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07756U - 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及汽蒸锅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及汽蒸锅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507756U CN206507756U CN201621303900.4U CN201621303900U CN206507756U CN 206507756 U CN206507756 U CN 206507756U CN 201621303900 U CN201621303900 U CN 201621303900U CN 206507756 U CN206507756 U CN 2065077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 steam
- decatize
- valve
- delivery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3
- 235000014347 soup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3
- 101100298222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ot-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53615 Thermal bur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0741 Hyperpyre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555 catalytic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087 diges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2000 influenz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72 mea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097 nutrien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63 ring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及汽蒸锅系统,该汽蒸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扣于锅体的上方;所述锅盖的中部设置有把手;所述锅体内部设置有锥型的气嘴,气嘴的出口处设置有向下倒扣的蒸汽导流罩,蒸汽导流罩的上部设置有防溅盘,蒸汽导流罩的底部出口处设置有环形收口结构,环形收口结构与气嘴的外周面贴合,在环形收口结构的内圈设置有多条朝同一方向倾斜的用于输送蒸汽的气道;所述锅体底部设置有环形底沿。本实用新型可以一锅多用,既能作为传统的汽蒸锅使用,又可以作为火锅使用,且优化了蒸汽导流罩的加工工艺,降低了加工难度,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及汽蒸锅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烹饪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历代百姓和厨师通过交流、积累和专研,最终发明和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众多烹饪方法。据《中国烹饪辞典》统计,全国各地所有菜肴烹饪方法有四百多种,常用的包括烧、煮、汆、涮、炖、熬、煨、炸、煎、贴、炒、爆、熘、熏、烤和蒸。其中,蒸是以水蒸气作为传热媒介,利用高热将原料蒸熟,温度在100℃以上,可以使成菜原汁原味、原形、原样和柔软鲜嫩,而且营养素保存率高,容易消化。因此,蒸这一烹饪方法广为流传至今。
近段时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质量越来越注重,使得中国餐饮迎来了一些机遇和变化;同时,也给餐饮器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相关业内人士已经对汽锅做出来许多改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现有汽锅蒸汽导流罩的气道加工复杂,使得加工成本颇高;而且,开锅后有汤汁溅出;此外,蒸汽停供后,导流罩和输汽管道内形成的真空会抽出锅内的汤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及汽蒸锅系统,使得汽蒸锅的使用更加方便,优化了蒸汽导流罩的气道加工工艺,降低了加工成本,有效地防止了汤汁飞溅,而且可以避免蒸汽导流罩和送汽管内形成的真空造成锅内的汤汁回流。
