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40095U - 车门展开装置及车门总成 - Google Patents
车门展开装置及车门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040095U CN208040095U CN201721796513.3U CN201721796513U CN208040095U CN 208040095 U CN208040095 U CN 208040095U CN 201721796513 U CN201721796513 U CN 201721796513U CN 208040095 U CN208040095 U CN 2080400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door
- actuator
- open position
- door
- strik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10543 22q11.2 deletion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门展开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身表面和车门之一上的致动器撞销和设置在车身表面和车门中另一个上的且与该致动器撞销接合的致动器。该致动器被设计成通过该致动器撞销与该致动器的相互配合使车门在全闭位置与半开位置之间运动。该致动器包括用于保持与该致动器撞销接合的保持部。该保持部将车门保持在半开位置上以防止车门移向全开位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门总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文所披露的主题涉及车门,确切说涉及车门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门包括可供使用者相互实体配合以握住并开启车门的把手。近年来,一些车门不包含外把手并且门的开启通过随使用者钥匙扣等触发的电磁致动装置变得容易。该致动装置可以略微开启门以允许使用者抓住车门以便人工完成车门开启过程。在一些情况下,门可能以相当大的力突然开启。例如大风条件或急停轿车可能导致突然开启。快速而出乎意料的车门开启可能潜在且让人讨厌地碰撞到使用者或周围物体。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车门展开装置,包括位于车身表面和车门之一上的致动器撞销以及位于车身表面和车门中另一个上且可与致动器撞销接合的致动器。该致动器被设计成通过该致动器与致动器撞销之间的相互配合使车门在全闭位置和半开位置之间运动。该致动器包括用于保持与该致动器撞销接合的保持部。该保持部保持车门处于半开位置以防止车门移向全开位置。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该致动器包括致动器驱动机构和可操作连接至该致动器驱动机构的凸轮,该凸轮具有可在凸轮槽入口处接纳致动器撞销的凸轮槽。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该凸轮槽包括曲线部,该曲线部具有限定出凸轮槽宽度的外槽壁和内槽壁,被设计成伴随该凸轮绕凸轮轴线在第一方向上的转动迫使车门从全闭位置移向半开位置。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该致动器撞销与内槽壁的相互配合迫使车门伴随凸轮绕凸轮轴线的转动从全闭位置移向半开位置。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该曲线部被设计成伴随凸轮绕凸轮轴线在第二方向上的转动迫使车门从锁闩副接合位置移向全闭位置。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该外槽壁与致动器撞销的相互配合迫使车门从锁闩副接合位置移向全闭位置。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该保持部位于该曲线部的一端上。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包括副传感器,从而在被触发时使致动器撞销脱离半开位置,允许车门从半开位置移向全开位置。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该副传感器可以在致动器按照相反方式转动以使车门从锁闩副接合位置关闭至全闭位置时被用作防夹手传感器。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该致动器与门锁闩成一体。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该致动器撞销是可回缩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车门总成包括车门、有效连接至车门的电子锁总成和位于车门处的车门展开装置。该车门展开装置包括位于车身表面和车门之一上的致动器撞销以及位于车身表面和车门中另一个上且能与致动器撞销接合的致动器。该致动器被设计成通过所述致动器与致动器撞销之间的相互配合使车门在全闭位置与半开位置之间运动。该致动器包括用于保持与致动器撞销接合的保持部。该保持部保持车门处于半开位置以防止车门移向全开位置。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该致动器包括致动器驱动机构和与该致动器驱动机构可操作连接的凸轮,该凸轮具有可在凸轮槽入口处接纳致动器撞销的凸轮槽。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该凸轮槽包括曲线部,该曲线部具有限定出凸轮槽宽度的外槽壁和内槽壁,被设计成伴随该凸轮绕凸轮轴线在第一方向上的转动迫使车门从全闭位置移向半开位置。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该致动器撞销与内槽壁的相互配合迫使车门伴随凸轮绕凸轮轴线的转动从全闭位置移向半开位置。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该曲线部被设计成伴随凸轮绕凸轮轴线在第二方向上的转动迫使车门从半开位置移向全闭位置。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该外槽壁与致动器撞销的相互配合迫使车门从半开位置移向全闭位置。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该保持部位于该曲线部的一端上。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包括副传感器,从而在被致动时使致动器撞销脱离半开位置,允许车门从半开位置移向全开位置。
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它实施例中,该致动器与该电子锁总成是一体的。
附图说明
以下的说明不应该被认为有任何限制意味。参照附图,相同的零部件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车门总成的一个实施例的视图;
