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65062U - 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65062U CN205565062U CN201620237382.4U CN201620237382U CN205565062U CN 205565062 U CN205565062 U CN 205565062U CN 201620237382 U CN201620237382 U CN 201620237382U CN 205565062 U CN205565062 U CN 2055650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row
- sheath
- adapter
- fixed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包括由端子A1‑A12构成的上排端子、由端子B1‑B12构成的下排端子、金属外壳、卡扣,所述金属外壳套设在上排端子、下排端子表面,还包括固定上盖、与固定上盖匹配的固定下盖、连接片,所述上排端子、卡扣、下排端子由上至下设置,所述固定上盖与固定下盖分别设置在上排端子、下排端子表面并组合固定,所述连接片与端子A4、A9、B4、B9连接,所述端子A1、A12、B1、B12与金属外壳连接导通。本实用新型Type‑C连接器通过连接片把端子A4、A9、B4、B9连接为一体,结构简单,不需要PCB板连接,从而可以节约成本,更加环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力量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领域中各种产品层出不穷,而作为不同电子设备之间数据传输所不可或缺的桥梁,USB 连接器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换代,其传输速度已经由原来的 30M bit/s 升级到了现在的 10G bit/s,实现了更快速、更高效的数据传导。由于要求新一代 USB Type-C 连接器的尺寸更小,这导致对机械性能要求更好,产品设计难度更高。为了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并保证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各大厂家纷纷推出相应的结构设计。目前,新规范的端子定义上下两排端子各12端子,要求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的VBUS端子A4、A9、B4、B9彼此相连,接地端子A1、A12、B1、B12均与接地金属壳相连。而现有的Type-C连接器采用PCB板结构进行连接,通过采用PCB板进行线路连接, 把VBUS端子A4、A9、B4、B9合并为一体, 同时也是通过PCB板把接地端子A1、A12、B1、B12与接地金属壳进行短路处理,成本较高,而且在与接触端子进行焊接时存在焊接不良的隐患,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PCB板连接、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新型Type-C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包括由端子A1-A12构成的上排端子、由端子B1-B12构成的下排端子、金属外壳、卡扣,还包括固定上盖、与固定上盖匹配的固定下盖、连接片,所述上排端子、卡扣、下排端子由上至下的顺序对应设置,并通过固定上盖与固定下盖组合固定,所述连接片与端子A4、A9、B4、B9连接,所述端子A1、A12、B1、B12与金属外壳连接导通。
具体地,所述端子A1、A12、B1、B12与卡扣两侧接触的位置设有凸点或弹性结构,所述凸点或弹性结构通过与卡扣连接并与金属外壳连接导通。
具体地,所述端子A1、A12、B1、B12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金属外壳弹性接触导通。
具体地,还包括EMI弹片、护套,所述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对应末端构成弹片端子,所述护套套接在弹片端子上,所述EMI弹片固定设于护套的上端和下端,所述金属外壳套接到护套、固定上盖与固定下盖上,并与固定上盖、固定下盖卡接固定。
具体地,所述护套设有与弹片端子相对的长槽孔,弹片端子可在长槽孔上弹性滑动,所述护套两侧还设有与卡扣对应的固定槽位,所述卡扣通过固定槽位与护套弹性固定。
具体地,所述EMI弹片一端设有三个接触部,另一端两侧设有插接部,表面还设有窗口,所述护套设有与接触部对应的通孔,还设有与插接部对应的插接位,所述EMI弹片通过插接部、插接位与护套固定。
具体地,所述连接片通过卡接固定于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之间,所述连接片两端设有向上凸起的上连接部,分别与上排端子的端子A4、A9连接,所述连接片还设有向下凸起的下连接部,并且与下排端子的B4、B9连接。
具体地,所述上排端子、下排端子之间还分别设有五金接触端,所述上排端子、下排端子均设于五金接触端上。
具体地,所述固定上盖与固定下盖上均设有用于放置电子元器件的金属导体,所述端子A5通过电阻与端子A4、A9、B4、B9连接,所述端子A4、A9、B4、B9通过电容与端子A1、A12、 B1、B12连接。
