵长方向的两侧壁上的收容孔12具有顶壁12a,也就是说,在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处的收容孔12和绝缘本体1顶面处的收容孔12之间有塑胶挡墙11a,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处的收容孔12的顶壁12a也就是该塑胶挡墙11a的底壁。在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处的收容孔12的垂直插槽11纵长方向的两侧面121相向凸出形成挡墙122,挡墙122的上端延伸至收容孔12的顶壁12a。设计挡墙122的目的是将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上的收容孔12的宽度缩小。所述插槽11为通过防呆部11b分割的非贯通槽。
所述的多个金属端子2包含导电流端子、导信号端子和接地屏蔽端子。所述的多个金属端子2分别对应收容于各所述收容孔12内,并且各金属端子2的顶端位于相应收容孔12的顶壁12a下方且与收容孔12的顶壁12a不接触。各金属端子2的宽度方向与插槽11的纵长方向相同,各金属端子2的厚度方向垂直插槽11的纵长方向。各所述金属端子2由接触部21、力臂22、固持部23和焊接部24构成。所述接触部21具有弹性,接触部21凸出于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表面进入到插槽11内,电子卡在插入插槽11内时与接触部21电接触。接触部21的下端为末端211,该末端211为金属端子2的上末端,接触部21的凸出于插槽11侧壁表面的最高点为接触点212,接触点212与末端211之间的部分作用与天线相同,而接触点212与末端211之间的距离很短,因此能够减少天线效应。所述力臂22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窄臂221和下宽臂222,接触部21自力臂22的上窄臂221的上端向下弯曲形成,接触部21的宽度与上窄臂221的宽度相同。上窄臂221弯曲形成接触部21的弯曲部位的顶部就是金属端子2的顶端,该顶部与收容孔12的顶壁12a不接触。上窄臂221宽度方向的两侧各凸出形成一预压抵持部223,预压抵持部223预压抵持在挡墙122上,并且是预压抵持在挡墙122背离插槽11的侧面,用于给金属端子2的上部提供一个保持力。接触部21略高于预压抵持部223。所述固持部23自下宽臂222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且固持部23通过干涉固定在接近绝缘本体1底面的收容孔12的内壁上。所述焊接部24自固持部23下端延伸形成,焊接部24平行固持部23,焊接部24是用于焊接在一电路板3上,使电子卡与电路板3构成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实际上是通过缩短金属端子2的长度,将金属端子2预压抵持到绝缘本体1上的部位降低放到力臂22部位,以及将接触部21的接触点212至末端211的距离减短,从而降低了相邻金属端子2之间的串扰,减少了天线效应,以满足产品的高频性能。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5-6,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和多个金属端子2。
所述绝缘本体1为纵长型绝缘本体,其顶面沿纵长方向向下凹陷形成一插槽11,插槽11供一电子卡(图中未示出)插接。所述插槽11纵长方向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间隔分布收容孔12,该两侧壁上的收容孔12一一对应并且均贯通绝缘本体1的顶底两面,在插槽11纵长方向的两侧壁上的收容孔12具有顶壁12a,也就是说,在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处的收容孔12和绝缘本体1顶面处的收容孔12之间有塑胶挡墙11a,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处的收容孔12的顶壁12a也就是该塑胶挡墙11a的底壁。在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处的收容孔12的垂直插槽11纵长方向的两侧面121相向凸出形成挡墙122,挡墙122的上端延伸至收容孔12的顶壁12a。设计挡墙122的目的是将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上的收容孔12的宽度缩小。所述插槽11为通过防呆部11b分割的非贯通槽。
所述的多个金属端子2包含导电流端子、导信号端子和接地屏蔽端子。所述的多个金属端子2分别对应收容于各所述收容孔12内,并且各金属端子2的顶端位于相应收容孔12的顶壁12a下方且与收容孔12的顶壁12a不接触。各金属端子2的宽度方向与插槽11的纵长方向相同,各金属端子2的厚度方向垂直插槽11的纵长方向。金属端子2有两种,两种金属端子2交替分布在插槽11每一侧的侧壁处的收容孔12内。其中一种金属端子2由接触部21、力臂22、固持部23和焊接部24构成。所述接触部21具有弹性,接触部21凸出于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表面进入到插槽11内,电子卡在插入插槽11内时与接触部21电接触。接触部21的下端为末端211,该末端211为金属端子2的上末端,接触部21的凸出于插槽11侧壁表面的最高点为接触点212,接触点212与末端211之间的部分作用与天线相同,而接触点212与末端211之间的距离很短,因此能够减少天线效应。所述力臂22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窄臂221和下宽臂222,接触部21自力臂22的上窄臂221的上端向下弯曲形成,接触部21的宽度与上窄臂221的宽度相同。