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17954U - 操作舒适的旅行转换插头 - Google Patents
操作舒适的旅行转换插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17954U CN207217954U CN201720293409.6U CN201720293409U CN207217954U CN 207217954 U CN207217954 U CN 207217954U CN 201720293409 U CN201720293409 U CN 201720293409U CN 207217954 U CN207217954 U CN 2072179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sliding block
- travel
- change
- catch elemen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37983 Troch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27 in vivo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35—Contact members for non-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contact member, e.g. socket co-operating with either round or flat pi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01R27/02—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旅行转换插头,具有壳体、插座及至少第一标准的第一插头(38,84)与第二标准的第二插头(28,86),每个插头被分配驱动滑块,驱动滑块通过壳体的滑槽在外部被导引并被设计成在待命位置与使用位置间移动插头,于待命位置插头基本位于壳体内,于使用位置插头可用地置于壳体外,第一插头与第二插头分别被分配第一卡止元件(106A)与第二卡止元件(106B),以使分别当第一、第二卡止元件的运动受到限制时分别阻止第一、第二插头在待命位置与使用位置间的移动;还设置至少一个挡持滑块(100A),其在第一位置释放第一卡止元件的路径并在第二位置阻止第一卡止元件的路径,第二卡止元件作用于挡持滑块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行转换插头(travel plug adapter),在此也将其简称为“旅行转换器(travel adapter)”。使用此转换器,可以将某一(国内)标准的电源插头插入旅行目的地的电源插座中。为此,所述旅行转换插头需要第一标准的插座及另一标准的电源插头。在本申请中,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能插入至少第一标准及第二标准的电源插座的旅行转换插头。为此,在所述旅行转换插头中可以择一使用第一标准及第二标准的电源插头。
背景技术
在全球旅游及贸易日益增加的时候,正越来越多的用到这种类型的旅行转换插头或旅行转换器。因此,就需要简洁的、易于运送的适合于若干不同标准的电源插座的旅行转换插头。
中国专利申请CN 101872911 A公开了一种具有基本圆形壳体的旅行转换器。电源插头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可以移出所述壳体。以此种方式,可以使用至少三种不同类型的电源插头。相对下壳体部分旋转上壳体部分可以选择所需的电源插头。所述上壳体部分具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驱动滑块。可以使该驱动滑块接合各个电源插头元件。为此,将该滑块旋转至所述电源插头上方的位置,所述电源插头就会自下方从所述壳体移出。
该旅行转换插头具有很多用途。但是,人们仍期望提供一种操作上更容易的旅行转换器。尤其是,若对不同的插头分配不同的控制元件并且通过对被分配的控制元件进行操作可将所述插头转移到使用位置上似乎是有利的。
德国专利DE 10 2011 014 920 B4公开了另一种旅行转换器,其被称为“通用转换插头”。在此旅行转换器中,在外部壳体中设置了多组插脚。每组插脚连接一控制元件,借由该些控制元件所述每组插脚可以从外部移动。为此通过滑槽在所述壳体上对所述控制元件进行导引。此外还使用设置在外部壳体内的挡板对所述控制元件进行导引。该挡板具有导轨,并且所述控制元件可以穿过其上的凹槽。所述导轨提供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对所述挡板弹性地预加应力,以使控制元件可牢固地保持在所述上端位置或下端位置。所述控制元件及对应组插脚可以从所述端部位置释放出来,并向上或向下移动,在此除启动所述控制元件外还启动了也设置在外面的选择杆。按压该选择杆会移动所述挡板对抗弹簧弹力。用这种方法,通过使用控制元件插脚可从其上或下端位置移出来。
在此方案中,外部的控制元件既用于将该些组插脚从第一端部位置(待命位置)移出至第二端部位置(使用位置),还用于将该些组插脚锁定在这些位置上。其存在的一个弊端是在使用控制元件移动插脚组期间选择杆也必须处于运行状态。这样就不能进行舒适的单手操作。所述控制元件还占据了插头表面的大量空间,这样就不能自由地进行设计导向型配置,并且不能获得简洁的结构形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的改进的旅行转换插头。该旅行转换器应能够经济并可靠地进行制造,易于运输和操作,并且电方面是非常安全的。
本实用新型的旅行转换插头具有壳体,该壳体可具有各种形状。例如,通常,块状对运输来说是很实用的。但是,本实用新型旅行转换插头的结构(mechanics)设计成可在很大程度上自由选择壳体的形状。当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平面时是有利的,但实用新型的结构也可适于弯曲的壳体表面。该壳体可设计成一块或多块。已经证实,将所述壳体构造成两部分是有用的,具体而言为下壳体部分和上壳体部分。其彼此间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例如使用机械手段,使用螺钉连接是有用的。
