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30903U - 液压互联系统及使用该液压互联系统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液压互联系统及使用该液压互联系统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630903U CN207630903U CN201721479713.6U CN201721479713U CN207630903U CN 207630903 U CN207630903 U CN 207630903U CN 201721479713 U CN201721479713 U CN 201721479713U CN 207630903 U CN207630903 U CN 2076309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hydraulic pressure
- main pipeline
- interacted system
- hydraul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95 fuel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9 sus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互联系统及使用该液压互联系统的车辆。包括前、后两对液压缸、电磁换向阀、蓄能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控制系统、高度检测装置及输油管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液压互联系统,通过四个电磁阀的切换以及管路等布置,不仅可以实现车身的升降调节、车身的侧跪、车身调平等车身姿态调节,以适应凸凹路面、乘客上下车及车辆转弯等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使用要求,同时还可在车辆闲置时自动放油以避免油压对系统中的密封元器件的损耗,实现车辆更加安全、舒适及全面的功能,契合人们对车辆越来越多的功能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互联系统及使用该液压互联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路况改善以及人们对车辆的需求不断提升,客车作为载客交通工具,对悬架性能及功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对乘坐舒适性及安全性提出要求,且对车身姿态调整功能也提出了要求,例如在需要乘客下车时使车辆侧跪以方便乘客下车、在车辆转弯或行驶在不同路面上时需要保证车辆左右水平以防侧倾危险、在通过凸凹不平的路面时为了防止车辆底盘被刮蹭而需要调整车辆底盘高度以及在车辆停放时为了防止液压互联系统的内部密封件在油压下损坏而自动放油等。目前市面上尚不存在具有以上功能的液压互联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车身升降、侧跪及调平等姿态调节且能自动充放油的液压互联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液压互联系统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互联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液压互联系统包括分别用于对应车辆的四个车轮设置的前、后两对液压缸,前、后两对液压缸中,同一对液压缸的一个的有杆腔和无杆腔通过电磁换向阀与另一个的有杆腔和无杆腔选择连通,左右同侧的两个液压缸的有杆腔通过第一输油管路连通,无杆腔通过第二输油管路连通,第一、第二输油管路分别连接有蓄能器,液压互联系统还包括分别与第一、第二输油管路连通的、用于连接油箱和油泵的两条主输油管路,两条主输油管路上在沿朝向液压缸的流向上依次串接有用于换向和切断两条主输油管路的第一电磁阀以及分流和并流两条主输油管路的第二电磁阀,液压互联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控制系统连接的分别用于测量车辆两侧高度的高度检测装置,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连接电磁换向阀以及第一、第二电磁阀。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高度检测装置有四个,分别用于安装在车架的对应四个车轮的位置。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高度检测装置为高度传感器。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高度检测装置为检测四个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长度的长度检测器。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1-4任意一项的基础上,两条主输油管路中的至少一个上还设有过滤器。