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01703U - 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01703U CN208901703U CN201821527751.9U CN201821527751U CN208901703U CN 208901703 U CN208901703 U CN 208901703U CN 201821527751 U CN201821527751 U CN 201821527751U CN 208901703 U CN208901703 U CN 2089017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tion
- cold
- cold accumulation
- valve
- refriger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11232 storag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YMWUJEATGCHHMB-UHFFFAOYSA-N Dichloro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lCCl YMWUJEATGCHHM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AMXOYNBUYSYVKV-UHFFFAOYSA-M lithium bromide Chemical compound [Li+].[Br-] AMXOYNBUYSYVKV-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441 ethano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Ozone Chemical compound [O-][O+]=O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12 coagul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90 disso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h2o 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505 pernici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包括制冷蓄冷罐、管道、真空泵、冷凝器、接收罐和转液泵,所述制冷蓄冷罐上设置有制冷剂出口和制冷剂进口,所述管道依次通过真空泵、冷凝器、接收罐和转液泵将制冷剂出口和制冷剂进口连通;所述制冷蓄冷罐内设置有换热管进而将制冷蓄冷罐分为管程和壳程,所述管程内设置有载冷剂,所述壳程内设置有制冷剂,所述制冷剂内浸泡有能够发生热交换的蓄冷剂储存装置,所述蓄冷剂储存装置内设置有蓄冷剂。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特的制冷蓄冷罐结构实现制冷和蓄冷,并采用真空泵产生真空,更加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流行的制冷技术主要有氟利昂蒸汽压缩制冷技术、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制冷技术。氟利昂蒸汽压缩制冷技术的主要缺陷为:制冷剂采用的是对环境有害的氟利昂,主要是会对大气臭氧层的伤害非常严重,属于必须要强制淘汰的制冷剂。压缩机功率高,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对循环水的需求大,同时循环水水温、水质的变化对制冷效果的影响也大。压缩机等设备磨损造成的维护工作量也大。蒸汽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制冷技术的的缺陷为:蒸汽消耗量大,制冷作为冷水机组使用,一般制冷温度在5℃以上,同种工况条件下,蒸汽消耗折合成电费和蒸汽压缩制冷技术比,制冷成本高,对循环水的需求同样很大。制冷成本高,环保问题突出是现有技术的突破不了的世界性行业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采用独特的制冷蓄冷罐结构实现制冷和蓄冷,并采用真空泵产生真空,更加节能环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包括制冷蓄冷罐、管道、真空泵、冷凝器、接收罐和转液泵,所述制冷蓄冷罐上设置有制冷剂出口和制冷剂进口,所述管道依次通过真空泵、冷凝器、接收罐和转液泵将制冷剂出口和制冷剂进口连通;所述制冷蓄冷罐内设置有换热管进而将制冷蓄冷罐分为管程和壳程,所述管程内设置有载冷剂,所述壳程内设置有制冷剂,所述制冷剂内浸泡有能够发生热交换的蓄冷剂储存装置,所述蓄冷剂储存装置内设置有蓄冷剂。
