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6098622U - 电控移相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移相器 - Google Patents

电控移相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移相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98622U
CN206098622U CN201621045782.1U CN201621045782U CN206098622U CN 206098622 U CN206098622 U CN 206098622U CN 201621045782 U CN201621045782 U CN 201621045782U CN 206098622 U CN206098622 U CN 206098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link
rotating wheel
wheel group
group
automatically contro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457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陈宇
邓程
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bi Antenn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Mobi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bi Antenn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bi Antenn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bi Antenn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457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98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98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986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控移相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移相器;该电控移相机构采用可更换传动组件的连接结构,针对不同规格、不同行程的移相器,只更换不同传动比的传动组件,大大降低传动机构的设计成本,同时也方便的满足一个移相机构可以匹配不同移相器的需求;采用该结构的移相器也同样具有上述优点。

Description

电控移相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移相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带移相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控移相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移相器。
背景技术
移相器的行程变换是电调基站天线下倾角调整中必不可少功能。通过控制移相器中介质板与带线间的相对位移,控制输出的信号分量的相位差,即可获得不同范围的波束扫描角度。避免了机械调整天线下倾角时,容易导致相邻基站信号干扰的问题。
随着电调天线中移相器的发展,各种规格的移相器应运而生。由于规格和功能上的差异,其调整移相时带线板和介质板之间相应的行程长短,也越来越多样化。行程大小不统一,导致移相机构的规格种类繁多,无法做到一个前端的传动器对应不同移相器的通用化,甚至当移相器行程超过现有前端传动器的最大行程时需要对前端传动进行重新设计,增加了移相器的设计成本,也导致用户设置移相器时操作繁琐。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移相机构无法改变固有行程,无法应对不同规格的移相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可更换传动组件以改变不同传动比进而改变相应行程的电控移相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控移相机构,包括:作为基板的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电机以及和所述电机的转动轴连接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有通过可拆卸轴体轴向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转动轮组,以及与所述转动轮组上不同直径的转动轮分别匹配接触的输入传动杆和输出传动杆;所述输入传动杆连接在所述转动轮组和所述电机之间,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转动轮组,使所述输出传动杆运动。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容纳所述转动轮组以及所述输出传动杆的移相腔体,所述移相腔体上对应所述转动轮组的位置上开设有更换孔,所述更换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转动轮组的最大直径;
所述移相腔体内设置有滑槽容纳所述输出传动杆。
优选的,所述电机与所述底座通过可拆卸连接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入传动杆上固定设置有螺母与所述转动轴上设置的螺纹匹配连接,使得所述电机可以通过所述输入传动杆驱动所述转动轮组转动,并带动所述输出传动杆相对所述转动轮组运动。
优选的,所述输入传动杆上设置有齿条与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的齿轮啮合,使得所述电机可以通过所述输入传动杆驱动所述转动轮组转动,并带动所述输出传动杆相对所述转动轮组运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轮组为变速齿轮组,所述输入传动杆在与所述变速齿轮组接触面上设置齿条与所述变速齿轮组上的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转动轮为摩擦轮组,所述输入传动杆在与所述摩擦轮组的接触面上设置摩擦层与所述摩擦轮组接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相器,包括:带线板和与所述带线板平行设置的介质板;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带线板和所述介质板连接的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控移相机构。
优选的,所述带线板与所述介质板位于所述移相腔体内,且所述带线板与所述移相腔体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介质板与所述输出传动杆固定连接,使所述输出传动杆在所述转动轮组的带动下让所述介质板可相对于所述带线板滑动。
