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94447U - 受流器 - Google Patents
受流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394447U CN206394447U CN201720046153.9U CN201720046153U CN206394447U CN 206394447 U CN206394447 U CN 206394447U CN 201720046153 U CN201720046153 U CN 201720046153U CN 206394447 U CN206394447 U CN 2063944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ng rod
- current collector
- base
- insulation
- pantagraph curr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受流器,包括底座、滑靴机构和末端摆杆,底座与滑靴机构呈前后布置,末端摆杆铰接在滑靴机构顶部,底座与末端摆杆之间铰接有至少一组呈上下间隔布置的上绝缘摆杆和下绝缘摆杆,上绝缘摆杆或下绝缘摆杆与底座之间装设有弹簧。该受流器具有便于制造、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架的电力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方式的如独轨列车﹑常导磁浮列车﹑悬挂式空中列车等线路上使用的受流器。
背景技术
受流器是安装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架上的一种受流装置,通过受流器上的滑靴与地面供电轨的滑动接触,将地面电能导引至列车上。受流器在正常工作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将受流器摆杆及受流器滑靴压向供电轨,使受流器滑靴与供电轨保持接触。
在现有的四边形受流器中,比较典型的受流器(一种侧向受流器,专利号ZL201010557003.7),其受流的摆动构件由金属材料制成,受流器金属构件均带电工作,其绝缘方式的处理是通过增加一个绝缘座将受流器的所有构件包裹起来进行绝缘,缺点是绝缘范围大,绝缘座占用空间多,为满足列车金属构架对电气绝缘间隙的要求,需为受流器的安装预留更多的空间;在有些线路中,特别是在空间较小的悬挂式空中列车的线路中,正负极的供电轨并排布置在线路的同一侧,并且供电轨中心距非常近,对受流器的杆件由金属制造而采用绝缘座整体进行绝缘的方式,正负极的受流器因为电气安全性,无法紧凑并列布置,需沿列车长度方向隔开相当距离进行单独布置,增加了受流器的占用空间;还有一些线路的设计,正负极供电轨分布在高架梁体的两侧而高度方向呈上下错位布置,列车转向架两侧同时安装有正极轨和负极轨的受流器,这样的设计可满足列车调头行驶的需要,此种情况下,同样对受流器的杆件由金属制造而采用绝缘座整体进行绝缘的方式,正负极的受流器因为电气安全性,无法紧凑并列布置,需沿列车长度方向隔开相当距离进行单独布置,增加了受流器的占用空间;绝缘座包裹整个受流器的带电金属体,是受流器中最大的部件,一般采用复合材料高温模压成型工艺制造,制造周期长,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制造、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的受流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受流器,包括底座、滑靴机构和末端摆杆,所述底座与滑靴机构呈前后布置,所述末端摆杆铰接在滑靴机构顶部,所述底座与末端摆杆之间铰接有至少一组呈上下间隔布置的上绝缘摆杆和下绝缘摆杆,所述上绝缘摆杆或下绝缘摆杆与底座之间装设有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末端摆杆设置为绝缘杆件,所述绝缘杆件的底端与滑靴机构之间装设有复位弹簧。
所述末端摆杆通过一关节轴承或销轴与滑靴机构顶部铰接。
所述底座上装设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位于底座和上绝缘摆杆之间,所述限位螺栓上装设有锁紧螺母。
所述下绝缘摆杆上装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装设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位于下绝缘摆杆和末端摆杆之间,所述限位螺栓上装设有锁紧螺母。
所述弹簧设置为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与下绝缘摆杆连接。
所述弹簧设置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一尾部压于底座上,另一尾部压于上绝缘摆杆上或下绝缘摆杆上。
所述上绝缘摆杆包括相互固接的上金属前段和上绝缘后段,所述上金属前段与底座铰接,所述上绝缘后段与末端摆杆铰接,所述下绝缘摆杆包括相互固接的下金属前段和下绝缘后段,所述下金属前段与底座铰接,所述下绝缘后段与末端摆杆铰接。
所述上绝缘摆杆和下绝缘摆杆设有两组,所述滑靴机构和末端摆杆相应设有两个,两根上绝缘摆杆的前端与底座上部铰接,两根上绝缘摆杆的后端分别与两根末端摆杆的上部铰接,两根下绝缘摆杆的前端与底座下部铰接,两根下绝缘摆杆的后端分别与两根末端摆杆的下部铰接。
