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63590U - 一种导电片、电池模组及纯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电片、电池模组及纯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63590U CN206163590U CN201621276141.7U CN201621276141U CN206163590U CN 206163590 U CN206163590 U CN 206163590U CN 201621276141 U CN201621276141 U CN 201621276141U CN 206163590 U CN206163590 U CN 2061635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ng strip
- battery
- strip body
- welding
- fixing br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电片、电池模组及纯电动汽车,其中,导电片包括:导电片本体,从导电片本体的第一表面向外延伸出的多个焊接片,以及从导电片本体的第二表面向外延伸出的多个导电弹片,其中,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中,将导电片代替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汇流装置,并通过在导电片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制作出向外延伸的焊接片和导电弹片,用于相邻两级电池组之间的串联连接,在不受电路中电流就近流通效应的影响的同时,将各电池单元的电流进行汇集,使得各电池单元具有较好的电流一致性,有利于电池模组的电性能的提高,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片、电池模组及纯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圆柱形动力电池模组一般是将多个电池单元并联来满足容量需求的,并联后还需要将电流汇集后再进行串联来满足电压需求,由于需要汇流,所以对汇流装置载流能力的要求就会随着电池组容量增大而增大,这就限制了电池组规模的增大。同时在电池并联时,一般是采用整张铝排或铜排作为汇流板连接到电池组的正/负极,再从汇流板的一端作为电池组对外的正/负极引出,但由于电路中的电流存在就近流通效应,在整个组合回路中,靠近汇流板引出端的电池流经的电流势必较大,而与汇流板引出端相距较远的电池则流经的电流较小,即靠近汇流板引出端的电池的充放电深度要高于距离汇流板引出端较远的电池。因此,随着电池组长期充放电循环,则靠近汇流板引出端的电池的充放电深度要高于远离汇流板引出端远的电池,整组电池的一致性越来越差,最终导致整组电池的寿命越来越短。另外,由于靠近正负极端子的电池流经的电流较大,产热较大,导致整组电池的热场分布不均匀,散热失衡,亦对电池组的品质产生很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因采用整张金属板作为汇流板,在电路中的电流存在就近流通效应的影响下,而导致的各电池单元的充放电状态不一致,散热失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电片、电池模组及纯电动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电片,包括:
导电片本体,
从所述导电片本体的第一表面向外延伸出的多个焊接片,以及
从所述导电片本体的第二表面向外延伸出的多个导电弹片,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
可选地,所述焊接片的尾部为扁平结构,且与所述导电片本体平行;所述导电弹片为弧形结构,且所述导电弹片的尾部朝向所述导电片本体弯曲。
可选地,所述焊接片与所述导电弹片均由所述导电片本体进行裁剪后冲压成型。
可选地,所述导电片本体的形状为长方形,且所述焊接片在所述导电片本体上均匀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电片本体由采用同一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板冲压形成,或者由采用不同金属材料制成的两种金属板复合加工形成。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两级以上串联连接电池组,其中每级电池组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池单元和电池固定支架,尤其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导电片;
其中,相邻的电池组之间依次夹设有第一电池固定支架、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二电池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上的导电弹片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片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第一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上的焊接片分别穿过对应的电池固定支架,与对应电池单元的电极焊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池固定支架上设有多个电池插槽,每个所述电池插槽的底部均设置有限位挡片,其中,每个所述电池插槽内均安装一个所述电池单元。
可选地,所述电池固定支架采用绝缘材料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电池单元为锂电池。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纯电动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导电片本体的第一表面设置向外延伸出的多个焊接片,且每个焊接片可单独的与对应电池单元的电极焊接连接,将各电池单元的电流进行汇集,可代替汇流装置,实现至少两级电池组之间的串联连接,避免了在采用整张金属板作为汇流板时,在电路中的电流存在就近流通效应的影响下,而导致各电池单元的充放电状态不一致。另外由于一个焊接片与一个电池单元的电极连接,因此各电池单元的电流一致性较好,故各电池单元发热的一致性也较高,解决了整组电池因热场分布不均而导致的散热失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片在图2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中相邻电池组串联连接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图中:1、导电片本体;101、焊接片;102、导电弹片;11、第一导电片;12、第二导电片;2、电池单元;3、电池固定支架;31、第一电池固定支架;32、第二电池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电片,如图1、图2所示,该导电片包括:
导电片本体1,
从导电片本体1的第一表面向外延伸出的多个焊接片101,以及
