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66600U - 焗蒸煲 - Google Patents
焗蒸煲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66600U CN206166600U CN201620889027.5U CN201620889027U CN206166600U CN 206166600 U CN206166600 U CN 206166600U CN 201620889027 U CN201620889027 U CN 201620889027U CN 206166600 U CN206166600 U CN 2061666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ker body
- baked
- deep pot
- suo shu
- p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焗蒸煲,包括煲体和上盖,所述煲体包括上煲体和下煲体,上盖盖于上煲体上,使上盖和上煲体间形成上烹饪腔,所述上煲体置于下煲体的上方开口上,使上、下煲体间形成下烹饪腔,煲体侧面分别开设有与下烹饪腔相通的进汽口和出汽口。本焗蒸煲便于携带运送,能够长时间保持饭菜口味,满足规模化集约化烹饪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器具,具体为一种焗蒸煲。
背景技术
在传统中式烹饪中,炒菜最为最常见的烹饪方法,炒菜的温度很难控制,会产生大量油烟使烹饪者吸入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同时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对在操作间的人和就餐者的健康带来危害,而且炒菜对烹饪者的经验和技术方法要求较高,存在营养流失和口味难以保持稳定一致的问题,因此传统中式炒菜烹饪面临较大的挑战。
而使用过热蒸汽进行烹饪和食品加工,具有食品受热均匀、加热速度快、食物更加美味、防止维生素流失和控制食用油烟点等显著优点,同时过热蒸汽技术还可以用于食品加工中器皿及管道清洗、杀菌以及食材的预加热、调料的混合等。现在的蒸汽烹饪的方法有蒸(蒸饭,蒸菜等),云南的蒸馏法汽锅鸡,还有用蒸汽加热水进行煮炖等。另外,中国烹饪方法中的焗是指菜肴原料均先经调料拌腌,再过油,然后放适量的调料和汤,用较大的火加锅盖将原料焗熟。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兴起使得外卖食物开始爆发式增长,中国的餐饮迎来了一些变化和机遇,急需一种新式的器皿,来解决集约化、规模化烹饪的问题,并满足饭菜便携运送和保温保味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焗蒸煲,在烹饪时通过引入高温蒸汽实现对饭菜的同时烹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焗蒸煲,包括煲体和上盖,所述煲体包括上煲体和下煲体,所述上盖盖于上煲体上,使上盖和上煲体间形成上烹饪腔,所述上煲体置于下煲体的上方开口上,使上、下煲体间形成下烹饪腔,所述煲体侧面分别开设有与下烹饪腔相通的进汽口和出汽口。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焗蒸煲的结构简单、功能实用可靠、便于携带外卖。在烹饪加工时,通过向下烹饪腔内注入高温焗蒸汽,能够实现对上、下煲体的同时烹饪,操作方便快捷。
优选的,还包括下盖,所述下盖盖于下煲体下口,使下盖和下煲体底部下口间密封形成保温空腔。所述保温空腔起到了保温隔热的作用,能够在运送过程中保持食物口味。
优选的,所述上盖和下盖的外表面平整,使得多套焗蒸煲能够垛摞叠放起来烹饪或运输,占用面积小,满足规模化集约化烹饪要求。
优选的,所述上、下盖的外表面具有十字交叉的两道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延伸贯通所述盖的外周环面。在外卖运输时,用扎带或橡皮筋通过所述凹槽将上、下盖以及中间的煲体打包在一起。
优选的,在所述上煲体和下煲体的对接配合面间设有密封圈,以保证上、下煲体间的密封。
优选的,所述下煲体的顶部具有外扩的开口,所述上煲体的底部下口的外周与所述下煲体的外扩的开口相契合密封。所述下煲体顶部外扩的开口既实现了与上煲体的有效密封,又保证了上煲体能够很稳固的放置在下煲体开口上,而且还可作为下煲体的把手的作用。
优选的,煲体上的进汽口和出汽口分别由密封塞封堵。
优选的,所述上煲体外周面的靠上部位置设有把手凹部。由于上煲体为圆周直壁,因此可通过该把手凹部提放上煲体。
优选的,所述进汽口和出汽口开设在上煲体的下沿外周面上。
优选的,所述上煲体的上沿口上设有两个缺口,上盖的盖沿封住所述缺口,使得上盖正常盖于上煲体上时,限定形成密闭的上烹饪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第一实施例所述焗蒸煲的主视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所述焗蒸煲的俯视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所述焗蒸煲的剖面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所述焗蒸煲的烹饪示意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所述焗蒸煲中上煲体与盖的组合使用示意图;
图6为第二实施例所述焗蒸煲的烹饪示意图;
图7为第二实施例所述焗蒸煲中上盖反向盖于上煲体的主视图;