所述壳体应具有至少一个插座。该插座有效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面上。该插座可具有不同的形状,这取决于其上要安插的电源插头(下文简称“插头”)的类型。举例而言,如果该插座上要安插Schuko插头,则该插座上就具有基本呈圆柱形的凹陷部分,此外还具有用于安插该Schuko插头的触脚(contact pins)的母接头(female connector)。对于其他类型的插头,不需要具有凹陷或凹槽。设置平的上壳体面是有用的,在该面上可设置多个母接头(female contact)。通常,应设置至少两个母接头,其形成用于安插标准插头的母接头对。为了能够安插多个不同标准的插头,设置多个母接头对是有用的。如果插头还具有接地导体,并且该插座意将提供接地的机会,通常,对每个要安插的插头设置第三母接头或第三接头(contact)也是必要的。
所述旅行转换插头还应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标准的插头及第二标准的第二插头。(这些插头有时也被称为“插入式插脚组(plug-in pin sets)”)。所述第一标准的插头可以是,例如EU欧式插头,第二标准的插头可以是US美式插头。这些插头可具有两个插脚,即,它们不接地;或者,它们可具有三个插脚,以提供接地插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旅行转换插头适于在一个以上国家使用。有用地,且通常来说,择一使用所述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是必要的。
所述旅行转换插头还可包括三个或更多个插头。已经证实,带有三个或四个插头的旅行转换插头是非常有用的。至少其中一个插头(但通常是所有的插头)可被从待命位置(在此位置,插头基本置于壳体内)移动到使用位置上。在使用位置,插头可使用地完全或至少部分置于壳体外。经常性地,当插头返回至待命位置时,插头可完全移回壳体内。插头可移回壳体内足够远至其不妨碍其他插头是有用的。
所述第一插头与一驱动滑块连接,该驱动滑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插头从待命位置移至使用位置。所述第二插头也与一驱动滑块连接,其用于将第二插头从待命位置移至使用位置。因此,所述旅行转换插头至少具有第一驱动滑块和第二驱动滑块。该些驱动滑块可有效地设计成按钮状方式,以使其易于用一根手指移动。为了容置所述驱动滑块,可在壳体上设置滑槽。该些滑槽还可以彼此相连以形成用于所述驱动滑块的导轨。一般来说,为每个驱动滑块都设置一个滑槽,并将这些滑槽布置成彼此平行,是有用的。
可在所述旅行转换插头上设置滑动选择器,该滑动选择器至少可被移至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该滑动选择器择一地在其第一位置释放所述第一插头,在其第二位置释放第二插头,由此,可以将所述插头移至使用位置上。为此目的,所述滑动选择器具有卡止元件(blocking element),例如可使用凸块(cam)作为卡止元件,所述凸块与移动导轨(displacement track)接合。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没有必要设置这样的滑动选择器。所述滑动选择器为可选的,除了下面描述的手段之外可以选择使用所述滑动选择器。
由于旅行转换插头应总是构造得紧凑些,因此,所述驱动滑块通常彼此离得很近。所以,诸如手指没有精确地放置在驱动滑块上的话就会不经意地同时移动邻近的驱动滑块的情况就会很容易发生。然而,由于本实用新型仅允许驱动一个插头,由此(通常)也只允许驱动一个驱动滑块,所以不小心触碰到的驱动滑块不会移动(或者其至少不会移动相关插头)。这会使所述旅行转换插头的操作变得更容错。
如所提及的,当所述旅行转换插头的壳体上具有滑槽或类似凹槽时是有用的。所述驱动滑块可在这些滑槽内运行。也可以为所述滑动选择器设置一滑槽。这些滑槽可使滑块在被导引的同时进行移动。因此,其体现了一种有利且成本高效的机械方案。由于通常在旅行转换插头上设置多个驱动滑块,所以当可以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在所述滑槽中导引多个驱动滑块时,是特别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下,所述驱动滑块必须只引起所述插头的运动,通常是向上和向下的运动。(与其他普通的转换器相比)所述驱动滑块不必将所述插头锁定在使用位置上,也不必确保任何时候只可选择一个插头。因为本实用新型背景下的驱动滑块只被允许执行一种功能,所以可以容易并可靠地在滑槽中对其进行导引。例如,如果给所述驱动滑块装上弹簧,那么在滑槽中对其进行导引就会变得不太好用,这通常是由于这样滑块就会趋于倾斜,会“像钩子(hook-like)”那样运行,当然就会有更大的阻力。
一旅行转换插头可有用地至少具有第一标准的第一插头与第二标准的第二插头。在此,每个插头都被分配一驱动滑块。并且,每个插头都被分配一卡止元件(blockingelement),即,第一插头被分配第一卡止元件,第二插头被分配第二卡止元件。当所述卡止元件的远动被限制后,此卡止元件可阻止插头在待命位置与使用位置间移动。
此外,设置至少一个挡持滑块(blocking slide),其于第一位置释放所述第一卡止元件的路径且于第二位置阻塞所述第一卡止元件的路径。在此,所述第二卡止元件可作用于所述挡持滑块的位置。由此,所述至少一个挡持滑块可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卡止元件相互作用以使至少一个卡止元件的运动受到限制。
如已说明的,仅出于安全原因,人们期望仅第一插头或第二插头可以择一地转移至使用位置上。为实现此目的,所述插头间的一定协作则是必要的。此种协作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是通过所述挡持滑块传递的。由于所述第二卡止元件作用于所述挡持滑块的位置,因此,其可以确保所述挡持滑块阻止所述第一卡止元件移动,并由此阻止所述第一插头移动。
可以不同的方式对所述挡持滑块进行导引,例如,其可以在围绕所述滑块接合的一杆上运行,或者其还可以由其他壳体部件(例如壳壁)支撑。当在移动导轨上对所述挡持滑块进行导引时是有用的。此导轨在一端支撑所述滑块,且以U形方式围绕该滑块,即,例如底部可设置导轨并同时对所述挡持滑块的相对端设置额外的导引件(guide)。
当朝着所述移动导轨的一端对所述至少一个挡持滑块弹性地预加应力时也是有利的。那么,所述挡持滑块就会永久地压向所述移动导轨的该端。这可以使用位于所述移动轨道的另一端的弹簧(例如螺旋弹簧)予以方便地实现。对所述挡持滑块预加应力意味着这些挡持滑块总是保持在所述移动轨道一端的预定位置上。
