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88671U - 一种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188671U CN209188671U CN201821864232.1U CN201821864232U CN209188671U CN 209188671 U CN209188671 U CN 209188671U CN 201821864232 U CN201821864232 U CN 201821864232U CN 209188671 U CN209188671 U CN 2091886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body
- stirring
- bilayer
- shaft
- pad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一种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属于制药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罐体、第二罐体、一组加液口、放液口、中间隔板、第一冷却盘管、第二冷却盘管、第一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和回流管。本实用新型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单独工作,并且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内均设有独特的搅拌结构,能够防止固体物料和液体体系会一起转动,达到最佳的搅拌效果;此外,本申请对于升温明显的物料的搅拌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在第一罐体(第二罐体)内物料温度升高时,导流至第二罐体(第一罐体)内,由于第二罐体(第一罐体)内在第一罐体(第二罐体)搅拌时没有工作,温度处于较低值,能够快速进行物料的降温,降温和搅拌效果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
背景技术
配液罐又称配制罐、调配罐,是将一种或几种物料按工艺配比进行混配的混合搅拌容器。配液罐被广泛的应用于医药加工行业,传统的配液罐主要是由罐体和搅拌装置构成,需要将各种所需的原液按一定的比例配好后再倒进配液罐配置,使用这类配液罐配置不仅原液比例控制不准,且其结构过于单一,操控不便,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医药加工流水作业;传统的配液罐多采用搅拌桨将药液搅动使药液按单一方向转动,一旦搅拌速度确定后,固体物料会在液体的带动下一起转动,这样的话其实固体物料和液体体系虽然会一齐转动,但他们之间的相对速度基本接近零,溶解速度较慢。要增大固体物料和液体体系的相对速度,就必须随时增加或降低电机的搅拌速度,使之不匀速搅拌,固体和液体呈最大混乱度并产生相对运动,溶解效率就明显提高,但是实时频繁的改变搅拌速度对电路的要求高,对电机的损害,缩减电机使用寿命,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生产效率及其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解决了配液罐进行药料搅拌不充分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液体搅拌过程中降温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包括第一罐体、第二罐体、一组加液口、放液口、中间隔板、第一冷却盘管、第二冷却盘管、第一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和回流管,所述中间隔板设置在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之间,并且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上下设置,所述加液口设置在第一罐体的上端部,所述放液口设置在第二罐体的下端部,所述第一冷却盘管设置在第一罐体的外壳中,所述第二冷却盘管设置在第二罐体的外壳中,所述第一搅拌装置设置在第一罐体上,所述第二搅拌装置设置在第二罐体上,所述回流管的上端部管口设置在第一罐体上,并且回流管的上端部管口伸入第一罐体内,所述回流管的下端部管口设置在第二罐体的下端部上,并且回流管的下端部管口伸入第二罐体内;其中,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电机、联轴器、上悬架、一组搅拌杆和一组搅拌叶,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一罐体的顶部,所述上悬架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上悬架、一组搅拌杆和一组搅拌叶均设置在第一罐体内,所述搅拌杆的上端部与上悬架连接,并且搅拌杆的下端部与搅拌叶连接,所述一组搅拌杆由上至下呈放射状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设置了上下结构的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可根据不同的搅拌需求分别在第一罐体或第二罐体内进行搅拌,同时对于搅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的液体,此结构具有良好的搅拌效果,可在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之间通过回流管导流液体,能够进行液体的快速降温,本申请的第一搅拌装置搅动力度大,能够使液体进行充分混合。