图8为第二实施例所述焗蒸煲中上盖正向盖于上煲体的剖面图。
附图中,1-上煲体;2-下煲体;3-上盖;4-下盖;5a-上烹饪腔;5b-下烹饪腔;5c-保温空腔;6-密封圈;7-密封塞;8-凹槽;9-橡皮筋;10-进汽管;11-出汽管;101-把手凹部;102-缺口;103-进汽口;104-出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焗蒸煲,包括煲体、上盖3和下盖4,其中所述煲体由上煲体1和下煲体2构成,在实际烹饪中上煲体1多用于盛装饭食,下煲体2多用于盛装菜食,故也可视上煲体1为饭煲,下煲体2为菜煲。
所述上盖3和下盖4为结构相同的可互换的上下双用盖,所述上盖3盖于上煲体上口上,上盖的内缘与上煲体的上方开口契合密封,从而在上盖和上煲体间限定形成上烹饪腔5a。
所述上煲体1又摞于下煲体的上方开口上,在上、下煲体间限定形成下烹饪腔5b。上煲体的下沿向下延伸超出上煲体的弧形煲底形成下口,并在所述上煲体1下沿外周面上相对的开设有与下烹饪腔5b相通的进汽口103和出汽口104,在烹饪完成后所述进汽口和出汽口分别由密封塞7封堵。
所述上煲体外周面的靠上部位置设有一圈环槽从而形成所述把手凹部101。另外,参见图5,在就餐时上煲体1可放置在朝上的上盖3上。
所述下煲体2的顶部具有外扩的开口201,所述上煲体的底部下口的外周与所述下煲体的外扩的开口相契合密封,所述下煲体顶部外扩的开口201既实现了与上煲体的有效密封,又保证了上煲体能够很稳固的放置在下煲体开口上,而且还可作为下煲体的把手的作用。并且在上煲体下口端面上设有剖面呈Z型的密封圈6,该密封圈6利用其Z型结构的上部卡口卡接在上煲体下口内缘上,使得密封圈与煲体间连接稳固不易脱落。
相同的,所述下煲体2的下沿向下延伸超出下煲体的弧形煲底形成下口,所述下盖盖于下煲体下口,该下盖的内缘与下煲体的下口契合密封,使下盖和下煲体底部下口间密封形成保温空腔5c。
所述上盖和下盖的外表面平整,且进、出汽口设在侧面,从而使得多套焗蒸煲能够堆摞起来烹饪。
另外,所述上、下盖的外表面具有十字交叉的两道凹槽8,所述凹槽8的两端延伸贯通所述盖的外周环面,在运送时,通过两根环形橡皮筋9沿上下盖的凹槽将整套焗蒸煲打包在一起。
参见图4,上述的焗蒸煲在烹饪时,拔出进汽口103和出汽口104的密封塞,将进汽管10和出汽管11分别插入进汽口和出汽口,根据不同需要,在最低位置L和最高位置H间任意调整伸入煲体内进汽管10管口的停留位置,使得高温焗蒸汽对菜品食材的接触方式不同,达到对上煲体中主食食材烤烙或隔水蒸的效果,以及对下煲体内菜品食材焗、汽锅蒸馏或加热汤汁的煮炖作用。所述出汽管11引出后向上延伸一段高度使得多余蒸汽排出而带出的液体又能流回煲体内。烹饪结束后拔出进汽管10和出汽管11,在进汽口和出汽口插入密封塞7,用两根环形橡皮筋9将上、下盖和上、下煲体打包在一起。
如图6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焗蒸煲,是对第一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
本实施例中,上煲体的上沿口上对称设有两个半圆形的缺口,参见图8,当上盖盖沿向下正向盖在上煲体上时,上盖的盖沿封住所述缺口,从而限定形成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密闭的上烹饪腔,因此也可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烹饪方式。
参见图7,当上盖盖沿朝上反向盖在上煲体上时,所述上盖表面的一道凹槽8与所述两个缺口102对齐组合形成两个连通上烹饪腔内外的过孔。此时,可实施如图6所示的烹饪方式,出汽管11通过其中一个过孔将焗蒸汽又向上引入上烹饪腔内,并可由另一个过孔向外排出。这种烹饪方式能够将对上煲体的隔水蒸变为蒸汽蒸,从而提高了热效率,并且引入的焗蒸汽还能够为上煲体内饭食增加风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焗蒸煲,包括煲体和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包括上煲体和下煲体,所述上盖盖于上煲体上,使上盖和上煲体间形成上烹饪腔,所述上煲体置于下煲体的上方开口上,使上、下煲体间形成下烹饪腔,所述煲体侧面分别开设有与下烹饪腔相通的进汽口和出汽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焗蒸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盖,所述下盖盖于下煲体下口,使下盖和下煲体底部下口间密封形成保温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焗蒸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下盖的外表面平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焗蒸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盖的外表面具有十字交叉的两道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延伸贯通所述盖的外周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焗蒸煲,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煲体和下煲体的对接配合面间设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焗蒸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