优选的,所述输出传动杆远离所述转动轮组的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介质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台形状匹配的通孔,所述凸台插入所述通孔中,使所述输出传动杆与所述介质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控移相机构,采用可更换传动组件的移相机构,针对不同行程的移相器,只更换不同传动比的传动组件,大大降低传动机构的设计成本,同时也方便的满足一个移相机构可以匹配不同移相器不同行程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控移相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传动组件采用齿轮啮合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用电控移相机构的移相器的正视图;
图4为采用电控移相机构的移相器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5为电控移相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机;2、可拆卸连接件;3、底座;4、输入传动杆;5、可拆卸轴体;6、转动轮组;7、输出传动杆;8、更换孔;9、带线板;10、介质板;11、移相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1至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如附图1所示,一种电控移相机构,包括:作为基板的底座3、设置在底座3上的电机1以及和电机1的转动轴连接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设置有通过可拆卸轴体5轴向固定在底座3上的转动轮组6,通过可拆卸轴体5可以方便的为传动组件切换不同传动比的转动轮组6,继而通过转动轮组6中不同直径的转动轮实现输出行程的变更;转动轮组6一般采用直径不同的转轮同轴设置且一体化的结构。转动轮组6转动时,其中每个转轮的角速度相同,而线速度因其不同的直径而存在差异。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转动轮组6采用变速齿轮组,则其传动比还与直径不同的齿轮间的齿牙的数目比有关。
如附图2所示,传动组件还包括与转动轮组6上不同直径的转动轮分别匹配接触的输入传动杆4和输出传动杆7;输入传动杆4连接在转动轮组6和电机1之间,电机1驱动转动轮组6,使输出传动杆7运动。输出传动杆7的则与移相器中的介质板10或者带线板9之一连接,使介质板10和带线板9之间实现相对运动,以实现调整带线板9输出信号分量的相位差,实现移相。
如附图1、附图3所示,底座3上还设置有容纳转动轮组6以及输出传动杆7的移相腔体11,移相腔体11上对应转动轮组6的位置上开设有更换孔8,更换孔8的直径大于转动轮组6的最大直径,使得更换转动轮组6时,无需拆卸移相腔体11,方便转动轮组6的更换操作。
如附图1所示,可拆卸轴体5为轴肩螺丝,方便轴向固定转动轮组6的同时,其轴肩也保证的转动轮组6的转动顺畅。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拆卸轴体5的类型也可以采用带有卡扣或者磁吸等连接部轴,以实现与底座3间进行可拆卸连接,方便转动轮组6的更换。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移相腔体11内设置有滑槽容纳输出传动杆7,既便于输出传动杆7在移相腔体11内的滑动,也利于为输出传动杆7的行程进行限位。
如附图1、附图3所示,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电机1与底座3通过可拆卸连接件2固定连接。通过电机1的拆卸,使得输入传动杆4也可以方便的进行更换,如输入传动杆4采用齿条结构配合转动轮组6的变速齿轮组结构时,也可以采用更换不同密度齿条的输入传动杆4,来改变转动轮组6的输出行程。优选的,电机1与底座3间通过螺丝进行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机1与底座3间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或者其他适用于拆卸的连接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如附图1、附图5所示,输入传动杆4上固定设置有螺母与转动轴上设置的螺纹匹配连接,使得电机1可以通过输入传动杆4驱动转动轮组6转动,并带动输出传动杆7相对转动轮组6运动。该实施例便于电机1的转动轴与输入传动杆4之间为平行安放的连接结构。电机1的转动轴在转动时,使得输入传动杆4上固设的螺母延其上的螺纹在转动轴体上移动,将电机1转动力改变为沿其转动轴轴向的力矩。同时,应为电机1的轴向指向输出传动杆7的运动方向,移相机构采用直列式布局有助于整体体积的减小。
在其他实施例中(附图中未示出),输入传动杆4上设置有齿条与转动轴上固定连接的齿轮啮合,使得电机1可以通过输入传动杆4驱动转动轮组6转动,并带动输出传动杆7相对转动轮组6运动。该实施例便于电机1的转动轴与输入传动杆4之间为垂直交叉的连接结构。电机1的转动轴带到其上的齿轮转动时,使得输入传动杆4上设置有齿条被转动轴体上的齿轮带动,使输入传动杆4在转动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该传动结构较使用螺母时简单,但电极安置方向与移相器运动方向垂直,使移相器的外形呈L形。
如附图1-5所示,转动轮组6为变速齿轮组,输入传动杆4在与变速齿轮组接触面上设置齿条与变速齿轮组上的齿轮啮合。通过改变传动比不同变速齿轮组,即可在输入相同力矩的前提下,输出不同的传动行程,以配合不同规格的移相器。
在其他实施例涨,转动轮为摩擦轮组,输入传动杆4在与摩擦轮组的接触面上设置摩擦层与摩擦轮组接触。通过更换不同直径比的摩擦轮组,在输入相同力矩的前提下,也可以输出不同的行程。同时,摩擦轮与传动杆上摩擦层接触平稳,行程精度较容易控制。
如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相器,包括:带线板9和与带线板9平行设置的介质板10;还包括分别与带线板9和介质板10连接的如上述的电控移相机构,以实现同一个移相机构,通过切换不同的传动组件即可适用不同的移相器。
如附图3-附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带线板9与介质板10位于移相腔体11内,且带线板9与移相腔体11的相对位置固定;介质板10与输出传动杆7固定连接,使输出传动杆7在转动轮组6的带动下让介质板10可相对于带线板9滑动。通过介质板10与带线板9之间的相对运动,控制带线板9输出信号分量的相位差,即可为电调天线提供相应下倾角的扫描波束。
如附图1、附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移相器的带线板9和与其相对应的介质板10设置为两组。移相机构中也设置有两个移相腔体11和与之对应的传动组件。以满足移相器实际运用中其发射的信号需进行极化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输出传动杆7远离转动轮组6的一端设置有凸台,介质板10上设置有与凸台形状匹配的通孔,凸台插入通孔中,使输出传动杆7与介质板10固定连接,以保证输出传动杆7与介质板10之间的稳定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进行详述。
