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9200201U - 一种连接器组合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组合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00201U
CN209200201U CN201920083532.4U CN201920083532U CN209200201U CN 209200201 U CN209200201 U CN 209200201U CN 201920083532 U CN201920083532 U CN 201920083532U CN 209200201 U CN209200201 U CN 209200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ocket
connector
connecting plate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835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顺华
张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835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00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00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00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包括插头连接器,其包括:插头基体,具备由侧壁部和底部合围而成的凹口部;沿横向排列于所述侧壁部上的多个插头端子,具有从上方嵌接于所述侧壁部的插头端子接触部、与该插头端子接触部连接且在所述插头基体的底部内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到所述插头基体外的公连接部;插头金属件,分别对置地嵌设于所述插头基体的两端,每个插头金属件具备对置地设于所述横向侧壁部上的引导插座连接器插合的插头导引部和包覆于所述纵向侧壁部表面的插头防护部,所述每个插头金属件还包括从所述插头导引部的下端垂直弯折地引出并且水平地延伸到所述插头基体外的连板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件具备优越屏蔽效果且具有良好插合导引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组合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应用于电路基板对电路基板连接的一种连接器组合件。
背景技术
随市场开发技术的日益发展,5G时代对产品传输速度要求提高,在现有板对板基础上增加高频传输功能同时现有板对板产品结构设计过于复杂,因产品整体本身强度较弱,连接器组合件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公母头组装配合时,由于组装空间局限性,容易造成对连接器组合件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优越屏蔽效果且具有良好插合导引的连接器组合件。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包括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
插头基体,具备沿插头基体的纵向延伸且上方开口的凹口部,该凹口部由侧壁部和底部合围而成,所述侧壁部由沿所述插头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侧壁部和沿所述插头基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纵向侧壁部组成;以两排相互对置地沿横向排列于所述横向侧壁部上的多个插头端子,所述插头端子具有从上方嵌接于所述横向侧壁部的插头端子接触部、与该插头端子接触部连接且在所述插头基体的底部内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到所述插头基体外的公连接部;插头金属件,分别对置地嵌设于所述插头基体的两端,每个插头金属件具备对置地设于所述横向侧壁部上的引导插座连接器插合的插头导引部和包覆于所述纵向侧壁部表面的插头防护部,所述每个插头金属件还包括从所述插头导引部的下端垂直弯折地引出并且水平地延伸到所述插头基体外的连板部,该连板部与所述公连接部保持平行。
优选地,所述插头金属件通过镶嵌成型方式嵌设于对应的侧壁部上。
优选地,所述每个插头金属件为由所述插头防护部、插头导引部和连板部组成的板状折弯件;所述防护部呈倒立的L形,其中一部分覆盖于对应的所述纵向侧壁部的上表面,其中一部分覆盖于对应的所述纵向侧壁部的外侧面;所述插头导引部连接在所述插头防护部的两侧端,且其固定于所述侧壁部的上表面不高于插头基体的上表面,并在插头基体的底部向外延伸有连板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组合件还包括可拆卸地与所述插头连接器嵌合连接的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基体,包括底座、自底座向上突伸形成的嵌合凸部和与所述嵌合凸部之间形成环形凹槽的环形侧部,所述环形凹槽具备沿横向延伸的横向腔体;沿纵向相互对置且沿对应的所述横向腔体两侧等间距排列的多个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分别在相应的所述横向腔体的内侧面排列有稍微突出于所述横向腔体以与插头端子的接触部连接的触点,所述插座端子包括设置所述触点的弹性腕部和与弹性腕部相连接且以纵向方向延伸到插座基体外的母连接部;插座金属件,从上方嵌合于所述环形侧部,且具备围绕地布置于所述环形侧部的外侧的侧环壁,并在所述环形侧部两端设有引导插头连接器插合的插座导引部,由侧环壁底缘向下延伸形成有插座金属件连板部;金属插合件,具备沿横向延伸的横板部以及与该横板部一体连接的插合件连板部,所述横板部位于两排插座端子之间且固定于所述嵌合凸部内,所述插合件连板部由所述横板部的两端底部沿纵向垂直地弯折并在插座基体的底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
优选地,所述插座金属件为通过金属片材折弯形成的板状构件,并通过插装方式嵌于所述环形侧部上。
优选地,所述金属插合件的插合件连板部与其相邻的插座端子的母连接部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同一接地垫上。
优选地,所述金属插合件通过金属片材折弯形成的板状构件,所述金属插合件的插合件连板部为长条状平板。
优选地,所述金属插合件的插合件连板部为两个,相互对置地连接于所述横板部的两端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插座基体的底部设有底槽部,所述金属插合件的横板部在位于底槽部内突伸有横板连接部。
