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7130090U - 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30090U
CN207130090U CN201720753485.0U CN201720753485U CN207130090U CN 207130090 U CN207130090 U CN 207130090U CN 201720753485 U CN201720753485 U CN 201720753485U CN 207130090 U CN207130090 U CN 207130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anoxic
pool
aerobic
hand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534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凯培
杨斯棋
沙萨
张鸣
张一鸣
李哲
吴作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7207534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30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30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30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包括: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二沉池(4)、提升泵池(5)、混合池(6)、絮凝池(7)、沉淀池(8)、滤布滤池(9)、加氯消毒池(10)、污泥泵房(11);处理池池体为直连池体,池底为整体池底,处理池相接池壁为共用池壁,处理池池体间通过廊道相通;该装置分布为中间部分、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相同,对称设置;厌氧池前边开有进水通道,加氯消毒池前边开有出水通道;中间部分的池体顶部建有辅助建筑物(12),辅助建筑物内安装有泵站、加药装置、加氯设备、污泥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集约化结构,节约了占地面积,其结构紧凑,节能效果明显。

Description

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主要来自住宅区、宾馆、酒店、医院及学校等,另外混合了企业经预处理过的部分工业废水。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基本采用以生物处理为核心,预处理、主体、精制三级组合的工艺。典型工艺路线为:一级预处理单元(格栅、曝气沉砂和初沉池)+二级生物处理单元(A2/O工艺或氧化沟工艺或SBR工艺等)+三级深度处理单元(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膜分离等)+消毒处理单元。城市污水经过一级预处理单元,主要去除了污水中悬浮杂物和砂砾,确保后续生物处理稳定运行。二级生物处理单元,在生物反应池中营造厌氧、缺氧、好氧环境,利用生物反应池中大量繁殖的活性污泥,降解水中污染物,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三级深度处理单元,主要通过混凝沉淀、过滤等技术手段,深度去除TP、SS、BOD5、CODCr等污染物,然后经过氯杀菌消毒,达标排放到水体或中水回用。
传统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方法,主要考虑各处理单体本身的功能以及组合工艺整体处理效果。由于各处理单体尺寸上的差异,尤其池体深度不同,无法做到共底设计,以及圆形、矩形、方形等结构形式上难于统一,因此,一般都采用独立的结构形式、各处理设施分散布置,整体占地面积较大。
随着我国城市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很多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厂面临扩建或提标改造,而前期预留用地不足问题凸显,需要考虑重新选址和征地;同时,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存在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该装置采用集约化结构,大大节约了占地面积,其结构紧凑,节能效果明显,具有运行费用低和处理效果好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提升泵池、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滤布滤池、加氯消毒池、污泥泵房;
所述处理池的池体为直连池体,处理池池底为整体池底,处理池相接池壁为共用池壁,各处理池池体间通过廊道相通;
所述处理池装置分布为中间部分、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相同,对称设置;
左边部分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厌氧池前边开有进水通道,厌氧池右边靠近中间部分,厌氧池左边设置为缺氧池,缺氧池左边设置为好氧池,在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后边设置二沉池;厌氧池左边靠近后部开有廊道,即缺口,与缺氧池相通;缺氧池左边靠近前部开有廊道,与好氧池相通;好氧池出水流向二沉池;
中间部分包括:提升泵池、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滤布滤池、加氯消毒池、污泥泵房,提升泵池接受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的二沉池自流进入的水,提升泵池内包含有混合池,通过泵将提升泵池水提升后进入到混合池,该混合池为并列的二个,混合池前边有絮凝池,絮凝池前边有沉淀池,混合池自流到絮凝池,絮凝池自流到沉淀池,二个沉淀池中间的正前方设置滤布滤池,沉淀池出水自流进入滤布滤池,滤布滤池右边为加氯消毒池,滤布滤池左边为污泥泵房,滤布滤池的水流入到加氯消毒池,加氯消毒池前边开有出水口;