进一步地,所述蓄冷剂储存装置为袋状或者球状。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剂出口和真空泵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真空泵和冷凝器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泵和第一阀门之间设置有第一支路管道,所述第一支路管道连通冷凝器,所述真空泵和第二阀门之间设置有第二支路管道,所述第二支路管道连通外部管道,所述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罐的进口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通过第三支路管道连接外部管道,所述第三支路管道上设置有背压阀。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管道上设置有止回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均为换向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1)摒弃了大功率的压缩机,采用功率很小的真空泵产生真空,使制冷蓄冷罐内的制冷剂蒸发持续吸热,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另一方面,大功率的压缩机等设备磨损造成的维护工作量大。因此,采用真空泵可以降低电力成本和维修成本,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2)制冷蓄冷罐中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中设置有蓄冷剂储存装置,采用这种独特的制冷蓄冷罐结构配合载冷剂、制冷剂和蓄冷剂才能完成制冷和蓄冷过程。
(3)制冷过程中,制冷剂蒸汽被真空泵微压缩,在冷凝器内被冷却水冷凝,再经过转液泵回到制冷蓄冷罐内。经过微压缩后的制冷剂蒸汽再被冷却时,会大大减少冷凝水的用量。
(4)淘汰了对环境有害的制冷剂氟利昂,采用对环境相对友好的有机溶剂或水作为制冷剂,更加环保。
(5)设置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用来排除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不凝性气体超压时会影响制冷效果,因此需要排除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不凝性气体排到外部管道中进行后续处理,不是直接排空或者点燃,更加环保。
(6)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电网谷电(低价)时段进行制冷蓄冷,在电网峰电(高价)时段进行使用,有利于国家电网的运行,减少电网浪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包括制冷蓄冷罐100、管道200、真空泵400、冷凝器500、接收罐600和转液泵700,所述制冷蓄冷罐100上设置有制冷剂出口和制冷剂进口,所述管道200依次通过真空泵400、冷凝器500、接收罐600和转液泵700将制冷剂出口和制冷剂进口连通;所述制冷蓄冷罐100内设置有换热管进而将制冷蓄冷罐100分为管程和壳程,所述管程内设置有载冷剂,所述壳程内设置有制冷剂,所述制冷剂内浸泡有能够发生热交换的蓄冷剂储存装置,所述蓄冷剂储存装置内设置有蓄冷剂。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摒弃了大功率的压缩机,采用功率很小的真空泵400产生真空,使制冷蓄冷罐100内的制冷剂蒸发持续吸热,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另一方面,大功率的压缩机等设备磨损造成的维护工作量大。因此,采用真空泵400可以降低电力成本和维修成本,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提高。制冷蓄冷罐100中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中设置有蓄冷剂储存装置,采用这种独特的制冷蓄冷罐100结构配合载冷剂、制冷剂和蓄冷剂才能完成制冷和蓄冷过程。制冷过程中,制冷剂蒸汽被真空泵400微压缩,在冷凝器500内被冷却水冷凝,再经过转液泵700回到制冷蓄冷罐100内。经过微压缩后的制冷剂蒸汽再被冷却时,会大大减少冷凝水的用量。
需要说明的是,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淘汰了对环境有害的制冷剂氟利昂,采用对环境相对友好的有机溶剂或水作为制冷剂,所述有机溶剂可以为乙醇、二氯甲烷等。
进一步地,所述蓄冷剂储存装置为袋状或者球状。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剂出口和真空泵400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310,所述真空泵400和冷凝器500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320。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泵400和第一阀门310之间设置有第一支路管道,所述第一支路管道连通冷凝器500,所述真空泵400和第二阀门320之间设置有第二支路管道,所述第二支路管道连通外部管道,所述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330和第四阀门340。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可以用来排除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不凝性气体超压时会影响制冷效果,因此需要排除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不凝性气体包括空气和制冷剂中的有害气体等。不凝性气体排到外部管道中进行后续处理,不是直接排空或者点燃,这样更加环保。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罐600的进口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通过第三支路管道连接外部管道,所述第三支路管道上设置有背压阀350。通过真空泵400的微压缩和背压阀350的微正压锁气,微正压使得背压阀常闭进而达到锁气效果,这样提高了制冷剂蒸汽的冷凝温度,实现常温冷凝,节约了能源。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不凝性气体倒流,所述外部管道上设置有止回阀36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310、第二阀门320、第三阀门330和第四阀门340均为换向阀。
