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97328U - 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97328U CN209497328U CN201822267576.0U CN201822267576U CN209497328U CN 209497328 U CN209497328 U CN 209497328U CN 201822267576 U CN201822267576 U CN 201822267576U CN 209497328 U CN209497328 U CN 2094973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 magnetic part
- charging device
- wireless charging
- mobile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0293 ceram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7052 cobal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1 coba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cobalt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o]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02 ferro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96 partur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于给带无线接收功能的移动设备充电,其包括无线充电器和背贴。无线充电器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和多个磁性件,多个磁性件沿第一圆周设置在无线发射线圈的外侧;背贴能够贴合在移动设备上,背贴构造为扇环形的板状结构,且能够与磁性件相吸,使得移动设备能够与无线充电器可分离地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当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时,移动设备在磁性件的磁吸力的作用下不会与无线充电器分离,以能够防止移动设备从无线充电器上掉落,并且移动设备能够以任意角度摆放在无线充电器上以进行充电,使得移动设备的充电操作较为简单,提高用户实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的电子设备的使用,因为无论生活、工作、娱乐等各方面都会用到各种电子设备,而移动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是其中一个使用场景很多的设备之一。移动设备因其尺寸以及重量的限制,电池容量一般都不太大,对于重度用户很多时候都需要进行充电来补充电量,因此需要随身携带充电器,或者使用充电宝等设备。然而,无论是使用充电器还是充电宝都还需要携带和使用充电线,这给使用和携带都造成了不便。近来兴起了无线充电装置,其具有随放随充无需使用数据线和充电器连接等优点,然而在移动设备通过无线充电装置充电时,一般情况下,移动设备与无线充电装置的相对位置较为固定,例如需要将移动设备夹持在无线充电设备上,使得充电操作过程较为复杂,给充电带来不便。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于给带无线接收功能的移动设备充电,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和多个磁性件,所述多个磁性件沿第一圆周设置在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外侧;以及
背贴,所述背贴能够贴合在所述移动设备上,所述背贴构造为扇环形的板状结构,且能够与所述磁性件相吸,使得所述移动设备能够与所述无线充电器可分离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背贴能够贴合在移动设备上,且能够与磁性件相吸,使得移动设备能够与无线充电器可分离地连接,当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时,移动设备在磁性件的磁吸力的作用下不会与无线充电器分离,以能够防止移动设备从无线充电器上掉落,并且移动设备能够以任意角度摆放在无线充电器上以进行充电,使得移动设备的充电操作较为简单,提高用户实用体验。
可选地,所述背贴的内侧弧面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圆周的半径,所述背贴的外侧弧面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圆周的半径。
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背贴,所述至少两个背贴用于沿第二圆周设置在所述移动设备的背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圆周的半径等于所述第二圆周的半径。
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所述无线发射线圈和所述磁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面壳和连接至所述面壳的底盖,所述面壳的底部设置有盲孔,所述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盲孔中。
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第一隔磁件,所述第一隔磁件设置在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下方,以将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与所述底盖间隔开。
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无线发射电路板,所述无线发射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第二隔磁件,所述第二隔磁件设置在所述多个磁性件的周向内侧并且设置在所述无线发射线圈和所述无线发射电路板的周向外侧。
可选地,所述背贴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一侧且与本体相连的黏性层,所述背贴能够通过所述黏性层粘贴至所述移动设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装置和移动设备的装配示意图,其中无线充电装置以分解示意图示出;
图2为图1中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仅示出了面壳、无线发射电路板和第一隔磁件;
图5为沿3中的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沿图3中的线B-B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7为图1中的背贴粘贴至移动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移动设备 100:无线充电装置
110:无线充电器 111:磁性件
112:壳体 113:面壳
113a:盲孔 114:底盖
115:无线发射线圈 116:无线发射电路板
117:第一隔磁件 118:第二隔磁件
119:通孔 120:背贴
