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97616U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97616U CN207297616U CN201721051434.XU CN201721051434U CN207297616U CN 207297616 U CN207297616 U CN 207297616U CN 201721051434 U CN201721051434 U CN 201721051434U CN 207297616 U CN207297616 U CN 2072976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que
- axis
- electronic device
- housing
- fo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27561 Valg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双轴模块、第一饰板、第二饰板以及中央饰板。双轴模块沿着第一轴线枢接至第一机体,且沿着第二轴线枢接至第二机体。第一饰板固接至第一机体,以部分遮蔽双轴模块,且适于连同第一机体沿着第一轴线旋转。第二饰板固接至第二机体,以部分遮蔽双轴模块,且适于连同第二机体沿着第二轴线旋转。中央饰板固接至双轴模块,并部分遮蔽双轴模块,且位于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之间。第一轴线、第二轴线与中央饰板符合SL+SU≤WH‑WM的关系,其中WH为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之间的距离,WM为中央饰板的宽度,SU为中央饰板与第一饰板之间的间隙,SL为中央饰板与第二饰板之间的间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于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电子产品的普及化,几乎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电子装置。折叠式电子装置能够提供消费者便于收纳、携带,也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常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例如是笔记本电脑。为了能够达到较大角度的展开,折叠式电子装置可使用双轴式的转轴结构,以使其两机体能够相对展开至180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在展开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饰板来遮蔽双轴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双轴模块、第一饰板、第二饰板以及中央饰板。双轴模块沿着第一轴线枢接至第一机体,且沿着第二轴线枢接至第二机体。第一饰板固接至第一机体,以部分遮蔽双轴模块,且适于连同第一机体沿着第一轴线旋转。第二饰板固接至第二机体,以部分遮蔽双轴模块,且适于连同第二机体沿着第二轴线旋转。中央饰板固接至双轴模块,并部分遮蔽双轴模块,且位于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之间。第一轴线、第二轴线与中央饰板符合SL+SU≤WH-WM的关系,其中WH为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之间的距离,WM为中央饰板的宽度,SU为中央饰板与第一饰板之间的间隙,SL为中央饰板与第二饰板之间的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中央饰板在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所在的几何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中央饰板、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符合下列关系:WM<WH;WM为中央饰板的宽度;以及WH为第一轴线至第二轴线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中央饰板与双轴模块构成第一空间,且当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闭合时,第一饰板移动至第一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中央饰板与双轴模块构成第二空间,且当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闭合时,第二饰板移动至第二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双轴模块另包含第二支架以及转接架。第二支架固接至第二机体。转接架沿着第二轴线枢接至第二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支架具有第二轴套,转接架具有相对的第二转接轴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中央饰板、第二饰板与第二转接轴套,符合下列关系:SL≤DL;SL为中央饰板与第二饰板之间的距离;以及DL为第二转接轴套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双轴模块另包含第二转轴,贯穿第二轴套及第二转接轴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转轴与第二轴套及第二转接轴套松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双轴模块另包含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转接架。第一支架固接至第一机体。第二支架固接至第二机体。转接架沿着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枢接至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的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展开呈180度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与转接架约略共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轴线位于第一支架与第一饰板之间,且第二轴线位于第二支架与第二饰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双轴模块另包含脊盖,固接至转接架,以部分遮蔽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转接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中央饰板与脊盖,符合下列关系:WM<WC;WM为中央饰板的宽度;以及WC为脊盖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转接架另包含第一角度限制挡点以及第二角度限制挡点。