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通过以上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地通过双层屏蔽结构满足高频传输功能同时通过优化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扣合导向,由传统的塑胶导向改为采用金属导向,避免扣合造成产品损坏,在增强产品结构强度的同时,具备良好插合导引效果,适合应用于小尺寸空间的应用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器组件中与图1的插头连接器相互嵌合连接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去除插头基体后显示的插头连接器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去除插座基体后显示的插座连接器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放大图1或图3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插头端子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放大图1或图3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插头金属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放大图2或图4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端子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放大图2或图4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插座金属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放大图2或图4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金属插合件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文中,规定为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为纵向方面,电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进行插合的方向或电连接器的高度方向即竖向方向(或竖直方向),电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即横向方向;并以插头连接器的与插座连接器插合时的配合面为上方。
参见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件00用于电性连接两块或多块均安装有电子部件的电路板(图未示)。该连接器组合件00包括如图1或图3中连接到一个电路板(图未示)所示的插头连接器100和如图2或图4所示的连接到另一个电路板(图未示)的插座连接器200。
继续参考图1、图3所示,并结合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连接器100包括插头基体110、连接在插头基体110上并由其绝缘隔开的插头金属件130和两排插头端子120。插头端子120用以传递信号(通常是高频信号),所述的插头金属件130连接到电路板的接地垫起到屏蔽作用,并在插头端子120的外侧形成完整的地,防止外部对插头端子上传输的信号的电磁干扰。
更具体地,再次如图1、图3,并参考图5所示,插头基体110大致呈长方体的块状,由绝缘的工程塑料,通常是低介电常数的高频材料,例如LCP制成。在插头基体110上依照其外周开设长条形的凹口部110a,由此形成合围它的大致厚度相当的侧壁部111和底部112,该凹口部110a朝上开口,以收容插座连接器200的对应部分。如图1或图3所示,所述侧壁部111由沿所述插头基体1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侧壁部111a和沿所述插头基体1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纵向侧壁部111b组成。
参照图7并结合参考图1、图5所示,多个沿纵向等间距排列于插头基体110上的插头端子120,该插头端子120是由金属板材(例如铜合金)通过冲压折弯而成,当然也可以下料方式制作,参见图1或图2所示,插头端子120通过镶嵌成型方式(insert-molding)与插头基体110结合固定在一起,并以沿纵向对置的方式形成两排,如图7所示,插头端子120包括呈倒U字形的插头端子接触部121和从插头端子接触部121底部向一侧弯折的呈长条状的公连接部122,具体地,插头端子接触部121从上方嵌接于相应的所述横向侧壁部111a上部,以与插座端子电性连接,公连接部122与插头端子接触部121连接且在底部112内延伸到插头基体110外,用以通过锡焊方式与电路板的信号接垫(图中未示出)形成电连接。
继续参照图8并结合参考图1、图5所示,还包括一个插头金属件130,用以与电路板的接地垫通过锡焊相连,其横截面为倒U字形,由金属片材通过折弯形成的板状折弯件,通过镶嵌成型方式(insert-molding)嵌设于对应的侧壁部111上,插头金属件130为两个,分别对置地嵌设于所述插头基体110的两端,这样,使侧壁部111的上表面包覆一层金属防护,在与连接器插座嵌合对插时保护插头基体110不受损伤。每个插头金属件130包括防护部131、与所述防护部131两端连接的导引部132以及与所述导引部132相连的连板部133。如图1或图3所示,所述防护部131呈倒立的L形,其中一部分覆盖于对应的所述纵向侧壁部111b的上表面,其中一部分覆盖于对应的所述纵向侧壁部111b的外侧面;所述导引部132连接在所述防护部132的两侧端,且其固定于所述横向侧壁部111a的上表面不高于插头基体110的上表面;所述连板部133从所述插头导引部132的下端垂直弯折地引出并且水平地延伸到所述插头基体110外的,并与所述公连接部122保持平行。
由上容易得出,每个插头金属件130设置的插头导引部132和的插头防护部131增强了侧壁部111的结构强度,能够很好地引导插座连接器200正确地插合到所述插头连接器100上,且可耐受多次反复地冲击造成的磨损,提高了插头连接器100的可靠性。
如图2、图4所示,并结合图6所示,插座连接器200包括:大致呈长方体的插座基体210,插座基体210由绝缘工程树脂材料制成,例如LCP,该插座基体210的长宽尺寸分别相应地大于插头连接器100的凹口部110a的对应尺寸,以便按预定的的方式被收容地插合。插座基体210具备底座211,在底座211的中部设置的向上突伸的沿横向延伸的嵌合凸部212,该嵌合凸部212的中间沿横向开设多个间隔排列的开孔212a,该开孔212a正下方的所述插座基体210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底槽部212b。插座基体210还包括环形侧部213,由环形侧部213和嵌合凸部212合围形成环形凹槽214,该环形凹槽214具备沿横向延伸的横向腔体214a,由图2可知,所述环形凹槽214的长度和宽度以能合适地收容插头连接器的插头基体110为宜。