上窄臂221弯曲形成接触部21的弯曲部位的顶部就是金属端子2的顶端,该顶部与收容孔12的顶壁12a不接触。下宽臂222预压抵持在挡墙122上,并且是预压抵持在挡墙122背离插槽11的侧面,用于给金属端子2的上部提供一个保持力。接触部21高于下宽臂222预压抵持在挡墙122上的部位。所述固持部23自下宽臂222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且固持部23通过干涉固定在接近绝缘本体1底面的收容孔12的内壁上。所述焊接部24自固持部23下端延伸形成,焊接部24平行固持部23,焊接部24是用于焊接在一电路板3上,使电子卡与电路板3构成电连接。另一种金属端子2与实施例一中的金属端子2的结构完全相同,是在上窄臂221宽度方向的两侧各凸出形成一预压抵持部223,预压抵持部223预压抵持在挡墙122上。
本实施例中实际上是通过缩短金属端子2的长度,将金属端子2预压抵持到绝缘本体1上的部位降低放到力臂22部位,以及将接触部21的接触点212至末端211的距离减短,从而降低了相邻金属端子2之间的串扰,减少了天线效应,以满足产品的高频性能。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7-10,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和多个金属端子2。
所述绝缘本体1为纵长型绝缘本体,其顶面沿纵长方向向下凹陷形成一插槽11,插槽11供一电子卡(图中未示出)插接。所述插槽11纵长方向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间隔分布收容孔12,该两侧壁上的收容孔12一一对应并且均贯通绝缘本体1的顶底两面,在插槽11纵长方向的两侧壁上的收容孔12具有顶壁12a,也就是说,在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处的收容孔12和绝缘本体1顶面处的收容孔12之间有塑胶挡墙11a,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处的收容孔12的顶壁12a也就是该塑胶挡墙11a的底壁。在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处的收容孔12的垂直插槽11纵长方向的两侧面121相向凸出形成挡墙122,挡墙122的上端延伸至收容孔12的顶壁12a。设计挡墙122的目的是将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上的收容孔12的宽度缩小。所述插槽11为通过防呆部11b分割的非贯通槽。
所述的多个金属端子2包含导电流端子、导信号端子和接地屏蔽端子。所述的多个金属端子2分别对应收容于各所述收容孔12内,并且各金属端子2的顶端位于相应收容孔12的顶壁12a下方且与收容孔12的顶壁12a不接触。各金属端子2的宽度方向与插槽11的纵长方向相同,各金属端子2的厚度方向垂直插槽11的纵长方向。金属端子2有两种,两种金属端子2交替分布在插槽11每一侧的侧壁处的收容孔12内。其中一种金属端子2由接触部21、力臂22、固持部23和焊接部24构成。所述接触部21具有弹性,接触部21凸出于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表面进入到插槽11内,电子卡在插入插槽11内时与接触部21电接触。接触部21的下端为末端211,该末端211为金属端子2的上末端,接触部21的凸出于插槽11侧壁表面的最高点为接触点212,接触点212与末端211之间的部分作用与天线相同,而接触点212与末端211之间的距离很短,因此能够减少天线效应。所述力臂22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窄臂221和下宽臂222,接触部21自力臂22的上窄臂221的上端向下弯曲形成,接触部21的宽度与上窄臂221的宽度相同。上窄臂221弯曲形成接触部21的弯曲部位的顶部就是金属端子2的顶端,该顶部与收容孔12的顶壁12a不接触。下宽臂222预压抵持在挡墙122上,并且是预压抵持在挡墙122背离插槽11的侧面,用于给金属端子2的上部提供一个保持力。接触部21高于下宽臂222预压抵持在挡墙122上的部位。所述固持部23自下宽臂222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且固持部23通过干涉固定在接近绝缘本体1底面的收容孔12的内壁上。所述焊接部24自固持部23下端延伸形成,焊接部24垂直固持部23,焊接部24是用于焊接在一电路板3上,使电子卡与电路板3构成电连接。另一种金属端子2与实施例一中的金属端子2的固持部以上部分的结构完全相同,是在上窄臂221宽度方向的两侧各凸出形成一预压抵持部223,预压抵持部223预压抵持在挡墙122上。该另一种金属端子2的焊接部24与固持部23垂直。
本实施例中实际上是通过缩短金属端子2的长度,将金属端子2预压抵持到绝缘本体1上的部位降低放到力臂22部位,以及将接触部21的接触点212至末端211的距离减短,从而降低了相邻金属端子2之间的串扰,减少了天线效应,以满足产品的高频性能。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11-14,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和多个金属端子2。
