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71917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71917U CN206271917U CN201621256538.XU CN201621256538U CN206271917U CN 206271917 U CN206271917 U CN 206271917U CN 201621256538 U CN201621256538 U CN 201621256538U CN 206271917 U CN206271917 U CN 2062719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metal
- electric connector
- insulating body
- flanging
- body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上主体部、下主体部以及设于所述上主体部和所述下主体部之间、并与所述上主体部和下主体部固持连接的金属片,其中,所述金属片包括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向下弯折延伸的折边,所述折边上设有倒扣,所述上主体部和所述下主体部与所述倒扣干涉配合以与所述金属片相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将上、下主体部稳定的固定在金属片上,避免脱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USB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因其电气性能稳定而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而USB电连接器因其传输速度快、支持热插拔等诸多优势而成为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电连接器之一。USB(Universal Serial Bus)电连接器通常包括上下两排端子,上排端子注塑在上塑胶本体中,下排端子注塑在下塑胶本体中,上、下塑胶本体之间还设有金属片,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上、下塑胶本体与金属片没有相互固定,在后续制程中容易出现上、下塑胶本体脱离掉落或是两者之间的位置有偏差,使得最终产品的性能不良。为克服这一技术问题,业界有采用增加预固定结构以固定上、下塑胶本体和金属片,但因增设固定结构,造成结构复杂,成本上升。
因而,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上主体部、下主体部以及设于所述上主体部和所述下主体部之间的金属片;所述上主体部包括上绝缘本体以及设于所述上绝缘本体内的上端子,所述下主体部包括下绝缘本体以及设于所述下绝缘本体内的下端子;其中,所述金属片包括夹持在上、下绝缘本体之间的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向下弯折延伸的折边,所述折边上设有倒扣,所述上绝缘本体和所述下绝缘本体与所述倒扣干涉配合以与所述金属片相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倒扣包括与所述下绝缘本体干涉配合的第一倒扣,所述第一倒扣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倒扣的下端与折边连接,所述第一倒扣的上端与折边断开并向外凸伸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绝缘本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倒扣硬干涉配合的配合面,或是设有与所述第一倒扣卡持的凹槽,或是设有与所述第一倒扣的上端干涉的上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倒扣包括与所述上绝缘本体干涉配合的第二倒扣,所述第二倒扣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二倒扣的上端与折边连接,所述第二倒扣的下端与折边断开并向外凸伸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绝缘本体设有与所述第二倒扣硬干涉配合的配合面,或是设有与所述第二倒扣卡持的凹槽,或是设有与所述第二倒扣的下端干涉的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端子包括上接地端子,所述上接地端子向下弯折设有上固持脚,所述上固持脚向下延伸经过所述金属片和所述下绝缘本体,并折弯以将所述上主体部、金属片和所述下主体部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端子包括下接地端子,所述下接地端子向上弯折设有下固持脚,所述下固持脚向上延伸经过所述金属片和所述上绝缘本体,并折弯以将所述下主体部、金属片和所述上主体部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片对应所述上固持脚和下固持脚设有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主体部和所述下主体部还设有相互插接配合的定位柱和定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倒扣为与所述金属一体冲切弯折成型。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金属片的折边上设置倒扣,上主体部和下主体部与所述倒扣干涉配合以与所述金属片相固定,可将上、下主体部固定在金属片上,将上主体部、金属片与下主体部形成一整体,避免上、下主体部在后续制程中脱落,即防止上述三者在后续再注塑成型时相互脱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中上主体部、金属片和下主体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下主体部的立体图;
图6为上主体部的立体图;
图7为剖切到第一倒扣处的剖视图;
图8为剖切到上凸台处的剖视图;
图9为倒扣干涉配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图10为倒扣干涉配合的又一种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
100-电连接器;101-插接腔;1-上壳体;2-主壳体;300-主体部;3-上主体部;31-上绝缘本体;311-上侧壁;312-上凸台;313-定位孔;32-上接地端子;321-上固持脚;4-金属片;41-基部;411-限位槽;42-折边;420-倒扣;421-第一倒扣;422-第二倒扣;5-下主体部;51-下绝缘本体;511-下侧壁;512-下凸台;513-定位柱;52-下接地端子;521-下固持脚;6-屏蔽片;7-下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插座电连接器,更具体的,其为符合USB Type C标准的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于电性连接至电路板上,与带有插头的外部连接设备连接以进行数据的传输。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上壳体1、主壳体2、主体部300、屏蔽片6和下壳体7,所述主体部300包括上主体部3、金属片4和下主体部5。所述电连接器100组装完成后,形成有一插接腔101,用以供与之配合的插头插接,实现数据的传输。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上壳体1、主壳体2和下壳体7均为金属材质。所述主壳体2为一扁平筒状结构,其围成了所述插接腔101,所述主体部300具有凸伸至所述插接腔101内的舌板部。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7分别位于所述主壳体2的上下两侧,两者固定在一起以将所述主壳体2包裹在中间,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7构成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外壳,其可起到电磁屏蔽、保护以及固定的作用。
