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25910U - 上内胆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上内胆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425910U CN208425910U CN201820197878.2U CN201820197878U CN208425910U CN 208425910 U CN208425910 U CN 208425910U CN 201820197878 U CN201820197878 U CN 201820197878U CN 208425910 U CN208425910 U CN 2084259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ce
- cooking
- side wall
- liner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9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2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6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6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5000021395 porridge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101100298225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ot-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8
- 235000019640 tas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232 gallbladd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96 flavor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634 flavor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80 one po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内胆及烹饪器具。上内胆具有上端开口且能够盛装食物的烹饪腔,上内胆能够放置在烹饪器具的内锅中并支撑在内锅的上部;其中,上内胆的上部设有蒸汽孔,上内胆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指示煮饭时米水用量的煮饭水位线,上内胆的煮饭水位线指示的米水用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内胆离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较远,烹饪过程中米水吸收的热量较少,因此上内胆内的水蒸汽排放较少,上内胆内部损失的水较少,因此上内胆的米水用量中水的含量相对低,且上内胆的煮饭水位线指示出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5,使得上内胆的煮饭水位线与上内胆中水的损失情况相匹配,从而做出可口的米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内胆和包括该上内胆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在烹饪过程中,内锅内部各个位置米粒和水的受热程度基本均匀一致,因此无法同时做出软硬区别较大的两种口感的米饭,无法同时满足不同人群对米饭不同口感的需求,导致用户的体验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内胆。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上内胆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内胆,用于烹饪器具,所述上内胆具有上端开口且能够盛装食物的烹饪腔,所述上内胆能够放置在烹饪器具的内锅中并支撑在所述内锅的上部;其中,所述上内胆的上部设有蒸汽孔,所述上内胆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指示煮饭时米水用量的煮饭水位线,所述上内胆的煮饭水位线指示的米水用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5。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内胆,蒸汽孔位于上内胆的上部,从而烹饪腔内可以烹饪盛装液体的食物,上内胆可用于烹饪米饭等需要在烹饪腔内添加水的食物,进而通过分别在上内胆和内锅中添加米水,利用上内胆和内锅在烹饪时吸收热量的不同,实现一锅两口感的效果,以满足不同人群对米饭不同口感的需求,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具体而言,使用时,将上内胆放置在内锅的上部,使上内胆支撑在内锅上,蒸汽孔与内锅和烹饪腔相连通,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对内锅进行加热,热量从内锅传递到内锅内的米和水,使水逐渐受热产生蒸汽,蒸汽通过上内胆上的蒸汽孔进入上内胆的烹饪腔内,并对上内胆内的米和水进行加热。