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42956U - 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 - Google Patents
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742956U CN208742956U CN201820926421.0U CN201820926421U CN208742956U CN 208742956 U CN208742956 U CN 208742956U CN 201820926421 U CN201820926421 U CN 201820926421U CN 208742956 U CN208742956 U CN 2087429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link
- strip
- connecting rod
- card slot
- convey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386 leach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125000002619 bi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67 arter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4 continuous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15 industrial coatin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04 process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95 specific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包括输送轨道、设于输送轨道一侧的翻转机构以及固定白车身且在输送轨道行进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的连杆的一端伸出部分固定有条状插块,条状插块由若干个辊筒组成,在行进过程中,条状插块沿所述辅助轨道行进;对应进入翻浸槽的翻转浸入工位和移除翻浸槽的翻转移除工位上的所述辅助条设有缺口,缺口处设有夹紧块,缺口容置夹紧块进行翻转,夹紧块内侧设有与辅助轨道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夹槽,条状插块行至夹槽时,通过翻转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实现翻转,从而带动连杆翻浸,该技术方案增强了翻浸输送方式的灵活性和平稳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涂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涂装由作坊式发展到适应于大量流水生产的现代工业涂装。在涂装过程中,汽车车身电泳涂装机械化输送系统贯穿于汽车涂装生产线的全过程,是涂装生产线的大动脉。在前处理阶段,传统大批量连续生产时所采用的输送系统主要有悬挂输送,该输送悬挂输送包括悬链输送系统、摆杆链输送系统和RoDip输送系统,其中RoDip 输送系统包括带有驱动装置的两条平行的标准链条(位于工艺区外),车身承载装置为单一圆轴,它与滑橇锁紧后位于槽体的正上方,该系统实现 360°的翻浸出入槽,浸槽的上方没有任何输送设备,输送链和导向设备位于槽子外面的两侧,不会因输送机的润滑和磨损等原因造成槽液和车身的污染。现有的翻浸输送系统通过滑撬锁紧车身并在链条轨道上滑行,为避免基座不牢固,使用的滑撬一般长度较长,工位布局疏散,输送灵活性受到限制,如不能实现垂直向的转弯。在前期的工序转移环节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固定且带动白车身进行输送的滑行连接机构一般仅针对一种白车身进行设置,无法适用于多种车身。因此亟需创新设计一种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拥有更好地生产柔性,其输送和翻转的平稳性高,适用于不同白车身在翻浸工艺线上输送和翻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设于翻浸槽两侧的输送轨道、设于输送轨道一侧的翻转机构以及固定白车身且在输送轨道行进的连接机构;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横跨两侧的输送轨道的连杆、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杆且另一端固定于白车身底部的固定杆、设于连杆两端的圆柱状构造的基座以及长条构造的滑撬,所述滑撬设于基座内面且偏离所述固定杆的一侧,两侧所述基座中心均设有中心孔,所述连杆的两端穿出所述中心孔分别设为第一伸出部分和第二伸出部分,第一伸出部分的端部固定有条状插块,第一伸出部分的两侧设有柱状件,所述柱状件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出部分与柱状件形成长条状,该长条状走向、条状插块的走向和所述滑撬的长条走向均相同;
所述工作台还包括对应第一伸出部分侧的链条轨道的外侧上方设有的辅助条,所述辅助条的内侧面设有辅助轨道;所述条状插块由若干个辊筒组成,在连接机构行进过程中,所述条状插块恰好沿所述辅助轨道行进;
对应进入翻浸槽的翻转浸入工位和移除翻浸槽的翻转移除工位上的所述辅助条均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处设有夹紧块,所述缺口具有容置所述夹紧块进行翻转的空间,所述夹紧块内侧设有与所述辅助轨道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夹槽,所述夹紧块连接有翻转电机的输出轴。