请参阅图3和图6,所述主体部300包括上主体部3、下主体部5以及设于所述上主体部3和下主体部5之间的金属片4。所述上主体部3包括上绝缘本体31以及设于所述上绝缘本体31内的上端子,所述上端子可以一体注塑在所述上绝缘本体31内,也可以是插装在所述上绝缘本体31上。所述上端子包括若干传递数据信号的上导电端子(未标号),以及至少一根上接地端子32,所述上接地端子32向下弯折设有上固持脚321。所述上绝缘本体31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上侧壁311,用以与所述金属片4固定,所述上侧壁311上设有上凸台312。所述上绝缘本体31上还设有定位孔313,用以与下主体部5配合定位。
请参阅图3和图5,所述下主体部5包括下绝缘本体51以及设于所述下绝缘本体41内的下端子,所述下端子可以一体注塑在所述下绝缘本体51内,也可以是插装在所述下绝缘本体51上。所述下端子包括若干传递数据信息的下导电端子(未标号),以及至少一根下接地端子52,所述下接地端子52向上弯折设有下固持脚521。所述下绝缘本体51具有竖直延伸的下侧壁511,用以与所述金属片4固定,所述下侧壁511上设有下凸台512。所述下绝缘本体51上还设有定位柱513,所述定位柱513与所述定位孔313相匹配,两者插接实现上、下主体部3、5的定位。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金属片4大致呈矩形片状结构,其包括水平延伸的基部41以及自所述基部41的后端两侧向下延伸设置的折边42。基部41和两折边42大致形成n形。所述基部41的两侧边缘设有限位槽411,所述限位槽411的位置与所述上固持脚321和下固持脚521的位置相对应,用以供所述上、下固持脚321、521穿过固定。
所述折边42上设有倒扣420,所述倒扣420是由金属冲切、弯折加工成型,所述金属片4是由整块金属板冲切成型后,折弯形成折边42,翻折形成倒扣420。所述倒扣420包括第一倒扣421和第二倒扣422,所述第一倒扣421和所述第二倒扣422在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倒扣421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倒扣421的下端与折边42连接,所述第一倒扣421的上端与折边42断开并向外凸伸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倒扣421呈悬臂状,在受到挤压时,所述第一倒扣421的上端可向内部弹性变形。类似的,所述第二倒扣422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二倒扣422的上端与折边42连接,所述第二倒扣422的下端与折边42断开并向外凸伸设置,使得所述第二倒扣422呈悬臂状,在受到挤压时,所述第二倒扣422的下端可向内部弹性变形。金属片4上的这些结构均可由金属片4一体冲切、折弯成型,成型工艺简单。
请参阅图5至图8,所述主体部300的组装过程如下:将所述下主体部5置于所述金属片4的下方,由下而上安装在所述金属片4上,这一过程中,下主体部5上的下凸台512沿所述第一倒扣421的外表面向上滑动,此时所述第一倒扣421受所述下凸台512的挤压会向内弹性变形,当安装到位时,下凸台521滑过所述第一倒扣421而位于其上方,此时第一倒扣421弹性恢复向外凸伸而位于所述下凸台512的下方,此时下凸台512受第一倒扣421的上端的抵挡而与金属片4固定,无法向下脱落;同理,安装所述上主体部3时,将所述上主体部3置于所述金属片4的上方,由上而下安装在所述金属片4上,上主体部3的上凸台312沿所述第二倒扣422的外表面向下滑动,并最终扣合在第二倒扣422的下端,而无法向上脱落,具体运动及受力过程与以上对下主体部5的安装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在安装到位后,所述金属片4的基部41被夹持在所述上绝缘本体31和所述下绝缘本体51之间。在安装过程中,所述上、下凸台和所述第一、二倒扣接触的一面还可设有导引面,以导引安装,所述导引面可为斜面可圆弧面。
在上述凸台与倒扣配合的同时,所述下主体部5上的定位柱513对应插入所述上主体部3的定位孔313中,所述上固持脚321和下固持脚521对应位于所述金属片4的限位槽411处,所述上固持脚321向下延伸经过所述金属片4和所述下绝缘本体51,并折弯以将所述上主体部3、金属片4和所述下主体部5固定在一起;所述下固持脚521向上延伸经过所述金属片4和所述上绝缘本体31,并折弯以将所述下主体部5、金属片4和所述上主体部3固定在一起。通过将上固持脚321和下固持脚521折弯夹持上、下主体部3、5和金属片4,进一步增强固定效果,避免上述三者在后续再注塑成型时相互脱离。
请参阅图9,其为所述倒扣和上主体部或下主体部的另一种干涉配合方式。即,所述上侧壁和/或所述下侧壁上不设有凸台,而是通过上侧壁或下侧壁的侧面与所述倒扣硬干涉配合。请参阅图10,其为所述倒扣和上主体部或下主体部的又一种干涉配合方式。即,所述上侧壁和/或所述下侧壁上不设有凸台,而是通过上侧壁或下侧壁的侧面开设一凹槽,安装到位后,与所述倒扣位于所述凹槽内,实现固定。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通过在金属片4的折边42上设置倒扣421、422,上主体部3和下主体部5与所述倒扣421、422干涉配合以与所述金属片4相固定,将上主体部3、金属片4与下主体部5形成一整体,保证固定的可靠性,避免脱落,即防止上述三者在后续再注塑成型时相互脱离;且倒扣为金属冲压弯折成型,成型方便,不增加成本。进一步的,通过设置上固持脚321和下固持脚521来固定上主体部3、金属片4和下主体部5,进一步增强固定效果;另外,通过定位柱511与定位孔311的插接配合,可提高上、下主体部3、5对位的准确性以及增强固持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上主体部、下主体部以及设于所述上主体部和所述下主体部之间的金属片;所述上主体部包括上绝缘本体以及设于所述上绝缘本体内的上端子,所述下主体部包括下绝缘本体以及设于所述下绝缘本体内的下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包括夹持在上、下绝缘本体之间的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向下弯折延伸的折边,所述折边上设有倒扣,所述上绝缘本体和所述下绝缘本体与所述倒扣干涉配合以与所述金属片相卡扣固持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包括与所述下绝缘本体干涉配合的第一倒扣,所述第一倒扣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倒扣的下端与折边连接,所述第一倒扣的上端与折边断开并向外凸伸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绝缘本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倒扣硬干涉配合的配合面,或是设有与所述第一倒扣卡持的凹槽,或是设有与所述第一倒扣的上端干涉的上凸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包括与所述上绝缘本体干涉配合的第二倒扣,所述第二倒扣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二倒扣的上端与折边连接,所述第二倒扣的下端与折边断开并向外凸伸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本体设有与所述第二倒扣硬干涉配合的配合面,或是设有与所述第二倒扣卡持的凹槽,或是设有与所述第二倒扣的下端干涉的凸台。