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1-4任意一项的基础上,两条主输油管路靠近油箱的一侧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车辆包括车体,车体包括车桥和车架,车体上还设有油箱和油泵,车辆还包括安装在车体上的液压互联系统,液压互联系统包括分别对应车辆的四个车轮设置的前、后两对液压缸,前、后两对液压缸中,同一对液压缸的一个的有杆腔和无杆腔通过电磁换向阀与另一个的有杆腔和无杆腔选择连通,左右同侧的两个液压缸的有杆腔通过第一输油管路连通,无杆腔通过第二输油管路连通,第一、第二输油管路分别连接有蓄能器,液压互联系统还包括分别与第一、第二输油管路连通的、连接油箱和油泵的两条主输油管路,两条主输油管路上在沿朝向液压缸的流向上依次串接有用于换向和切断两条主输油管路的第一电磁阀以及分流和并流两条主输油管路的第二电磁阀,液压互联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控制系统连接的分别用于测量车辆两侧高度的高度检测装置,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连接电磁换向阀以及第一、第二电磁阀。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高度检测装置有四个,分别用于安装在车架的对应四个车轮的位置。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高度检测装置为高度传感器。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高度检测装置为检测四个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长度的长度检测器。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1-4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所述两条主输油管路上中的至少一个上还设有过滤器。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1-4任意一项的基础上,两条主输油管路靠近油箱的一侧连通。
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1-4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所述油泵位于两条主输油管路的其中一条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液压互联系统,通过四个电磁阀的切换以及管路等布置,不仅可以实现车身的升降调节、车身的侧跪、车身调平等车身姿态调节,以适应凸凹路面、乘客上下车及车辆转弯等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使用要求,同时还可在车辆闲置时自动放油以避免油压对系统中的密封元器件的损耗,实现车辆更加安全、舒适及全面的功能,契合人们对车辆越来越多的功能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中的液压互联系统的原理图;也是液压互联系统抗侧倾功能的连接原理图;
图2为液压互联系统的左侧跪的连接原理图;
图3为液压互联系统的升高功能的连接原理图;
图4为液压互联系统的调平功能的连接原理图;
图5为液压互联系统的充油功能的连接原理图;
图中:1-左前液压缸,2-右前液压缸,3-左后液压缸,4-右后液压缸,5-第一输油管路,6-第二输油管路,7-第一蓄能器,8-第二蓄能器,9-前电磁换向阀,10-二位四通电磁阀,11-三位四通电磁阀,12-后电磁换向阀,13-油泵,14-油箱,15-高度传感器,16-控制盒,17-功能触发单元,18-信号线,19-第一主输油管路,20-第二主输油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车辆包括车体,车体包括车桥和车架等,车体上安装布置有液压互联系统,如图1所示,液压互联系统包括控制盒16及信号线18、功能触发模块、四个液压缸、两个电磁换向阀、一个二位四通电磁阀10、一个三位四通电磁阀11、两个蓄能器、油泵13、油箱14、四个高度传感器15及对应的连接管路等。其中四个液压缸分别对应四个车轮设置,为左前液压缸1、左后液压缸3、右前液压缸2和右后液压缸4,四个液压缸的缸体连接在车架(车身)上、活塞杆连接在车桥上,液压缸具有无杆腔和有杆腔。两个电磁换向阀分为前电磁换向阀9和后电磁换向阀12,分别布置在车体的前后两处,电磁换向阀为二位四通阀,具有两个状态,分别为正连通和交叉反连通。前电磁换向阀9的两个进口分别通过两根油管与左前液压缸1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前电磁换向阀9的两个出口分别通过两根油管与右前液压缸2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后电磁换向阀12的两个进口分别通过两根油管与左后液压缸3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后电磁换向阀12的两个出口分别通过两根油管与右后液压缸4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液压互联系统的连接管路还包括两条输油管路,分别为第一输油管路5和第二输油管路6,第一输油管路5上串连有第一蓄能器7,第二输油管路6上串连有第二蓄能器8,第一输油管路5的一端连接在左前液压缸1的无杆腔与前电磁换向阀9的连接油管上、第一输油管路5的另一端连接在左后液压缸3与后电磁换向阀12的连接油管上以实现左侧的两个液压缸的无杆腔的互通;第二输油管路6的一端连接在左前液压缸1的有杆腔与前电磁换向阀9的连接油管上、第二输油管路6的另一端连接在左后液压缸3的有杆腔与后电磁换向阀12的连接油管上以实现左侧两个液压缸的有杆腔的互通。液压互联系统的连接管路还包括两条主输油管路,分别为第一主输油管路19和第二主输油管路20,第一主输油管路19的一端与第一输油管路5连接、另一端与油箱14连接;第二主输油管路20的一端与第二输油管路6连接、另一端与油箱14连接。第一主输油管路19和第二主输油管路20的靠近油箱14的一端也可合并在一起,在靠近第二主输油管路20的靠近油箱14的一侧还串联油泵13,以便提供油压。