从导电片本体1的第二表面向外延伸出的多个导电弹片102,其中,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导电片通过冲压成型技术,在导电片本体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制作出向外延伸的焊接片101和导电弹片102,用于相邻两级电池组之间的串联连接,因此每个焊接片101可单独的与对应电池单元2的电极焊接连接,将各电池单元2的电流进行汇集,无需采用汇流装置,避免了在采用整张金属板作为汇流板时,在电路中电流就近流通效应的影响下,而导致的各电池单体的充放电状态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电性能的提高,延长实用寿命。另外由于一个焊接片101与一个电池单元2的电极连接,因此各电池单元2的电流一致性较好,故而电池单元2发热的一致性也较高,解决了整组电池因热场分布不均而导致的散热失衡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焊接片101的尾部为扁平结构,且与导电片本体1平行。因此在装配过程中,当将该导电片安装于电池固定支架3的一侧上时,焊接片101的尾部可与安装于电池固定支架3另一侧的电池单元2的电极进行焊接连接,不仅焊接方便,且焊接更加牢固。导电弹片102为弧形结构,且导电弹片102的尾部朝向导电片本体1弯曲。由于导电弹片102相对于导电片的第二表面向外凸出,因此当相邻的电池组进行串联连接时,相邻的电池组之间需要导电片的第二表面相贴合,故而导电弹片102因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形成弹性连接,使得相邻的电池组进行串联连接时,连接状态更加可靠。其中,在进行串联连接时,第一导电片11上的导电弹片102与第二导电片12上导电弹片102直接接触,或者第一导电片11上的导电弹片102与第二导电片12上未设置导电弹片102的其他区域直接接触,对此并不进行具体限定。
其中,焊接片101与导电弹片102均由导电片本体1进行裁剪后冲压成型。冲压工艺具有高生产效率、低材料消耗、操作工艺方便、尺寸精度高、成本低廉的优点。
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片本体1的形状为长方形,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导电片本体1的形状并不做具体要求,可根据电池固定支架3的具体形状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为使得焊接片101与安装于电池固定支架3上的电池单元2一一对应,因此焊接片101可根据电池固定支架3上安装电池的电池插槽的分布情况在导电片本体1上均匀设置。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片本体1由采用同一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板冲压形成,或者由采用不同金属材料制成的两种金属板复合加工形成。由图2可知,导电片比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汇流装置从结构上来说,具有体积更加轻薄、小巧的特点,不会限制电池模组规模的增大。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两级以上串联连接的电池组,如图4所示,其中每级电池组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池单元2和电池固定支架3,尤其还包括如上的导电片。
如图5所示,相邻的电池组之间依次夹设有第一电池固定支架31、第一导电片11、第二导电片12和第二电池固定支架32,第一导电片11与第二导电片12上的导电弹片102对应设置,第一导电片11的第二表面与第二导电片12的第二表面相贴合,第一导电片11与第二导电片12上的焊接片101分别穿过对应的电池固定支架3,与对应电池单元2的电极焊接连接。
由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汇流装置通过采用整张的金属排作为汇流板,容易受到电路中的电流存在的就近流通效应影响,使得汇流板引出端的电池单元2流经的电流大小因距离汇流板引出端的远近程度而不同,进而造成汇流板引出端充放电深度不同,最终导致整个电池模组的寿命越来越短。因此为避免上述缺陷,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导电片代替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汇流装置,导电片通过冲压成型技术,在导电片本体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制作出向外延伸的焊接片101和导电弹片102,并用于相邻两级电池组之间的串联连接,因此每个焊接片101可单独的与对应电池单元2的电极焊接连接,将各电池单元2的电流进行汇集,具有较强的载流能力,可不受电路中电流就近流通效应的影响,因此各电池单元2的电流一致性较好,有利于电池模组电性能的提高,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固定支架3上设有多个电池插槽,每个电池插槽的底部均设置有限位挡片,其中,每个电池插槽内均安装一个电池单元2。其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单元2采用的均为锂电池。通过在电池插槽底部均设置有限位挡片,实现了对电池的定位和固定作用,可很好的将电池单元2安装于电池插槽内,避免了电池插槽的内径和电池单元2的外径相差较大,从而导致在装配过程中容易出现电池与电池插槽的装配偏紧或偏松的现象。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保证相邻的电池插槽内安装的电池单元2之间绝对绝缘,支架本体特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绝缘材料为电工绝缘材料。按照国家标准GB2900.5规定,绝缘材料的定义是“用来使器件在电气上绝缘的材料”。也就是能够阻止电流通过的材料。首先,绝缘材料具有较高的绝缘电阻和耐压强度,并能避免发生漏电、击穿等事故。其次,绝缘材料耐热性能要好,可避免因长期过热而发生老化现象。最后,绝缘材料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耐潮防雷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以及工艺加工方便等其他特性。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纯电动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导电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片本体(1),
从所述导电片本体(1)的第一表面向外延伸出的多个焊接片(101),以及
从所述导电片本体(1)的第二表面向外延伸出的多个导电弹片(102),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片(101)的尾部为扁平结构,且与所述导电片本体(1)平行;所述导电弹片(102)为弧形结构,且所述导电弹片(102)的尾部朝向所述导电片本体(1)弯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片(101)与所述导电弹片(102)均由所述导电片本体(1)进行裁剪后冲压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本体(1)的形状为长方形,且所述焊接片(101)在所述导电片本体(1)上均匀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本体(1)由采用同一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板冲压形成,或者由采用不同金属材料制成的两种金属板复合加工形成。
6.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两级以上串联连接的电池组,其中每级电池组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池单元(2)和电池固定支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片;
