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旨在解决燃烧器的热负荷和氮氧化物排放率相互制约,难以同时获得提升的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器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一第一火排和至少一第二火排,所述第一火排包括相互连接的喷火部和引射器;所述喷火部包括一面敞口的腔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敞口处的燃烧面板;所述引射器包括连接板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引射管,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引射管与所述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火排包括第二引射管,所述第二引射管内部形成气流通道,所述第二引射管的一端为与所述气流通道导通的入气口,所述第二引射管的另一端为与所述气流通道导通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形成有多个与所述气流通道导通的出火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火排和所述第二火排交替设置。
优选地,所述喷火部与至少两个所述引射器连接,且所述引射器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引射管均与所述腔体相连通。
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引射器平行并列设置。
优选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喷火部的敞口处形成有台阶,所述燃烧面板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台阶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射管包括面对设置的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之间形成所述气流通道;所述第二引射管的出气口设有第一搁板,所述第一搁板设于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之间,且所述第一搁板限定形成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多个第一出火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射管的出气口还设有第二搁板,所述第二搁板在所述第一出火孔内限定形成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二出火孔,所述第一出火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二出火孔的孔壁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地,所述燃烧面板为金属网或带蜂窝孔的陶瓷板,且所述燃烧面板上设置有催化剂。
优选地,所述燃烧器的点火针设置在第二火排的所述出火孔上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所述燃气热水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单个第一火排上设置有具有腔体的喷火部以及至少两个与该腔体相连通的第一引射管,燃气和空气从第一引射管进入喷火部,由于喷火部内的腔体是一个较封闭的空间,燃气和空气在腔体内混合以达到全预混效果,并在燃烧面板被点燃。由于单个引射器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引射管,这使得进气口的数量较多,燃气引射空气的能力增加,进而进入引射器的空气含量增加,空气和燃气在腔体内得到完全混合后,在燃烧面板处被点火针点燃,燃气得到充分燃烧,从而降低了氮氧化物的产生,同时提高了热效率;同时,第二火排在第二引射管内部形成气流通道,第二引射管一端为入气口,另一端形成多个与气流通道导通的出火孔,因此,第二引射管在入气口进行一次空气引射,并在出火孔位置进行二次空气补入,以实现通过较小的火孔面积承受较大的热负荷,从而第一火排与第二火排并列设置组成的燃烧器,有利于解决燃烧器的热负荷和氮氧化物排放率相互制约,难以同时获得提升的弊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烧器。
请参照图1至图4、图8及图11,在本实施例中,该燃烧器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一第一火排100和至少一第二火排200,所述第一火排100包括相互连接的喷火部110和引射器120;所述喷火部110包括一面敞口的腔体111以及设置在所述敞口处的燃烧面板113;所述引射器120包括连接板121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21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引射管122,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引射管122与所述腔体111相连通;所述第二火排200包括第二引射管,所述第二引射管内部形成气流通道210,所述第二引射管的一端为与所述气流通道210导通的入气口213,所述第二引射管的另一端为与所述气流通道210导通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形成有多个与所述气流通道210导通的出火孔220。