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2838U - 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32838U CN205932838U CN201620587817.8U CN201620587817U CN205932838U CN 205932838 U CN205932838 U CN 205932838U CN 201620587817 U CN201620587817 U CN 201620587817U CN 205932838 U CN205932838 U CN 2059328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re
- elevator
- room
- control
- resc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Di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O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882 di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17 fum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3
- 230000001769 para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3799 Paraly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7502 anem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1 e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572 poisoning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07 pois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7 stra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331 toxic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88 tox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包括楼体、智能吊车、顶层安全岛、检测装置、正压排烟机构、电梯、消防控制室及储备室,楼体电路及电梯采用单独的供电系统;电路与控制装置互连,电梯设置双电源线,具有水冷结构;检测装置安装在楼层和电梯;正压排烟机构安装在楼梯顶层与电梯井,在火情发生时向楼梯间、电梯门及电梯井提供正压空气及排烟;消防控制室内设有控制装置,楼顶智能吊车和电梯与控制装置互联互动、储备室内置救援灭火器材。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电梯“不防火”,“不防水”、一旦发生火灾电梯容易瘫痪的问题,在火灾发生时灭火效果好,而且迅速将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层建筑消防救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高层建筑数量将达世界第一,随着高层建筑功能的日益复杂、高度的不断增加,其所面临的安全疏散问题也愈加严峻。尤其是高层建筑在遭受火灾、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时,以楼梯为主的传统疏散逃生方式,基本上无法将建筑内的所有人员快速而安全地疏散至安全区域,而且,残疾人、老人和孕妇等行动能力受限人群也难以使用楼梯迅速疏散。因此,寻找新的疏散方式,突破现有疏散的局限,提高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能力成为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电梯以其速度优势、便利性和可操作性和安全升级方面,在垂直疏散方面存在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所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电梯输送的安全可靠和消防立体控制的有效管控。
