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492905U - 行李箱物品 - Google Patents

行李箱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92905U
CN205492905U CN201520900727.5U CN201520900727U CN205492905U CN 205492905 U CN205492905 U CN 205492905U CN 201520900727 U CN201520900727 U CN 201520900727U CN 205492905 U CN205492905 U CN 205492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e feature
corner region
depth
luggage
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007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埃里克·赛蒙斯
迈克尔·范徳默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Original Assignee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filed Critical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92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9290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03Suitc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02Material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14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with built-in roll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03Suitcases
    • A45C2005/037Suitcases with a hard shell, i.e. rigid shell as volume creating ele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李箱物品(2),该行李箱物品(2)具有提供增强角部强度的表面特征。该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壳体(4),该壳体(4)至少部分地由外层(6)形成,并且包括在分离线(26)处选择性地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28),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第一角部区(24)。该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深度。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越接近所述第一角部区越大。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随着从所述第一角部区远离的距离而减小。

Description

行李箱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物品,特别是涉及对行李箱的壳体结构的增强。
背景技术
行李箱特别是硬壳行李箱在旅行过程中给内容物提供了坚固的防护容器。考虑到硬壳行李箱的相对刚硬的结构,当在旅行过程中通过行李提手等等移动时,一些部分更容易受到较大的撞击载荷而受到损坏。容易受到相当大的撞击载荷的一个这种区域便是角部区。因为角部区的高弯曲程度以及相应的吸收撞击的表面面积减小,所以当撞击在角部上时,例如当掉落时,角部区受到极度放大的载荷。减轻这种作用的之前的努力包括向角部增加附加层以增加行李箱的结构强度,加厚角部区内的硬壳形成层的材料横截面,等等。
随着在硬壳行李构造中继续加速使用重量永远更轻的材料的努力,在角部处增加更多或更厚的层来解决该问题变得越来越不可接受。
由于包括各种在行李箱上形成表面特征的解决方案而与本公开相关的文献包括EP2429912、EP1763430、US3313382、USD665998、US1649292、USD5152566、US4113095、USD429234、USD299589、USD633716、US3251460、US4712657、US2036276、US2950792、USD644435、US3163686、US2510643、USD659395、USD627162、USD710608、USD710609、US1987764、GB2184940、GB2361692、JP2009262499、US6131713、US6035982和US4803769。然而,这些提议仍然可以进行改进。
因此,期望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行李箱物品或行李箱,特别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行李壳体设计,该行李壳体设计能够吸收和分散施加至行李箱的撞击力,以减少诸如由永久变形引起的损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硬壳行李箱壳体构造,该壳体构造具有至少部分地在该壳体的角部区上延伸的诸如凹槽之类的表面特征,所述表面特征具有深度,该深度在所述角部区处最深并且在所述表面特征横跨主面和/或侧部延伸时减小,以提供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和在下面描述的增强角部强度。更具体地说,所述表面特征沿着外表面延伸,以形成从一个角部区到相邻的角部区的圈环。
本公开特别地提供了一种用于行李箱物品的改进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能够吸收和分散冲击能量,从而使得该壳体吸收撞击力并抵抗永久变形。一定宽度和深度尺寸的诸如凹槽之类的表面特征由所述行李箱的外层以一定取向形成,并且与角部区相邻地定位,以在同时实现足够角部强度的同时维持角部区的较小半径。例如,通过利用较深的凹槽来增加角部区进而创建该角部强度,所述凹槽可以或可以不在所述行李箱的内部区内或中央区域内消退。所述表面特征既给角部区提供了结构,又给行李箱的侧部提供了柔性。所述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取决于如下的任一个或多个:行李箱的尺寸(例如,高度和宽度);行李箱和/或行李箱壳体的深度;行李箱壳体的材料厚度;表面特征的数量;行李箱的预期载荷;表面特征之间的距离;以及表面特征本身的宽度。除了其他因素,所述深度(或可以)与行李箱壳体的深度以及表面特征之间的距离成比例缩放。所述表面特征在行李箱的内部区内何处开始消退可以取决于行李箱壳体的深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提供增强角部强度的表面特征的行李箱物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壳体,该壳体至少部分地由外层形成,并且包括在分离线处选择性地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第一角部区和相邻的第二角部区。所述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长度并且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并且所述第三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周边壁上,并且可以从所述分离线的一部分延伸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可以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可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延 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提供增强角部强度的表面特征的行李箱物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壳体,该壳体至少部分地由外层形成,并且包括在分离线处选择性地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第一角部区。所述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深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越接近所述第一角部区越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随着从所述第一角部区远离的距离而减小,也就是说,随着所述表面特征横跨所述行李箱物品的周边壁(例如,右侧部/左侧部)和/或顶侧部/底侧部)和主面从所述角部区延伸开,所述表面特征的深度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可以包括主面。