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单个第一火排100上设置有具有腔体111的喷火部110以及至少两个与该腔体111相连通的第一引射管122,燃气和空气从第一引射管122进入喷火部110,由于喷火部110内的腔体111是一个较封闭的空间,燃气和空气在腔体111内混合以达到全预混效果,并在燃烧面板113被点燃。由于单个引射器120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引射管122,这使得进气口的数量较多,燃气引射空气的能力增加,进而进入引射器120的空气含量增加,空气和燃气在腔体111内得到完全混合后,在燃烧面板113处被点火针点燃,燃气得到充分燃烧,从而降低了氮氧化物的产生,同时提高了热效率;同时,第二火排200在第二引射管内部形成气流通道210,第二引射管一端为入气口213,另一端形成多个与气流通道210导通的出火孔220,因此,第二引射管在入气口213进行一次空气引射,并在出火孔220位置进行二次空气补入,以实现通过较小的火孔面积承受较大的热负荷,从而第一火排100与第二火排200并列设置组成的燃烧器,有利于解决燃烧器的热负荷和氮氧化物排放率相互制约,难以同时获得提升的弊端。
第一火排100和第二火排200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火排100在第一引射管122顶部设置腔体111,并在腔体111内设置燃烧面板113。腔体111提供燃气与空气的全预混空间,第一火排100形成全预混式火排;第二火排200直接在第二引射管顶部的开口(扩压区212的出口)处形成多个出火孔220,由于出火孔220尺寸较小,因此,第二火排200在第二引射管的入气口213进行一次空气引射,燃气燃烧过程中,在出火孔220处还会进行二次空气补入,第二火排200形成大气式火排。第一火排100和第二火排200结合使用,该燃烧器能达到全预混式和大气式结合的燃烧效果,大气式可以在较小火孔面积时承受较大热负荷,在相同燃气流量状态下,大气式燃烧没有全预混燃烧释放的温度高,其效率低于全预混,大气式燃烧可以使较小空间内的热负荷增加。全预混的燃烧方式可满足低氮要求,以使燃气燃烧后产生的氮氧化物降低。在具体应用时,可以通过燃烧器的结构设计,使全预混燃烧起主导作用,而大气式的燃烧方式起辅助作用,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
在现有技术中,燃烧器常采用强鼓水平式引射浓淡结构或水冷式结构来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但是强鼓水平式引射浓淡结构需要使用风机等,材料成本较高;水冷式结构需要使用导热管穿过若干个火排,导致燃烧器的整体尺寸较大,材料成本也较高。采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只需要在引射器120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第一引射管122的数量,并使用具有腔体111的喷火部110代替现有的出火板即可,与以上两种方式相比,燃烧器的整体尺寸较小,材料成本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压铆的方式制造该引射器120,其中,设置在连接板121上的至少两个引射器120之间通过点焊的方式连接,并将连接板121的边缘进行包边处理。
第一火排100和第二火排200的区别可以仅在于出火结构的区别(第一火排100设置敞口的腔体111和燃烧面板113,而第二火排200的第二引射管直接在出气口形成多个出火孔220),而第一火排100和第二火排200的引射器部位结构可以相同,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火排200的第二引射管可以为单个或者单排,也可以呈两排以上的矩阵式分布,具体的,第二火排200中的各个第二引射管的排列方式和数量可以参照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火排100的引射器结构中的第一引射管122的排列方式和数量设置。本实施例中,燃烧器由七个第一火排100和六个第二火排200组成,每个第二火排200设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火排100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二火排200设置一个引射管。当然,所述第一火排100和第二火排200的数量不以此为限。
优选地,所述第一火排100和所述第二火排200交替设置。第一火排100由于设置了腔体111和燃烧面板113,因此,第一火排100的头部占据较大空间,第二火排200的头部占据较小空间,两个第一火排100之间预留出较小位置,以便于安装第二火排200,在两个第一火排100之间通过第二火排200实现大气式燃烧,可以提高燃烧器的整体热负荷。由于大气式燃烧中的火焰传递距离更远,因此,第一火排100和第二火排200交替设置时,燃烧器的火焰传递效果更好。
当然,第一火排100和第二火排200并列设置的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在两个第一火排100之间设置至少两个第二火排200。当至少两个第二火排200连续设置时,第二火排200并列设置的区域在燃烧时需要补入更多的二次空气,过多二次空气补入将拉高燃烧火焰,提高燃烧过程产生的氮氧化物量,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火排100和第二火排200交替设置的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一火排100中,所述喷火部110与至少两个所述引射器120连接,且所述引射器120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引射管122均与所述腔体111相连通。根据燃烧器和燃气用具内部的实际排布,可以相应选择合适形状的喷火部110,以图6的纵横方向进行说明,当喷火部110的横向方向较长时,可以将至少两个引射器120排列于同一直线上,实现多个第一引射管122与喷火部110的腔体111相连通;当喷火部110的纵向方向较长时,可以将至少两个引射器120平行并列设置。以下对至少两个引射器120平行并列设置的情况进行说明。