121: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100,用于给带无线接收功能的移动设备10充电。移动设备1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7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装置100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无线充电装置100主要包括无线充电器110和背贴120。无线充电器110可以构造为圆形环状结构。无线充电器110包括无线发射线圈115和多个磁性件111。多个磁性件111沿第一圆周设置在无线发射线圈115的外侧。磁性件111可以为磁铁。磁性件111可以沿第一圆周间隔等间距地设置。背贴120能够贴合在移动设备10上,背贴120构造为扇环形的板状结构,且能够与磁性件111相吸,使得移动设备10能够与无线充电器110可分离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100,移动设备10能够与无线充电器110可分离地连接,当移动设备10进行充电时,移动设备10在磁性件111的磁吸力的作用下不会与无线充电器110分离,以能够防止移动设备10从无线充电器110上掉落,并且移动设备10能够以任意角度摆放在无线充电器110上以进行充电,使得移动设备10的充电操作较为简单,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无线充电装置100包括至少两个背贴120,至少两个背贴120用于沿第二圆周设置在移动设备10的背部。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装置100包括两个背贴120。两个背贴120的形状和结构大致相同。如图7所示,该两个背贴120可以沿第二圆周设置在移动设备10的背部。优选地,该两个背贴120可以沿移动设备10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并且可以沿移动设备1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地设备。
背贴120可以包括本体121以及设置在本体121一侧且与本体121相连的黏性层(未示出),背贴120能够通过黏性层粘贴至移动设备10。具体地,本体121可以由铁磁材料制成,以使得背贴120可以与磁性件111相吸。例如,本体121可以由铁、钴、镍及其合金制成。黏性层可以由具有黏性的材料制成,以能够将本体121粘贴至移动设备10。
继续参照图1至图3,背贴120的内侧弧面的半径可以小于第一圆周的半径,背贴120的外侧弧面的半径可以大于第一圆周的半径,以使得背贴120能够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而与磁性件相吸,使得移动设备的固定较为牢靠,防止移动设备10在充电的过程中与无线充电装置100分离。优选地,第一圆周的半径等于第二圆周的半径。也就是说,当对移动设备10进行充电时,粘贴在移动设备10上的两个背贴120可以与磁性件111的位置相对应。
无线充电器110还可以包括壳体112,无线发射线圈115和磁性件111设置在壳体112中。具体地,壳体112可以包括面壳113和连接至面壳113的底盖114。面壳113设置在底盖114的上方,并且背贴120能够贴合在面壳113的顶表面上。面壳113可以由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面壳113可以由树脂或者陶瓷材料制成。底盖114可以由金属材料或者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底盖114可以由钢或者其他能够隔磁的材料制成。
如图1和图4所示,面壳113的底部可以设置有盲孔113a。盲孔113a可以构造为从面壳113的底表面向上延伸。磁性件111可以设置在盲孔113a中。具体地,磁性件111可以构造为圆形柱状结构。盲孔113a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与磁性件111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也就是说,盲孔113a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磁性件111的形状和盲孔113a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根据需要,磁性件111还可以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结构或者任何其他合适形状的结构。
返回参照图1,无线充电器11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112中的无线发射电路板116,无线发射电路板116可以设置在无线发射线圈115的下方。具体地,无线发射电路板116可以构造为圆环形板状结构。无线发射线圈115可以与无线发射电路板116电连接。当无线发射电路板116通电后无线发射线圈115会产生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在待充电的移动设备10中的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无线充电装置100转移到待充电的移动设备10中。无线发射电路板116优选为导电性和导热性良好的裸铜线圈。
无线充电器110还可以包括第一隔磁件117。第一隔磁件117可以由软磁铁氧体材料制成。第一隔磁件117设置在无线发射线圈115的下方,以将无线发射线圈115与底盖114间隔开。第一隔磁件117可以构造为圆形盘状结构。优选地,第一隔磁件117的直径大于无线发射线圈115的外径。第一隔磁件117用于隔离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底盖114对无线发射线圈115产生的干扰。也就是说,当底盖114由非金属材料例如树脂或者陶瓷材料制成时,可以不设置第一隔磁件117。
如图1和图5所示,无线发射电路板116可以具有通孔119,无线发射线圈115和第一隔磁件117可以设置在通孔119的内侧。通孔119可以为圆形通孔。由此,能够使得无线充电器110的结构较为紧凑,便于其外形尺寸小型化。
如图5和图6所示,无线充电器110还可以包括第二隔磁件118。第二隔磁件118可以由钢制成。第二隔磁件118可以构造为环形柱状结构。第二隔磁件118可以设置在多个磁性件111的周向内侧并且设置在无线发射线圈115和无线发射电路板11的周向外侧,以隔离磁性件111对无线发射线圈115、无线发射电路板116的影响。优选地,第二隔磁件118的顶表面高于磁性件111的顶表面且等于或者高于无线发射线圈115的顶表面,第二隔磁件118的底表面等于或者低于磁性件111的低表面且等于或者低于无线发射电路板116的底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背贴能够贴合在移动设备上,且能够与磁性件相吸,使得移动设备能够与无线充电器可分离地连接,当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时,移动设备在磁性件的磁吸力的作用下不会与无线充电器分离,以能够防止移动设备从无线充电器上掉落,并且移动设备能够以任意角度摆放在无线充电器上以进行充电,使得移动设备的充电操作较为简单,提高用户实用体验。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于给带无线接收功能的移动设备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和多个磁性件,所述多个磁性件沿第一圆周设置在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外侧;以及
