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34110U - 智能座椅 - Google Patents
智能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34110U CN206734110U CN201720446251.1U CN201720446251U CN206734110U CN 206734110 U CN206734110 U CN 206734110U CN 201720446251 U CN201720446251 U CN 201720446251U CN 206734110 U CN206734110 U CN 2067341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shion
- seat
- headrest
- backrest
- drive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47978 Major minor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86 memory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座椅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智能座椅。智能座椅适用于三排座汽车的第二排左右两侧的座椅,以给后排乘客上下车提供便利。触发装置接收用户指令后对控制器输出触发指令,控制器控制坐垫驱动机构工作使得坐垫移动以腾出空间,便于后排上下车。在后排上下车结束后,触发装置接收用户指令后再次对控制器输出触发指令,控制器控制坐垫驱动机构工作使得坐垫复位,简化了第二排乘客以往手动调节座椅的繁琐步骤,更加容易操作,节省时间,舒适度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座椅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智能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车用自动折叠座椅多用于主驾驶座和副驾驶座,而随着家庭用车的需求越来越高,三排座汽车后排上下车比较麻烦,第二排座椅的自动折叠功能不够智能,座椅位置记忆的功能多用于主驾驶座,第二排乘客在后排乘客上下车后需要手动调节座椅恢复之前位置,比较麻烦,舒适度较差。并且目前的自动折叠座椅的安全性能还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座椅,以解决现有三排座汽车第二排乘客在后排乘客上下车后要手动调节座椅恢复之前位置操作麻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座椅,其为三排座汽车中的第二排座椅,其包括:
座椅装置,其包括坐垫;
驱动装置,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坐垫移动的坐垫驱动机构,所述坐垫驱动机构具有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坐垫;
在接收到用户指令时输出触发指令的触发装置;以及
在接收到所述触发指令时控制所述坐垫驱动机构工作使所述坐垫移动以腾出空间或者使所述坐垫复位的控制器,所述触发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坐垫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驱动件及用于将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坐垫并使所述坐垫前后移动的第一传动组件;
或者,所述坐垫驱动机构为用于驱动所述坐垫前后倾摆的第二转动驱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坐垫上设有在检测出该坐垫上存在压力时抑制所述坐垫移动的压力传感器;
和/或,所述坐垫的前侧设有在检测出该坐垫的前侧存在障碍物时抑制所述坐垫移动的安全保护识别探头;
和/或,所述坐垫的后侧设有在检测出所述坐垫的后侧存在障碍物时抑制所述坐垫复位的复位识别探头。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装置还包括摆动设置于所述坐垫的靠背,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靠背向所述坐垫靠拢的靠背驱动机构,所述靠背驱动机构具有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于所述靠背;所述智能座椅还包括位置记忆装置,其包括用于记录所述靠背的初始位置信息的靠背位置传感器,所述靠背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装置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靠背的头枕,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头枕移动的头枕驱动机构,所述头枕驱动机构具有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头枕;所述位置记忆装置还包括用于记录所述头枕的初始位置信息的头枕位置传感器,所述头枕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头枕驱动机构包括第三转动驱动件及用于将所述第三转动驱动件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头枕并使所述头枕上下移动的第二传动组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坐垫的外侧的手动调节按钮。