油泵13的下游的第二主输油管路20上还依次串接有三位四通电磁阀11和二位四通电磁阀10,三位四通电磁阀11和二位四通电磁阀10同时串接在第一主输油管路19和第二主输油管路20上。其中三位四通电磁阀11具有三个工位分别对应三个功能:即第一主输油管路19和第二主输油管路20的正顺序连通、第一主输油管路19和第二主输油管路20的同时断开、第一主输油管路19和第二主输油管路20的交叉连通。二位四通电磁阀10具有两个工位分别对应两个功能:即第一主输油管路19和第二主输油管路20的正顺序连通;第一主输油管路19和第二主输油管路20的上半部分连通、第一主输油管路19的下半部分断开、第二主输油管路20自身连通。四个高度传感器15分别对应四个车轮设置并可检测四个车轮处的车架的高度,并可通过信号线18将信息实时反馈给控制盒16。控制盒16还通过信号线18分别与油泵13、前电磁换向阀9、后电磁换向阀12、二位四通电磁阀10和三位四通电磁阀11控制连接。控制盒16还通过信号线18控制连接有功能触发单元17,功能触发单元17即人机交互的控制按键等输入端。油箱14内或者连接管路上或者各液压控制和执行元器件上还设有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还安装有空气悬架系统,空气悬架系统包括四个空气弹簧,空气弹簧的两个活动端分别与车桥和车架连接,前两个空气弹簧通过前空气弹簧电磁阀控制升降、后两个空气弹簧通过后空气弹簧电磁阀控制升降,前空气弹簧电磁阀和后空气弹簧电磁阀还分别通过信号线18与控制盒16控制连接,由控制盒16根据高度传感器15反馈的信息控制空气弹簧电磁阀的动作,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盒16通过高度传感器15反馈的信息同时控制空气悬架系统和液压互联系统同步动作,使两个系统之间动作协调一致且无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液压互联系统在使用过程中:
当需要实现车辆的防侧倾功能时,如图1所示,前电磁换向阀9和后电磁换向阀12均切换到交叉互联位、将二位四通电磁阀10切换至正顺序连通位、将三位四通电磁阀11切换至双断开位、油泵13不工作,此时右前液压缸2的有杆腔-左前液压缸1的无杆腔-左后液压缸3的无杆腔-右后液压缸4的有杆腔相互连通;右前液压缸2的无杆腔-左前液压缸1的有杆腔-左后液压缸3的有杆腔-右后液压缸4的无杆腔相互连通,各个液压缸的活塞在两侧压力平衡时达到平衡状态,不会大范围移动,确保车辆不会侧倾,但是由于第一蓄能器7和第二蓄能器8的存在,使得系统中存在一定的弹性;
当需要实现车辆的左侧跪功能时(例如乘客需要在左侧上下车),如图2所示,前电磁换向阀9和后电磁换向阀12均切换到交叉互联位、将二位四通电磁阀10切换至正顺序连通位、将三位四通电磁阀11切换至正顺序连通位、油泵13工作,油箱14中的液压油经过油泵13抽吸后沿第二主输油管路20-三位四通电磁阀11-二位四通电磁阀10流动,之后分为两路,一路沿连接油管分两路分别进入左前液压缸1的有杆腔和右前液压缸2的无杆腔、另一路经过第二输油管路6与连接管路后分为两路分别进入左后液压缸3的有杆腔和右后液压缸4的无杆腔;其中左前液压缸1的活塞上移挤压无杆腔,其无杆腔的液压油经过第一输油管路5-第一主输油管路19-二位四通电磁阀10-三位四通电磁阀11回流至油箱14内;左后液压缸3的活塞上移挤压其无杆腔,其无杆腔内的液压油经过第一输油管路5-第一主输油管路19-二位四通电磁阀10-三位四通电磁阀11回流至油箱14内;右前液压缸2的活塞下移挤压有杆腔,其有杆腔中的液压油经过连接油管-前电磁换向阀9-第一输油管路5-第一主输油管路19-二位四通电磁阀10-三位四通电磁阀11回流至油箱14内;右后液压缸4中的活塞下移挤压其有杆腔,其有杆腔中的液压油经过连接油管-后电磁换向阀12-第一输油管路5-第一主输油管路19-二位四通电磁阀10-三位四通电磁阀11回流至油箱14内;以上看出左侧的液压缸的活塞上移,即对应的缸体下移,右侧的液压缸的活塞下移,即对应的缸体上移,使得车架左侧下降右侧上升,实现车身的左侧跪,方便乘客上下车;
当需要实现车辆的车身(底盘)升高时(例如经过凹凸不平的路面),如图3所示,前电磁换向阀9、后电磁换向阀12、二位四通电磁阀10均切换至正顺序连通位,三位四通电磁阀11切换至交叉连通位、油泵13工作,油箱14中的液压油经油泵13加压通过第二主输油管路20与第一输油管路5连通,然后分为两路,一路分别与左前、右前液压缸2的无杆腔连通,另一路分别与左后、右后液压缸4的无杆腔连通,使得四个液压缸的活塞下移、缸体上移,四个液压缸的有杆腔均受到挤压,液压油均经过第二输油管路6-第一主输油管路19流回油箱14中,从而实现车身(底盘)的整体升高;当需要实现车辆的车身(底盘)降低时(例如通过凹凸不平路面后),三位四通电磁阀11调整至正顺序连通位,原理与上述类似,不再赘述;
当车身需要调平时,如图4所示,前电磁换向阀9和后电磁换向阀12切换至交叉连通位、二位四通电磁阀10切换至第一主输油管路19上下部分断开-第二主输油管路20与第一主输油管路19互联-第二主输油管路20上下连通位、三位四通电磁阀11切换至双断开位、油泵13不工作,此时四个液压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均相互连通,使得四个液压缸的活塞处于同一高度,实现车身的调平功能;
当需要充油时,如图5所示,前电磁换向阀9和后电磁换向阀12切换至交叉连通位、二位四通电磁阀10切换至第一主输油管路19上下部分断开-第二主输油管路20与第一主输油管路19互联-第二主输油管路20上下连通位、三位四通电磁阀11切换至正顺序连通位、油泵13工作,油箱14中的液压油经过三位四通电磁阀11-二位四通电磁阀10后分别经过第一输油管路5和第二输油管路6为四个液压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供油,直至充满;