具体地,所述金属外壳为铁材料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形状与护套、固定上盖、固定下盖形状相对应,所述卡扣与固定上盖、卡扣与固定上盖之间均弹性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Type-C连接器通过连接片把端子A4、A9、B4、B9连接为一体,端子A1、A12、B1、B12与两侧卡扣接触的位置设有凸点或弹性结构,凸点或弹性结构通过与卡扣连接并与金属外壳连接导通,端子A1、A12、B1、B12还可直接与金属外壳弹性接触导通,结构简单,不需要PCB板连接,从而可以节约成本,更加环保,而且此结构是直接在接触端子面上焊接,可以完全消除焊接时引起的不良隐患,同时也能实现批量自动化作业,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爆炸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 端子组件;11.上排端子;12.下排端子;13.卡扣; 14.固定上盖;15.固定下盖;16.弹片端子;17.凸点;2. EMI弹片;21.接触部;22.插接部;23.窗口;3. 金属外壳;4.护套;41.长槽孔;42. 固定槽位;43.通孔;44. 插接位5.连接片;6.五金接触端;7. 金属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包括由端子A1-A12构成的上排端子11、由端子B1-B12构成的下排端子12、金属外壳3、卡扣13,还包括固定上盖14、与固定上盖14匹配的固定下盖15、连接片5,所述上排端子11、卡扣13、下排端子12由上至下的顺序对应设置,并通过固定上盖14与固定下盖15组合固定,所述连接片5与端子A4、A9、B4、B9连接,所述端子A1、A12、B1、B12与金属外壳3连接导通。
具体地,所述端子A1、A12、B1、B12与卡扣两侧13接触的位置设有凸点17或弹性结构,所述凸点17或弹性结构通过与卡扣13连接并与金属外壳3连接导通。
具体地,所述端子A1、A12、B1、B12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金属外壳3弹性接触导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Type-C连接器通过连接片5把端子A4、A9、B4、B9连接为一体,端子A1、A12、B1、B12与两侧卡扣13接触的位置设有凸点17或弹性结构,凸点17或弹性结构通过与卡扣13连接并与金属外壳3连接导通,端子A1、A12、B1、B12还可直接与金属外壳3弹性接触导通,结构简单,不需要PCB板连接,从而可以节约成本,更加环保,而且此结构是直接在接触端子面上焊接,可以完全消除焊接时引起的不良隐患,同时也能实现批量自动化作业,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还包括EMI弹片2、护套4,所述上排端子11与下排端子12对应末端构成弹片端子16,所述护套4套接在弹片端子16上,所述EMI弹片2固定设于护套4的上端和下端,所述金属外壳3套接到护套4、固定上盖14与固定下盖15上,并与固定上盖14、固定下盖15卡接固定。
具体地,所述护套4设有与弹片端子16相对的长槽孔41,弹片端子16可在长槽孔41上弹性滑动,所述护套4两侧还设有与卡扣13对应的固定槽位42,所述卡扣13通过固定槽位42与护套4弹性固定。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弹片端子16有更好的保护,同时弹性固定,弹性自由度大,不易变形。
具体地,所述EMI弹片2一端设有三个接触部21,另一端两侧设有插接部22,表面还设有窗口23,所述护套4设有与接触部21对应的通孔43,还设有与插接部22对应的插接位44,所述EMI弹片2通过插接部22、插接位44与护套4固定。
采用上述方案,具有更好的弹性,同时也使得连接器具有更好的接触能力。
具体地,所述连接片5通过卡接固定于上排端子11与下排端子12之间,所述连接片5两端设有向上凸起的上连接部,分别与上排端子11的端子A4、A9连接,所述连接片5还设有向下凸起的下连接部,并且与下排端子12的B4、B9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连接片把端子A4、A9、B4、B9连接为一体。
具体地,所述上排端子11、下排端子12之间还分别设有五金接触端6,所述上排端子11、下排端子12均设于五金接触端6上。
具体地,所述固定上盖14与固定下盖15上均设有用于放置电子元器件的金属导体7,所述端子A5通过电阻与端子A4、A9、B4、B9连接,所述端子A4、A9、B4、B9通过电容与端子A1、A12、 B1、B12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把电子元器件直接贴在金属导体7上,依照规范把端子A4、A9、B4、B9与端子A1、A12、 B1、B12使用电子元器件直接连接。
具体地,所述金属外壳3为铁材料金属外壳3,所述金属外壳3形状与护套4、固定上盖14、固定下盖15形状相对应。所述卡扣13与固定上盖14、卡扣13与固定上盖15之间均弹性固定。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Type-C连接器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Type-C连接器包括上排端子11、下排端子12、EMI弹片2、铁制金属外壳3、金属卡扣13、塑料固定上盖14、与塑料固定上盖14匹配的塑料固定下盖15、绝缘护套4、金属连接片5,上排端子11包括A1-A12端子、上弹片端子,下排端子12包括B1-B12端子、下弹片端子,上排端子11、卡扣13、下排端子12由上至下的顺序对应设置,并通过固定上盖14与固定下盖15组合固定构成端子组件1,其中卡扣13与固定上盖14、卡扣13与固定上盖15之间均弹性固定,上弹片端子、下弹片端子对应构成弹片端子16,而连接片5固定设于上排端子11与下排端子12之间,并且与端子A4、A9、B4、B9连接;其中,端子A1、A12、B1、B12与金属外壳3短路处理的连接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端子A1、A12、B1、B12与两侧卡扣13接触的位置设有凸点17或弹性结构,凸点17或弹性结构通过与卡扣13连接并与金属外壳3连接导通,第二种方式是端子A1、A12、B1、B12直接与金属外壳3弹性接触导通。护套4通过套接包裹着弹片端子16与卡扣13, EMI弹片2通过插接固定设于护套4的上端与下端,金属外壳3套接到护套4、固定上盖14与固定下盖15上,并与固定上盖14、固定下盖15卡接固定,从而构成Type-C连接器。