所述中间部分的池体顶部建有辅助建筑物,辅助建筑物内安装有泵站、加药装置、加氯设备、污泥处理系统;
通过硝化液回流泵将好氧池内硝化液回流到缺氧池入口混合;通过污泥回流泵把二沉池内部分污泥回流到厌氧池入口,剩余污泥排放到污泥处理系统;
通过提升泵将提升泵池水提升进入到混合池,通过加药装置往混合池内投加混凝剂,通过加药装置往絮凝池内投加絮凝剂,通过污泥回流泵把沉淀池内物化污泥回流到混合池入口,通过加氯设备投加氯到加氯消毒池。
所述左边部分的缺氧池为三个,为前后排列,并通过位于端部的廊道相通;所述好氧池为三个,为左右排列,并通过位于端部的廊道相通。
所述左边部分的缺氧池为二个,为前后排列,并通过端部的廊道相通;所述好氧池为四个,第一个好氧池与缺氧池为前后排列,第二个至第四个好氧池为左右排列,并通过端部的廊道相通。
所述左边部分的缺氧池为四个,第一个至第三个为前后排列,第四个缺氧池与好氧池为左右并排排列,并通过端部的廊道相通;所述好氧池为二个,为左右排列,并通过端部的廊道相通。
所述端部为处理池池壁的端部,并且端部位于处理池相邻池壁的反相方向。
所述二沉池为前后排列,并通过廊道相通。
所述辅助建筑物内还安装除臭设施、进出水仪表、鼓风机房和电仪控制室。
本实用新型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采用处理池的池体为直连池体,处理池池底为整体池底,处理池相接池壁为共用池壁,各处理池池体间通过廊道相通;并且池型均采用适宜合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从而节约了连接管路、设施占地以及建筑材料,减少了工程投资,方便了运行管理,具有运行费用低和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主要集成了A2/O(厌氧-缺氧-好氧生物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池、二沉池、高效絮凝沉淀池、滤布滤池和氯消毒技术,被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可以达标排放或作为中水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针对城市污水中各个污染因子,选用了能够大幅度削减CODcr、BOD5、SS、TN、NH3-N、TP等污染物浓度,经济、高效、紧凑型技术方法,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本实用新型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采用集约化结构,利用处理池池顶布置辅助建筑物,与传统分散式构建筑物形式相比,大大节约了占地面积。
(2)采用共用整体池底,降低了土建施工难度;对单体做了变形设计,优化了单体的结构形式、统一了各单体高程差。
(3)采用单体共用池壁、降低了土建工程造价。采用直连池体结构形式,一是避免了过多的水头跌落,减小水头损失;二是采用优化的渠道连接,比传统管路连接水力损失小,节能效果明显。
(4)各单体直接连接在一起,缩短了池体间的管路连接,管材耗量大幅下降。
(5)一体化封闭式池顶结构,其池顶空地可布置绿化,和便于臭气收集与集中处理,场地环境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中:1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二沉池,5提升泵池,6混合池,7絮凝池,8高效沉淀池,9滤布滤池,10加氯消毒池,11污泥泵房,12辅助建筑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和图3,一种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包括: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二沉池4、提升泵池5、混合池6、絮凝池7、沉淀池8、滤布滤池9、加氯消毒池10、污泥泵房11、辅助建筑物12;
所述处理池的池体为直连池体,处理池池底为整体池底,处理池相接池壁为共用池壁,各处理池池体间通过廊道相通;
所述处理池装置分布为中间部分、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相同,对称设置;
左边部分包括: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和二沉池4,厌氧池1前边开有进水通道,厌氧池1右边靠近中间部分,厌氧池1左边设置为缺氧池2,缺氧池2左边设置为好氧池3,在厌氧池1、缺氧池2和好氧池3后边设置二沉池4;厌氧池1左边靠近后部开有廊道,即缺口,与缺氧池2相通;缺氧池2左边靠近前部开有廊道,与好氧池3相通;好氧池3出水流向二沉池4,二沉池4为前后排列,并通过廊道相通。
污水在厌氧池1、缺氧池2和好氧池3内停留一定时间,根据不同进水水质,缺氧池2和好氧池3停留时间可进行一定的调节,参见图2,部分厌氧池2区和好氧池3区可以变化。如:
所述左边部分的缺氧池2为三个,为前后排列,并通过端部的廊道相通;所述好氧池3为三个,为左右排列,并通过端部的廊道相通。
所述左边部分的缺氧池2为二个,为前后排列,并通过端部的廊道相通;所述好氧池3为四个,第一个好氧池3与缺氧池2为前后排列,第二个至第四个为左右排列,并通过端部的廊道相通。
所述左边部分的缺氧池2为四个,第一个至第三个为前后排列,第四个缺氧池2与好氧池3为左右并排排列,并通过端部的廊道相通;所述好氧池3为二个,为左右排列,并通过端部的廊道相通。
所述端部为处理池池壁的端部,并且端部位于处理池相邻池壁的反相方向。这样便于污水从一个进口流过整个处理池后从出口流出。
中间部分包括:提升泵池5、混合池6、絮凝池7、沉淀池8、滤布滤池9、加氯消毒池10、污泥泵房11,提升泵池5接受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的二沉池4自流进入的水,提升泵池5内包含有混合池6,通过泵将提升泵池5水提升后进入到混合池6,该混合池6为并列的二个,混合池6前边有絮凝池7,絮凝池7前边有沉淀池8,混合池6自流到絮凝池7,絮凝池7自流到沉淀池8,二个沉淀池8中间的正前方设置滤布滤池9,沉淀池8出水自流进入滤布滤池9,滤布滤池9右边为加氯消毒池10,滤布滤池9左边为污泥泵房11,滤布滤池9的水流入到加氯消毒池10,加氯消毒池10前边开有出水口。污泥泵房11内置放泵。
