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97526U - 管件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管件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97526U CN208997526U CN201821602779.4U CN201821602779U CN208997526U CN 208997526 U CN208997526 U CN 208997526U CN 201821602779 U CN201821602779 U CN 201821602779U CN 208997526 U CN208997526 U CN 2089975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ghtening
- pipe fitting
- wall
- outer cover
- cover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084—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 F16L37/091—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by means of a ring provided with teeth or fi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本体,连接本体的外壁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一卡位部;外壳安装座,外壳安装座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外壳本体,外壳本体设有第三安装部;密封本体,设于密封腔内,密封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密封部和密封抵压部;及收紧组件,包括设于收紧腔内的收紧环,收紧环的内壁设有收紧抵压部,收紧抵压部呈环绕收紧环的内壁设置。当管件通过收紧腔插入时,管件推动密封本体在密封腔内移动,密封部抵压管件的内壁、并实现密封;而收紧配合面与外壳本体的内壁抵压配合进行安装,收紧抵压部抱紧管件的外壁避免管件松脱,从而实现更好的防松脱技术效果,且无需特殊拆装工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拆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管件之间如何实现快速拆装并具备较好的密封性能且维修方便,已成为管件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通常,管用接头采用钳压式、螺母卡套式及直插式三种快接结构。
然而,钳压式快接结构需要专门的压钳进行安装,费时费力,若安装不到位,则密封性能就无法保证;螺母卡套式快接结构需使用扳手扭紧螺母进行安装,更加费时费力,使用一段时间后,螺母还容易发生松动,则密封性能会受到极大影响;直插式快接结构虽然无需专门工具进行安装,但结构复杂,生产装配困难,成本高,还容易松脱。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管件连接结构。该管件连接结构成本低廉、装拆方便,且无需特殊拆装工具,密封性能及防松脱性能好。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本体,连接本体呈管状结构设置,连接本体的外壁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一卡位部,第一卡位部设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外壳安装座,外壳安装座呈管状结构设置,外壳安装座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第一卡槽配合安装、并使外壳安装座的内壁与第二卡槽的槽壁之间形成密封腔;外壳本体,外壳本体呈管状结构设置,外壳本体设有第三安装部,第三安装部用于与第二安装部配合连接、并使外壳本体的内壁与连接本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收紧腔;密封本体,密封本体呈管状结构设置、并设于密封腔内,密封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密封部和密封抵压部,密封部呈环绕密封本体的外壁设置,密封部和密封抵压部均呈凸出密封本体的外壁设置,密封抵压部的凸出高度高于密封部的凸出高度,管件能够经由收紧腔进入密封腔、并推动密封本体在密封腔内移动、使密封抵压部抵压第一卡位部,密封部能够抵压管件的内壁对管件进行密封;及收紧组件,收紧组件包括设于收紧腔内的收紧环,收紧环的外壁设有收紧配合面,收紧配合面用于与外壳本体的内壁抵压配合,收紧环的内壁还设有收紧抵压部,收紧抵压部呈环绕收紧环的内壁设置,收紧抵压部用于抱紧管件的外壁。
上述管件连接结构,当管件通过收紧腔插入时,管件推动密封本体在密封腔内移动,由于密封部呈凸出设置,密封部抵压管件的内壁、并实现密封,当密封抵压部抵压到第一卡位部时,无法进一步推动,即管件伸入到位;而收紧环的收紧配合面与外壳本体的内壁抵压配合进行安装,收紧抵压部抱紧管件的外壁避免管件松脱,从而实现更好的防松脱技术效果,且无需特殊拆装工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卡槽的半径呈渐进式设置,且靠近连接本体端部对应的第二卡槽的半径小于靠近连接本体中部对应的第二卡槽的半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壳安装座还设有至少一个窥视孔,窥视孔贯穿至外壳安装座的内腔,窥视孔与第一卡位部呈预设位置关系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壳安装座还设有第一卡接部,外壳本体设有与