以一部普通电梯计算,当每层有120人时,则15层的人员疏散到地面需19分钟,30层则需39分钟。而一般火灾发生初期,从起火到猛烈燃烧一般要20至30分钟。若此时只用楼梯逃生,大部分人员会被困楼上。此外,楼梯疏散不适于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据国外相关案例报导:如美国“9·11”事件中,从91层电梯逃生仅用72秒,当时南楼内的10部快速电梯有4至5部投入运行,大大缩短了等待电梯的时间。1996年10月28日日本广岛公寓火灾事件,一栋20层的高层公寓发生火灾。后来通过调查发现,这次火灾中有一半以上的疏散人员都是利用电梯逃离火灾现场的。圣保罗焦马大楼火灾事件,1974年2月5日上午9时许,25层高的巴西圣保罗市焦马大楼第12层的窗式空调机失火,而在火灾初期,4部电梯共成功地疏散了300人,占422名生还者的71%。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高层建筑的消防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受到广泛重视。如专利公告号为CN1519191A的“电梯竖井闭合装置和满足电梯竖井闭合装置消防要求及安装方法”,介绍了一种电梯层门与井道壁的连接方式;公告号为CN2523741Y“电梯消防检测与自动救援装置”采用单独的控制设备检测火灾信号。这些公开内容都只是局限性的涉及到消防电梯的部分内容,并且与当前的技术发展相比已经不合时宜。国内、外都有一些关于消防员电梯的设计标准或要求,如:“EN81-72《消防员电梯》”、“EN81-73《火灾情况下电梯的性能》”、“ISO/PDTR 25743《关于电梯用于紧急疏散的研究》”、“BS5588-part8-1988《残障人员逃生方式实施规则》”等,但都是以电梯具有消防前室,并且消防前室不能起火为前提的。现有消防电梯大多是“不防火”,“不防水”设计,一旦发生火灾电梯十分容易瘫痪,因此,无法实现发生火灾时将其作为疏散逃生电梯应用。沒有从高层建筑救援消防智能整合全系统高度解决难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楼体内部空间、升降电梯、楼梯间、检测装置、正压排烟机构、消防控制室及消防物资储备室。所述楼梯间电路、楼体内部空间电路及升降电梯均采用独立的供电系统,所述消防控制室分别与楼梯间电路、楼体内部空间电路及升降电梯的独立的供电管控系统控制连接;所述升降电梯安装在楼体外侧或楼体内部,所述升降电梯包括一个独立供电管控系统,所述升降电梯与楼体内部相通,所述升降电梯内外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升降电梯设置有单独的供电线缆,所述供电线缆为双电源线结构,所述双电源线结构包括主电缆和备用电缆,所述主电缆和所述备用电缆的材质为矿物绝缘材料,所述主电缆和所述备用电缆在电梯井的内壁垂直部分具有水冷保护电缆结构;所述检测装置,其包括烟雾探测装置、摄像装置及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烟雾探测装置和摄像装置安装在各楼层和各楼梯间及电梯井内;正压、排烟排水机构,其包括正压送风机,所述正压送风机安装在楼梯与电梯井的上部,所述正压排烟机构在火灾发生时向楼梯间与升降电梯井提供正压空气;电梯井安装有对外的排烟风机排水泵,所述;电动滑轮救援房、吊车,其放置在楼体顶部,电动滑轮救援吊车可沿楼体升降载人、所述;消防控制室,其内设置有控制装置、扩音装置、调度装置、通迅装置、火情监测显示设备,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楼梯间电路、楼体内部空间电路、升降电梯电路的独立的供电管控系统、电动滑轮救援吊车控制连接;所述消防物资储备室,其内设置有救援灭火物资,救援灭火物资包括封门胶喷筒、由头灯、无线红外探头、无线影像探头以及通迅和广播器的组合头盔,所述物资储备室与所述消防控制室相连通;在楼体的顶部一端还设置有探檐,所述探檐上安装有可升降的救援房,所述救援房通过电动滑轮组与所述探檐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救援房控制连接,所述救援房内安装有照明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水冷保护电缆结构包括电缆线外部设置的夹套,所述夹套内设置有冷却循环水,所述夹套两端分别与水管相连接,所述水管与夹套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单向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还包括广播装置,所述广播装置安装在每个楼层、楼梯间内,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广播装置控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正压、排烟排水机构包括安装在升降电梯井内部的正压送风机及电梯井对外的排烟风机排水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双电源线结构与升降电梯、电梯门内外控制面板、内外测温测烟红外探头、影像探测头、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电梯井内照明相连接,所述双电源线结构由双电源箱在最未一级配电箱处设置有自动切换装置,所述自动切换装置与消防控制室相连接,其设有手动控制装罝,所述控制装置根据火情控制双电源线结构与所述升降电梯的连通/断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烟雾探测装置包括红外探测器,其安装在每个楼层电梯厅、各层楼梯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电动滑轮救援吊车包括放置在楼层顶部的电动滑轮吊车及救生吊装设备,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电动滑轮吊车和救生吊装设备控制连接;所述电动滑轮吊车设有可移动杠杆支架,所述电动滑轮吊车顶部安装有照明LED灯,所述救生吊装设备包括挂钩、