特别是当所述移动轨道上使用若干个挡持滑块时,由此还可以预先确定两个挡持滑块间空隙的位置。一卡止元件可接合在所述挡持滑块间这样的空隙内。这样可使分配给该卡止元件的插头转移到使用位置上。
当一卡止元件接合在两个挡持滑块间、或挡持滑块与所述移动轨道的一端部部件间的空隙内时,另一个卡止元件则不能接合在这样的空隙内,是有利的。相应地,所述移动轨道的长度在尺寸上做成在任何时候只能有一个卡止元件接合在挡持滑块的空隙内是有利的。
设置所述至少一个挡持滑块(或可能是全部挡持滑块)位于所述滑槽上方是有利的。这意味着所述滑槽不受卡止元件约束。一方面,这样会使所述滑槽具有更简洁的外观,由此也会使所述旅行转换插头整体具有更简洁的外观。另一方面,可以由此避免插头及所分配的驱动元件局部伸入所述滑槽。这种局部伸入会产生不清楚的插头位置,经常对用户造成混淆。
此外,这种设置方式使得以简洁的方式形成所述旅行转换插头成为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置所述至少一个挡持滑块(或可能是全部挡持滑块)位于所述滑槽的后面也是有利的。
当使用至少一个第一长度的第一挡持滑块及一个第二长度的第二挡持滑块时也是有利的,其中,所述第二挡持滑块较所述第一滑块长。以此种方式,可以弥补所述滑槽间的不同距离,并且还可以容纳不同厚度的卡止元件,或者,对单个卡止元件而言,可以极其有效地防止卡止元件伸入所述挡持滑块间的空隙内。
所述卡止元件可以各种方便的方式形成。所述插头通常具有导引元件,例如支撑杆。所述卡止元件可与这种类型的导引元件固定连接,或者,视情况与附接于该导引元件的一元件固定连接。举例而言,所述卡止元件可具有凸块(cam)或突缘(lug)的形式。在此,所述卡止元件还可以与对应的导引元件一体成型。然而,在本案中所述卡止元件为不同于所述驱动元件的一元件。
将所述卡止元件构造成独立的部件(即,通常与所述导引元件的运动无关地可独立移动的元件)也是有利的。优选所述卡止元件也可单独移动。举例而言,所述卡止元件可构造成杆(levers),尤其是可倾斜杆。此类可倾斜杆的旋转轴可平行于所述移动轨道上的挡持滑块的移动轴。举例而言,当所述可倾斜杆具有能接合在所述插头的导引元件的一凹槽内的凸块时是有利的。
当所述至少一个卡止元件(或可能全部卡止元件)与控制杆相连时是有利的,所述控制杆允许或阻止所述至少一个卡止元件(或可能全部卡止元件)转移至打开位置上。所述控制杆或指可设计成一单独的元件,并与所述卡止元件相连或与所述卡止元件一体成型。举例而言,已经证实U形杆(lever)是有用的,其一个杆端具有一元件或特别是一凸起,可以与插头或特别是插头的支撑元件配合。所述U形杆的另一端部则可作为控制杆或指。
所述控制杆或指可以接合在一锁定机构中,特别是锁定机构的挡持滑块中。
在所述驱动滑块的帮助下可将所述插头移至使用位置上。对于旅行转换插头的安全使用来说,即使当所述插头对抗压力插入电源插座时,其仍保持在使用位置上是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体系中,可设置止动或锁定元件(arresting or locking element)以确保所述插头保持在使用位置上并将它们阻止于此。该锁定元件可阻止所述旅行转换插头的至少一个插头;该锁定元件还可以有效地将多个或所有的插头阻止在使用位置上。
当所述锁定元件连接一释放按钮时是有用的,该释放按钮设置于壳体外部并沿释放方向被驱动。当将一插头由使用位置移回待命位置时,这样的释放按钮可使所述锁定元件直观并安全地释放。这样的设计较那些靠驱动滑块、或滑动选择器、甚至插头自身的某些运动来释放插头的设计显得更安全,也更可靠。以便所述释放按钮不会被无意间驱动,其也可以装有报警指示器或设计警戒色,例如红色。所述释放按钮可为壳体的一部分,例如,当由于合适的设计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可被按下(depressed)时。通常,在壳体上设置一凹口并在此凹口中设置该释放按钮作为独立于壳体的部分,是有用的。有用地,所述释放按钮可与所述滑动选择器和/或所述驱动滑块相对布置。
逆着所述释放方向对所述锁定元件(若设置了的话)弹性地预加应力是有用的。对所述锁定元件弹性地预加应力可使所述插头一进入使用位置就被可靠地卡入锁定状态。当弹簧精确地逆着所述释放方向动作时,在机械方面也是有利的。
(可选)锁定元件的一有效实施例是所述锁定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锁定支腿,并且该锁定支腿具有滑动面和锁定凸起。与一被移动的插头相连的元件可在该滑动面上滑动。之后该元件可卡在该锁定凸起处,以锁定与该元件相连的插头。
这样的旅行转换插头是有用的:其至少一个插头具有滑动凸起或机械上与这样的滑动凸起牢固连接,并且所述滑动凸起在所述滑动面上运行且能够在所述锁定凸起上呈现锁定状态,若设置了的话。
这样的旅行转换插头也是有用的:其锁定机构具有多个锁定支腿,例如2个、3个或4个锁定支腿。所述锁定支腿的数量与插头的数量完全相同。当所述锁定支腿的数量少于插头的数量时也是有用且足够的。
尤其是在后面的情况中,当至少两个插头中的每个都连接有滑动凸起,且这两个滑动凸起都在所述锁定元件的同一条锁定支腿上运行时是有用的。由于这两个滑动凸起在同一条锁定支腿上运行,因此,这就意味着这两个滑动凸起在同一滑动面及同一锁定凸起(该两个滑动凸起可在其上呈现锁定状态)上运行。因为所述旅行转换插头上的两个插头不会被同时移动到使用位置上,所以所述滑动凸起会择一地在所述锁定凸起上呈现此锁定状态。然而,如果两个滑动凸起,例如相邻插头的两个滑动凸起,共享一个尺寸合适的锁定支腿的话,则可减少锁定支腿的数量,所述旅行转换插头由此可构造得更简洁。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及优势可从下面的附图及其相关描述中得到。结合图示及其相关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进行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主题的其他组合中。因此,公开的每个特征也应理解为公开于与其他特征技术上合理的组合中。部分图示稍作了简化,且为示意性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旅行转换插头的立体图;
图2为此示范性实施例中旅行转换插头的同一视角的立体图,其中旅行转换插头上的US美式插头移到了使用位置上;
图3为图2中旅行转换插头的立体图,其中,底部可见;
图4为图3中旅行转换插头对应的立体图,其中Schuko插头移到了使用位置;