第一角度限制挡点用以限制第一支架旋转。第二角度限制挡点用以限制第二支架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是图像显示模块,且第二机体是触压输入模块。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中,其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在展开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饰板来遮蔽双轴模块,使得折叠式电子装置整体更加地美观。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的立体图。
图3A至图3C是图1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的立体图。
图6A至图6C是图4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图5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在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200:折叠式电子装置
110、210:第一机体
120、220:第二机体
130、230:双轴模块
131、231:第一支架
131a、231a:第一轴套
231b:第三角度限制挡点
132、232:第二支架
132a、232a:第二轴套
232b:第四角度限制挡点
133、233:转接架
133a、233a:第一转接轴套
133b、233b:第二转接轴套
233c:第一角度限制挡点
233d:第二角度限制挡点
134、234:第一转轴
135、235:第二转轴
136、236:脊盖
140、240:第一饰板
150、250:第二饰板
160、260:中央饰板
A1:第一轴线
A2:第二轴线
P:几何平面
R1:第一空间
R2:第二空间
S1、S2、S3:平面
SL、SU:间隙
WH:距离
WC、WM:宽度
DL、DU: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图2具体地示出出图1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及图2,折叠式电子装置100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及双轴模块130。双轴模块130沿着第一轴线A1枢接至第一机体110,并且沿着第二轴线A2枢接至第二机体120。在本实施例中,折叠式电子装置100的第一机体110是图像显示模块,且第二机体120触压输入模块。举例来说,图像显示模块可为显示萤幕,其中显示萤幕可具有或不具有触控功能,而触压输入模块可为键盘或触控板或其组合,在此并没有特别限制。
图3A至图3C具体地示出出图1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请参考图3A,本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可更包括第一饰板140、第二饰板150以及中央饰板160。第一饰板140固接至第一机体110,以遮蔽双轴模块130的部分,且适于连同第一机体110沿着第一轴线A1旋转。第二饰板150固接至第二机体120,以遮蔽双轴模块130的部分,且适于连同第二机体120沿着第二轴线A2旋转。中央饰板160固接至双轴模块130,且位于第一饰板140与第二饰板150之间,并部分遮蔽双轴模块130。在本实施例中,中央饰板160位于第一轴线A1与第二轴线A2之间。详细来说,中央饰板160在第一轴线A1与第二轴线A2所在的几何平面P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轴线A1与第二轴线A2之间,且中央饰板160的相对两侧缘之间的距离在几何平面P上的正投影的宽度WM小于第一轴线A1至第二轴线A2之间的距离WH。换句话说,中央饰板160的宽度为WM,第一轴线A1至第二轴线A2之间的距离为WH,且WM<WH。
请参考图2及图3A,本实施例的双轴模块130另包含第一支架131、第二支架132、转接架133、第一转轴134、第二转轴135以及脊盖136。第一支架131具有第一轴套131a,第二支架132具有第二轴套132a,转接架133具有相对的第一转接轴套133a与第二转接轴套133b。第一转轴134配合第一轴套131a及第一转接轴套133a,第二转轴135配合第二轴套132a及第二转接轴套133b。而第一轴线A1位于第一支架131与第一饰板140之间,第二轴线A2位于第二支架132与第二饰板150之间。
详细来说,第一支架131固接至第一机体110,第二支架132固接至第二机体120。转接架133沿着第一轴线A1枢接至第一支架131,且沿着第二轴线A2枢接至第二支架132。详细来说,第一支架131的第一轴套131a与转接架133的第一转接轴套133a通过第一转轴134彼此枢接,且第一转轴134与第一轴套131a及第一转接轴套133a彼此为松配合;第二支架132的第二轴套132a与转接架133的第二转接轴套133b通过第二转轴135彼此枢接,其中第二转轴135与第二轴套132a及第二转接轴套133b彼此为松配合,以使第一机体110及第二机体120能够相对于彼此枢转。脊盖136固接至转接架133,以遮蔽第一支架131、第二支架132以及转接架133。当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展开呈180度时,第一支架131、第二支架132以及转接架133约略共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中央饰板160与第一饰板140之间的间隙SU和中央饰板160与第二饰板150之间的间隙SL的总和小于等于第一轴线A1与第二轴线A2之间的距离WH和中央饰板160的相对两侧缘之间的距离在几何平面P上的正投影的宽度WM的差值,换言之,中央饰板160与第一饰板140之间的间隙为SU,中央饰板160与第二饰板150之间的间隙为SL,中央饰板160的宽度为WM,第一轴线A1至第二轴线A2之间的距离为WH,且SL+SU≤WH-WM。中央饰板160与第一饰板140之间的间隙SU小于等于第一转接轴套133a的直径DU,且中央饰板160与第二饰板150之间的间隙SL小于等于第二转接轴套133b的直径DL。即,中央饰板160与第一饰板140之间的间隙为SU,第一转接轴套133a的直径为DU,且SU≤DU;而中央饰板160与第二饰板150之间的间隙为SL,第二转接轴套133b的直径为DL,且SL≤DL。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中央饰板160在第一轴线A1与第二轴线A2所在的几何平面P上的正投影的宽度WM小于脊盖136在第一轴线A1与第二轴线A2所在的几何平面P上的正投影的宽度WC。换句话说,中央饰板160的宽度WM小于脊盖136的宽度WC,即WM<WC。藉由上述各个元件之间的尺寸配合,可使得折叠式电子装置100在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开阖的过程中,避免内部的元件产生干涉。