在一些改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杆两两一组,每组固定杆的一端以所述连杆的中轴线为中心且呈角度设置,两者之间的角度可通过调节机构进行调整。
在一些改进的技术方案中,固定杆底端的单环套通过第一锁紧螺钉锁紧;另一固定杆底端的双环套套于单环套两侧,使得两固定杆保持在同一平面,双环套的侧环部通过第二锁紧螺钉锁紧,锁紧螺钉旋松调整角度后旋紧。
又一些改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旋转限位件对单环套和双环套的卡合固定,使单环套和双环套锁紧螺钉旋松状态下不易移动。
再一些改进的技术方案中,固定杆在距离中心同一长度位置上设有弧形孔,旋转限位件上端固定有弧形条,弧形条的两侧分别穿过弧形孔,其表面设有角度标尺,调整角度可视化。
本实用新型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通过外置翻转机构和辅助定位机构的结合使白车身在翻浸输送线上传输和翻转更灵活、平稳。还通过连接机构固定杆的角度调节完成因连接机构变形错位等需要微调的操作,同时可适用于不同白车身的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机构一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单环套的固定杆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杆组件连接于连杆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为相互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的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参见图1,一种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设于翻浸槽两侧的输送轨道1、设于输送轨道1一侧的翻转机构以及固定白车身且在输送轨道1行进的连接机构3。
图2-3所示,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横跨两侧的输送轨道1的连杆30、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杆30且另一端固定于白车身底部的固定杆、设于连杆30两端的圆柱状构造的基座32以及长条构造的滑撬31,所述滑撬31设于基座32内面且偏离所述固定杆的一侧,两侧所述基座32中心均设有中心孔,所述连杆30的两端穿出所述中心孔分别设为第一伸出部分33A和第二伸出部分36,第一伸出部分33A的端部固定有条状插块34,第一伸出部分33A的两侧设有柱状件33、33B,所述柱状件33、33B与基座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出部分33A与柱状件33、33B形成长条状,该长条状走向、条状插块34的走向和所述滑撬31的长条走向均相同。
图1所示,所述工作台还包括对应第一伸出部分33A侧的链条轨道10的外侧上方设有的辅助条2,所述辅助条2的内侧面设有辅助轨道20;所述条状插块34由若干个辊筒组成,在连接机构行进过程中,所述条状插块34恰好沿所述辅助轨道20行进。
对应进入翻浸槽的翻转浸入工位和移除翻浸槽的翻转移除工位上的所述辅助条2均设有缺口21,所述缺口21处设有夹紧块42,所述缺口21具有容置所述夹紧块42进行翻转的空间,所述夹紧块42内侧设有与所述辅助轨道 20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夹槽43,所述夹紧块42连接有翻转电机40的输出轴41。在翻转电机的输出轴旋转下,夹紧块带动条状插块进行180°翻转,实现白车身的翻浸和移出。通过外置翻转机构和辅助定位机构的结合使白车身在翻浸输送线上传输和翻转更灵活、平稳。
上述方案中,滑撬和基座的固定,并结合柱状件组成的条状构造,可以对其组成的条状构造整体旋转,实现(垂直)翻转;该技术方案为与该案同时申请的另一件发明创造的技术改进。
本实用新型工位的具体检测可根据位移传感器进行感应检测,例如位于所述夹槽43内的前侧位置设有位移传感器。外部动力系统在位移传感器的数据检测变化过程中开启或停止,同时根据条状插块到达的具体工位触发或停止翻转电机的运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杆以两条为一组,如图2所示,包括设于连杆30两侧的两组;同一组的两条所述固定杆一端以所述连杆30的中轴线为中心且呈角度设置,两者之间的角度可通过调节机构进行调整。
图4-5所示,同一组中一固定杆,即为第一固定杆35,其底端设有套入连杆30的单环套350,所述单环套350上设有一内螺纹的锁紧孔,该锁紧孔上设有第一锁紧螺钉352。同一组中另一固定杆,即为第二固定杆45,其底端设有套入连杆30的双环套450,所述双环套450包括设于单环套350两侧且厚度大于所述单环套350厚度的侧环部和连接两个所述侧环部上表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杆35与单环套350连接处的侧边,其偏离所述第一固定杆35与单环套350连接处的另一侧边则为第二固定杆45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位置,所述侧环部上设有一内螺纹的锁紧孔,对应该锁紧孔设有第二锁紧螺钉452。单环套和双环套连接的固定杆在锁紧螺钉的调节下实现角度调节,即松开锁紧螺钉时,转动两杆的角度,调整后锁紧即可。
在一些示例中,对应所述连接部位置的单环套350上设有第一卡槽351,所述第一卡槽351的内壁为凸棱条状;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卡槽451,所述第二卡槽451的内壁为凸棱条状;所述第一卡槽351和第二卡槽451可通过对应的单环套350和双环套450进行旋转实现重叠。