进一步的,上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所述搅拌叶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一组搅拌叶形成半球形的结构,所述搅拌叶的中心处于上悬架的中心线上,所述搅拌叶上设有两根搅拌杆,所述搅拌叶上的搅拌杆以上悬架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本申请的半球形的搅拌结构,能够进行液体的充分搅动,同时通过放射状设置的搅拌杆,能够使液体均和均匀。
进一步的,上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所述上悬架的下端面上设有一组悬架转轴,所述悬架转轴上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的外壁上间隔均匀的设有一组搅拌齿,所述搅拌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搅拌齿的截面为弧形。设置的悬架转轴随着上悬架转动过程中,带动搅拌齿转动,搅拌齿的转动既能起到导流作用,同时能够使液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进一步的,上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所述第一冷却盘管和第二冷却盘管均呈螺旋状设置。螺旋状设置的冷却盘管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进一步的,上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固定座、转轴、螺旋桨叶和搅拌器,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二罐体的底板上,所述固定座设置在中间隔板上,所述转轴的上端部设置在固定座上,所述转轴的下端部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螺旋桨叶呈螺旋状设置在转轴的外壁上,所述搅拌器设置在转轴的下端部。设置的第二搅拌装置,通过搅拌器搅动下层液体,通过螺旋桨叶能够使液体上下移动,避免了固体物料和液体体系会一齐转动。
进一步的,上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所述搅拌器包括一组搅拌棒,所述搅拌棒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在转轴的外壁上。设置的搅拌棒能够搅动液体。
进一步的,上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所述转轴的外壁上还设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通过连接板与转轴的外壁连接,所述搅拌桨上设有一组第一通孔。设置的搅拌桨搅动液体,同时通过第一通孔降低液体对搅拌桨的压力。
进一步的,上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所述搅拌桨倾斜设置在转轴的外壁上。
进一步的,上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所述第一罐体的下端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下端部设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下端部伸入第二罐体内,并且导液管上设有排液阀。设置的倾斜面便于进行液体的排放。
进一步的,上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所述回流管上设有水泵。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本申请的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单独工作,并且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内均设有独特的搅拌结构,能够防止固体物料和液体体系会一齐转动达到最佳的搅拌效果;此外,本申请对于升温明显的物料的搅拌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在第一罐体(第二罐体)内物料温度升高时,导流至第二罐体(第一罐体)内,由于第二罐体(第一罐体)内在第一罐体(第二罐体)搅拌时没有工作,温度处于较低值,能够快速进行物料的降温,降温和搅拌效果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搅拌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罐体1、倾斜面11、导液管12、排液阀13、第二罐体2、加液口3、放液口4、中间隔板5、第一冷却盘管6、第二冷却盘管7、第一搅拌装置8、第一电机81、联轴器82、上悬架83、悬架转轴831、轴套832、搅拌齿833、搅拌杆84、搅拌叶85、第二搅拌装置9、第二电机91、固定座92、转轴93、螺旋桨叶94、搅拌器95、搅拌棒951、搅拌桨96、第一通孔961、回流管10、水泵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包括第一罐体1、第二罐体2、一组加液口3、放液口4、中间隔板5、第一冷却盘管6、第二冷却盘管7、第一搅拌装置8、第二搅拌装置9和回流管10,所述中间隔板5设置在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之间,并且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上下设置,所述加液口3设置在第一罐体1的上端部,所述放液口4设置在第二罐体2的下端部,所述第一冷却盘管6设置在第一罐体1的外壳中,所述第二冷却盘管7设置在第二罐体2的外壳中,所述第一搅拌装置8设置在第一罐体1上,所述第二搅拌装置9设置在第二罐体2上,所述回流管10的上端部管口设置在第一罐体1上,并且回流管10的上端部管口伸入第一罐体1内,所述回流管10的下端部管口设置在第二罐体2的下端部上,并且回流管10的下端部管口伸入第二罐体2内;其中,所述第一搅拌装置8包括第一电机81、联轴器82、上悬架83、一组搅拌杆84和一组搅拌叶85,所述第一电机81设置在第一罐体1的顶部,所述上悬架83通过联轴器82与第一电机81连接,所述上悬架83、一组搅拌杆84和一组搅拌叶85均设置在第一罐体1内,所述搅拌杆84的上端部与上悬架83连接,并且搅拌杆84的下端部与搅拌叶85连接,所述一组搅拌杆84由上至下呈放射状设置。