所述绝缘本体1为纵长型绝缘本体,其顶面沿纵长方向向下凹陷形成一插槽11,插槽11供一电子卡(图中未示出)插接。所述插槽11纵长方向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间隔分布收容孔12,该两侧壁上的收容孔12一一对应并且均贯通绝缘本体1的顶底两面,在插槽11纵长方向的两侧壁上的收容孔12具有顶壁12a,也就是说,在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处的收容孔12和绝缘本体1顶面处的收容孔12之间有塑胶挡墙11a,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处的收容孔12的顶壁12a也就是该塑胶挡墙11a的底壁。在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处的收容孔12的垂直插槽11纵长方向的两侧面121相向凸出形成挡墙122,挡墙122的上端延伸至收容孔12的顶壁12a。设计挡墙122的目的是将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上的收容孔12的宽度缩小。所述插槽11为通过防呆部11b分割的非贯通槽。
所述的多个金属端子2包含导电流端子、导信号端子和接地屏蔽端子。所述的多个金属端子2分别对应收容于各所述收容孔12内,并且各金属端子2的顶端位于相应收容孔12的顶壁12a下方且与收容孔12的顶壁12a不接触。各金属端子2的宽度方向与插槽11的纵长方向相同,各金属端子2的厚度方向垂直插槽11的纵长方向。金属端子2有两种,两种金属端子2交替分布在插槽11每一侧的侧壁处的收容孔12内。其中一种金属端子2由接触部21、力臂22、固持部23和焊接部24构成。所述接触部21具有弹性,接触部21凸出于插槽11纵长方向的侧壁表面进入到插槽11内,电子卡在插入插槽11内时与接触部21电接触。接触部21的上端为末端211,该末端211为金属端子2的上末端,接触部21的凸出于插槽11侧壁表面的最高点为接触点212,接触点212与末端211之间的部分作用与天线相同,而接触点212与末端211之间的距离很短,因此能够减少天线效应。该末端211与收容孔12的顶壁12a不接触。所述力臂22的上端向上弯曲形成所述接触部21,接触部21的宽度小于力臂22的宽度,力臂22预压抵持在挡墙122上,并且是预压抵持在挡墙122背离插槽11的侧面,用于给金属端子2的上部提供一个保持力。接触部21高于力臂22预压抵持在挡墙122上的部位。所述固持部23自力臂22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且固持部23通过干涉固定在接近绝缘本体1底面的收容孔12的内壁上。所述焊接部24自固持部23下端延伸形成,焊接部24平行固持部23,焊接部24是用于焊接在一电路板3上,使电子卡与电路板3构成电连接。另一种金属端子2与本实施例中前述金属端子2的不同之处是在力臂22宽度方向的两侧各凸出形成一预压抵持部223,预压抵持部223预压抵持在挡墙122上。
本实施例中实际上是通过缩短金属端子2的长度,将金属端子2预压抵持到绝缘本体1上的部位降低放到力臂22部位,以及将接触部21的接触点212至末端211的距离减短,从而降低了相邻金属端子2之间的串扰,减少了天线效应,以满足产品的高频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插槽11也可以是从绝缘本体1纵长方向一端贯通纵长方向另一端的贯通槽。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以及实施例三中的接触部21的宽度可以比上窄臂221的宽度窄。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以及实施例三中的塑胶挡墙11a也可以没有,收容孔直接向上贯通绝缘本体1顶面。对于接触部21是自力臂22上端向下弯曲形成的金属端子2,具有预压抵持部223的情况下,接触部21可以与预压抵持部223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也可以低于预压抵持部223;不具有预压抵持部223的情况下,接触部21可以低于下宽臂222预压抵持在挡墙122上的部位。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顶面沿纵长方向向下凹陷形成一插槽,插槽纵长方向的两侧壁开设有多个收容孔,各收容孔的垂直插槽纵长方向的两侧面相向凸出形成挡墙;及
多个金属端子,对应收容于各所述收容孔内,各金属端子包括呈上下分布的接触部和固持部,接触部伸入插槽内,接触部的末端为金属端子的上末端,固持部干涉固定在收容孔内壁上,接触部和固持部之间为力臂,力臂预压抵持在挡墙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自力臂上端向下弯曲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臂的宽度方向与插槽纵长方向相同,力臂宽度方向的两侧凸出形成预压抵持部,预压抵持部抵持在挡墙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臂包括上窄臂和下宽臂,接触部自上窄臂的上端向下弯曲形成,预压抵持部位于上窄臂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臂包括上窄臂和下宽臂,接触部自上窄臂的上端向下弯曲形成,下宽臂预压抵持在挡墙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自力臂上端向上弯曲形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臂的宽度方向与插槽纵长方向相同,接触部的宽度小于力臂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4或5或7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的上端延伸至收容孔的顶壁。
