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78663U - 一种紧凑型接线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紧凑型接线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478663U CN208478663U CN201820830121.2U CN201820830121U CN208478663U CN 208478663 U CN208478663 U CN 208478663U CN 201820830121 U CN201820830121 U CN 201820830121U CN 208478663 U CN208478663 U CN 2084786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tton
- current
- bottom plate
- compact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凑型接线端子,包括有绝缘壳体和接触元件,其特征在于,绝缘壳体具有一端开孔的腔体,在绝缘壳体上且位于腔体的上端具有上开口;绝缘壳体上形成有位于上开口处的按钮;接触元件包括有载流底板、第一基面部和第二基面部以及位于载流底板上的至少一个限位横梁;限位横梁位于载流底板的末端区域;各基面部上形成有朝着载流底板中心线方向弯折的夹紧边,至少一个夹紧边的末端具有协助推面;靠近限位横梁的按钮的尾部具有在按钮下压协助推面时恰好抵靠在限位横梁上的台阶面,使得按钮在向下按压协助推面时,最多只能下压到限位横梁上,而不能再被继续向下按压,避免了按钮被下压过多而出现断裂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端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紧凑型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是一种重要的元器件,起着紧固、连接、载流的重要作用,采用导线夹紧接头的接线端子,也已经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的电器设备上,如照明、电力、石油化工、自动控制、机械、船舶、铁路运输、通讯等等。
现有市场上采用导线夹紧接头的接线端子主要包括绝缘壳体和接触元件,接触元件上形成有供外部导线进入到的导线通道入口、用于夹紧外部导线的导线夹紧接头以及两个插脚;绝缘壳体上具有在受按压力下打开导线夹紧接头的操作按钮。用户在需要将外部的导线插入并进入到该接线端子中时,向下摁压操作按钮,就可以使得操作按钮把导线夹紧接头打开以留出供导线能够插入的间隙,在外部导线插入导线夹紧接头上所形成的间隙后,用户释放对操作按钮的按压力,就可以接触导线夹紧接头的弹性把位于间隙处的导线夹持住,实现进入端子内的外部导线与接触元件的良好电性接触。
然而,现有的这些具有导线夹紧接头的接线端子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用户在向下按压操作按钮时,操作按钮会在受力状态下顶压导线夹紧接头,以打开导线夹紧接头并夹紧外部的导线,但是,由于绝缘壳体的内部具有较大的空间,一旦用户在未能获知导线夹紧接头已经被打开的状态下,如果用户继续通过操作按钮向导线夹紧接头用力,就会非常容易导致操作按钮因被过多下压而致使出现断裂,影响操作按钮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紧凑型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紧凑型接线端子,包括有绝缘壳体和接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具有一端开孔的腔体,在所述绝缘壳体上且位于腔体的上端具有上开口;所述绝缘壳体上形成有位于所述上开口处的按钮;
所述接触元件包括有载流底板、形成于载流底板上的第一基面部和第二基面部以及位于载流底板上的至少一个限位横梁;所述载流底板上形成有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所述第一基面部和第二基面部位于载流底板的首端区域;至少一个所述限位横梁位于所述载流底板的末端区域;所述按钮的下侧形成有配合顶压所述各协助推面的顶压端;
所述第一基面部上形成有朝着所述载流底板中心线方向弯折的第一夹紧边,所述第二基面部上形成有朝着所述载流底板中心线方向弯折的第二夹紧边;至少一个所述夹紧边的末端具有呈朝着对应的夹紧边的外侧方向延伸趋势的协助推面;
所述接触元件位于绝缘壳体的腔体内,且所述按钮在向下按压状态下压住协助推面;靠近至少一个所述限位横梁的所述按钮的尾部具有在按钮下压协助推面时恰好抵靠在至少一个所述限位横梁上的台阶面;
所述第一基面部和第二基面部在载流底板的首端形成供导线插入且对应所述腔体开孔的导线通道入口;
所述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分别位于绝缘壳体底部的两端。
改进地,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所述绝缘壳体的底部分别具有配合载流底板的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卡入的卡合槽。
具体地,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所述载流底板呈中部高、两端低的形状,所述载流底板的中部为平面,所述载流底板的首端区域与载流底板的中部之间、以及所述载流底板的末端区域与载流底板的中部之间均形成有斜面。