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扣于锅体的上方;所述锅盖的中部设置有把手;所述锅体内部设置有锥型的气嘴,气嘴的出口处设置有向下倒扣的蒸汽导流罩,蒸汽导流罩的上部设置有防溅盘,蒸汽导流罩的底部出口处设置有环形收口结构,环形收口结构与气嘴的外周面贴合,在环形收口结构的内圈设置有多条朝同一方向倾斜的用于输送蒸汽的气道;所述锅体底部设置有环形底沿。
本实用新型摒弃了原蒸汽导流罩内腔的气道设计,直接在蒸汽导流罩的底部出口处设置的环形收口结构上设置多条朝同一方向倾斜的气道,优化了蒸汽导流罩的加工工艺,降低了加工难度,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蒸汽导流罩上部设置的防溅盘可以防止开锅后汤汁溅出。环形底沿的设计使得汽蒸锅便于放置,或者摞在另一汽蒸锅上。
优选地,所述锅盖上同一侧设置有1-3个汽孔,汽孔面积的总和为50mm2- 320mm2,所有汽孔离锅盖中心的距离小于环形底沿离锅体中心的距离。汽孔设置在锅盖上的同一侧其目的是为了手提锅盖时可以避开汽孔,避免烫伤;汽孔面积总和的限定使得多个汽蒸锅摞在一起使用时,水蒸气能够实现高效的输送;汽孔和环形底沿的设计便于多个汽蒸锅摞在一起时蒸汽的输送以及对食材的烹饪。
优选地,所述锅体底部设置的环形底沿可叠放在另一锅盖的上方,且下方锅盖的把手的外径与上方锅体的气嘴对应位置的内径的间隙为2-5mm。
优选地,所述气道的数量为6-24条。气道的设计和数量的增加可以降低蒸汽出口压力,减轻开锅后的沸腾强度。
优选地,所述蒸汽导流罩的防溅盘的外周边缘具有向下的翻边。防溅盘的翻边设计有效地防止开锅后的汤汁飞溅。
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系统,包括上述的汽蒸锅以及汽管组件和蒸汽发生装置,所述汽管组件包括送汽管、密封圈、桌面销孔、三通接头、阀门和连接软管;所述送汽管的上部设置有凸沿,密封圈套装在送汽管的上部且置于凸沿上,在凸沿和桌面销孔之间设置有套装在送汽管外侧的伸缩弹簧;送汽管的上端由汽蒸锅下部伸入到该汽蒸锅的气嘴内,送汽管的下端穿过桌面上设置的桌面销孔与三通接头的出气端连接,三通接头的一进气端与阀门连接,三通接头的另一进气端设置有单向泄气阀;阀门与蒸汽发生装置通过连接软管连接。三通接头设置的单向泄气阀可以避免蒸汽停供后蒸汽导流罩和送汽管内形成的真空造成锅内的汤汁回流,导致送汽管的清洁不便或堵塞;或者再次通汽时,送汽管内的汤汁又被冲进锅体内,从而污染食材,影响食物的口感。阀门可以开闭水蒸气的供应。
优选地,所述三通接头与阀门之间设置有用于收集管道冷凝水的滴水接盘。滴水接盘可以收集管道的冷凝水,并且在通蒸汽时将其蒸发掉。
优选地,所述锅体置于汽管组件的上方,锅体的气嘴内腔与送汽管上部的密封圈紧密贴合形成密封。气嘴内腔与送汽管的密封圈形成贴合密封,避免了水蒸气在气嘴和汽管组件接触区域发生泄漏,从而降低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可以一锅多用,既能作为传统的汽蒸锅使用,又可以作为火锅使用。汽蒸锅和汽管组件的配合使用,使得汽蒸锅烹饪食物更加简单,更容易掌握。同时,蒸汽导流罩的环形收口结构以及环形收口结构设置的气道,优化了蒸汽导流罩的加工工艺,降低了加工难度,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汽管组件上设置的单向泄气阀可以避免蒸汽停供后导流罩和输汽管道内形成的真空造成锅内的汤汁回流,造成送汽管的清洁不便或堵塞;或者再次通汽时,送汽管内的汤汁又被冲进锅体内,从而污染食材,影响食物的口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实施例1蒸汽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蒸汽导流罩的仰视图;
图5为图3中A向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1锅盖的俯视图;
图7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汽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锅体,11-气嘴,12-环形底沿,13-蒸汽导流罩,131-防溅盘, 132-环形收口结构,133-气道,2-锅盖,21-汽孔,22-把手,3-水蒸气装置, 31-器体,32-蒸锅盖,33-通孔,4-汽管组件,41-送汽管,411-凸沿,412-伸缩弹簧,42-密封圈,43-桌面销孔,44-三通接头,45-单向泄气阀,46-阀门, 47-连接软管,48-蒸汽发生装置,49-滴水接盘,5-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包括锅体1、锅盖2和水蒸气装置3,锅盖2扣于锅体1的上方,锅盖2的中部设置有把手22,锅盖2上同一侧设置有1-3个汽孔21,汽孔面积的总和为50mm2- 320mm2。汽孔21设置在锅盖2上的同一侧其目的是为了手提锅盖1时可以避开汽孔21,避免烫伤;汽孔21面积总和的限定使得多个汽蒸锅摞在一起使用时,水蒸气能够实现高效的输送。