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97537U -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97537U CN208297537U CN201820416628.3U CN201820416628U CN208297537U CN 208297537 U CN208297537 U CN 208297537U CN 201820416628 U CN201820416628 U CN 201820416628U CN 208297537 U CN208297537 U CN 2082975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gent
- reaction vessel
- sample
- cleaning
- fu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包括样本试剂装载组件、分注针、混匀座、孵育测光组件、磁分离清洗组件以及反应容器抓取组件;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及所述孵育测光组件位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的同侧,且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与所述孵育测光组件相邻设置,所述混匀座位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与所述孵育测光组件之间;所述分注针能够将样本与试剂分别转移至所述混匀座的反应容器中;所述反应容器抓取组件在所述混匀座、所述孵育测光组件和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之间转运所述反应容器。各个零部件根据其布置方式执行上述步骤,使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还能减小整机尺寸使得占用空间小,并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背景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的一种高灵敏度及高特异性的分析仪器,在在临床实验室中用于检测血液、尿液或其它体液的各项免疫指标,该原理是将抗体抗原反应与化学发光这两项技术的结合,达到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化学发光分析仪中主要的操作流程包括样本装载、试剂装载、样本和试剂的分注、反应液混匀、反应液孵育、磁分离清洗分离、底物发光液注入以及测光。目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占空间大,成本高,测试通量低的缺点,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小整机尺寸并降低生产成本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包括用于装载样本与试剂的样本试剂装载组件、用于吸排样本和试剂的分注针、用于混匀的混匀座、用于孵育与发光检测的孵育测光组件、用于分离清洗的磁分离清洗组件以及用于转运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抓取组件;
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及所述孵育测光组件位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的同一侧,且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与所述孵育测光组件相邻设置,所述混匀座位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与所述孵育测光组件之间;
所述分注针位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的上方,并能够将样本与试剂分别转移至所述混匀座的反应容器中;所述反应容器抓取组件在所述混匀座、所述孵育测光组件和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之间转运所述反应容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承载平台,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位于承载平台的右侧,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与所述孵育测光组件并排位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左后侧,所述反应容器抓取组件位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前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位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与所述孵育测光组件之间,所述混匀座位于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与所述反应容器抓取组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包括用于装载样本的环形样本盘以及用于装载试剂的试剂盘及试剂锅,所述试剂盘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试剂锅中,所述环形样本盘同轴地套设于所述试剂锅的外侧,且所述环形样本盘与所述试剂盘相互独立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还包括用于清洗分注针的针清洗结构,所述针清洗结构设置于所述环形样本盘上,并位于相邻的两个样本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还包括用于扫描识别码的识别码扫描仪,所述环形样本盘上设置有扫描缺口;
所述识别码扫描仪能够扫描所述环形样本盘上样本容器的识别码,所述识别码扫描仪还能经所述扫描缺口扫描所述试剂锅内试剂容器的识别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识别码扫描仪固定设置于所述环形样本盘的外侧,所述环形样本盘带动所述样本容器依次转动到所述识别码扫描仪处进行扫描;所述扫描缺口对应所述识别码扫描仪,所述试剂盘带动所述试剂容器依次转动到所述扫描缺口的位置处进行扫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样本盘之间存在预设间距以形成所述扫描缺口,所述试剂锅上具有扫描窗口,所述扫描窗口、所述扫描缺口及所述识别码扫描仪相互对应,所述试剂盘带动多个所述试剂容器转动,使所述试剂容器依次运动至所述扫描窗口处,所述识别码扫描仪扫描所述试剂容器的识别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还包括制冷部件,所述制冷部件位于所述试剂盘的下方,并偏离所述试剂锅的中心,用于对所述试剂锅内制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还包括冷端翅片和冷端风扇,所述冷端翅片和所述冷端风扇设置于所述制冷部件的冷端且靠近所述试剂锅底设置,所述冷端翅片的一端与所述制冷部件的所述冷端贴合,所述冷端风扇设置于所述冷端翅片的另一端或者侧面,所述冷端风扇带动周围环境中的气体流过所述冷端翅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还包括热端散热器及导热部件,所述热端散热器与所述制冷部件的热端连接,并位于所述试剂锅的外侧;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热端散热器连接并对应于所述扫描窗口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还包括盖设于所述试剂锅的试剂锅盖;所述试剂锅盖具有多个吸试剂孔,多个所述吸试剂孔沿所述试剂盘锅的径向方向布置,并位于一条直线上,所述分注针能够伸入任一所述吸试剂孔中吸取试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还包括开关盖,所述试剂锅盖上具有用于放置或取出试剂容器的放取开口,所述开关盖可开关地位于所述试剂锅盖的所述放取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剂锅盖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冷凝板与接水盘,所述冷凝板与所述接水盘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冷凝板与所述接水盘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试剂锅内的冷空气能够进入所述气流通道;
所述吸试剂孔包括位于所述冷凝板上的第一吸试剂孔及位于所述接水盘上的第二吸试剂孔;所述第一吸试剂孔与所述第二吸试剂孔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吸试剂孔的轮廓能够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吸试剂孔的轮廓,所述第一吸试剂孔与外界环境相连通,所述第二吸试剂孔与所述试剂锅内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试剂孔的孔壁朝向所述接水盘延伸形成第一环形筒壁,所述第一环形筒壁的内壁面通过所述第一吸试剂孔与外界环境接触,所述第一环形筒壁的外壁面与所述气流通道所处环境接触;
所述第一环形筒壁远离所述第一吸试剂孔的一端轮廓能够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吸试剂孔的轮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试剂孔的孔壁朝向所述冷凝板延伸形成第二环形筒壁;
所述第二环形筒壁由所述第二吸试剂孔朝所述冷凝板的方向呈缩口状;
所述接水盘上具有排水孔,所述试剂锅的底部具有用于排水冷凝水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孔与所述排水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匀座上具有试样混匀部与底物混匀部,所述试样混匀部用于承载至少一个具有样本与试剂的反应容器,并用于混匀所述反应容器中样本与试剂,所述底物混匀部承载具有底物的反应容器,并用于混匀所述反应容器中的待测物与底物,所述混匀座能够带动所述试样混匀部与所述底物混匀部同时进行混匀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分注针架,所述分注针架位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上方的后侧,所述分注针架上设置有分注驱动部,以驱动所述分注针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分注针拭子,所述分注针拭子套设于所述分注针上,并能够随着所述分注针做水平运动,所述分注针拭子能够对所述分注针的外壁清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清洗池及用于承载所述混匀座的混匀平台,所述清洗池设置于所述混匀平台上,所述清洗池用于接取所述分注针内壁清洗后的清洗废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具有吸样本工位及多个吸试剂孔,所述混匀座具有试样混匀部,所述吸样本工位、多个所述吸试剂孔、所述试样混匀部与所述清洗池共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孵育测光组件包括孵育块及测光件,所述测光件安装于所述孵育块的后侧面,所述孵育块上具有呈阵列设置的多个孵育孔,所述孵育孔用于放置所述反应容器并进行孵育操作,孵育后的所述反应容器通过所述测光件进行发光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孵育块上还具有测光孔,所述测光孔对应所述测光件设置,并位于远离所述孵育孔的一侧,孵育后的所述反应容器从所述孵育孔转移至所述测光孔中,并由所述测光件进行发光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孵育测光组件还包括底物预热管及底物导热块,所述底物预热管与所述底物导热块均设置于所述孵育块中,所述底物导热块用于加热所述底物预热管中的底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孵育测光组件还包括清洗液预热容器,具有供清洗液进出的入口和出口,所述清洗液预热容器设置于所述孵育块中,用于加热清洗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还包括排废液组件,所述排废液组件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孵育块的左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孵育测光组件包括孵育块及测光件,所述孵育块上具有测光孔和用于容纳检测后的所述反应容器的排废液孔,所述测光孔和排废液孔并排且相邻设置,所述排废液组件下降排出所述反应容器中的废液时对所述测光孔中的所述反应容器遮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为圆盘状结构,包括磁分离底座、注液针、排液针及磁铁;
所述磁分离底座上具有进出孔及顺次设置的清洗液进液孔与清洗液排液孔,所述进出孔用于放入或取出待分离的所述反应容器;所述磁分离底座带动所述反应容器转动使所述反应容器顺次对应所述清洗液进液孔、清洗液排液孔及所述进出孔;所述注液针设置于所述清洗液进液孔中,用于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清洗液;所述排液针可升降的对应所述清洗液排液孔设置,用于排出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清洗废液;
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磁分离底座中,并位于所述反应容器转动路径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还包括磁分离拭子及排液升降部,所述排液升降部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磁分离底座上;所述排液针设置于所述排液升降部上,所述磁分离拭子套设于所述排液针的外侧,并位于所述清洗液排液孔中,所述排液升降部带动所述排液针相对于所述磁分离拭子下降或上升时,所述磁分离拭子能够对所述排液针的外壁清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铁包括第一磁铁及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沿所述磁分离底座的周侧分布,且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反应容器转动路径的两侧面;
所述磁分离底座在所述清洗液进液孔与所述清洗液排液孔之间具有第一清洗位,所述第一磁铁对应所述第一清洗位设置,所所述第二磁铁对应所述清洗液排液孔设置;
在竖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极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连线与所述竖直线方向的夹角为第二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相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分离底座具有旋转轴,所述磁分离底座带动所述反应容器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竖直线平行,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极连线与所述旋转轴的延伸方向所在的直线相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极连线与所述竖直线垂直,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连线与所述竖直线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洗位与所述清洗液排液孔之间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清洗位,所述第一清洗位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第一磁铁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清洗位的数量,所述第二磁铁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二清洗位及所述清洗液排液孔的数量和,并分别对应所述第二清洗位及所述清洗液排液孔;
相邻的所述第一磁铁朝向所述反应容器一端的磁性相反,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洗液进液孔与所述清洗液排液孔为多个,每一所述清洗液进液孔与每一所述清洗液排液孔沿所述磁分离底座的周向交替放置;
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组数与所述清洗液进液孔的数量相等,每一组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对应一组所述清洗液进液孔与所述清洗液排液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还包括磁屏蔽部件,所述磁屏蔽部件套设于所述磁分离底座的外侧,用于屏蔽所述磁铁产生的磁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分离底座上还具有底物注入孔,所述底物注入孔位于所述进出孔与所述清洗液排液孔之间,经所述底物注入孔向所述反应容器中添加底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两个反应容器装载组件及承载平台,两个所述反应容器装载组件并排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左前侧,并位于所述反应容器抓取组件的下方,所述反应容器抓取组件将所述反应容器装载组件中的所述反应容器转移到所述混匀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上部有开口的废料箱,所述废料箱设置于所述反应容器装载组件的右侧,并位于所述反应容器抓取组件的下方,所述反应容器抓取组件将排出废液的所述反应容器通过所述开口放入所述废料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具有底物注入孔,所述孵育测光组件具有底物预热管,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两个底物装载部,所述底物装载部位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的前侧,用于承载底物容器,并通过管路将底物容器中的底物经所述底物预热管预热后,由所述底物注入孔输送到所述反应容器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底物定量泵,所述底物定量泵设置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的前侧,并通过管路分别连通所述底物容器、所述底物预热管与所述底物注入孔,为底物的输送提供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第一分注注射器及承载平台,所述第一分注注射器位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后侧,所述第一分注注射器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分注针及所述分注针拭子连通,将清洗液提供给所述分注针及所述分注针拭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第二分注注射器,所述第二分注注射器连接在所述第一分注注射器与所述分注针之间,并位于位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后侧,使所述分注针吸排样本或试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包括磁分离拭子及注液针,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磁分离注射器与承载平台,所述磁分离注射器位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左侧,所述磁分离注射器通过管路与所述注液针连接,将清洗液输送至向所述反应容器内,所述磁分离注射器还通过管路与所述磁分离拭子连接,将清洗液提供给所述磁分离拭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真空室、第一真空泵及承载平台,所述真空室与所述第一真空泵位于承载平台的后侧,所述真空室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真空泵连接,所述真空室入口通过管路与磁分离清洗组件连接,由所述真空室为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清洗后的所述反应容器中清洗废液的排出提供动力,所述真空室的入口还通过管路与所述孵育测光组件连接,由所述真空室为所述孵育测光组件进行发光检测后废液的排出提供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还包括磁分离拭子及排液针,所述磁分离拭子套设于所述排液针外部,所述第一真空泵还通过管路与所述磁分离拭子连接,为所述磁分离拭子内清洗废液的排出提供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第二真空泵、分注针拭子、清洗池及承载平台,所述第二真空泵位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后侧,所述第二真空泵分别与所述分注针拭子及所述清洗池连接,为所述分注针拭子与所述清洗池中清洗废液的排出提供动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样本进行检测时,分注针在样本试剂装载组件中分别吸取样本与试剂并分别转移到混匀座的反应容器中,混匀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再将反应容器转移到孵育测光组件进行孵育操作,孵育完成后,磁分离清洗组件对反应容器进行分离清洗,清洗完成后,孵育测光组件对反应容器进行发光检测,以得到样本的各种参数;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孵育测光组件将样本存储与试剂存储集成设置,将孵育与发光检测集成设置,各个零部件根据其布置方式执行上述步骤,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成本高的问题,使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还能减小整机尺寸使得占用空间小,并降低生产成本,进而使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易于实现小型化发展,方便操作人员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样本试剂装载组件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样本试剂装载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样本试剂装载组件中识别码扫描仪的扫描识别码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样本试剂装载组件中试剂锅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样本试剂装载组件中试剂锅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的样本试剂装载组件中试剂装载机构的剖视图;
图8为图3所示的样本试剂装载组件中冷凝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分注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混匀组件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孵育测光组件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磁分离清洗组件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磁分离清洗组件中磁分离底座上的工位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液路组件中底物输送液路系统的液路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的转运路径展开为直线后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水平分布示意图的展开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液路组件中分注液路系统的液路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液路组件中磁分离清洗液路系统的液路示意图;