图5为旅行转换插头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6为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类似立体图;
图7在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中示出了一实施例中的的锁定机构;
图8为另一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9从另一视角示出了图8中的组件。
附图标记说明:
10-旅行转换器/旅行转换插头;
12-上壳体部分; 14-下壳体部分
16-插座; 18-母接头;
18A-UK英式母接头对; 18B-AUS澳式母接头对;
18C-US美式母接头对; 18D-UK英式接地插脚的母接头;
18E-US美式接地插脚;
20-释放按钮; 22-第一驱动滑块;
24-第二驱动滑块; 26-第三驱动滑块;
28-US美式插头;
30-导电触脚(US美式插头); 32-接地插脚(US美式插头);
34-插头本体(Schuko插头); 36-开口;
36A-导电触脚的开口(Schuko); 36B-导电触脚的开口(Schuko);
36C-导电触脚的开口(US); 36D-导电触脚的开口(US);
36E-另一接地触脚的开口;
38-Schuko插头; 40-Schuko插头本体;
42-Schuko插头的导电触脚; 44-Schuko插头的接地触脚;
46-保险丝舱(fuse compartment) 48-锁定机构;
50-支撑杆US; 52-接地插脚的开口;
54-支撑杆AU; 56-支撑杆端部AU;
58-锁定机构;
60-第一支架——导引元件; 62-第二支架——导引元件
64-第三支架——导引元件;
66-驱动元件; 68-头部部件;
70-挡持滑块; 72-移动轨道;
74-移动轨道的第一端部部件; 76-移动轨道的第二端部部件;
78-空隙; 80-挡持滑块上的斜面;
82-切割端部; 84-驱动元件US;
86-驱动元件UK; 88-驱动元件AU;
90-锁定机构; 92-移动轨道;
94-第一端部部件; 96-第二端部部件;
98-螺旋弹簧; 100-挡持滑块;
102-导颊板; 104-斜面;
106-摇杆; 108-控制指;
110-卡凸; 112-卡凸接合部;
114-反凸; 116-压力表面;
118-支撑杆AU; 120-导电触脚AU;
122-接地触脚AU。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旅行转换插头10的立体图,图中的旅行转换插头处于待用状态,但尚未处于使用位置上。而是,所有插头都处于待命位置上,即都位于壳体内。
下面首先对旅行转换插头10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进行描述。所述旅行转换插头具有一壳体,所述壳体由上壳体部分12及下壳体部分14组成。上壳体部分12与下壳体部分14共同形成主插头壳体。插座16位于所述旅行转换插头的顶部,从而其位于上壳体部分12的区域内。更具体而言,这些为用于安插导电UK英式触脚(contact pins)的母接头对18A、用于安插导电AU澳式触脚的母接头对18B、用于安插导电US美式触脚的母接头对18C、用于安插UK英式接地插脚的连接头18D、及用于安插US美式接地插脚或AU澳式接地插脚的接头18E。
释放按钮20也设置于壳体侧面上。所述释放按钮用于锁定及释放驱动元件。于壳体正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滑块22、第二驱动滑动24、及第三驱动滑块26,借由所述第一驱动滑块22可将US美式触脚滑出,借由所述第二驱动滑块可将所述AU澳式触脚滑出,借由所述第三驱动滑块可将Schuko插头滑出。
图2为此示范性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旅行转换插头的立体图,其中,驱动滑块22移到了其下部位置上。相应地,US美式插头28的触脚伸出壳体。US美式插头28包括两个导电触脚(插脚30A和30B)及接地插脚32。于图中所示位置,所述旅行插头可插入一根据US标准的电源插座中。此标准不需要使用插头本体。则,旅行转换插头10的壳体底部齐平地位于根据US标准的所述插头的平面上。
在图3中从不同的视角示出了同一旅行插头。于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底部34为一平面。然而,在此底部上设置了多个开口36及元件。为导电Schuko触脚提供开口36A与36B。为导电AU澳式触脚提供开口36C与36D。为额外的接地插脚提供开口38。开口38与开口36A及36B一起设置于Schuko插头的插头本体40上。除了此插头本体外,还设置了一保险插入件(securing insert)。
图4从相同视角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旅行转换插头,其中,所述Schuko插头移到了使用位置上。相应地,第三驱动滑块26移至了其下部位置上。Schuko插头的插头本体40伸出壳体的底部34。Schuko插头的导电触脚42A与42B转而从Schuko插头伸出。根据此标准,接地触角44设置于所述插头本体的侧面上。
图5为旅行插头10中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立体图。随着上壳体部分的移除,可以看到插头的内部,即大体上可以看到那些由下壳体部分14容纳的部件。应注意的是,图中并没有示出插头功能必需的全部部件。为清楚起见,作了选择。
可以看到Schuko插头的插头本体40。在该插头本体上,为所述Schuko插头的导电触脚提供了开口36A与36B。还可以看到为接地触脚所提供的开口36E。在此图中还可以看到另外的开口——用于AU澳式插头的接地插脚的开口56。
图中还示出了US美式插头的导电触脚30A与30B,其处于待命位置上,即缩回至壳体内。相应地,第一驱动滑块22处于上部位置。可通过锁定机构48将驱动滑块22保持在此位置。
驱动滑块22移动支撑杆50。触脚30A与30B固定至此支撑杆50。当沿壳体底部的方向移动第一驱动滑块22时,支撑杆50会相应地向下移动。这样做,会在Schuko插头的插头本体40中对触脚30A与30B进行导引。因此,所述Schuko插头为另一标准的触脚提供了导向。
