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04006U - 一种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604006U CN208604006U CN201820169518.1U CN201820169518U CN208604006U CN 208604006 U CN208604006 U CN 208604006U CN 201820169518 U CN201820169518 U CN 201820169518U CN 208604006 U CN208604006 U CN 2086040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group
- sidewall
- side wall
- conn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4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65 homogen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 Glass Melting And Manufac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通过交叉式电极连接方式,使电极在与玻璃液接触部分的焦耳热降低,延长电极寿命。包括玻璃窑炉、n个变压器和n组电极;每组电极包括两个电极并对称设置在玻璃窑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电极接线方式选自:方式一,从一端的第一组电极开始每相邻两组电极交叉接线,若n为奇数,则最后一组电极垂直连接;方式二,第一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n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第二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一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以此类推,第n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n‑1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n≥2,连接两个电极的线路上设置一个变压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窑炉电助熔加热技术领域,涉及用于平板电子玻璃窑炉的电极连接方式,具体为一种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中,电助熔方式的玻璃窑炉可以最大限度的熔解高熔点玻璃,但同时也存在着由于电极寿命较短、更换电极难而导致的整个玻璃窑炉寿命较短的问题,所以在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中,电极的使用寿命基本决定了玻璃窑炉的生产寿命。为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在电极周围增加各种冷却装置,但这种方式对电极使用寿命的提升并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通过交叉式电极连接方式的设计,使得电极在与玻璃液接触部分产生的焦耳热降低,在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下,最大限度的延长了电极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包括玻璃窑炉、n个变压器和n组电极,每组电极包括两个电极;每组电极中的两个电极对称设置在玻璃窑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电极接线方式选自下列两种方式;
方式一,若n为偶数,则从一端的第一组电极开始每相邻两组电极交叉接线;若n为奇数,则从一端的第一组电极开始每相邻两组电极交叉接线,最后一组电极垂直连接;
方式二,第一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n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第二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一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以此类推,第n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n-1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
其中,n≥2,连接两个电极的线路上设置一个变压器。
优选的,包括四组电极,依次为第一组电极、第二组电极、第三组电极和第四组电极,第一组电极和第二组电极交叉接线,第三组电极和第四组电极交叉接线。
进一步的,第一组电极和第二组电极交叉接线形成的两个电路的相位差为0-180度,第三组电极和第四组电极交叉接线形成的两个电路的相位差为0-180度。
再进一步的,第一组电极和第二组电极交叉接线形成的两个电路的相位差为30-120度,第三组电极和第四组电极交叉接线形成的两个电路的相位差为30-120度。
优选的,包括四组电极,依次为第一组电极、第二组电极、第三组电极和第四组电极,第一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四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第二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一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第三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二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第四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三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
进一步的,以第一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四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形成的电路的相位为基准,其余三个电路与其的相位差分别为0-180度。
再进一步的,以第一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四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形成的电路的相位为基准,其余三个电路与其的相位差分别为30-12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玻璃窑炉的设计与计算机模拟计算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调试与摸索,发现通过将每组电极的接线方式改为交叉式后,可有效改变玻璃液中的电力线分布以及电极和窑炉池壁部分的焦耳热分布,电极端附近的温度有明显的降低改善,同时玻璃窑炉熔化的玻璃液流动轨迹也会随之变化,使得玻璃液充分均化和熔化,形成高质量的玻璃基板。在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下,最大限度的延缓电极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在交叉接线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调整相交叉的电路的电相位差,可以进一步使电极在与玻璃液接触部分产生的焦耳热降低,根据电极功率以及工艺要求,相邻交叉的电极组之间的相位差可在0度到180度范围内进行调节,优选在30-120度范围内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例1所述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的接线示意图。
图2为实例2所述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的接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包括玻璃窑炉、n个变压器1和n组电极,每组电极包括两个电极;每组电极中的两个电极对称设置在玻璃窑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电极接线方式选自下列两种方式;
方式一,若n为偶数,则从一端的第一组电极开始每相邻两组电极交叉接线;若n为奇数,则从一端的第一组电极开始每相邻两组电极交叉接线,最后一组电极垂直连接;每个电极连线上设置一个变压器1;
方式二,第一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n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第二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一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以此类推,第n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n-1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
其中,n≥2,连接两个电极的线路上设置一个变压器。
具体实例如下。