具体地,参见图9所示,并结合参考图2、图6所示,沿纵向相互对置且沿对应的所述横向腔体214a两侧等间距排列的多个插座端子220,并在相应的所述横向腔体214a的内侧面排列有稍微突出于所述横向腔体214a以与对应的插头端子接触部121连接的触点221a。更具体地,参照图2所示,插座端子220沿横向方向以一定间距排列布置,每个插座端子220包括设置所述触点221a的弹性腕部221和与弹性腕部221相连接且以纵向方向延伸到插座基体220外的母连接部222,该母连接部222用以与电路板上的接垫(图中未示出)通过锡焊相连。
具体地,参见图10,并结合参考图2、图6所示,所述插座金属件230,横截面为倒U字形,由金属片材通过折弯形成的板状构件,用以与电路板的接地垫通过锡焊相连,从上方以插装方式嵌于所述环形侧部213,且具备围绕地布置于所述环形侧部213的外侧的侧环壁231,并在所述环形侧部213两端设有引导插头连接器100插合的插座导引部232,由侧环壁231底缘向下延伸形成有插座金属件连板部233;的侧环壁231上设置凸凹的卡合结构与所述环形侧部213相互卡合固定,所述插座导引部232的内侧缘为较为光滑的弧形段,包覆于环形侧部213的上部,增强了此处的结构强度,也在与插头连接器100插合时提高了很好的插合导引作用。
再次参考图11,并结合参考图2、图6所示,所述金属插合件240,由金属片材通过折弯形成的板状构件,与电路板的接地垫通过锡焊相连,用以在两排插座端子220之间提供接地屏蔽,所述金属插合件240具备沿横向延伸的横板部241以及与该横板部241一体连接的插合件连板部242,所述横板部241位于两排插座端子220之间且固定于所述嵌合凸部212内,所述插合件连板部242由所述横板部241的两端底部沿横向垂直地弯折并在插座基体210的底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为简化制造难度,所述金属插合件240从所述横板部241的中间拆分成为结构完全相同的两个金属插合件半240a、240b,由此两个金属插合件半240a、240b按预定的位置布设。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金属插合件的插合件连板部242为两个长条状平板,相互对置地连接于所述横板部242的两端的底部,并设置成与其相邻的插座端子220a的母连接部222a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同一接地垫(图中未示出)上,与传统的中间屏蔽隔离件结构相比,将复杂的传统的相似形状的中间屏蔽隔离件分拆成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为平板的插合件连板部242和插座端子220a,并通过同一接地垫电性连接成一个整体地连接,达到完全相同的电路功能,使得金属插合件的制造工艺大大简化,减小了传统中间屏蔽隔离件镶嵌成型到插座基体210上的难度,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此外,所述嵌合凸部212的开设的多个开孔212a,可以直观地通过开孔212a观测了解到金属插合件240是否已组装到插座基体210上,便于品质管控。
另外,所述金属插合件的横板部242在位于底槽部212b内突伸有多个沿横向排列布置的多个横板连接部242a,用以锡焊方式连接到电路板的接地垫上,从而提高了所述金属插合件接地的可靠性。
当然,为提高所述插头连接器10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200的嵌合连接的卡合效果,在所述插座金属件的侧环壁231与所述插头金属件的防护部131之间通过设置卡合结构(例如防护部凹孔130a和侧环壁卡凸230a)可以相互进行卡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组合件00由上述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组合连接在一起形成。当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连接时,所述插头金属件130以及插头基体110在所述插座导引部232和插头导引部132的导引下逐渐地嵌合于所述凹口部110a,直到相互卡合使插座连接器200的嵌合凸部212完全地插合于插头连接器的凹口部110a内,此时,所述插座端子220与所述插头端子120电性连接,同时,所述插座金属件230与所述插头金属件130电性连接,从而实现插头屏幕体140与插座屏蔽体240连接为一体,形成在信号端子(即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的全方位都包围有防止电磁干扰的电磁屏蔽墙,实现优越的防止EMI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配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具备优越屏蔽效果且具有良好插合导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包括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头连接器包括:
插头基体,具备沿插头基体的纵向延伸且上方开口的凹口部,该凹口部由侧壁部和底部合围而成,所述侧壁部由沿所述插头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横向延伸的横向侧壁部和沿所述插头基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纵向侧壁部组成;
以两排相互对置地沿横向排列于所述横向侧壁部上的多个插头端子,所述插头端子具有从上方嵌接于所述横向侧壁部的插头端子接触部、与该插头端子接触部连接且在所述插头基体的底部内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到所述插头基体外的公连接部;
插头金属件,分别对置地嵌设于所述插头基体的两端,每个插头金属件具备对置地设于所述横向侧壁部上的引导插座连接器插合的插头导引部和包覆于所述纵向侧壁部表面的插头防护部,所述每个插头金属件还包括从所述插头导引部的下端垂直弯折地引出并且水平地延伸到所述插头基体外的连板部,该连板部与所述公连接部保持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金属件通过镶嵌成型方式嵌设于对应的侧壁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插头金属件为由所述插头防护部、插头导引部和连板部组成的板状折弯件;所述防护部呈倒立的L形,其中一部分覆盖于对应的所述纵向侧壁部的上表面,其中一部分覆盖于对应的所述纵向侧壁部的外侧面;所述导引部连接在所述防护部的两侧端,且其固定于所述侧壁部的上表面不高于插头基体的上表面,并在插头基体的底部向外延伸有连板部。
4.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包括插座连接器,可拆卸地与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嵌合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插座连接器包括:
插座基体,包括底座、自底座向上突伸形成的嵌合凸部和与所述嵌合凸部之间形成环形凹槽的环形侧部,所述环形凹槽具备沿横向延伸的横向腔体;
沿纵向相互对置且沿对应的所述横向腔体两侧等间距排列的多个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分别在相应的所述横向腔体的内侧面排列有稍微突出于所述横向腔体以与插头端子的接触部连接的触点,所述插座端子包括设置所述触点的弹性腕部和与弹性腕部相连接且沿纵向延伸到插座基体外的母连接部;