图18为图1所示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左视图;
图19为图1所示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后视图。
其中:
1-样本试剂装载组件;
11-样本装载机构;111-样本架;1111-扫描缺口;112-底盘;113-样本装载驱动结构;114-针清洗结构;
12-试剂装载机构;121-试剂锅;1211-扫描窗口;1212-排水通道;1213-透明窗;122- 试剂盘;123-试剂锅盖;1231-吸试剂孔;12311-第一吸试剂孔;12312-第二吸试剂孔;124- 开关盖;125-冷凝结构;1251-冷凝板;1252-接水盘;1253-第一环形筒壁;1254-第二环形筒壁;126-试剂存储驱动结构;127-制冷结构;128-热端散热器;1281-导热部件;1282-热端散热片;1283-热端风扇;
13-识别码扫描仪;
2-孵育测光组件;
21-样本孵育机构;211-孵育块;2111-孵育孔;2112-测光孔;2113-排废液孔;212-底物预热结构;213-清洗液预热容器;
22-测光件;
3-分注组件;
31-分注针;
32-竖直运动机构;
33-水平运动机构;
34-分注针拭子;
35-第二分注清洗机构;
4-磁分离清洗组件;
41-磁分离底座;411-进出孔;412-清洗液进液孔;413-清洗液排液孔;414-第一清洗位;415-第二清洗位;
42-清洗液注入机构;
43-清洗液排出机构;
44-磁分离拭子;
45-排液升降部;
46-底物注入孔;
47-磁屏蔽部件;
48-磁分离吸附机构;481-第一磁性件;482-第二磁性件;
5-反应容器抓取组件;
6-混匀组件;
61-混匀驱动机构;
62-试样混匀部;
63-底物混匀部;
64-混匀机构;
7-排废液组件;
8-液路组件;
81-分注液路系统;811-分注吸排管路;812-第一分注清洗管路;813-第二分注清洗管路;814-第一分注排液管路;815-第二分注排液管路;SR1-第一分注注射器;SR55-第二真空泵;V811-第一分注控制阀;V812-第二分注控制阀;V813-第三分注控制阀;V814-第四分注控制阀;SR6-第二分注注射器;
82-底物输送液路系统;821-底物吸取管路;822-底物排出管路;SR3-底物定量泵;V821-第一底物控制阀;V822-第二底物控制阀;
83-磁分离清洗液路系统;831-磁分离吸液管路;832-磁分离注液管路;833-磁分离排液管路;834-第一磁分离清洗管路;835-回收管路;836-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SR4-磁分离注射器;SR5-磁磁分离驱动源;SR51-真空室;SR52-负压传感器;SR53-第一真空泵;V831- 第一磁分离控制阀;V832-第二磁分离控制阀;V833-第三磁分离控制阀;V834-第四磁分离控制阀;V835-第五磁分离控制阀;V836-第六磁分离控制阀;V837-第七磁分离控制阀;
9-反应容器装载组件;
10-电源组件;
77-主控制组件;
88-清洗液检测部件;
99-废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该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用于对待测的样本进行分析检测,以得到相应的检测结果,满足使用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待测的样本的具体种类不受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测的样本包括固体样本或者液体样本。可以理解,对液体样本进行检测时,需要通过试管等容器承载液体样本并置于样本架上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液体样本包括但不限于血液样本。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时,血液样本装载于试管中,并顺序放置在试管架上。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还能减小整机尺寸使得占用空间小,并降低生产成本,进而使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易于实现小型化发展,方便操作人员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包括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分注组件3、混匀座、孵育测光组件2、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及磁分离清洗组件4。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用于装载样本与试剂。具体的,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能够存储多种样本。可以理解的是,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中的样本可以通过操作人员手动添加,也可使用自动进样组件自动添加样本。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还能够装载样本检测时所需要的各种试剂,方便选择所需的试剂,提高吸取试剂的效率。分注组件3包括分注针31,分注针31用于吸排样本与试剂,以实现将样本或试剂转移到反应容器中。混匀座用于支撑反应容器。可以理解的是,空的反应容器被转移到混匀座中,分注组件3分别将样本与试剂转移到反应容器中,通过混匀座将样本与试剂混合均匀后,将反应容器转移至孵育测光组件2中。孵育测光组件2用于孵育与发光检测,磁分离清洗组件4用于分离清洗。反应容器被转移至孵育测光组件2后,孵育测光组件2能够对反应容器中的样本与试剂进行孵育,孵育后的反应容器被转移至磁分离清洗组件4进行分离清洗,清洗后的反应容器再被转移回孵育测光组件2中进行发光检测,以得到样本的对应参数。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用于转移反应容器,具体的,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在混匀座、孵育测光组件2与磁分离清洗组件4之间转运反应容器。
为了方便对样本与试剂各个阶段名称的理解,此处对样本与试剂各个阶段的名称进行详述:反应容器中的样本与试剂混合后称为混合物,孵育测光组件2能够对反应容器中的混合物进行孵育操作,使得样本与试剂充分反应,此时,反应容器中的物质为待测物和杂质。其中,混合物是指样本与试剂混合后形成的物质,和样本与试剂的比例、浓度无关,在此都称为混合物。孵育后的混合物在反应容器中以待测物和杂质方式呈现。杂质可为未充分反应的物质,也可以为发生副反应产生的副反应产物,还可以为其他影响孵育测光组件2检测的物质等等,或者为上述至少两种的组合物。磁分离清洗组件4对反应容器中的待测物与杂质进行清洗,以去除反应容器中的杂质,使得反应容器中只存在待测物。孵育测光组件2能够检测反应容器中待测物,以得到样本的各项参数。若向分离清洗后反应容器中添加底物,即底物与待测物混合,由于底物不会改变待测物的属性,仅仅增加待测物的发光值,所以底物与待测物混合后仍称为待测物。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清洗液对分注针31及反应容器中的待测物与杂质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清洗液均称为清洗废液。
磁分离清洗组件4及孵育测光组件2位于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的同侧,且磁分离清洗组件4与孵育测光组件2相邻设置,混匀座位于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与孵育测光组件2之间。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转移到混匀座上,分注组件3的分注针31位于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的上方,并能够将样本与试剂分别转移至混匀座的反应容器中。混匀座位于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与孵育测光组件2之间能够减少分注组件3的运动路径,进而缩短分注组件3转移样本与试剂的路程,以减少样本与试剂的转移时间,提高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处理速度。而且,磁分离清洗组件4与孵育测光组件2相邻设置,这样能够缩短反应容器在磁分离清洗组件4与孵育测光组件2之间的转移路径,提高处理效率,进而提高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处理速度。
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具有吸样本工位以及吸试剂工位,分注组件3在吸样本工位吸取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中的样本后并转移到混匀座的反应容器中,分注组件3还在吸试剂工位吸取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中的试剂后并转移到混匀座的反应容器中。可以理解的是,样本与试剂转移原则上没有先后顺序要求,即可以先转移样本后转移试剂,也可以先转移试剂后转移样本。
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转移到混匀座上,添加完样本与试剂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添加完样本与试剂的反应容器从混匀座转移至孵育测光组件2进行孵育,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还将孵育后的反应容器转移至磁分离清洗组件4进行分离清洗,并将分离清洗后的反应容器转移到孵育测光组件2中进行发光检测。反应容器中的样本与试剂在混匀座上形成混合物,随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从混匀座转移到孵育测光组件2上,孵育测光组件2对反应容器中的混合物进行孵育,使得混合物在反应容器中形成待测物和杂质;然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从孵育测光组件2中转移到磁分离清洗组件4中,通过磁分离清洗组件4将反应容器中的杂质清洗去除,留下待测物;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再将清洗后的反应容器转移到孵育测光组件2中,通过孵育测光组件2对反应容器中的待测物进行检测,以获取样本的各项参数。
而且,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能够既装载样本又存储试剂,这样能够将样本装载模块与试剂存储模块集成在一起,减小样本装载模块与试剂存储模块单独设置时占用的空间,使得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的体积小;孵育测光组件2将孵育功能模块与检测功能模块集成在一起,以减小孵育功能模块与检测功能模块单独设置时占用的空间。这样,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各个部件采用上述布局排布配合功能整合后,能够使得整机布局合理紧凑、体积小巧,还能便于用户操作使用,方便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用于对待测物的发光值进行检测,以获取样本的各项参数。为了增加待测物检测时的发光值,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在分离清洗后的反应容器中添加底物,底物附着于待测物上,能够增加待测物的发光值,保证样本检测的准确性。具体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具有底物容器,底物容器用于盛装底物,通过液路组件8经磁分离清洗组件4向反应容器中添加底物。这样能够减少添加底物时承载反应容器的结构设置,减少反应容器的转移次数,进而减小整机体积。经磁分离清洗后,向反应容器中添加底物,使得底物与待测物混合,再将反应容器从磁分离清洗组件4 转移到孵育测光组件2中,经过孵育后再通过孵育测光组件2对待测物进行发光检测,以获取样本的各项参数。
参见图1、图17至图19,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承载平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位于承载平台的右侧,孵育测光组件2、磁分离清洗组件4并排位于承载平台的左后侧,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位于承载平台的前侧。承载平台起承载作用,并通过混匀座支撑,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各个结构提供放置空间。具体的,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混匀座、孵育测光组件2、磁分离清洗组件4等均设置于承载平台上,而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液路组件8位于承载平台的下方,而且,与液路组件8连接各种储液容器、废液容器等均设置于承载平台的下方,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空间,使得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整机体积小。
可以理解的是,定义用户操作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一侧为承载平台的前侧,相应的,与承载平台的前侧相对的一侧为承载平台的后侧,与承载平台的前侧相邻的两侧为承载平台的左右侧。具体的,如图1所示,承载平台具有左侧、右侧、前侧及后侧,承载平台的右侧为样本试剂管理区,左侧为反应容器调度反应检测区,后侧为辅助支撑区。其中,右侧的样本试剂管理区的最前方放置底物容器,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设置于右侧的样本试剂管理区中,并位于底物容器的后侧。分注组件3位于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的上方,混匀座位于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的左侧。这样能够缩短样本与试剂的转移路径,提高转移效率,而且还能减少占用空间,进而减小整机体积。承载平台的左侧为反应容器调度反应检测区,具体后面详述。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位于承载平台的左前侧,且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的运动区域能够覆盖反应容器调度反应检测区的孵育测光组件2、磁分离清洗组件4及混匀座等,实现反应容器的转移,孵育测光组件2与混匀座相邻设置,磁分离清洗组件4与孵育测光组件2并排设置于承载平台的左侧区域。承载平台的后部及底部设置支撑整机运行的气液路与电路系统,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将可能需要维护的部件尽可能的放到整机外围,降低将来在客户端可能出现的维护复杂度。
进一步地,磁分离清洗组件4位于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与孵育测光组件2之间,混匀座位于磁分离清洗组件4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孵育测光组件2呈L形设置,磁分离清洗组件4位于L形的孵育测光组件2缺口处,混匀座位于磁分离清洗组件4、孵育测光组件2与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围设成的空间中,在减少反应容器转移路径与分注针31转移路径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占用的空间,减小整机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采用上述布局后,能够缩短样本与试剂的转移路径、缩短反应容器的转移路径,使得整机结构紧凑,提高对样本的处理效率,进而提高整机的运行速度。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在样本容器数量、试剂容器数量与反应容器数量不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模块间功能整合,使得整机一起布局合理紧凑,体积小巧,同时还易于用户操作使用,方便维护。
参见图1、图14、图16至图1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液路组件8,液路组件8能够实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所需流体的输入与输出。液路组件8分别与分注组件3及磁分离清洗组件4连接,液路组件8用于控制分注组件 3吸排样本或试剂以及用于清洗分注组件3,液路组件8还用于向磁分离清洗组件4注入或排出清洗液。具体的,液路组件8能够控制分注组件3吸取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中的样本,然后控制分注组件3将吸取的样本转移到反应容器中;液路组件8能够控制分注组件3吸取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中的试剂,然后控制分注组件3将吸取的试剂转移到反应容器中。由于每次吸取样本与试剂后,分注组件3上有残留物残留,会存在污染样本与试剂的问题,因此,液路组件8还能输送清洗液以对分注组件3进行清洗,并将清洗后的废液排出。液路组件8 还能控制磁分离清洗组件4向反应容器注入清洗液,分离清洗后,液路组件8还能控制磁分离清洗组件4将清洗液从反应容器中排出。另外,液路组件8还与孵育测光组件2连接,用于排出孵育测光组件2测试完的废液。也就是说,先将检测后反应容器中的废液排出,再通过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丢弃空的、废弃的反应容器,这样能够避免废液乱流造成污染。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通过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直接将检测后带废液的反应容器丢弃。可以理解的是,液路组件8的某些零部件之间连接是指通过管路连接,在此不一一详述。
参见图1,可选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两个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并排设置于承载平台的左前侧,并位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的下方,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中的反应容器转移到混匀座中。具体的,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位于反应容器调度反应检测区,并位于孵育测光组件2远离磁分离清洗组件4的一侧,用于承载并自动输送反应容器,提高输送效率。当然,在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也可以被替换,即不采用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输送反应容器,反应容器可以直接放置到孵育测光组件2中。较佳地,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输送的反应容器通常为一次性耗材,当然,反应容器也可以被回收重复利用。可选地,反应容器重复利用时,也可不采用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输送反应容器。而且,反应容器是指承载并能够进行样本反应、检测分析的耗材,如反应杯、试管、样本玻片、样本管等等。在本实施例中,反应容器指反应杯,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通常传输反应容器盒,反应容器盒中具有呈矩阵式分布的反应杯。
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为抽屉式结构,即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可以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抽出或者推入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具体的,当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的各个部件被外罩罩设后,从承载平台前侧的下方将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抽出或推入。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抽出时,可以向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中装载转满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盒;反应容器盒装载完成后,将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推入,使得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能够自动传输反应容器。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将反应容器盒提升,使得反应容器盒位于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的顶部,此时可以抓取反应容器盒中空的反应容器转移到混匀座中。可以理解的是,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中的反应容器盒可以采用层叠方式放置于托板上,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托板做升降运动,实现反应容器盒的提升,方便抓取反应容器。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结构、链传动结构或者其他结构实现升降运动。
而且,两个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可交替使用。当其中一个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中的反应容器被抓取完后,需要抽出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装载装满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盒,此时,另一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可以继续向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输送反应容器,避免因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空载而影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运行,使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能够连续进行样本检测,提高效率。
可选地,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的底部具有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是否安装到位。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推入到位后才能自动传输反应容器,使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能够正常运行。若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不到位则不会传输反应容器,以保证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运行的安全性。因此,通过检测传感器检测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推入时是否到位,并且推入到位后,检测传感器能够发出到位信号,使得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正常运行。又可选地,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上还具有用于固定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的固定吸附部件。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安装到位后,固定吸附部件能够将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固定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这样用户将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推入后,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 能够被固定吸附部件可靠稳定的固定,防止窜动。示例的,固定吸附部件可以为磁铁。