其中,相邻的电池组之间依次夹设有第一电池固定支架(31)、第一导电片(11)、第二导电片(12)和第二电池固定支架(32),所述第一导电片(11)与第二导电片(12)上的导电弹片(102)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片(11)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2)的第二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导电片(11)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2)上的焊接片(101)分别穿过对应的电池固定支架(3),与对应电池单元(2)的电极焊接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固定支架(3)上设有多个电池插槽,每个所述电池插槽的底部均设置有限位挡片,其中,每个所述电池插槽内均安装一个所述电池单元(2)。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固定支架(3)采用绝缘材料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2)为锂电池。
10.一种纯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76141.7U CN206163590U (zh) | 2016-11-25 | 2016-11-25 | 一种导电片、电池模组及纯电动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76141.7U CN206163590U (zh) | 2016-11-25 | 2016-11-25 | 一种导电片、电池模组及纯电动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63590U true CN206163590U (zh) | 2017-05-10 |
Family
ID=58661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276141.7U Active CN206163590U (zh) | 2016-11-25 | 2016-11-25 | 一种导电片、电池模组及纯电动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63590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31820A (zh) * | 2017-08-23 | 2017-11-07 |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免焊接电池模组及免焊接电池模组系统 |
CN107863480A (zh) * | 2017-12-07 | 2018-03-30 | 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带有触点的导电片及电池组件 |
CN107871834A (zh) * | 2017-11-06 | 2018-04-03 | 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化锂电池的拼接结构 |
CN111312975A (zh) * | 2018-12-11 | 2020-06-19 | 太普动力新能源(常熟)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及包含它的储能系统 |
-
2016
- 2016-11-25 CN CN201621276141.7U patent/CN20616359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31820A (zh) * | 2017-08-23 | 2017-11-07 |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免焊接电池模组及免焊接电池模组系统 |
CN107871834A (zh) * | 2017-11-06 | 2018-04-03 | 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化锂电池的拼接结构 |
CN107871834B (zh) * | 2017-11-06 | 2023-07-04 | 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化锂电池的拼接结构 |
CN107863480A (zh) * | 2017-12-07 | 2018-03-30 | 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带有触点的导电片及电池组件 |
CN111312975A (zh) * | 2018-12-11 | 2020-06-19 | 太普动力新能源(常熟)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及包含它的储能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163590U (zh) | 一种导电片、电池模组及纯电动汽车 | |
EP3624218B1 (en) | Battery module | |
CN210984895U (zh) | 车载锂离子电池软包模组 | |
CN111916643A (zh) | 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包 | |
CN107742692A (zh) |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及电动车 | |
CN206180057U (zh) | 具有内部加热功能的锂离子蓄电池模块 | |
CN209150210U (zh) | 一种两侧出极耳的软包电池单体成组用的集成汇流板 | |
CN105680118A (zh) |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组的散热结构 | |
CN207409606U (zh) | 易于散热的锂离子电池组 | |
CN201336333Y (zh) | 电池组 | |
US9099723B2 (en) | Battery pac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204333090U (zh) | 锂离子电池组 | |
CN220233280U (zh) | 带内置bms板的圆柱锂电池盖帽负极侧面连接装置 | |
CN208476972U (zh) | 一种软包电芯测试装置 | |
CN207353369U (zh) | 一种电池模块 | |
CN217334199U (zh) | 一种ccs组件及电池模组 | |
CN206820050U (zh) | 电池模组 | |
CN209626300U (zh) | 焊片电池 | |
CN209401728U (zh) | 二次电池及其集流组件 | |
CN207542311U (zh) | 带有触点的导电片及电池组件 | |
CN208157471U (zh) |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组 | |
CN204407420U (zh) | 一种锂电池组 | |
CN205882083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结构 | |
CN205543093U (zh) | 一种具有均匀电流分布结构锂离子电池组 | |
CN215732059U (zh) | 便于分容的磷酸铁锂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