所述中间部分的池体顶部建有辅助建筑物12,辅助建筑物12内安装有泵站、加药装置、加氯设备、污泥处理系统。
将好氧池3内硝化液通过硝化液回流泵回流到缺氧池2入口混合;通过污泥回流泵把二沉池4内部分污泥回流到厌氧池1入口,剩余污泥排放到污泥处理系统。
将提升泵池5水通过提升泵提升进入到混合池6,通过加药装置往混合池6内投加混凝剂,通过加药装置往絮凝池7内投加絮凝剂,通过污泥回流泵把沉淀池8内物化污泥回流到混合池6入口;通过加氯设备投加氯到加氯消毒池10。
所述辅助建筑物12内还包括除臭设施、进出水仪表、鼓风机房和电仪控制室。
本实用新型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参见图1:
1、城市污水首先进入到一级预处理单元: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固体、无机颗粒杂质后,进入本实用新型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
2、在本实用新型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内,城市污水依次流经生物反应池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污水在厌氧池1、缺氧池2和好氧池3内停留一定时间,根据不同进水水质,缺氧池2和好氧池3停留时间可进行一定的调节,如图2所示,部分厌氧池2区和好氧池3区可以变化。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池装置的该单元内有两种回流系统,一是硝化液内回流系统,参见图1中的A回流,好氧池3内硝化液通过硝化液回流泵回流到缺氧池2入口混合。二是污泥外回流系统,参见图1中的B回流,通过污泥回流泵把二沉池4内部分污泥回流到厌氧池1入口,剩余污泥排放到污泥处理系统。污水中污染物总氮TN、总磷TP、CODcr、BOD5等均有较好去除率,好氧池3出水自流进入到二沉池4进行泥水分离。
3、二沉池4出水自流进入到提升泵池5,经二次提升后进入到混合池6进行物化反应,通过加药装置往混合池6内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泥水混合液自流进入到絮凝池7,再通过加药装置往絮凝池7内投加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絮凝反应后的混合液进入高效的沉淀池8,进行泥水分层,污水中悬浮物SS、总磷TP、CODcr和BOD5得到进一步去除。该混凝沉淀池单元设有一种污泥回流系统,参见图1中的C回流系统,沉淀池8内物化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回流到混合池6入口,通过循环晶析反应,提高了污泥沉降性、减少了药剂投加量。
4、沉淀池8出水自流进入滤布滤池9重力运行,经过滤布滤池9深度去除悬浮物SS。滤布滤池9是利用微孔过滤的原理截留SS,当滤布上微孔污堵到一定程度,水头损失增大后会根据水位差自动反冲洗。废水流入到加氯消毒池10,通过加氯设备投加氯,氯是一种强氧化剂,通过氧化破坏细胞壁的原理杀灭了污水中大量细菌及病毒,合格废水排入自然水体。
本实用新型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技术:
1、工艺设计和构筑物选型方面,充分考虑易于合建的因素,如采用A2/O(厌氧-缺氧-好氧生化法)工艺,池型结构灵活、满足与其其它单体结构尺寸的匹配性、协调性;采用滤布滤池技术,占地小、设备成套化安装简便可扩展性强、维护操作简单、结构上易于合建;采用平流式沉淀池替代圆形结构二沉池,矩形结构更易于合建。
2、采用水头损失小的处理技术和单体,如采用滤布滤池技术,替代水头损失大的连续流砂过滤技术,以降低单体高程差。
3、优化各单体水力结构设计,如采用渠道连接,使单体间水流通畅;缩小共建合璧单体的高程差等,最低限度降低水头损失。
4、优化各单体工艺参数,合理设计池体长宽深,使各单体结构形式、尺寸和高程上满足一体化结构和整体池底的要求。
5、利用多余的构筑物空间,设置污泥泵房等辅助性构筑物。
城市污水厂接纳的污水一般由生活污水和经预处理的部分工业废水组成,不同城市污水中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混合比例不同。污水水质受居民生活水平、生活用水量、工业种类、工业废水量以及污水收集方式等因素影响,不同城市污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BOD5、SS、氨氮、总磷等浓度有差异性。因此,根据具体进水、出水水质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池装置可以灵活替代、省略或增加部分处理步骤。
当工业废水比例较高时,城市污水存在污水可生化性差、水质波动性大的特点,需要增加处理步骤,在厌氧池1前增加一道水解酸化池,以提高污水可生化性,其他处理工序不变。
当处理含磷量较低的城市污水时,就不需要采用三级化学除磷工艺,省略高效混凝沉淀池单元,即混合池6、絮凝池7、沉淀池8。其他处理工序流程不变。
当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后需要中水回用时,需要替代部分处理步骤,可以采用深度处理MBR+超滤UF工艺,设置在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池装置的中间部分,替代混合池6、絮凝池7、沉淀池8、滤布滤池9,不改变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池装置的整体布置。
