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67287U - 齿盘 - Google Patents
齿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67287U CN209467287U CN201920191731.7U CN201920191731U CN209467287U CN 209467287 U CN209467287 U CN 209467287U CN 201920191731 U CN201920191731 U CN 201920191731U CN 209467287 U CN209467287 U CN 2094672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chainring
- tooth
- thickness
-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齿盘包括齿盘本体、多个第一齿部、多个第二齿部以及至少一凹槽。多个第一齿部与多个第二齿部环绕齿盘本体设置,且多个第二齿部交错排列于多个第一齿部,每一第二齿部包括齿腹及齿尖,齿腹连接齿尖以及齿盘本体。在沿着转轴的第一方向上,齿腹具有第一表面与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至少一凹槽设置于至少其中一第二齿部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自行车,且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齿盘。
背景技术
变速自行车具备例如图1所示的传动系统。请参阅图1,其绘示现有变速自行车用的传动系统100的俯视示意图。图1中的传动系统100属于1X传动系统,并包括链条110、后飞轮120与前齿盘130。前齿盘130为单一片齿盘,并连接曲柄(未绘示),而后飞轮120具有多个彼此堆迭的链轮121,并连接后车轮(未绘示)。
这些链轮121的尺寸彼此不同。从图1来看,这些链轮121依尺寸由大到小依序从上排列到下,所以图1最上面的链轮121为具有最大直径的最大链轮121a,而图1最下面的链轮121为具有最小直径的最小链轮121b。链条110啮合于后飞轮120与前齿盘130,并具有挠度,以使链条110能沿着后飞轮120转轴A12与前齿盘130转轴A13的方向弯曲。如此,链条110可以选择地啮合于其中,一片链轮121,以达到变速的功能。
然而,沿着转轴A12与转轴A13方向弯曲的链条110会产生侧向应力,造成后飞轮120与前齿盘130两者与链条110之间产生摩擦力。链条110弯曲(沿着转轴A12与转轴A13方向)幅度越大,上述侧向应力也越大,从而产生越大的摩擦力。一旦摩擦力大过一定程度,不仅在骑乘自行车的时候会制造较大的噪音,而且也会加速链条110、后飞轮120以及前齿盘130的磨损,甚至也可能增加链条110脱离后飞轮120或前齿盘130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齿盘,其部分的齿部有凹槽以减少与链条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齿盘应用于自行车,齿盘以一转轴为轴心而旋转。齿盘包括齿盘本体、多个第一齿部、多个第二齿部以及至少一凹槽。多个第一齿部与多个第二齿部环绕齿盘本体设置,且多个第二齿部交错排列于多个第一齿部,每一第二齿部包括齿腹及齿尖,齿腹连接齿尖以及齿盘本体,且在沿着转轴的第一方向上,齿腹具有第一表面与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至少一凹槽设置于第二齿部的至少其中一个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每一第一齿部具有第一厚度,每一第二齿部具有第二厚度,第二厚度小于第一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厚度与第二厚度的比值可介于1.5到3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自行车包括车架,齿盘设置于车架的一侧,且在第一方向上,每一第二齿部的第一表面较第二表面远离车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凹槽包括设置于每一第二齿部的齿腹的第一表面的第一凹槽以及第二表面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具有第一槽底与通过第一槽底且平行于转轴的第一轴,第二凹槽具有第二槽底,与通过第二槽底且平行于转轴的第二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轴与第二轴可为共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轴与第二轴可为不共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凹槽具有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一深度,每一第二凹槽具有相对于第二表面的第二深度,第一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深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深度与第二深度的比值介于1到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凹槽以第一距离相隔于齿盘本体,第二凹槽以第二距离相隔于齿盘本体,其中,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比值介于0.5到0.8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凹槽仅设置于至少其中一个第二齿部的齿腹的第一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凹槽的深度为第二厚度的5%至10%。
基于上述,由于第二齿部的齿腹具有凹槽,因此当自行车的链条因变速而沿着第一方向弯曲时,可有效地减少链齿与链条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摩擦力,进而减少骑乘时所产生的噪音与传动件的磨损。此外,由于第二齿部仅局部具有凹槽,因此不影响其导正链条以及帮助第一齿部囓合于链条的功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变速自行车的传动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齿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沿图2A的A-A线的齿盘剖面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齿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第二齿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第二齿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实施例中,将可清楚地呈现。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仅只用来说明,以帮助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理解本实用新型特征与功效,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齿盘的示意图,而图2B是沿图2A的A-A线的齿盘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A与图2B,本实用新型的齿盘200包括齿盘本体210、多个第一齿部220、多个第二齿部230以及多个凹槽233。齿盘200以一转轴R1为轴心而旋转。