图2是用于车门总成的锁闩和展开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视图;
图3是撞销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视图;
图4是门展开装置的致动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门展开装置的致动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局部视图;
图6是用于门展开装置的致动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另一个局部视图;
图7是用于门展开装置的致动器的凸轮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8a-8d示出门展开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门开启操作;
图9示出门展开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门关闭操作;
图10a-10e示出门展开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另一门关闭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通过举例但非限制性地参照附图来呈现对所述设备和方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现在参见图1,附图标记10总体标示车门总成。车门总成10可以作为司机侧门、副驾驶侧门或后排乘客门来安装。另外,尽管在此参照的是总成 10所包含的车门11,但车门总成10可以作为车辆尾门总成如举升门、后备厢或后尾板来安装。车锁总成12被有效接合至车门11以保持门(或举升门、后备厢、后尾板等)处于关闭位置并放开车门以允许使用者将车门11移至打开位置。车锁总成12在一些实施例中是机电锁闩总成,由此给使用者提供开启辅助。
在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中,车门11不包含在车门11外表面上的门把手。因为不包含门把手,故门可以更赏心悦目和/或提供阻止擅自接近车辆的附加安全措施。无钥匙进入机构或装置被用来启动门开启程序。例如,钥匙扣、移动设备应用、键盘或类似的无钥匙进入机构可以被用来致动门开启。尤其是车锁总成12被致动以允许打开门。
门展开装置14与车锁总成12协同合作,门展开装置有效连接至车门 11。在所示实施例中,门展开装置14设置在车锁总成12下方,但应该认识到该门展开装置14可以在一个替代的邻近配置形式中位于车锁总成12附近或与之间隔开。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车锁总成12和门展开装置14可以设置在共用壳体中。
如本文所用,车门11的关闭位置是指车门11的完全关闭位置,因此,门没有从车身起半开。车门11的半开位置是指门相对于车身的半开位置,门与车身间隔的程度足以允许使用者将手指插入车门11的内饰板与车身之间,从而允许车门11从半开位置起移开至车门的全开位置。全开位置是指允许使用者上车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半开位置由在车门11与车身表面16之间的不到约50毫米的间隙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半开位置由在车门11与车身表面16之间的在约10毫米至约40毫米之间的间隙限定。
参见图2,车锁总成12包括设置于车门11上的锁闩20和设置在固定的车辆结构24如车辆的B柱或C柱上的锁扣22。锁闩20与锁扣22相互接合以保持车门11处于全闭位置。相似地,门展开装置14包括设置于车门11上的致动器26和设置于固定的车辆结构24上的致动器撞销28。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器撞销28可以设置在车门11上,而门展开装置14设置在固定的车辆结构24上。
在例如如图3所示的一些实施例中,致动器撞销28和锁扣22被连接至共同的撞扣板30,以改善组装配合和容许公差和进一步降低成本。但在其它实施例中,锁扣22和致动器撞销28可以被连接至单独的撞扣板30。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器撞销28是可缩回的以便移入和移出固定的车辆结构 24,或是以人工方式或是以借助马达等的机电方式。
现在参见图4,示出了致动器26的一个实施例。致动器26包括致动器壳体32、致动器盖34和致动器顶盖36,它们相互固定连接而形成致动器26。致动器顶盖36和致动器盖34分别包括顶盖开口38和盖开口40,以接纳致动器撞销28。现在参见图5和图6,示出了致动器26的局部视图。图5尤其示出了致动器壳体32及其内装部件,包括用于致动器26的驱动机构54。马达42 设置在致动器壳体32内以驱动致动器26工作。尤其是马达42驱动蜗杆44转动,蜗杆与齿轮系46啮合并驱动该齿轮系。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该齿轮系包括与蜗杆44啮合的第一齿轮48,其与第一小齿轮50共同转动。第一小齿轮50驱动第二齿轮52转动。应该认识到,如图5所示且如本文所述的驱动机构54只是示例性的,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能想到其它的驱动机构54配置。
现在参见图6,示出了致动器26,此时致动器顶盖36被移除。凸轮56位于致动器盖34中且被连接至第二齿轮52,从而第二齿轮52的转动驱动凸轮 56绕凸轮轴线58转动。凸轮56包括凸轮槽60,伴随凸轮56绕凸轮轴线58的转动,该凸轮槽与致动器撞销28相互配合以使门11从全闭位置移到半开位置、从半开位置移到全闭位置,如以下将进一步详述的那样。
现在参见图7,示出了致动器26的平面图,此时致动器顶盖36为了清楚起见被移除。凸轮槽60在凸轮56的外周72上包括槽入口62,槽入口对准顶盖开口38和盖开口40。从槽入口62起,凸轮槽60径向向内延伸向凸轮轴线 58,随后沿曲线部64前行,该曲线部包括槽内壁66和槽外壁68,在这里,槽内壁66比槽外壁68更靠近凸轮轴线58。曲线部64延伸向在凸轮56的外周 72上的槽出口70。如此形成和设计凸轮槽60,使得致动器撞销28装配在槽内壁66和槽外壁68之间。此外,复位开关74与切换凸轮76相互接合,切换凸轮与凸轮56共轴且随之转动。在图7中示出了当车门11处于全闭位置时的凸轮56和致动器撞销28,此时致动器撞销28位于复位位置78,该复位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是曲线部64与槽入口62的交点。
现在参见图8a-8d,将描述门开启顺序或门展开顺序。在图8a中,一旦收到门展开信号,就通过驱动机构54使凸轮56沿顺时针方向80绕凸轮轴线 58转动。当凸轮56转动时,致动器撞销28进入曲线部64且抵靠槽内壁66。当凸轮56就像在图8b中那样继续沿顺时针方向80转动时,包括致动器26的车门11被迫移向半开位置,该半开位置在图中靠左。在图8c中,撞销28移向靠近槽出口70的停留位置82。在停留位置82上,致动器撞销28还是接合在凸轮槽60中,防止车门11例如因为风或车辆停在坡道上而从半开位置移动向全开位置。