根据实际烹饪效果,内锅内的米和水由于直接与内锅底部被烹饪器具加热装置加热的区域接触,其吸收的热量更多,米粒加热更充分,因此烹饪完成后米饭可以获得较软的口感;上内胆的位置远离烹饪器具加热装置、处于内锅上部的低温区,上内胆内的米和水是被蒸汽加热,在相同的烹饪时间内,其吸收的热量较少,米粒加热程度较低,因此烹饪完成后米饭可以获得较硬的口感。由以上分析可见,通过煮饭时在内锅上部设置特殊结构的上内胆,在烹饪器具结构不作较大改动和成本上升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次烹饪获得软硬区别比较明显的两种不同口感的米饭,可同时满足不同人群对米饭的需求。
在烹饪过程中上内胆由于离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较远,烹饪过程中米水吸收的热量较少,因此上内胆内的水蒸汽排放较少,上内胆内部损失的水较少,因此上内胆的米水用量中水的含量相对低,且上内胆的煮饭水位线指示出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5,使得上内胆的煮饭水位线与上内胆中水的损失情况相匹配,从而做出可口的米饭。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内胆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内胆的煮饭水位线指示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1.1,防止米和水用量的比值过大导致的水用量少,米饭过硬或夹生。
优选地,上内胆的煮饭水位线指示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的范围为1:1.1~1:1.5。上内胆的煮饭水位线指示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可以为但不限于1:1.1、1:1.2、1:1.3、1:1.4或1:1.5。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内胆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指示不同米种的米水用量的多组煮饭水位线,不同的米种,其吸水量不同,因此对应不同的米种,上内胆的侧壁上设有与多种不同的米种一一对应的多组煮饭水位线,用户在上内胆中煮饭时可以根据米种选择与该米种相对应的煮饭水位线;或者,所述上内胆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指示米和水用量的不同比值的多组煮饭水位线,其中包括指示米和水用量的最大比值的一组煮饭水位线,及指示米和水用量的最小比值的一组煮饭水位线,不同的用户对米饭的口感要求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自已的口感选择合适的煮饭水位线。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内胆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指示煮粥时米水用量的煮粥水位线。
用户煮饭时可以参照煮饭水位线进行水米量的控制,在煮粥时可以参考煮粥水位线进行水米量的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内胆包括:胆体,所述胆体限定出所述烹饪腔,且所述煮饭水位线设置在所述胆体上;和连接在所述胆体的上端开口处且外翻的挂沿,所述挂沿用于将所述胆体支撑在所述内锅的上部。
胆体包括侧壁和连接在侧壁下方的底壁,胆体的侧壁和胆体的底壁限定出烹饪腔,煮饭水位线设置在胆体的侧壁上,可以位于胆体侧壁的内壁面和/或外壁面上。上内胆放置在内锅的开口处时,挂沿支撑在内锅上用于上下方向定位,使得上内胆支撑在内锅上,实现上内胆在内锅中的定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蒸汽孔设置在所述胆体的侧壁上靠近所述挂沿处、或者所述挂沿上靠近所述胆体的侧壁处或者所述胆体的侧壁与所述挂沿的连接处;和/或,所述挂沿连接在所述胆体的上端开口处且外翻;或者所述挂沿连接在所述胆体的外壁面上,且所述胆体的部分外壁面位于所述挂沿的上方。
胆体的侧壁上靠近挂沿处、或者挂沿上靠近胆体的侧壁处、或者胆体的侧壁与挂沿的连接处开设有蒸汽孔,也即蒸汽孔开设在上内胆的挂沿的弯折处附近,这样可以尽可能地把蒸汽孔开设在上内胆的高位,增加上内胆盛放食物的最大量,同时使蒸汽孔远离抵接在内锅锅沿上的密封圈,以减少由蒸汽孔冒出的高温蒸汽对抵接在内锅锅沿处的密封圈的影响,从而减少上内胆的调理物带有塑胶味,进而提升上内胆烹饪食物的口感。