煲体的顶部具有外扩的开口,所述上煲体的底部下口的外周与所述下煲体的外扩的开口相契合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焗蒸煲,其特征在于:煲体上的进汽口和出汽口分别由密封塞封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焗蒸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煲体外周面的靠上部位置设有把手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焗蒸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汽口和出汽口开设在上煲体的下沿外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焗蒸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煲体的上沿口上设有两个缺口,上盖的盖沿封住所述缺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889027.5U CN206166600U (zh) | 2016-08-16 | 2016-08-16 | 焗蒸煲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889027.5U CN206166600U (zh) | 2016-08-16 | 2016-08-16 | 焗蒸煲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66600U true CN206166600U (zh) | 2017-05-17 |
Family
ID=60239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889027.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66600U (zh) | 2016-08-16 | 2016-08-16 | 焗蒸煲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6660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73476A (zh) * | 2016-08-16 | 2016-11-09 | 孙智敏 | 焗蒸煲 |
CN108078370A (zh) * | 2017-12-29 | 2018-05-29 | 孙智敏 | 汽锅及汽锅组件 |
-
2016
- 2016-08-16 CN CN201620889027.5U patent/CN20616660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73476A (zh) * | 2016-08-16 | 2016-11-09 | 孙智敏 | 焗蒸煲 |
CN106073476B (zh) * | 2016-08-16 | 2017-12-08 | 孙智敏 | 焗蒸煲 |
CN108078370A (zh) * | 2017-12-29 | 2018-05-29 | 孙智敏 | 汽锅及汽锅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166600U (zh) | 焗蒸煲 | |
CN202858812U (zh) | 家用电热式汽煮装置 | |
CN106691167A (zh) | 一种蒸锅 | |
KR20130002374A (ko) | 중탕냄비 | |
CN106073476B (zh) | 焗蒸煲 | |
CN205338628U (zh) | 一种新型子母多胆电饭煲 | |
CN206836772U (zh) | 设有高压锅结构的火锅组件 | |
CN204318408U (zh) | 一种复底蒸气循环烹饪全能砂锅 | |
CN104352158A (zh) | 一种多用途汽锅 | |
KR20130090201A (ko) | 습식 허브 훈증을 이용한 패티 조리 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패티 조리 장치 | |
CN206586801U (zh) | 一种各腔室受热均匀的蒸锅 | |
CN104146596B (zh) | 一种多用途汽锅 | |
CN204033066U (zh) | 一种多用途汽锅 | |
CN204445348U (zh) | 一种多用途汽锅 | |
TWM463098U (zh) | 鍋具結構 | |
CN104905288A (zh) | 一种暖胃酱香排骨的制备方法 | |
CN107713735A (zh) | 一种自主烹制食物的食用器具 | |
JP2015023823A (ja) | 食品の真空包装品の製造方法 | |
CN104013003A (zh) | 一种袋装蜜汁鱼香肉丝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1212717U (zh) | 烤盘 | |
CN204494507U (zh) | 开放式铁板烧灶台 | |
CN204416094U (zh) | 一种用于微波炉加热的高温蒸汽袋 | |
CN209770022U (zh) | 一种可同时烹饪两种不同口感米饭的多功能电饭锅装置 | |
CN214387147U (zh) | 一种自热锅 | |
CN213155369U (zh) | 一种多功能陶瓷蒸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