两根所述上绝缘摆杆之间和/或两根所述下绝缘摆杆之间设有连接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受流器,上绝缘摆杆实用新型和下绝缘摆杆实用新型各设有一根,其均为绝缘件,通过上下间隔布置的上绝缘摆杆实用新型和下绝缘摆杆实用新型连接底座实用新型与滑靴机构实用新型,这样设置不会形成电气回路造成短路事故,同时底座实用新型可直接与列车金属构架进行连接安装,减少了受流器的零件数量﹑体积与空间尺寸需求;而且,该结构中不再需要配备绝缘座进行包裹绝缘,减少了制造绝缘座所需的模具制造以及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的调试时间与成本,减少了受流器的制造周期,降低了受流器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底座;2、滑靴机构;3、末端摆杆;4、上绝缘摆杆;41、上金属前段;42、上绝缘后段;5、下绝缘摆杆;51、下金属前段;52、下绝缘后段;6、弹簧;7、复位弹簧;8、关节轴承;9、销轴;10、限位螺栓;11、锁紧螺母;12、安装板;13、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受流器的第一种实施例,该受流器包括底座1、滑靴机构2和末端摆杆3,底座1与滑靴机构2呈前后布置,末端摆杆3铰接在滑靴机构2顶部,底座1与末端摆杆3之间铰接有至少一组呈上下间隔布置的上绝缘摆杆4和下绝缘摆杆5,上绝缘摆杆4或下绝缘摆杆5与底座1之间装设有弹簧6。该结构中,上绝缘摆杆4和下绝缘摆杆5各设有一根,其均为绝缘件,通过上下间隔布置的上绝缘摆杆4和下绝缘摆杆5连接底座1与滑靴机构2,这样设置不会形成电气回路造成短路事故,同时底座1可直接与列车金属构架进行连接安装,减少了受流器的零件数量﹑体积与空间尺寸需求;而且,该结构中不再需要配备绝缘座进行包裹绝缘,减少了制造绝缘座所需的模具制造以及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的调试时间与成本,减少了受流器的制造周期,降低了受流器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末端摆杆3设置为绝缘杆件,绝缘杆件的底端与滑靴机构2之间装设有复位弹簧7。将末端摆杆3设置为绝缘杆件,可进一步缩小带电体的范围,增加电气绝缘的可靠性,而复位弹簧7能够实现滑靴机构2的复位,辅助实现靴轨配合的面面贴合。
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装设有限位螺栓10,所述限位螺栓10位于底座1和上绝缘摆杆4之间,限位螺栓10上装设有锁紧螺母11。该结构中,限位螺栓10安装在底座1对应上绝缘摆杆4端部摆动方位处,底座1、上绝缘摆杆4、下绝缘摆杆5和末端摆杆3构成的四边形连杆机构在弹簧6的驱动下带动滑靴机构2向外伸展,上绝缘摆杆4端部触碰限位螺栓10头部时,四边形连杆机构及滑靴机构2停止伸展,通过调整限位螺栓10的凸出高度来调整滑靴机构2的伸展幅度,同时锁紧螺母11可对限位螺栓10形成锁紧,防止调整后限位螺栓10误动。
本实施例中,弹簧6设置为伸缩弹簧,伸缩弹簧一端与底座1连接,另一端与下绝缘摆杆5连接。通过弹簧6的伸缩力带动滑靴机构2向外伸展。
本实施例中,末端摆杆3通过一关节轴承8与滑靴机构2顶部铰接。关节轴承8能满足滑靴机构2的滑靴的受流面顺应供电轨面的倾斜变化的自由度要求,实现靴轨的面面贴合,这在滑靴宽度尺寸较大时是很有必要的,良好的靴轨面面贴合可有效降低接触电阻与电流密度,降低电蚀磨耗速率,延长靴轨的磨耗寿命。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受流器的第二种实施例,该受流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上绝缘摆杆4包括相互固接的上金属前段41和上绝缘后段42,上金属前段41与底座1铰接,上绝缘后段42与末端摆杆3铰接,下绝缘摆杆5包括相互固接的下金属前段51和下绝缘后段52,下金属前段51与底座1铰接,下绝缘后段52与末端摆杆3铰接。该结构中,上绝缘摆杆4与下绝缘摆杆5采用绝缘材料段与金属段结合而成,结合的方式可以是绝缘段与金属段通过销﹑螺栓﹑铆钉﹑或/和绝缘段与金属段互相嵌入﹑胶结等方式固接,这样设置,使得与底座1铰接端更为容易制造,更耐磨。
本实施例中,末端摆杆3通过销轴9与滑靴机构2顶部铰接。在受流电流小滑靴宽度尺寸比较小的应用中,靴轨的面贴合非必要,采用具有单一旋转自由度的销轴9连接可简化结构。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受流器的第三种实施例,该受流器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下绝缘摆杆5上装设有安装板12,安装板12上装设有限位螺栓10,限位螺栓10位于下绝缘摆杆5和末端摆杆3之间,限位螺栓10上装设有锁紧螺母11。该结构中,限位螺栓10通过安装板12安装在下绝缘摆杆5上靠近末端摆杆3的位置,四边形连杆机构在弹簧力的驱动下带动滑靴机构2向外伸展,末端摆杆3触碰限位螺栓10头部时,四边形连杆机构及滑靴机构2停止伸展,调整限位螺栓10的凸出尺寸来调整滑靴机构2的伸展幅度,同时锁紧螺母11可对限位螺栓10形成锁紧,防止调整后限位螺栓10误动。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受流器的第四种实施例,该受流器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弹簧6设置为扭簧,扭簧的一尾部压于底座1上,另一尾部压于上绝缘摆杆4上。该结构中,通过扭簧两尾部的扭力带动四边形连杆机构及滑靴机构2向外伸展,其结构简单实用。