本实用新型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具有运行模式多样性,抗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高。采用改良式生化处理工艺,可以自动调控多点进水方式、调控污泥外回流比、调控混和液内回流比进行多模式运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包括: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二沉池(4)、提升泵池(5)、混合池(6)、絮凝池(7)、沉淀池(8)、滤布滤池(9)、加氯消毒池(10)、污泥泵房(11);
其特征是:
所述处理池的池体为直连池体,处理池池底为整体池底,处理池相接池壁为共用池壁,各处理池池体间通过廊道相通;
所述处理池装置分布为中间部分、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相同,对称设置;
左边部分包括: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和二沉池(4),厌氧池(1)前边开有进水通道,厌氧池(1)右边靠近中间部分,厌氧池(1)左边设置为缺氧池(2),缺氧池(2)左边设置为好氧池(3),在厌氧池(1)、缺氧池(2)和好氧池(3)后边设置二沉池(4);厌氧池(1)左边靠近后部开有廊道,即缺口,与缺氧池(2)相通;缺氧池(2)左边靠近前部开有廊道,与好氧池(3)相通;好氧池(3)出水流向二沉池(4);
中间部分包括:提升泵池(5)、混合池(6)、絮凝池(7)、沉淀池(8)、滤布滤池(9)、加氯消毒池(10)、污泥泵房(11),提升泵池(5)接受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的二沉池(4)自流进入的水,提升泵池(5)内包含有混合池(6),通过泵将提升泵池(5)水提升后进入到混合池(6),该混合池(6)为并列的二个,混合池(6)前边有絮凝池(7),絮凝池(7)前边有沉淀池(8),混合池(6)自流到絮凝池(7),絮凝池(7)自流到沉淀池(8),二个沉淀池(8)中间的正前方设置滤布滤池(9),沉淀池(8)出水自流进入滤布滤池(9),滤布滤池(9)右边为加氯消毒池(10),滤布滤池(9)左边为污泥泵房(11),滤布滤池(9)的水流入到加氯消毒池(10),加氯消毒池(10)前边开有出水口;
所述中间部分的池体顶部建有辅助建筑物(12),辅助建筑物(12)内安装有泵站、加药装置、加氯设备、污泥处理系统;
通过硝化液回流泵将好氧池(3)内硝化液回流到缺氧池(2)入口混合;通过污泥回流泵把二沉池(4)内部分污泥回流到厌氧池(1)入口,剩余污泥排放到污泥处理系统;
通过提升泵将提升泵池(5)水提升进入到混合池(6),通过加药装置往混合池(6)内投加混凝剂,通过加药装置往絮凝池(7)内投加絮凝剂,通过污泥回流泵把沉淀池(8)内物化污泥回流到混合池(6)入口,通过加氯设备投加氯到加氯消毒池(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左边部分的缺氧池(2)为三个,为前后排列,并通过位于端部的廊道相通;所述好氧池(3)为三个,为左右排列,并通过位于端部的廊道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左边部分的缺氧池(2)为二个,为前后排列,并通过端部的廊道相通;所述好氧池(3)为四个,第一个好氧池(3)与缺氧池(2)为前后排列,第二个至第四个好氧池(3)为左右排列,并通过端部的廊道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左边部分的缺氧池(2)为四个,第一个至第三个缺氧池为前后排列,第四个缺氧池(2)与好氧池(3)为左右并排排列,并通过端部的廊道相通;所述好氧池(3)为二个,为左右排列,并通过端部的廊道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端部为处理池池壁的端部,并且端部位于处理池相邻池壁的反相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二沉池(4)为前后排列,并通过廊道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辅助建筑物(12)内还安装除臭设施、进出水仪表、鼓风机房和电仪控制室。
CN201720753485.0U 2017-06-27 2017-06-27 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 Active CN207130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3485.0U CN207130090U (zh) 2017-06-27 2017-06-27 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3485.0U CN207130090U (zh) 2017-06-27 2017-06-27 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30090U true CN207130090U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32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53485.0U Active CN207130090U (zh) 2017-06-27 2017-06-27 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3009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4932A (zh) * 2018-11-09 2019-01-25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达标地表准四类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
CN109867356A (zh) * 2019-02-20 2019-06-11 湖南三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处理城镇污水的高浓度粉末载体生物流化床工艺