救生吊箱及无线测温摄录探头,所述无线测温摄录探头旁也安装有照明LED灯,所述挂钩上安装有定位器,所述挂钩与电动滑轮吊车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电动滑轮吊车安装有多组并联电瓶,所述多组并联电瓶与车体的电动滑轮装置相连接,其由无线遥控及车载手控面板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救援及灭火物资包括封门胶喷筒、消防水枪、消防斧、救生用非纯氧气瓶、步话机及纯净水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其将升降电梯的电路系统与高层楼宇内其它电路系统分离,避免相互影响,将升降电梯的电源线设计为夹套式循环水冷却,保证了在火灾发生时的升降电梯的正常运行,而且还配备有备用电源线,更加提高了升降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另外设置有消防控制室对整个升降电梯、检测装置、广播装置、消防水箱及电动滑轮吊车升降进行实时控制指挥,通过设置于厅门、电梯井道及楼层内的报警模块,可以实现火灾的及时、精确报警及时扑灭,并可通过广播装置进行人群疏导,确保升降电梯的安全性、救援及时,为快速疏散火情上层人员抢得时间,避免了人员伤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的结构的电缆的水冷保护电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
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包括楼梯间、楼体1、升降电梯2、检测装置、正压排烟排水机构、消防控制室3及消防物资储备室4、电动滑轮房、吊车5,楼梯间、楼体1内部空间及升降电梯均采用独立的供电管控系统,消防控制室3分别与楼梯间、楼体1的内部空间及升降电梯2的独立的供电管控系统控制连接;升降电梯2安装在楼体1外侧或楼体1内部,升降电梯2系统包括一个独立供电管控系统,升降电梯2与楼体1内部相通,升降电梯2内外部设置有控制面板,升降电梯2设置有单独的供电线缆,供电线缆为双电源线结构,双电源线结构包括主电缆和备用电缆,主电缆和备用电缆的材质为矿物绝缘材料,主电缆和备用电缆在电梯井的内壁垂直部分具有水冷保护电缆结构;检测装置包括烟雾探测装置、摄像装置及温度检测装置,烟雾探测装置和摄像装置安装在各楼层和各楼梯间及电梯井内;正压排烟排水机构包括正压送风机,正压送风机排水泵安装在楼梯与电梯井的内部,正压排烟机构在火灾发生时向楼梯间与升降电梯2井提供正压空气;电梯井排水泵排水,电动滑轮救援吊车放置在楼体1顶部,电动滑轮救援吊车可沿楼体1升降载人;消防控制室3,其内设置有控制装置、扩音装置、调度装置、通迅装置、火情监测显示设备,控制装置分别与楼梯间、楼体1内部空间、升降电梯2的独立的供电管控系统、电动滑轮救援吊车控制连接;消防物资储备室4,其内设置有救援及灭火物资,救援消防器材包括封门胶喷筒、由头灯、无线红外探头、无线影像探头以及通迅和广播器的组合头盔、消防瓶筒、破拆工具等组成,等,物资储备室与消防控制室3相连通;在楼体1的顶部一端还设置有探檐6,探檐6上安装有可升降的救援房7,救援房7通过电动滑轮组8与探檐6相连接,控制装置与救援房7控制连接,所述救援房内安装有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可以为LED灯。
如图2所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水冷保护电缆结构包括电缆线9外部设置的夹套10,夹套10内设置有冷却循环水,夹套10两端分别与水管11相连接,水管11与夹套10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单向阀12。
本实施例的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在各个楼层内安装检测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烟雾探测装置可以为红外探测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楼层和电梯间的温度,烟雾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楼层和电梯间的烟雾浓度,当温度、烟雾浓度超标时,楼内的报警装置启动,并通过控制装置进行楼内的火灾救援。
在楼层和电梯内均设有正压排烟机构,正压排烟机构安装在楼梯与电梯井内,正压排烟机构包括安装在升降电梯2井内的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安装在电梯井内的第一正压装置及安装在楼梯间的第二正压装置。正压排烟机构在火灾发生时向楼梯与升降电梯2提供正压空气;