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调节按钮包括靠背手动调节开关、头枕手动调节开关和/或坐垫手动调节开关,所述靠背手动调节开关与所述靠背驱动机构电连接,所述头枕手动调节开关与所述头枕驱动机构电连接,所述坐垫手动调节开关与所述坐垫驱动机构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位置记忆装置,其包括用于记录所述坐垫的初始位置信息的坐垫位置传感器,所述坐垫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装置为手势识别探头。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智能座椅适用于三排座汽车的第二排左右两侧的座椅,以给后排乘客上下车提供便利。触发装置接收用户指令后对控制器输出触发指令,控制器控制坐垫驱动机构工作使得坐垫移动以腾出空间,便于后排上下车。后排上下车结束,触发装置接收用户指令后再次对控制器输出触发指令,控制器控制坐垫驱动机构工作使得坐垫复位,简化了第二排乘客以往手动调节座椅的繁琐步骤,更加容易操作,节省时间,舒适度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智能座椅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智能座椅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座椅,其为三排座汽车中的第二排座椅,其包括座椅装置10,其包括坐垫11;驱动装置20,其包括用于驱动坐垫11移动的坐垫驱动机构21,坐垫驱动机构21具有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出端连接于坐垫11;在接收到用户指令时输出触发指令的触发装置30;以及在接收到触发指令时控制坐垫驱动机构21工作使坐垫移动以腾出空间或者使坐垫11复位的控制器40,触发装置30与控制器40电连接。
智能座椅适用于三排座汽车的第二排左右两侧的座椅,以给后排乘客上下车提供便利。触发装置30接收用户指令后对控制器40输出触发指令,控制器40控制坐垫驱动机构21工作使得坐垫11移动以腾出空间,便于后排上下车。在后排上下车结束后,触发装置30接收用户指令后再次对控制器40输出触发指令,控制器40控制坐垫驱动机构21工作使得坐垫复位,简化了第二排乘客以往手动调节座椅的繁琐步骤,更加容易操作,节省时间,舒适度好。
控制器40为ECU,用于获取触发装置30的触发指令,分析判断处理指令,控制坐垫驱动机构21工作。控制器40主要由车身控制器和锁体控制器组成。操作按钮分为折叠开关和手动调节按钮70。折叠开关位于中控,用于主副驾手动开启智能座椅在腾出空间与复位之间的切换功能。
驱动装置20由送电机构(图未示)送电,送电机构采用门碰式送电机构,驱动装置20的各个驱动件和操作按钮均连于车身控制器,车身控制器的电源输出端和信号端分别连于门碰式送电机构的相对应动导电柱。
进一步地,坐垫驱动机构21包括第一转动驱动件及用于将第一转动驱动件的动力传递至坐垫11并使坐垫11前后移动的第一传动组件。第一转动驱动件与第一传动组件安装于坐垫11的下方。第一转动驱动件可以为电机。第一传动组件可以为齿轮齿条机构、丝杠螺母传动机构或其它将转动转换为直线移动的传动机构。比如,第一传动组件为齿轮齿条机构,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条与坐垫固定连接。第一转动驱动件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齿条与坐垫前后移动,此处齿条作为第一输出端。
进一步地,坐垫11上设有在检测出该坐垫11上存在压力时抑制坐垫11移动的压力传感器51。当座椅上有人或物时,压力大于一定范围时,压力传感器51自动识别,即使使用触发装置30和手动调节按钮70也不会触发折叠,并在误操作的情况下报警提示。
进一步地,坐垫11的前侧设有在检测出该坐垫11的前侧存在障碍物时抑制坐垫11移动的安全保护识别探头52。当中排座位前方一定区域内有人或物体时,安全保护识别探头52自动识别,即使使用触发装置30和手动调节按钮70也不会触发折叠,并在误操作的情况下报警提示。安全保护识别探头52为红外探头或其它类型的识别探头。
进一步地,坐垫11的后侧设有在检测出坐垫11的后侧存在障碍物时抑制坐垫11复位的复位识别探头53。当座椅移动以腾出空间后,折叠锁紧机构锁紧,乘客可进入后排就坐。复位识别探头53自动识别,若有人上下车或者有物体在一定范围内遮挡座椅复位路径,即使使用触发装置30和手动调节按钮70也不会触发折叠,并在误操作的情况下报警提示。复位识别探头53识别坐垫11的后侧无障碍物,乘客已在后排就座或者已下车,座椅自动复位,更加智能,更加便捷。复位识别探头53为红外探头或其它类型的识别探头。
压力传感器51、安全保护识别探头52、复位识别探头53、折叠锁紧机构、折叠释放机构均作为智能保护装置,可以保护前后两排乘客不受操作失误引起的意外伤害。折叠锁紧机构中的锁紧电机连于锁体控制器,折叠释放机构中的开锁电机连于门碰式送电机构的对应静导电柱上,同时锁体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和信号端也连于碰式送电机构的对应静导电柱上。
