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10685U -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910685U CN206910685U CN201720876667.7U CN201720876667U CN206910685U CN 206910685 U CN206910685 U CN 206910685U CN 201720876667 U CN201720876667 U CN 201720876667U CN 206910685 U CN206910685 U CN 2069106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plate
- lying
- damping effect
- board
- rotating 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为中空结构,且第一支撑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支撑板内套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卡槽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设有卡杆,所述卡杆的两端均依次贯穿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并连接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位于卡杆两侧的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该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能够调节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增加了使用人群的范围,且减震效果好,增加了使用者使用的舒适性,能够进行手臂的锻炼,增加了运动项目的多样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
背景技术
长时间的电脑工作势必影响到人的健康,这种影响是日积月累,日趋严重的,不注意和放任的态度都将导致日后身体机能的恶变,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仰卧板不光是健美器材,更能舒缓腰肌劳损者的背部筋膜劳损,一天两组共计60次的收背运动将使背部变得轻松,当然,在这之后,最重要的还是保持正确的坐姿,平躺仰卧板上,双脚分别勾住前圆管,双手附于耳侧,做仰卧起坐运动,可锻炼腹部肌肉。现有的仰卧板存在减震效果差,导致使用者使用不舒适,且只能进行仰卧起坐的锻炼,不能进行其他的锻炼,功能单一,不能调节高度,造成使用的人群范围小,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减震效果差,功能单一,不能调节高度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为中空结构,且第一支撑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支撑板内套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卡槽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设有卡杆,所述卡杆的两端均依次贯穿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并连接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位于卡杆两侧的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设有锁紧杆,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设有板体,所述板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对称设有两个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之间第二弹性装置,且两个移动块远离第二弹性装置的一端设有推板,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分别与凹槽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上套接有两个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与板体之间设有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交叉设置,且交叉处设有转轴,所述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与转轴均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的上端均设有与板体相抵的滚珠,且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之间设有第一弹性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上均设有与锁紧杆对应的螺孔,所述锁紧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螺孔,且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锁紧杆均为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橡胶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装置与第二弹性装置均为弹簧。
优选地,两个所述推板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推动把手,所述推动把手的外侧套设有橡胶圈。
优选地,所述滑动杆上套接有第三弹性装置,所述第三弹性装置位于两个滑动块之间,且第三弹性装置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中,该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使用者在板体上完成仰卧起坐的运动,运动过程中,板体受到的力,作用于两个滚珠上,两个滚珠向外边移动,使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绕转轴转动,挤压第一弹性装置,完成受力的减震缓冲,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且通过调升第二支撑板在第一支撑板内的高度,通过卡杆实现固定,再通过限位装置对卡杆进行位置限定,完成整体高度的调节,以适用于不同的人群,且通过推拉推动把手,两个推板通过第二弹性装置作用,实现拉伸与收缩,可以帮助使用者完成手臂的锻炼,增加了运动的多样性,避免了仰卧板只能做仰卧起坐的单一性。该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能够调节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增加了使用人群的范围,且减震效果好,增加了使用者使用的舒适性,能够进行手臂的锻炼,增加了运动项目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的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弹性装置、2推板、3板体、4滚珠、5第一转动杆、6第二弹性装置、7转轴、8第二转动杆、9滑动块、10滑动杆、11第二支撑板、12卡杆、13第一支撑板、14底座、15第一限位板、16第二限位板、17第一限位块、18第二限位块、19锁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包括底座14,底座14的上端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支撑板13,第一支撑板13为中空结构,且第一支撑板13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槽,第一支撑板13内套设有第二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1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卡槽对应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内设有卡杆12,卡杆12的两端均依次贯穿第二支撑板11与第一支撑板13并连接有限位装置,通过调升第二支撑板11在第一支撑板13内的高度,通过卡杆12实现固定,再通过限位装置对卡杆12进行位置限定,完成整体高度的调节,以适用于不同的人群,限位装置包括位于卡杆12两侧的第一限位板15与第二限位板16,第一限位板15与第二限位板16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17与第二限位块18,第一限位块17与第二限位块18之间设有锁紧杆19,第二支撑板11的上端设有板体3,使用者在板体3上完成仰卧起坐的运动,板体3内设有空腔,空腔内对称设有两个移动块,两个移动块之间第二弹性装置6,且两个移动块远离第二弹性装置6的一端设有推板2,底座14的上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滑动杆10,滑动杆10的两端分别与凹槽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滑动杆10上套接有两个滑动块9,两个滑动块9与板体3之间设有第一转动杆5与第二转动杆8,第一转动杆5与第二转动杆8交叉设置,且交叉处设有转轴7,第一转动杆5、第二转动杆8与转轴7均为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5与第二转动杆8的上端均设有与板体3相抵的滚珠4,且第一转动杆5与第二转动杆8之间设有第一弹性装置1,运动过程中,板体3受到的力,作用于两个滚珠4上,两个滚珠4向外边移动,使第一转动杆5与第二转动杆8绕转轴7转动,挤压第一弹性装置1,完成受力的减震缓冲,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限位块17与第二限位块18上均设有与锁紧杆19对应的螺孔,锁紧杆19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螺孔,且第一限位块17、第二限位块18与锁紧杆19均为螺纹连接,第一限位板15与第二限位板16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橡胶板,第一弹性装置1与第二弹性装置6均为弹簧,两个推板2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推动把手,推动把手的外侧套设有橡胶圈,通过推拉推动把手,两个推板2通过第二弹性装置6作用,实现拉伸与收缩,可以帮助使用者完成手臂的锻炼,增加了运动的多样性,橡胶圈的使用增加了使用者的握持感,滑动杆10上套接有第三弹性装置,第三弹性装置位于两个滑动块9之间,且第三弹性装置为弹簧,成本低,容易获取。