可以将挂沿连接在胆体的上端开口处且向外延伸,使上内胆尽可能地容置于内锅中,避免上内胆的上部凸出内锅而与盖板发生干涉,有利于减小产品的整体尺寸;或者,胆体呈回转体形状,挂沿连接在胆体的侧壁的外壁面上,且位于胆体侧壁的靠上部分的外壁面的下方,即挂沿连接在胆体的中部,这样位于上内胆下方的内锅的烹饪空间更大,且便于用户握持挂沿上方的胆体侧壁取放上内胆,操作更方便,优选地,挂沿连接在胆体外壁面的最大纬圆处,即挂沿连接在胆体的截面直径最大处,以确保上内胆支撑在内锅上部时胆体的外壁面与内锅的内壁面之间形成较大的间距,以便内锅中的蒸汽更容易穿过该间距而进入到上内胆的胆体中,便于加快上内胆中食物的烹饪速度,提升烹饪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胆体的底部小口部大,且所述胆体的截面直径从下向上逐渐增大;或者所述胆体的侧壁的下部从下向上截面直径逐渐增大,所述胆体的侧壁的上部从下向上截面直径相等;或者所述胆体的侧壁围设成柱状,所述胆体沿高度方向的截面直径相等;或者,所述胆体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段和与所述第一侧壁段相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侧壁段下方的第二侧壁段,所述第一侧壁段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侧壁段的截面直径,以使所述第一侧壁段和所述第二侧壁段的连接处形成台阶段,所述蒸汽孔设置在所述台阶段上。
胆体的横截面呈环形,胆体的截面直径指的是胆体的环形横截面的内径(或外径)。胆体的底部小口部大,且胆体的截面直径从下向上逐渐增大,即胆体呈底部小口部大的碗状,使胆体的侧壁与内锅侧壁之间的间距增大,以便使内锅内的蒸汽更容易穿过胆体侧壁与内锅侧壁之间的间距而经上内胆上的蒸汽孔进入到上内胆烹饪腔内,便于加快上内胆内米饭的烹饪速度,提升烹饪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胆体设计成其他形状,但均需确保上内胆放置在内锅中时,上内胆的胆体侧壁与内锅侧壁之间具有供蒸汽通过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盖体;煲体,所述煲体内放置有内锅;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上内胆,所述上内胆能够放置在所述内锅中并支撑在所述内锅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个方面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上内胆,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上内胆的全部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锅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指示煮饭时米水用量的煮饭水位线,所述内锅上的煮饭水位线指示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上内胆的煮饭水位线指示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锅上的煮饭水位线指示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5且小于或等于1:1.8;和/或,所述内锅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指示不同米种的米水用量的多组煮饭水位线。
由于上内胆和内锅的受热情况不同,上内胆和内锅所要求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也不相同,因而两者具有不同的煮饭水位线,其原因在于: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距离内锅近、距离上内胆远,优选地,加热装置位于上内胆的下方,内锅直接受加热装置加热,在烹饪过程中内锅排放大量水蒸汽,其内部的水损失较多,因此其米和水用量比值中水的含量相对较高,经过大量的试验测试,内锅的最佳米和水用量的比值的范围为1:1.5~1:1.8;而上内胆由于离加热装置较远,烹饪过程中米和水吸收的热量较少,因此上内胆内的水蒸汽排放较少,上内胆内部损失的水较少,因此其米和水用量比值中水的含量相对低,经过大量的试验测试,上内胆的最佳米和水用量的比值的范围为1:1.1~1:1.5。
不同的米种,其吸水量不同,因此对应不同的米种,内锅的侧壁上设有与多种不同的米种一一对应的多组煮饭水位线,用户在内锅中煮饭时可以根据米种选择与该米种相对应的煮饭水位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上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上内胆,11胆体,111底壁,112侧壁,1121第一侧壁段,1122第二侧壁段,1123台阶段,113煮饭水位线,114煮粥水位线,12挂沿,13蒸汽孔,14烹饪腔,2内锅,21锅沿,22煮饭水位线,3盖板,31排气孔,4密封圈,5蒸汽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上内胆和烹饪器具。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内胆1,用于烹饪器具,上内胆1具有上端开口且能够盛装食物的烹饪腔14,上内胆1能够放置在烹饪器具的内锅2中并支撑在内锅2的上部;其中,上内胆1的上部设有蒸汽孔13,上内胆1的侧壁112上设有用于指示煮饭时米水用量的煮饭水位线113,上内胆1的煮饭水位线113指示的米水用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5。