所述连接机构3还包括有旋转限位件50,所述旋转限位件50穿过所述第一卡槽351和第二卡槽451的重叠位置且与连杆30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限位件50为恰好卡在第一卡槽351和第二卡槽451的圆柱条状,所述旋转限位件 50与所述滑撬31的长条走向垂直且恰好置于两固定杆角度的中线位置。旋转限位件的卡合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凸棱条状体上,保证单环套和双环套的角度调节时不易过渡移动,使得角度调整更简单。
图5所示,所述固定杆在距离中心同一长度位置上设有弧形孔353、453,所述旋转限位件50上端固定有弧形条51,所述弧形条51的两侧分别穿过弧形孔353、453,所述弧形条51表面设有角度标尺。旋转限位件的中心定位与两侧固定杆之间的可视角度的弧形条配合,使得固定杆的角度调整更直观、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如图4-5所示,所述固定杆的顶部通过转动机构连接有与白车身底面贴合连接的基板60。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设有轴孔,所述基板60与固定杆的连接端设有容置所述固定杆的凹槽63,所述凹槽63 的两侧壁设有通孔,其一侧通过螺杆61依次穿过一侧通孔、轴孔和另一侧通孔,并在另一侧通过锁紧螺母进行锁紧。固定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基板,可对基板的角度进行调整,以配合修正固定杆角度调整后基板水平面倾斜的技术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了或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包括设于翻浸槽两侧的输送轨道(1)、设于输送轨道(1)一侧的翻转机构以及固定白车身且在输送轨道(1)行进的连接机构(3);
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横跨两侧的输送轨道(1)的连杆(30)、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杆(30)且另一端固定于白车身底部的固定杆、设于连杆(30)两端的圆柱状构造的基座(32)以及长条构造的滑撬(31),所述滑撬(31)设于基座(32)内面且偏离所述固定杆的一侧,两侧所述基座(32)中心均设有中心孔,所述连杆(30)的两端穿出所述中心孔分别设为第一伸出部分(33A)和第二伸出部分(36),所述第一伸出部分(33A)的端部固定有条状插块(34),第一伸出部分(33A)的两侧设有柱状件(33、33B),所述柱状件(33、33B)与基座(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出部分(33A)与柱状件(33、33B)形成长条状,该长条状走向、条状插块(34)的走向和所述滑撬(31)的长条走向均相同;
所述工作台还包括对应第一伸出部分(33A)侧的链条轨道(10)的外侧上方设有的辅助条(2),所述辅助条(2)的内侧面设有辅助轨道(20);所述条状插块(34)由若干个辊筒组成,在连接机构行进过程中,所述条状插块(34)恰好沿所述辅助轨道(20)行进;
对应进入翻浸槽的翻转浸入工位和移除翻浸槽的翻转移除工位上的所述辅助条(2)均设有缺口(21),所述缺口(21)处设有夹紧块(42),所述缺口(21)具有容置所述夹紧块(42)进行翻转的空间,所述夹紧块(42)内侧设有与所述辅助轨道(20)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夹槽(43),所述夹紧块(42)连接有翻转电机(40)的输出轴(4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夹槽(43)内的前侧位置设有位移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以两条为一组,包括设于连杆(30)两侧的两组;同一组的两条所述固定杆一端以所述连杆(30)的中轴线为中心且呈角度设置,两者之间的角度可通过调节机构进行调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同一组中一固定杆,即为第一固定杆,其底端设有套入连杆(30)的单环套(350),所述单环套(350)上设有一内螺纹的锁紧孔,该锁紧孔上设有第一锁紧螺钉(352);
同一组中另一固定杆,即为第二固定杆,其底端设有套入连杆(30)的双环套(450),所述双环套(450)包括设于单环套(350)两侧且厚度大于所述单环套(350)厚度的侧环部和连接两个所述侧环部上表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与单环套(350)连接处的侧边,其偏离所述第一固定杆与单环套(350)连接处的另一侧边则为第二固定杆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位置,所述侧环部上设有一内螺纹的锁紧孔,对应该锁紧孔设有第二锁紧螺钉(45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连接部位置的单环套(350)上设有第一卡槽(351),所述第一卡槽(351)的内壁为凸棱条状;
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卡槽(451),所述第二卡槽(451)的内壁为凸棱条状;所述第一卡槽(351)和第二卡槽(451)可通过对应的单环套(350)和双环套(450)进行旋转实现重叠;