CN110171903A (zh) * 2019-05-06 2019-08-27 湖北山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微污染河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0304794A (zh) * 2019-07-11 2019-10-08 广州益方田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
CN113603314A (zh) * 2021-09-22 2021-11-05 福州大学 一种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13735383A (zh) * 2021-09-24 2021-12-03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集成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4932A (zh) * 2018-11-09 2019-01-25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达标地表准四类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
CN109867356A (zh) * 2019-02-20 2019-06-11 湖南三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处理城镇污水的高浓度粉末载体生物流化床工艺
CN110171903A (zh) * 2019-05-06 2019-08-27 湖北山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微污染河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0304794A (zh) * 2019-07-11 2019-10-08 广州益方田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
CN113603314A (zh) * 2021-09-22 2021-11-05 福州大学 一种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13735383A (zh) * 2021-09-24 2021-12-03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集成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30090U (zh) 集约化城市污水处理池装置
CN102775025B (zh) 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9264932A (zh) 一种达标地表准四类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
CN104230107B (zh) 一种a2/o+ mbr组合污水再生工艺及其装置
CN103819049B (zh)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2807302B (zh) 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的方法
CN109970289A (zh)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提标深度处理工艺及装置
CN107021597A (zh) 利用粉末活性炭改善生化及深度处理污水的系统及方法
CN103395948B (zh) Z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CN102515446B (zh) Bcm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及bcm污水生物处理工艺
CN101289263A (zh) 强化污泥过滤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
CN108996840A (zh) 强化生物脱氮与平板陶瓷膜组合的污水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CN113754210A (zh) 一种全地埋式钢筋砼结构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2375119U (zh) 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5480419U (zh) 组合式氧化沟与深床反硝化滤池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5975459U (zh) 一种全地埋式钢筋砼结构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CN209161788U (zh) 一种达标地表准四类水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CN105800751A (zh) 用于固液分离的重力沉降装置
CN208995330U (zh) 强化生物脱氮与平板陶瓷膜组合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0864907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09292980A (zh) 一种级数可调的多级ao-mbbr工艺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2945124U (zh) 一种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RU124674U1 (ru) Система очистки хозяйственно-бытовых сточных вод нефтегазодобывающих платформ и терминалов
CN101475293A (zh) 一种废水处理回用工艺
CN208545268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