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09705U - 锅体和具有其的电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锅体和具有其的电加热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09705U CN208909705U CN201820963969.2U CN201820963969U CN208909705U CN 208909705 U CN208909705 U CN 208909705U CN 201820963969 U CN201820963969 U CN 201820963969U CN 208909705 U CN208909705 U CN 2089097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body
- interval
- ontology
- painting
- composite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体和具有其的电加热设备,所述锅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盛放腔室;复合层,所述复合层设在所述本体的外底壁上,所述复合层包括多个涂层段,多个所述涂层段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涂层段之间的最小间隙大于相应的两个所述涂层段中的每个所述涂层段的径向宽度。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体具有食材的平整度较好、沸孔更多、可以提升食材的品质和口感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锅体和具有其的电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锅体,通常采用在锅体内表面全部喷涂氟树脂或者陶瓷不粘涂料,但内胆喷涂这些不粘涂层后,这些不粘涂层表面能低及光滑,煮饭时,气泡容易沿着锅底往锅内壁锅移动,从而导致煮饭时的平整度较差,中间有凹坑;同时,煮饭时,气泡往锅壁移动,导致沸腾不均匀,煮饭产生的沸腾孔很少,从而造成锅体中部和边缘的米饭品质差异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锅体,该锅体可以提升食材的口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锅体的电加热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锅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盛放腔室;复合层,所述复合层设在所述本体的外底壁上,所述复合层包括多个涂层段,多个涂层段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涂层段之间的最小间隙大于相应的两个所述涂层段中的每个所述涂层段的径向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体具有食材的平整度较好、沸孔更多、可以提升食材的品质和口感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锅体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涂层段为环形,多个所述涂层段依次套设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涂层段同心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邻的两个所述涂层段之间的最小间隙为H,每个所述涂层段的径向宽度为L,其中H≥2L。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涂层段的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15-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涂层段的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15-0.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涂层段的径向宽度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的外底壁设有向内凹入的凹槽,所述复合层设在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复合层的底壁与所述本体的外底壁的未设所述凹槽的部分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的内周壁设有不粘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7-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电加热设备包括:加热器;锅体,所述锅体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锅体,所述锅体放置在所述加热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加热设备,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锅体,具有食材的平整度较好、沸孔更多、可以提升食材的品质和口感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体的仰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锅体100;
本体10;盛放腔室11;凹槽12;不粘涂层13;
复合层20;涂层段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锅体100。其中锅体100可以为应用在电压力锅、电饭煲等烹饪设备中的内锅,锅体100还可以为直接放置在电磁炉或者燃气灶等加热装置上的单体锅。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锅体100包括:本体10和复合层20。
其中,本体10内设有盛放腔室11,复合层20设在本体10的外底壁上,复合层20包括多个涂层段21,多个涂层段21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涂层段21之间的最小间隙大于相应的两个涂层段21中的每个涂层段21的径向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复合层20可以是受热涂层或者发热涂层,例如,锅体100为放置在燃气灶等灶具的单体锅时,复合层20为受热涂层;锅体100为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锅具时,复合层20为发热涂层。优选地,复合层20为铁基涂层例如碳钢涂层、不锈钢涂层等,可以采用局部喷涂的方式在本体10的底部喷涂多个涂层段21,为便于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均以复合层20为受热涂层进行描述。