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受流器的第五种实施例,该受流器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上绝缘摆杆4和下绝缘摆杆5设有两组,滑靴机构2和末端摆杆3相应设有两个,两根上绝缘摆杆4的前端与底座1上部铰接,两根上绝缘摆杆4的后端分别与两根末端摆杆3的上部铰接,两根下绝缘摆杆5的前端与底座1下部铰接,两根下绝缘摆杆5的后端分别与两根末端摆杆3的下部铰接。在有些线路中,特别是在空间较小的悬挂式空中列车的线路中,正负极的供电轨并排布置在线路的同一侧,并且供电轨中心距非常近,为满足此种情况的需求,受流器由两组上绝缘摆杆4和下绝缘摆杆5构成的两套四连杆机构形成并列双头独立摆动的受流器,两套独立摆动的四连杆机构的受流装置共用一个底座1,其中一套受流装置可与正极供电轨接触受流,并列的另一套受流装置与负极轨接触,上绝缘摆杆4和下绝缘摆杆5均为绝缘件,共用的底座1不会带电,不会形成电气回路造成短路事故,同时底座1可直接与列车金属构架进行连接安装,减少了受流器的零件数量﹑体积与空间尺寸需求;而且,该结构中不再需要配备绝缘座进行包裹绝缘,减少了制造绝缘座所需的模具制造以及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的调试时间与成本,减少了受流器的制造周期,降低了受流器的成本。
实施例6: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受流器的第六种实施例,该受流器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两根上绝缘摆杆4之间和/或两根下绝缘摆杆5之间设有连接杆13。在一些线路的设计中,正负极供电轨分布在高架梁体的两侧而高度方向呈上下错位布置,列车转向架两侧同时安装有正极轨和负极轨的受流器,这样的设计可满足列车调头行驶而无需在列车两端都设置驾驶室,为满足此种情况的应用,受流器由两组上绝缘摆杆4和下绝缘摆杆5构成的两套四连杆机构形成并列双头摆动的受流器,并且,两根上绝缘摆杆4之间采用连接杆13固连成一体,构成并列双头联动的受流器并共用一个底座1,其中一套受流装置与正极轨或负极轨接触,并列的另一套受流装置的受流滑靴是悬空的,随处于接触受流的受流装置摆动,限制其伸展范围,避免电气与机械事故;上绝缘摆杆4和下绝缘摆杆5均为绝缘件,共用的底座1不会带电,不会形成电气回路造成短路事故,同时底座1可直接与列车金属构架进行连接安装,减少了受流器的零件数量﹑体积与空间尺寸需求;而且,该结构中不再需要配备绝缘座进行包裹绝缘,减少了制造绝缘座所需的模具制造以及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的调试时间与成本,减少了受流器的制造周期,降低了受流器的成本。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受流器,包括底座(1)、滑靴机构(2)和末端摆杆(3),所述底座(1)与滑靴机构(2)呈前后布置,所述末端摆杆(3)铰接在滑靴机构(2)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与末端摆杆(3)之间铰接有至少一组呈上下间隔布置的上绝缘摆杆(4)和下绝缘摆杆(5),所述上绝缘摆杆(4)或下绝缘摆杆(5)与底座(1)之间装设有弹簧(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摆杆(3)设置为绝缘杆件,所述绝缘杆件的底端与滑靴机构(2)之间装设有复位弹簧(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摆杆(3)通过一关节轴承(8)或销轴(9)与滑靴机构(2)顶部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装设有限位螺栓(10),所述限位螺栓(10)位于底座(1)和上绝缘摆杆(4)之间,所述限位螺栓(10)上装设有锁紧螺母(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绝缘摆杆(5)上装设有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上装设有限位螺栓(10),所述限位螺栓(10)位于下绝缘摆杆(5)和末端摆杆(3)之间,所述限位螺栓(10)上装设有锁紧螺母(1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设置为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一端与底座(1)连接,另一端与下绝缘摆杆(5)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设置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一尾部压于底座(1)上,另一尾部压于上绝缘摆杆(4)上或下绝缘摆杆(5)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摆杆(4)包括相互固接的上金属前段(41)和上绝缘后段(42),所述上金属前段(41)与底座(1)铰接,所述上绝缘后段(42)与末端摆杆(3)铰接,所述下绝缘摆杆(5)包括相互固接的下金属前段(51)和下绝缘后段(52),所述下金属前段(51)与底座(1)铰接,所述下绝缘后段(52)与末端摆杆(3)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摆杆(4)和下绝缘摆杆(5)设有两组,所述滑靴机构(2)和末端摆杆(3)相应设有两个,两根上绝缘摆杆(4)的前端与底座(1)上部铰接,两根上绝缘摆杆(4)的后端分别与两根末端摆杆(3)的上部铰接,两根下绝缘摆杆(5)的前端与底座(1)下部铰接,两根下绝缘摆杆(5)的后端分别与两根末端摆杆(3)的下部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上绝缘摆杆(4)之间和/或两根所述下绝缘摆杆(5)之间设有连接杆(1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46153.9U