搅拌叶85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一组搅拌叶85形成半球形的结构,所述搅拌叶85的中心处于上悬架83的中心线上,所述搅拌叶85上设有两根搅拌杆84,所述搅拌叶85上的搅拌杆84以上悬架83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此外,为了保证搅拌效果,如图3所示的上悬架83的下端面上设有一组悬架转轴831,所述悬架转轴831上套设有轴套832,所述轴套832的外壁上间隔均匀的设有一组搅拌齿833,所述搅拌齿833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搅拌齿833的截面为弧形。
另外,第一罐体1的下端面为倾斜面11,所述倾斜面11的下端部设有导液管12,所述导液管12的下端部伸入第二罐体2内,并且导液管12上设有排液阀13。回流管10上设有水泵101
本实用新型设置上下结构的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既能在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进行溶液的搅拌,同时对于溶液搅拌过程中出现升温的情况,可快速进行溶液的降温冷却,工作原理为:当液体处于第一罐体1内进行搅拌时,液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首先可通过第一冷却盘管6进行第一罐体1的冷却,如果温度持续升高或者降温效果不明显时,可通过导液管12将液体导流至第二罐体2内,同时开启第二冷却盘管7,由于第二罐体2内温度较低并且设有冷却结构,能够快速进行液体的降温,为了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第一冷却盘管6和第二冷却盘管7均呈螺旋状设置。如果第二罐体2内液体温度升高,可启动水泵101,通过回流管10将液体从第二罐体2导回第一罐体1内,由于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内均设有搅拌装置,因此在降温的同时不影响液体搅拌,保证工作的持续不间断。
第二罐体2内设置的搅拌装置的结构为,第二搅拌装置9包括第二电机91、固定座92、转轴93、螺旋桨叶94和搅拌器95,所述第二电机91设置在第二罐体2的底板上,所述固定座92设置在中间隔板5上,所述转轴93的上端部设置在固定座92上,所述转轴93的下端部与第二电机91连接,所述螺旋桨叶94呈螺旋状设置在转轴93的外壁上,所述搅拌器95设置在转轴93的下端部。搅拌器95包括一组搅拌棒951,所述搅拌棒951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在转轴93的外壁上。转轴93的外壁上还设有搅拌桨96,所述搅拌桨96通过连接板97与转轴93的外壁连接,所述搅拌桨96上设有一组第一通孔961。搅拌桨96倾斜设置在转轴93的外壁上。
第一搅拌装置8和第二搅拌装置9的搅拌结构设置各有特点,巨能达到较好的搅拌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罐体(1)、第二罐体(2)、一组加液口(3)、放液口(4)、中间隔板(5)、第一冷却盘管(6)、第二冷却盘管(7)、第一搅拌装置(8)、第二搅拌装置(9)和回流管(10),所述中间隔板(5)设置在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之间,并且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上下设置,所述加液口(3)设置在第一罐体(1)的上端部,所述放液口(4)设置在第二罐体(2)的下端部,所述第一冷却盘管(6)设置在第一罐体(1)的外壳中,所述第二冷却盘管(7)设置在第二罐体(2)的外壳中,所述第一搅拌装置(8)设置在第一罐体(1)上,所述第二搅拌装置(9)设置在第二罐体(2)上,所述回流管(10)的上端部管口设置在第一罐体(1)上,并且回流管(10)的上端部管口伸入第一罐体(1)内,所述回流管(10)的下端部管口设置在第二罐体(2)的下端部上,并且回流管(10)的下端部管口伸入第二罐体(2)内;其中,所述第一搅拌装置(8)包括第一电机(81)、联轴器(82)、上悬架(83)、一组搅拌杆(84)和一组搅拌叶(85),所述第一电机(81)设置在第一罐体(1)的顶部,所述上悬架(83)通过联轴器(82)与第一电机(81)连接,所述上悬架(83)、一组搅拌杆(84)和一组搅拌叶(85)均设置在第一罐体(1)内,所述搅拌杆(84)的上端部与上悬架(83)连接,并且搅拌杆(84)的下端部与搅拌叶(85)连接,所述一组搅拌杆(84)由上至下呈放射状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85)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一组搅拌叶(85)形成半球形的结构,所述搅拌叶(85)的中心处于上悬架(83)的中心线上,所述搅拌叶(85)上设有两根搅拌杆(84),所述搅拌叶(85)上的搅拌杆(84)以上悬架(83)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架(83)的下端面上设有一组悬架转轴(831),所述悬架转轴(831)上套设有轴套(832),所述轴套(832)的外壁上间隔均匀的设有一组搅拌齿(833),所述搅拌齿(833)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搅拌齿(833)的截面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盘管(6)和第二冷却盘管(7)均呈螺旋状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装置(9)包括第二电机(91)、固定座(92)、转轴(93)、螺旋桨叶(94)和搅拌器(95),所述第二电机(91)设置