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可以从所述分离线的相邻于诸如所述第一角部区域之类的角部的一部分开始在所述主面的一部分上延伸,并且延伸到所述分离线的与所述第一角部区间隔开的另一个部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可以限定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第二角部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可以具有长度并且可以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并且所述第三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所述第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周边壁上,并且可以从所述分离线的一部分延伸开。所述第三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所述第二部分可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具有长度并且可以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并且所述第三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周边壁上,并且可以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可以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可 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可以限定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并且与所述第二角部区对角相对的第三角部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具有长度并且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并且所述第三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可以从所述分离线的一部分延伸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三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可以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第二部分可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特征可以具有深度,并且所述第二表面特征可以具有深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距离所述角部区中的较近的一个角部区更远地定位的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比更接近于所述角部区中的所述较近的一个角部区定位的表面特征的深度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特征可以具有深度,并且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内的第一深度、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内的第二深度和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三部分内的第三深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三深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二深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行李箱物品的各个侧部上可以由所述外层形成多个表面特征。另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中的至少一个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中的至少一个是凹槽。另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第一部分可以沿着所述周边壁或主面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第二部分可以沿着主面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特征可以具有宽度,并且所述第二表面特征可以具有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距离所述角部区中的较近的一个角部区更远地定位的表面特征的宽度为可以比更接近于所述角部区中的所述较近的一个角部区定位的表面特征的宽度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特征可以比所述第一表面特征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更远地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第一部分可以沿着周边壁延伸,并且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第二部分可以沿着主面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第一部分可以沿着主面延伸,并且所述第二表面特征的第二部分可以沿着所述主面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至少一些部分和所述第二表面特征的至少一些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分离线以基本直角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一部分或所述第二表面特征的一部分可以沿着由所述行李箱物品的任两个侧部的相交部形成的边缘但与该边缘间隔开地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的第三表面特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表面特征可以位于所述行李箱物品的侧部上并且可以形成闭合圈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表面特征可以在所述行李箱物品的主面上由所述外层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表面特征可以以基本四边形形状由所述外层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表面特征可以具有深度,并且所述第三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小于所述第一表面特征和所述第二表面特征的深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特征、所述第二表面特征和所述第三表面特征可以限定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的基本Y形名义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表面特征可以具有深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深度可以在以所述角部区为中心的圆形区域内越接近该角部区越大,并且可以随着从所述圆形区域远离的距离而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一部分或所述第二表面特征的一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角部区以基本45度的角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表面特征的一部分可以彼此基本平行地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表面特征的一部分可以彼此基本平行地延伸,或者可以与由所述行李箱的主面和相邻的侧部的相交部形成的边缘基本平行地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表面特征可以由位于所述行李箱的各个侧部上的所述外层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特征可以从限定在所述行李箱物品的 顶侧部上的第一角部区延伸到第二角部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第一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第二部分以基本直角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第三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第二部分以基本直角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特征中的至少一个或所述第二表面特征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凹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可以具有宽度。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宽度的大约20%和大约67%之间,并且优选为大约3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在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宽度的大约0%和大约50%之间,优选在大约20%和大约30%之间,并且更优选为大约2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可以包括主面,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至少部分地在所述主面内或沿着所述主面延伸。