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内胆1,蒸汽孔13位于上内胆1的上部,从而烹饪腔14内可以烹饪盛装液体的食物,上内胆1可用于烹饪米饭等需要在烹饪腔14内添加水的食物,进而通过分别在上内胆1和内锅2中添加米水,利用上内胆1和内锅2在烹饪时吸收热量的不同,实现一锅两口感的效果,以满足不同人群对米饭不同口感的需求,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具体而言,使用时,将上内胆1放置在内锅2的上部,使上内胆1支撑在内锅2上,上内胆的外壁面与内锅的外壁面之间限定出蒸汽流路5,蒸汽孔13与蒸汽流路5和烹饪腔14相连通,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对内锅2进行加热,热量从内锅2传递到内锅2内的米和水,使水逐渐受热产生蒸汽,蒸汽通过蒸汽流路5、上内胆1上的蒸汽孔13进入上内胆1的烹饪腔14内,并对上内胆1内的米和水进行加热,蒸汽的流动方向如图1箭头所示。根据实际烹饪效果,内锅2内的米和水由于直接与内锅2底部被烹饪器具加热装置加热的区域接触,其吸收的热量更多,米粒加热更充分,因此烹饪完成后米饭可以获得较软的口感;上内胆1的位置远离烹饪器具加热装置、处于内锅2上部的低温区,上内胆1内的米和水是被蒸汽加热,在相同的烹饪时间内,其吸收的热量较少,米粒加热程度较低,因此烹饪完成后米饭可以获得较硬的口感。由以上分析可见,通过煮饭时在内锅2上部设置特殊结构的上内胆1,在烹饪器具结构不作较大改动和成本上升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次烹饪获得软硬区别比较明显的两种不同口感的米饭,可同时满足不同人群对米饭的需求。
在烹饪过程中上内胆1由于离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较远,烹饪过程中米水吸收的热量较少,因此上内胆1内的水蒸汽排放较少,上内胆1内部损失的水较少,因此上内胆1的米水用量中水的含量相对低,且上内胆1的煮饭水位线113指示出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5,使得上内胆1的煮饭水位线113与上内胆1中水的损失情况相匹配,从而做出可口的米饭。
优选地,上内胆1的煮饭水位线113指示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1.1,防止米和水用量的比值过大导致的水用量少,米饭过硬或夹生。
优选地,上内胆1的煮饭水位线113指示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的范围为1:1.1~1:1.5。上内胆1的煮饭水位线113指示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可以为但不限于1:1.1、1:1.2、1:1.3、1:1.4或1:1.5。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中,上内胆1的侧壁112上设有用于指示不同米种的米水用量的多组煮饭水位线113,不同的米种,其吸水量不同,因此对应不同的米种,上内胆1的侧壁112上设有与多种不同的米种一一对应的多组煮饭水位线113,用户在上内胆1中煮饭时可以根据米种选择与该米种相对应的煮饭水位线113。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中,上内胆1的侧壁112上设有用于指示米和水用量的不同比值的多组煮饭水位线113,其中包括指示米和水用量的最大比值的一组煮饭水位线113,及指示米和水用量的最小比值的一组煮饭水位线113,不同的用户对米饭的口感要求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自已的口感选择合适的煮饭水位线113。
优选地,上内胆1的侧壁112上设有用于指示煮粥时米水用量的煮粥水位线114。
用户煮饭时可以参照煮饭水位线113进行水米量的控制,在煮粥时可以参考煮粥水位线114进行水米量的控制。
煮饭水位线可以设置在上内胆的侧壁的内壁面上,具体的,上内胆的侧壁的内壁面向内凸出或向外凹陷形成煮饭水位线。煮饭水位线也可以设置在上内胆的侧壁的外壁面上,具体的,上内胆的侧壁的外壁面向内凹陷或向外凸出形成煮饭水位线。
煮粥水位线可以设置在上内胆的侧壁的内壁面上,具体的,上内胆的侧壁的内壁面向内凸出或向外凹陷形成煮粥水位线。煮粥水位线也可以设置在上内胆的侧壁的外壁面上,具体的,上内胆的侧壁的外壁面向内凹陷或向外凸出形成煮粥水位线。
优选地,上内胆1包括:胆体11和连接在胆体11的上端开口处且外翻的挂沿12,胆体11限定出烹饪腔14,且煮饭水位线113设置在胆体11上;挂沿12用于将胆体11支撑在内锅2的上部。
胆体11包括侧壁112和连接在侧壁112下方的底壁111,胆体11的侧壁112和胆体11的底壁111限定出烹饪腔14,煮饭水位线113设置在胆体11的侧壁112上,可以位于胆体11侧壁112的内壁面和/或外壁面上。上内胆1放置在内锅2的开口处时,挂沿12支撑在内锅2上用于上下方向定位,使得上内胆1支撑在内锅2上,实现上内胆1在内锅2中的定位。如图1所示,挂沿支撑在锅沿上21。
关于挂沿12在胆体11上的具体位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挂沿12连接在胆体11的上端开口处且外翻。
挂沿12连接在胆体11的上端开口处且向外延伸,使上内胆尽可能地容置于内锅2中,避免上内胆的上部凸出内锅2而与盖板发生干涉,有利于减小产品的整体尺寸。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挂沿12连接在胆体11的外壁面上,且胆体11的部分外壁面位于挂沿12的上方。
