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07402U - 免引水泵组抽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免引水泵组抽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07402U CN208907402U CN201821774357.5U CN201821774357U CN208907402U CN 208907402 U CN208907402 U CN 208907402U CN 201821774357 U CN201821774357 U CN 201821774357U CN 208907402 U CN208907402 U CN 2089074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lay
- valve
- normally opened
- opened contact
- centrifugal pu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引水泵组抽水系统。包括引水罐,引水罐侧壁上连接有吸水管和排水管,吸水管安装在引水罐外部,通过弯头与引水罐侧壁的顶端连接,排水管与引水罐侧壁的底端连接,排水管端部连接离心泵A,离心泵A的输出端连接输送管路,在输送管路上设置有阀门A,输送管路端部与两个支管相连,两个支管上分别设置阀门B和阀门D,两个支管端部均连接引水管,一条引水管上设置离心泵B,另一条引水管上设置离心泵C,离心泵B、离心泵C与支管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阀门C和阀门E。引水罐充满水后,以后离心泵开停车无需再次对离心泵充水,使灌水简单易行,并且能够给泵组中的其他离心泵提供引水,实现了自动化抽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引水泵组抽水系统。
背景技术
离心泵一般由电动机带动,在启动泵前,泵体即吸入管路内充满的液体。当叶轮高速旋转时,叶轮带动叶片间的液体一道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体从叶轮中心被甩向叶轮外缘(流速可增大至15~25m/s),动能也随之增加。当液体进入泵壳后,由于蜗壳形泵壳中的流道逐渐扩大,液体流速逐渐降低,一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于是液体以较高的压强沿排出口流出。与此同时,叶轮中心处由于液体被甩出而形成一定的真空,而液面处的压强Pa比叶轮中心处要高,因此,吸入管路的液体在压差作用下进入泵内。叶轮不停旋转,液体也连续不断的被吸入和压出。由于离心泵之所以能够输送液体,主要靠离心力的作用,故称为离心泵。
离心泵在运转时,如果泵内没有充满液体,或者在运转过程中泵内漏入空气,由于空气密度比液体密度小得多,在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也小,使吸入口处不能形成足够的真空度,将液体吸入泵内,这时,虽然叶轮转动,却不能输送液体,这种现象称为“气缚”。为了避免“气缚”的产生,必须在每次启动泵之前将泵体及吸入管路内充满液体并排尽空气。
如果被输送液体的液面高于离心泵入口水平面则正常安装,离心泵即可正常运行。如果被输送液体液面低于离心泵入口则要在启动离心泵之前使离心泵泵体和入口管路充满液体以使吸入口处形成足够的真空度,离心泵才能正常运行输送物料。
传统使离心泵入口处充满液体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离心泵吸入口处安装止逆阀,然后在离心泵的液体出口处加入液体,然后关闭加液阀门启动离心泵。该方法使液体充满吸入管路和泵体需要一定时间,同时也受底阀密封程度影响会有一定的灌充时间,而其是否充满也无从观察,有时需要多次灌充才能正常启动。如果是敞开加水,会有水的浪费、影响环境卫生等问题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引水泵组抽水系统,引水罐充满水后,以后离心泵开停车无需再次对离心泵充水,使离心泵灌水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并且能够给泵组中的其他离心泵提供引水,实现了自动化抽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免引水泵组抽水系统,包括引水罐,引水罐侧壁上连接有吸水管和排水管,吸水管安装在引水罐外部,通过弯头与引水罐侧壁的顶端连接,排水管与引水罐侧壁的底端连接,排水管端部连接离心泵A,离心泵A的输出端连接输送管路,在输送管路上设置有阀门A,输送管路端部与两个支管相连,两个支管上分别设置阀门B和阀门D,两个支管端部均连接引水管,一条引水管上设置离心泵B,另一条引水管上设置离心泵C,离心泵B、离心泵C与支管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阀门C和阀门E。
其中:
所述的吸水管与弯头焊接为一体。
所述的引水罐上设液位指示器。
所述的引水罐上设置注水口,注水口与注水管相连,注水管上设置注水控制阀。