9.如权利要求4或5或7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金属端子的顶端位于相应收容孔的顶壁下方且与收容孔顶壁不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金属端子还包括焊接部,焊接部自固持部的下端延伸形成,焊接部垂直或平行固持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45960.9U CN209658537U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插槽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45960.9U CN209658537U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插槽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658537U true CN209658537U (zh) | 2019-11-19 |
Family
ID=68530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45960.9U Active CN209658537U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插槽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65853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44669A (zh) * | 2020-03-10 | 2020-06-05 | 深圳市兴万联电子有限公司 | 防尘高速电连接器 |
US11316306B2 (en) * | 2019-12-25 | 2022-04-26 | Lotes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14649705A (zh) * | 2022-05-18 | 2022-06-21 | 深圳市兴万联电子有限公司 | 高速连接器 |
-
2019
- 2019-05-22 CN CN201920745960.9U patent/CN20965853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316306B2 (en) * | 2019-12-25 | 2022-04-26 | Lotes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11244669A (zh) * | 2020-03-10 | 2020-06-05 | 深圳市兴万联电子有限公司 | 防尘高速电连接器 |
CN114649705A (zh) * | 2022-05-18 | 2022-06-21 | 深圳市兴万联电子有限公司 | 高速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88590B (zh) | 卡緣連接器 | |
US6280254B1 (en) | IC card connector | |
CN107658584B (zh) | 连接器 | |
CN209658537U (zh) | 插槽连接器 | |
US6039590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latively movable two-part housing | |
CN100585953C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111162397A (zh) | 电连接器 | |
EP2429039B1 (en) | Electric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7681301B (zh) | 电连接器 | |
KR970068028A (ko) | 보강 래치를 갖춘 커넥터 | |
WO2014120319A1 (en) | Connector with staggered contacts | |
US20140011378A1 (en) |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perpendicularly mounted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CN110086018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004400B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10111103U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111009784A (zh) | 电连接器 | |
CN220985036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209298392U (zh) | 柔性软板电连接器组件 | |
KR100536617B1 (ko) | 커넥터 | |
CN217062592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109546390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0950478Y (zh) | 卡缘连接器 | |
JP3930427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10676617B (zh) | 卡缘连接器 | |
JP3156557U (ja) | 導電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