本实用新型中,该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使用者在板体3上完成仰卧起坐的运动,运动过程中,板体3受到的力,作用于两个滚珠4上,两个滚珠4向外边移动,使第一转动杆5与第二转动杆8绕转轴7转动,挤压第一弹性装置1,完成受力的减震缓冲,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且通过调升第二支撑板11在第一支撑板13内的高度,通过卡杆12实现固定,再通过限位装置对卡杆12进行位置限定,完成整体高度的调节,以适用于不同的人群,且通过推拉推动把手,两个推板2通过第二弹性装置6作用,实现拉伸与收缩,可以帮助使用者完成手臂的锻炼,增加了运动的多样性,避免了仰卧板只能做仰卧起坐的单一性。该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能够调节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增加了使用人群的范围,且减震效果好,增加了使用者使用的舒适性,能够进行手臂的锻炼,增加了运动项目的多样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包括底座(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4)的上端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支撑板(13),所述第一支撑板(13)为中空结构,且第一支撑板(13)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支撑板(13)内套设有第二支撑板(11),所述第二支撑板(11)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卡槽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设有卡杆(12),所述卡杆(12)的两端均依次贯穿第二支撑板(11)与第一支撑板(13)并连接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位于卡杆(12)两侧的第一限位板(15)与第二限位板(16),所述第一限位板(15)与第二限位板(16)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17)与第二限位块(18),所述第一限位块(17)与第二限位块(18)之间设有锁紧杆(19),所述第二支撑板(11)的上端设有板体(3),所述板体(3)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对称设有两个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之间第二弹性装置(6),且两个移动块远离第二弹性装置(6)的一端设有推板(2),所述底座(14)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滑动杆(10),所述滑动杆(10)的两端分别与凹槽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10)上套接有两个滑动块(9),两个所述滑动块(9)与板体(3)之间设有第一转动杆(5)与第二转动杆(8),所述第一转动杆(5)与第二转动杆(8)交叉设置,且交叉处设有转轴(7),所述第一转动杆(5)、第二转动杆(8)与转轴(7)均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5)与第二转动杆(8)的上端均设有与板体(3)相抵的滚珠(4),且第一转动杆(5)与第二转动杆(8)之间设有第一弹性装置(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17)与第二限位块(18)上均设有与锁紧杆(19)对应的螺孔,所述锁紧杆(19)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螺孔,且第一限位块(17)、第二限位块(18)与锁紧杆(19)均为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5)与第二限位板(16)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橡胶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装置(1)与第二弹性装置(6)均为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推板(2)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推动把手,所述推动把手的外侧套设有橡胶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10)上套接有第三弹性装置,所述第三弹性装置位于两个滑动块(9)之间,且第三弹性装置为弹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76667.7U CN206910685U (zh) | 2017-07-19 | 2017-07-19 |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76667.7U CN206910685U (zh) | 2017-07-19 | 2017-07-19 |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910685U true CN206910685U (zh) | 2018-01-23 |
Family
ID=61348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87666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10685U (zh) | 2017-07-19 | 2017-07-19 |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91068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79006A (zh) * | 2018-06-14 | 2018-09-28 |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具有足底按摩作用的下肢保健装置 |
-
2017
- 2017-07-19 CN CN201720876667.7U patent/CN20691068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79006A (zh) * | 2018-06-14 | 2018-09-28 |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具有足底按摩作用的下肢保健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899070U (zh) | 一种多功能多用途健身器 | |
TW410165B (en) | Swing training machine | |
CN105163815A (zh) | 健身器材 | |
US20190160327A1 (en) | Exercise Apparatus | |
CN105080066A (zh) | 手臂拉力健身器 | |
CN206138645U (zh) | 多功能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器 | |
CN203829549U (zh) | 双划练臂健肌器 | |
CN206910685U (zh) |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仰卧板 | |
RU102194U1 (ru) | Гантель разборная (варианты) | |
CN103657043B (zh) | 超等长铁饼核心力量训练及运动信息反馈监控装置 | |
CN206642328U (zh) | 一种体育教学用踢足球脚力锻炼装置 | |
CN109107103A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腿部健身器 | |
CN110681119B (zh) | 一种用于手臂部背部按摩及颈部训练的健身器 | |
CN205391552U (zh) | 多功能健身康复装置 | |
CN104922861A (zh) | 肩扛健肌器 | |
CN203829552U (zh) | 胸大肌扩展练肌器 | |
CN105582644A (zh) | 臂力推压练习器 | |
CN203790520U (zh) | 体育运动用热身器械 | |
CN204034176U (zh) | 一种多功能健身器材 | |
CN103657042B (zh) | 超等长下固定转体核心力量训练及信息反馈监控的装置 | |
CN203829550U (zh) | 蹬伸练肌器 | |
CN209123309U (zh) | 一种坐式划船训练器 | |
CN209092669U (zh) | 一种划船训练模拟系统 | |
CN201431737Y (zh) | 一种运动健身器 | |
CN112057808A (zh) |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腿部锻炼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