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94835U - 牙间刷 - Google Patents
牙间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994835U CN206994835U CN201720321403.5U CN201720321403U CN206994835U CN 206994835 U CN206994835 U CN 206994835U CN 201720321403 U CN201720321403 U CN 201720321403U CN 206994835 U CN206994835 U CN 2069948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othbrush
- wire
- bristles
- interdental brush
- tee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9/00—Arrangements of the bristles in the brush body
- A46B9/02—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bristles in relation to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e.g. inclined, in rows, in groups
- A46B9/04—Arranged like in or for toothbrush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15/00—Other brushes; Brushes with additional arrangements
- A46B15/0055—Brush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normally separate from the brushing process, e.g. combs, razors, mirrors
- A46B15/0069—Brushes fitted with a interdental devices, e.g. toothpick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2200/00—Brush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s, uses or applications
- A46B2200/10—For human or animal care
- A46B2200/1066—Toothbrush for cleaning the teeth or dentures
- A46B2200/108—Inter-dental toothbrush, i.e. for cleaning interdental spaces specifically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牙间刷,包括:牙刷主体,及牙刷头,其具备固定于所述牙刷主体的线材、和固定于所述线材外周面的牙刷毛,其中,连接所述牙刷毛的各个末端的多个线段形成三角形,由此能够容易插入连接牙龈和牙龈的两个牙齿之间的区域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牙间刷,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于去除牙齿之间牙菌斑的牙间刷。
背景技术
通常,在摄取食物后,为了去除普通牙刷很难刷干净的牙齿和牙齿之间的异物,使用一端或者两端尖尖地形成的牙签或牙间刷(Interdental Brush)而去除牙齿之间的异物。即,牙签和牙间刷用于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
更具体地,牙签由木材、塑料、淀粉制作,在去除牙齿和牙齿之间的食物残渣中使用。此时,如果牙齿之间的间隔窄,则牙签尖尖的端部很难进入到牙齿之间,由此不易去除食物残渣,而且因存在坚硬且尖尖的尾部容易折断的问题,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制作并使用着安装有刷子的牙间刷。
通常,牙间刷包括:使用者能够用手把持的牙刷主体;以及在牙刷主体的一侧端部形成的牙刷头。并且,线材;插入在相互搓合而成的两个线材之间并被固定的刷子。
即,牙间刷通过线材从牙齿和牙齿之间的缝隙进退的动作以及摩擦牙齿之间的刷子来去除食物残渣。
但是,对于现有的牙间刷而言,牙刷毛以圆形固定于线材,进入到使用者的牙龈和于牙龈连接的两个牙齿之间的深处存在局限性,因此,存在有午饭去除牙龈和牙齿之间角落处的牙菌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对此,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容易插入于使用者的牙龈和与牙龈连接的两颗牙齿之间的区域,而且还能够清洗牙龈和两颗牙齿之间的区域内的三个方向的深处,从而能够提高牙菌斑的去除效率的牙间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牙间刷,可包括:牙刷主体;以及牙刷头,其具备固定于所述牙刷主体的线材、固定于所述线材外周面的多个牙刷毛,其中,连接所述牙刷毛的各个末端的多个线段能够形成三角形。
所述多个牙刷毛包括:第一牙刷毛,其在以所述线材为基准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牙刷毛,其在以所述线材为基准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三牙刷毛,其在以所述线材为基准的第三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牙刷毛的各个长度互相相同,并且大于其他牙刷毛的长度。
所述线材与所述牙刷主体所形成的角度可以是锐角。
所述线材与所述牙刷主体所形成的角度可以是74度-90度。
还可以包括用于使所述牙刷主体和所述线材连接的连接构件。
所述连接构件可以具有圆锥形状。