CN206394447U (zh) | 2017-01-16 | 2017-01-16 | 受流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46153.9U CN206394447U (zh) | 2017-01-16 | 2017-01-16 | 受流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394447U true CN206394447U (zh) | 2017-08-11 |
Family
ID=59519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046153.9U Active CN206394447U (zh) | 2017-01-16 | 2017-01-16 | 受流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39444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27165A (zh) * | 2017-01-16 | 2017-05-10 | 陈革 | 受流器 |
-
2017
- 2017-01-16 CN CN201720046153.9U patent/CN20639444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27165A (zh) * | 2017-01-16 | 2017-05-10 | 陈革 | 受流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27165A (zh) | 受流器 | |
CN105128681B (zh) | 两自由度高速受电弓弓头 | |
JP2011526858A (ja) | 電気車両用充電ステーション | |
WO2018014480A1 (zh) | 新能源增程式空中轨道列车及采用该列车的空铁系统 | |
CN206141542U (zh) | 一种新能源空铁系统 | |
CN103863080A (zh) | 一种电动商用车及其分体电池组的固定装置 | |
EP2069162A2 (en) | Quick-recharging energy feeding system for means of transport with electric traction | |
CN204586529U (zh) | 电动式单臂双受流受电弓 | |
CN206394447U (zh) | 受流器 | |
CN104733672A (zh) | 具有联结支架的电池阵列轨道总成 | |
CN205971285U (zh) | 一种新能源增程式空中轨道列车及采用该列车的空铁系统 | |
CN104890536B (zh) | 一种多电极接触轨及供电装置 | |
CN106809018A (zh) | 接触轨组件、轨道和轨道交通系统 | |
CN110315984A (zh) | 高速受电弓防止飘弓的调整方法 | |
CN108080946B (zh) | 一种汽车行李架紧固组件自动组配专机 | |
CN207972539U (zh) | 一种具有限位除杂机构的受电弓 | |
CN205828471U (zh) | 一种新型电动乘用车电池包壳体 | |
CN108859770A (zh) | 一种碳滑板的制备方法 | |
CN212046915U (zh) | 一种带充电装置的车及充电装置 | |
CN219547452U (zh) | 空铁用轨道梁及空铁系统 | |
CN207984578U (zh) | 磁悬浮列车弹性连续受流装置 | |
CN110626216B (zh) | 用于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 |
CN106099006A (zh) | 电动车用铝合金电池箱 | |
CN205344545U (zh) | 电动客车卧式充电集电弓 | |
CN220440347U (zh) | 一种具有清理积雪功能的输电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09 Address after: 410000 101, building a, B19, Jinyu industrial center, No. 308, Section 2, Maqiaohe Road, Wang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Xingguang shuli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73 xiangzhangyuan 9-306, Sifangping Keda Jiayuan, Kaif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n Ge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