胆体11呈回转体形状,挂沿12连接在胆体11的侧壁112的外壁面上,且位于胆体11侧壁112的靠上部分的外壁面的下方,即挂沿12连接在胆体11的中部,这样位于上内胆下方的内锅2的烹饪空间更大,且便于用户握持挂沿12上方的胆体11侧壁取放上内胆,操作更方便,优选地,挂沿12连接在胆体11外壁面的最大纬圆处,即挂沿12连接在胆体11的截面直径最大处,以确保上内胆支撑在内锅2上部时胆体11的外壁面与内锅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较大的间距,以便内锅2中的蒸汽更容易穿过该间距而进入到上内胆的胆体11中,便于加快上内胆中食物的烹饪速度,提升烹饪效果。
优选地,蒸汽孔13设置在胆体11的侧壁112上靠近挂沿12处、或者挂沿12上靠近胆体11的侧壁112处或者胆体11的侧壁112与挂沿12的连接处。
烹饪器具还包括盖板3,盖板3上开设有供蒸汽排出的排气孔31,盖板3靠近内锅的一面安装有密封圈4,用于盖板与内锅之间的密封。
胆体11的侧壁112上靠近挂沿12处、或者挂沿12上靠近胆体11的侧壁112处、或者胆体11的侧壁112与挂沿12的连接处开设有蒸汽孔13,也即蒸汽孔13开设在上内胆1的挂沿12的弯折处附近,这样可以尽可能地把蒸汽孔13开设在上内胆1的高位,增加上内胆1盛放食物的最大量,同时使蒸汽孔13远离抵接在内锅2锅沿上的密封圈4,以减少由蒸汽孔13冒出的高温蒸汽对抵接在内锅2锅沿处的密封圈4的影响,从而减少上内胆1的调理物带有塑胶味,进而提升上内胆1烹饪食物的口感。
优选地,胆体11的底部小口部大,且胆体11的截面直径从下向上逐渐增大;或者胆体11的侧壁112的下部从下向上截面直径逐渐增大,胆体11的侧壁112的上部从下向上截面直径相等;或者胆体11的侧壁112围设成柱状,胆体11沿高度方向的截面直径相等;或者,胆体11的侧壁112包括第一侧壁段1121和与第一侧壁段1121相连接并位于第一侧壁段1121下方的第二侧壁段1122,第一侧壁段1121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二侧壁段1122的截面直径,以使第一侧壁段1121和第二侧壁段1122的连接处形成台阶段1123,蒸汽孔13设置在台阶段1123上。
胆体11的横截面呈环形,胆体11的截面直径指的是胆体11的环形横截面的内径(或外径)。胆体11的底部小口部大,且胆体11的截面直径从下向上逐渐增大,即胆体11呈底部小口部大的碗状,使胆体11的侧壁112与内锅2侧壁112之间的间距增大,以便使内锅2内的蒸汽更容易穿过胆体11侧壁112与内锅2侧壁112之间的间距而经上内胆1上的蒸汽孔13进入到上内胆1烹饪腔14内,便于加快上内胆1内米饭的烹饪速度,提升烹饪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胆体11设计成其他形状,但均需确保上内胆1放置在内锅2中时,上内胆1的胆体11侧壁112与内锅2侧壁112之间具有供蒸汽通过的间隙。
蒸汽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蒸汽孔沿上内胆的周向分布,且多个蒸汽孔位于上内胆的同一高度上。蒸汽孔高于上内胆的最大水位线且与最大水位线的距离大于3mm。
最大水位线为煮饭水位线和煮粥水位线中的较大者。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盖体、煲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上内胆1,煲体内放置有内锅2;上内胆1能够放置在内锅2中并支撑在内锅2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个方面的任一实施例的上内胆1,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上内胆1的全部有益效果。
优选地,内锅2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指示煮饭时米水用量的煮饭水位线22内锅2上的煮饭水位线22指示的米水用量的比值小于或等于上内胆1的煮饭水位线113指示的米水用量的比值。
优选地,如图3所述,内锅2上的煮饭水位线22指示的米水用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5且小于或等于1:1.8。
由于上内胆1和内锅2的受热情况不同,上内胆1和内锅2所要求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也不相同,因而两者具有不同的煮饭水位线,其原因在于: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距离内锅2近、距离上内胆1远,优选地,加热装置位于上内胆1的下方,内锅2直接受加热装置加热,在烹饪过程中内锅2排放大量水蒸汽,其内部的水损失较多,因此其米和水用量比值中水的含量相对较高,经过大量的试验测试,内锅2的最佳米和水用量的比值的范围为1:1.5~1:1.8;而上内胆1由于离加热装置较远,烹饪过程中米和水吸收的热量较少,因此上内胆1内的水蒸汽排放较少,上内胆1内部损失的水较少,因此其米和水用量比值中水的含量相对低,经过大量的试验测试,上内胆1的最佳米和水用量的比值的范围为1:1.1~1:1.5。
内锅2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指示不同米种的米水用量的多组煮饭水位线22。
不同的米种,其吸水量不同,因此对应不同的米种,内锅2的侧壁上设有与多种不同的米种一一对应的多组煮饭水位线22,用户在内锅2中煮饭时可以根据米种选择与该米种相对应的煮饭水位线22。如图3所示,内锅上设有两组煮饭水位线22,左侧的一组煮饭水位线22和右侧的一组煮饭水位线22适用于不同米种。