所述牙刷头可以在所述牙刷主体的相反方向的所述线材的一端具备挂止部。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牙间刷,连接牙刷毛的各个末端的多个线段形成三角形,由此不仅能够容易插入使用者的牙龈和与牙龈连接的两颗牙齿之间的区域,而且还能够洗净牙龈和两颗牙齿之间的区域内的三个方向的深处,从而提高牙菌斑的去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牙间刷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牙刷头的主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牙刷主体与牙刷头的连接角度的说明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牙间刷的使用状态图。
符号说明
100:牙间刷
110:牙刷主体
120:牙刷头
121:线材
122:牙刷毛
122a、122b、122c:第一、第二、第三牙刷毛
123:挂止部
130:连接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在各个附图的构成要素中附加参照附图标记,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使表示在不同的附图上,也应注意尽可能地具有相同的符号。另外,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并非限定或限制于此,当然也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变更来多种多样地实施。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牙间刷100包括牙刷主体110、牙刷头120以及连接构件130。通过将具备线材121、和固定在线材121外周面的多个牙刷毛122的牙刷头120固定于牙刷主体110,并且连接牙刷毛122的各个末端的多个线段形成三角形,由此能够容易插入使用者的牙龈和与牙龈连接的两个牙齿之间的区域,且提高牙菌斑去除效率。
牙刷主体110可以呈形成为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长度长的杆状,但并非限定于此,可以形成为使用者的把持变得容易的形状。牙刷头120可固定于牙刷主体110上部的外周面。
参考图1至图3,牙刷头120可以包括线材121、牙刷毛122以及挂止部123。
线材121可以通过连接构件130固定于牙刷主体110。此时,固定于牙刷主体110的线材121与牙刷主体110(与牙刷主体110呈水平的假想线A(图3中的上下方向))所形成的角度θ优选为锐角。尤其,线材121与牙刷主体110所形成的角度优选为74度以上且小于90度。
如此地,线材121与牙刷主体110所形成的角度应该为74度以上且小于90度的理由是,当使用者清洗牙齿之间时,线材121容易插入牙齿之间,线材121与牙刷主体110所形成的角度为74度以上且小于90度时,使用者在使用牙间刷100的过程中没有什么不便之处,但是,当线材121与牙刷主体110所形成的角度为90度以上的钝角时,使用者为了将线材121插入齿间之间,需要将嘴张开的相对较大,或者难以将线材121从牙齿的内侧方向插入牙齿之间。当线材121与牙刷主体110所形成的角度为小于74度的小角度时,在清洗门牙时,会存在牙刷主体110挂在使用者的下巴或脸颊等的不便。
另外,通过以下方式来算出线材121与牙刷主体110所形成的作为最小角度的74度。
最小角度的74度是,在清洗牙齿门牙时牙刷主体110不挂在使用者的下巴或脸颊的最小角度,为算出最小角度,需要有使牙刷主体110和线材121连接的连接构件130的厚度、以及从使用者的门牙至下巴的最大长度。
通常,从使用者的门牙至下巴的长度不超过10cm,因此,所述的最大长度设定为10cm,连接构件130的厚度适当地设定为1.7cm-2.61cm。
然后,将最大长度和厚度代入下述方程式1,由此算出最小角度。
<方程式1>
最小角度=tan-1(Lm/T)
在方程式1中,Lm是从使用者的门牙至下巴的最大长度,T是连接构件130的厚度。当方程式1的Lm中代入10,T中代入2.61时,能够算出75度,当方程式1的Lm中代入10,T中代入1.7时,能够算出74度,因此,最小角度可以为74度。
如此地,如果线材121以锐角固定于牙刷主体110,则在清洗牙齿之间时,在嘴比之前张开得更小的状态下,从牙齿的内侧方向插入牙齿之间会变得容易,并且能够解除牙刷主体110挂在下巴或脸颊等的不便。
而且,线材121可以由多个构成。线材121为两个时,可以形成为相互搓合的形状。牙刷毛122可固定在这种线材121之间。
牙刷毛122通过插入在两个线材121之间来固定在线材121的外周面。如果线材121在使用者的牙齿之间来回进行进退运动,牙刷毛122会摩擦牙齿之间,从而能够去除牙齿之间的牙菌斑。
牙刷毛122为多个,多个牙刷毛122可以包括第一牙刷毛122a、第二牙刷毛122b以及第三牙刷毛122c。
第一牙刷毛122a可以在以线材121为基准的第一方向(图2中的e方向)上延伸而成。
第二牙刷毛122b可以在以线材121为基准的第二方向(图2中的f方向)上延伸而成。
第三牙刷毛122c可以在以线材121为基准的第三方向(图2的g方向)上延伸而成。
第一、第二、第三牙刷毛122a、122b、122c的各个长度互相相同,并且大于多个牙刷毛122中的其他牙刷毛的长度。
由此,当以线材121作为中心轴观察牙刷毛122时,连接牙刷毛122的各个末端的多个线段B形成三角形形状。采用这种呈三角形的牙刷毛122的牙间刷100,容易插入于使用者的牙龈、与牙龈连接的两个牙齿之间的区域,并且能够提高牙菌斑的去除效率。
另外,在牙刷主体110的相反方向的线材121的一端可以具备挂止部123。当线材121在使用者的牙齿之间来回进行进退运动时,挂止部123防止线材121从牙齿之间完全脱离,并且防止线材121再次插入牙齿之间,从而能够提高牙间刷100的刷牙便利性。
连接构件130可以呈圆锥形状。如图1所示,如果连接构件130呈圆锥形状,牙间刷100的整体形状可形成为小鸟头部的形状。因牙间刷100具有可爱的设计款式,会提高使用者的亲切感。
连接构件130的底面可以固定在牙刷主体110上侧的外周面,牙刷头120可固定于连接构件130的顶点。此时,牙刷头120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构件130的顶点。由此,可以容易用新的牙刷头替换牙刷头120。
参考图4,可以确认到由使用者的牙龈210、与牙龈210连接的两个牙齿220、以及牙龈210和牙齿220之间形成的区域230。
如上所述,如果固定于线材121的牙刷毛122的形状呈现为三角形,则三角形的牙刷毛220容易插入于牙龈210和牙齿220之间的区域230,并且也能够清洗牙龈210和牙齿220之间的区域230内的三个方向的深处。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牙间刷100通过使连接牙刷毛122的各个末端的多个线段呈现三角形,由此不仅容易插入于使用者的牙龈和与牙龈连接的两颗牙齿之间的区域,而且也能够清洗牙龈和两个牙齿之间的区域内的三个方向的深处,从而能够提高牙菌斑去除效率。