多个第一齿部220与多个第二齿部230分别由齿盘本体210的径向外周缘延伸形成,多个第一齿部220与多个第二齿部230交错排列并设置于齿盘本体210的径向外周缘。每一第二齿部230包含一齿腹234,齿腹234连接一齿尖235与齿盘本体210。在沿着转轴R1的第一方向d1上,齿腹234具有第一表面231与相反于第一表面231的第二表面232。至少一凹槽233则可设置于至少其中一第二齿部230的齿腹234的第一表面231或第二表面232。至少一凹槽233远离第一表面231或第二表面232最远处设有槽底2331。凹槽233可设置于每一第二齿部2230,但并不仅限于此,凹槽233也可设置于部分的第二齿部2230。
齿盘200可应用于自行车(未绘示),例如可为自行车的前齿盘。齿盘200可搭配于链条(如图1的链条110)及结合于自行车后飞轮(如图1的后飞轮120)的多个彼此堆迭的链轮(如图1的链轮121)而带动后飞轮。
齿盘本体210上的每一第一齿部220在第一方向d1上可具有第一厚度t1,而每一第二齿部230在第一方向d1上可具有第二厚度t2,第二厚度t2为每一第二齿部230的第一表面231与第二表面232的距离,且第一厚度t1大于第二厚度t2。对于齿盘200而言,多个第一齿部220是与链条啮合的主要结构,因此第一厚度t1较佳地需对应链条间隙的宽度,以避免链条脱落于齿盘200。至于多个与第一齿部220交错排列的第二齿部230则具有导正链条及协助第一齿部220啮合于链条的功能,而为了减少与链条间的摩擦力,第二齿部230的第二厚度t2较佳地窄于链条间隙的宽度,因此第二厚度t2小于第一厚度t1。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厚度t1与第二厚度t2的比值可介于1.5到3之间,但并不仅限于此。
当自行车进行变速使得链条改变所啮合的齿盘或结合的链轮时,链条会沿第一方向d1弯曲而增加与第一齿部220及第二齿部230间的摩擦力,链条弯曲的幅度越大,链条与第一齿部220及第二齿部230间的摩擦力也会越大,进而可能产生噪音并造成链条及齿盘200的磨损。本实施例的每一第二齿部230因具有凹槽233,可有效的减少当链条沿第一方向d1弯曲时,齿盘200的每一第二齿部230与链条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摩擦力并降低噪音,且避免齿盘200与链条过度的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齿盘200所应用的自行车可包括车架(未绘示),而齿盘200设置于此车架的一侧,且在第一方向d1上,每一第二齿部230的第一表面231较第二表面232远离车架。如前所述,凹槽233可设于第二齿部230的第一表面231或第二表面232,虽然图2B在第二齿部230的第一表面231与第二表面232均标示了凹槽233,但并不仅限于此,凹槽233也可仅设置于第一表面231或第二表面232。
当链条在第一方向d1上往车架弯曲时,每一第二齿部230的第一表面231与链条间的接触面积增加,而设置在第一表面231上的凹槽233可减少第一表面231与链条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摩擦力,而当链条在第一方向d1的朝远离车架弯曲时,每一第二齿部230的第二表面232与链条间的接触面积增加,而设置在第二表面232上的凹槽233可减少第二表面231与链条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摩擦力。
由此可知,结合图1所示,当齿盘200应用于变速自行车传动系统100的前齿盘时,齿盘200借由链条110结合于后飞轮120。当链条120结合于后飞轮120的最大链轮121a时,链条120在第一方向d1上朝向车架弯曲,链条120主要会与每一第二齿部230的第一表面231摩擦,所以凹槽233可设置于第一表面231,而第二表面232上则可设置或不设置凹槽233。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齿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二齿部230a的凹槽包括设置于齿腹234的第一表面231的第一凹槽233a以及设置于齿腹234的第二表面232的第二凹槽233b。第一凹槽233a远离第一表面231最远处设有第一槽底2331a,且第一凹槽233a具有通过第一槽底2331a且平行于图2B中的转轴R1的第一轴CP1;第二凹槽233b远离第二表面232最远处设有第二槽底2331b,且第二凹槽233b具有通过第二槽底2331b且平行于转轴R1的第二轴CP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CP1与第二轴CP2可为共线。应注意的是,虽然图3A所绘示的第一凹槽233a相同于第二凹槽233b,但并不仅限于此,第一凹槽233a与第二凹槽233b可具有彼此不同的深度及范围。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第二齿部剖面放大示意图。请参阅图3B,本实施例的第二齿部230a与图3A实施例的第二齿部230结构相似,例如第二齿部230a也具有相同于图3A的第一表面231及第二表面232。惟两者主要的差异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凹槽233a具有相对于第一表面231至第一槽底2331a的第一深度a1,而每一第二凹槽233b具有相对于第二表面232至第二槽底2331b的第二深度a2,其特征在于,第一深度a1可大于或等于第二深度a2,较佳地,第一深度a1与第二深度a2的比值可介于1到2之间,而每一第一深度a1约可占第二厚度t2的5%至10%,但并不仅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CP1与第二轴CP2可为不共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33a占有齿腹234的第一表面231a的范围可大于第二凹槽233b占有第二表面232的范围。第一凹槽233a以第一距离b1相隔于齿盘本体210,第二凹槽233b以第二距离b2相隔于齿盘本体210,其特征在于,因第一凹槽233a的范围大于第二凹槽233b,因此第一距离b1可小于第二距离b2。第一距离b1与第二距离b2的比值可介于0.5到0.8之间,但并不仅限于此。
图3C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第二齿部剖面放大示意图。请参阅图3C,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第二齿部230c与图3B实施例的第二齿部230b结构相似,例如第二齿部230c的凹槽233c的深度、范围以及位于第二齿部230c的区域等特征可等同图3B的第一凹槽233a,且功效相同。惟两者主要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每一第二齿部230c仅第一表面231上设置有凹槽233c。由于第一表面231是主要与链条摩擦的表面,因此在一些情况例如第二表面232与链条的摩擦可忽略的的情况下,第二表面232可无设置有凹槽233c。
基于上述,由于第二齿部的齿腹具有凹槽,因此当自行车的链条因变速而沿着第一方向弯曲时,可有效地减少链齿与链条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摩擦力,进而减少骑乘时所产生的噪音与传动件的磨损。此外,由于第二齿部仅局部具有凹槽,因此不影响其导正链条以及帮助第一齿部囓合于链条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齿盘,应用于一自行车,该齿盘以一转轴为轴心而旋转,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齿盘本体;