电机1正转时
电机1上的螺杆(转动轴加螺纹)转动,带动输入传动杆4往前运动,输入传动杆4的齿条部分与变速齿轮组小齿轮啮合,带动变速齿轮组顺时针转动,变速齿轮组大齿轮带动输出传动杆7往回拉,输出传动杆7连接着上下两块介质板10往回运动(腔体里移相器带线板9是固定不动的),实现往回移相。
电机1反转时
螺杆(转动轴加螺纹)带动输入传动杆4往后运动,变速齿轮组逆时针转动,变速齿轮组大齿轮带动输出传动杆7往前运动,上下两块介质板10往前运动,实现往前移相。
上述齿轮组与齿条的啮合传动为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优选的传动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逐渐传动方式可以替换为传动杆的摩擦层和摩擦轮组之间的配合传动。也可以采用如皮带传动或者扭杆传动的形式。
切换行程原理
当新的移相器其介质板10行程与现有的不同时,使用者只需要将新的移相器中介质板10需要的行程与现有的电机1螺杆转动行程相比,获得新的介质板10与电机1的传动比,再根据传动比匹配相应的传动组件(变速齿轮组、输入传动杆4和输出传动杆7),替换安转在移相机构的底板上就可以低成本的方式得到一系列新的移相机构,以满足新的介质板10的移相需求。
变速齿轮组及齿条,材料都使用塑料,双重腔体在长度方向可以自由加长,这样可大大的降低设计的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加长移相腔体11长度的方案,以配合新的移相器的行程。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使整个移相机构运动是都是面和面接触,其传递运动时只要保证一定的设计间隙和实施一定的润滑手段,整个机构的传动会很平稳。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双移相腔体11的移相器的组成方式为:
第一步:将两输出传动杆7末端凸台分别压入与其对应的上下介质板10的通孔中使输出传动杆7与介质板10稳定连接。再将介质板10从上下两面夹住移相器的带线板9 ,将四者整体从双重腔体端面推入两个移相腔体11中,输出传动杆7与相应的介质板10插入移相腔体11的滑槽,同时,用自锁螺丝将带线板9贯穿固定在移相腔体11上。
第二步:双变速齿轮组通过轴肩螺丝固定在底座3上并与输入传动杆4、输出传动杆7啮合连接;
第三步:电机1通过螺丝固定在底座3上,将输入传动杆4上的螺母预先旋转入电机1外露的螺杆上。
第四步:输入传动杆4与变速齿轮组相应齿轮啮合;
第五步:用螺丝将双重的移相腔体11固定在底座3上,组装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控移相机构,采用将传动组件中的转动轮组6以及输入传动杆4设置为便于更换的连接形式,同时,其上盖也采用了为二者更换提供便利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控移相机构可以方便的适用于对行程有不同要求的移相器,简化了移相器的传动结构,降低了移相器的生产和使用成本,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控移相机构,包括:作为基板的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电机以及和所述电机的转动轴连接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设置有通过可拆卸轴体轴向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转动轮组,以及与所述转动轮组上不同直径的转动轮分别匹配接触的输入传动杆和输出传动杆;所述输入传动杆连接在所述转动轮组和所述电机之间,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转动轮组使所述输出传动杆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移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容纳所述转动轮组以及所述输出传动杆的移相腔体,所述移相腔体上对应所述转动轮组的位置上开设有更换孔,所述更换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转动轮组的最大直径;所述移相腔体内设置有滑槽容纳所述输出传动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移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与所述底座通过可拆卸连接件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移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传动杆上固定设置有螺母与所述转动轴上设置的螺纹匹配连接,使得所述电机可以通过所述输入传动杆驱动所述转动轮组转动,并带动所述输出传动杆相对所述转动轮组运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移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传动杆上设置有齿条与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的齿轮啮合,使得所述电机可以通过所述输入传动杆驱动所述转动轮组转动,并带动所述输出传动杆相对所述转动轮组运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控移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轮组为变速齿轮组,所述输入传动杆在与所述变速齿轮组接触面上设置齿条与所述变速齿轮组上的齿轮啮合。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控移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轮为摩擦轮组,所述输入传动杆在与所述摩擦轮组的接触面上设置摩擦层与所述摩擦轮组接触。
8.一种移相器,包括:带线板和与所述带线板平行设置的介质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带线板和所述介质板连接的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控移相机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线板与所述介质板位于所述移相腔体内,且所述带线板与所述移相腔体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介质板与所述输出传动杆固定连接,使所述输出传动杆在所述转动轮组的带动下让所述介质板可相对于所述带线板滑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传动杆远离所述转动轮组的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介质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台形状匹配的通孔,所述凸台插入所述通孔中,使所述输出传动杆与所述介质板固定连接。