请参考图3A至图3C,图3A至图3C示出折叠式电子装置100的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开阖的过程,以下将就此过程中第一饰板、第二饰板以及中央饰板之间的相关距离变化关系作说明。
请参考图3A,图3A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呈掀开的状态。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架131、第二支架132以及转接架133被配置为外翻式的结构。具体而言,第一支架131固接至第一机体110的平面S1与第二支架132固接至第二机体120的平面S2位于几何平面P的一侧,而脊盖136暴露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的平面S3位于几何平面P的另一侧。
本实施例的中央饰板160与双轴模块130构成第一空间R1以及第二空间R2。如图3B所示,当第一机体110逐渐相对于第二机体120闭合,第一饰板140移动至第一空间R1,且中央饰板160与第一饰板140之间的距离SU将会逐渐的缩小。如图3C所示,当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呈闭合状态时,第一饰板140移动至第一空间R1,第二饰板150移动至第二空间R2。中央饰板160与第一饰板140之间的距离SU将会更进一步的缩小,且中央饰板160与第二饰板150之间的距离SL也会缩小。需特别说明的是,折叠式电子装置100在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开阖的过程中,中央饰板160并不会接触到第一饰板140以及第二饰板150。也就是说,中央饰板160与第一饰板140之间的距离SU以及中央饰板160与第二饰板150之间的距离SL皆不会等于零。
图4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图5具体地示出图4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的立体图。图6A至图6C具体地示出图1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请参考图4至图6C,在图4至图6C的折叠式电子装置200中,相同或相似元件的配置类似图1至图3C,于此不再赘述。图4至图6C的折叠式电子装置200与折叠式电子装置100的差异在于,折叠式电子装置200的第一支架231、第二支架232以及转接架233被配置为外翻式的结构。具体而言,第一支架231固接至第一机体210,第二支架232固接至第二机体220。第一支架231固接至第一机体210的平面S1与第二支架232固接至第二机体220的平面S2位于几何平面P的一侧,而脊盖236暴露于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的平面S3位于几何平面P的另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架233沿着第一轴线A1枢接至第一支架231,且沿着第二轴线A2枢接至第二支架232。第一支架231的第一轴套231a与转接架233的第一转接轴套233a通过第一转轴134彼此枢接。第二支架232的第二轴套232a与转接架233的第二转接轴套233b通过第二转轴135彼此枢接。脊盖236固接至转接架233,以遮蔽第一支架231、第二支架232以及转接架233。
本实施例的中央饰板260与双轴模块230构成第一空间R1以及第二空间R2。如图3B所示,当第一机体210逐渐相对于第二机体220闭合,第一饰板240移动至第一空间R1,且中央饰板260与第一饰板240之间的距离SU将会逐渐的缩小。如图3C所示,当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呈闭合状态时,第一饰板240移动至第一空间R1,第二饰板250移动至第二空间R2。中央饰板260与第一饰板240之间的距离SU将会更进一步的缩小,且中央饰板260与第二饰板250之间的距离SL也会缩小。需特别说明的是,折叠式电子装置100在第一机体210相对于第二机体220开阖的过程中,中央饰板260并不会接触到第一饰板240以及第二饰板250。也就是说,中央饰板260与第一饰板240之间的距离SU以及中央饰板260与第二饰板250之间的距离SL皆不会等于零。藉此,折叠式电子装置可提供例如外翻或内翻的不同结构,而达到避免折叠式电子装置在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开阖的过程中产生干涉,进而可提供设计者依据实际上的设计需求选择适合的设计结构。
图7是图5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在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请参考图5至图7,转接架233另包含第一角度限制挡点233c与第二角度限制挡点233d,第一角度限制挡点233c用以限制第一支架231旋转,而第二角度限制挡点233d用以限制第二支架232旋转。详细而言,第一角度限制挡点233c可限制第一支架231相对于转接架233展开的角度,第二角度限制挡点233d可限制第二支架232相对于转接架233展开的角度,因此,在第一机体210相对于第二机体220展开的过程中,折叠式电子装置100可利用第一角度限制挡点233c与第二角度限制挡点233d限制第一机体210相对于第二机体220展开的角度。
另一方面,第一支架231另包含第三角度限制挡点231b,而第二支架232另包含第四角度限制挡点232b,其中第三角度限制挡点231b用以限制第一支架231旋转,第四角度限制挡点232b用以限制第二支架232旋转。具体而言,第三角度限制挡点231b可限制第一支架231相对于转接架233闭合的角度,第四角度限制挡点232b可限制第二支架232相对于转接架233闭合的角度,因此,在第一机体210相对于第二机体220闭合的过程中,折叠式电子装置100可利用第三角度限制挡点231b与第四角度限制挡点232b限制第一机体210相对于第二机体220闭合的角度。藉此,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能够准确控制第一机体210相对于第二机体220开阖的角度。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中,其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在展开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饰板(第一饰板、第二饰板及中央饰板)来遮蔽双轴模块的构件,使得折叠式电子装置整体更加地美观。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饰板、第二饰板以及中央饰板能够遮蔽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转接架等内部构件,且上述构件之间的尺寸配合能够避免折叠式电子装置在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开阖的过程中产生干涉。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体;