图6为类似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类似立体图。作为与图5的关键不同,在此还可以看到用于AU澳式插头的支撑杆52。支撑杆52与驱动滑动24相连。支撑杆52具有三个杆端,杆端54A、54B及54C,其合并于区域54。杆端54A与54B支撑AU澳式插头的导电触脚(current-conducting contacts),他们机械地将这些触脚由(示出的)待命位置导引至使用位置。杆端54C导引所述AU澳式接地插脚(grounding pin)。由此,所述接地插脚通过图5中可见的开口56由(示出的)待命位置移到使用位置上。
因此,与Schuko插头的插头壳体40内的接地插脚相比,为AU澳式插头选择在Schuko插头的插头壳体外对导电触脚进行导引的设置方式。相比之下,US美式插头的导电触脚是在Schuko插头的插头本体40内被导引的。这两种方案都允许有利且节约空间的设置方式。为不同的插头可选择不同的方案。
图7为旅行插头10的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立体图。图中示出了第一支架60,其作为导引元件支撑并导引各个触脚(未详细指出)。还示出了第二支架,其类似地导引多个触脚。图中还示出了第三支架64。支架60与62示出于上部位置,即对应于其待命位置的位置。第三支架64示出于向下移动的位置,其对应于使用位置。支架60与驱动元件66相连。其余的支架类似地连接于驱动元件,但其从此视角不可见。此外,所述支架还与头部件(headpieces)相连,具体为,支架60连接头部件68A,支架62连接头部件68B,及支架64连接头部件68C。
还设置了三个挡持滑块(blocking slides),即,挡持滑块70A、70B及70C。这些挡持滑块在移动轨道72上运行。此移动轨道72在第一端部72与第二端部76间延伸。在该两端设置限界元件,其限定了所述挡持滑块在移动轨道72两端部运行的界限。在第一端部部件74还可以设置一螺旋弹簧(图未示出),其对挡持滑块70C施加压力以朝着移动轨道72的第二端部部件76对其预加应力。此压力由挡持滑块70C转移到挡持滑块70B与70A,以使朝着移动轨道72的第二端部部件76对全部挡持滑块弹性地预加应力。
移动轨道72的可用长度(即第一端部部件74与第二端部部件76间的长度)稍长于挡持滑块70A、70B与70C的长度之和。因此,在挡持滑块70间可形成空隙78。一支架的头部可接合在此空隙内。在图7的插头位置,头部68C接合在挡持滑块70B与挡持滑块70C间的空隙78内。头部68C可通过所述空隙移动,以使其到达图示的下部位置,其对应于分配给支架64的插头的使用位置。然而,在此位置,头部件68C与挡持滑块70A、70B与70C一起填充了移动轨道72上的可用长度。从而,不再有空隙或任何间隙允许头部68A及68B与挡持滑块接合——换言之,不再有任何可让另一头部通过的用于第二空隙的空间。
以此种方式,由此建立了锁定机构58,其确保了任何时候只有一个插头移至其使用位置上。在所述挡持滑块的边缘可设置斜面80,这样可使头部件68容易地通过。相应地,头部件68可具有在其下边缘的切割端部82形式的锥点(tapered point)。这样也有助于头部件68插入挡持滑块80间的空隙。然而,在任何情况下移动轨道72的可用长度都应在尺寸上做成(不管此类插入及通过辅助件)不多于一个头部件68可移动到使用位置。整体来说,由此可建立简单且精确运行的机构,其使得额外设置滑动选择器显得多余。该机构还确保了每个驱动元件均呈现明显的待命位置或使用位置。用户从来不用怀疑插头当前处于何种状态。相比之下,现有技术中的旅行转换插头有时允许插头沿待命位置局部移动,例如,当限动件(blocker)只延迟接合在滑槽时。
图8示出了所选部件的立体图,基于此可以确定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有利的锁定机构。三个驱动元件以用于US美式插头的第一驱动滑块84、用于UK英式插头的第二驱动滑块86、及用于AU澳式插头的第三驱动滑块88的形式示出。当然,示出的锁定机构90还可以与其他插头协作,例如图1所示的设置方式。锁定机构90转而包括移动轨道92作为一元件。此移动轨道92在第一端部部件94与第二端部部件96间延伸。螺旋弹簧98抵靠于第一端部部件94且适于朝着移动轨道92的第二端部部件96以弹性方式对各个挡持滑块预加应力。
螺旋弹簧98设置于第一挡持滑块100A,其也作用于(通过该滑块传递)第二挡持滑块100B及相邻的第三挡持滑块100C。每个挡持滑块都设置有导颊板(guide cheeks),即导颊板102A、102B及102C。在所述挡持滑块的端部还设置斜面(bevels),即斜面104A、104B及104C。
摇杆(rocker levers)设置于移动导轨92上方。分配给每个驱动元件及(由此)插头其自己的摇杆。摇杆106A分配给驱动元件84,摇杆106B分配给驱动元件86,摇杆106C分配给驱动元件88。所述摇杆绕移动轨道92下方的旋转轴(图未示出)旋转。旋转轴大体上平行于移动轨道92运行。每个摇杆具有与其一体成型的控制指(control finger)108。为清楚起见,此只针对摇杆106C进行了详细标示。卡凸110与控制指108相对设置。此卡凸可与相关联的驱动元件接合并能够将其固定在待命位置。下面将结合下一幅图示对此处的有效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从此图中可以看出的是摇杆106C位于下部位置。在此位置,控制指108位于移动轨道92的正上方。在此位置,只有当挡持滑块100C与第二端部部件96之间具有合适的空隙时所述控制指才能通过。控制指108接合在此空隙内。导颊板102C及斜面104C确保了随着摇杆106C移动,控制指108可确实地伸入此空隙。该空隙在尺寸上做成一旦所述控制指伸入所述空隙内,则挡持滑块100A、100B及100C就不能再移动。对其他摇杆的控制指也是一样的。
当摇杆106C转移到其上部位置时,其对应于驱动滑块88的待命位置,在此位置控制指108位于挡持滑块100C上方,有空间来移动全部三个挡持滑块。相应地,分配给驱动滑块86的摇杆106B则可转移到下部位置。在此,其由导颊板102B及斜面104B导引的控制杆将朝着第二端部部件96向右滑动挡持滑块110C。然而,这可能是因为由于摇杆106C的对应位置使那里有可用的空隙。