所述的抽水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继电器A、继时间继电器B、继电器C、继电器D、继电器E、继电器F、选择开关A、选择开关B、不自锁开关、二极管,阀门A、阀门B、阀门C、阀门D、阀门E均为电动阀门;
继电器A一端连接到二极管阴极以及通过继电器A的第一个常开触点和时间继电器B的常闭触点连接到电源正极,二极管阳极通过不自锁开关连接到电源负极,阀门A、阀门B、阀门C、阀门D、阀门E的控制端分别通过继电器A的第二个常开触点、第三个常开触点、第四个常开触点、第五个常开触点、第六个常开触点连接到电源,离心泵A的电源端通过第七个常开触点连接到电源,继电器A的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
继时间继电器B的线圈一端通过不自锁开关连接到电源正极,继时间继电器B的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继时间继电器B的第一个常开触点一端连接到正极,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继电器C的线圈和第一个常开触点,继电器C的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继电器C的常开触点另一端通过继电器D的常闭触点连接到电源正极;继时间继电器B的第二个常开触点一端连接到电源正极,继时间继电器B的第二个常开触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继电器E的线圈一端和第一个常开触点一端,继电器E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继电器E的第一个常开触点另一端通过继电器F的常闭触点连接到电源正极;
继电器C的第二个常开触点一端连接到阀门C的控制端,继电器C的第三个常开触点一端通过离心泵B的电源端连接到电源负极,继电器C的第二个常开触点和第三个常开触点另一端通过选择开关A连接到电源正极;
继电器D的线圈一端通过不自锁开关连接到电源正极,继电器D的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
继电器E的第二个常开触点一端连接到阀门E的控制端,继电器E的第三个常开触点一端通过离心泵C的电源端连接到电源负极,继电器E的第二个常开触点和第三个常开触点另一端通过选择开关B连接到电源正极;
继电器F的线圈一端通过不自锁开关连接到电源正极,继电器F的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
工作原理及过程:
使用时,首先打开注水控制阀使水进入引水罐,液位靠近吸水管时,关闭注水控制阀。打开阀门A-E,开启离心泵A,然后再启动离心泵B和离心泵C,关闭阀门A和离心泵A,采用离心泵B和离心泵C供水。
再次使用时,无需对引水罐注水,直接重复上述步骤即可。液位指示器显示的液位低于排水管时,再次对引水罐进水。
通过选择开关A和选择开关B选择是由离心泵B、离心泵C或离心泵B和离心泵C供水。
以离心泵B供水为例:
(1)闭合选择开关A,使继电器C和继电器D构成的供水小单元,具备供水的条件;
(2)按下不自锁开关,继电器A的线圈得电,继电器A的所有常开触点闭合;继电器A的第一个常开触点闭合,使继电器A的线圈始终通电,继电器A保持闭合,阀门A、阀门B、阀门C、阀门D、阀门E同时开启,离心泵A也开启,将引水罐中的水抽入管道,同时通过负压效果,引水罐的吸水管会将水池中的水抽入引水罐中。离心泵A抽出的水回流到离心泵B的出水口,形成引水。
(3)在按下不自锁开关时,继电器B的线圈得电,继电器B为延时继电器,功能为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延时三秒动作。三秒后继电器B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短时变位。继电器B的常闭触点短时断开,使继电器A的线圈失电,继电器A的所有常开触点断开。阀门A、阀门B、阀门D、阀门E同时关闭,离心泵A也停止。继电器B的两个常开触点短时闭合,使继电器C和继电器D构成的供水小单元开始工作,继电器E和继电器F构成的供水小单元工作原理与继电器C和继电器D构成的供水小单元相同,由于选择开关B的断开使其不工作,此处以继电器C和继电器D构成的供水小单元为例进行分析。
(4)继电器C的线圈接到信号后继电器C的常开触点闭合,继电器C的第一个常开触点闭合使继电器C的线圈保持得电,继电器C的常开触点保持闭合,阀门C得电继续开启,离心泵B开始工作,由于离心泵B的出水口灌入引水,所以离心泵B可以直接将水池中的水抽出,并开始供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引水罐充满水后,以后离心泵开停车无需再次对离心泵充水,使离心泵灌水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并且能够给泵组中的其他离心泵提供引水。
2、吸水管安装在引水罐外部,通过弯头与引水罐侧壁的顶端连接,降低了离心泵进口段管道阻力,进一步提高吸入高度和抗气蚀能力。