为了体现整个救援系统的智能化,本系统的消防控制室3中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以为电脑等平台,控制装置分别与楼梯间、楼体1内部空间、升降电梯2的控制面板、检测装置及正压排烟机构等机构相连接。本系统的物资储备室内设置有救援及灭火物资,救援消防器材包括封门胶由头灯、无线红外探头、无线影像探头以及通迅和广播器的组合头盔、消防瓶筒、破拆工具等组成,物资储备室与灾情控制室相连通,当发生火情时,救援人员可以通过封门胶将电梯厅门缝隙堵死,避免毒烟进入电梯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本实施例中,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的广播装置可以为广播喇叭,广播装置安装在每个楼层内,控制装置与广播装置控制连接,当发生火情后,救护人员可以在消防控制室3内通过控制装置和广播装置进行人员疏导等工作。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为了更加确保升降电梯2在火灾时的正常运行,本系统的双电源线结构与升降电梯2、电梯门内外控制面板、内外测温测烟红外探头、影像探测头、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电梯井内照明相连接,双电源线结构由双电源箱在最未一级配电箱处设置有自动切换装置,自动切换装置与消防控制室3相连接,其设有手动控制装罝,控制装置根据火情控制双电源线结构与升降电梯2的连通/断开。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滑轮救援吊6车包括安装在楼层顶部的电动滑轮房、吊车6及救生吊装设备,控制装置分别与电动滑轮吊车和救生吊装设备控制连接;电动滑轮吊车61设有可移动杠杆支架62,电动滑轮吊车顶部安装有照明LED灯,救生吊装设备包括挂钩、救生吊箱及无线测温摄录探头,无线测温摄录探头也安装有照明LED灯,挂钩上安装有定位器,挂钩与电动滑轮吊车相连接。优选的,电动滑轮吊车安装有多组并联电瓶,所述多组并联电瓶与车体的电动滑轮装置相连接,其由无线遥控及车载手控面板控制。电瓶不仅仅起到供电作用,还可以起到纵平衡升降车的载荷作用。
当火情大时有楼内人员不能从楼道楼梯间或电梯顶层安全岛逃生时,先视火情用封门胶喷筒封门封内窗,并及时呼叫119和可联系人救援,消防控制室3及时调度消防人员投入救援,楼顶消防人员开动电动滑轮吊车至呼叫人垂直位置,带救援消防器材包括消防瓶筒、破拆工具等组成工具,从楼顶乘救生吊箱下降及时救援至安全地面,地面设有气垫以防万一。消防控制室3与消防人员及时通迅调度消防人员带救生器材如小拖轮式担架、防烟防毒面具、救生用非纯氧气瓶、急救药、及纯净水等由楼窗阳台入楼组织及时搜救和灭火。
逃至防火安全岛人员可从电梯逃生也可从顶楼梯上楼顶,由乘救生吊房、箱下降及时逃生至安全地面。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本系统在楼体1顶层及电梯逃生防火安全岛,防火安全岛空间的门体为双层一级防火门。
为了进一步确保灭火及救援效率,逃生防火安全岛备有逃生防火器材包括封门胶喷筒、消防水枪、消防斧、救生用非纯氧气瓶、步话机及纯净水等。
下面就本实施例的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进行工作过程的描述。
当发生火灾时,楼内的警报装置报警,温度检测装置检测楼层和电梯间的温度,烟雾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楼层和电梯间的烟雾浓度,摄像装置监控楼层和电梯内的具体情况,并将所有数据反馈至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根据情况对对升降电梯、消防水箱及升降车等救援装置进行具体的控制,救援人员拿取诮防救援物资储备室的物资进行火灾救援,其中包括向有火情及有烟层升降电梯门的缝隙内喷射封门胶,封门胶呈红色,其具有警告民众该楼层的升降电梯已关闭无法乘坐。救护人员在消防控制室内可以通过广播装置对人群进行广播疏散,避免人群恐慌。具体的,在有火情发生时,电梯上两层下一层,控制装置关闭电梯门的电路,消防人员通过喷涂封门胶以防止烟气进入电梯井内。
灭火过程以楼层内部灭火为主,上下层齐攻火势,该过程包括顶层消防水箱的灭火系统、楼层内部喷淋结构的灭火及外部消防水枪、水炮的灭火,在灭火过程中正压排烟机构对烟进行吹扫,将烟雾排除电梯井、楼梯外,防止撤离人员因烟雾中毒和情绪慌乱发生踩踏事故、延缓撤离速度。而由于升降电梯的电源线设置有夹套水冷结构,因此可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快速撤离火情层上部人员、撤至火情层下楼层安全有序的步行由楼梯疏散。也为电梯向上短距离循环运行抢得了宝贵的更多的撤离速度与时间。这种混合式消防救援撒离疏散方法也是最快最安全的方法。
升降电梯可以在高层楼宇中的救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具体救援过程为:例如20层楼的结构,当12层发生火在时,楼内消防装置自动启动灭火,12层人员立即进入升降电梯和楼道梯疏散,或上两层后即进入安全楼层,由升降电梯继续快速循环往返接人。消防控制室人员快速拉闸火情层上下多层楼层房间断电,起始火情时并不需要全应用楼层断电,同时乘电梯进入火情层灭火并组织安全疏散同层火情可控时组织人员楼梯撒离。消防人员通过消防控制室及时前后方同步通迅研判火情,及时调度人员安全撤离疏散消防灭火方法策略和人员投入。升降电梯可以为多部,其中一部可以作为消防人员的专用电梯,便于消防人员进行灭火封门等工作。对目前的高层建筑及电梯系流也必须进行升级改造,将其设置有三个系统管控独立供电并改造成有隔火层、隔火电缆、电梯井正压送风、排烟排水等结构。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其将升降电梯的电路系统与高层楼宇内和楼梯间及其它电路系统分离,避免相互影响,不但能发挥电梯楼梯安全疏散灭火的全功能。