又可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使用一次性的反应容器进行样本检测,发光检测完成后,使用后的反应容器需要被回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上部具有开口的废料箱99,废料箱99设置于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的右侧,并位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9的下方,反应容器抓取组件9将排除废液的反应容器通过开口放入废料箱99。当反应容器装载组件被抽出后,也可将废料箱99从承载平台的前侧抽出,方便清空废料箱99。反应容器进行发光检测完成后,将反应容器中的废液排出,然后将使用后空的反应容器转移到废料箱99中,废料箱99能够连续回收使用后的反应容器,避免占用孵育测光组件2中的位置,同时还能避免使用后的反应容器被乱丢弃。废料箱99装满反应容器或者需要清空废料箱99中的反应容器后,可以将废料箱99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取下,清空后再将废料箱99安装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
可选地,废料箱99上具有判断传感器,用于检测废料箱99是否装载到位。清空后的废料箱99需要再次装载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若废料箱99装载不到位,则会影响使用后反应容器的回收,同时废料箱99还会存在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他结构相接触的风险,影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运行。设置判断传感器后,判断传感器能够检测废料箱99是否到位,若不到位判断传感器发出警报或者若到位判断传感器发出到位信号,使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正常运行。又可选地,废料箱99上还具有反馈按键,废料箱99 清空后重新装载,按压反馈按键使废料箱99的计数清零。这样,用户清空废料箱99后,通过反馈按键在清空废料箱99的计数,当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再次向废料箱99丢弃反应容器后能够进行重新计数,方便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监控废料箱99中反应容器的数量,保证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通过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在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混匀座、孵育测光组件2、磁分离清洗组件4及废料箱99之间转移。具体的,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具有垂直运动机构、水平横向运动机构和水平纵深运动机构,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通过垂直运动机构、水平横向运动机构和水平纵深运动机构实现三维空间任一位置运动,实现三维空间的任意位置抓取与释放反应容器,进而实现反应容器的转移。而且,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还具有抓杯手,水平横向运动机构设置于垂直运动机构上,水平纵深运动机构设置于水平横向运动机构上,抓杯手设置于水平纵深运动机构上。垂直运动机构、水平横向运动机构及水平纵深运动机构分别运动并能够带动抓杯手运动,以使得抓杯手能够运动到任一位置进行抓取与释放反应容器的操作。示例的,垂直运动机构、水平横向运动机构和水平纵深运动机构均包括转运驱动电机及同步带结构,以实现相应方向的运动,当然,同步带结构也可替换为齿轮齿条结构、链传动结构或者其他能够实现直线运动的结构。
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在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中抓取反应容器后,并将反应容器转移到混匀座中,分注针31在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的吸样本工位处吸取样本后再转移到混匀座的反应容器中,分注针31在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的吸试剂工位处吸取试剂后再转移到混匀座的反应容器中,使得混匀座将反应容器中的样本与试剂混合均匀并形成混合物。反应容器抓取组件 5再将具有混合物的反应容器从混匀座转移到孵育测光组件2中,孵育测光组件2对反应容器中的混合物进行孵育后,使得反应容器中的混合物形成待测物及杂质。然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具有待测物及杂质的反应容器从孵育测光组件2中转移到磁分离清洗组件4中,通过磁分离清洗组件4将反应容器中的杂质清洗去除。反应容器可在磁分离清洗组件4处添加底物,添加完成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从磁分离清洗组件4转移到孵育测光组件2中进行孵育,孵育后的反应容器再进行发光检测,检测完成后,将反应容器中的废液排除后,通过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孵育测光组件2中检测后的反应容器转移到废料箱99中。
参见图1和图10,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混匀组件6,混匀组件6用于混匀反应容器中的液体。混匀组件6用于将反应容器中的样本与试剂混合均匀并形成混合物,使得样本与试剂在孵育测光组件2中进行充分反应,以保证样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混匀组件6位于孵育测光组件2及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之间,反应容器抓取组件 5将空的反应容器从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转移到混匀组件6中,分注针31分别将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中的样本与试剂转移到混匀组件6的反应容器中,经混匀组件6混匀后形成混合物,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再将反应容器转移到孵育测光组件2中进行孵育并形成待测物与杂质,孵育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从孵育测光组件2转移到磁分离清洗组件4中进行分离清洗,清洗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从磁分离清洗组件4转移到孵育测光组件2进行发光检测。可选地,当反应容器中添加底物后,混匀组件6还能将反应容器中的待测物与底物混合均匀,以增加待测物的发光值。此时,向经磁分离清洗后的反应容器中注入底物,通过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从磁分离清洗组件4转移到混匀组件6中,通过混匀组件6将反应容器中的待测物与底物混合均匀,然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从混匀组件6中转移到孵育测光组件2,经孵育测光组件2进行孵育操作后进行发光检测。
混匀组件6包括混匀座、混匀机构64和混匀驱动机构61。混匀驱动机构61驱动混匀机构64运动,以混匀混匀座上反应容器中的样本与试剂。混匀驱动机构61为混匀组件6实现混匀作业的动力源,混匀机构64用于传递混匀驱动机构61的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混匀座为混匀组件6的一部分,混匀驱动机构61驱动混匀机构64运动,进而混匀机构64带动混匀座运动,通过混匀座实现反应容器中样本与试剂的混匀以及待测物与底物的混匀。
示例的,混匀驱动机构61包括同步带结构及电机,同步带结构传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混匀机构64,以带动混匀机构64运动,进而通过混匀机构64带动。当然,同步带结构也可替换为链传动结构或齿轮传动结构等等。混匀机构64包括曲轴、限位部件及导向部件,同步带结构与曲轴连接,曲轴的顶部与混匀座及导向部件连接,限位部件具有限位槽,导向部件可运动地位于限位槽中。曲轴做偏心运动同步带结构运动时,能够带动曲轴做偏心转动,进而曲轴带动混匀座及导向部件做偏心转动,由于导向部件位于限位槽中,限位槽能够限制导向部件的转动运动,进而使得导向部件做沿限位槽方向的往复运动,这样,混匀座也只能做沿限位槽方向的往复运动,这样能够迅速将混匀座的反应容器中的物质进行混匀。示例的,导向部件为导向轮。
可选地,混匀组件6还包括起承载支撑作用的混匀平台,混匀组件6的各个零部件均设置混匀平台上,混匀平台固定于承载平台上。同步带结构与混匀座位于混匀平台的两侧,曲轴穿过混匀平台与混匀座连接。混匀组件6还包括轴承座,曲轴通过轴承座设置于混匀平台上,通过轴承座避免曲轴与混匀平台发生干涉保证运行平稳。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混匀座也可为静止的支撑结构,混匀驱动机构61与混匀机构64与混匀座独立设置,此时混匀机构64可以为搅拌棒,混匀驱动机构61驱动搅拌棒进行混匀操作。搅拌棒可伸入到反应容器中,对反应容器中的样本与试剂或待测物与底物进行搅拌,使得反应容器中的物质混合均匀;混合完成后,搅拌棒从反应容器中移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若样本与试剂无需混匀操作时,混匀部可以单纯支撑反应容器,只要能够实现反应容器的支撑与中转即可。混匀座为静止支撑结构或单纯其支撑作用时,混匀座可以为支架。
进一步地,混匀座上具有试样混匀部62及底物混匀部63,试样混匀部62用于承载至少一个具有样本与试剂的反应容器,并用于混匀反应容器中样本与试剂,底物混匀部63用于承载具有底物的反应容器,并用于混匀反应容器中的待测物与底物。混匀座能够带动试样混匀部62与底物混匀部63同时进行混匀操作。具体的,混匀机构64的数量为两个,混匀驱动机构61通过两个混匀机构64分别带动试样混匀部62与底物混匀部63同时进行混匀操作。也就是说,通过一个混匀驱动机构61能够同时带动试样混匀部62与底物混匀部63运动,这样能够减少动力源的数量,减低成本,同时还能减小混匀组件6的体积。
两个混匀机构64分别对应试样混匀部62与底物混匀部63,通过曲轴、导向部件及限位部件的配合使得试样混匀部62与底物混匀部63分别做往复运动,实现试样混匀部62中反应容器内样本与试剂的混匀,以及实现底物混匀部63中反应容器内待测物与样本的混匀。而且,试样混匀部62具有至少两个样本混匀位,这样能够同时承载至少两个反应容器,加之底物混匀部63承载一个反应容器,可以同时对至少三个反应容器进行混匀操作,节约了混匀时间,提高整机运行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样本混匀部63具有两个样本混匀位,且两个样本混匀位与吸样本工位及多个吸试剂孔1231共线。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底物混匀部63具有至少一个底物混匀位。
参见图1和图19,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主控制组件 77及电源组件10,电源组件10与主控制组件77电连接,主控制组件77分别与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分注组件3、孵育测光组件2、混匀组件6、磁分离清洗组件4、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反应容器装载组件9、废料箱99及液路组件8电连接,主控制组件77及电源组件10 位于承载平台下方。主控制组件77中集成软件控制系统,通过软件控制系统实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各个部件相互配合运动,提高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运行效率。主控制组件77设置于承载平台的下方能够减小各个零部件的体积,大大减小在承载平台上占用的空间,使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结构紧凑,有利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小型化趋势。而且,主控制组件77将各个零部件的控制集成在一起,方便维护操作,还能降低机器的成本和故障率。
参见图1至图3,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包括用于装载样本的样本装载机构11以及用于装载试剂的试剂装载机构12,样本装载机构11套设于试剂装载机构12 的外侧,且样本装载机构11与试剂装载机构12相互独立转动。样本装载机构11能够存储待检测的样本,试剂装载机构12存储样本检测时所需的各种试剂。并且,样本试剂装载机构12套设于试剂装载机构12的外侧,这样能够减小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的体积,利于缩小整机体积。在本实施例中,试剂装载机构12呈圆盘形设置,相应的,样本装载机构11的形状为环形,且样本装载机构11与试剂装载机构12同心设置,使得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占用空间最小,同时,样本装载机构11与试剂装载机构12不接触,保证二者之间的运动不会发生干涉,保证运行平稳。而且,吸样本工位位于样本装载机构11上,吸试剂工位位于试剂装载机构12上,且吸试剂工位与吸样本工位为承载平台上固定的位置。样本装载机构11带动其上的样本容器转动,使得待检测样本的样本容器处于吸样本工位,此时分注组件3可以在吸样本工位吸取样本并转移到混匀座的反应容器中。试剂装载机构12带动其上的试剂容器转动,使得待吸取试剂的试剂容器处于吸试剂工位,此时分注组件3可以在吸试剂工位吸取试剂并转移到混匀座的反应容器中。
具体的,样本装载机构11包括底盘112,试剂装载机构12包括试剂锅121,底盘112用于存储样本,试剂锅121用于存储试剂。底盘112同轴地套设在试剂锅121的外侧,且底盘112与试剂锅121相互独立转动。
样本装载机构11还包括多个呈弧形设置的样本架111及样本装载驱动结构113,样本架 111用于承载具有样本的样本容器,多个样本架111顺次安装于底盘112上,样本装载驱动结构113驱动底盘112转动,并带动样本架111转动。每个弧形的样本架111上能够存储多个具有样本的样本容器,而且,各个样本架111的弧形半径相一致,保证组装后多个样本架111 形成环状结构。示例的,样本架111包括上层支架及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将上层支架支撑起来,上层支架上具有多个容置孔,样本容器安装于容置孔中。而且,多个支撑柱之间间隔设置,且多个支撑柱可以直接安装在底盘112上,当然,样本架111还可包括下层支架,下层支架设置于底盘112上,支撑柱的底部安装于下层支架上。可以理解的是,各个样本架 111可以首尾顺次连接,也可之间存在间距。各个样本架111之间可以搭接连接,也可通过连接件等结构连接;而且,可以采用卡扣、连接件等方式固定。本实施例中,样本架111的数量为五个。底盘111即为环形样本盘。
示例的,样本装载驱动结构113包括样本装载驱动电机及齿轮传动结构,底盘112上具有齿部,齿轮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样本装载驱动电机与底盘112,样本装载驱动电机驱动同步带结构带动底盘112转动。当然,齿轮传动结构还可采用链传动结构、同步带结构等等替换。样本装载驱动结构113驱动底盘112带动其上的样本架111转动,使得待检测的样本容器转动到吸样本工位,分注组件3吸取样本后转移到混匀座的容器中。分注组件3吸取样本后,样本装载驱动结构113可以驱动底盘112再次带动样本架111转动,使得下一待检测样本容器转动到吸样本工位。
可选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还包括存储固定板,存储固定板设置于承载平台上,用于安装样本装载机构11以及试剂装载机构12的各个零部件,以方便样本装载机构11与试剂装载机构12的转动驱动,避免发生干涉。样本装载驱动结构113设置于存储固定板上,底盘 112可转动地固定于存储固定板,样本装载驱动结构113驱动底盘112带动其上的样本架111 与样本容器相对于存储固定板转动。
又可选地,样本装载机构11还包括滑轮轴承,滑轮轴承具有滑道,滑动轴承平放于存储固定板上,且底盘112的边缘位于滑轮轴承的滑道中。样本装载驱动结构113带动底盘112 转动时,滑轮轴承能够支撑底盘112,使得底盘112平稳转动,同时,滑道还能引导底盘112 转动。示例的,滑轮轴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滑轮轴承均匀分布于底盘112的周侧,保证底盘112受力均匀且支撑可靠。本实施例中,滑轮轴承的数量为四个。
试剂装载机构12还包括试剂盘122及试剂存储驱动结构126,试剂盘122收容于试剂锅 121中,试剂盘122用于存储具有试剂的试剂容器,试剂存储驱动结构126驱动试剂盘122 相对于样本装载机构11转动。试剂锅121固定于存储固定板上,试剂存储驱动结构126设置于存储固定板上,并伸入试剂锅121中与试剂盘122连接,以驱动试剂盘122在试剂锅121 中转动。试剂锅121能够起到冷藏功能,能够冷藏试剂盘122上的试剂,实现试剂的低温保存;而且,在整机处在关机状态时,试剂锅121可以支持试剂继续制冷到更低温度,以便试剂在机内过夜。
试剂存储驱动结构126包括试剂存储驱动电机、同步带结构及转轴,转轴伸入到试剂锅 121中,同步带结构传动连接试剂存储驱动电机与转轴,试剂盘122安装于转轴上。试剂存储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结构驱动转轴转动,进而转轴带动试剂盘122转动,使得试剂盘122 中待吸取的试剂容器转移到吸试剂工位,分注组件3吸取试剂并转移到混匀座的反应容器中;分注组件3吸取试剂后,试剂存储驱动结构126可以驱动试剂盘122再次转动,使得下一待检测试剂容器转动到吸试剂工位。当然,同步带结构可以采用齿轮传动结构、链传动结构等等替换。
可选地,试剂存储驱动结构126还包括转动轴承,转动轴承设置于试剂锅121上,且转动轴承的外圈与试剂锅121连接,转动轴承的内圈与转轴连接,试剂存储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结构驱动转轴转动,使得转轴带动试剂盘122位置试剂锅121的中心转动。转轴通过转动轴承固定于试剂锅121上,同时转动轴承还能避免转动的转轴与静止的试剂锅121之间存在干涉,保证转动平稳可靠。
更进一步地,试剂装载机构12还包括试剂锅盖123,试剂锅盖123盖设于试剂锅121上。试剂锅盖123能够避免试剂锅121内的冷量流失,保证制冷效果,节省成本。而且,试剂锅盖123具有多个吸试剂孔1231,多个吸试剂孔1231沿试剂盘122的径向方向布置,并位于一条直线上,分注针31能够伸入任一吸试剂孔1231中吸取试剂。多个吸试剂孔1231可以使分注针31吸取不同位置试剂容器中的试剂。这样能够增加试剂盘122上试剂容器的数量。可以理解的是,多层试剂容器层层套设,在试剂盘122同一径向方向上还具有多个试剂容器。而且,同一径向方向的试剂容器分别对应多个吸试剂孔1231,这样,分注针31无需转动即可吸取任一位置的试剂,方便选择,节省转移试剂的时间。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吸试剂孔 1231即为一个吸试剂工位,分注针31在任一吸试剂工位均可吸取试剂。
在实施例中,试剂锅盖123上具有四个吸试剂孔1231,四个吸试剂孔1231在同一直线上,且四个吸试剂孔1231还沿试剂盘122的径向方向延伸。转移试剂时,试剂存储驱动结构 126驱动试剂盘122带动其上的反应容器转动,使得待吸取试剂的反应容器转动到吸试剂孔 1231处,四个试剂容器分别对应四个吸试剂孔1231,分注针31可以选择所需试剂对应的吸试剂孔1231吸取试剂。而且,吸试剂孔1231的设置还能避免试剂锅盖123开口过大导致试剂锅121中的冷量外溢。
进一步地,试剂装载机构12还包括开关盖124,试剂锅盖123上具有用于放置或取出试剂容器的放取开口,开关盖124可开关地位于试剂锅盖123的放取开口中。开关盖124即为试剂锅盖123上的一个小盖,当试剂盘122上某一试剂容器中的试剂需要补充时,打开开关盖124,通过放取开口取出试剂容器,补充完试剂后,再经放取开口将试剂容器放置于试剂盘122上。这样能够方便操作人员使用,同时还能避免试剂锅121内冷量流失。可选地,开关盖124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试剂锅盖123上,开关盖124的另一端可绕试剂锅盖123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放取开口。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开关盖124也可整体移除,通过定位销等固定即可。
参见图1和图9,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分注组件3还包括分注针架及分注驱动部。分注针架位于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上方的后侧,分注驱动部设置于分注针架上,用于驱动分注针31运动。具体的,分注驱动部包括水平运动机构33及竖直运动机构32,竖直运动机构32设置于水平运动机构33上,分注针31设置于竖直运动机构32上,竖直运动机构32与水平运动机构33运动,使分注针31在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与混匀座之间转移样本与试剂。竖直运动机构32能够带动分注针31做升降运动,实现样本与试剂的吸取或排出。水平运动机构 33能够带动分注针31沿水平方向运动,实现样本与试剂的转移。当竖直运动机构32带动分注针31下降时,分注针31吸取样本或试剂,吸取完成后,竖直运动机构32带动分注针31 复位;随后水平运动机构33带动分注针31沿水平方向运动,使得分注针31运动到混匀座处,竖直运动机构32带动分注针31下降,分注针31排出样本或试剂,排出完成后,竖直运动机构32带动分注针31复位;随后水平运动机构33带动分注针31沿水平方向运动,使得分注针31回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处,继续进行吸取样本或试剂操作。
分注针架包括分注固定板及分注水平安装板,分注固定板用于支撑分注组件3的其他零部件。水平运动机构33包括分注水平驱动电机及分注水平传动结构。分注水平驱动电机及分注水平传动结构均安装于分注水平安装板上,分注水平安装板安装于分注水平传动结构上,分注水平驱动电机驱动分注水平传动结构运动,使得分注水平传动结构带动分注水平安装板做水平运动。竖直运动机构32包括分注竖直驱动电机及分注竖直传动结构,分注竖直驱动电机与分注竖直传动结构均设置于分注水平安装板上,分注水平安装板运动能够带动分注竖直驱动电机及分注竖直传动结构运动。分注针架还包括分注竖直固定板,分注竖直固定板安装于分注竖直传动结构上,分注针31安装于分注竖直固定板上,分注竖直驱动电机驱动分注竖直传动结构运动能够带动分注竖直固定板做升降运动,进而带动分注针31做升降运动;而且,分注水平驱动电机通过分注水平传动结构带动分注竖直运动机构32及分注竖直固定板做水平运动,进而带动分注做水平运动。
示例的,分注水平传动结构与分注竖直传动结构可以为同步带结构,当然,分注水平传动结构与分注竖直传动结构还可为链传动结构、齿轮齿条结构或者其他能够实现直线运动的结构。通过水平运动机构33与竖直运动机构32的配合控制分注针31做水平运动与升降运动,实现样本与试剂的吸排与转移。而且,吸取试剂时,竖直运动机构32带动分注针31下降,此时分注针31通过吸试剂孔1231伸入试剂锅121中的试剂容器内,并吸取试剂,吸取完成后,竖直运动机构32带动分注针31上升,此时,分注针31通过吸试剂孔1231离开试剂锅121。吸取样本时,分注针31在吸样本工位进行,其操作步骤与吸试剂完全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分注组件3还包括与水平运动机构33连接的分注针拭子34。分注针拭子34 套设于分注针31上,并能够随着分注针31做水平运动,分注针31相对于分注针拭子34做升降运动时,分注针拭子能够对分注针的外壁清洗。具体的,水平运动机构33还带动分注针拭子34运动,竖直运动机构32带动分注针31升降时,分注针拭子34对分注针31的外壁清洗。也就是说,分注组件3自带清洗功能模块,且该清洗功能模块能够随着分注针31一同做水平运动,当分注针31做竖直运动或静止时,该清洗功能模块能够对分注针31进行清洗。这样能够避免分注针31频繁访问清洗池,提高了分注针31的工作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分注针31每吸取或排出样本与试剂后,都需要进行清洗,以避免样本或试剂残留在分注针31的外壁导致交叉污染而影响样本检测的准确性。示例的,分注针拭子 34上具有分注清洗中心孔、分注清洗进口及分注清洗出口。分注针31通过分注清洗中心孔穿过分注针拭子34,且分注针31升降运动时,分注针31可通过沿分注清洗中心孔运动。而且,分注针31在升降运动过程中,分注针31可通过分注针拭子34中的清洗液进行清洗,具体的,清洗液通过分注清洗进口流入分注针拭子34,并从分注清洗出口流出,清洗液在流动过程中能够与分注针31的外壁相接触,实现对分注针31的表面即外壁进行清洗。从分注清洗出口流出的清洗废液可以排出到废液桶中,废液桶位于承载平台的下方。需要说明的是,分注针拭子34中清洗液的输送与排出通过液路组件8实现,这一点在后文进行详细说明。