再改进,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所述第一夹紧边由形成于第一基面部上的第一侧臂弯折而成,所述第二夹紧边由形成于第二基面部上的第二侧臂弯折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面部的顶端与第二基面部的顶端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接触元件具有两个所述的限位横梁,所述两个限位横梁的顶端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
进一步地,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所述两个限位横梁分别呈倒置的L形且对称地位于所述载流底板的末端区域。
再改进,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至少一个所述焊脚上形成第一卡锁钩,所述腔体内壁上形成有适配第一卡锁钩卡入的第一卡锁槽。
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所述第一基面部的顶端区域和第二基面部的顶端区域为坡形面,所述各焊脚的坡形面抵靠在绝缘壳体的腔体内壁上。
再改进地,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在所述第一侧臂上且靠近其协助推面的位置形成有第一断口;对应地,在所述第二侧臂上且靠近其协助推面的位置形成有第二断口。
改进地,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在至少一个所述侧臂的外侧壁上且靠近对应焊脚的位置形成有凹槽。
进一步地,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所述按钮从所述绝缘壳体的顶面延伸而成,或者所述按钮从所述绝缘壳体的腔体的开孔处延伸而成,或者所述按钮从所述绝缘壳体的上开口附近延伸而成。
再改进地,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所述按钮的顶面设置有工具槽,所述按钮的下侧形成有配合顶压所述各协助推面且呈倒置“八”字形的顶压端;靠近至少一个所述限位横梁的所述按钮的尾部具有在按钮下压协助推面时恰好抵靠在至少一个所述限位横梁上的台阶面。
进一步地,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所述按钮上设置有将经导线通道入口进入的导线导入接触元件的预设位置的导向斜面;所述绝缘壳体的顶部形成有凹陷面,所述上开口位于该凹陷面上。
改进地,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所述按钮与该按钮形成的延伸始发端之间形成有弧形的连接段。
再改进,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所述绝缘壳体的腔体内壁上具有供限位横梁卡入的横梁卡入槽;所述按钮具有配合至少一个所述夹紧边沿绝缘壳体的纵向方向卡入的夹紧边卡入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首先,在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中,通过在接触元件的载流底板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横梁,使得至少一个限位横梁位于载流底板的末端区域,并且靠近限位横梁的按钮的尾部具有在按钮下压协助推面时恰好抵靠在限位横梁上的台阶面,可以使得按钮在向下按压各夹紧边上的协助推面时,按钮最多只能下压到限位横梁上,而不能再被继续向下按压,从而避免了按钮被下压过多而出现断裂的情况发生,有效地保护了按钮;
其次,通过使得按钮具有配合至少一个侧臂沿绝缘壳体的纵向方向卡入的侧臂卡入槽,通过将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卡入到各自对应的侧臂卡入槽内,进而使得可以对进入接触元件的导线通道入口的导线进行较好且平稳地夹紧操作;
再次,在按钮上设置有将经导线通道入口进入的导线导入接触元件的预设位置的导向斜面,以通过按钮上的导向斜面来引导外部导线进入到接触元件的预设位置,实现外部的导线与接线端子内部的接触元件的良好电性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凑型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接线端子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接线端子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绝缘壳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绝缘壳体的右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触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接触元件的俯视图;
图9为图7所示接触元件的右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线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接线端子组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紧凑型接线端子,包括有绝缘壳体1和接触元件2,绝缘壳体1具有一端开孔10的腔体11,在绝缘壳体1上且位于腔体11的上端具有上开口12;绝缘壳体1上形成有位于上开口12处的按钮13;开孔10的作用在于,引导外部的导线进入到腔体内部,并且再进入、固定到接触元件上;
接触元件2包括有载流底板20、形成于载流底板20上的第一基面部21和第二基面部22以及位于载流底板20上的至少一个限位横梁23;本实施例中的载流底板20上具有两个限位横梁23;该载流底板20上形成有第一焊脚201和第二焊脚202;第一基面部21和第二基面部22位于载流底板20的首端区域;两个限位横梁23均位于载流底板 20的末端区域;