将升降电梯的电源线设计为夹套式循环水冷却,保证了在火灾发生时的升降电梯的有效管控的正常运行,而且还配备有双电源线,更加提高了升降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另外设置有消防控制室对整个升降电梯、楼梯道间、楼层检测装置、广播装置、消防水箱及电动滑轮房、吊车进行实时控制指挥,通过设置于厅门、电梯井道及楼层内的报警设备模块,可以实现火灾的及时、精确报警,及时灭火并可通过广播装置进行人群疏导,确保升降电梯、疏散楼梯间楼道的安全性、救援及时性,特别是针对消防车无法及时达到或诮防车辆被小区汽车占道堵塞的高层楼宇结构,为快速疏散上层人员抢得时间,避免了人员伤亡。开辟了高层楼宇先自救援灭火后专业消防換防跟进接手共同救援灭火的智能消防新模式。以抢时间救得生命,以智能、智慧換得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梯间、楼体内部空间、楼体升降电梯、检测装置、正压排烟机构、电动滑轮吊车、消防控制室、消防物资储备室,楼梯间、楼体内部空间电路及升降电梯均采用独立的供电系统,所述消防控制室分别与楼梯间、楼体内部空间电路及升降电梯的独立的供电系统控制连接;
所述升降电梯安装在楼体外侧或楼体内部,所述升降电梯包括一个独立供电管控系统,所述升降电梯与楼体内部相通,所述升降电梯内外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升降电梯设置有单独的供电线缆,所述供电线缆为双电源线结构,所述双电源线结构包括主电缆和备用电缆,所述主电缆和所述备用电缆的材质为矿物绝缘材料,所述主电缆和所述备用电缆在电梯井内的壁垂直部分具有水冷保护电缆结构;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烟雾探测装置、摄像装置及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烟雾探测装置和摄像装置安装在各楼层和各楼梯间及电梯井内;
所述正压排烟机构包括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所述正压送风机安装在楼梯与电梯井的内部,所述正压排烟机构在火灾发生时向楼梯间、升降电梯井提供正压空气及排烟;
所述电动滑轮救援房、吊车放置在楼体顶部,所述电动滑轮救援吊车可沿楼体升降载人;
消防控制室,其内设置有控制装置、扩音装置、调度装置、通迅装置、火情监测显示设备,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楼梯间、楼体内部空间电路、升降电梯的独立的供电系统、电动滑轮救援房、吊车控制连接;
消防物资储备室,其内设置有救援及灭火物资,救援及灭火物资包括封门胶喷筒、由头灯、无线红外探头、无线影像探头以及通迅和广播器的组合头盔,所述物资储备室与所述消防控制室相连通;
在楼体的顶部一端还设置有探檐,所述探檐上安装有可升降的救援房,所述救援房通过电动滑轮组与所述探檐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救援房控制连接,所述救援房内安装有照明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保护电缆结构包括电缆线外部设置的夹套,所述夹套内设置有冷却循环水,所述夹套两端分别与水管相连接,所述水管与夹套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广播装置,所述广播装置安装在每个楼层、楼梯间内,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广播装置控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排烟机构包括安装在升降电梯井上部的正压送风机及电梯井对外的排烟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源线结构与升降电梯、电梯门内外控制面板、内外测温测烟红外探头、影像探测头、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电梯井内照明相连接,所述双电源线结构由双电源箱在最未一级配电箱处设置有自动切换装置,所述自动切换装置与消防控制室控制装置相连接,其设有手动控制装罝,所述控制装置根据火情控制双电源线结构与所述升降电梯的连通/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探测装置包括红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探测器安装在每个楼层的电梯厅及各层楼梯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在楼层顶部的电动滑轮吊房、车及救生吊装设备,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电动滑轮吊车和救生吊装设备控制连接;