3、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免引水泵组抽水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引水罐与离心泵A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泵B或离心泵C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图;
图中:1、引水罐;2、吸水管;3、排水管;4、弯头;5、离心泵A;6、输送管路;7、阀门A;8、支管;9、阀门B;10、阀门C;11、阀门D;12、阀门E;13、离心泵B;14、离心泵C;15、引水管;16、继电器A;17、时间继电器B;18、继电器C;19、继电器D;20、继电器E;21、继电器F;22、选择开关A;23、选择开关B;24、不自锁开关;25、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所述的免引水泵组抽水系统,包括引水罐1,引水罐1侧壁上连接有吸水管2和排水管3,吸水管2安装在引水罐1外部,通过弯头4与引水罐1侧壁的顶端连接,排水管3与引水罐1侧壁的底端连接,排水管3端部连接离心泵A5,离心泵A5的输出端连接输送管路6,在输送管路6上设置有阀门A7,输送管路6端部与两个支管8相连,两个支管8上分别设置阀门B9和阀门D11,两个支管8端部均连接引水管15,一条引水管15上设置离心泵B13,另一条引水管15上设置离心泵C14,离心泵B13、离心泵C14与支管8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阀门C10和阀门E12。
所述的吸水管2与弯头4焊接为一体。
所述的引水罐1上设液位指示器。
所述的引水罐1上设置注水口,注水口与注水管相连,注水管上设置注水控制阀。
所述的抽水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继电器A16、继时间继电器B17、继电器C18、继电器D19、继电器E20、继电器F21、选择开关A22、选择开关B23、不自锁开关24、二极管25,阀门A7、阀门B9、阀门C10、阀门D11、阀门E12均为电动阀门;
继电器A16一端连接到二极管25阴极以及通过继电器A16的第一个常开触点和时间继电器B17的常闭触点连接到电源正极,二极管25阳极通过不自锁开关24连接到电源负极,阀门A7、阀门B9、阀门C10、阀门D11、阀门E12的控制端分别通过继电器A16的第二个常开触点、第三个常开触点、第四个常开触点、第五个常开触点、第六个常开触点连接到电源,离心泵A5的电源端通过第七个常开触点连接到电源,继电器A16的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
继时间继电器B17的线圈一端通过不自锁开关24连接到电源正极,继时间继电器B17的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继时间继电器B17的第一个常开触点一端连接到正极,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继电器C18的线圈和第一个常开触点,继电器C18的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继电器C18的常开触点另一端通过继电器D19的常闭触点连接到电源正极;继时间继电器B17的第二个常开触点一端连接到电源正极,继时间继电器B17的第二个常开触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继电器E20的线圈一端和第一个常开触点一端,继电器E20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继电器E20的第一个常开触点另一端通过继电器F21的常闭触点连接到电源正极;
继电器C18的第二个常开触点一端连接到阀门C10的控制端,继电器C18的第三个常开触点一端通过离心泵B13的电源端连接到电源负极,继电器C18的第二个常开触点和第三个常开触点另一端通过选择开关A22连接到电源正极;
继电器D19的线圈一端通过不自锁开关24连接到电源正极,继电器D19的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
继电器E20的第二个常开触点一端连接到阀门E12的控制端,继电器E20的第三个常开触点一端通过离心泵C14的电源端连接到电源负极,继电器E20的第二个常开触点和第三个常开触点另一端通过选择开关B23连接到电源正极;
继电器F21的线圈一端通过不自锁开关24连接到电源正极,继电器F21的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
使用时,首先打开注水控制阀使水进入引水罐1,液位靠近吸水管2时,关闭注水控制阀。打开阀门A7-E,开启离心泵A5,然后再启动离心泵B13和离心泵C14,关闭阀门A7和离心泵A5,采用离心泵B13和离心泵C14供水。
再次使用时,无需对引水罐1注水,直接重复上述步骤即可。液位指示器显示的液位低于排水管3时,再次对引水罐1进水。
通过选择开关A22和选择开关B23选择是由离心泵B13、离心泵C14或离心泵B13和离心泵C14供水。