再进一步地,分注组件3还包括清洗池35,清洗池35设置于混匀平台上,清洗池35用于接取分注针31内壁清洗后的清洗废液。清洗池35为一个固定的清洗模块,当分注针31向混匀组件6中的反应容器添加完样本与试剂后,还需要对分注针31的内壁也进行清洗,避免样本或试剂残留在分注针31的内壁导致交叉污染而影响样本检测的准确性。
分注针31在混匀座处的试样混匀部62向反应容器中添加完样本与试剂后,水平运动机构33带动分注针31运动至清洗池35处,向分注针31的针尾通入清洗液,并通过分注针31 排出到清洗池35中,并由清洗池35排入到废液桶中。而且,分注针31清洗内壁后将清洗废液排出到清洗池35后,清洗废液会在清洗池35中产生涡流,进而涡流也能够对分注针31的外壁进行清洗。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清洗池35也可位于混匀座与样本试剂装载组件 1之间的承载平台上。而且,试样混匀部62与清洗池35临近设置,并且,清洗池35位于试样混匀部62与吸样本工位之间。分注针31向试样混匀部62添加完样本或试剂后,分注针 31需要返回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处吸取样本或试剂,清洗池35位于分注针31返回的路径上,分注针31返回时先运动至清洗池35处进行清洗,然后再继续返回进行吸样本或吸试剂操作。这样,能够减少分注针31的运动路径,提高分注针31转移样本与试剂的效率。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向清洗池35中注入清洗液,竖直运动机构 32控制分注针31下降,以清洗分注针31的外壁,清洗完成后,竖直运动机构32带动分注针31上升,同时,将清洗池35中的清洗废液排出。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液路组件8实现清洗液的输送以及清洗废液的排出,这一点在后文进行详细说明。
较佳地,吸样本工位、多个吸试剂孔1231、试样混匀部62与清洗池35共线。也就是说,样本装载机构11的吸样本工位、试剂装载机构12的多个吸试剂孔1231、混匀座的试样混匀部62以及第二分注清洗机构35在一条直线上,且该直线与分注针31的水平运动与竖直运动的所在平面重合。这样水平运动机构33带动分注针31做水平运动时,分注针31能够分别经过吸样本工位、多个吸试剂孔1231、试样混匀部62与清洗池35,实现通过一根分注针31即可同时吸取样本或试剂并准确的加注到试样混匀部62以及进行清洗,使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结构紧凑,减小整机体积,同时还能降低仪器成本。
参见图1、图9、图16和图19,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液路组件8包括分注液路系统81。分注液路系统81用于实现分注针31样本与试剂吸排以及分注针31的清洗。分注液路系统 81与分注针31连接,能够控制分注针31吸取样本或试剂,同时还能将分注针31中的样本或试剂排出。具体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分注液路系统81还包括第一分注注射器 SR1,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位于承载平台的后侧(具体的,位于承载平台后侧的右侧区域),第一分注注射器SR1分别通过管路与分注针31及分注针拭子34连通,将清洗液提供给提供给分注针31及分注针拭子34。
具体的,分注液路系统81还包括分注吸排管路811及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连接在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分注吸排管路811之间,用于控制分注吸排管路811的通断。分注吸排管路811还连接分注组件3的分注针31。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连通分注吸排管路811与第一分注注射器SR1时,分注组件3吸排样本与试剂。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阀可以指两位三通阀,也可以指多位多通阀,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通断的阀门如三通配合开关阀等等。
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的一端与第一分注注射器SR1连接,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的另一端与分注吸排管路811的一端连接,分注吸排管路811的另一端与分注针31的针尾连接。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控制分注吸排管路811为通路时,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连通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分注吸排管路811,通过分注针31吸取样本或试剂并存储于第一分注注射器SR1 中;吸取完成后,水平运动机构33与竖直运动机构32带动分注针31运动到混匀组件6的试样混匀部62处,第一分注注射器SR1将吸取的样本与试剂经分注吸排管路811通过分注针31排出到反应容器中;清洗分注针31内壁时,第一分注注射器SR1经分注吸排管路811将清洗液输送到分注针31中,以对分注针31的内壁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将分注针31中的液体排出。
而且,分注液路系统81还与分注针拭子34连接,以向分注针拭子34提供清洗液。这样能够实现通过一个动力源驱动分注液路系统81既实现样本与试剂的吸排以及分注针31内壁的清洗,又能够实现分注针31外壁的清洗,从而相比传统设计节省了一个注射器组件。具体的,分注液路系统81还包括第一分注清洗管路812,第一分注清洗管路812连接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与分注针拭子34。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连通第一分注清洗管路812与第一分注注射器SR1的同时,关断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分注吸排管路811,用于清洗分注针31的外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的一端连接第一分注注射器SR1,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的另两端分别连接分注吸排管路811与第一分注清洗管路812,第一分注清洗管路812 的另一端与分注针拭子34的分注清洗进口连接。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连通第一分注注射器 SR1与分注吸排管路811的同时,关断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第一分注清洗管路812,此时,第一分注注射器SR1经分注吸排管路811通过分注针31吸取样本或试剂,并存储于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中;吸取完成后,水平运动机构33与竖直运动机构32带动分注针31运动到混匀组件6的试样混匀部62处,第一分注注射器SR1将吸取的样本与试剂经分注吸排管路 811通过分注针31排出到反应容器中;清洗分注针31内壁时,第一分注注射器SR1经分注吸排管路811将清洗液输送到分注针31中,以对分注针31的内壁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将分注针31中的液体排出。清洗分注针31外壁时,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关断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分注吸排管路811的同时,连通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第一分注清洗管路812,此时,第一分注注射器SR1经第一分注清洗管路812将清洗液从分注针拭子34的分注清洗进口输送到分注针拭子34中,清洗分注针31的外壁后,再由分注针拭子34的分注清洗出口排出。
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为分注液路系统81吸取样本或试剂与输送清洗液的动力源,通过第一分注注射器SR1控制分注针31分吸排样本与试剂,还能控制吸排清洗液。第一分注注射器SR1通过一个阀门即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实现分注针31的吸排操作与清洗操作,这样,既能实现分注针31吸排样本与试剂及清洗分注针31内壁的功能,同时还能实现对分注针31 的外壁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分注液路系统81还能吸取清洗液,无需通过分注针31进行吸取,提高分注针31的利用率,而且还方便对分注针31的内外壁进行清洗,提高分注针31吸取样本与试剂的频率,进而提高整机运行效率。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分注针 31吸取清洗液的方式进行清洗,如分注针31吸取清洗液能够清洗分注针31内壁,将清洗液转移到清洗池35中可以清洗分注针31外壁,通过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的开关控制可以将清洗液经分注吸排管路811、第一分注注射器SR1、第一分注清洗管路812进入到分注针拭子34中。
具体的,分注液路系统81还包括第二分注控制阀V812及第二分注清洗管路813。第二分注控制阀V812连接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第二分注控制阀V812连接第二分注清洗管路813,第二分注清洗管路813还连通具有清洗液的清洗液容器。第二分注控制阀V812连通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第二分注清洗管路813的同时,关断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用于清洗分注针31。第二分注控制阀V812关断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第二分注清洗管路813的同时,连通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可以将吸取的清洗液输送到分注针31或分注针拭子34中。
第二分注控制阀V812的一端与第一分注注射器SR1连接,第二分注控制阀V812的另两端分别与第二分注清洗管路813的一端及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的一端连接,第二分注清洗管路813的一端伸入到清洗液容器中。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另两端则连接上文中的分注吸排管路811与第一分注清洗管路812。
清洗时,分注液路系统81先吸取清洗液,然后再将清洗液输送到分注针31或分注针拭子34中。具体的,第二分注控制阀V812连通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第二分注清洗管路813 的同时,关断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此时,第一分注注射器SR1通过第二分注清洗管路813吸取清洗液容器中的清洗液,并存储于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中;然后,第二分注控制阀V812关断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第二分注清洗管路813的同时,连通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此时,若清洗分注针31的外壁,则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连通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分注针拭子34,第一分注注射器SR1将清洗液输送到分注针拭子34中;若清洗分注针31的内壁,则第一分注控制阀V811连通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分注吸排管路811,第一分注注射器SR1将清洗液输送到分注针31中。
而且,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分注液路系统81还包括第二分注注射器SR6,第二分注注射器SR6连接在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与分注针31之间,并位于承载平台的后侧(具体的,位于承载平台后侧的右侧区域),使分注针31吸排样本或试剂。第二分注注射器SR6 的容量小于第一分注注射器SR1,且第二分注注射器SR6为定量注射器,能够实现定量吸取样本和/或试剂,保证样本与试剂吸取可靠。而且,第一分注注射器SR1吸取的清洗液能够经第二分注注射器SR6输送到分注针31中,在输送的过程中还能实现对第二分注注射器SR6 进行清洗,进一步避免交叉污染。
再进一步地,分注液路系统81还包括第一分注排废液组件,第一分注排废液组件与分注针拭子34连接,用于排出分注针拭子34内的清洗废液。具体的,第一分注排废液组件的一端与分注针拭子34的分注清洗出口连接,第一分注排废液组件的另一端伸入到承载平台下方的废液桶中。第一分注注射器SR1经第一分注清洗管路812将经分注清洗进口输送到分注针拭子34中,清洗完成后,再经分注清洗出口将清洗废液输送到第一分注排废液组件中,进而输送到废液桶中,实现清洗废液的排出。
更进一步地,分注液路系统81还包括第二分注排废液组件,第二分注排废液组件与清洗池35连接,用于排出清洗池35内的清洗废液。具体的,第二分注排废液组件的一端与清洗池35的底部连接,第二分注排废液组件的另一端伸入到承载平台下方的废液桶中。第一分注注射器SR1经分注吸排管路811将清洗液输送到分注针31内部,以清洗分注针31内壁,清洗完成后,将清洗废液排出到清洗池35中,再经清洗池35的底部将清洗废液输送到第二分注排废液组件中,进而输送到废液桶中,实现清洗废液的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分注液路系统81还包括第二真空泵SR55,第二真空泵SR55位于承载平台的后侧(具体的,位于承载平台的后侧的左侧区域),第二真空泵SR55分别与分注针拭子34及清洗池35连接,为分注针拭子34与清洗池35中清洗废液的排出提供动力。具体的,分注液路系统81还包括第一分注排液管路814、第二分注排液管路815及第三分注控制阀V813,第一分注排液管路814与分注针拭子34连通,第二分注排液管路815与清洗池35连通,第一分注排液管路814与第二分注排液管路815还通过第三分注控制阀V813与第二真空泵SR55连通,由第二真空泵SR55将清洗废液排出到废液桶中。清洗完成后,分注液路系统81还能将清洗废液排出到废液桶中。第一分注排液管路814的一端连通分注针拭子34的分离清洗出口,第一分注排液管路8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分注控制阀V813与第二真空泵SR55连接,第二分注排液管路815的一端与清洗池35连接,第二分注排液管路815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分注控制阀V813与第二真空泵SR55连接。
第一分注排液管路814能够将分注针拭子34的清洗废液排出,第二分注排液管路815能够将分注针31排出到清洗池35中的清洗废液排出。排出分注针拭子34中的清洗废液时,第三分注控制阀V813连通第一分注排液管路814与第二真空泵SR55,关断第二分注排液管路 815与第二真空泵SR55,此时,分注针拭子34中的清洗液可通过第二真空泵SR55排出到废液桶中。排出分注针31中的清洗废液时,分注针31先将清洗废液排出到清洗池35中,然后,第三分注控制阀V813关断第一分注排液管路814与第二真空泵SR55,连通第二分注排液管路815与第二真空泵SR55,此时,清洗池35中的清洗液可通过第二真空泵SR55排出到废液桶中。
参见图1和图11,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孵育测光组件2包括样本孵育机构21及测光件22,具体的,孵育测光组件2的样本孵育机构21包括孵育块211,测光件22设置于孵育块211的后侧面,孵育后的反应容器通过测光件22检测。样本孵育机构21能够对转移到其上的反应容器进行孵育操作,使得反应容器中的混合物能够充分反应,形成待测物与杂质。测光件22用于对反应容器中的待测物进行发光检测,经磁分离清洗组件4去除杂质的反应容器再通过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转移回孵育块211上,通过测光件22对待测物进行发光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若需要添加底物,则在磁分离清洗组件4中向磁分离清洗后的反应容器添加底物,再由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转移回孵育块211;如底物与待测物需要混匀,则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从磁分离清洗组件4转移到混匀组件6的底物混匀部63中,混匀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再将反应容器从混匀组件6的底物混匀部63转移回孵育块211;而且,添加完底物的待测物需要再次孵育后,再由测光件22进行发光检测。
并且,测光件22设置于孵育块211上,即将孵育功能与检测功能集成设置,这样能够使得整机结构紧凑,减小体积,同时还能缩短反应容器的转移路径,提高整机运行效率。而且,测光件22位于样本孵育机构21的后侧面,并与磁分离清洗组件4并排设置,这样能够减小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进而减小整机体积。
样本孵育机构21还包括设置于孵育块211下方的加热部件,加热部件用于对孵育块211 加热,孵育块211上具有呈阵列设置的多个孵育孔2111,孵育孔2111用于放置反应容器并进行孵育操作。加热部件能够加热孵育块211,孵育块211能够承载反应容器,并对反应容器中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实现孵育的功能。加热部件能够将反应容器中的混合物在正式测量前加热到预设温度如约34℃等以确保反应正常进行。而且,多个孵育孔2111可以呈任意方式排布,本实施例中,多个孵育孔2111呈阵列式排布能够增加孵育块211承载反应容器的数量。示例的,孵育块211为金属结构,这样能够有利于热量散发,进而便于加热孵育块211中的反应容器。加热部件为加热膜,加热膜通电后能够产生热量,该热量可对孵育块211加热。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加热部件还可为加热丝、加热棒或者其他能够加热的结构。而且,测光件22位于孵育块211的侧面,这样在方便测光件22与样本孵育机构21 结合的同时,还能方便测光件22对反应容器进行发光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反应容器中的混合物在孵育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反应容器抓取组件 5可以将经混匀座的试样混匀部62混合均匀的反应容器转移到孵育块211的孵育孔2111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各个组件同时运动,使得各个位置都有反应容器进行操作,因此,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可以进行其他操作而无需等待该反应容器孵育完成,如可以进行将反应容器转移到试样混匀部62上、将反应容器从磁分离清洗组件4转移到底物混匀部63上或者将孵育完成的反应容器转移到磁分离清洗组件4中。
可选地,样本孵育机构21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孵育块211上,用于检测孵育块211的温度以及控制加热部件对孵育块211的加热温度。温度传感器与主控制组件 77电连接,主控制组件77通过温度传感器还能检测孵育块211的温度,还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加热部件对孵育块211进行加热,并调节加热部件加热孵育块211的加热温度;具体的,温度传感器通过检测孵育块211温度控制加热部件的输出功率,进行孵育块211整体温控。若温度传感器检测孵育块211温度偏低时,温度传感器控制加热部件加热,以调高孵育块211 的温度;若孵育块211的温度偏高,温度传感器控制加热部件停止加热。
又可选地,样本孵育机构21还包括温度开关,温度开关设置于孵育块211上,温度开关用于控制加热部件停止加热。温度开关与加热部件电连接,温控开关还与主控制组件77电连接。当温度传感器的温控功能失效时,主控制组件77控制温度开关切断加热部件的电源,实现高温保护,避免高温导致反应容器中的样本失效,保证样本检测结果准确。
进一步地,孵育块211上还具有测光孔2112,测光孔2112对应测光件22设置,并位于远离孵育孔2111的一侧,孵育后的反应容器从孵育孔2111转移至测光孔2112中,并由测光件22进行发光检测。具体的,孵育块211上还具有测光开口,该测光开口连通孵育孔2111与测光件22。检测时,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转移到测光孔2112中,测光件22对反应容器中待测物的发光值进行检测,反应容器发出的光可以通过测光开口照射到测光件22上,实现反应容器中待测物的发光检测。示例的,测光孔2112位于孵育孔2111的边缘位置,方便测光件22进行发光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若待测物无需添加底物,则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直接将磁分离清洗后的反应容器从磁分离清洗组件4转移到孵育块211的测光孔2112中。若待测物添加底物后无需混匀操作,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直接将磁分离清洗后的反应容器从磁分离清洗组件4转移到孵育块211的孵育孔2111中,经孵育块211对反应容器进行孵育操作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 5再将反应容器从孵育孔2111转移到测光孔2112中。若待测物添加底物后需混匀操作,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先将磁分离清洗后的反应容器从磁分离清洗组件4转移到混匀组件6的底物混匀部63中,使得反应容器中的待测物与底物混合均匀,然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从底物混匀部63转移到孵育块211的孵育孔2111中,经孵育块211对反应容器进行温育操作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再将反应容器从孵育孔2111转移到测光孔2112中。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排废液组件7,排废液组件7 可运动地设置在孵育块211的左侧。排废液组件7用于排出检测后反应容器中的废液,排废液的同时,排废液组件7还能对孵育测光组件2中进行发光检测的反应容器遮光。
进一步地,孵育块211上还具有排废液孔2113,排废液孔2113与测光孔2112并排且相邻设置,排废液组件7下降排出反应容器中的废液时对测光孔2112中的反应容器遮光。单独设置排废液孔2113,可以将检测后待排废液的反应容器转移到排废液孔2113中,再将待检测的反应容器转移到测光孔2112中,使得发光检测过程能够与排废液过程同时进行,避免待排废液的反应容器占据测光孔2112影响检测,提高整机运行效率。而且,排废液组件7能够将反应容器中的废液排出,具体的,排废液组件7下降时,排废液组件7能够伸入到排废液孔2113处的反应容器中,并将反应容器中的废液排出,废液排出完成后,排废液组件7上升复位。这样,排出废液后的反应容器通过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丢弃到废料箱99后,能够避免废液乱流导致污染以及影响环境的问题。而且,排废液孔2113与测光孔2112相邻设置,能够减小反应容器的转移路径,提高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的转移效率,还能使得整机结构紧凑小巧。