当车门11处于半开位置时,使用者可以抓住或接触门沿84(如图1所示) 并操作副传感器或开关86,此时将迫使凸轮56进入如图8d所示的门释放位置,此时致动器撞销28经槽出口70前行至在凸轮56外的自由位置。这允许车门11相对于撞销28自由运动。
现在参见图9,当凸轮56移向门释放位置时,槽入口62对准致动器撞销28。这允许致动器撞销28笔直穿过槽入口62而移向复位位置78,如果使用者足够快速地进行关门的话。
但如果车门11的关闭不够快速地进行,则由致动器26采用机动关闭。将参照图10a-10e来描述机动关闭。参见图10a,当车门11不够快速地关闭时,致动器撞销28移向沿凸轮槽60在槽入口62和复位位置78之间的副位置 88,且车门11处于半开位置。机动关闭以凸轮56绕凸轮轴线58沿逆时针方向90转动开始。当凸轮56如图10b所示转动时,致动器撞销28朝向导片94移入副凸轮槽92中,该导片将副凸轮槽92与曲线部64分开。导片94可枢转地固定至凸轮56,使得当致动器撞销28被压迫到导片94上时,导片94绕导向枢轴96转动并允许致动器撞销28从副凸轮槽92移入曲线部64中,如图10c所示。随着凸轮56继续绕凸轮轴线58转动,如图10d所示,致动器撞销28沿着曲线部64的槽外壁68前进,将车门11从半开位置拉向全闭位置。在图10e 中,凸轮56移向复位位置,此时致动器撞销28处于复位位置78且因此车门 11处于全闭位置。
本文所述的门展开装置14提供以下操作,此时车门11被保持在半开位置以防止不经意的和/或不受控制的车门11移向全开位置,例如因为阵风或因为车辆停在坡道或不平面上。
用语“约”想要包含与基于在提交申请时能获得的设备的特定量测量结果相关的误差度。
本文所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不是想要限制本文。本文所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和“该”旨在也包含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人们将会进一步认识到,本说明书所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明确规定了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虽然已经参照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可以完成各种不同的改变和可以用等同来替代其组成元件,而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另外,可以完成许多改动以使特定情况或材料适应于本文的教导而未超出其实质范围。因此,本文并不打算局限于作为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所想到的最佳方式而披露的特定实施例,而是本文将涵盖落入权利要求书范围的所有实施例。
Claims (20)
1.一种车门展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车身表面和车门之一上的致动器撞销;和
设置在车身表面和车门中另一个上且与该致动器撞销接合的致动器,该致动器被设计成通过该致动器撞销与该致动器的相互配合使车门在全闭位置与半开位置之间运动,该致动器包括用于保持与该致动器撞销接合的保持部,该保持部将车门保持在半开位置上以防止车门移向全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展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包括:
致动器驱动机构;
凸轮,该凸轮可操作连接至该致动器驱动机构,该凸轮具有能在凸轮槽入口接纳该致动器撞销的凸轮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展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轮槽包括曲线部,该曲线部具有限定出凸轮槽宽度的外槽壁和内槽壁并被设计成伴随该凸轮绕凸轮轴线在第一方向上的转动迫使该车门从全闭位置移向半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展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撞销与该内槽壁的相互配合迫使车门伴随该凸轮绕凸轮轴线的转动从全闭位置移向半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展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曲线部被设计成伴随该凸轮绕凸轮轴线在第二方向上的转动迫使车门从锁闩副接合位置移向全闭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展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槽壁与该致动器撞销的相互配合迫使车门从锁闩副接合位置移向全闭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展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持部设置在该曲线部的一端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展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传感器,从而在被触发时使该致动器撞销脱离半开位置,允许门从半开位置移向全开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展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致动器按照相反方式转动以使车门从锁闩副接合位置关闭至全闭位置时,该副传感器能被用作防夹手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展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与门锁闩成一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展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撞销是可缩回的。
12.一种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门;
有效接合至车门的电子锁总成;
设置在车门处的车门展开装置,包括:
设置在车身表面和车门之一上的致动器;
设置在车身表面和车门中另一个上且能与该致动器撞销接合的致动器,该致动器被设计成通过该致动器撞销和致动器的相互配合使车门在全闭位置与半开位置之间运动,该致动器包括用于保持与该致动器撞销接合的保持部,该保持部将车门保持在半开位置中以防止车门移向全开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包括:
致动器驱动机构;和