为了更好地理解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的原理,下面对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的工作过程进一步进行阐述:
在电网谷电(低价)时段进行蓄冷,开启闭式真空机组(图中未示),制冷蓄冷罐100内的制冷剂开始蒸发吸取自身热量,并降低制冷剂自身的温度,同时也吸收蓄冷剂的热量(显热),蓄冷剂也开始降温;当温度降到蓄冷剂凝固点以下时,蓄冷剂开始发生相变,从液态变成固态放出热量(潜热),此时制冷蓄冷罐100内温度几乎保持不变;当蓄冷剂完全结冰后,制冷剂会继续降温,蓄冷结束。制冷过程和蓄冷过程同时进行。制冷过程中,制冷剂蒸汽被真空泵400形成微压缩,在冷凝器500内被冷却水冷凝,再经过转液泵700回到制冷蓄冷罐100内。当电网峰电(高价)时段时,开启载冷剂循环泵(图中未示),温度高的载冷剂在盘管换热器内(图中未示)循环,使得制冷剂温度升高,蓄冷剂开始吸热发生相变溶解,从固态变成液态吸收热量,此过程制冷蓄冷罐100内温度也几乎保持不变,当蓄冷剂固态完全融化后,制冷蓄冷罐100内温度上升,放冷结束,进入下一个循环。
在制冷和蓄冷过程中,第一阀门310和第二阀门320处于开启状态,第三阀门330和第四阀门340处于关闭状态,制冷剂蒸汽从制冷蓄冷罐100出口经真空泵400、冷凝器500冷凝为液体,再回到制冷蓄冷罐100内,实现制冷剂的循环。放冷时,图1中的阀门可以全部处于关闭状态,当冷量不够时也可以处于制冷状态,阀门开启方式同上。第一阀门310和第二阀门320处于关闭状态,第三阀门330和第四阀门340处于开启状态,可以排除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蓄冷过程:制冷蓄冷罐100内的液态制冷剂蒸发形成制冷剂蒸汽;同时液态制冷剂蒸发吸取蓄冷剂的热量,使得蓄冷剂降温后凝固;
S2、制冷过程:制冷剂蒸汽经真空泵400微压缩后在冷凝器500内被冷凝,再经过转液泵700回到制冷蓄冷罐100内;
S3、放冷过程:温度较高的载冷剂使得制冷剂和蓄冷剂升温吸热,在制冷蓄冷罐100上形成用冷使用点;当蓄冷剂完全液化后,放冷结束。
其中,所述制冷蓄冷罐100内设置有换热管进而将制冷蓄冷罐100分为管程和壳程,所述管程内设置有载冷剂,所述壳程内设置有制冷剂,所述制冷剂内浸泡有能够发生热交换的蓄冷剂储存装置,所述蓄冷剂储存装置内设置有蓄冷剂。
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方法摒弃了大功率的压缩机,采用功率很小的真空泵400产生真空,使制冷蓄冷罐100内的制冷剂蒸发持续吸热,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另一方面,大功率的压缩机等设备磨损造成的维护工作量大。因此,采用真空泵400可以降低电力成本和维修成本,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提高。制冷蓄冷罐100中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中设置有蓄冷剂储存装置,采用这种独特的制冷蓄冷罐100结构配合载冷剂、制冷剂和蓄冷剂才能完成制冷和蓄冷过程。制冷过程中,制冷剂蒸汽被真空泵400微压缩,在冷凝器500内被冷却水冷凝,再经过转液泵700回到制冷蓄冷罐100内。经过微压缩后的制冷剂蒸汽再被冷却时,会大大减少冷凝水的用量。
需要说明的是,闭式真空制冷蓄冷方法淘汰了对环境有害的制冷剂氟利昂,采用对环境相对友好的有机溶剂或水作为制冷剂,所述有机溶剂可以为乙醇、二氯甲烷等。
进一步地,所述蓄冷过程中采用闭式真空机组使得液态制冷剂蒸发。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连接于外循环装置,所述外循环装置包括载冷剂循环泵和盘管换热器,所述载冷剂循环泵能够使得载冷剂在盘管换热器内循环换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蓄冷罐(100)、管道(200)、真空泵(400)、冷凝器(500)、接收罐(600)和转液泵(700),所述制冷蓄冷罐(100)上设置有制冷剂出口和制冷剂进口,所述管道(200)依次通过真空泵(400)、冷凝器(500)、接收罐(600)和转液泵(700)将制冷剂出口和制冷剂进口连通;所述制冷蓄冷罐(100)内设置有换热管进而将制冷蓄冷罐(100)分为管程和壳程,所述管程内设置有载冷剂,所述壳程内设置有制冷剂,所述制冷剂内浸泡有能够发生热交换的蓄冷剂储存装置,所述蓄冷剂储存装置内设置有蓄冷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剂储存装置为袋状或者球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出口和真空泵(400)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310),所述真空泵(400)和冷凝器(500)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3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400)和第一阀门(310)之间设置有第一支路管道,所述第一支路管道连通冷凝器(500),所述真空泵