所述电动滑轮吊车设有可移动四脚三角形杠杆支架,所述电动滑轮吊车顶部安装有照明LED灯,所述救生吊装设备包括挂钩、救生吊箱及无线测温摄录探头,并安装有照明LED灯,所述挂钩上安装有定位器,所述挂钩与电动滑轮吊车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动滑轮吊车安装有多组并联电瓶,所述多组并联电瓶与车体的电动滑轮装置相连接,其由无线遥控及车载手控面板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救援及灭火物资还包括封门胶喷筒、消防水枪、消防斧、救生用非纯氧气瓶、步话机及纯净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587817.8U CN205932838U (zh) | 2016-06-14 | 2016-06-14 | 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587817.8U CN205932838U (zh) | 2016-06-14 | 2016-06-14 | 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32838U true CN205932838U (zh) | 2017-02-08 |
Family
ID=57932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58781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32838U (zh) | 2016-06-14 | 2016-06-14 | 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3283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75541A (zh) * | 2017-10-29 | 2018-04-06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层建筑消防救助装置 |
-
2016
- 2016-06-14 CN CN201620587817.8U patent/CN20593283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75541A (zh) * | 2017-10-29 | 2018-04-06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层建筑消防救助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000505A (en) | Multiple level building with an elevator system operable as a means of emergency egress and evacuation during a fire incident | |
EP1930279B1 (en) | Elevator controll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elevator | |
AU745755B2 (en) | Multiple level building with an elevator system operable as a means of emergency egress and evacuation during a fire incident | |
FI125122B (fi) | Hissijärjestelmä | |
CN102367135A (zh) | 防火防水疏散逃生电梯 | |
CN107633640A (zh) |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 |
CN107055230A (zh) | 一种电梯火灾救援和日常使用节能系统及该系统使用方法 | |
CN202236923U (zh) | 一种高层建筑物消防救生装置 | |
KR20120112660A (ko) | 비상 상황 중 승강기의 작동 방법 | |
WO2013137703A1 (ko) | 산소 공급 승강기 | |
CN202321849U (zh) | 防火防水疏散逃生电梯 | |
CN102228733B (zh) | 灾害应急保险舱 | |
JP4593181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205932838U (zh) | 高层楼宇智能救援消防系统 | |
CN203998530U (zh) | 一种高楼人员快速安全逃生系统 | |
CN110084984A (zh) | 一种智能化高楼逃生系统 | |
CN105983189A (zh) | 移动式火灾紧急避难舱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3201233U (zh) | 具有无源自救逃生疏散系统的建筑 | |
CN203915808U (zh) | 一种设计无障碍消防逃生通道 | |
CN114681854A (zh) | 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智慧消防系统 | |
CN202785172U (zh) | 高层建筑特种逃生电梯系统 | |
CN203947838U (zh) | 移动式火灾紧急避难舱 | |
CN104712167A (zh) | 火灾救生避难室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7197968B (zh) | 一种高层建筑中指向救援舱的紧急引导系统及方法 | |
CN208648463U (zh) | 一种电梯控制器应急疏散控制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