第一基面部21上形成有朝着载流底板20中心线AB方向弯折的第一夹紧边211,第二基面部22上形成有朝着载流底板20中心线AB方向弯折的第二夹紧边221;至少一个夹紧边的末端具有呈朝着对应的夹紧边的外侧方向延伸趋势的协助推面23;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紧边211的末端以及第二夹紧边221的末端均具有呈朝着对应的夹紧边的外侧方向延伸趋势的协助推面23;该接触元件2位于绝缘壳体1的腔体11内,且按钮13在向下按压状态下压住至少一个夹紧边上的协助推面;本实施例中,按钮13 在向下按压状态下压住第一夹紧边211和第二夹紧边221上的各协助推面23;第一基面部21和第二基面部22在载流底板20的首端形成供导线插入且对应腔体开孔10的导线通道入口210;第一焊脚201和第二焊脚202分别位于绝缘壳体底部的两端。其中,按钮13的顶面可以设置有工具槽130,以方便“一”字形螺丝刀或者“十”字形螺丝刀等螺丝刀的操作需要。在本实施例的紧凑型接线端子中,载流底板20、第一基面部21、第二基面部22以及两个限位横梁23采用一体式成型的结构设计。另外,第一夹紧边211 由形成于第一基面部21上的第一侧臂261弯折而成,第二夹紧边221由形成于第二基面部22上的第二侧臂262弯折而成,第一侧臂261和第二侧臂262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板式弹簧;通过在两个侧臂上形成对称的两个夹紧边,可以确保两个夹紧边对外部进入的导线的夹紧效果。
当然,整个接触元件2采用导电的金属材料做成。按钮13与绝缘壳体1也为一体式成型的结构设计。针对本实施例中的按钮可以通过如下三种方式形成:
方式1:按钮13从绝缘壳体1的顶面延伸而成;方式2:按钮13从绝缘壳体1的腔体的开孔10处延伸而成;方式3:按钮13从绝缘壳体1的上开口12附近延伸而成。其中,按钮13与该按钮形成的延伸始发端之间形成有弧形的连接段134,该连接段134 可以称之为悬臂结构。
另外,在按钮13上可以设置有将经导线通道入口24进入的导线导入接触元件的预设位置的导向斜面133。具体地,按钮13具有配合至少一个侧臂沿绝缘壳体1的纵向方向卡入的侧臂卡入槽135。通过将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卡入到各自对应的侧臂卡入槽内,进而使得可以对进入接触元件的导线通道入口210的导线进行较好且平稳地夹紧操作。
为了提高用户利用按钮去按压两个夹紧边的协助推面,以将导线插入到张开的两个夹紧边中间,本实施例中的绝缘壳体1的顶部形成有凹陷面15,上开口12位于该凹陷面15上。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在绝缘壳体1的底部分别具有配合载流底板20的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卡入的卡合槽14。在将接触元件2整体放置到绝缘壳体1的腔体11内后,再将第一焊脚201卡入到绝缘壳体1一端的卡合槽14,并将第二焊脚202卡入到绝缘壳体1另一端的卡合槽14,由此可以将接触元件牢固稳定地固定在绝缘壳体1内,保证接触元件2在该接线端子的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以保证外部的导线可以被稳定地夹紧在接触元件的两个夹紧边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载流底板20呈中部高、两端低的形状,载流底板20的中部为平面,载流底板20的首端区域与载流底板20的中部之间、以及该载流底板20 的末端区域与载流底板20的中部之间均形成有斜面25。
作为本实施例中接线端子的改进,通过在第一侧臂261上且靠近其协助推面的位置形成有第一断口291;对应地,在第二侧臂262上且靠近其协助推面的位置形成有第二断口292。借助两个侧臂上所形成的两个断口,可以有效地提高各夹紧边被按钮顶压时向外扩张时的弹性,增强两个夹紧边对导线的夹紧效果。当然,还可以在至少一个侧臂边的外侧壁上且靠近对应焊脚的位置可以形成有凹槽290。
另外,第一基面部21的顶端与第二基面部22的顶端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271;两个限位横梁23的顶端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272。同时,第一基面部21的顶端区域和第二基面部22的顶端区域为坡形面,各焊脚的坡形面抵靠在绝缘壳体1的腔体内壁上。
通过在接触元件2的载流底板20上形成至少一个限位横梁23,可以使得按钮13 在向下按压各夹紧边上的协助推面时,该按钮13最多只能下压到限位横梁23上,而不能再被继续向下按压,从而避免了按钮被下压过多而出现断裂的情况发生,有效地保护了按钮。例如,可以在按钮13的下侧形成有配合顶压协助推面且呈倒置“八”字形的顶压端131;靠近限位横梁23的按钮13的尾部具有在按钮下压协助推面时恰好抵靠在至少一个限位横梁23上的台阶面132。由此,在利用按钮13的顶压端131去顶压协助推面以令第一夹紧边211和第二夹紧边221被向外挤压开时,限位横梁23上的台阶面 132就会去承担顶压端131继续向下的顶压力,从而避免了按钮13向下的继续顶压,防止了按钮的断裂。其中,在本实施例的接线端子中,载流底板20上的两个限位横梁23 分别呈倒置的L形且对称地位于该载流底板20的末端区域。
为了将接触元件更为牢固地固定在绝缘壳体内,在本实施例的接线端子中,至少一个焊脚上形成第一卡锁钩281,腔体内壁上形成有适配第一卡锁钩281卡入的第一卡锁槽110。通过将对应焊脚的第一卡锁钩281卡入到腔体内壁上的第一卡锁槽110内后,接触元件就会更进一步牢固地与绝缘壳体固定在一起。当然,也可以令绝缘壳体1的腔体11内壁上具有供限位横梁卡入的横梁卡入槽111,在将限位横梁卡入到对应的横梁卡入槽内,以增强接触元件在绝缘壳体的腔体内的固定效果。