以离心泵B13供水为例:
(1)闭合选择开关A22,使继电器C18和继电器D19构成的供水小单元,具备供水的条件;
(2)按下不自锁开关24,继电器A16的线圈得电,继电器A16的所有常开触点闭合;继电器A16的第一个常开触点闭合,使继电器A16的线圈始终通电,继电器A16保持闭合,阀门A7、阀门B9、阀门C10、阀门D11、阀门E12同时开启,离心泵A5也开启,将引水罐1中的水抽入管道,同时通过负压效果,引水罐1的吸水管2会将水池中的水抽入引水罐1中。离心泵A5抽出的水回流到离心泵B13的出水口,形成引水。
(3)在按下不自锁开关24时,继电器B的线圈得电,继电器B为延时继电器,功能为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延时三秒动作。三秒后继电器B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短时变位。继电器B的常闭触点短时断开,使继电器A16的线圈失电,继电器A16的所有常开触点断开。阀门A7、阀门B9、阀门D11、阀门E12同时关闭,离心泵A5也停止。继电器B的两个常开触点短时闭合,使继电器C18和继电器D19构成的供水小单元开始工作,继电器E20和继电器F21构成的供水小单元工作原理与继电器C18和继电器D19构成的供水小单元相同,由于选择开关B23的断开使其不工作,此处以继电器C18和继电器D19构成的供水小单元为例进行分析。
(4)继电器C18的线圈接到信号后继电器C18的常开触点闭合,继电器C18的第一个常开触点闭合使继电器C18的线圈保持得电,继电器C18的常开触点保持闭合,阀门C10得电继续开启,离心泵B13开始工作,由于离心泵B13的出水口灌入引水,所以离心泵B13可以直接将水池中的水抽出,并开始供水。
Claims (5)
1.一种免引水泵组抽水系统,包括引水罐(1),其特征在于:引水罐(1)侧壁上连接有吸水管(2)和排水管(3),吸水管(2)安装在引水罐(1)外部,通过弯头(4)与引水罐(1)侧壁的顶端连接,排水管(3)与引水罐(1)侧壁的底端连接,排水管(3)端部连接离心泵A(5),离心泵A(5)的输出端连接输送管路(6),在输送管路(6)上设置有阀门A(7),输送管路(6)端部与两个支管(8)相连,两个支管(8)上分别设置阀门B(9)和阀门D(11),两个支管(8)端部均连接引水管(15),一条引水管(15)上设置离心泵B(13),另一条引水管(15)上设置离心泵C(14),离心泵B(13)、离心泵C(14)与支管(8)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阀门C(10)和阀门E(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引水泵组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水管(2)与弯头(4)焊接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引水泵组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水罐(1)上设液位指示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引水泵组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水罐(1)上设置注水口,注水口与注水管相连,注水管上设置注水控制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引水泵组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水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继电器A(16)、继时间继电器B(17)、继电器C(18)、继电器D(19)、继电器E(20)、继电器F(21)、选择开关A(22)、选择开关B(23)、不自锁开关(24)、二极管(25),阀门A(7)、阀门B(9)、阀门C(10)、阀门D(11)、阀门E(12)均为电动阀门;
继电器A(16)一端连接到二极管(25)阴极以及通过继电器A(16)的第一个常开触点和时间继电器B(17)的常闭触点连接到电源正极,二极管(25)阳极通过不自锁开关(24)连接到电源负极,阀门A(7)、阀门B(9)、阀门C(10)、阀门D(11)、阀门E(12)的控制端分别通过继电器A(16)的第二个常开触点、第三个常开触点、第四个常开触点、第五个常开触点、第六个常开触点连接到电源,离心泵A(5)的电源端通过第七个常开触点连接到电源,继电器A(16)的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