第二机体;
双轴模块,沿着第一轴线枢接至所述第一机体,且沿着第二轴线枢接至所述第二机体;
第一饰板,固接至所述第一机体,以部分遮蔽所述双轴模块,且适于连同所述第一机体沿着所述第一轴线旋转;
第二饰板,固接至所述第二机体,以部分遮蔽所述双轴模块,且适于连同所述第二机体沿着所述第二轴线旋转;以及
中央饰板,固接至所述双轴模块,并部分遮蔽所述双轴模块,且位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中央饰板,符合下列关系:
SL+SU≤WH-WM;
WH为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之间的距离;
WM为所述中央饰板的宽度;
SU为所述中央饰板与所述第一饰板之间的间隙;以及
SL为所述中央饰板与所述第二饰板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饰板在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所在的几何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饰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符合下列关系:
WM<WH;
WM为所述中央饰板的宽度;以及
WH为所述第一轴线至所述第二轴线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饰板与所述双轴模块构成第一空间,且当所述第一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机体闭合时,所述第一饰板移动至所述第一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饰板与所述双轴模块构成第二空间,且当所述第一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机体闭合时,所述第二饰板移动至所述第二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模块包含:
第二支架,固接至所述第二机体;以及
转接架,沿着所述第二轴线枢接至所述第二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第二轴套,所述转接架具有相对的第二转接轴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饰板、所述第二饰板与所述第二转接轴套,符合下列关系:
SL≤DL;
SL为所述中央饰板与所述第二饰板之间的距离;以及
DL为所述第二转接轴套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模块另包含:
第二转轴,贯穿所述第二轴套及所述第二转接轴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轴套及所述第二转接轴套松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模块包含:
第一支架,固接至所述第一机体;
第二支架,固接至所述第二机体;以及
转接架,沿着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枢接至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机体展开呈180度时,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转接架约略共平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饰板之间,且所述第二轴线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饰板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模块另包含:
脊盖,固接至所述转接架,以部分遮蔽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及所述转接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饰板与所述脊盖,符合下列关系:
WM<WC;
WM为所述中央饰板的宽度;以及
WC为所述脊盖的宽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架另包含:
第一角度限制挡点,用以限制所述第一支架旋转;以及
第二角度限制挡点,用以限制所述第二支架旋转。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是图像显示模块,且所述第二机体是触压输入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51434.XU CN207297616U (zh) | 2017-08-22 | 2017-08-22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TW106218936U TWM566839U (zh) | 2017-08-22 | 2017-12-21 | 折疊式電子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51434.XU CN207297616U (zh) | 2017-08-22 | 2017-08-22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97616U true CN207297616U (zh) | 2018-05-01 |
Family
ID=62443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51434.XU Active CN207297616U (zh) | 2017-08-22 | 2017-08-22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97616U (zh) |
TW (1) | TWM566839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39920A (zh) * | 2019-06-28 | 2019-11-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铰链结构、铰链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2081814A (zh) * | 2019-06-12 | 2020-12-15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双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