参见图10所示,本实施例还给出了一种接线端子组件,该接线端子组件包括多个本实施例中的紧凑型接线端子。其中,该接线端子组件的底部结构参见图11所示。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紧凑型接线端子,包括有绝缘壳体(1)和接触元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1)具有一端开孔(10)的腔体(11),在所述绝缘壳体(1)上且位于腔体(11)的上端具有上开口(12);所述绝缘壳体(1)上形成有位于所述上开口(12)处的按钮(13);
所述接触元件(2)包括有载流底板(20)、形成于载流底板(20)上的第一基面部(21)和第二基面部(22)以及位于载流底板(20)上的至少一个限位横梁(23);所述载流底板(20)上形成有第一焊脚(201)和第二焊脚(202);所述第一基面部(21)和第二基面部(22)位于载流底板(20)的首端区域;至少一个所述限位横梁(23)位于所述载流底板(20)的末端区域;所述按钮(13)的下侧形成有配合顶压协助推面的顶压端(131);
所述第一基面部(21)上形成有朝着所述载流底板(20)中心线方向弯折的第一夹紧边(211),所述第二基面部(22)上形成有朝着所述载流底板(20)中心线方向弯折的第二夹紧边(221);至少一个所述夹紧边的末端具有呈朝着对应的夹紧边的外侧方向延伸趋势的协助推面(24);
所述接触元件(2)位于绝缘壳体(1)的腔体(11)内,且所述按钮(13)在向下按压状态下压住协助推面(24);靠近至少一个所述限位横梁(23)的所述按钮(13)的尾部具有在按钮下压协助推面时恰好抵靠在至少一个限位横梁上的台阶面(132);
所述第一基面部(21)和第二基面部(22)在载流底板(20)的首端形成供导线插入且对应所述腔体开孔(10)的导线通道入口(210);
所述第一焊脚(201)和第二焊脚(202)分别位于绝缘壳体底部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1)的底部分别具有配合载流底板(20)的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卡入的卡合槽(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流底板(20)呈中部高、两端低的形状,所述载流底板(20)的中部为平面,所述载流底板(20)的首端区域与载流底板(20)的中部之间、以及所述载流底板(20)的末端区域与载流底板(20)的中部之间均形成有斜面(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边(211)由形成于第一基面部(21)上的第一侧臂(261)弯折而成,所述第二夹紧边(221)由形成于第二基面部(22)上的第二侧臂(262)弯折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面部(21)的顶端与第二基面部(22)的顶端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271);所述接触元件(2)具有两个所述的限位横梁(23),所述两个限位横梁(23)的顶端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27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凑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限位横梁(23)分别呈倒置的L形且对称地位于所述载流底板(20)的末端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面部(21)的顶端区域和第二基面部(22)的顶端区域为坡形面,所述各焊脚的坡形面抵靠在绝缘壳体(1)的腔体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焊脚上形成第一卡锁钩(281),所述腔体内壁上形成有适配第一卡锁钩(281)卡入的第一卡锁槽(11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凑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臂(261)上且靠近其协助推面的位置形成有第一断口(291);对应地,在所述第二侧臂(262)上且靠近其协助推面的位置形成有第二断口(292)。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凑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侧臂的外侧壁上且靠近对应焊脚的位置形成有凹槽(290);或者,
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所述按钮(13)从所述绝缘壳体(1)的顶面延伸而成,或者所述按钮(13)从所述绝缘壳体的腔体的开孔(10)处延伸而成,或者所述按钮(13)从所述绝缘壳体的上开口(12)附近延伸而成;或者,
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所述按钮(13)的顶面设置有工具槽(130),所述按钮(13)的下侧形成有配合顶压协助推面且呈倒置“八”字形的顶压端(131);靠近至少一个所述限位横梁的所述按钮(13)的尾部具有在按钮下压协助推面时恰好抵靠在至少一个所述限位横梁上的台阶面(132);或者,
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所述按钮(13)上设置有将经导线通道入口(210)进入的导线导入接触元件的预设位置的导向斜面(133);所述绝缘壳体(1)的顶部形成有凹陷面(15),所述上开口(12)位于该凹陷面(15)上;或者,