具体而言,盛放腔室11用于盛放食材,复合层20设在本体10底壁的外表面上,复合层20包括多个涂层段21,多个涂层段21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涂层段21之间的最小间隙大于该两个涂层段21中的每个涂层段21的径向宽度,这样,复合层20在受热后向本体10传热的过程中,盛放腔室11内在垂直于涂层段21方向上的温度高于垂直于相邻两个涂层段21之间间隙的温度,也就是说,盛放腔室11内在垂直方向的传热效率大于在本体10径向方向的传热效率,因此,如图1所示,食材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更容易沿垂直方向向上移动,避免了气泡由盛放腔室11的底部沿径向向本体10内壁方向移动再由内壁溢出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体100,通过在锅体100的外底壁设置复合层20,复合层20包括多个涂层段21,多个涂层段21依次套设,且相邻的两个涂层段21之间的间隙大于该两个涂层段21中的每个涂层段21的宽度,因此,涂层段21在受热后向本体10传热的过程中,盛放腔室11内垂直于涂层段21部分的温度大于垂直于涂层段21间隙部分的温度,产生的气泡易于沿垂直于复合层20的方向运动,避免了气泡沿盛放腔室11的底部向侧壁移动再由侧壁溢出的情况,从而使得水在不同的圆环上均匀沸腾,食材加工完成后的平整度更好,沸孔更多且分布均匀,食材的品质和口感更佳。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体100具有使得食材的平整度较好、沸孔更多、可以提升食材的品质和口感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涂层段21为环形,多个涂层段21依次套设间隔设置。具体地,复合层20设在本体10底壁的外表面上,复合层20包括多个环形的涂层段21,多个涂层段21依次套设且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涂层段21之间的最小间隙大于该两个涂层段21中的每个涂层段21的径向宽度。由此,多个涂层段21的加工较为方便,且多个环形的涂层段21对食材的加热效果也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所示的实施例,多个涂层段21同心设置。具体地,多个圆环形涂层段21的圆心相同,且多个涂层段21的直径不同,多个涂层段21依次套设,由此,多个涂层段21对本体10内食材的加热效果更加均匀,可以进一步提高食材的口感和品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相邻的两个涂层段21之间的最小间隙为H,每个涂层段21的径向宽度为L,其中H≥2L。这样,盛放腔室11内垂直于涂层段21间隙的部分至少是垂直于涂层段21的部分的两倍,热量在盛放腔室11内垂直方向上的传热效率至少是径向方向上传热效率的两倍,由此,更有利于气泡沿垂直方向移动,气泡对食材产生的沸孔更多,食材的口感和品质进一步提升。
可选地,参照图2所示的实施例,多个涂层段21的径向宽度相同。由此,多个涂层段21的加工较为简便,涂层段21对于本体10的传热效果更加均匀,气泡在本体10径向上的分布也更均匀,由此,可以提高食材在加热过程中的平整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食材的口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每个涂层段21的高度T的取值范围为0.15-2mm。如果锅体100采用电磁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涂层段21的高度T小于0.15mm,则不能保证较好的电磁加热效果;如果涂层段21的高度T大于2mm,则制造成本较高,并且涂层耐冲击力弱,在长时间工作后容易脱落,因此,涂层段21的高度T的取值范围控制在0.15-2mm之间,既保证了较好的电磁加热效果的同时又可以对制造成本进行控制且涂层的耐冲击力较好。
优选地,每个涂层段21的高度T的取值范围为0.15-0.5mm。由此,锅体100的电磁加热效果进一步提高,同时制造成本更低且复合层20的耐冲击力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继续参照图1所示的实施例,本体10的外底壁设有向内凹入的凹槽12,复合层20设在凹槽12内。具体地,本体10的外底壁向本体10内部凹陷形成凹槽12,多个涂层段21喷涂在本体10的外底壁上且位于凹槽12内。从而可以减少锅体100的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复合层20的底壁与本体10的外底壁的未设凹槽12的部分平齐。由此,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复合层20与外界发生碰撞而损坏或脱落的情况,从而起到对复合层20保护的作用。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体10的外底壁可以不设有凹槽12,复合层20直接喷涂在本体10的外底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体10的内周壁设有不粘涂层13。不粘涂层13均匀的喷涂在本体10的内周壁上,这样,在烹饪过程中可以防止食材粘附在本体10的内壁上,便于清洗的同时有益于健康。
可选地,本体10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7-2mm。本体10的厚度如果小于0.7mm,则本体10的结构强度较差,如果大于2mm,则本体10的制造成本较高,因此,本体10的厚度控制在0.7-2mm之间可以在满足较好的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本体10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本体10可以采用单层金属或多层金属材料制造而成,优选地,本体10采用单层金属材料制造而成,例如可以采用铝或不锈钢制成,由此,可以降低锅体100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电加热设备包括:加热器和锅体。锅体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锅体100,锅体100放置在加热器上,加热器通过对复合层20加热,复合层20再将热量传递给本体10来实现对盛放腔内食材的加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加热设备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等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加热设备,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锅体100,在烹饪时本体10内产生的气泡沿垂直于复合层20的方向移动,这样食材的平整度较好,产生的沸孔更多,从而可以提升食材的品质和口感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体100和具有其的电加热设备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锅体(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0),所述本体(10)内设有盛放腔室(11);