图9从不同的视角示出了图8所示的所选部件,再次示出了驱动滑块84、86及88。驱动滑块84和86与对应的插头处于待命位置。驱动滑块88与对应的插头处于使用位置。图中只示出了对描述摇杆的操作原理必要的部件。对于摇杆106C,可以看出卡凸110C可以与驱动滑块88上对应的卡合部112C接合。这样的卡合部可通常方便地设计成一凹槽。所述驱动滑块上另外还设置有反凸(counter cam)114C。当所述驱动滑块移到对应于其待命位置的上部位置时,反凸114C会压向摇杆106C上的压力面116C。这样会使摇杆106C移回至其上部位置。在此,卡凸110C与卡合部112C接合。由此建立起形状配合式连接,将驱动滑块88保持在上部位置。所述摇杆还可以加载弹簧,以独立于挡持滑块的位置牢固地保持所述位置。然而,一旦挡持滑块100C移动,且摇杆106C的位置通过控制指108固定住,驱动滑块88就会牢固并固定地保持在其上部位置。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驱动滑块86的上部位置的固定。在此位置,卡凸110B与驱动滑块86的卡合部112B固定连接。此外,反凸114B与所述摇杆接合。挡持滑块100C防止了控制杆108B及摇杆106B作为一个整体向下移动。
从此视图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卡凸110C的区域的固定可以牢固地固定该插头的全部元件。只有当所述摇杆释放卡合部112时,用于AU澳式插头的支撑杆118才可以向下移动。此支撑杆再对导电触脚120A、120B及接地触脚122可靠地向下及向上导引。
以概括描述的及附图中更具体的描述的方式,可生产操作非常舒适并且几乎不会有操作错误发生的旅行转换器。然而,有吸引力的是,生产该旅行转换器并不贵,并且即使在大批量生产中必须允许较大容错的情况下,也可以廉价并可靠地生产该旅行转换器。
Claims (21)
1.一种旅行转换插头(10),其具有壳体、插座(16)及至少第一标准的第一插头(38,84)与第二标准的第二插头(28,86),其中,每个插头被分配驱动滑块(22,24),所述驱动滑块通过所述壳体的滑槽在外部被导引并被设计成在待命位置与使用位置间移动所述插头,于待命位置所述插头基本位于所述壳体内,于使用位置所述插头可用地置于所述壳体外,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插头(38,84)被分配第一卡止元件(106A),以使当所述第一卡止元件(106A)的运动受到限制时阻止所述第一插头(38,84)在所述待命位置与使用位置间的移动;且,所述第二插头(28,86)被分配第二卡止元件(106B),以使当所述第二卡止元件(106B)的运动受到限制时阻止所述第二插头(28,86)在所述待命位置与使用位置间的移动;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挡持滑块(100A),其在第一位置释放所述第一卡止元件(106A)的路径并在第二位置阻止所述第一卡止元件(106A)的路径,其中,所述第二卡止元件(106B)作用于所述第一挡持滑块(100A)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在移动导轨(92)上至少对所述第一挡持滑块(100A)进行导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朝着所述移动导轨(92)的一端至少对所述第一挡持滑块(100A)弹性地预加应力。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导轨(92)的长度选择为在任何时候只有所述第一卡止元件(106A)或所述第二卡止元件(106B)中的一个可接合在第一挡持滑块(100A)和第二挡持滑块(100B)间的空隙内。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挡持滑块(100A)设置于所述滑槽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挡持滑块(100A)设置于所述滑槽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挡持滑块(100A)设置于所述滑槽后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挡持滑块(100A)设置于所述滑槽后面。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使用至少一个第一长度的第一挡持滑块(100A)及第二长度的第二挡持滑块(100B),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使用至少一个第一长度的第一挡持滑块(100A)及第二长度的第二挡持滑块(100B),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止元件(106A)与第一插头(38,84)的导引元件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止元件(106A)与第一插头(38,84)的导引元件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止元件(106A)和所述第二卡止元件(106B)分别构造成能够与第一插头(38,84)和第二插头(28,86)的导引件(50,54,56,118)的一元件配合的单独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止元件(106A)和所述第二卡止元件(106B)分别构造成能够与第一插头(38,84)和第二插头(28,86)的导引件(50,54,56,118)的一元件配合的单独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止元件(106A)和/或所述第二卡止元件(106B)构造成可动杆。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止元件(106A)和/或所述第二卡止元件(106B)构造成可动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止元件(106A)和/或所述第二卡止元件(106B)构造成可倾斜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倾斜杆具有凸块(110),其能够接合在插头的导引元件的卡合部(112)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一锁定元件设置成将至少第一插头(38,84)或第二插头(28,86)阻止在使用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一锁定元件设置成将至少第一插头(38,84)或第二插头(28,86)阻止在使用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旅行转换插头(1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与设置于所述壳体外部的释放按钮(20)相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6196766.6 | 2016-11-01 | ||