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包括设于外壳安装座的第一卡接槽,第二卡接部包括设于外壳本体的卡接翅片,卡接翅片朝外壳本体的内侧弯折、并用于与第一卡接槽配合卡接;或第一卡接部包括设于外壳安装座的第二卡接槽,第二卡接部包括朝外壳本体的内侧凸出的凸接部,凸接部用于与第二卡接槽配合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壳安装座还设有与第一卡接槽对应设置的卡接导向槽,卡接导向槽的两侧槽壁呈“八”字形设置、并用于将卡接翅片导向至第一卡接槽所在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收紧组件还包括设于收紧腔内的收紧爪环,收紧爪环包括爪环本体和设于爪环本体的抱爪,抱爪设有多个、并呈间距地环绕设于爪环本体的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抱爪呈倾斜地设于爪环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收紧环的收紧配合面呈第一倾斜面设置,外壳本体设有用于与第一倾斜面抵压配合的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和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不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本体的中部还设有分隔限位部,分隔限位部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一卡位部,外壳安装座、外壳本体、密封本体和收紧组件均设有两个、并对应设于分隔限位部的两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管件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连接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外壳安装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中外壳安装座的整体结构截面图;
图5为图1实施例中外壳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实施例中外壳本体的整体结构截面图;
图7为图1实施例中外壳本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实施例中收紧爪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实施例中收紧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实施例中密封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中管件连接结构的管件安装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中管件连接结构的管件拆卸示意图;
图13为另一种实施例中管件连接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连接本体,110、第一卡槽,120、第二卡槽,130、第一卡位部,140、分隔限位部,150、倒锥齿,160、密封凸环,200、外壳安装座,201、滑锥部,202、内圆孔壁,210、第一安装部,220、第二安装部,230、窥视孔,240、第一卡接槽,250、卡接导向槽,260、第二卡接槽,270、台阶面,280、半圆台,290、内环锥面,300、外壳本体,310、卡接翅片,320、凸接部,330、半圆孔,340、第二倾斜面,350、第三安装部,400、密封本体,410、密封部,420、密封抵压部,510、收紧环,511、收紧配合面,512、收紧抵压部,513、斜齿,520、收紧爪环,521、爪环本体,522、抱爪,600、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称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13所示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件600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本体100,连接本体100呈管状结构设置,连接本体100的外壁设有第一卡槽110、第二卡槽120和第一卡位部130,第一卡位部130设于第一卡槽110和第二卡槽120之间;外壳安装座200,外壳安装座200呈管状结构设置,外壳安装座200设有第一安装部210和第二安装部220,第一安装部210用于与第一卡槽110配合安装、并使外壳安装座200的内壁与第二卡槽120的槽壁之间形成密封腔;外壳本体300,外壳本体300呈管状结构设置,外壳本体300设有第三安装部350,第三安装部350用于与第二安装部220配合连接、并使外壳本体300的内壁与连接本体100的外壁之间形成收紧腔;密封本体400,密封本体400呈管状结构设置、并设于密封腔内,密封本体400的两端分别设有密封部410和密封抵压部420,密封部410呈环绕密封本体400的外壁设置,密封部410和密封抵压部420均呈凸出密封本体400的外壁设置,密封抵压部420的凸出高度高于密封部410的凸出高度,管件600能够经由收紧腔进入密封腔、并推动密封本体400在密封腔内移动、使密封抵压部420抵压第一卡位部130,密封部410能够抵压管件600的内壁对管件600进行密封;及收紧组件,收紧组件包括设于收紧腔内的收紧环510,收紧环510的外壁设有收紧配合面511,收紧配合面511用于与外壳本体300的内壁抵压配合,收紧环510的内壁还设有收紧抵压部512,收紧抵压部512呈环绕收紧环510的内壁设置,收紧抵压部512用于抱紧管件600的外壁。