而且,排废液组件7还能起到遮光作用。在排废液的同时,排废液组件7下降能够遮挡测光孔2112,以实现对测光孔2112中反应容器的遮光,提高测光件22检测样本的准确性。当反应容器转移到测光孔2112后,排废液组件7下降,并能够覆盖遮光孔处的反应容器,避免外界光源通过测光孔2112照射到待测物上。这样测光件22检测到的发光值仅为待测物的发光值,使得测光件22不会检测到外界环境中的光,保证样本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检测后的反应容器可以通过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从测光孔2112转移到排废液孔2113,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还将孵育孔2111中待检测的反应容器转移到测光孔2112中;随后,排废液组件7下降,使得排废液组件7伸入到排废液孔2113的反应容器中的同时,排废液组件 7还能遮盖测光孔2112处的反应容器。通过排废液组件7上下运动实现排废液的同时,还能实现测光孔2112的遮光。这样,主控制组件77控制排废液组件7吸取反应容器中的废液时,还能控制测光件22检测测光孔2112中反应容器内待测物的发光值,这样能够提高整机运行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排废液组件7排出的废液通过液路组件8排出的废液桶中,这一点在后文详述。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只通过一个测光孔2112实现。具体的,反应容器转移到测光孔2112中,排废液组件7下降,以遮挡测光孔2112处的反应容器,测光件22进行发光检测后,排废液组件7再将反应容器中的废液排出。
示例的,排废液组件7包括升降滑块部件、排废液针及遮光罩,升降滑块部件可运动设置,排废液针及遮光罩均设置于升降滑块部件上。升降滑动部件能够带动排废液针及遮光罩同步上升或下降。升降滑块部件带动排废液针及遮光罩同步下降时,排废液针能够伸入到排废液孔2113处的反应容器中,同时,遮光罩罩设测光孔2112处的反应容器上。较佳地,遮光罩成类似于桶盖形结构,孵育块211在遮光孔处设置卡槽,遮光罩的边缘能够卡设于卡槽中,保证遮光可靠性,进而保证样本检测的可靠性。
可选地,样本孵育机构21还包括底物预热结构212。底物预热结构212用于实现底物的预热,以便于底物与待测物反应,方便孵育块211对后续的反应容器中的底物与待测物进行孵育操作,缩短预热时间,提高处理速度。底物预热结构212包括底物预热管及底物导热块,底物预热管与底物导热块均设置于孵育块211中,底物导热块用于加热底物预热管中的底物。采用底物预热管能够保证底物的性能,避免底物失效而影响样本检测的准确性。底物导热块具有导热快的特点,能够快速的将孵育块211上的热量传递到底物预热管上,实现对底物的加热。在本实施例中,底物预热管可以为非金属管,也可以为金属管。较佳地,底物预热管以对螺旋方式缠绕于底物导热块上,实现对底物预热管中的底物进行加热。这样能够增加接触面积,保证加热效果。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直接使用孵育块211 对底物预热管进行加热,即无需使用底物导热块。
又可选地,样本孵育机构21还包括清洗液预热容器213。清洗液预热容器213能够加热清洗液,避免待测物温度降低,便于待测物反应,方便孵育块211对后续的反应容器中的底物与待测物进行孵育操作,缩短预热时间,提高处理速度。清洗液预热容器213设置于孵育块211中,用于加热清洗液,并能将加热后的清洗液输送至反应容器中。清洗液预热容器213 通过孵育块211进行加热,以实现对清洗液预热容器213中的清洗液进行加热。通过分离预热容器213加热后的清洗液被输送道磁分离清洗组件4中,以对反应容器中的待测物及杂质进行清洗,去除杂质。
原则上,排废液孔2113、测光孔2112及孵育孔2111的位置不受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对应的功能即可。在本实施例中,阵列分布的孵育孔2111位于孵育块211的前侧,排废液孔2113 及测光孔2112位于反应容器的后侧,相应的,测光件22设置于孵育块211的后侧。而且,底物预热结构212与清洗液预热容器213也位于孵育块211的后侧。
本实用新型的孵育测光组件2除集成孵育功能与测光功能外,还兼顾排废液功能,使得孵育测光组件2结构紧凑;而且,孵育块211与底物预热结构212、清洗液预热容器213配合,能够充分利用孵育块211上的热能,减少了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所需加热组件数量,在仅有一个加热组件上实现多种温控功能的集成,实现样本孵育、底物孵育、底物预热、清洗液预热的功能;并通过孵育块211与测光件22的配合实现测光功能。采用孵育测光组件2后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节能环保、安全的特点。
参见图1、图12、图13及图15,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磁分离清洗组件4为圆盘状结构,包括磁分离底座41、清洗液注入机构42、清洗液排出机构43及磁分离吸附机构48。磁分离底起承载作用,用于承载磁分离清洗组件4的各个零部件,同时磁分离底座41还能承载待清洗的反应容器。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从孵育测光组件2上转移到磁分离底座41上,经磁分离清洗组件4清洗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再将反应容器从磁分离底座41上转移走。若添加底物,则在磁分离底座41上添加完底物(这里的底物由孵育块211加热)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再将反应容器从磁分离底座41上转移走。清洗液注入机构42与液路组件8连接,能够向磁分离底座41的反应容器中注入清洗液(这里的清洗液由孵育块211加热),清洗液排出机构43与液路组件8连接,能够将磁分离底座41的反应容器中清洗废液及清洗后的清洗液排出。可以理解的是,清洗液注入机构42注入清洗液的步骤在清洗液排出机构 43排出清洗液之前进行。而且,清洗液注入机构42与清洗液排出机构43成对使用。
示例的,清洗液注入机构42与清洗液排出机构43的数量均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清洗液注入机构42与清洗液排出机构43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清洗液注入机构42与三个清洗液排出机构43交错分布于磁分离底座41上,即清洗液排出机构43的两侧分别设置清洗液注入机构42,清洗液注入机构42的两侧分别设置清洗液排出机构43。可以理解的是,清洗液的输送与输出均通过液路组件8实现,这一点在后文详述。
磁分离底座41上具有进出孔411及顺次设置的清洗液进液孔412与清洗液排液孔413。进出孔411用于放入或取出待分离的反应容器,磁分离底座41带动反应容器转动使反应容器顺次对应清洗液进液孔412、清洗液排液孔413及进出孔411。清洗液注入机构42设置于清洗液进液孔412中,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添加清洗液。清洗液排出机构43可升降的对应清洗液排液孔413设置,用于排出反应容器中的清洗废液。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从孵育块211上经进出孔411放置到磁分离底座41中,磁分离底座41带动反应容器从进出孔411 处转动到清洗液进液孔412处,清洗液注入机构42经清洗液进液孔412处添加到反应容器中,然后,磁分离底座41带动反应容器从清洗液排液孔413处,清洗液排出机构43经清洗液排液孔413将反应容器中的清洗废液排出;最后,磁分离底座41带动反应容器从清洗液排液孔 413转动到进出孔411处,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取出。
可以理解的是,磁分离底座41在带动反应容器从进出孔411转动到清洗液进液孔412后,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还能够将下一反应容器经进出孔411放置到磁分离底座41中,实现连续分离清洗作业,提高整机运行效率。若清洗液注入机构42与清洗液排出机构43的数量均为多个,相应的,清洗液进液孔412与清洗液排液孔413的数量也为多个。此时,磁分离底座 41带动反应容器从进出孔411经多个清洗液进液孔412与清洗液排液孔413后回到进出孔 411,实现反应容器中待测物的多次分离清洗,以进一步去除反应容器中的杂质,提高待测物的纯度。
而且,磁分离底座41包括磁分离锅、磁分离盖板、磁分离支架及磁分离驱动结构,磁分离支架可转动地设置于磁分离锅中,磁分离驱动结构驱动磁分离支架在磁分离锅中转动。磁分离盖板盖设于磁分离锅上,磁分离盖板为静止结构,固定于磁分离锅上。磁分离支架上设置多个放置反应容器的孔位,多个孔位在磁分离支架上均匀分布,且相邻的两个孔位之间的间距等于进出孔411与清洗液进液孔412之间的间距,还等于清洗液进液孔412与清洗液排液孔413之间的间距。进出孔411、清洗液进液孔412与清洗液排液孔413设置于磁分离盖板上,并分别对应磁分离支架上的孔位。可以理解的是,进出孔411的尺寸大于反应容器的最大外径,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可以经进出孔411将反应容器放置到磁分离支架上,放置完成后,反应容器的顶部不会露出磁分离盖板。磁分离驱动结构驱动磁分离支架在磁分离锅中转动时,能够带动反应容器在磁分离盖板的下方转动,并分别对应清洗液进液孔412与清洗液排液孔413。示例的,磁分离驱动结构可以为电机配合同步带结构或齿轮结构等等。
磁分离驱动结构带动磁分离支架转动一下为一个测试节拍,在该测试节拍内,原来进出孔411处的反应容器转动到清洗液进液孔412处,原来清洗液进液孔412处的反应容器转动到清洗液排液孔413处,原来清洗液排液孔413处的反应容器转动到进出孔411处,将分离清洗后的反应容器从进出孔411处取出,然后再将待分离清洗的反应容器经进出孔411放入,同时,清洗液注入机构42向清洗液进液孔412处的反应容器中添加清洗液,清洗液排出机构 43将清洗液排液孔413处的反应容器中的清洗废液排出。
进一步地,磁分离清洗组件4还包括排液升降部45及磁分离拭子44。磁分离清洗组件4 的清洗液排出机构43包括排液针。磁分离拭子44能够对排液针的外表面进行清洗,避免排液针外壁残留的清洗废液污染下一待排清洗废液中的待测物,保证样本检测的准确定。而且,磁分离拭子44的设置还能避免排液针转移到其他清洗池35进行清洗,提高排液针的排液效率。
清洗液排出机构43安装于排液升降部45,方便控制清洗液排出机构43下降并排出清洗废液,清洗完成后上升,不会影响磁分离支架的转动。排液升降部45可升降地设置于磁分离底座41上。排液升降部45用于实现清洗液排出机构43的安装的,排液升降部45的升降运动能够实现反应容器中清洗废液的排出。排液升降部45下降时,清洗液排出机构43伸入反应容器中,并将清洗废液排出,完成后,排液升降部45带动清洗液排出机构43上升复位。
排液针设置于排液升降部45上,磁分离拭子44设置于清洗液排液孔413中,排液升降部45带动排液针下降或上升时,磁分离拭子44对排液针的外壁清洗。具体的,排液升降部45包括垂直安装板及垂直升降运动结构,垂直安装板设置于垂直升降运动结构上,垂直升降运动结构可升降地设置于磁分离底座41上。垂直升降运动结构能够带动垂直安装板做升降运动。可以理解的是,垂直升降运动结构可以采用电机配合丝杆螺母结构,也可配合升降滑块等能够实现升降运动的结构。
排液针安装于排液升降部45的垂直安装板上,垂直升降运动结构带动垂直安装板做升降运动时,能够同时带动排液针做升降运动。具体的,垂直升降运动结构通过垂直安装板带动排液针下降,排液针穿过磁分离拭子44伸入到清洗液排液孔413对应的反应容器中,吸取反应容器中的清洗废液后,垂直升降运动结构通过垂直安装板带动排液针上升,排液针在磁分离拭子44上升,并脱离反应容器。排液针在下降与上升的过程中,磁分离拭子44能够对排液针的外壁进行清洗。示例的,清洗液排液机构还包括排液针安装座,排液针安装座安装于垂直安装板上,排液针安装于排液针安装座上。
可以理解的是,磁分离拭子44具有分离清洗导向孔、清洗液清洗进口及清洗液清洗出口,排液针沿分离清洗导向孔做升降运动,实现吸取反应容器中的清洗废液。清洗液清洗进口与清洗液清洗出口分别与液路组件8连通,实现输送与输出清洗液。清洗液从清洗液清洗进口进入到磁分离拭子44内,并与分离清洗导向孔中的排液针相接触,以清洗排液针的外壁,清洗完成后,清洗废液通过清洗液清洗出口经液路组件8排出到废液桶中。
再进一步地,磁分离清洗组件4清洗液注入机构42包括注液针及注液针座,注液针座固定于清洗液进液孔412,注液针与液路组件8连接,并设置于注液针座上,注液针用于将清洗液添加至反应容器中。注液针的尾部与液路组件8连接,以向注液针中输送清洗液,实现通过注液针将清洗液输送到反应容器中。而且,注液针与注液针座之间的夹角小于90°,这样,清洗液也以倾斜的方式添加到反应容器中,清洗液能够直接注入到反应容器的侧壁上,以有效的冲散反应容器侧壁上的磁珠,减小杂质如酶等的残留量。
较佳地,磁分离清洗组件4还包括磁屏蔽部件47,磁屏蔽部件47套设于磁分离底座41 的外侧,用于屏蔽磁分离吸附机构48产生的磁场。由于吸附磁珠的磁铁具有很高的磁场强度,磁铁产生的磁场会对测光件22(一般为PMT,photomultiplier tube,光电倍增管)测光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在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为降低磁场对测光件22测光的影响,在磁分离底座41的外围设计了一个磁性材料的圆桶即为磁屏蔽部件47,磁屏蔽部件47套在磁分离底座41的外侧。磁屏蔽部件47在避免磁场影响测光件22检测性能的前提下,使得磁分离清洗组件4可以和测光件22靠近放置缩小了仪器体积。在本实施例中,磁分离清洗组件4可以和测光件22并排布置。
可选地,磁分离底座41上还具有底物注入孔46,底物注入孔46位于进出孔411与清洗液排液孔413之间,液路组件8的一个伸出端伸入底物注入孔46中,向底物注入孔46可向反应容器中添加底物。也就是说,在磁分离清洗组件4处还添加底物,这样能够减少单独设置底物添加机构,减小整体体积。这里的液路组件8的一个伸出端是指液路组件8的底物输送液路系统82的底物排出管路822的一个端部。液路组件8的底物输送液路系统82与底物注入孔46连通,并通过底物注入孔46向反应容器中添加底物。可以理解的是,磁分离清洗组件4还包括底物注入机构,底物注入机构设置于底物注入孔46中,底物注入机构与底物输送液路系统82的底物排出管路822连接,以向反应容器中添加底物。底物注入机构包括注入管及管座,管座设置于底物注入孔46中,注入管的一端与底物注入机构的底物排出管路822 连接。
参见图1和图14,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两个底物装载部,底物装载部位于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的前侧,用于承载底物容器,并通过管路将底物容器中的底物经底物预热管预热后,由底物注入孔46输送到反应容器中。具体的,底物装载部设置于承载平台的右前侧,这样,底物装载部装载底物容器后,能够使得底物容器靠近用户,方便用户更换底物容器,底物容器通过管路引入到底物预热管及底物注入孔,实现底物的输送。
具体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底物定量泵SR3,底物定量泵SR3位于承载平台上,并设置于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的前侧,底物定量泵SR3通过管路分别连通底物容器、底物预热管与底物注入孔46,为底物的输送提供动力。
具体的,液路组件8包括底物输送液路系统82,底物输送液路系统82用于向磁分离清洗组件4输送底物,并通过磁分离清洗组件4将底物输送到清洗后的反应容器中。底物输送液路系统82包括底物吸取管路821、底物排出管路822及第一底物控制阀V821,底物定量泵SR3通过第一底物控制阀V821连接底物吸取管路821与底物排出管路822,用于从底物容器中吸取预定量的底物以及向反应容器中添加底物。
可以理解的是,底物吸取管路821的一端伸入到底物容器中,底物吸取管路82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底物控制阀V821与底物定量泵SR3连接,底物定量泵SR3还通过第一底物控制阀V821与底物排出管路822的一端连接,底物排出管路822的另一端与磁分离清洗组件4连接。第一底物控制阀V821连通底物定量泵SR3与底物吸取管路821,同时关断底物定量泵SR3与底物排出管路822,此时,底物定量泵SR3通过底物吸取管路821吸取底物容器中的清洗液;然后,第一底物控制阀V821关断底物定量泵SR3与底物吸取管路821,同时,连通底物定量泵SR3与底物排出管路822,此时,底物定量泵SR3能够将吸取的底物经底物排出管路822输送到磁分离清洗组件4中,进而通过磁分离清洗组件4将底物输送到分离清洗后的反应容器中。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阀可以采用两位三通阀、多位多通阀或者三通阀配合两个开关阀等等实现通断控制。
进一步地,底物输送液路系统82还包括第二底物控制阀V822,第二底物控制阀V822 设置于底物吸取管路821上,用于吸取至少两个底物容器中的底物。在本实施例中,底物容器的数量为两个,相应的,底物吸取管路821设置两个底物吸取支管,两个底物吸取支管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二底物控制阀V822与底物吸取管路821,两个底物吸取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伸入对应的底物容器中,且第二底物控制阀V822关断其中一个底物吸取支管与底物吸取管路821的同时,连通另一底物吸取支管与底物吸取管路821。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底物控制阀V822 的位置实现底物吸取管路821在两瓶底物容器之间切换,当然,也可只使用一瓶底物容器中的底物,使用完成后,再切换第二底物控制阀V822,实现空的底物容器中底物的添加。
而且,底物预热管设置于底物排出管路822上。较佳地,底物预热管为底物排出管路822 的一部分,以对输送到磁分离清洗组件4中的底物进行加热。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底物预热管为孵育块211中固定的一部分,底物预热管的两端接入底物经底物排出管路822中。
参见图1、图12、图13、图17至图19,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磁分离注射器SR4,磁分离注射器SR4位于承载平台的下方,具体的,磁分离注射器SR4位于承载平台的左侧(具体的,位于承载平台左侧偏后位置),磁分离注射器SR4 通过管路与注液针连接,将清洗液输送至反应容器内,磁分离注射器SR4还通过管路与磁分离拭子44连接,将清洗液提供给磁分离拭子44。
具体的,液路组件8还包括磁分离清洗液路系统83。磁分离清洗液路系统83用于实现磁分离清洗组件4中清洗液的输送以及清洗废液的排出。具体的,磁分离清洗液路系统83包括磁分离吸液管路831、磁分离注液管路832及第一磁分离控制阀V831。磁分离注射器SR4通过第一磁分离控制阀V831分别与磁分离吸液管路831及磁分离注液管路832连通,磁分离吸液管路831与具有清洗液的清洗液容器连通磁分离注液管路832与注液针连接。第一磁分离控制阀V831连通磁分离注射器SR4与磁分离吸液管路831,关断磁分离注射器SR4与磁分离注液管路832,能够吸取磁分离容器中的清洗液;第一磁分离控制阀V831连通磁分离注射器SR4与磁分离注液管路832,关断磁分离注射器SR4与磁分离吸液管路831,能够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清洗液。
磁分离注射器SR4为清洗液吸取与排出的动力源。示例的,磁分离注射器SR4为注射器、定量泵或者其他动力源结构。第一磁分离控制阀V831的一端与磁分离注射器SR4连接,第一磁分离控制阀V831的另两端分别与磁分离吸液管路831的一端及磁分离注液管路832的一端连接,磁分离吸液管路831的另一端伸入到清洗液容器中,磁分离注液管路832的另一端与注液针连接。吸取清洗液时,第一磁分离控制阀V831连通磁分离注射器SR4与磁分离吸液管路831的同时,关断磁分离注射器SR4与磁分离注液管路832,此时,磁分离注射器SR4能够吸取清洗液容器中的清洗液,并存储于磁分离注射器SR4中。向反应容器中添加清洗液时,第一磁分离控制阀V831关断磁分离注射器SR4与磁分离吸液管路831的同时,连通磁分离注射器SR4与磁分离注液管路832,此时,磁分离注射器SR4能够将吸取的清洗液经注液针添加到反应容器中。实现清洗液从清洗液容器中的吸取与添加到反应容器中。
磁分离清洗液路系统83还能向磁分离拭子44输送清洗液。进一步地,磁分离清洗液路系统83还包括第一磁分离清洗管路834、第三磁分离控制阀V833及第四磁分离控制阀V834。第一磁分离清洗管路834连接磁分离注液管路832与磁分离拭子44,第三磁分离控制阀V833 设置于第一磁分离清洗管路834上,用于控制第一磁分离清洗管路834的通断。第四磁分离控制阀V834设置于磁分离注液管路832上。磁分离注射器SR4经磁分离注液管路832与第一磁分离清洗管路834连通,第四磁分离控制阀V834关断磁分离注液管路832,用于清洗注液针的外壁。
具体的,第一磁分离清洗管路834的一端与磁分离注液管路832连接,第一磁分离清洗管路834的另一端与磁分离拭子44的清洗液清洗进口连接,第三磁分离控制阀V833设置于第一磁分离清洗管路834上,用于控制第一磁分离清洗管路834的通断。而且,第四磁分离控制阀V834设置于磁分离注液管路832上,用于控制磁分离注液管路832的通断。向磁分离拭子44输送清洗液时,第四磁分离控制阀V834关断分离注液管路,第三磁分离控制阀V833打开第一磁分离清洗管路834,清洗液注射器将吸取的清洗液经清洗液注液管路进入到第一磁分离清洗管路834,再通过清洗液清洗进口进入磁分离拭子44中,以对清洗液注液针的外表面进行清洗。当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清洗液时,第三磁分离控制阀V833关断第一磁分离清洗管路834,第四磁分离控制阀V834打开分离注液管路。可以理解的是,第四磁分离控制阀V834在清洗液注液管路上的位置,位于清洗液注液管路与第一分注清洗管路812的连接处和清洗液注液管路与注液针的连接处之间。这样能够使得注射器吸取的清洗液能够流入对应的容器中,避免乱流而影响样本检测的可靠性。
而且,磁分离清洗液路系统83还能将磁分离清洗组件4中的清洗废液排出,具体的,排出反应容器中的清洗废液。具体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真空室SR51与第一真空泵SR53,真空室SR51与第一真空泵SR53位于承载平台的后侧(具体的,位于承载平台后侧偏左位置),真空室SR51的出口与第一真空泵SR53连接,真空室SR51入口通过管路与磁分离清洗组件4连接,由真空室SR51为磁分离清洗组件4清洗后的反应容器中清洗废液的排出提供动力,真空室SR51的入口还通过管路与孵育测光组件2连接,由真空室SR51 为孵育测光组件2进行发光检测后废液的排出提供动力。也就是说,磁分离清洗液路系统83 采用真空室SR51与第一真空泵SR53为磁分离驱动源51,实现反应容器中清洗废液的排出。第一真空泵SR53能够为真空室SR51提供稳定的负压,以使得真空室SR51有足够的负压能够排出磁分离组件4的清洗废液以及孵育测光组件2中检测后的废液。并且,真空室SR51 的负压稳定,流量稳定,能够避免抽吸力不稳而将反应容器中的磁珠吸走,保证清洗效果,进而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磁分离清洗液路系统83还包括磁分离排液管路833、第二磁分离控制阀V832及回收管路835。磁分离排液管路833连接磁分离驱动源SR5与排液针,第二磁分离控制阀V832设置于磁分离排液管路833上,用于排出反应容器中的清洗废液。磁分离驱动源SR5还连接回收管路835,经回收管路835将反应容器中清洗废液排出废液桶中。磁分离驱动源SR5为分离清洗后清洗废液排出的动力源。
第二磁分离控制阀V832用于控制磁分离排液管路833的通断。当需要排出反应容器中的清洗废液时,第二磁分离控制阀V832打开,使得磁分离排液管路833为通路,此时,磁分离驱动源SR5通过磁分离排液管路833经排液针吸取反应容器中的清洗废液,并由回收管路835排出到废液桶中。当清洗废液排出完成后,第二磁分离控制阀V832关闭,此时,分离动力源无法在排出清洗废液。
可以理解的是,废液桶位于承载平台的下方,废液桶装满后,可以将废液桶取出,并清空废液桶中的废液,然后再将废液桶放入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而且,废液桶可以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一部分,也独立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设置。
并且,磁分离清洗液路系统83还能排出磁分离拭子44中的清洗废液。磁分离清洗液路系统83还包括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及第五磁分离控制阀V835。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 连接磁分离拭子44与磁分离驱动源SR5,第五磁分离控制阀V835设置于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上,用于控制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的通断,通过磁分离驱动源SR5将清洗废液排出到废液桶中。