EP16196766.6A EP3316422A1 (de) | 2016-11-01 | 2016-11-01 | Bequem bedienbarer reisesteckeradapter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17954U true CN207217954U (zh) | 2018-04-10 |
Family
ID=572268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81366.7A Active CN108011268B (zh) | 2016-11-01 | 2017-03-24 | 操作舒适的旅行转换插头 |
CN201720293409.6U Active CN207217954U (zh) | 2016-11-01 | 2017-03-24 | 操作舒适的旅行转换插头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81366.7A Active CN108011268B (zh) | 2016-11-01 | 2017-03-24 | 操作舒适的旅行转换插头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84637B2 (zh) |
EP (2) | EP3316422A1 (zh) |
JP (1) | JP2019534536A (zh) |
CN (2) | CN108011268B (zh) |
AU (1) | AU2017353341A1 (zh) |
WO (1) | WO201808312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2504512A (ja) * | 2019-05-30 | 2022-01-13 | 公牛集団股▲ふん▼有限公司 | 変換コネクタ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316422A1 (de) * | 2016-11-01 | 2018-05-02 | Travel Blue Limited | Bequem bedienbarer reisesteckeradapter |
US10790628B2 (en) * | 2018-05-18 | 2020-09-29 | Nvidia Corporation | Electronically actuated retaining latch for AC-DC adapter removable plug assembly |
USD900747S1 (en) * | 2019-07-02 | 2020-11-03 | Dongguan Wontravel Electric Co., Ltd. | Universal travel adapter |
GB2587784B (en) | 2019-07-15 | 2024-05-29 | Hyphenate Inc | Multi-plug adapter |
CN110829119B (zh) * | 2019-12-10 | 2025-01-03 | 深圳市欧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旅行转换插座的保护机构 |
TWI723674B (zh) * | 2019-12-12 | 2021-04-01 | 洋基科技有限公司 | 萬用轉接器結構 |
CN111478110A (zh) * | 2020-04-13 | 2020-07-31 | 东莞市佳旅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转换插头伸出机构 |
TWI733507B (zh) * | 2020-06-30 | 2021-07-11 | 映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單向斜插式連接器 |
USD986183S1 (en) * | 2023-02-22 | 2023-05-16 | Dongguan Shengquan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 Travel plug adapter |
USD1052531S1 (en) * | 2023-06-08 | 2024-11-26 | Yanli Zhang | Electric socket |
JP3248323U (ja) * | 2023-09-15 | 2024-09-13 | 東莞市佳旅電器有限公司 | 電力変換器用の変換導通構造 |
CN118117403B (zh) * | 2024-04-25 | 2024-07-05 | 上海拔山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机器人用电缆及喷涂机器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220139B1 (en) * | 2006-07-04 | 2007-05-22 | Hsi-Fan Chang | Universal power adapter |
CN101872911B (zh) | 2010-05-18 | 2012-11-07 | 智嘉通讯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旋转选择推出式多国电源转接器 |
DE102011014920B4 (de) | 2011-03-24 | 2013-02-21 | Xyz Science Co., Ltd. | Universeller Steckeradapter mit verschiedenen Steckstiftsätzen |
GB2494705B (en) * | 2011-09-16 | 2013-09-11 | Dg Int Holdings Ltd | An adaptor for adapting a mains plug and a mains cable featuring an adaptor mechanism |
CN104767059B (zh) * | 2014-01-08 | 2018-02-13 |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拼装插头 |