当管件600通过收紧腔插入时,管件600推动密封本体400在密封腔内移动,由于密封部410呈凸出设置,密封部410抵压管件600的内壁、并实现密封,当密封抵压部420抵压到第一卡位部130时,无法进一步推动,即管件600伸入到位;而收紧环510的收紧配合面511与外壳本体300的内壁抵压配合进行安装,收紧抵压部512抱紧管件600的外壁避免管件600松脱,从而实现更好的防松脱技术效果,且无需特殊拆装工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连接本体100呈管状结构设置,两侧均可连通,以便连接两根管件600(当然,根据需要,在作为堵头时,连接本体100的内腔为不贯通设置),第一卡槽110设于靠内侧的位置,第二卡槽120设于靠端部的位置,第一卡位部130设于第一卡槽110和第二卡槽120之间的位置,第一卡位部130还设有安装导向锥(导向锥的靠近第二卡槽120的一侧为小径端),用于外壳安装座200在安装时,能够通过安装导向锥顺利滑入第一卡槽110内,之后,由于第一卡位部130的设置,使外壳安装座200无法后退脱出,即第一卡槽110的槽壁或第一卡位部130卡住外壳安装座200的第一安装部210,从而实现外壳安装座200与连接本体100之间的安装定位。
进一步地,第二卡槽120的槽壁还设有密封凸环160,密封凸环160设有至少一个、并环绕连接本体100的外壁设置。当管件600推动密封本体400在密封腔内移动时,密封凸环160进一步起到加强密封的作用,起到更好的密封技术效果;同时,还能够起到避免水压力使密封本体400后退的问题,更进一步的增强密封技术效果。
更进一步地,连接本体100的端部还设有倒锥齿150。如图2所示,连接本体100的右侧端部设有向外凸起的外圆环状结构,外圆环状结构上设有倒锥齿150,倒锥齿150用于增加对管件600内壁的摩擦作用,防止管件600脱出。
连接本体100可采用金属或塑料材料制作而成。
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安装部210用于与连接本体100对应配合连接,第二安装部220用于与第三安装部350配合连接(如卡接、贴合连接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具体的安装结构,以满足实际的安装配合需要,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第二卡槽120的半径呈渐进式设置,且靠近连接本体100端部对应的第二卡槽120的半径小于靠近连接本体100中部对应的第二卡槽120的半径。
如图2所示,第二卡槽120的槽壁截面呈倾斜设置,也即第二卡槽120整体呈锥形结构设置,且锥形的小径端位于连接本体100的端部一侧。如此设置,在管件600推动推动密封本体400移动时,连接本体100的半径逐渐变大,从而使得密封本体400的密封部410与管件600的内壁之间抵触越来越紧密,从而实现更好的密封技术效果。当密封抵压部420碰到第一卡位部130的右侧壁时,无法进一步前进,也即管件600安装到位。
如图3、图4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外壳安装座200还设有至少一个窥视孔230,窥视孔230贯穿至外壳安装座200的内腔,窥视孔230与第一卡位部130呈预设位置关系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外壳安装座200呈中空的圆柱状结构设置(也即管状),图4中可以看到,外壳安装座200的左侧端部设置的小内圆孔的内圆孔壁202,小内圆孔的孔径比连接本体100的第一卡位部130对应位置的直径略小,以防止安装后的外壳安装座200向后脱出;小内圆孔的孔壁外侧位置还设有滑锥部201,便于装配。
如图3所示,外壳安装座200还设有台阶面270,台阶面270环绕外壳安装座200的左端设置,还设有半圆台280,半圆台280设有多个、并用于与外壳本体300对位配合,外壳本体300设有与该半圆台280对应的半圆孔330。
如图3所示,窥视孔230设于半圆台280。窥视孔230设有多个、并呈间距环绕外壳安装座200设置。
如图3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外壳安装座200还设有第一卡接部,外壳本体300设有与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便于外壳安装座200和外壳本体300的配合卡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具体设置,以满足实际的连接需要,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3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卡接部包括设于外壳安装座200的第一卡接槽240,第二卡接部包括设于外壳本体300的卡接翅片310,卡接翅片310朝外壳本体300的内侧弯折、并用于与第一卡接槽240配合卡接。
如图3所示,第一卡接槽240用于与卡接翅片310配合卡接,卡接后,卡接翅片310由于第一卡接槽240的槽壁阻挡,无法后退,从而保证外壳本体300无法回退。
卡接翅片310可直接在外壳本体300的对应位置冲压而成,如图5和图6所示,翅片的三个边与外壳本体300脱离,另外一个边与外壳本体300连接,卡接翅片310具有一定弹性,在装配至预设位置后,卡接翅片310卡入第一卡接槽240,从而完成安装。
如图7和图13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卡接部包括设于外壳安装座200的第二卡接槽260,第二卡接部包括朝外壳本体300的内侧凸出的凸接部320,凸接部320用于与第二卡接槽260配合卡接。
凸接部320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此时,凸接部320与第二卡接槽260配合卡接。
外壳本体300可以是不锈钢或其他强度和弹性较好的金属材质制作而成。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外壳安装座200还设有与第一卡接槽240对应设置的卡接导向槽250,卡接导向槽250的两侧槽壁呈“八”字形设置、并用于将卡接翅片310导向至第一卡接槽240所在位置。