燃烧器的单个第一火排100上可以设置有平行并列的两个引射器120,每个引射器120上设置有三个第一引射管122,单个第一火排100总共有六个引射口123,即进气口。燃烧器的单个第一火排100上也可以设置有平行并列的三个引射器120,每个引射器120上设置有三个第一引射管122,单个第一火排100总共有九个引射口123,即进气口。将单个第一火排100上设有多个平行排列的立式引射器120,以及立式引射器120上设有多个第一引射管122,可大大提高引射能力,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适应性能强,其全预混燃烧,不仅可以提高热效率和热负荷,还可以提高使用该燃烧器的燃气用具的质量和使用指标,并能满足整机低氮氧化物排放的使用要求。
当然,第一火排100也可以是单排多点进气的结构,也即单个第一火排100上设置有一个引射器120,该引射器12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引射管122。请参见图4至图10,第一火排可以为两点进气结构,也可以为三点进气结构。此时,三点进气结构的第一火排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以参照图6所示的两点进气结构的第一火排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可以理解,在燃烧器中,所述第一火排1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具体地,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火排100平行并列设置。第一火排100数量的增加使得燃烧界面的面积相应增加,可以起到迅速加热的作用。如果将该燃烧器应用在燃气热水器中,燃气热水器可以达到即开即热的用水效果。
请再次参照图4至图10,所述第一引射管122包括供气体流通的引射口123和扩压段125,所述引射口123和所述扩压段125之间通过混合段124连接,所述喷火部110设置在所述扩压段125的出口处,且所述腔体111与所述扩压段125相连通。燃气由燃气阀经燃气管道从喷嘴300喷射入各引射口123,燃气在混合段124混合一次空气后经由扩压段125喷入喷火部110的腔体111,并从燃烧面板113喷出燃烧。第一引射管122可以呈T型或烟斗型,烟斗型的第一引射管122常用于强鼓水平式引射浓淡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T型的第一引射管122,其占用空间小,而且由于第一引射管122为立式结构,有利于第一火排100以及喷嘴300的排布,另外,可以适量增加混合段124的长度,有利于提高燃气和空气的预混效果,有利于燃气燃烧更加充分。
请再次参阅图7,该燃烧器还包括喷嘴300,各个所述喷嘴300分别与一个引射口123或一个入气口213(图11)一一对应设置。燃烧器上可设置喷气长管,喷气长管与燃气管道连通,喷气长管上设有多个喷嘴300。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单个第一火排100中的引射口123增加,使得对应引射口的喷嘴300的孔径可以相应减小。以下进行说明,现有技术中,单个第一火排100上的引射口123为一个,引射口123的口径较大,对应的喷嘴300的孔径也相应较大,比如1.2mm,在本实用新型中,以第一火排100为单排三点进气的结构进行说明,由于单个第一火排100上的引射口123为三个,那么对应引射口123设置的喷嘴300的孔径只需要0.4mm。当喷嘴300的孔径越小,燃气从喷嘴300中喷出的流速越快,有利于引射更多一次空气进行助燃,从而促进燃气的完全燃烧。
请参照图11,沿第二火排200的入气方向到出气方向,依次设置第二引射管的入气口213、混合区211、扩压区212,出火孔220形成于扩压区212的出口,其中混合区211和扩压区212形成于第二引射管的气流通道210内。当燃烧器处于使用状态时,燃气由燃气阀经燃气管道从喷嘴300喷射入各入气口213,从第二火排200的入气口213进入的燃气在入气口213引射进一次空气,燃气和一次空气进入混合区211形成可燃性预混气体,该可燃性预混气体通过扩压区212的扩压作用后从出火孔220喷出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冷热空气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流,因此二次空气可以进入出火孔220所在区域,有效地补充燃烧所需的氧气,从而使燃烧更加充分稳定,提高了燃烧器的热效率和适应能力。
请再次参照图6,该燃烧器还包括密封条130和压板140,所述密封条130设置在所述喷火部110背向所述敞口的一侧上,所述扩压段125的端部设置有翻边126,所述翻边126设置在所述密封条130和所述压板140之间,所述压板140与所述喷火部110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扩压段125与腔体111之间需要密封连接,避免燃气和空气外漏。密封连接方式有多种,比如,扩压段125的侧壁与腔体111的侧壁通过激光焊接实现密封固定;或者,引射器120与喷火部110一体成型;或者,通过使用螺钉150或卡扣连接压板140和喷火部110的方式将引射器120与喷火部110可拆卸固定连接,有利于燃烧器的维修,而且在翻边126和喷火部110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条130,可以保证燃气和空气不会外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固定件160,所述喷火部110的敞口处形成有台阶112,所述燃烧面板113通过所述固定件160固定在所述台阶112上。喷火部110的腔体111中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从燃烧面板113上的通孔喷出,并被点火针点燃,通过固定件160固定放置在喷火部110台阶112上的燃烧面板113可以保证燃烧面板113的平整度,从而保证火焰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1至图13,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射管包括面对设置的第一片体230和第二片体240,所述第一片体230和所述第二片体240之间形成所述气流通道210;所述第二引射管的出气口设有第一搁板250,所述第一搁板250设于所述第一片体230和所述第二片体240之间,且所述第一搁板250限定形成与所述气流通道210连通的多个第一出火孔221。第一出火孔221的形状不限,可以为圆形、方形、条形及任意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具体的,可以使第一搁板250向第一出火孔221内凸出形成凸台223,以减小第一出火孔221的孔径,第一出火孔221的孔径减小,有利于提高气体在第一出火孔221的流速,避免火焰在燃烧时出现回火现象。