插座金属件,从上方嵌合于所述环形侧部,且具备围绕地布置于所述环形侧部的外侧的侧环壁,并在所述环形侧部两端设有引导插头连接器插合的插座导引部,由侧环壁底缘向下延伸形成有插座金属件连板部;
金属插合件,具备沿横向延伸的横板部以及与该横板部一体连接的插合件连板部,所述横板部位于两排插座端子之间且固定于所述嵌合凸部内,所述插合件连板部由所述横板部的两端底部沿纵向垂直地弯折并在插座基体的底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金属件为通过金属片材折弯形成的板状构件,并通过插装方式嵌于所述环形侧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插合件的插合件连板部与其相邻的插座端子的母连接部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同一接地垫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插合件通过金属片材折弯形成的板状构件,所述金属插合件的插合件连板部为长条状平板。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插合件的插合件连板部为两个,相互对置地连接于所述横板部的两端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基体的底部设有底槽部,所述金属插合件的横板部在位于底槽部内突伸有横板连接部。
CN201920083532.4U 2019-01-17 2019-01-17 一种连接器组合件 Active CN209200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83532.4U CN209200201U (zh) 2019-01-17 2019-01-17 一种连接器组合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83532.4U CN209200201U (zh) 2019-01-17 2019-01-17 一种连接器组合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00201U true CN209200201U (zh) 2019-08-02

Family

ID=67431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83532.4U Active CN209200201U (zh) 2019-01-17 2019-01-17 一种连接器组合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0020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4050A (zh) * 2019-11-16 2020-04-24 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接触式接地的连接器组合件
WO2021114273A1 (zh) * 2019-12-13 2021-06-1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TWI747125B (zh) * 2020-01-03 2021-11-21 岱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之端子結構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4050A (zh) * 2019-11-16 2020-04-24 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接触式接地的连接器组合件
WO2021114273A1 (zh) * 2019-12-13 2021-06-1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TWI747125B (zh) * 2020-01-03 2021-11-21 岱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之端子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02837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CN204216260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9200201U (zh) 一种连接器组合件
CN208423285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106558776B (zh)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CN203871584U (zh) 电连接器
CN104966932B (zh) 可正反插拔使用的高速传输连接器
CN206163779U (zh) 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CN208923402U (zh) 电连接器及其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CN104993286B (zh) 具屏蔽结构的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TWM507094U (zh) 插座電連接器
CN205863492U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CN205609815U (zh) 插座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组合
CN201421910Y (zh) 导电端子、应用该导电端子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US9787027B2 (en) Power plug connector can be plugged in both normal and reverse way
CN201766207U (zh) 电连接器插座
CN204179333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16648665U (zh) 一种usb连接器
US8066537B1 (en) Probe connector
CN204680814U (zh) 可正反插拔使用的高速传输连接器
CN208797274U (zh) 一种自锁式fpc连接器
CN102280768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6211160U (zh)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2908171U (zh) 滑盖式连接座结构
JP3171989U (ja) ボードツーボード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