锅体1内部设置有锥型的气嘴11,气嘴11的出口处设置有向下倒扣的蒸汽导流罩13,蒸汽导流罩13的上部设置有外周边缘具有向下翻边的防溅盘131,蒸汽导流罩13的底部出口处设置有环形收口结构 132,环形收口结构132与气嘴11的外周面贴合,环形收口结构132的内圈设置有朝同一方向倾斜的用于输送蒸汽的气道133,锅体1底部设置有环形底沿 12。本实用新型摒弃了原蒸汽导流罩内腔的气道设计,直接在蒸汽导流罩13 的底部出口处设置的环形收口结构132上设置多条输送蒸汽的气道133,优化了蒸汽导流罩13的加工工艺,降低了加工难度,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蒸汽导流罩13上部设置的防溅盘131可以防止开锅后汤汁溅出。环形底沿12的设计使得汽蒸锅便于放置,或者摞在另一汽蒸锅上。气道133的数量为 6-24条。气道133的设计和数量的增加可以降低蒸汽出口压力,减轻开锅后的沸腾强度。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汽蒸锅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多个摞在一起使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选择两个汽蒸锅摞在一起使用,其中蒸汽通过下层汽蒸锅锅盖2上的汽孔21输送至上层汽蒸锅内部,实现对上层汽蒸锅内部食物的烹饪。所有汽孔21离锅盖2中心的距离小于环形底沿12离锅体1中心的距离,便于多个汽蒸锅摞在一起时蒸汽的输送以及对食材的烹饪,且上层汽蒸锅的环形底沿12紧压在下层汽蒸锅锅盖2上,形成两个汽蒸锅间密封的汽流通道。水蒸气装置3包括用于盛装水的器体31和用于放置汽蒸锅的蒸锅盖32,蒸锅盖32置于器体31的上方且形成适配,蒸锅盖32中部设置有尺寸小于锅体1底部的环形底沿12内径的通孔33,锅体1置于蒸锅盖32上方。通过对器体31内的水进行加热,水蒸气从蒸锅盖32的通孔33输送至下层汽蒸锅的气嘴11,进入下层汽蒸锅锅体内,再经锅盖上的汽孔向上通过上层汽蒸锅的气嘴进入上层汽蒸锅内部,从而对两个汽蒸锅内的食材进行烹饪,操作简单,便于掌握。
实施例2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所包括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选择使用一个汽蒸锅,当然也可以使用多个汽蒸锅。此外,用汽管组件4替换了水蒸气装置3。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系统包括汽蒸锅、汽管组件4和蒸汽发生装置48,汽管组件4包括送汽管41、密封圈 42、桌面销孔43、三通接头44、阀门46和连接软管47,送汽管41的上部设置有凸沿411,密封圈42套装在送汽管41的上部且置于凸沿411上,在凸沿 411和桌面销孔43之间设置有套装在送汽管41外侧的伸缩弹簧412。送汽管 41的上端由汽蒸锅下部伸入到该汽蒸锅的气嘴11内,在伸缩弹簧412的作用下,锅体1的气嘴11内腔与送汽管41上部的密封圈42紧密贴合形成密封,避免了水蒸气在气嘴11和汽管组件4接触区域发生泄漏,从而降低加热效率。
送汽管41的下端穿过桌面5上设置的桌面销孔43与三通接头44的出气端连接,三通接头44的一进气端与阀门46连接,三通接头44的另一进气端设置有单向泄气阀45;阀门46与第二蒸汽发生装置48通过连接软管47连接。三通接头44设置的单向泄气阀45可以避免蒸汽停供后蒸汽导流罩13和送汽管 41内形成的真空造成锅内的汤汁回流,导致送汽管41的清洁不便或堵塞;或者再次通汽时,送汽管41内的汤汁又被冲进锅体1内,从而污染食材,影响食物的口感。阀门46可以开闭水蒸气的供应。三通接头44与阀门46之间设置有用于收集管道冷凝水的滴水接盘49。滴水接盘49可以收集管道外壁上的冷凝水,并且在通蒸汽时将其蒸发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扣于锅体的上方;所述锅盖的中部设置有把手;所述锅体内部设置有锥型的气嘴,气嘴的出口处设置有向下倒扣的蒸汽导流罩,蒸汽导流罩的上部设置有防溅盘,蒸汽导流罩的底部出口处设置有环形收口结构,环形收口结构与气嘴的外周面贴合,在环形收口结构的内圈设置有多条朝同一方向倾斜的用于输送蒸汽的气道;所述锅体底部设置有环形底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上同一侧设置有1-3个汽孔,汽孔面积的总和为50mm2-320mm2,所有汽孔离锅盖中心的距离小于环形底沿离锅体中心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底部设置的环形底沿可叠放在另一锅盖的上方,且下方锅盖的把手的外径与上方锅体的气嘴对应位置的内径的间隙为2-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的数量为6-24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导流罩的防溅盘的外周边缘具有向下的翻边。