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的一端连接磁分离拭子44的清洗液清洗出口,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的另一端连接磁分离驱动源SR5。排废液时,第五磁分离控制阀V835打开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通过磁分离驱动源SR5将清洗废液排出到废液桶中。排废液完成后,第五磁分离控制阀V835关断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
较佳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磁分离驱动源SR5还包括负压传感器SR52,真空室SR51连接磁分离排液管路833与回收管路835,第一真空泵SR53设置于回收管路835上,负压传感器SR52用于检测真空室SR51的压力,并通过第一真空泵SR53调节。真空室SR51、第一真空泵SR53及负压传感器SR52之间的配合能够形成可控压力的负压动力源,替换掉目前使用的蠕动泵,这样能够降低成本,同时还能降低故障率,方便维护。
而且,磁分离清洗液路系统83还包括第六磁分离控制阀V836,第六磁分离控制阀V836 设置于回收管路835上,第六磁分离控制阀V836还连接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与真空室 SR51,用于分别连通回收管路835与真空室SR51及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具体的,第六磁分离控制阀V836的一端连接回收管路835,第二磁分离控制阀V832的另两端分别连接真空室SR51与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
第六磁分离控制阀V836连通真空室SR51与回收管路835的同时,关断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与回收管路835,此时,反应容器中的废液可以经过磁分离排液管路833、真空室 SR51进入回收管路835,进而被排出到废液桶中。第六磁分离控制阀V836关断真空室SR51 与回收管路835的同时,连通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与回收管路835,此时,磁分离拭子 44中的清洗废液经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进入回收管路835,进而被排出到废液桶中。
可选地,当清洗液注入机构42的数量与清洗液排出机构43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时,磁分离注液管路832、磁分离排液管路833、第一磁分离清洗管路834、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第二磁分离控制阀V832、第三磁分离控制阀V833、第四磁分离控制阀V834及第五磁分离控制阀V835的数量与清洗液注入机构42的数量相一致。也就是说,设置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第一磁分离清洗管路834,设置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设置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磁分离注液管路832,设置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磁分离排液管路833,阀的设置与其管路相适配。这样能够实现对反应容器中的待测物进行至少两次清洗,避免杂质残留在待测物中,保证待测物的纯度,提高样本检测的可靠性。
而且,通过多个阀与磁分离注液管路832、第一磁分离清洗管路834能够实现通过一个磁分离注射器对清洗液的注入与实现清洗功能,能够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同时还采用同一动力源即磁分离注射器SR4实现各个清洗液注入机构42的控制,采用同一动力源即磁分离驱动源SR5实现各个清洗液排出机构43的控制。并且,每个清洗液排出机构43都配备磁分离拭子44,可以是各个清洗液排出机构43中的排液针无需水平移动到额外的清洗位,即可完成对排液针的维护,既简化磁分离清洗组件4的机械结构,又节省了测试过程中磁分离的时间从而加快通量。
磁分离清洗液路系统83还包括第七磁分离控制阀V837,第七磁分离控制阀V837设置于磁分离吸液管路831上,用于吸取至少两个清洗液容器中的清洗液。分注液路系统81还包括第四分注控制阀V814,第四分注控制阀V814设置于第二分注清洗管路813上,用于吸取至少两个清洗液容器中的清洗液。可以理解的是,存储清洗液的清洗液容器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清洗液吸取支管通过第七磁分离控制阀V837与磁分离吸液管路831连接,两个清洗液吸取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伸入到清洗液容器中。第七磁分离控制阀V837在连通其中一个清洗液吸取支管与磁分离吸液管路831的同时,关断另一清洗液吸取支管与磁分离吸液管路 831。两个分注吸取支管分别通过第四磁分离控制阀V834与第二分注清洗管路813连接,两个分注吸取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伸入到清洗液容器中。第四磁分离控制阀V834在连通其中一个分注吸取支管与第二分注清洗管路813的同时,关断另一分注吸取支管与第二分注清洗管路813。这样,当其中一个清洗液容器中的清洗液使用完,另一清洗液容器还可继续提供清洗液,这样,向清洗液容器中补充清洗液时,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能够正常运行无需停机,提高处理效率。较佳地,在承载平台的左前侧下方还设置清洗液检测部件88,用于检测清洗液容器中的清洗液余量,方便监控,以使得用户及时添加清洗液。
可选地,液路组件8还包括冷凝水排出管路,冷凝水排出管路连接第五磁分离控制阀V835 与试剂锅121的排水通道1212。第五磁分离控制阀V835关断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与磁分离驱动源SR5,连通排水通道1212与磁分离驱动源SR5,用于排出试剂锅121中的冷凝水。也就是说,液路组件8还能排出试剂锅121中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积聚在试剂锅121中而存在的电气安全隐患问题。第五磁分离控制阀V835控制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排出清洗废液的同时还能控制试剂锅121内冷凝水的排出。排出冷凝水时,第五磁分离控制阀V835 连通冷凝水排出管路与第二真空泵SR55,关断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与第二真空泵SR55,试剂锅121中的冷凝水通过排水通道1212进入冷凝水排出管路中,进而通过第二真空泵SR55 排出到废液桶中。排出清洗废液时,第五磁分离控制阀V835关断冷凝水排出管路与第二真空泵SR55,连通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与第二真空泵SR55,清洗废液经第二磁分离清洗管路836通过第二真空泵SR55排出到废液桶中。
又可选地,液路组件8还包括孵育废液排出管路及孵育废液控制阀,孵育废液排出管路连接排废液组件7与磁分离驱动源SR5,孵育废液控制阀设置于孵育废液排出管路上,用于控制孵育废液排出管路的通断,以将检测后反应容器中的废液排出到废液桶中。也就是说,液路组件8还能排出反应容器检测后的废液。孵育废液排出管路连接排废液组件7与真空室 SR51,孵育废液控制阀控制孵育废液排出管路为通路时,排废液组件7将待排废液反应容器中的废液输送到孵育废液排出管路,并经真空室SR51、回收管路835排出到废液桶中。废液排出后,孵育废液控制阀关断孵育废液排出管路。
而且,液路组件8还包括冲洗管路及冲洗控制阀,冲洗管路连接第三磁分离控制阀V833 与真空室SR51,冲洗控制阀设置于冲洗管路上,用于控制冲洗管路的通断。冲洗时,冲洗控制阀使冲洗管路为通路,经第一分注排液管路814与第二分注排液管路815排出的清洗废液能够经冲洗管路进入真空室SR51,以对真空室SR51进行清洗。这是因为,进行发光检测后的废液比较脏,通过清洗废液清洗后能够提高真空室SR51的洁净度。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引入其他冲洗结构对真空室SR51进行清洗。若无需冲洗,则冲洗控制阀关断冲洗管路。
当其中一个磁分离排液管路833排出清洗废液时,其上对应的阀门打开,而其余磁分离排液管路833上的阀门关闭,以免真空室SR51抽吸空气,使得真空室SR51能够准确的吸取反应容器中的清洗废液;并且,在排出反应容器中的清洗废液时,孵育废液控制阀也相应的关闭。当排出反应容器中的检测废液时,孵育废液控制阀打开,磁分离排液管路833及其上的阀门关闭,保证检测废液顺利排出。可以理解的是,夜路组件8的各个阀门通过主控制组件77进行自动控制。
液路组件8通过管路连接的设计与阀的开关配合,以少量的控制器件实现了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检测、维护流程对气液路所要求的功能,在成本上达到了极大的降低,同时也使得整机可以避免器件数量与体积的制约而得到更佳的集成化与小型化。而且,分注针拭子34的运用使得检测流程可以允许分注针31的加样加试剂过程中不必受清洗池35的固定位置限制,提高了测试通量。磁分离清洗系统的真空室SR51负压源替代掉蠕动泵,实现了体积、成本、易维护性上的创新与优势;加之磁分离拭子44允许整机无需额外增加运动部件而实现对排液针的清洗,以低成本实现消除携带污染的威胁。
可选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的样本装载机构11还包括用于清洗分注组件3的分注针 31的针清洗结构114,针清洗结构114设置于底盘112上,并位于相邻的两个样本架111之间。也就是说,针清洗结构114集成于样本装载机构11上,而不是设置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其他结构上,这样能够减小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整体尺寸。并且,针清洗结构114设置在样本装载机构11上,还能减少分注针31的运动路径,提高样本处理效率。这是因为,分注针31 转移样本或试剂之后,需要进行清洗,避免下次转移样本或试剂时产生交叉污染。分注针31转移样本或试剂后,再回到样本装载机构11处直接进行清洗,减少分注针31运动到其他位置清洗再回到样本装载机构11或试剂装载机构12的路径,提高分注针31的转移效率,进而提高整机的效率。而且,针清洗结构114可以是清洗池,清洗池的底部接入液路管道,通过液路管道输送清洗液与排出清洗废液。当然,针清洗结构114也可以为其他能够承载清洗液的结构,如瓶子等等。而且,针清洗结构1141还能通过液路管道输送强化清洗液,对分注针进行强化清洗,保证清洗效果。
参见图3至图6,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各个样本之间存在差异,要进行的检测也存在差异,所以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还能用于识别样本的位置及检测项目,识别试剂的位置及种类。具体的,样本容器的外侧及试剂容器的外侧均设置识别码,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能够扫描各个样本容器的识别码,用于识别样本的位置及待检测的项目;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还能扫描各个试剂容器的识别码,用于识别试剂的位置及种类。这样能够避免进行错误的检测项目或添加样本试剂错误等等问题,保证样本检测顺利进行。可以理解的是,识别码可以为条形码、二维码或者其他类型便于识别的信息。
具体的,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还包括用于扫描识别码的识别码扫描仪13,样本装载机构 11上设置有扫描缺口1111。识别码扫描仪13能够扫描样本装载机构11上样本容器的识别码,识别码扫描仪13还能经扫描缺口1111扫描试剂装载机构12上试剂容器的识别码。识别码扫描仪13用于扫描并识别样本容器的识别码与试剂容器的识别码。主控制组件77与识别码扫描仪13电连接,主控制组件用于控制识别码扫描仪13进行扫描操作,并存储识别码扫描仪 13扫描获取的各项信息,如样本的位置及待检测项目等信息,如试剂的位置及种类等信息。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样本进行检测之前,识别码扫描仪13先扫描样本装载机构11 中各个样本容器的识别码,扫描试剂装载机构12中各个试剂容器的识别码。可以理解的是,识别码扫描仪13扫描样本识别码与试剂识别码没有先后顺序,可以先扫描样本识别码,也可以先识别试剂识别码,这对样本的检测没有实质影响。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在样本检测的过程中对样本容器的识别码与试剂容器的识别码进行扫描。
识别码扫描仪13位于样本试剂装载组件1的外侧。环形的样本装载机构11将空间分为内外侧,内侧是指试剂装载机构所在的空间,相应的,另一空间为样本装载机构的外侧。识别码扫描仪13可以直接扫描样本装载机构上的样本识别码,但样本试剂装载机构套设于试剂装载机构的外侧,样本装载机构会挡住试剂装载机构,不利于试剂容器识别码的扫描。因此,在样本装载机构上设置有扫描缺口1111。扫描缺口1111是为了方便识别码扫描仪13通过该扫描缺口1111扫描到样本装载机构内侧的试剂装载机构中试剂容器的识别码。具体的,识别码扫描仪13能够扫描样本装载机构上样本容器的识别码,识别码扫描仪13还能经扫描缺口 1111扫描试剂装载机构2上试剂容器的识别码。
识别码扫描仪13能够将样本基本信息如位置、待检测项目信息及用户基本等等传输给主控制组件,而且,样本在处理的过程中,主控制组件进行检测的样本实时跟踪,当样本进行发光检测后,主控制组件获取孵育测光步骤检测到的样本参数,并将该样本参数与样本基本信息相对应,使得样本与其检测参数一一对应,避免出错。本实施例中,样本容器装载是通过人工方式进行的,装载时,将样本容器的识别码朝外放置,方便识别码扫描仪13扫描。当然,当自动装载输送样本容器时,若样本容器的识别码不朝外,也可设置旋转结构来旋转样本容器,使得样本容器的识别码朝外。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样本试剂装载组件采用样本装载机构套设在试剂装载机构的外侧结构,并配合识别码扫描仪13,样本装载机构带动其中的样本容器转动时,识别码扫描仪13扫描样本容器的识别码,样本装载机构的扫描缺口1111对应识别码扫描仪13时,试剂装载机构带动其中的试剂容器转动,识别码扫描仪13通过扫描缺口1111扫描试剂容器的识别码,即通过同一的识别码扫描仪13实现样本容器的识别码与试剂容器的识别码的扫描,有效的解决目前通过两个识别码扫描仪13扫描导致的成本高以及占用空间大的问题,以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小占用空间,使得样本试剂装载扫描系统的尺寸小,进而减小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整机尺寸。
较佳地,识别码扫描仪13固定设置于样本装载机构11的外侧。这样能够方便化学发光分析仪确定各个样本容器与各个试剂容器的位置信息。样本装载机构11带动样本容器依次转动到识别码扫描仪13处进行扫描;扫描缺口1111对应识别码扫描仪13,试剂装载机构12 带动试剂容器依次转动到扫描缺口1111处进行扫描。具体的,识别码扫描仪13固定后,识别码扫描仪13具有一个扫描区域,该扫描区域能够投射到样本装载机构11及试剂装载机构12上。当扫描样本容器识别码时,样本装载机构11带动其上的各个样本容器转动,使得样本容器依次通过识别码扫描仪13的扫描区域,这样,识别码扫描仪13依次记录样本容器的信息,实现样本容器识别码的扫描。当扫描试剂容器识别码时,先将样本装载机构的扫描缺口1111对准识别码扫描仪13,使得识别码扫描仪13能够通过缺口对应试剂装载机构12中的试剂容器,然后,试剂装载机构12带动其上的各个试剂容器转动,使得试剂容器依次通过识别码扫描仪13的扫描区域,这样,识别码扫描仪13依次记录样本容器的信息,实现试剂容器识别码的扫描。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识别码扫描仪13也可以是非固定的,只要识别码扫描仪13能够对准扫描缺口1111即可实现试剂容器识别码的扫描。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样本架之间存在预设间距以形成扫描缺口1111,试剂锅上具有扫描窗口1211,扫描窗口1211、扫描缺口1111及识别码扫描仪13相互对应,试剂盘122带动多个试剂容器转动,使试剂容器依次运动至扫描窗口1211处,识别码扫描仪13扫描试剂容器的识别码。
可以理解的是,相邻的两个样本架111之间搭接后,相邻的样本架111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通过该空间可以扫描试剂装载机构12中试剂容器的识别码。当然,相邻的样本架1111 可以通过支撑柱分开支撑,也能保证相邻的样本架1111之间存在扫描缺口1111。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扫描缺口1111的数量为一个,即其中一个扫描缺口1111对试剂容器的识别码进行识别,这样就可以满足扫描需求,同时还能使得样本架的结构紧凑,尽可能多的承载样本容器,避免频繁补充样本容器。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任一相邻的两个样本架111之间就设置扫描缺口1111,或者,其中几个相邻的两个样本架111之间设置扫描缺口1111,这样,也可以满足扫描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试剂锅121上具有扫描窗口1211。也就是说,识别码扫描仪13通过扫描窗口1211扫描试剂锅121内试剂容器的识别码。这样能够避免冷量流失,易于保持试剂锅 121内的低温环境。扫描试剂容器识别码时,扫描窗口1211、扫描缺口1111、识别码扫描仪 13相互对应,试剂盘122带动多个试剂容器转动,带动试剂容器依次运动至扫描窗口1211 处,识别码扫描仪13扫描试剂容器的识别码。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相邻的样本容器之间存在间隙,为了避免识别码扫描仪13通过该间隙扫描到试剂锅121内的试剂容器识别码,在扫描样本容器识别码之前,先控制试剂盘122 转动,使得相邻试剂容器之间的空间对应扫描窗口1211,这样在进行扫描样本容器识别码时,识别码扫描仪13始终对准试剂锅121的扫描窗口1211及相邻两试剂容器之间的空间,样本装载机构11带动样本容器转动时,样本容器依次通过识别码扫描仪13进行扫描,即使相邻的样本容器之间的间隙对准识别码扫描仪13,由于扫描窗口1211处是对应两试剂容器之间的空间,识别码扫描仪13不会错误的扫描到试剂容器的识别码,保证扫描结果的准确性。可选地,尽量减小相邻样本容器之间的间距,这样,该间距不能完整扫描到试剂容器的识别码,避免对样本条码产生干扰,同时还能尽可能的增加样本容器的容量。
进一步地,试剂锅121上具有透明窗1213,透明窗1213安装于扫描窗口1211处,透明窗1213与识别码扫描仪13相对应,样本架111转动过程中,识别码扫描仪13通过预设间距经透明窗1213扫描试剂盘中试剂容器的识别码。优选的,试剂锅121为固定设置,以使得透明窗1213与识别码扫描仪13始终保持静止。透明窗1213能够将试剂锅121内外隔离,避免试剂锅121内的冷量流失。透明窗1213对应试剂锅121内试剂盘122上试剂容器的识别码,这样,识别码扫描仪13通过预设间隙及透明窗1213扫描试剂盘121上试剂容器的识别码。可选地,透明窗1213可以为透明玻璃,也可为有其他透明材料制成。
参见图3至图7,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试剂装载机构12还包括制冷结构127,制冷结构127用于对试剂锅121内进行制冷,使得试剂锅121内处于低温环境,便于试剂保藏。示例的,试剂锅121的底部具有安装位,制冷结构127安装于安装位中。由于制冷结构127的体积小,可以不占用中心区域,这样能够减小驱动试剂盘122转动的转轴的直径尺寸,减少走线,提高驱动试剂盘122的运行效率;同时,制冷结构127还不会与试剂盘122及其传动驱动部件之间发生干涉。由于制冷结构127不占用试剂锅122的中心区域,试剂锅122内可存放用于驱动试剂容器混匀其中试剂的结构,在放有相同数量试剂容器的情况下,试剂锅121 的半径减小,体积及表面积也大为减小,在相同外界环境下,试剂锅121通过表面热传导造成的热交换量大为减小,因此,制冷结构127所需功率减小,使得制冷结构127的体积可以减小。
具体的,制冷结构127包括制冷部件,制冷部件位于试剂盘122的下方,并偏离试剂锅 121的中心,用于对试剂锅121内制冷。具体的,制冷部件具有冷端与热端,制冷部件的冷端设置于试剂盘122下方,用于对试剂盘122制冷,制冷部件的热端设置于透明窗1213处。制冷部件通电后,冷端能够产生冷量,以对试剂盘122制冷,进而实现对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制冷;由于试剂锅121内要求制冷以保证试剂存储,而试剂锅外则为常温空间,这就会导致透明窗1213上产生冷凝水而影响识别码扫描仪13的扫描,制冷部件的热端产生的热量被传输到透明窗1213上后,能够实现对透明窗1213与试剂锅外接触部分加热,避免透明窗1213 上的冷凝水。
可选地,制冷结构127还包括冷端散发器,冷端散发器设置于试剂锅121内,用于加速冷量散发,保证冷量在试剂锅121中均匀分布,保证制冷效果。而且,冷端散发器还位于试剂盘122的下方,这样能够避免制冷结构127占用试剂容器的空间,保证试剂盘122上承载试剂容器的数量。示例的,冷端散发器可以为冷端风扇和/或冷端翅片等等。
又可选地,试剂装载机构12还包括热端散热器128及导热部件1281。热端散热器128 与制冷部件的热端连接,并位于试剂锅121的外侧。由于制冷结构127的偏心设置,制冷部件的热端可以靠近试剂锅121的内壁,这样,通过风道将热端的热量引出时,能够缩短风道,使得风道的结构简单,且对热端散热器128的风量-风雅性能要求不散热效果好。可以理解的是,制冷部件的热端可以通过导热板将热量传递到热端散热器128上。导热部件1281与热端散热器128连接并对应于扫描窗口1211的外侧。即导热部件1281连接热端散热器128与透明窗1213的外侧,以将热量传递至透明窗1213处,避免热量流失。提供导热部件1281实现透明窗1213的除雾功能,具有节能环保结构简单的特点。可以理解的是,透明窗1213的外侧即为样本装载机构11与试剂装载机构12之间,透明窗1213内即为试剂锅内。示例的,热端散热器128可以是热端风扇和/或热端散热片等等。导热部件1281由导热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热端散热器128包括热端风扇1283和热端散热片1282,以使得热量能够定向流动,加速热量的散发。
可选地,试剂锅12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通道1212,排水通道1212用于排出制冷结构127 产生的冷凝水,排水通道1212还能排出试剂装载机构12其他零部件产生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在试剂锅121中积聚而影响电气安全。
另外,参见图3至图8,由于吸试剂孔1231连通试剂锅121内与试剂锅121外,试剂锅121内为聚源具有冷空气的冷环境,试剂锅121外为常温的外界环境,会在吸试剂孔1231处产生冷凝水,冷凝水会存在流到试剂容器中的可能,影响样本检测的准确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试剂装载机构12的试剂锅盖123还包括冷凝结构125,冷凝结构125设置于试剂锅盖123上,吸试剂孔1231位于冷凝结构125上,冷凝结构125用于接取吸试剂孔1231处产生的冷凝水。冷凝结构125接取吸试剂孔1231处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滴落到试剂容器中,同时还能避免冷量大量流失,降低能耗。
进一步地,冷凝结构125包括相对设置的冷凝板1251及接水盘1252,冷凝板1251位于接水盘1252的上方并围设成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与试剂锅121内连通,即试剂锅121内的冷空气能够进入气流通道。而且,冷凝板1251与接水盘1252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冷凝板1251与接水盘1252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件如螺钉等连接固定连接,此时冷凝板1251的边缘与接水盘1252的边缘存在间隙;当然,也可分别在接水盘1252与冷凝板1251的边缘设置安装板,也要保证两个相对的安装板也存在间隙;保证冷凝空间与试剂锅121连通。同时,还可在冷凝板1251与接水盘1252之间除气流流通与接水的空间之间,填充保温材料,避免试剂锅121内冷量流失。
吸试剂孔1231包括位于冷凝板1251上的第一吸试剂孔12311及位于接水盘1252上的第二吸试剂孔12312。第一吸试剂孔12311与第二吸试剂孔12312相对设置,且,第一吸试剂孔12311的轮廓能够完全覆盖第二吸试剂孔12312的轮廓。也就是说,第一吸试剂孔12311在接水盘1252上的投影能够完全覆盖第二吸试剂孔123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试剂孔12311与第二吸试剂孔12312均为圆形,第一吸试剂孔12311的孔径大于第二吸试剂孔12312的孔径;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吸试剂孔12311与第二吸试剂孔12312还可分别为其他形状。第一吸试剂孔12311与外界环境连通,第二吸试剂孔12312能够与试剂锅121内连通,方便分注针31伸入试剂锅121内吸取试剂。而且,接水盘1252的边缘设置挡板,挡板是为了防止接水盘1252上的冷凝水从接水盘1252的边缘流出。