实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包括四组电极,依次为第一组电极、第二组电极、第三组电极和第四组电极,第一组电极和第二组电极交叉接线,第三组电极和第四组电极交叉接线,每个电极连线上设置一个变压器1。采用热电偶检测电极与玻璃液接触部分的温度,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及电极功率,将第一组电极和第二组电极交叉接线形成的两个电路的相位差在0-180度内调节,优选相位差为30度、60度、90度和120度;将第三组电极和第四组电极交叉接线形成的两个电路的相位差在0-180度内调节,优选相位差为30度、60度、90度和120度;以控制电极与玻璃液3接触部分的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实例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包括四组电极,依次为第一组电极、第二组电极、第三组电极和第四组电极,第一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211与第四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224连接,第二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212与第一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221连接,第三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213与第二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222连接,第四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214与第三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223连接,每个电极连线上设置一个变压器1。采用热电偶检测电极与玻璃液接触部分的温度,以第一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211与第四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224连接形成的电路的相位为基准,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将其余三个电路与其的相位差分别在0-180度内调节,优选相位差为30度、60度、90度和120度。以控制电极与玻璃液3接触部分的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将电极分组,以交叉连接方式连接,并且每组电极之间保持一定的电位差,相对于垂直连接的每组电极,可以优化玻璃窑炉中电极附近的焦耳热分布状态,增加电极的使用寿命,同时能调整改变玻璃液的流动方向,增加玻璃液的均匀化程度,提高玻璃质量。
Claims (7)
1.一种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窑炉、n个变压器和n组电极,每组电极包括两个电极;每组电极中的两个电极对称设置在玻璃窑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电极接线方式选自下列两种方式;
方式一,若n为偶数,则从一端的第一组电极开始每相邻两组电极交叉接线;若n为奇数,则从一端的第一组电极开始每相邻两组电极交叉接线,最后一组电极垂直连接;
方式二,第一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n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第二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一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以此类推,第n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n-1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
其中,n≥2,连接两个电极的线路上设置一个变压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组电极,依次为第一组电极、第二组电极、第三组电极和第四组电极,第一组电极和第二组电极交叉接线,第三组电极和第四组电极交叉接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组电极和第二组电极交叉接线形成的两个电路的相位差为0-180度,第三组电极和第四组电极交叉接线形成的两个电路的相位差为0-18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组电极和第二组电极交叉接线形成的两个电路的相位差为30-120度,第三组电极和第四组电极交叉接线形成的两个电路的相位差为30-12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组电极,依次为第一组电极、第二组电极、第三组电极和第四组电极,第一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四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第二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一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第三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二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第四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三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以第一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四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形成的电路的相位为基准,其余三个电路与其的相位差分别为0-180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以第一组电极中第一侧壁上的电极与第四组电极中第二侧壁上的电极连接形成的电路的相位为基准,其余三个电路与其的相位差分别为30-120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69518.1U CN208604006U (zh) | 2018-01-31 | 2018-01-31 | 一种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69518.1U CN208604006U (zh) | 2018-01-31 | 2018-01-31 | 一种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04006U true CN208604006U (zh) | 2019-03-15 |
Family
ID=65659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169518.1U Active CN208604006U (zh) | 2018-01-31 | 2018-01-31 | 一种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60400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08756A (zh) * | 2020-03-23 | 2021-02-26 | 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低介电玻璃纤维熔制的电极接线方法和设备 |
CN115335336A (zh) * | 2020-04-14 | 2022-11-11 |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 玻璃物品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物品的制造装置 |
-
2018
- 2018-01-31 CN CN201820169518.1U patent/CN20860400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08756A (zh) * | 2020-03-23 | 2021-02-26 | 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低介电玻璃纤维熔制的电极接线方法和设备 |
CN115335336A (zh) * | 2020-04-14 | 2022-11-11 |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 玻璃物品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物品的制造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604006U (zh) | 一种玻璃窑炉用加热电极连接结构 | |
TWI856761B (zh) | 用於在玻璃製作過程中加熱金屬容器的方法 | |
CN201660544U (zh) | 一种铂金通道的电加热结构 | |
CN103951157A (zh) | 一种用于连续玄武岩纤维大规模生产的池窑及加热方法 | |
CN103420561B (zh) | 一种光学玻璃窑炉熔化池 | |
CN107445454A (zh) | 浮法玻璃生产结构 | |
CN207347383U (zh) | 浮法玻璃生产结构 | |
CN113874329B (zh) | 玻璃物品的制造方法及玻璃物品的制造装置 | |
CN104071978B (zh) | 漏板正交加热装置及其安装调试方法 | |
CN103060895A (zh) | 一种组合式高频线圈 | |
US12091352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attack of precious metal components in a glass making process | |
CN105021035B (zh) | 高能效感应加热装置 | |
CN212293297U (zh) | 一种用于电子显示玻璃生产的分部加热熔窑 | |
CN203513464U (zh) | 全电熔硼硅玻璃窑炉 | |
CN102583955A (zh) | 用于铂金通道的直接电加热法兰 | |
CN222007588U (zh) | 一种全电熔窑炉的熔化加热结构 | |
CN103896261A (zh) | 石墨化电极的加工方法 | |
CN105936582A (zh) | 一种玻璃熔窑六线玻璃液通路 | |
CN205888312U (zh) | 一种高效焊锡机 | |
CN219907390U (zh) | 一种铂金加热用镍电极 | |
CN106277741A (zh) | 一种矿渣棉用熔渣引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3904217U (zh) | 漏板正交加热装置 | |
CN203982816U (zh) | 双头型铜排 | |
CN201435199Y (zh) | 背光源控制装置 | |
CN113621753B (zh) | 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及底吹协同炼钢的装置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