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所述按钮(13)与该按钮形成的延伸始发端之间形成有弧形的连接段(134);或者,
在所述紧凑型接线端子中,所述绝缘壳体(1)的腔体(11)内壁上具有供所述限位横梁卡入的横梁卡入槽(111);所述按钮(13)具有配合至少一个所述侧臂沿绝缘壳体(1)的纵向方向卡入的侧臂卡入槽(13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30121.2U CN208478663U (zh) | 2018-05-31 | 2018-05-31 | 一种紧凑型接线端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30121.2U CN208478663U (zh) | 2018-05-31 | 2018-05-31 | 一种紧凑型接线端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478663U true CN208478663U (zh) | 2019-02-05 |
Family
ID=65219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830121.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478663U (zh) | 2018-05-31 | 2018-05-31 | 一种紧凑型接线端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47866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51026A (zh) * | 2018-05-31 | 2018-09-18 | 宁波高松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紧凑型接线端子 |
-
2018
- 2018-05-31 CN CN201820830121.2U patent/CN20847866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51026A (zh) * | 2018-05-31 | 2018-09-18 | 宁波高松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紧凑型接线端子 |
CN108551026B (zh) * | 2018-05-31 | 2024-06-07 | 宁波高松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紧凑型接线端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434581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I394327B (zh) | 電連接器 | |
US9039429B2 (en) | Wire-to-board connector | |
JP5224179B2 (ja) | ばね力接続装置 | |
US10763609B2 (en) |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terminal and connector | |
US10886640B2 (en) | Conductive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7026337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117913571A (zh) | 端子组件和连接器 | |
CN107732517B (zh) | 开关式同轴连接器 | |
CN208478663U (zh) | 一种紧凑型接线端子 | |
CN108551026A (zh) | 一种紧凑型接线端子 | |
KR101308613B1 (ko) | 커넥터용 플러그 터미널 | |
KR101617330B1 (ko) | 와이어 분리 성능이 향상된 포크인 커넥터 | |
CN112803187B (zh) | 连接器 | |
CN207732192U (zh) | 线对板连接器总成及其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 | |
JP2000058148A (ja) | 圧接端子 | |
CN208385683U (zh) | 一种新型接线端子及接线端子组件 | |
CN110931991A (zh) | 分体式导电夹紧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接线端子 | |
EP3324488B1 (en) | Connector arrangement with a conductor press-on member | |
CN220368176U (zh) | 线缆电连接器 | |
CN21330445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20155781U (zh) | 一种线缆电连接器 | |
CN218525474U (zh) | 一种具有新型接线端子的开关 | |
JP5121570B2 (ja) |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このコネクタ端子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 |
CN221407694U (zh) | 一种适用于连接高压电线的铜接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07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