多个第一齿部以及多个第二齿部,每一该些第一齿部与每一该些第二齿部分别由该齿盘本体的径向外周缘延伸形成,并交错排列于该齿盘本体的径向外周缘,每一该些第二齿部分别包含一齿尖以及连接该齿尖与该齿盘本体的一齿腹,且在沿着该转轴的一第一方向上,该齿腹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相反于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以及
至少一凹槽,设置于至少一该第二齿部的齿腹的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盘,其特征在于,沿着该第一方向,每一该些第一齿部具有一第一厚度,每一该些第二齿部具有一第二厚度,该第二厚度小于该第一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厚度与该第二厚度的比值是介于1.5到3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盘,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包括一车架,该齿盘设置于该车架的一侧,且在该第一方向上,每一该些第二齿部的该第一表面较该第二表面远离该车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盘,其特征在于,每一该至少一凹槽包括设置于每一该些第二齿部的该齿腹的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一凹槽以及该第二表面的一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具有一第一槽底与通过该第一槽底且平行于该转轴的一第一轴,第二凹槽具有一第二槽底,与通过该第二槽底且平行于该转轴的一第二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与该第二轴共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与该第二轴不共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槽以一第一距离相隔于该齿盘本体,该第二凹槽以一第二距离相隔于该齿盘本体,该第一距离小于该第二距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齿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的比值介于0.5到0.8之间。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槽具有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一深度,该第二凹槽具有相对于该第二表面的一第二深度,该第一深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二深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齿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深度与该第二深度的比值介于1到2之间。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盘,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凹槽仅设置于该第二齿部的至少其中一个的该齿腹的该第一表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齿盘,其特征在于,每一该至少一凹槽的深度为第二厚度的5%至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91731.7U CN209467287U (zh) | 2019-02-12 | 2019-02-12 | 齿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91731.7U CN209467287U (zh) | 2019-02-12 | 2019-02-12 | 齿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67287U true CN209467287U (zh) | 2019-10-08 |
Family
ID=68094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191731.7U Active CN209467287U (zh) | 2019-02-12 | 2019-02-12 | 齿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67287U (zh) |
-
2019
- 2019-02-12 CN CN201920191731.7U patent/CN2094672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27100B (zh) | 自行車後鏈盤 | |
TWI690458B (zh) | 自行車鏈輪 | |
US8096908B2 (en) | Bicycle sprocket with a laterally projecting gear change tooth | |
TWI599734B (zh) | 鏈環(五) | |
TWI717573B (zh) |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 |
JP3779706B2 (ja) | リア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のためのトップスプロケット、及び自転車のため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 | |
TWI535624B (zh) | 腳踏車前鏈輪 | |
CN102001412A (zh) | 皮带传动系统 | |
CN205499241U (zh) | 可拆式齿盘组 | |
CN209467287U (zh) | 齿盘 | |
TW201938447A (zh) | 自行車鏈輪 | |
US20200339219A1 (en) | Chain ring | |
TWI745161B (zh) | 齒盤及傳動系統 | |
TWM583827U (zh) | 齒盤 | |
RU2728990C1 (ru) | Волновая передача | |
TWM609468U (zh) | 齒盤及傳動系統 | |
TWM447941U (zh) | 諧和傳動裝置之傳動結構 | |
CN204223138U (zh) | 改进的齿盘结构 | |
TWM616260U (zh) | 後鏈輪總成結構 | |
TWI687609B (zh) | 導輪及包含該導輪的傳動機構 | |
JP2006103648A (ja) | 自転車用多段スプロケット装置 | |
CN103723237A (zh) | 自行车上链机构及使用该上链机构的链轮组 | |
JP6954860B2 (ja) | 自転車用チェーン | |
JP2023543350A (ja) | 可変歯谷部半径を有するスプロケット | |
EP2594472A1 (en) | Ratchet structure of a freewheel and a hub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