背贴,所述背贴能够贴合在所述移动设备上,所述背贴构造为扇环形的板状结构,且能够与所述磁性件相吸,使得所述移动设备能够与所述无线充电器可分离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贴的内侧弧面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圆周的半径,所述背贴的外侧弧面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圆周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背贴,所述至少两个背贴用于沿第二圆周设置在所述移动设备的背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周的半径等于所述第二圆周的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所述无线发射线圈和所述磁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面壳和连接至所述面壳的底盖,所述面壳的底部设置有盲孔,所述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盲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第一隔磁件,所述第一隔磁件设置在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下方,以将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与所述底盖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无线发射电路板,所述无线发射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电连接至所述无线发射电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第二隔磁件,所述第二隔磁件设置在所述多个磁性件的周向内侧并且设置在所述无线发射线圈和所述无线发射电路板的周向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贴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一侧且与本体相连的黏性层,所述背贴能够通过所述黏性层粘贴至所述移动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67576.0U CN209497328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无线充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67576.0U CN209497328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无线充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97328U true CN209497328U (zh) | 2019-10-15 |
Family
ID=68154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267576.0U Active CN209497328U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无线充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9732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23527A (zh) * | 2020-08-31 | 2022-03-0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充电设备、电子设备及充电系统 |
WO2022110483A1 (zh) * | 2020-11-25 | 2022-06-02 | 深圳市倍力奇科技有限公司 | 磁吸机构及无线充电座 |
-
2018
- 2018-12-29 CN CN201822267576.0U patent/CN20949732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23527A (zh) * | 2020-08-31 | 2022-03-0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充电设备、电子设备及充电系统 |
WO2022110483A1 (zh) * | 2020-11-25 | 2022-06-02 | 深圳市倍力奇科技有限公司 | 磁吸机构及无线充电座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56936A (zh) | 无线充电系统,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 |
US20150102879A1 (en) |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 |
JP2018110519A (ja) | 無線充電用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US9966800B2 (en) |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device | |
JP6967303B2 (ja) | 車両用無線電力送信装置 | |
CN101621209A (zh) | 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 |
CN110933549B (zh) | 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 |
KR20160026283A (ko) | 무선 충전이 가능한 스마트 와치 | |
CN209497328U (zh) | 无线充电装置 | |
CN112398231A (zh) | 耦合以用于无线充电的设备 | |
US11532952B2 (en) | Wireless charger and wireless charging compatible magnetic mounting for electronic devices | |
CN204633411U (zh) |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手机壳 | |
CN209119852U (zh) |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 |
US9543771B2 (en) | Telescopic transmission cable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214674544U (zh) | 一种磁吸式笔记本无线充电器 | |
CN211018349U (zh) | 充电器、待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 |
CN203193351U (zh) | 可充多种电池的无线充电器 | |
CN210629138U (zh) | 一种无线充电适配器 | |
CN112448421B (zh) | 一种腕上环形可充电储能电池的结构及对外充电的装置 | |
CN205724942U (zh) | 无线移动电源 | |
JP3243219U (ja) | 充電装置つき腕時計バンド | |
TW202110035A (zh) | 磁吸式無線充電裝置 | |
CN219268564U (zh)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
US20240136863A1 (en) | Magnet assembly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ombined therewith | |
CN214380319U (zh) | 一种无线移动电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