煮饭水位线可以设置在内锅的侧壁的内壁面上,具体的,内锅的侧壁的内壁面向内凸出或向外凹陷形成煮饭水位线。煮饭水位线也可以设置在内锅的侧壁的外壁面上,具体的,内锅的侧壁的外壁面向内凹陷或向外凸出形成煮饭水位线。
优选地,内锅的侧壁上还有煮粥水位线。煮粥水位线可以设置在内锅的侧壁的内壁面上,具体的,内锅的侧壁的内壁面向内凸出或向外凹陷形成煮粥水位线。煮粥水位线也可以设置在内锅的侧壁的外壁面上,具体的,内锅的侧壁的外壁面向内凹陷或向外凸出形成煮粥水位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内胆1,密封圈4和盖板3对内锅2锅沿21起到密封作用,内锅2内部的蒸汽通过上内胆1上的蒸气孔13进入上内胆1的烹饪腔14内,并对上内胆1内的米和水进行加热,随着内锅2内温度的不断上升,内锅2内产生的蒸汽逐渐增多、压力逐渐增大,进入上内胆1内的蒸汽也逐渐增多,上内胆1内部分蒸汽通过盖板3上的排气孔31排放到烹饪器具外部,使烹饪器具内外的压力保持一致。上内胆1侧壁112与内锅2内壁之间的间距使内锅2内的蒸汽更容易穿过两者之间的间距而进入到上内胆1的烹饪腔14内,便于加快上内胆1内米饭的烹饪速度,提升烹饪效果。根据实际烹饪效果,内锅2内的米和水由于直接与内锅2底部被烹饪器具加热装置加热的区域接触,其吸收的热量更多,米粒加热更充分,因此烹饪完成后米饭可以获得较软的口感;上内胆1的位置远离烹饪器具加热装置、处于内锅2上部的低温区,上内胆1内的米和水是被蒸汽加热,在相同的烹饪时间内,其吸收的热量较少,米粒加热程度较低,因此烹饪完成后米饭可以获得较硬的口感。
由于受热情况不同,上内胆1和内锅2所要求的米水量比值也不相同,两者具有不同的水位线,其原因在于:内锅2直接受加热装置加热,在烹饪过程中内锅2排放大量水蒸汽,其内部的水损失较多,因此其米水量比值中水的含量相对较高,经过大量的试验测试,内锅2的最佳米水量为1:1.5~1:1.8;而蒸笼1由于离加热装置较远,烹饪过程中米水吸收的热量较少,因此蒸笼1内的水蒸汽排放较少,蒸笼1内部损失的水较少,因此其米水量比值中水的含量相对低,经过大量的试验测试,蒸笼1的最佳米水量为1:1.1~1:1.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上内胆,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内胆具有上端开口且能够盛装食物的烹饪腔,所述上内胆能够放置在烹饪器具的内锅中并支撑在所述内锅的上部;
其中,所述上内胆的上部设有蒸汽孔,所述上内胆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指示煮饭时米水用量的煮饭水位线,所述上内胆的煮饭水位线指示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内胆的煮饭水位线指示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内胆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指示不同米种的米水用量的多组煮饭水位线;或者,
所述上内胆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指示米和水用量的不同比值的多组煮饭水位线,其中包括指示米和水用量的最大比值的一组煮饭水位线,及指示米和水用量的最小比值的一组煮饭水位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内胆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指示煮粥时米水用量的煮粥水位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内胆,其特征在于,包括:
胆体,限定出所述烹饪腔,且煮饭水位线设置在所述胆体上;和
连接在所述胆体上的挂沿,所述挂沿用于将所述胆体支撑在所述内锅的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孔设置在所述胆体的侧壁上靠近所述挂沿处、或者所述挂沿上靠近所述胆体的侧壁处或者所述胆体的侧壁与所述挂沿的连接处;和/或,
所述挂沿连接在所述胆体的上端开口处且外翻,或者所述挂沿连接在所述胆体的外壁面上,且所述胆体的部分外壁面位于所述挂沿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胆体的底部小口部大,且所述胆体的截面直径从下向上逐渐增大;或者
所述胆体的侧壁的下部从下向上截面直径逐渐增大,所述胆体的侧壁的上部从下向上截面直径相等;或者
所述胆体的侧壁围设成柱状,所述胆体沿高度方向的截面直径相等;或者,
所述胆体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段和与所述第一侧壁段相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侧壁段下方的第二侧壁段,所述第一侧壁段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侧壁段的截面直径,以使所述第一侧壁段和所述第二侧壁段的连接处形成台阶段,所述蒸汽孔设置在所述台阶段上。
8.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
煲体,所述煲体内放置有内锅;和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上内胆,所述上内胆能够放置在所述内锅中并支撑在所述内锅的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锅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指示煮饭时米水用量的煮饭水位线,所述内锅上的煮饭水位线指示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上内胆的煮饭水位线指示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锅上的煮饭水位线指示的米和水用量的比值的范围为1:1.5~1:1.8;和/或,