6.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汽蒸锅以及汽管组件和蒸汽发生装置,所述汽管组件包括送汽管、密封圈、桌面销孔、三通接头、阀门和连接软管;所述送汽管的上部设置有凸沿,密封圈套装在送汽管的上部且置于凸沿上,在凸沿和桌面销孔之间设置有套装在送汽管外侧的伸缩弹簧;送汽管的上端由汽蒸锅下部伸入到该汽蒸锅的气嘴内,送汽管的下端穿过桌面上设置的桌面销孔与三通接头的出气端连接,三通接头的一进气端与阀门连接,三通接头的另一进气端设置有单向泄气阀;阀门与蒸汽发生装置通过连接软管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接头与阀门之间设置有用于收集管道冷凝水的滴水接盘。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置于汽管组件的上方,锅体的气嘴内腔与送汽管上部的密封圈紧密贴合形成密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303900.4U CN206507756U (zh) | 2016-11-30 | 2016-11-30 | 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及汽蒸锅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303900.4U CN206507756U (zh) | 2016-11-30 | 2016-11-30 | 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及汽蒸锅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507756U true CN206507756U (zh) | 2017-09-22 |
Family
ID=59861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303900.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507756U (zh) | 2016-11-30 | 2016-11-30 | 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及汽蒸锅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50775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91166A (zh) * | 2016-11-30 | 2017-05-24 | 孙智敏 | 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及汽蒸锅系统 |
-
2016
- 2016-11-30 CN CN201621303900.4U patent/CN206507756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91166A (zh) * | 2016-11-30 | 2017-05-24 | 孙智敏 | 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及汽蒸锅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73096B (zh) | 可移动旋转式蒸煎锅装置 | |
CN206540111U (zh) | 一种蒸汽水槽用的蒸汽发生装置 | |
CN106691166B (zh) | 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及汽蒸锅系统 | |
CN206507756U (zh) | 一种多用途快速转换汽蒸锅及汽蒸锅系统 | |
CN106308518A (zh) | 底部上水蒸茶壶 | |
CN105615609A (zh) | 厨房机器人 | |
CN206197739U (zh) | 自动蒸饭器 | |
CN206151181U (zh) | 自动蒸饭器 | |
CN108433528A (zh) | 一种耐腐蚀防生锈的电压力锅 | |
CN203207790U (zh) | 一种蒸饭锅锅体及包含其的自动蒸饭锅 | |
CN206151196U (zh) | 自动蒸饭器 | |
CN206979342U (zh) | 智能电控蒸饭装置 | |
CN104352158A (zh) | 一种多用途汽锅 | |
CN105147047B (zh) | 可视汽烧烹饪装置 | |
CN104146596B (zh) | 一种多用途汽锅 | |
CN211269919U (zh) | 一种蒸煮器 | |
CN206714638U (zh) | 煮粉面机内蒸汽的分配装置 | |
CN206964532U (zh) | 一种火锅料筒及具有其的食材自动分离火锅装置 | |
CN204033066U (zh) | 一种多用途汽锅 | |
CN2920101Y (zh) | 一种蒸煮锅 | |
CN208048631U (zh) | 一种蒸烤两用炉 | |
CN222248582U (zh) | 一种便于排放冷凝水的蒸煮罐 | |
CN205682952U (zh) | 一种防滴漏水壶 | |
CN205493534U (zh) | 一种可叠的组合锅具 | |
CN204445348U (zh) | 一种多用途汽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