当车辆需要停放时,为了防止系统中的密封元件损耗,需要先将系统中的液压油放回油箱14,此时与充油时的不同之处在于,油泵13不工作、三位四通电磁阀11切换至交叉连通位、二位四通电磁阀10切换至正顺序连通位,系统内的油压即可驱动液压缸和管路中的液压油流回油箱14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高度传感器也可替换为与液压缸一体设置的长度传感器,以检测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长度,从而推算出车身的高度变化;第一输油管路和第二输油管路的两端也可连接在电磁换向阀与右侧液压缸之间的连接油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互联系统的实施例与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各实施例中的液压互联系统的各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Claims (13)
1.液压互联系统,包括分别用于对应车辆的四个车轮设置的前、后两对液压缸,其特征是,前、后两对液压缸中,同一对液压缸的一个的有杆腔和无杆腔通过电磁换向阀与另一个的有杆腔和无杆腔选择连通,左右同侧的两个液压缸的有杆腔通过第一输油管路连通,无杆腔通过第二输油管路连通,第一、第二输油管路分别连接有蓄能器,液压互联系统还包括分别与第一、第二输油管路连通的、用于连接油箱和油泵的两条主输油管路,两条主输油管路上在沿朝向液压缸的流向上依次串接有用于换向和切断两条主输油管路的第一电磁阀以及分流和并流两条主输油管路的第二电磁阀,液压互联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控制系统连接的分别用于测量车辆两侧高度的高度检测装置,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连接电磁换向阀以及第一、第二电磁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互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高度检测装置有四个,分别用于安装在车架的对应四个车轮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互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高度检测装置为高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互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高度检测装置为检测四个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长度的长度检测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压互联系统,其特征是,两条主输油管路中的至少一个上还设有过滤器。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压互联系统,其特征是,两条主输油管路靠近油箱的一侧连通。
7.车辆,包括车体,车体包括车桥和车架,车体上还设有油箱和油泵,车辆还包括安装在车体上的液压互联系统,液压互联系统包括分别对应车辆的四个车轮设置的前、后两对液压缸,其特征是,前、后两对液压缸中,同一对液压缸的一个的有杆腔和无杆腔通过电磁换向阀与另一个的有杆腔和无杆腔选择连通,左右同侧的两个液压缸的有杆腔通过第一输油管路连通,无杆腔通过第二输油管路连通,第一、第二输油管路分别连接有蓄能器,液压互联系统还包括分别与第一、第二输油管路连通的、连接油箱和油泵的两条主输油管路,两条主输油管路上在沿朝向液压缸的流向上依次串接有用于换向和切断两条主输油管路的第一电磁阀以及分流和并流两条主输油管路的第二电磁阀,液压互联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控制系统连接的分别用于测量车辆两侧高度的高度检测装置,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连接电磁换向阀以及第一、第二电磁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是,所述高度检测装置有四个,分别用于安装在车架的对应四个车轮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是,所述高度检测装置为高度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是,所述高度检测装置为检测四个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长度的长度检测器。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是,所述两条主输油管路上中的至少一个上还设有过滤器。
12.根据权利要求7-10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是,两条主输油管路靠近油箱的一侧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7-10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是,所述油泵位于两条主输油管路的其中一条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79713.6U CN207630903U (zh) | 2017-11-08 | 2017-11-08 | 液压互联系统及使用该液压互联系统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79713.6U CN207630903U (zh) | 2017-11-08 | 2017-11-08 | 液压互联系统及使用该液压互联系统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630903U true CN207630903U (zh) | 2018-07-20 |