所述连接机构(3)还包括有旋转限位件(50),所述旋转限位件(50)穿过所述第一卡槽(351)和第二卡槽(451)的重叠位置且与连杆(30)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限位件(50)为恰好卡在第一卡槽(351)和第二卡槽(451)的圆柱条状,所述旋转限位件(50)与所述滑撬(31)的长条走向垂直且恰好置于两固定杆角度的中线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在距离中心同一长度位置上设有弧形孔(353、453),所述旋转限位件(50)上端固定有弧形条(51),所述弧形条(51)的两侧分别穿过弧形孔(353、453),所述弧形条(51)表面设有角度标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顶部通过转动机构连接有与白车身底面贴合连接的基板(6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设有轴孔,所述基板(60)与固定杆的连接端设有容置所述固定杆的凹槽(63),所述凹槽(63)的两侧壁设有通孔,其一侧通过螺杆(61)依次穿过一侧通孔、轴孔和另一侧通孔,并在另一侧通过锁紧螺母进行锁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26421.0U CN208742956U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26421.0U CN208742956U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742956U true CN208742956U (zh) | 2019-04-16 |
Family
ID=66052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926421.0U Active CN208742956U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74295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01983A (zh) * | 2023-10-23 | 2023-11-24 | 苏州天成涂装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涂装生产线用的翻转小车 |
-
2018
- 2018-06-15 CN CN201820926421.0U patent/CN20874295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01983A (zh) * | 2023-10-23 | 2023-11-24 | 苏州天成涂装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涂装生产线用的翻转小车 |
CN117101983B (zh) * | 2023-10-23 | 2024-02-02 | 苏州天成涂装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涂装生产线用的翻转小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798169B1 (en) | A low frame bridge type system with carriers for transferring containers between a shore side crane and a stacking area crane | |
CN208742956U (zh) | 翻浸输送系统旋转工作台 | |
JPH11188670A (ja) | 2アーム方式の搬送用ロボット装置 | |
CN207077123U (zh) | 一种焊装多车型主拼柔性切换机构 | |
US8359997B2 (en) | Arrangement of painting robots | |
CN208377760U (zh) | 一种垂直交叉带分拣机用分拣小车 | |
CN107618898A (zh) | 一种旋转移动布料机 | |
EP3835163A1 (en) | Overhead traveling vehicle system | |
CN109533834A (zh) | 一种托盘和托盘车运输系统间的钢卷转运装置 | |
TW201829269A (zh) | 搬運系統及搬運方法 | |
CN207536672U (zh) | 一种中心旋转转送机构 | |
CN209535518U (zh) | 一种化工粉料罐装装置 | |
CN110356795A (zh) | 一种物料转运系统 | |
JP2001079464A (ja) | 塗装ハンガの反転装置 | |
CN212823883U (zh) | 一种新型作业流水线 | |
EP4169855A1 (en) | Article transport facility | |
CN209701596U (zh) | 一种托盘和托盘车运输系统间的钢卷转运装置 | |
CN209209817U (zh) | 一种柔性化物料输送装置 | |
CN207932546U (zh) | 一种直线电机及交叉带分拣机 | |
CN110329723A (zh) | 一种链式耐高温转弯输送设备 | |
GB1032802A (en) | Improvements in transporting systems for mines | |
CN215885557U (zh) | 一种料场堆取料系统 | |
JP4270716B2 (ja) | 混合ワークの搬送装置 | |
CN210883886U (zh) | 一种涂装车间用悬挂输送装置 | |
CN220549690U (zh) | 一种新型摩擦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3000 Dongzhou Village, Hengshan Bridge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520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Haden Process Engineering Co.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520 Dongzhou Village, Hengshanqiao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100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HAIDENG SAISI COATING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