所述内锅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指示不同米种的米水用量的多组煮饭水位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97878.2U CN208425910U (zh) | 2018-02-05 | 2018-02-05 | 上内胆及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97878.2U CN208425910U (zh) | 2018-02-05 | 2018-02-05 | 上内胆及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425910U true CN208425910U (zh) | 2019-01-25 |
Family
ID=65104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197878.2U Active CN208425910U (zh) | 2018-02-05 | 2018-02-05 | 上内胆及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42591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43749A (zh) * | 2020-05-11 | 2021-08-13 |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方法 |
CN113729469A (zh) * | 2020-05-28 | 2021-12-03 |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 一种电饭煲 |
-
2018
- 2018-02-05 CN CN201820197878.2U patent/CN20842591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43749A (zh) * | 2020-05-11 | 2021-08-13 |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方法 |
CN113243749B (zh) * | 2020-05-11 | 2023-01-31 |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方法 |
CN113729469A (zh) * | 2020-05-28 | 2021-12-03 |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 一种电饭煲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961552U (zh) | 具有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 |
CN211212725U (zh) | 一种带有高压煮食功能的空气炸锅 | |
CN210961428U (zh) | 一种方便散热的烹饪器具 | |
CN109463994B (zh) | 一种蒸烤组合机 | |
CN208425910U (zh) | 上内胆及烹饪器具 | |
CN208709587U (zh) | 一种炭焖烤炉 | |
CN214433647U (zh) | 一种新型蒸烤箱 | |
CN209899091U (zh) | 一种烹饪器皿及烹饪电器 | |
CN204600222U (zh) | 内锅及烹饪器具 | |
CN211299581U (zh) | 多功能锅及餐桌 | |
CN21044664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371514U (zh) | 烹饪器具 | |
KR20100033463A (ko) | 카트리지를 포함하는 조리장치 | |
KR101227248B1 (ko) | 다용도 압력 조리장치 | |
JP2887309B2 (ja) | 調理器 | |
CN21423089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21285478U (zh) | 一种多功能食物烹饪器具 | |
CN21172275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4548953U (zh) | 蒸汽烹饪器具的蒸笼及蒸汽烹饪器具 | |
CN213464721U (zh) | 烹饪装置 | |
CN220898451U (zh) | 电煮锅 | |
CN214128103U (zh) | 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 |
CN222323321U (zh) | 一种多功能的烹饪设备 | |
CN219331299U (zh) | 烹饪器皿 | |
CN215190881U (zh) | 一种多功能火锅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