呈八字形设置的卡接导向槽250,在外壳本体300与外壳安装座200配合安装时,卡接翅片310可通过呈八字设置的卡接导向槽250移动,由于卡接导向槽250靠近第一卡接槽240一侧的开口较小,因此,在卡接翅片310进一步移动时,若存在偏移,则八字形的卡接导向槽250就能够纠正卡接翅片310的偏移位置、并使其步入正确的位置进一步移动,便于进一步移动时直接到达第一卡接槽240内,实现精准安装。因此,呈八字形设置的两侧槽壁的卡接导向槽250还起到自动调节外壳本体300安装位置的作用。
如图3所示,外壳安装座200的端部还设有内环锥面290,防止管件600安装时收紧爪环520过度方便而被屈服破坏。
外壳安装座200能够采用强度较高的PPSU、高温尼龙等塑料材质并经过注塑工艺成形得到。
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收紧组件还包括设于收紧腔内的收紧爪环520,收紧爪环520包括爪环本体521和设于爪环本体521的抱爪522,抱爪522设有多个、并呈间距地环绕设于爪环本体521的内侧。
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抱爪522呈倾斜地设于爪环本体521。
收紧爪环520为圆环状,多个抱爪522的端部形成的直径略小于管件600的外径,如此设置,当管件600伸入时,多个抱爪522能够抱紧管件600的外壁,从而实现更好的收紧技术效果。
抱爪522由弹性较好的金属材质制作而成。
如图1、图11至图13所示的实施例,收紧环510的收紧配合面511呈第一倾斜面设置,外壳本体300设有用于与第一倾斜面抵压配合的第二倾斜面340,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和第二倾斜面340的倾斜角度不相同。
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和第二倾斜面340的倾斜角度不相同设置,使得收紧环510与外壳本体300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在管件600安装好之后,若由于某些原因出现管件600有后退(即脱出)的趋势时,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340之间由于倾斜角度不同,从而能够实现更好的抵压技术效果,使管件600无法后退。
如图9所示,收紧环510的左侧端还设有斜齿513,以便于抱爪522弯折时能够受到抵压,避免过得弯曲损害抱爪522。
如图2、图11至图13所示的实施例,连接本体100的中部还设有分隔限位部140,分隔限位部140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卡槽110、第二卡槽120和第一卡位部130,外壳安装座200、外壳本体300、密封本体400和收紧组件均设有两个、并对应设于分隔限位部140的两侧。
如图2所示,分隔限位部140的两侧对称设置,以实现能够连接左右两侧两个管件600的技术效果。
当然,根据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成三通、单通等多种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管件600连接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2和图10所示,M的尺寸大于N的尺寸,以便于管件600能够顺利套入、并实现密封。
如图9所示,K相比管件600的外径略小,当管件600插入时,收紧抵压部512对棺材具有一定的抱紧力。
进一步地,收紧抵压部512呈倒齿结构设置。
如图9所示,L相比管件600的外径略大,以便于管件600的插入。
如图12所示,收紧环510的右侧端面与外壳本体300的右侧端内壁之间需预留预设距离H,以避免管件600与收紧环510轴向位移至外壳本体300的右侧端内壁抵压位置时无法起到收紧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呈管状结构设置,所述连接本体的外壁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一卡位部,所述第一卡位部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之间;
外壳安装座,所述外壳安装座呈管状结构设置,所述外壳安装座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安装、并使所述外壳安装座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壁之间形成密封腔;
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呈管状结构设置,所述外壳本体设有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安装部配合连接、并使所述外壳本体的内壁与所述连接本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收紧腔;
密封本体,所述密封本体呈管状结构设置、并设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密封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密封部和密封抵压部,所述密封部呈环绕所述密封本体的外壁设置,所述密封部和所述密封抵压部均呈凸出所述密封本体的外壁设置,所述密封抵压部的凸出高度高于所述密封部的凸出高度,管件能够经由所述收紧腔进入所述密封腔、并推动所述密封本体在所述密封腔内移动、使所述密封抵压部抵压所述第一卡位部,所述密封部能够抵压所述管件的内壁对所述管件进行密封;及