在第二罐体(2)的底板上,所述固定座(92)设置在中间隔板(5)上,所述转轴(93)的上端部设置在固定座(92)上,所述转轴(93)的下端部与第二电机(91)连接,所述螺旋桨叶(94)呈螺旋状设置在转轴(93)的外壁上,所述搅拌器(95)设置在转轴(93)的下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95)包括一组搅拌棒(951),所述搅拌棒(951)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在转轴(93)的外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93)的外壁上还设有搅拌桨(96),所述搅拌桨(96)通过连接板(97)与转轴(93)的外壁连接,所述搅拌桨(96)上设有一组第一通孔(96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96)倾斜设置在转轴(93)的外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罐体(1)的下端面为倾斜面(11),所述倾斜面(11)的下端部设有导液管(12),所述导液管(12)的下端部伸入第二罐体(2)内,并且导液管(12)上设有排液阀(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10)上设有水泵(10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64232.1U CN209188671U (zh) | 2018-11-13 | 2018-11-13 | 一种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64232.1U CN209188671U (zh) | 2018-11-13 | 2018-11-13 | 一种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188671U true CN209188671U (zh) | 2019-08-02 |
Family
ID=67411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86423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88671U (zh) | 2018-11-13 | 2018-11-13 | 一种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18867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31305A (zh) * | 2021-09-16 | 2021-12-03 | 洛阳市三诺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tibp磷酸三异丁酯用的连体搅拌釜 |
-
2018
- 2018-11-13 CN CN201821864232.1U patent/CN20918867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31305A (zh) * | 2021-09-16 | 2021-12-03 | 洛阳市三诺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tibp磷酸三异丁酯用的连体搅拌釜 |
CN113731305B (zh) * | 2021-09-16 | 2023-03-21 | 洛阳市三诺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tibp磷酸三异丁酯用的连体搅拌釜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25624A (zh) | 一种水冷以及水浴加热一体化的提高反应效率的反应釜 | |
CN204485864U (zh) | 一种釜外循环反应釜 | |
CN208865504U (zh) | 一种循环搅拌装置 | |
CN209188671U (zh) | 一种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 | |
CN204865845U (zh) | 用于聚醚多元醇合成的具有新型喷料装置的反应釜 | |
CN212915474U (zh) | 内循环式固液混合系统 | |
CN203663744U (zh) | 润滑油自动加料计量控制装置 | |
CN109621873A (zh) | 一种酯化反应装置 | |
CN210787321U (zh) | 一种搅拌反应釜 | |
CN213193249U (zh) | 一种化工生产用固液混合装置 | |
CN211435880U (zh) | 一种上下同时搅拌的搅拌混合器 | |
CN209155170U (zh) | 一种氟钛酸钾的快速结晶设备 | |
CN211051351U (zh) | 一种磺胺多辛的磺胺钠盐制备用搅拌器 | |
CN206730972U (zh) | 一种配液罐 | |
CN208340714U (zh) | 一种高分子材料聚合反应器 | |
CN208145892U (zh) | 液体食料均匀混合搅拌装置 | |
CN208599735U (zh) | 一种防粘附的搪瓷反应釜 | |
CN106582359A (zh) | 一种高效非均相搅拌设备 | |
CN222534744U (zh) | 用于双酚a氰酸酯制备的基料混合装置 | |
CN209714812U (zh) | 一种润滑油调和釜 | |
CN220179816U (zh) | 树脂冷却的装置 | |
CN221386022U (zh) | 一种地夸磷索钠滴眼液生产用配液罐 | |
CN221191630U (zh) | 一种加药罐自动补液装置 | |
CN218530900U (zh) | 一种水解反应器 | |
CN207614686U (zh) | 一种新型搅拌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2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