当冷凝结构125安装在试剂锅盖123上后,试剂锅121内的流动的冷空气就会通过冷凝板1251与接水盘1252的边缘进入气流通道,外界环境中的常温空气通过会通过第一吸试剂孔12311进入气流通道,在第一吸试剂孔12311的边缘会冷凝产生冷凝水,此时冷凝水会滴落在接水盘1252上,而不会经第二吸试剂孔12312进入试剂锅121内。
进一步地,第一吸试剂孔12311的孔壁朝向接水盘1252延伸形成第一环形筒壁1253,第一环形筒壁1253的内壁面通过第一吸试剂孔12311与外界环境接触,第一环形筒壁1253 的外壁面与气流通道所处环境接触。第一环形筒壁1253能够罩设第二吸试剂孔12312,且第一环形筒壁1253位于气流通道中。第一环形筒壁1253连接第一吸试剂孔12311与第二吸试剂孔12312,分注针31吸取试剂时,分注针31能够穿过第一吸试剂孔12311进入第一环形筒壁1253,并经第二吸试剂孔12312进入试剂锅121,吸取试剂锅121内试剂容器中的试剂。
试剂锅121内为冷环境的空间,试剂锅121外为常温环境。当冷凝结构125安装在试剂锅盖123上后,试剂锅121内的流动的冷空气就会通过冷凝板1251与接水盘1252的边缘进入气流通道,冷空气能够冷凝在第一环形筒壁1253上,导致第一环形筒壁1253温度降低。当外界空气从第一吸试剂孔12311进入后,形成冷凝过程,冷凝水在第一环形筒壁1253上集结,最后滴落在接水盘1252上。外界空气到达第一环形筒壁1253末端后,会从第一环形筒壁1253与第二吸试剂孔12312之间进入到冷凝通道中与冷空气相融合,大部分不会从接水盘1252的第二吸试剂孔12312流入,从而在接水盘1252的第二吸试剂孔12312内不会有冷凝水。这样能够避免第一吸试剂孔12311处产生的冷凝水进入到试剂容器中。
而且,第一环形筒壁1253远离第一吸试剂孔12311的一端轮廓能够完全覆盖第二吸试剂孔12312的轮廓。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筒壁1253远离第一吸试剂孔12311的一端的孔径大于第二吸试剂孔12312的孔径。也就是说,第一环形筒壁1253末端在接水盘1252上的投影的直径大于第二吸试剂孔12312的直径。第一环形筒壁1253作为外界环境与气流通道所处环境(试剂锅121内的低温环境)的一个交界面,有效地增大了外界环境与气流通道所处环境的接触,使得冷凝水易于在第一环形筒壁1253上凝结,并可沿着第一环形筒壁1253流下并滴落到接水版1252上,而不会进入到第二吸试剂孔12312中。
再进一步地,第二吸试剂孔12312的孔壁朝向冷凝板1251延伸形成第二环形筒壁1254。第二环形筒壁1254与第一环形筒壁1253相对应,挡水翻边1254用于阻挡接水盘1252上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通过第二吸试剂孔12312进入到试剂锅121内。较佳地,第二环形筒壁 1254由第二吸试剂孔12312朝向冷凝板1251的方向呈缩口状,也就是说,第二环形筒壁1254 的孔径小于第一环形筒壁1253的孔径。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环形筒壁1254的开口的直径小于第一环形筒壁1253末端的直径,这样,第一环形筒壁1253上的冷凝水能够流到第二环形筒壁1254的外侧,避免冷凝水流到试剂锅121内。而且,接水盘1252上具有排水孔,排水孔与排水通道1212连通。排水孔用于排水接水盘1252上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从挡水翻边1254溢出进入试剂锅。接水盘1252上的冷凝水可以排水孔进入到排水通道1212中,经排水通道1212排出试剂锅121。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管道连通排水孔与排水通道1212,或者设置排水引流结构,避免排水孔排水冷凝水时飞溅。
参见图1、图12、图13和图15,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磁分离吸附机构48设置于磁分离底座41中,并位于反应容器转动路径的两侧。磁分离吸附机构48能够将反应容器中的磁珠吸附到反应容器的侧壁上,实现反应容器中待测物与杂质的清洗。具体的,磁分离吸附机构48在吸附磁珠的过程中,磁珠能够带动待测物吸附到反应容器的侧壁上,此时,杂质溶解在清洗液中,通过清洗液排出机构43将废液排出。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至少一次分离清洗操作对反应容器中的待测物与杂质进行清洗,保证待测物的纯度,进而保证样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可选地,磁分离吸附机构48包括多个吸附件,多个吸附件交替设置于反应容器运动轨迹的内外侧,即其中一个吸附件位于反应容器运动轨迹的外侧,相邻的两个吸附件位于反应容器运动轨迹的内侧。这样能够实现反应容器内的磁珠依次吸附于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即磁珠在反应容器内壁相对的两个侧面移动。既实现了分离过程中对磁微粒吸附的聚集,也达到清洗过程中让磁微粒分散,使得磁珠在运动的过程中充分与清洗液接触达到清洗的目的,有效的清洗磁珠积聚后在内部残留的杂质如酶等,减少了机构混匀等额外的结构打散积聚的磁珠的作用,降低成本。而且,吸附件从磁分离底座41的底部安装,能尽最大限度的接近反应容器的侧壁,增大磁珠的吸附力,减小磁珠的损失率。示例的,吸附件可以为磁铁,如永磁铁、电磁铁等等。
进一步地,磁分离吸附机构48包括第一磁性件481及第二磁性件482。示例的,第一磁性件481与第二磁性件482均为磁铁。即第一磁性件481为第一磁铁,第二磁性件482为第二磁铁。第一磁性件481与第二磁性件482沿磁分离底座41的周侧分布,且第一磁性件481与第二磁性件482位于反应容器转动路径的两侧面。而且,第一磁性件481与第二磁性件482在磁分离底座41的位置对应反应容器的底部设置,其展开后的分布方式如图15所示。
磁分离底座41在清洗液进液孔412与清洗液排液孔413之间具有第一清洗位414,第一磁性件481对应第一清洗位414设置,第二磁性件482对应第二清洗位415设置。在竖直线方向上,第一磁体481的磁极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第一夹角,第二磁铁482的磁极连线与竖直线方向的夹角为第二夹角,其中,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相异。也就是说,第一磁性件481 与第二磁性件482分设于反应容器转动路径的内外两侧,且第一磁性件481的磁极连线与第二磁性件482的磁极连线在磁分离底座41的轴向方向上存在错位即异面设置。磁分离底座 41带动反应容器从第一磁性件481处运动到第二磁性件482处时,异面设置的第一磁性件481 与第二磁性件482能够将磁微粒由第一磁性件481所在的侧面吸附至第二磁性件482所在的侧面的过程中聚集磁微粒,即从一侧运动至相对的另一侧,这样,能够加速磁微粒的吸附速度,使得磁保留效率更高,保证了检测在清洗-分离两方面的性能,保证样本检测结果准确,同时还能提高清洗速度,进而提高整机的运行速度。可以理解的是,磁极连线是指N极与S 极的连线,或者S极与N极的连线。其中,图13的黑点表示聚集的磁珠,较大直径的圆形表示反应容器的转运路径。
可以理解的是,在清洗液进液孔412处不设置第一磁性件481,这是因为,在清洗液进液孔412处要执行添加清洗液的步骤,磁微粒能够散开,并与清洗液充分接触进行清洗。若此时就采用第一磁性件481吸附,会导致第一磁性件481直接吸附磁微粒到侧壁上,影响清洗效果。在清洗液排液孔413处设置第二磁性件482是为避免排出清洗废液时,将磁微粒也一起排出,同时还能避免磁微粒损伤。因此,第一磁性件481对应第一清洗位414设置,第二磁性件482对应清洗液排液孔413设置。
而且,磁分离底座41具有旋转轴,磁分离底座41带动反应容器绕旋转轴转动,即磁分离支架带动反应容器带动绕旋转轴顺次转动,并顺次经过进出孔411、清洗液进液孔412与清洗液排液孔413等。再进一步地,旋转轴即为竖直线方向,第一磁性件481的磁极连线与旋转轴的延伸方向所在的直线相交。也就是说,第一磁性件481的磁极连线是沿磁分离底座41径向方向的,且可以与旋转轴的夹角各不相同。较佳地,第一磁性件481的磁极连线与第二磁性件482的磁极连线垂直。也就是说,第一磁性件481与第二磁性件482的放置位置原则上不受限制,只要能够满足二者磁极连线相垂直即可。这样,第一磁性件481与第二磁性件482的磁性力能够相互错开,使得磁微粒在对应的垂直方向上迅速聚集,加速吸附到对侧的过程,避免排出清洗废液时将磁微粒吸出。
具体的,第一磁性件481的磁极连线与竖直线方向垂直,第二磁性件482的磁极连线与竖直线方向垂直,即第一磁性件481的磁极连线沿磁分离底座41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二磁性件482的磁极连线沿磁分离底座41的轴向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第一磁性件481的磁极连线平行于反应容器的横截面,第二磁性件482的磁极连线垂直于反应容器的横截面,即在反应容器运动轨迹内侧的第一磁性件481沿径向方向横向放置在反应容器运动轨迹外侧的第二磁性件482竖向放置。这样,第一磁性件481能够经将磁微粒吸附至反应容器侧壁一次,第二磁性件482能够在吸附磁微粒到反应容器另一侧壁的过程中在该垂直方向上聚集磁微粒,加上加速吸附到对侧的过程,以降低磁微粒清洗后的保留率,保证检测性能,同时还能提高清洗速度,进而提高整机的运行速度。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件481 与第二磁性件482的放置方式也可相反。
可选地,在第一清洗位414与清洗液排液孔413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清洗位415,第一清洗位41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清洗位414与至少一个第二清洗位415顺次设置。第一磁性件481的数量等于第一清洗位414的数量,第二磁性件482的数量等于第二清洗位415及清洗液排液孔413的数量和,并分别对应清洗位414及清洗液排液孔413。也就是说,反应容器从清洗液进液孔412转动到清洗液排液孔413之间,反应容器具有多个停留位置,即上述的第一清洗位414和第二清洗位415,在第一清洗位414处增加第一磁性件481,在第二清洗位415处增加第二磁性件482,能够增加磁微粒的吸附过程,进而提高清洗效果,保证样本检测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清洗位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当第一清洗位414 的数量为两个时,可以设置两个第一磁性件481对应两个第一清洗位414,也可以一个为第一清洗位414,另一个为第二清洗位415,第一磁性件481对应第一清洗位414,第二磁性件 482对应第二清洗位415;当清洗位414的数量为三个时,可以两个第一清洗位414,分别对应两个第一磁性件481,一个第二清洗位415,对应一个第二磁性件482,等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磁性件481与第二磁性件482的数量设置能够对应清洗位即可,原则上不受限制。
进一步地,相邻的第一磁性件481朝向反应容器的磁性方向相反,相邻的两个第二磁性件482的磁极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当有两个相邻的第一磁性件481时,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性件481朝向反应容器的磁性相反,即,其中一个第一磁性件481的N极朝向反应容器,相邻的另一第一磁性件481的S极朝向反应容器。当有两个相邻的第二磁性件482时,相邻的两个第二磁性件482的磁极方向相反。即相邻的N极与S极相反设置,如N极朝上与S极朝下。这样能够增加反应容器获得的磁感应强度,提高吸附效果,进而提高清洗效果。
又可选地,清洗液进液孔412与清洗液排液孔413为多个,每一清洗液进液孔412与每一清洗液排液孔413沿磁分离底座的周向交替放置。第一磁性件481与第二磁性件482的组数与清洗液进液孔412的数量相等,每一组第一磁性件481与第二磁性件482对应一组清洗液进液孔412与清洗液排液孔413。也就是说,以对应的清洗液进液孔412与清洗液排液孔413记为一组,记一组清洗液进液孔412与清洗液排液孔413之间所需的第一磁性件481与第二磁性件482的数量为一组,上述两个组数相同,即可以设置多组对应的清洗液进液孔412与清洗液排液孔413,对应的清洗液注入机构42与清洗液排出机构43的数量相同,相应的,设置对应组数的第一磁性件481与第二磁性件482。即,磁分离清洗组件4具有多阶清洗功能,即每个反应容器可以进行多次分离清洗,保证清洗效果,进而提高样本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清洗液注入机构42与清洗液排出机构43的数量分别为三个,清洗液进液孔412与清洗液排液孔413的数量与位置分别和清洗液注入机构42与清洗液排出机构43 相适配,即反应容器可进行三阶清洗,保证清洗效果,进而提高样本检测的准确性。而且,每个清洗液进液孔412与清洗液排液孔413之间的清洗位均可按照上述的数量设置,并分别设置第一磁性件481与第二磁性件482,在此不一一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每组清洗液进液孔412与清洗液排液孔413之间的清洗位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一次阶间与二次阶间清洗位的数量相等,具体为,清洗位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两个第一清洗位414和一个第二清洗位415;如一次阶间与三次阶间清洗位数量不同,具体为,清洗位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为三个第一清洗位414和一个第二清洗位415。
具体的,磁分离清洗组件4对反应容器进行三阶清洗时,反应容器从进出孔411被放置到磁分离底座41上,磁分离底座41带动反应容器运动到一次阶间的清洗液进液孔412处,由清洗液注入机构42向反应容器中添加清洗液;然后,磁分离底座41带动反应容器运动到一次阶间的清洗液排液孔413,在运动过程中,反应容器依次经过两个第一清洗位414和一个第二清洗位415,分别由第一磁性件481及第二磁性件482吸附,使得磁微粒松散开并在清洗液中相对移动,实现一次阶间的清洗,并在清洗液排液孔413处通过清洗液排出机构43排出清洗废液;磁分离底座41带动反应容器从第一阶的清洗液排液孔413运动到第二阶的清洗液进液孔412处,进而二次阶间清洗,可以理解的是,二次阶间的清洗、三次阶间的清洗与一次阶间清洗完全相同,只是动作的重复进行,再次不一一赘述。三次阶间清洗完成后,磁分离底座41带动反应容器回到进出孔411,并由反应容器抓取组件5将反应容器取走。示例的,第一磁性件481与第二磁性件482均为磁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46)
1.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装载样本与试剂的样本试剂装载组件、用于吸排样本和试剂的分注针、用于混匀的混匀座、用于孵育与发光检测的孵育测光组件、用于分离清洗的磁分离清洗组件以及用于转运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抓取组件;
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及所述孵育测光组件位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的同一侧,且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与所述孵育测光组件相邻设置,所述混匀座位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与所述孵育测光组件之间;
所述分注针位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的上方,并能够将样本与试剂分别转移至所述混匀座的反应容器中;所述反应容器抓取组件在所述混匀座、所述孵育测光组件和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之间转运所述反应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承载平台,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位于承载平台的右侧,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与所述孵育测光组件并排位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左后侧,所述反应容器抓取组件位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位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与所述孵育测光组件之间,所述混匀座位于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与所述反应容器抓取组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包括用于装载样本的环形样本盘以及用于装载试剂的试剂盘及试剂锅,所述试剂盘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试剂锅中,所述环形样本盘同轴地套设于所述试剂锅的外侧,且所述环形样本盘与所述试剂盘相互独立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还包括用于清洗分注针的针清洗结构,所述针清洗结构设置于所述环形样本盘上,并位于相邻的两个样本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还包括用于扫描识别码的识别码扫描仪,所述环形样本盘上设置有扫描缺口;
所述识别码扫描仪能够扫描所述环形样本盘上样本容器的识别码,所述识别码扫描仪还能经所述扫描缺口扫描所述试剂锅内试剂容器的识别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码扫描仪固定设置于所述环形样本盘的外侧,所述环形样本盘带动所述样本容器依次转动到所述识别码扫描仪处进行扫描;所述扫描缺口对应所述识别码扫描仪,所述试剂盘带动所述试剂容器依次转动到所述扫描缺口的位置处进行扫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样本盘之间存在预设间距以形成所述扫描缺口,所述试剂锅上具有扫描窗口,所述扫描窗口、所述扫描缺口及所述识别码扫描仪相互对应,所述试剂盘带动多个所述试剂容器转动,使所述试剂容器依次运动至所述扫描窗口处,所述识别码扫描仪扫描所述试剂容器的识别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还包括制冷部件,所述制冷部件位于所述试剂盘的下方,并偏离所述试剂锅的中心,用于对所述试剂锅内制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还包括冷端翅片和冷端风扇,所述冷端翅片和所述冷端风扇设置于所述制冷部件的冷端且靠近所述试剂锅底设置,所述冷端翅片的一端与所述制冷部件的所述冷端贴合,所述冷端风扇设置于所述冷端翅片的另一端或者侧面,所述冷端风扇带动周围环境中的气体流过所述冷端翅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还包括热端散热器及导热部件,所述热端散热器与所述制冷部件的热端连接,并位于所述试剂锅的外侧;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热端散热器连接并对应于所述扫描窗口的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还包括盖设于所述试剂锅的试剂锅盖;所述试剂锅盖具有多个吸试剂孔,多个所述吸试剂孔沿所述试剂盘锅的径向方向布置,并位于一条直线上,所述分注针能够伸入任一所述吸试剂孔中吸取试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还包括开关盖,所述试剂锅盖上具有用于放置或取出试剂容器的放取开口,所述开关盖可开关地位于所述试剂锅盖的所述放取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锅盖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冷凝板与接水盘,所述冷凝板与所述接水盘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冷凝板与所述接水盘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试剂锅内的冷空气能够进入所述气流通道;
所述吸试剂孔包括位于所述冷凝板上的第一吸试剂孔及位于所述接水盘上的第二吸试剂孔;所述第一吸试剂孔与所述第二吸试剂孔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吸试剂孔的轮廓能够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吸试剂孔的轮廓,所述第一吸试剂孔与外界环境相连通,所述第二吸试剂孔与所述试剂锅内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试剂孔的孔壁朝向所述接水盘延伸形成第一环形筒壁,所述第一环形筒壁的内壁面通过所述第一吸试剂孔与外界环境接触,所述第一环形筒壁的外壁面与所述气流通道所处环境接触;
所述第一环形筒壁远离所述第一吸试剂孔的一端轮廓能够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吸试剂孔的轮廓。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试剂孔的孔壁朝向所述冷凝板延伸形成第二环形筒壁;
所述第二环形筒壁由所述第二吸试剂孔朝所述冷凝板的方向呈缩口状;
所述接水盘上具有排水孔,所述试剂锅的底部具有用于排水冷凝水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孔与所述排水通道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匀座上具有试样混匀部与底物混匀部,所述试样混匀部用于承载至少一个具有样本与试剂的反应容器,并用于混匀所述反应容器中样本与试剂,所述底物混匀部承载具有底物的反应容器,并用于混匀所述反应容器中的待测物与底物,所述混匀座能够带动所述试样混匀部与所述底物混匀部同时进行混匀操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分注针架,所述分注针架位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上方的后侧,所述分注针架上设置有分注驱动部,以驱动所述分注针运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分注针拭子,所述分注针拭子套设于所述分注针上,并能够随着所述分注针做水平运动,所述分注针拭子能够对所述分注针的外壁清洗。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清洗池及用于承载所述混匀座的混匀平台,所述清洗池设置于所述混匀平台上,所述清洗池用于接取所述分注针内壁清洗后的清洗废液。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具有吸样本工位及多个吸试剂孔,所述混匀座具有试样混匀部,所述吸样本工位、多个所述吸试剂孔、所述试样混匀部与所述清洗池共线。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孵育测光组件包括孵育块及测光件,所述测光件安装于所述孵育块的后侧面,所述孵育块上具有呈阵列设置的多个孵育孔,所述孵育孔用于放置所述反应容器并进行孵育操作,孵育后的所述反应容器通过所述测光件进行发光检测。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孵育块上还具有测光孔,所述测光孔对应所述测光件设置,并位于远离所述孵育孔的一侧,孵育后的所述反应容器从所述孵育孔转移至所述测光孔中,并由所述测光件进行发光检测。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孵育测光组件还包括底物预热管及底物导热块,所述底物预热管与所述底物导热块均设置于所述孵育块中,所述底物导热块用于加热所述底物预热管中的底物。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孵育测光组件还包括清洗液预热容器,具有供清洗液进出的入口和出口,所述清洗液预热容器设置于所述孵育块中,用于加热清洗液。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还包括排废液组件,所述排废液组件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孵育块的左侧。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孵育测光组件包括孵育块及测光件,所述孵育块上具有测光孔和用于容纳检测后的所述反应容器的排废液孔,所述测光孔和排废液孔并排且相邻设置,所述排废液组件下降排出所述反应容器中的废液时对所述测光孔中的所述反应容器遮光。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为圆盘状结构,包括磁分离底座、注液针、排液针及磁铁;