进一步地,座椅装置10还包括摆动设置于坐垫11的靠背12,驱动装置20还包括用于驱动靠背12向坐垫11靠拢的靠背驱动机构22,靠背驱动机构22具有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连接于靠背12;智能座椅还包括位置记忆装置60,其包括用于记录靠背12的初始位置信息的靠背位置传感器62,靠背位置传感器62与控制器40电连接。靠背位置传感器62检测并记录靠背12的初始位置,在靠背12需要复位时,控制器40依据靠背位置传感器62的靠背12初始位置信息,驱动靠背驱动机构22以调节靠背12位置,使其复位。靠背驱动机构22可以为电机或其它转动驱动件。
进一步地,座椅装置10还包括滑动设置于靠背12的头枕13,驱动装置20还包括用于驱动头枕13移动的头枕驱动机构23,头枕驱动机构23具有第三输出端,第三输出端连接于头枕13;位置记忆装置60还包括用于记录头枕13的初始位置信息的头枕位置传感器63,头枕位置传感器63与控制器40电连接。头枕位置传感器63检测并记录头枕13的初始位置,在头枕13要复位时,控制器40依据头枕位置传感器63的头枕初始位置信息,驱动头枕驱动机构23以调节头枕13位置,使其复位。
进一步地,头枕驱动机构23包括第三转动驱动件231及用于将第三转动驱动件231的动力传递至头枕13并使头枕13上下移动的第二传动组件232。第二转动驱动件安装于靠背12的一侧,第二传动组件232安装于靠背12内。第二转动驱动件可以为电机。第二传动组件232可以为齿轮齿条机构、丝杠螺母传动机构或其它将转动转换为直线移动的传动机构。比如,第二传动组件包括软轴与丝杠螺母传动机构,软轴将第二转动驱动件的动力传递至丝杠,丝杠转动带动螺母上下移动,螺母与头枕固定连接,从而带动头枕上下移动,此处螺母作为第三输出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位置记忆装置60,其包括用于记录坐垫11的初始位置信息的坐垫位置传感器61,坐垫位置传感器61与控制器40电连接。坐垫位置传感器61用于记录坐垫11的初始位置信息,在坐垫11需要复位时,控制器40依据坐垫位置传感器61的坐垫11初始位置信息,驱动坐垫驱动机构21以调节坐垫11的位置,使其复位。
位置记忆装置60使得智能座椅带有位置记忆功能,能够记录当前状态的位置信息,当有后排乘客上下车后,座椅复位时会自动还原已记录的位置信息,包括坐垫11前后位置、靠背12张角和头枕13高度。第二排乘客在调节一次座椅到舒适位置后立即能够自动记录位置信息,在后排乘客上下车后自动复位,免去二次调节的麻烦,更加智能,更注重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座椅折叠前,由头枕位置传感器63、靠背位置传感器62、坐垫位置传感器61分别记录头枕13高度、靠背12倾角、坐垫11前后位置信息。并在座椅复位后由相应的驱动机构23、22、21将座椅调整至原位。当智能座椅被触发折叠以腾出空间时,头枕13先降下至最低位置,然后靠背12向前折叠靠拢于坐垫11,最后坐垫11向前移动。靠背位置传感器62、头枕位置传感器63、坐垫位置传感器61能检测并记录被检测物位置,为现有技术。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坐垫11的外侧的手动调节按钮70,可手动调节坐垫11前后位置、靠背12张合角度及头枕13高度。
进一步地,手动调节按钮70包括靠背手动调节开关72、头枕手动调节开关73和/或坐垫手动调节开关71,靠背手动调节开关72与靠背驱动机构22电连接,头枕手动调节开关73与头枕驱动机构23电连接,坐垫手动调节开关71与坐垫驱动机构21电连接。靠背手动调节开关72、头枕手动调节开关73、坐垫手动调节开关71可以手动使用来控制相应的驱动机构来调节靠背12倾角、头枕13高度、坐垫11前后位置。
进一步地,触发装置30为手势识别探头。手势识别探头在识别出手势后,向控制器40输出触发指令使控制器40工作,使智能座椅在腾出空间与复位之间切换。当乘客需要进入后排座位或需要从后排座位下车时只需要在中排车门框上部内侧的一定距离内挥手即可触发座椅折叠,然后即可上下车。若不想等待座椅自动复位,可再次挥手,触发座椅复位。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容易操作,手势识别更加方便车内乘客下车和车外乘客上车。手势识别探头属于现有技术。触发装置还可以是按钮。
请参阅图3、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座椅,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座椅大致相同,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驱动装置20包括用于驱动靠背12向坐垫11靠拢的靠背驱动机构22、用于驱动头枕13移动的头枕驱动机构23;位置记忆装置60包括用于记录靠背12的初始位置信息的靠背位置传感器62、用于记录头枕13的初始位置信息的头枕位置传感器63。坐垫驱动机构21为用于驱动坐垫11前后倾摆的第二转动驱动件。
在本实施例中,当乘客需要进入第三排座位时,车门外用手触发触发装置30,触发座椅折叠以腾出空间。当座椅折叠完成后,乘客可进入后排就坐。后排乘客可于车内触发触发装置30后就坐,座椅延时复位。控制器40记录有触发复位功能的时间。通过触发座椅复位功能后,经过一定时间后,控制器40发送触发指令,控制驱动装置20工作使座椅复位。若不想等待座椅自动复位,可再次挥手,触发座椅复位。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容易操作,手势识别更加方便车内乘客下车和车外乘客上车。
第二排座椅折叠以腾出空间前,由头枕位置传感器63、靠背位置传感器62分别记录头枕13高度、靠背12倾角的位置信息。并在座椅复位后由相应的驱动机构23、22将座椅调整至折叠前位置。当座椅被触发折叠时,头枕13先降下至最低位置,然后靠背12先向前折叠至最低位置,然后由第二转动驱动件将整个座椅向前倾摆。手动调节按钮70包括靠背手动调节开关72、头枕手动调节开关73,控制相应的驱动机构来调节头枕13高度、靠背12倾角位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其为三排座汽车中的第二排座椅,其包括:
座椅装置,其包括坐垫;
驱动装置,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坐垫移动的坐垫驱动机构,所述坐垫驱动机构具有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坐垫;
在接收到用户指令时输出触发指令的触发装置;以及
在接收到所述触发指令时控制所述坐垫驱动机构工作使所述坐垫移动以腾出空间或者使所述坐垫复位的控制器,所述触发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驱动件及用于将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坐垫并使所述坐垫前后移动的第一传动组件;
或者,所述坐垫驱动机构为用于驱动所述坐垫前后倾摆的第二转动驱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上设有在检测出该坐垫上存在压力时抑制所述坐垫移动的压力传感器;
和/或,所述坐垫的前侧设有在检测出该坐垫的前侧存在障碍物时抑制所述坐垫移动的安全保护识别探头;
和/或,所述坐垫的后侧设有在检测出所述坐垫的后侧存在障碍物时抑制所述坐垫复位的复位识别探头。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装置还包括摆动设置于所述坐垫的靠背,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靠背向所述坐垫靠拢的靠背驱动机构,所述靠背驱动机构具有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于所述靠背;所述智能座椅还包括位置记忆装置,其包括用于记录所述靠背的初始位置信息的靠背位置传感器,所述靠背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装置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靠背的头枕,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头枕移动的头枕驱动机构,所述头枕驱动机构具有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头枕;所述位置记忆装置还包括用于记录所述头枕的初始位置信息的头枕位置传感器,所述头枕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驱动机构包括第三转动驱动件及用于将所述第三转动驱动件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头枕并使所述头枕上下移动的第二传动组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坐垫的外侧的手动调节按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调节按钮包括靠背手动调节开关、头枕手动调节开关和/或坐垫手动调节开关,所述靠背手动调节开关与所述靠背驱动机构电连接,所述头枕手动调节开关与所述头枕驱动机构电连接,所述坐垫手动调节开关与所述坐垫驱动机构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记忆装置,其包括用于记录所述坐垫的初始位置信息的坐垫位置传感器,所述坐垫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为手势识别探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46251.1U CN206734110U (zh) | 2017-04-25 | 2017-04-25 | 智能座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46251.1U CN206734110U (zh) | 2017-04-25 | 2017-04-25 | 智能座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34110U true CN206734110U (zh) | 2017-12-12 |
Family
ID=60561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446251.1U Active CN206734110U (zh) | 2017-04-25 | 2017-04-25 | 智能座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34110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81820A (zh) * | 2019-06-14 | 2019-09-27 | 江北区和丰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 | 一种座椅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N111762067A (zh) * | 2020-07-01 | 2020-10-13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座椅自动回位控制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274846A (zh) * | 2021-11-23 | 2022-04-05 |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键式后排便携进出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4954151A (zh) * | 2022-05-11 | 2022-08-30 |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座椅自动调节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5352328A (zh) * | 2022-09-20 | 2022-11-18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座舱及汽车 |
-
2017
- 2017-04-25 CN CN201720446251.1U patent/CN20673411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81820A (zh) * | 2019-06-14 | 2019-09-27 | 江北区和丰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 | 一种座椅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N111762067A (zh) * | 2020-07-01 | 2020-10-13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座椅自动回位控制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274846A (zh) * | 2021-11-23 | 2022-04-05 |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键式后排便携进出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4954151A (zh) * | 2022-05-11 | 2022-08-30 |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座椅自动调节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5352328A (zh) * | 2022-09-20 | 2022-11-18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座舱及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734110U (zh) | 智能座椅 | |
CN205768776U (zh) | 一种车辆驾驶的智能控制装置 | |
CN110965893B (zh) | 车辆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 |
US11155185B2 (en) | Control of a seating arrangement | |
JP2019073242A (ja)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
JP2009279997A (ja) | 座席制御装置 | |
CN109455117A (zh) | 带记忆功能的智能调节座椅 | |
CN111071157B (zh) | 踏板伸缩装置和车辆 | |
JP2019023026A (ja) | 車両用操作検出装置及び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 |
US12144768B2 (en) | Boarding/deboarding controller | |
CN111169336B (zh) | 控制车辆组件的方法和装置、车辆 | |
CN208010183U (zh) | 车门开关组件和车辆 | |
CN201261498Y (zh) | 一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 | |
CN214189386U (zh) | 一种车辆座椅控制装置及车辆 | |
CN206841220U (zh) | 一种可自动拆装的儿童安全座椅 | |
CN115520071A (zh) | 调节汽车座椅开门的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 |
CN108382173B (zh) | 一种汽车用雨天自动关闭天窗 | |
CN104709038B (zh) | 用于闩锁车辆折叠式车顶的机构 | |
CN218948988U (zh) | 主驾驶室内的座椅调整装置和车辆 | |
CN113479118A (zh) | 一种副驾驶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KR20190044969A (ko) | 통합형 운전환경 설정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5774705A (zh) | 一种座椅姿态控制方法及系统 | |
KR101071285B1 (ko) | 복합 기능을 갖는 차량용 헤드레스트 | |
KR20210068702A (ko) | 자동차용 시트의 홀로그램 스위치 시스템 | |
CN221873929U (zh) | 踏步装置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