收紧组件,所述收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收紧腔内的收紧环,所述收紧环的外壁设有收紧配合面,所述收紧配合面用于与所述外壳本体的内壁抵压配合,所述收紧环的内壁还设有收紧抵压部,所述收紧抵压部呈环绕所述收紧环的内壁设置,所述收紧抵压部用于抱紧所述管件的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的半径呈渐进式设置,且靠近所述连接本体端部对应的所述第二卡槽的半径小于靠近所述连接本体中部对应的所述第二卡槽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安装座还设有至少一个窥视孔,所述窥视孔贯穿至所述外壳安装座的内腔,所述窥视孔与所述第一卡位部呈预设位置关系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安装座还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外壳本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安装座的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设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卡接翅片,所述卡接翅片朝所述外壳本体的内侧弯折、并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槽配合卡接;
或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安装座的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朝所述外壳本体的内侧凸出的凸接部,所述凸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接槽配合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安装座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槽对应设置的卡接导向槽,所述卡接导向槽的两侧槽壁呈“八”字形设置、并用于将所述卡接翅片导向至所述第一卡接槽所在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收紧腔内的收紧爪环,所述收紧爪环包括爪环本体和设于所述爪环本体的抱爪,所述抱爪设有多个、并呈间距地环绕设于所述爪环本体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爪呈倾斜地设于所述爪环本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环的收紧配合面呈第一倾斜面设置,所述外壳本体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抵压配合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不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的中部还设有分隔限位部,所述分隔限位部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第一卡位部,所述外壳安装座、所述外壳本体、所述密封本体和所述收紧组件均设有两个、并对应设于所述分隔限位部的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02779.4U CN208997526U (zh) | 2018-09-29 | 2018-09-29 | 管件连接结构 |
PCT/CN2019/094947 WO2020063018A1 (zh) | 2018-09-29 | 2019-07-05 | 管件连接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02779.4U CN208997526U (zh) | 2018-09-29 | 2018-09-29 | 管件连接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97526U true CN208997526U (zh) | 2019-06-18 |
Family
ID=66802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602779.4U Active CN208997526U (zh) | 2018-09-29 | 2018-09-29 | 管件连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97526U (zh) |
WO (1) | WO2020063018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63018A1 (zh) * | 2018-09-29 | 2020-04-02 | 日丰企业(佛山)有限公司 | 管件连接结构 |
CN111365545A (zh) * | 2020-03-31 | 2020-07-03 | 黄晓峰 | 一种柔性管的快插管件 |
US11525534B2 (en) | 2018-08-14 | 2022-12-13 | Reliance Worldwide Corporation | Tubular connector |
US11781689B2 (en) | 2020-03-13 | 2023-10-10 | Reliance Worldwide Corporation | Push-to-connect fitting providing an insertion indication |
US11802643B2 (en) | 2018-04-24 | 2023-10-31 | Reliance Worldwide Corporation | Fluid connec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32237B2 (ja) * | 1992-08-26 | 2003-08-04 |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 可撓ホース接続継手 |