(400)和第二阀门(320)之间设置有第二支路管道,所述第二支路管道连通外部管道,所述第一支路管道和第二支路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330)和第四阀门(3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罐(600)的进口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通过第三支路管道连接外部管道,所述第三支路管道上设置有背压阀(3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管道上设置有止回阀(36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310)、第二阀门(320)、第三阀门(330)和第四阀门(340)均为换向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27751.9U CN208901703U (zh) | 2018-09-18 | 2018-09-18 | 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27751.9U CN208901703U (zh) | 2018-09-18 | 2018-09-18 | 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01703U true CN208901703U (zh) | 2019-05-24 |
Family
ID=66572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527751.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901703U (zh) | 2018-09-18 | 2018-09-18 | 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0170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55014A (zh) * | 2018-09-18 | 2018-12-07 | 迪茗(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及方法 |
-
2018
- 2018-09-18 CN CN201821527751.9U patent/CN20890170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55014A (zh) * | 2018-09-18 | 2018-12-07 | 迪茗(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及方法 |
CN108955014B (zh) * | 2018-09-18 | 2023-12-01 | 江苏允微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22793B (zh) | 基于潜热回收的高效热泵型热源塔溶液再生装置及方法 | |
CN108955014A (zh) | 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及方法 | |
CN102141322A (zh) | 一种吸附-机械压缩耦合制冷及蓄冷系统 | |
CN206637775U (zh) | 一种余热回收型自复叠热泵空调系统 | |
CN107152812A (zh) | 一种船用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6771794U (zh) | 超低温双级压缩整体式能源塔热泵螺杆机组 | |
CN206420178U (zh) | 一种安全节能经济型冷藏制冷系统 | |
CN208901703U (zh) | 一种闭式真空制冷蓄冷设备 | |
CN201875830U (zh) | 基于潜热回收的高效热泵型热源塔溶液再生装置 | |
CN205227902U (zh) | 一种二氧化碳载冷剂制冷机组 | |
CN202885326U (zh) | 双机双级压缩冷冻机组 | |
CN106705494A (zh) | 一种具有防止风侧换热器结冰功能的空气源热泵节能系统 | |
CN204202062U (zh) | 带蓄冰功能的水冷冷水空调机组 | |
CN207163042U (zh) | 新型造雪装置 | |
CN203274393U (zh) | 一种液化天然气冷量回收系统 | |
CN105716324A (zh) | 基于压缩-喷射复合的双热源高效空调系统及应用 | |
CN206160542U (zh) | 复叠式冷冻机组 | |
CN204902309U (zh) | 一种多级板式蒸发吸收式制冷装置 | |
CN207797454U (zh) | 冰点源热泵 | |
CN111426148A (zh) | 一种利用气化炉闪蒸低压蒸汽制冷降低空分能耗的方法 | |
CN2758674Y (zh) | 回收液化天然气冷能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 | |
CN203010816U (zh) | 一种蓄冷式循环冷却空调机组 | |
CN201497096U (zh) | 一种湿热能负压冷却制冷机 | |
CN110030768A (zh) | 工业废热驱动的区域供热供冷系统及供热供冷方法 | |
CN113531944B (zh) | 一种双效三相蓄能与吸收式制冷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201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