以上的说明只不过是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只要是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的修订、变更以及替换。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实施例及附图不是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不会被这种实施例及附图而限定。
Claims (7)
1.一种牙间刷,其特征在于,包括:
牙刷主体;以及
牙刷头,具备固定于所述牙刷主体的线材、和固定于所述线材外周面的多个牙刷毛,
所述多个牙刷毛包括:
第一牙刷毛,以所述线材为基准朝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牙刷毛,以所述线材为基准朝第二方向延伸,以及
第三牙刷毛,以所述线材为基准朝第三方向延伸;
在与所述线材垂直的剖面上,所述第一牙刷毛、所述第二牙刷毛、所述第三牙刷毛的末端构成三角形的顶点,所述多个牙刷毛中除了所述第一牙刷毛、所述第二牙刷毛、所述第三牙刷毛以外的牙刷毛延伸至所述三角形的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间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牙刷毛、所述第二牙刷毛、所述第三牙刷毛的各个长度相互相同,并且大于所述多个牙刷毛中除了所述第一牙刷毛、所述第二牙刷毛、所述第三牙刷毛以外的牙刷毛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间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材与所述牙刷主体所形成的角度是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间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材与所述牙刷主体所形成的角度为74度以上且小于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间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牙刷主体和所述线材连接的连接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间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呈圆锥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间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牙刷头在所述牙刷主体的相反方向的所述线材的一端具备挂止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60037707A KR20170111723A (ko) | 2016-03-29 | 2016-03-29 | 치간칫솔 |
KR10-2016-0037707 | 2016-03-2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994835U true CN206994835U (zh) | 2018-02-13 |
Family
ID=60140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32140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94835U (zh) | 2016-03-29 | 2017-03-29 | 牙间刷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20170111723A (zh) |
CN (1) | CN206994835U (zh) |
-
2016
- 2016-03-29 KR KR1020160037707A patent/KR20170111723A/ko not_active Ceased
-
2017
- 2017-03-29 CN CN201720321403.5U patent/CN20699483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70111723A (ko) | 2017-10-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49246B (zh) | 牙线棒结构 | |
JP3206056U (ja) | L字型歯ブラシ | |
TWM555209U (zh) | 可替換潔牙組 | |
KR101857103B1 (ko) | 치은열구 칫솔 | |
KR101673095B1 (ko) | 치아 교정장치가 부착된 치아를 닦기 위한 교정용 칫솔 | |
CN206994835U (zh) | 牙间刷 | |
CN204930715U (zh) | 乳牙刷结构 | |
KR101780003B1 (ko) | 절곡칫솔모가 구비되는 칫솔 | |
JP6071386B2 (ja) | 歯ブラシ | |
KR200469882Y1 (ko) | 칫솔 | |
CN207306741U (zh) | 牙签刷结构 | |
CN201468393U (zh) | 牙间刷 | |
CN205813941U (zh) | 多瓣型刷毛结构 | |
CN208863687U (zh) | 一种缓冲牙刷头 | |
CN217161327U (zh) | 一种刷头及牙刷 | |
KR200283021Y1 (ko) | 이쑤시개 | |
KR102337467B1 (ko) | 칫솔 | |
CN205866366U (zh) | 刷毛捻丝结构 | |
JP3148794U (ja) | 歯茎磨き重視の歯ブラシ | |
CN115530518A (zh) | 一种前牙舌侧专用牙刷刷头及牙刷 | |
CN115715624A (zh) | 一种弧形牙刷刷头及牙刷 | |
KR20170111720A (ko) | 치간칫솔 | |
KR20230155667A (ko) | 설태 제거부를 갖는 칫솔 | |
CN204683812U (zh) | 具有刷毛的牙签 | |
TWM597120U (zh) | 牙籤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