CN105576408B (zh) * | 2015-12-21 | 2017-11-28 | 公牛集团有限公司 | 具有按键选择功能的转换器 |
EP3316422A1 (de) * | 2016-11-01 | 2018-05-02 | Travel Blue Limited | Bequem bedienbarer reisesteckeradapter |
-
2016
- 2016-11-01 EP EP16196766.6A patent/EP3316422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
- 2017-03-24 CN CN201710181366.7A patent/CN108011268B/zh active Active
- 2017-03-24 CN CN201720293409.6U patent/CN207217954U/zh active Active
- 2017-11-01 AU AU2017353341A patent/AU201735334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11-01 JP JP2019522694A patent/JP2019534536A/ja active Pending
- 2017-11-01 US US16/346,852 patent/US1078463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1-01 EP EP17804453.3A patent/EP3535817B1/de active Active
- 2017-11-01 WO PCT/EP2017/077976 patent/WO2018083129A1/de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2504512A (ja) * | 2019-05-30 | 2022-01-13 | 公牛集団股▲ふん▼有限公司 | 変換コネクタ |
JP7025599B2 (ja) | 2019-05-30 | 2022-02-24 | 公牛集団股▲ふん▼有限公司 | 変換コネクタ |
US11398708B2 (en) | 2019-05-30 | 2022-07-26 | Gongniu Group Co., Ltd. | Convert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312395A1 (en) | 2019-10-10 |
CN108011268B (zh) | 2020-10-20 |
EP3535817A1 (de) | 2019-09-11 |
JP2019534536A (ja) | 2019-11-28 |
AU2017353341A1 (en) | 2019-05-02 |
CN108011268A (zh) | 2018-05-08 |
EP3535817B1 (de) | 2021-01-06 |
EP3316422A1 (de) | 2018-05-02 |
US10784637B2 (en) | 2020-09-22 |
WO2018083129A1 (de) | 2018-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217954U (zh) | 操作舒适的旅行转换插头 | |
CN207217824U (zh) | 可接地的简洁型旅行转换插头 | |
CN207217953U (zh) | 可安全运送的旅行转换插头 | |
CN206180325U (zh) | 旅行转换插头 | |
DE602005005266T2 (de) | Verbinder | |
DE102015006581A1 (de) | Verbinder und Zusammenbauverfahren hierfür | |
EP0338259B1 (de) | Modul für eine aus mehreren auf einem Träger nebeneinander angeordneten Modulen bestehenden Steuerung | |
EP2360330A2 (de) | Leiste und Leistenverbinder | |
DE102018002678A1 (de) | Verbinder und Zusammenbauverfahren | |
DE112015000827B4 (de) | Anordnung aus einem Verbinder, einem Solenoid und einem Ventilkörper | |
DE10001680C1 (de) | Mehrkanalige optische Koppelanordnung | |
DE102009041921B4 (de) | Hebeleingriffs-Verbinder | |
CN106030917A (zh) |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 |
DE112018001490T5 (de) | Verbinder | |
DE102004061888B4 (de) | Verbinder | |
DE102009030307A1 (de) | Verbinder und Zusammenbauverfahren hierfür | |
DE102017201455B4 (de) | Fahrzeugsitz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
WO2016096108A1 (de) | Hermaphroditischer steckverbinder | |
DE102015006580A1 (de) | Verbinder | |
CN207149843U (zh) | 可接地的安全旅行转换插头 | |
CN206302025U (zh) | 安全的旅行转换插头 | |
EP3459146A1 (de) | Leicht bedienbarer reisesteckeradapter | |
CN208580901U (zh) | 一种自锁插头 | |
DE112016000640T5 (de) | Verbinder | |
DE202011051961U1 (de) | Steckdosenadapt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