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包括上接地端子,所述上接地端子向下弯折设有上固持脚,所述上固持脚向下延伸经过所述金属片和所述下绝缘本体,并折弯以将所述上主体部、金属片和所述下主体部固定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子包括下接地端子,所述下接地端子向上弯折设有下固持脚,所述下固持脚向上延伸经过所述金属片和所述上绝缘本体,并折弯以将所述下主体部、金属片和所述上主体部固定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对应所述上固持脚和下固持脚设有限位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体部和所述下主体部还设有相互插接配合的定位柱和定位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为与所述金属片一体冲切弯折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56538.XU CN206271917U (zh) | 2016-11-22 | 2016-11-22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56538.XU CN206271917U (zh) | 2016-11-22 | 2016-11-22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71917U true CN206271917U (zh) | 2017-06-20 |
Family
ID=59040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256538.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71917U (zh) | 2016-11-22 | 2016-11-22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7191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40744A (zh) * | 2016-11-22 | 2017-01-18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0875548A (zh) * | 2018-08-30 | 2020-03-10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防水连接器 |
CN113054459A (zh) * | 2019-12-27 | 2021-06-29 | 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插座 |
-
2016
- 2016-11-22 CN CN201621256538.XU patent/CN206271917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40744A (zh) * | 2016-11-22 | 2017-01-18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6340744B (zh) * | 2016-11-22 | 2019-02-05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0875548A (zh) * | 2018-08-30 | 2020-03-10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防水连接器 |
CN110875548B (zh) * | 2018-08-30 | 2021-06-22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防水连接器 |
CN113054459A (zh) * | 2019-12-27 | 2021-06-29 | 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插座 |
CN113054459B (zh) * | 2019-12-27 | 2022-09-13 | 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插座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90839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4809456U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104425920B (zh) | 抽屉座及具有该抽屉座的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6727323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104112968A (zh) |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7528165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627191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74712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315535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36756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3026642U (zh) | 一种焊接强度高且公母座互配感好的板对板连接器结构 | |
CN202094333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03707446U (zh) | 电连接器 | |
TWM442613U (en) | Audio jack connector | |
CN207250771U (zh) | 端子模组及其电连接器 | |
CN214254795U (zh) | 一种横向布局的电控插接装置 | |
CN205429271U (zh) | 增高型USBctype连接器 | |
CN204680814U (zh) | 可正反插拔使用的高速传输连接器 | |
CN204067678U (zh) | 沉板式usb连接器 | |
CN204497507U (zh) | 防水型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2695851U (zh) | 电连接器 | |
TWI404276B (zh) | Coaxi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6340744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6711644B (zh) | 一种适于配对使用的双触点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 | |
CN106207603B (zh) | 接口和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205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