所述磁分离底座上具有进出孔及顺次设置的清洗液进液孔与清洗液排液孔,所述进出孔用于放入或取出待分离的所述反应容器;所述磁分离底座带动所述反应容器转动使所述反应容器顺次对应所述清洗液进液孔、清洗液排液孔及所述进出孔;所述注液针设置于所述清洗液进液孔中,用于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清洗液;所述排液针可升降的对应所述清洗液排液孔设置,用于排出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清洗废液;
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磁分离底座中,并位于所述反应容器转动路径的两侧。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还包括磁分离拭子及排液升降部,所述排液升降部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磁分离底座上;所述排液针设置于所述排液升降部上,所述磁分离拭子套设于所述排液针的外侧,并位于所述清洗液排液孔中,所述排液升降部带动所述排液针相对于所述磁分离拭子下降或上升时,所述磁分离拭子能够对所述排液针的外壁清洗。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包括第一磁铁及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沿所述磁分离底座的周侧分布,且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反应容器转动路径的两侧面;
所述磁分离底座在所述清洗液进液孔与所述清洗液排液孔之间具有第一清洗位,所述第一磁铁对应所述第一清洗位设置,所所述第二磁铁对应所述清洗液排液孔设置;
在竖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极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连线与所述竖直线方向的夹角为第二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相异。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分离底座具有旋转轴,所述磁分离底座带动所述反应容器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竖直线平行,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极连线与所述旋转轴的延伸方向所在的直线相交。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极连线与所述竖直线垂直,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连线与所述竖直线平行。
33.根据权利要求30至32任一项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洗位与所述清洗液排液孔之间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清洗位,所述第一清洗位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第一磁铁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清洗位的数量,所述第二磁铁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二清洗位及所述清洗液排液孔的数量和,并分别对应所述第二清洗位及所述清洗液排液孔;
相邻的所述第一磁铁朝向所述反应容器一端的磁性相反,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反。
34.根据权利要求30至32任一项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液进液孔与所述清洗液排液孔为多个,每一所述清洗液进液孔与每一所述清洗液排液孔沿所述磁分离底座的周向交替放置;
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组数与所述清洗液进液孔的数量相等,每一组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对应一组所述清洗液进液孔与所述清洗液排液孔。
3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还包括磁屏蔽部件,所述磁屏蔽部件套设于所述磁分离底座的外侧,用于屏蔽所述磁铁产生的磁场。
36.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分离底座上还具有底物注入孔,所述底物注入孔位于所述进出孔与所述清洗液排液孔之间,经所述底物注入孔向所述反应容器中添加底物。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两个反应容器装载组件及承载平台,两个所述反应容器装载组件并排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左前侧,并位于所述反应容器抓取组件的下方,所述反应容器抓取组件将所述反应容器装载组件中的所述反应容器转移到所述混匀座。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上部有开口的废料箱,所述废料箱设置于所述反应容器装载组件的右侧,并位于所述反应容器抓取组件的下方,所述反应容器抓取组件将排出废液的所述反应容器通过所述开口放入所述废料箱。
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具有底物注入孔,所述孵育测光组件具有底物预热管,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两个底物装载部,所述底物装载部位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的前侧,用于承载底物容器,并通过管路将底物容器中的底物经所述底物预热管预热后,由所述底物注入孔输送到所述反应容器中。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底物定量泵,所述底物定量泵设置于所述样本试剂装载组件的前侧,并通过管路分别连通所述底物容器、所述底物预热管与所述底物注入孔,为底物的输送提供动力。
4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第一分注注射器及承载平台,所述第一分注注射器位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后侧,所述第一分注注射器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分注针及所述分注针拭子连通,将清洗液提供给所述分注针及所述分注针拭子。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第二分注注射器,所述第二分注注射器连接在所述第一分注注射器与所述分注针之间,并位于位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后侧,使所述分注针吸排样本或试剂。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包括磁分离拭子及注液针,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磁分离注射器与承载平台,所述磁分离注射器位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左侧,所述磁分离注射器通过管路与所述注液针连接,将清洗液输送至向所述反应容器内,所述磁分离注射器还通过管路与所述磁分离拭子连接,将清洗液提供给所述磁分离拭子。
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真空室、第一真空泵及承载平台,所述真空室与所述第一真空泵位于承载平台的后侧,所述真空室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真空泵连接,所述真空室入口通过管路与磁分离清洗组件连接,由所述真空室为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清洗后的所述反应容器中清洗废液的排出提供动力,所述真空室的入口还通过管路与所述孵育测光组件连接,由所述真空室为所述孵育测光组件进行发光检测后废液的排出提供动力。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分离清洗组件还包括磁分离拭子及排液针,所述磁分离拭子套设于所述排液针外部,所述第一真空泵还通过管路与所述磁分离拭子连接,为所述磁分离拭子内清洗废液的排出提供动力。
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还包括第二真空泵、分注针拭子、清洗池及承载平台,所述第二真空泵位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后侧,所述第二真空泵分别与所述分注针拭子及所述清洗池连接,为所述分注针拭子与所述清洗池中清洗废液的排出提供动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228500 | 2018-02-08 | ||
CN2018202285004 | 2018-02-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97537U true CN208297537U (zh) | 2018-12-28 |
Family
ID=64695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416628.3U Active CN208297537U (zh) | 2018-02-08 | 2018-03-26 |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297537U (zh) |
Cited B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20930A (zh) * | 2018-12-29 | 2019-03-26 | 苏州汶颢微流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elisa分析仪 |
CN109738663A (zh) * | 2019-02-15 | 2019-05-10 | 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穿刺加样装置、穿刺加样方法及特定蛋白分析仪 |
WO2019154334A1 (zh) * | 2018-02-08 | 2019-08-15 | 成都深迈瑞医疗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CN110333122A (zh) * | 2019-07-31 | 2019-10-15 | 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磁分离清洗装置及磁分离清洗装置的工作方法 |
CN110376367A (zh) * | 2019-07-12 | 2019-10-25 | 上海子舜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化学发光清洗孵育设计 |
CN110749742A (zh) * | 2019-11-15 | 2020-02-04 | 成都宜乐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主动式磁分离技术的poct全自动化学发光装置 |
CN110749743A (zh) * | 2019-11-30 | 2020-02-04 | 威海威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用洗涤装置 |
CN110794154A (zh) * | 2019-11-12 | 2020-02-14 | 广州科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检测方法 |
CN111948415A (zh) * | 2020-09-02 | 2020-11-17 | 苏州和迈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并行检测非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多管并列式试剂条及控制方法 |
CN112051395A (zh) * | 2020-08-03 | 2020-12-08 | 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
CN112816722A (zh) * | 2021-02-08 | 2021-05-18 | 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免疫分析仪 |
CN112858701A (zh) * | 2019-11-28 | 2021-05-28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磁珠试剂的混匀方法和样本分析仪 |
CN112964886A (zh) * | 2019-12-13 | 2021-06-15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分析仪控制方法、分析仪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188879A (zh) * | 2021-04-26 | 2021-07-30 | 苏州德运康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血液细胞捕获染色仪的自动取样装置 |
CN113219193A (zh) * | 2020-01-21 | 2021-08-06 | 深圳迎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样本分析方法和样本分析装置 |
CN113820195A (zh) * | 2021-11-25 | 2021-12-21 | 成都宜乐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通道并行前处理装置 |
CN113848341A (zh) * | 2020-09-30 | 2021-12-28 | 迈克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 样本分析设备 |
WO2022217983A1 (zh) * | 2021-04-14 | 2022-10-20 |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试剂盒装卸装置、试剂加样设备及试剂盒装卸方法 |
CN116818686A (zh) * | 2022-12-16 | 2023-09-29 | 广东牧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poct生化分析仪 |
CN118209746A (zh) * | 2024-05-22 | 2024-06-18 | 中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运行方法 |
-
2018
- 2018-03-26 CN CN201820416628.3U patent/CN20829753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54334A1 (zh) * | 2018-02-08 | 2019-08-15 | 成都深迈瑞医疗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CN109520930A (zh) * | 2018-12-29 | 2019-03-26 | 苏州汶颢微流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elisa分析仪 |
CN109738663A (zh) * | 2019-02-15 | 2019-05-10 | 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穿刺加样装置、穿刺加样方法及特定蛋白分析仪 |
CN110376367A (zh) * | 2019-07-12 | 2019-10-25 | 上海子舜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化学发光清洗孵育设计 |
CN110333122A (zh) * | 2019-07-31 | 2019-10-15 | 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磁分离清洗装置及磁分离清洗装置的工作方法 |
CN110794154A (zh) * | 2019-11-12 | 2020-02-14 | 广州科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检测方法 |
CN110749742A (zh) * | 2019-11-15 | 2020-02-04 | 成都宜乐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主动式磁分离技术的poct全自动化学发光装置 |
CN112858701A (zh) * | 2019-11-28 | 2021-05-28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磁珠试剂的混匀方法和样本分析仪 |
CN112858701B (zh) * | 2019-11-28 | 2024-05-03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磁珠试剂的混匀方法和样本分析仪 |
CN110749743A (zh) * | 2019-11-30 | 2020-02-04 | 威海威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用洗涤装置 |
CN112964886A (zh) * | 2019-12-13 | 2021-06-15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分析仪控制方法、分析仪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964886B (zh) * | 2019-12-13 | 2024-02-23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分析仪控制方法、分析仪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219193A (zh) * | 2020-01-21 | 2021-08-06 | 深圳迎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样本分析方法和样本分析装置 |
CN113219193B (zh) * | 2020-01-21 | 2024-03-19 | 深圳迎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样本分析方法和样本分析装置 |
CN112051395A (zh) * | 2020-08-03 | 2020-12-08 | 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
CN112051395B (zh) * | 2020-08-03 | 2024-03-19 | 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
CN111948415A (zh) * | 2020-09-02 | 2020-11-17 | 苏州和迈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并行检测非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多管并列式试剂条及控制方法 |
CN113848341A (zh) * | 2020-09-30 | 2021-12-28 | 迈克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 样本分析设备 |
CN112816722A (zh) * | 2021-02-08 | 2021-05-18 | 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免疫分析仪 |
WO2022217983A1 (zh) * | 2021-04-14 | 2022-10-20 |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试剂盒装卸装置、试剂加样设备及试剂盒装卸方法 |
CN113188879A (zh) * | 2021-04-26 | 2021-07-30 | 苏州德运康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血液细胞捕获染色仪的自动取样装置 |
CN113820195A (zh) * | 2021-11-25 | 2021-12-21 | 成都宜乐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通道并行前处理装置 |
CN113820195B (zh) * | 2021-11-25 | 2022-03-08 | 成都宜乐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通道并行前处理装置 |
CN116818686A (zh) * | 2022-12-16 | 2023-09-29 | 广东牧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poct生化分析仪 |
CN118209746A (zh) * | 2024-05-22 | 2024-06-18 | 中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运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297537U (zh) |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
CN110133314A (zh) |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
CN207866714U (zh) | 化学发光检测仪 | |
CN106645765B (zh) | 自动分析装置及样本分析方法 | |
CN103399161B (zh) | 一种便捷式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及其分析方法 | |
KR102288171B1 (ko) | 자동 분석 장치 및 샘플 분석 방법 | |
CN108593949B (zh) | 一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
EP3671218A1 (en) | Blood analyz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
CN208172026U (zh) | 化学发光分析仪及样本试剂装载扫描系统 | |
JP2019120699A (ja) | 化学発光検出器及びその検出方法 | |
CN101002099B (zh) | 用于体外诊断的多学科自动分析仪 | |
WO2019183745A1 (zh) | 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其分析方法 | |
CN109917145A (zh) |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
WO2018126774A1 (zh) | 自动分析装置及样本分析方法 | |
CN109142766A (zh) | 化学发光检测仪 | |
CN207866716U (zh) | 化学发光检测仪 | |
CN208140726U (zh) | 一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
BRPI0412545B1 (pt) | Analisador clínico automatizado | |
CN208833787U (zh) | 化学发光检测仪 | |
CN111033263A (zh) | 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9975562A (zh) | 化学发光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 | |
CN113917131A (zh) | 一种免疫分析仪 | |
CN102565439A (zh) |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孵育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8178045U (zh) | 一种自动清洗孵育混匀检测系统 | |
WO2019056233A1 (zh) | 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