DE202012102342U1 (de) * | 2012-06-26 | 2013-10-02 | Voss Automotive Gmbh |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Rohrleitungen |
WO2014072539A1 (es) * | 2012-11-07 | 2014-05-15 | Hita Technology Of Plastic System S.L. | Acoplamiento rápido para tubos |
CN205065131U (zh) * | 2015-10-21 | 2016-03-02 | 佛山市日丰企业有限公司 | 一种快接管件 |
DE202015103725U1 (de) * | 2015-07-16 | 2016-10-19 | Rehau Ag + Co | Leitungskupplungssystem für Hochdruckleitungen |
CN106641534A (zh) * | 2015-11-02 | 2017-05-10 | 上海元孚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快速接头 |
CN108194736B (zh) * | 2018-02-01 | 2024-08-27 | 日丰企业(佛山)有限公司 | 管件接头组件 |
CN208997526U (zh) * | 2018-09-29 | 2019-06-18 | 日丰科技有限公司 | 管件连接结构 |
-
2018
- 2018-09-29 CN CN201821602779.4U patent/CN208997526U/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7-05 WO PCT/CN2019/094947 patent/WO202006301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02643B2 (en) | 2018-04-24 | 2023-10-31 | Reliance Worldwide Corporation | Fluid connector |
US11525534B2 (en) | 2018-08-14 | 2022-12-13 | Reliance Worldwide Corporation | Tubular connector |
US12049974B2 (en) | 2018-08-14 | 2024-07-30 | Reliance Worldwide Corporation | Tubular connector |
WO2020063018A1 (zh) * | 2018-09-29 | 2020-04-02 | 日丰企业(佛山)有限公司 | 管件连接结构 |
US11781689B2 (en) | 2020-03-13 | 2023-10-10 | Reliance Worldwide Corporation | Push-to-connect fitting providing an insertion indication |
CN111365545A (zh) * | 2020-03-31 | 2020-07-03 | 黄晓峰 | 一种柔性管的快插管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063018A1 (zh) | 2020-04-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997526U (zh) | 管件连接结构 | |
CN108779883A (zh) | 带有弹簧的联接器 | |
CN100595461C (zh) | 压缩空气快速管接头 | |
ES2861179T3 (es) | Acoplamiento para conectar dos elementos de tubo | |
CN209960045U (zh) | 连接管件 | |
RU2536461C2 (ru) | Муфта с активируемым уплотнением | |
CN103925440A (zh) | 一种压缩空气快速管接头 | |
CN101275698A (zh) | 一种管子连接器 | |
ES2841529T3 (es) | Anillo de abrazadera de retención para unir dos tubos y tubos a empalmes | |
CN201875330U (zh) | 一种塑料管道的快速连接结构 | |
CN106362251B (zh) | 注射装置 | |
US7784836B2 (en) | Air filter connecting unit | |
EP3135978A1 (en) | Pipe-in-pipe fast installation structure | |
CN106322034A (zh) | 自锁式密封连接装置 | |
CA2513392C (en) | Removable plug-in connection for high-pressure lines | |
ES2945217T3 (es) | Unión de tubería y acoplador con ranura y sello multirreborde | |
ES2390210T3 (es) | Conector de ajuste de presión con pieza de acoplamiento mejorada para sujetar un manguito de presión | |
CN203948842U (zh) | 一种快速管接头 | |
CN202837639U (zh) | 一种微管接头 | |
CN208651874U (zh) | 管接头结构 | |
KR200449616Y1 (ko) | 상,하수도관용 연결클립 | |
CN103939693A (zh) | 小管径快速接头 | |
CN213145717U (zh) | 快速连接头 | |
CN209786294U (zh) | 一种隔爆型电缆连接器 | |
CN217042649U (zh) | 一种带有端头快接结构的石英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