复合层(20),所述复合层(20)设在所述本体(10)的外底壁上,所述复合层(20)包括多个涂层段(21),多个涂层段(21)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涂层段(21)之间的最小间隙大于相应的两个所述涂层段(21)中的每个所述涂层段(21)的径向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段(21)为环形,多个所述涂层段(21)依次套设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体(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涂层段(21)同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体(100),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涂层段(21)之间的最小间隙为H,每个所述涂层段(21)的径向宽度为L,其中H≥2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体(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涂层段(21)的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15-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体(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涂层段(21)的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15-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体(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涂层段(21)的径向宽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的外底壁设有向内凹入的凹槽(12),所述复合层(20)设在所述凹槽(12)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20)的底壁与所述本体(10)的外底壁的未设所述凹槽(12)的部分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的内周壁设有不粘涂层(1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7-2mm。
12.一种电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
锅体,所述锅体为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锅体(100),所述锅体(100) 放置在所述加热器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63969.2U CN208909705U (zh) | 2018-06-20 | 2018-06-20 | 锅体和具有其的电加热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63969.2U CN208909705U (zh) | 2018-06-20 | 2018-06-20 | 锅体和具有其的电加热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09705U true CN208909705U (zh) | 2019-05-31 |
Family
ID=66693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963969.2U Active CN208909705U (zh) | 2018-06-20 | 2018-06-20 | 锅体和具有其的电加热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0970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01341A (zh) * | 2020-12-07 | 2022-06-10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2018
- 2018-06-20 CN CN201820963969.2U patent/CN20890970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01341A (zh) * | 2020-12-07 | 2022-06-10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78147B2 (en) |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of profiled non-stick pans with concave-convex pattern | |
CN205018858U (zh) |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煮饭器 | |
CN208876041U (zh) | 锅具及烹饪器具 | |
CN208909705U (zh) | 锅体和具有其的电加热设备 | |
CN205162736U (zh) | 一种均匀加热的内胆及电热锅 | |
CN207940630U (zh) | 一种复合锅 | |
CN105455614B (zh) | 一种烹饪器具内锅的制造方法 | |
CN202287739U (zh) | 多功能电热锅 | |
JP6180808B2 (ja) | 炊飯器 | |
CN201046070Y (zh) | 复合底铝制电磁锅 | |
KR101751320B1 (ko) | 인덕션 렌지용 조리용기의 제조방법 | |
CN208658662U (zh) | 锅具以及烹饪器具 | |
CN208784367U (zh) | 锅具及烹饪器具 | |
CN209018380U (zh) | 烹饪器具及电磁炉组件 | |
CN105627379A (zh) | 炉头转盘式集成单灶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3935023U (zh) | 一种炒锅 | |
CN20855115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770010U (zh) | 一种快热节能炒锅 | |
CN105342361A (zh) | 一种食材分离式麦饭石陶瓷内置锅体 | |
CN207912565U (zh) | 一种带金属外壳的ih电饭煲陶瓷内胆 | |
CN203263100U (zh) | 电饭煲发热盘 | |
CN202223051U (zh) | 一种炊具锅体内胆结构 | |
KR20230114495A (ko) | 대용량 조리기기용 히터 | |
CN209171957U (zh) | 一种加强型防振抗疲劳电饭煲内胆 | |
JPH0234436B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