其中,本具体实施例中Type-C连接器护套4设有与弹片端子16相对的长槽孔41,弹片端子16可在长槽孔41上弹性滑动,护套4两侧还设有与卡扣13对应的固定槽位42,卡扣13通过固定槽位42与护套4弹性固定,EMI弹片2一端设有三个接触部21,另一端两侧设有插接部22,表面还设有窗口23,护套4设有与接触部21对应的通孔43,还设有与插接部22对应的插接位44, EMI弹片2通过插接部22、插接位44与护套4固定。上排端子11、下排端子12之间还分别设有五金接触端6,上排端子11、下排端子12均设于五金接触端6上,连接片5通过卡接固定于上排端子11与下排端子12之间,连接片5两端设有向上凸起的上连接部,分别与上排端子11的端子A4、A9连接,连接片5还设有向下凸起的下连接部,并且与下排端子12的B4、B9连接。此外,固定上盖14与固定下盖15上均设有用于放置电子元器件的金属导体7,端子A5通过电阻与端子A4、A9、B4、B9连接,端子A4、A9、B4、B9通过电容与端子A1、A12、 B1、B12连接。金属外壳3为铁材料金属外壳3,金属外壳3形状与护套7、固定上盖14、固定下盖15形状相对应,并且完全套接到固定上盖14与固定下盖15上并且固定。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包括由端子A1-A12构成的上排端子、由端子B1-B12构成的下排端子、金属外壳、卡扣,所述金属外壳套设在上排端子、下排端子表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上盖、与固定上盖匹配的固定下盖、连接片,所述上排端子、卡扣、下排端子由上至下设置,所述固定上盖与固定下盖分别设置在上排端子、下排端子表面并组合固定,所述连接片与端子A4、A9、B4、B9连接,所述端子A1、A12、B1、B12与金属外壳连接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A1、A12、B1、B12与卡扣两侧接触的位置设有凸点或弹性结构,所述凸点或弹性结构通过与卡扣连接并与金属外壳连接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A1、A12、B1、B12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金属外壳弹性接触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EMI弹片、护套,所述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末端对应构成弹片端子,所述护套套接在弹片端子上,所述EMI弹片固定设于护套的上端和下端,所述金属外壳套接在到护套、固定上盖与固定下盖上,并与固定上盖、固定下盖表面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设有与弹片端子相对应的长槽孔,所述护套两侧还设有与卡扣对应的固定槽位,所述卡扣通过固定槽位与护套弹性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EMI弹片一端设有三个接触部,另一端两侧设有插接部,表面还设有窗口,所述护套设有与接触部对应的通孔,还设有与插接部对应的插接位,所述EMI弹片通过插接部、插接位与护套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通过卡接固定于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之间,所述连接片两端设有向上凸起的上连接部,分别与上排端子的端子A4、A9连接,所述连接片还设有向下凸起的下连接部,并且与下排端子的B4、B9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下排端子之间还分别设有五金接触端,所述上排端子、下排端子均设于五金接触端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上盖与固定下盖上均设有用于放置电子元器件的金属导体,所述端子A5通过电阻与端子A4、A9、B4、B9连接,所述端子A4、A9、B4、B9通过电容与端子A1、A12、 B1、B1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为铁材料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形状与护套、固定上盖、固定下盖形状相对应,所述卡扣与固定上盖、卡扣与固定上盖之间均弹性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37382.4U CN205565062U (zh) | 2016-03-26 | 2016-03-26 | 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37382.4U CN205565062U (zh) | 2016-03-26 | 2016-03-26 | 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65062U true CN205565062U (zh) | 2016-09-07 |
Family