继时间继电器B(17)的线圈一端通过不自锁开关(24)连接到电源正极,继时间继电器B(17)的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继时间继电器B(17)的第一个常开触点一端连接到正极,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继电器C(18)的线圈和第一个常开触点,继电器C(18)的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继电器C(18)的常开触点另一端通过继电器D(19)的常闭触点连接到电源正极;继时间继电器B(17)的第二个常开触点一端连接到电源正极,继时间继电器B(17)的第二个常开触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继电器E(20)的线圈一端和第一个常开触点一端,继电器E(20)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继电器E(20)的第一个常开触点另一端通过继电器F(21)的常闭触点连接到电源正极;
继电器C(18)的第二个常开触点一端连接到阀门C(10)的控制端,继电器C(18)的第三个常开触点一端通过离心泵B(13)的电源端连接到电源负极,继电器C(18)的第二个常开触点和第三个常开触点另一端通过选择开关A(22)连接到电源正极;
继电器D(19)的线圈一端通过不自锁开关(24)连接到电源正极,继电器D(19)的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
继电器E(20)的第二个常开触点一端连接到阀门E(12)的控制端,继电器E(20)的第三个常开触点一端通过离心泵C(14)的电源端连接到电源负极,继电器E(20)的第二个常开触点和第三个常开触点另一端通过选择开关B(23)连接到电源正极;
继电器F(21)的线圈一端通过不自锁开关(24)连接到电源正极,继电器F(21)的线圈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负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74357.5U CN208907402U (zh) | 2018-10-30 | 2018-10-30 | 免引水泵组抽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74357.5U CN208907402U (zh) | 2018-10-30 | 2018-10-30 | 免引水泵组抽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07402U true CN208907402U (zh) | 2019-05-28 |
Family
ID=66614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7435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07402U (zh) | 2018-10-30 | 2018-10-30 | 免引水泵组抽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07402U (zh) |
-
2018
- 2018-10-30 CN CN201821774357.5U patent/CN20890740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082565U (zh) | 真空引水离心泵装置 | |
CN108087287A (zh) | 一种混流泵免抽真空自动启动装置 | |
CN202301057U (zh) | 离心泵引水装置 | |
CN208907402U (zh) | 免引水泵组抽水系统 | |
CN202040088U (zh) | 一种高效节能无泄漏立式自吸泵 | |
CN208073783U (zh) | 同步自控强自吸泵系统 | |
CN201884290U (zh) | 带有前置器的自吸泵 | |
CN208734560U (zh) | 水淬渣生产用水泵 | |
CN203685598U (zh) | 一种强自吸双吸式自吸泵 | |
CN103603806B (zh) | 一种强自吸双吸式自吸泵 | |
CN201162682Y (zh) | 离心泵的自吸装置 | |
CN208605372U (zh) | 防气缚离心泵 | |
CN207813953U (zh) | 一种混流泵免抽真空自动启动装置 | |
CN210290164U (zh) | 一种卧式离心泵自动供排水装置 | |
CN101839244A (zh) | 污水泵自动引水装置 | |
CN201661480U (zh) | 污水泵自动引水装置 | |
CN220726599U (zh) | 一种余能回收的水能提灌装置 | |
CN108869316B (zh) | 一种带轴流式射流装置的内混式自吸泵 | |
CN209100288U (zh) | 一种可实现高效自吸的复合式离心泵 | |
CN101975171B (zh) | 水泵引水真空自动吸上装置 | |
CN208364407U (zh) | 一种喷射真空自动引水装置 | |
CN220850188U (zh) | 一种无动力自吸排灌泵 | |
CN2781054Y (zh) | 离心式真空引水装置 | |
CN108119370A (zh) | 一种混流泵和离心泵的自动启动方法 | |
CN206571698U (zh) | 一种新型结构的智能控制潜水电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