凸轮,该凸轮可操作连接至该致动器驱动机构并具有能在凸轮槽入口接纳该致动器撞销的凸轮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凸轮槽包括曲线部,该曲线部具有限定出凸轮槽宽度的外槽壁和内槽壁,并被设计成伴随该凸轮绕凸轮轴线在第一方向上的转动迫使车门从全闭位置移向半开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撞销与该内槽壁的相互配合迫使车门伴随该凸轮绕凸轮轴线的转动从全闭位置移向半开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曲线部被设计成伴随该凸轮绕凸轮轴线在第二方向上的转动迫使车门从半开位置移向全闭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外槽壁与该致动器撞销的相互配合迫使车门从半开位置移向全闭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保持部设置在该曲线部的一端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传感器,从而在被触发时使该致动器撞销脱离半开位置,允许门从半开位置移向全开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与该电子锁总成成一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96513.3U CN208040095U (zh) | 2017-12-20 | 2017-12-20 | 车门展开装置及车门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96513.3U CN208040095U (zh) | 2017-12-20 | 2017-12-20 | 车门展开装置及车门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40095U true CN208040095U (zh) | 2018-11-02 |
Family
ID=63955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79651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40095U (zh) | 2017-12-20 | 2017-12-20 | 车门展开装置及车门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04009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44512A (zh) * | 2017-12-20 | 2019-06-28 | 恩坦华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保持开启和助力关紧功能的门展开装置 |
US11135904B2 (en) | 2017-12-20 | 2021-10-05 | Inteva Products, Llc | Door presenter with hold open and power cinching function |
-
2017
- 2017-12-20 CN CN201721796513.3U patent/CN20804009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44512A (zh) * | 2017-12-20 | 2019-06-28 | 恩坦华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保持开启和助力关紧功能的门展开装置 |
US11135904B2 (en) | 2017-12-20 | 2021-10-05 | Inteva Products, Llc | Door presenter with hold open and power cinching function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95066B1 (en) | Vehicle door opening mechanism | |
RU2704938C1 (ru) |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и двери и способ ее работы | |
US10934760B2 (en) | Anti-pinch control system for powered vehicle doors | |
US10309130B2 (en) |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 |
KR101795252B1 (ko) | 차량용 트렁크 래치 모듈 | |
US10920464B2 (en) | Tailgate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r vehicle | |
KR102474607B1 (ko) | 순서에 상관없이 개폐가능한 차량의 대향식 스윙도어 | |
US8398128B2 (en) | Vehicle door latch system | |
US10214945B2 (en) | Door latch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s | |
JP2020041419A (ja) | 自動車ロックアセンブリ | |
US20190277071A1 (en) | Flap for handless closure panel in motor vehicles | |
US6676190B2 (en) | Headliner mounted power liftgate drive mechanism | |
EP2940234B1 (en) | A motor vehicle having a double latch assembly | |
US8967679B2 (en) | Vehicle door latch | |
US5295720A (en) |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 |
US20220349217A1 (en) | Vehicle door lock capable of assisting door opening | |
US11135904B2 (en) | Door presenter with hold open and power cinching function | |
CN110821312B (zh) | 具有保持住门的呈现位置和电气释放的门呈现器 | |
US10202788B2 (en) | Door outer handle | |
CN208040095U (zh) | 车门展开装置及车门总成 | |
CN109944512B (zh) | 具有保持开启和助力关紧功能的门展开装置 | |
JP2001329731A (ja) | 車両用ラッチ装置 | |
JP2022538316A (ja) | 自動車ドア用ロック | |
US9945161B2 (en) | Lock system for dual vehicle closures | |
JP4042954B2 (ja) | 車両における開閉リッドロッ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