第一搁板250可以包括面对设置的第一板体251和第二板体252,第一板体251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一直板部253和第一弯折部254,第二板体252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二直板部255和第二弯折部256,第一板体251的第一直板部253与第二板体252的第二直板部255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出火孔221之间,第一板体251的第一弯折部254和第二板体252的第二弯折部之间形成该第一出火孔221,进一步地,形成于第一出火孔221的凸台223可以由第一板体251的第一弯折部254向第一出火孔221内凸出形成,也可以由第二板体252的第二弯折部向第一出火孔221内凸出形成。
更优选的,所述第二引射管的出气口还设有第二搁板260,所述第二搁板260在所述第一出火孔221内限定形成与所述气流通道210连通的第二出火孔222,所述第一出火孔221的孔壁与所述第二出火孔222的孔壁之间存在间隙。第二出火孔222的形状不限。在第一出火孔221内形成第二出火孔222,有利于将第一出火孔221分割成多个小孔,以进一步减小第二火排200的出火孔220面积。第二出火孔222的孔壁可以与第一出火孔221的孔壁之间存在间隙。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搁板260包括面对设置的第三板体261和第四板体262,第三板体261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三直板部263和第三弯折部264,第四板体262包括交替连接的第四直板部265和第四弯折部266,第三板体261的第三直板部263与第四板体262的第四直板部265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出火孔222之间,第三板体261的第三弯折部264和第四板体262的第四弯折部266之间形成该第二出火孔222。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可以在每一个第一出火孔221之间形成至少两个第二出火孔222,该凸台223对应两个第二出火孔222的连接位置设置。
进一步的,第二引射管中,第一片体230两边缘和第二片体240的两边缘分别固定一体,且中间形成该气流通道210;第一搁板250和第二搁板260分别设置于第一片体230和第二片体240之间,第一搁板25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片体230的边缘和第二片体240的边缘之间,以实现第一搁板250的固定,第二搁板260的两端固定于第一片体230的边缘和第二片体240的边缘之间,以实现第二搁板260的固定。更进一步地,第一片体230和第二片体240中的其中一者的两端可以分别延伸出弯折边,该弯折边的弯折形成收容空间,第一片体230和第二片体240中的另一者的两端,以及第一搁板250的两端和第二搁板260的两端,分别收容于两个收容空间,并被该弯折边夹持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面板113为金属网或带蜂窝孔的陶瓷板,且所述燃烧面板12上设置有催化剂。当然,燃烧面板12也可以选用其他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在燃烧面板12上添加催化剂可以将氮氧化物还原,从而降低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第一火排100的面对喷嘴300的一侧还可以设置火排支架170(图7),所述火排支架170的面对第一火排100的一侧延伸至引射口123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引射管122内部连通,所述火排支架170的面对喷嘴300的一侧延伸形成延伸臂,以通过延伸臂环绕形成与喷嘴300相对的气体容置空间。
所述燃烧器还设置有点火针、感应针及打火板,其中,该感应针用于检测是否产生火焰;打火板靠近点火针设置,以接收点火针放电点火时由针尖释放的火花,此火花穿过燃气将火点燃,点火针的针尖与打火板的最佳距离为4~5mm。点火针与感应针与电控器连接,并受点空气控制。
更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的点火针设置在第二火排200的所述出火孔220上方。具体的,由于大气式燃烧形成明显的火焰,其点火效果更好且反应速度更快,因此,可以将点火针设置在第二火排200的出火孔220上方。当然,将点火针设置在第一火排100的喷火部上方,也同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燃气热水器,该燃气热水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燃烧器。该燃烧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燃气热水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