ID=56815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23738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65062U (zh) | 2016-03-26 | 2016-03-26 | 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65062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48761A (zh) * | 2017-01-20 | 2017-06-13 | 深圳市新升华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 新型的USB Type‑C连接器 |
US10096936B2 (en) | 2016-12-08 | 2018-10-09 | Lotes Co., Ltd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US10276974B2 (en) | 2016-11-23 | 2019-04-30 | Lotes Co., Ltd | Plug connector with locking and grounding structures |
US10326214B2 (en) | 2016-12-08 | 2019-06-18 | Lotes Co., Ltd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
2016
- 2016-03-26 CN CN201620237382.4U patent/CN20556506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276974B2 (en) | 2016-11-23 | 2019-04-30 | Lotes Co., Ltd | Plug connector with locking and grounding structures |
US10096936B2 (en) | 2016-12-08 | 2018-10-09 | Lotes Co., Ltd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US10326214B2 (en) | 2016-12-08 | 2019-06-18 | Lotes Co., Ltd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CN106848761A (zh) * | 2017-01-20 | 2017-06-13 | 深圳市新升华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 新型的USB Type‑C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781111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05565062U (zh) | 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 | |
TW200717929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04103150U (zh) |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 |
WO2012142606A3 (en) |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CN205406828U (zh) | Usb type-c刺破式连接器 | |
CN201259980Y (zh) | 一种外扣式连接器接头 | |
CN204516956U (zh) |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座 | |
US8911261B2 (en) | Bidirectional connector with movable circuit unit | |
CN201038364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178429U (zh) | 一种连接器座及耳机连接器 | |
CN207368276U (zh) | 电源与信号二合一连接器 | |
CN201985374U (zh) | 板对板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 |
CN205883335U (zh) | 移动设备 | |
CN205122861U (zh) | 一种usb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 |
CN204464541U (zh) | 一种8pin兼容型数据线公头 | |
CN203242796U (zh) | 天线连接用连接器 | |
CN20517812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0417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7442070U (zh) | 一种改良结构dc插座 | |
CN201608317U (zh) | Lvds连接器及lvds连接器的连接模组 | |
CN206364233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6450934A (zh) | 电连接器的结构 | |
CN204030059U (zh) | 弹性公端子 | |
CN206379539U (zh) | 一种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