CN201621045782.1U 2016-09-08 2016-09-08 电控移相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移相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98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45782.1U CN206098622U (zh) 2016-09-08 2016-09-08 电控移相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移相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45782.1U CN206098622U (zh) 2016-09-08 2016-09-08 电控移相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移相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98622U true CN206098622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76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4578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98622U (zh) 2016-09-08 2016-09-08 电控移相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移相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9862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2223A (zh) * 2017-04-21 2017-07-21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移相器及基站天线
CN111029689A (zh) * 2019-11-07 2020-04-17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移相器
CN116592103A (zh) * 2023-07-18 2023-08-15 中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换向装置
WO2024124999A1 (zh) * 2022-12-14 2024-06-20 普罗斯通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移相器传动机构、驱动装置及电调基站天线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2223A (zh) * 2017-04-21 2017-07-21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移相器及基站天线
CN106972223B (zh) * 2017-04-21 2022-05-31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移相器及基站天线
CN111029689A (zh) * 2019-11-07 2020-04-17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移相器
CN111029689B (zh) * 2019-11-07 2021-10-22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移相器
WO2024124999A1 (zh) * 2022-12-14 2024-06-20 普罗斯通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移相器传动机构、驱动装置及电调基站天线
CN116592103A (zh) * 2023-07-18 2023-08-15 中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换向装置
CN116592103B (zh) * 2023-07-18 2023-10-17 中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换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98622U (zh) 电控移相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移相器
CN106195257B (zh) 一种amt自动选换挡装置
CN101625024B (zh) 顺序控制装置
CN202182174U (zh) 汽车电动换挡机构
CN202349132U (zh) 轮径可调的皮带传动机构
CN106015482B (zh) 一种机械式可变链轮无级变速器
CN203463576U (zh)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105422814A (zh) 变速箱换挡机构
CN101943228B (zh) 双离合变速箱的离合器闭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054716U (zh) 一种amt自动选换挡装置
CN201271570Y (zh) 多功能搅拌器
CN101660588B (zh) 一种摆线齿轮减速器及摆线齿轮传动机构
CN205315668U (zh) 变速箱换挡机构
CN202441828U (zh) 一种频率及间歇转数可调的齿式自动换向装置
CN101107465A (zh) 间歇运动机器的控制器
CN108340775B (zh) 一种电动汽车
CN103615505A (zh) 一种压路机变速器
CN106015483A (zh) 一种传动变速装置
CN206170079U (zh) 一种大型桁架机器人双倍速结构
CN103644263A (zh) 无级变速箱
CN202971763U (zh) 内套滑动式齿轮变速机构
CN204161108U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165556U (zh) 可变速的钓鱼用两轴式卷线器
CN210970640U (zh) 变速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1059127B (zh) 一种齿轮变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2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Genyu Road, Mob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Co-patentee after: MOBI ANTENN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after: MOBI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Mobi Building, Langshan Road, North District of Nanshan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OBI ANTENN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