Family
ID=62856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479713.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630903U (zh) | 2017-11-08 | 2017-11-08 | 液压互联系统及使用该液压互联系统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63090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47365A (zh) * | 2017-11-08 | 2019-05-14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互联系统及使用该液压互联系统的车辆 |
WO2020024652A1 (zh) * | 2018-08-02 | 2020-02-06 | 陈刚 | 一种车辆侧倾控制装置 |
-
2017
- 2017-11-08 CN CN201721479713.6U patent/CN20763090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47365A (zh) * | 2017-11-08 | 2019-05-14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互联系统及使用该液压互联系统的车辆 |
CN109747365B (zh) * | 2017-11-08 | 2023-09-19 |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互联系统及使用该液压互联系统的车辆 |
WO2020024652A1 (zh) * | 2018-08-02 | 2020-02-06 | 陈刚 | 一种车辆侧倾控制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39791A (zh) | 车身倾角调整单元、油气悬架机构以及流动式起重机 | |
CN102490565B (zh) | 重型卡车按需主动防侧翻液压内联悬架系统 | |
CN207630904U (zh) | 一种空气悬架-液压互联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车辆 | |
CN102951198B (zh) | 一种车辆及液压转向驱动系统 | |
CN103671334B (zh) | 一种油气悬挂油缸同步升降的液压控制系统及工程车辆 | |
CN207630903U (zh) | 液压互联系统及使用该液压互联系统的车辆 | |
CN103042893A (zh) | 油气悬挂系统及工程车辆 | |
CN109747366A (zh) | 空气悬架-液压互联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车辆 | |
CN103009955A (zh) | 气压可调式油气悬架系统及其气压调节方法和工程车辆 | |
CN109747365A (zh) | 一种液压互联系统及使用该液压互联系统的车辆 | |
CN103879257B (zh) | 悬架阀、油气悬架控制系统及工程车辆 | |
CN205170223U (zh) | 全地面起重机底盘的悬挂液压控制系统 | |
CN110203028B (zh) | 一种具备防侧倾功能的油气悬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053986B (zh) | 一种五轴自卸车油气悬架液压控制系统 | |
CN103568770B (zh) | 车辆悬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149573A (zh) | 一种自主升降的空气悬架调平控制系统 | |
CN202783347U (zh) | 装有油气悬挂车辆的后轴主动转向系统 | |
CN205818818U (zh) | 汽车爆胎辅助系统 | |
CN201970815U (zh) | 工程车辆和双前桥联动前悬系统 | |
CN102700380B (zh) | 悬架系统控制组合装置 | |
CN203093658U (zh) | 一种新型油气悬架系统 | |
CN102407749B (zh) | 一种随动桥气囊充放气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三轴车 | |
CN205168627U (zh) | 一种全地面起重机底盘多模式转向系统 | |
CN215971000U (zh) | 底盘油气悬挂控制系统和全地面汽车起重机 | |
CN205313012U (zh) | 一种新型倾斜油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450061 Yudao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tong Bus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16 Yutong Industrial Zone, eighteen Li River, Henan, Zhengzhou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Lt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19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