CN112153832A (zh) * | 2019-06-27 | 2020-12-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
CN113153894A (zh) * | 2020-01-23 | 2021-07-23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转轴组件及包含其的电子装置 |
WO2021208756A1 (zh) * | 2020-04-15 | 2021-10-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及终端 |
-
2017
- 2017-08-22 CN CN201721051434.XU patent/CN207297616U/zh active Active
- 2017-12-21 TW TW106218936U patent/TWM566839U/zh unknown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81814A (zh) * | 2019-06-12 | 2020-12-15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双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
CN112081814B (zh) * | 2019-06-12 | 2021-06-15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双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
CN112153832A (zh) * | 2019-06-27 | 2020-12-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
CN112153832B (zh) * | 2019-06-27 | 2022-04-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
CN110439920A (zh) * | 2019-06-28 | 2019-11-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铰链结构、铰链装置及电子设备 |
WO2020259659A1 (zh) * | 2019-06-28 | 2020-12-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铰链结构、铰链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0439920B (zh) * | 2019-06-28 | 2021-02-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铰链结构、铰链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3153894A (zh) * | 2020-01-23 | 2021-07-23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转轴组件及包含其的电子装置 |
CN113153894B (zh) * | 2020-01-23 | 2022-10-04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转轴组件及包含其的电子装置 |
WO2021208756A1 (zh) * | 2020-04-15 | 2021-10-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及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66839U (zh) | 2018-09-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297616U (zh)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
US11281261B2 (en) |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7616435B2 (en) |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cover turnable 360 degrees relative to a body thereof | |
CN110159648A (zh) | 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 |
US20190086970A1 (en) | Dual- axes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2326679U (zh) | 折叠式电子设备以及连杆式枢轴装置 | |
EP2378387A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inge with two parallel axes | |
TWI435681B (zh) |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結構 | |
CN105937549A (zh) | 铰接装置以及便携用信息设备 | |
US11531380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22022754A2 (zh) | 电子设备支撑架 | |
TWI602490B (zh) | 折疊式電子設備 | |
TW202109478A (zh) | 顯示裝置 | |
CN111506165B (zh) | 大尺寸柔性屏应用的双轨内折转动机构 | |
TWI510724B (zh) | 轉軸結構與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 |
CN210954820U (zh) | 枢接模块 | |
CN201440768U (zh) | 折叠式手持装置 | |
TWI531302B (zh) | 鉸鏈結構 | |
TWM539065U (zh) | 電子裝置 | |
TW201033489A (en) | Hinge structure | |
CN103322023B (zh) | 铰链结构和笔记本电脑 | |
CN101835353B (zh) | 折叠式电子设备 | |
CN101589605A (zh) | 具有多轴铰链机构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 |
CN212003923U (zh) | 具有倾斜角度的枢纽器之电子装置 | |
TWM576276U (zh) | 用於電子裝置之轉軸結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