所述主面内或沿着所述主面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小于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优选地,所述主面内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为大约0.5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在大约1mm和大约4mm之间,并且优选在大约2mm和大约3.2mm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可以具有宽度。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宽度可以在大约4mm和大约10mm之间,并且优选在大约5.5mm和大约8.5mm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行李箱物品包括至少部分地由外层形成的壳体,该壳体包括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外层形成并且在分离线处选择性地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第一角部区和相邻的第二角部区。该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槽具有长度并且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并且所述第三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周边 壁上,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一部分延伸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一部分延伸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延伸。
另外的实施方式和特征在随后的描述中进行部分阐述,并且通过检查说明书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所公开的主题内容的实践而获知。通过参考形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和说明书的其余部分可以实现对本公开的本质和优点的进一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该公开的各个方面和特征中的每个都可以有利地在某些情况下单独地使用或者在其他情况下与该公开的其他方面和特征组合地使用。
附图说明
参照如下附图将更充分地理解该描述,在附图中部件并不是按照比例绘制的,这些附图是作为该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呈现的,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对该公开的范围完全引用,其特征在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行李箱的等距视图。
图2是图1的行李箱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行李箱的右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行李箱壳体的等距视图。
图5是图4的细节5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沿着图5的线6-6截取的由行李箱的外层形成的凹槽的代表性局部剖视图。
图7是通过增加凹槽的深度提供的相对强度增加(百分比)的曲线图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行李箱物品的改进壳体结构。特别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能够吸收和分散在大的撞击过程中冲击引起的能量,从而使得该壳体吸收该撞击并抵抗永久变形。这里公开的是硬壳行李箱壳体,该壳体具有至少部分地在该壳体的角部区上延伸的表面特征。这 些表面特征具有在角部区处最深但是随着所述表面特征横跨主面和/或侧部延伸而减小的深度,以提供如在下面以及在随附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增强角部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表面特征沿着外表面延伸以形成从一个角部区到相邻的角部区的圈环(loop)。
一般来说,该壳体包括以图案形成的诸如凹槽之类的表面特征以提供增加的强度和冲击分散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线性测量单位的表面特征数量(密度)可以在行李箱物品的一个或多个角部区中或者在行李箱物品的一个或角部区周围较大。当远离角部区一定距离定位时(例如在行李箱物品的主面的中央区域中),所述表面特征也可以以较低密度形成,以便在撞击力通过行李箱壳体传递时减轻或减缓该撞击力。这些表面特征的深度和宽度可以在所述角部区中和在所述角部区周围分别较深和/或较窄,而远离所述角部区一定距离处较浅和/或较宽。
参照图1至图3,硬壳行李箱2由壳体4限定,该壳体4由外层6形成,该外层6具有由周边壁14分开的两个主面8(前侧部10和后侧部12)。周边壁14由顶侧部16、低侧部18、右侧部20和左侧部22形成。角部区24由任两个或三个相邻的侧部10、12、16、18、20、22的相交部来限定。例如,行李箱2包括四个上角部区24A和四个下角部区24B,每个角部区都由三个相邻的侧部10、12、16、18、20、22的相交部形成。另外,由任两个相邻的侧部10、12、16、18、20、22的相交部形成的边缘也可以被认为是“角部区”。行李箱2由在分离线26处铰接在一起的两个壳体部分(例如,第一壳体部分28和第二壳体部分29)形成,该分离线26沿着周边壁14的中央部分延伸。如图1至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分离线26可以基本平行于主面8延伸。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分离线26可以横跨周边壁14的至少一部分对角地并相对于主面8成角度地延伸。用于将两个壳体部分28和29枢转地连接在一起的铰链(未示出)沿着分离线26定位。诸如拉链之类的关闭机构可以沿着分离线26延伸。该拉链可以被拉开以允许两个壳体部分28和29围绕该铰链枢转,从而允许接近内部。各种类型的关闭机构和铰链结构都是可接受的。
行李箱2还优选包括如图所示的四个旋转式轮子30,或者可以包括其他的轮子或支撑结构,以允许用户成角度地拉动或拖动行李箱2,或沿着竖直位置引导行李箱2。行李箱2可以包括位于顶侧部16的顶部携带手柄32和 位于左侧部22、右侧部20或这二者上的侧部携带手柄34。行李箱2还可以包括伸缩拖拉手柄36。拖拉手柄36可以沿着行李箱2的后侧部12排列。另选地,拖拉手柄36还可以沿着后侧部12排列但是定位在行李箱2内。尽管这里参照具有旋转式轮子30的硬壳行李箱2进行了描述,但是这里描述的改进也可以有利地在其他类型的行李箱上实现,包括没有轮子和双轮的直立箱(具有手柄或不具有手柄)。
继续参照图1至图3,行李箱2的两个壳体部分28和29中的每个壳体部分都可以包括由行李箱壳体4的外层6形成的诸如凹槽38之类的表面特征37。这些表面特征37通过在行李箱2受到撞击时提供改进的抗撞击性而增加行李箱壳体4的强度和弹性。通常,撞击力在角部区24上最有害。例如,当行李箱2在角部区24上掉落时,角部区24经受撞击力。每个角部区都可以至少部分地限定顶点区,在该顶点区中,撞击力可以在行李箱2内引起最大冲击能量。冲击能量可以经过外层6传播并使壳体4变形。这些表面特征37可以通过充分地叠缩(concertina)来削弱大的撞击,以防止角部区24发生永久变形。角部区还可以由形成在各种侧部10、12、16、18、20、22中的两个侧部之间的边缘或该边缘的一部分来限定。
这里描述的表面特征37可以以一层或多层的层状体的形式形成,并且可以例如包括内层和外层、或者内层、外层和中间层。这些层可以是可成型的硬壳材料或者是硬壳材料和软壳材料的组合。硬壳材料可以是(自增强的或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材料、ABS、聚碳酸酯、聚丙烯、聚苯乙烯、PVC、聚酰胺或PTFE等等。行李箱2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形成或成型,诸如通过插塞成型、吹塑、注射成型等等。另外,其中形成有表面特征37的层(或多个层)的厚度可以低至近似0.8mm以下,或高达近似3mm以上,并且优选可以在1mm到2.5mm的范围内,甚至更优选在1mm到2mm的范围内。其中形成有表面特征37的层(或多个层)的厚度横跨表面特征37的截面可以是恒定的,或者可以是变化的。改变厚度可以影响表面特征37吸收撞击力的能力,由此允许针对行李箱物品2的尺寸及其预期用途特别地针对预期的撞击力来设计表面特征37的尺寸。例如,在表面特征37的底部处的层状体的厚度可以比在它们之间延伸的层状体的截面的厚度大。另选地,在表面特征37的底部的层状体可以比在它们之间延伸的层状体的截面薄。尽管这里描述的改进广泛地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表面特征37,但是在下面描述的实施 例中,为了方便读者,将表面特征37描述为凹槽38。
作为凹槽38的实施例,图1至图3公开了多个凹槽38,所述多个凹槽28形成了基本嵌套的四边形图案的外层6。凹槽38的该基本嵌套的四边形图案可以被构造成基本加强壳体4的结构,并且通过借助于凹槽38之间的弹性变形进行分散来吸收来自撞击力的能量。这样,冲击能量至少通过壳体4的形成有凹槽38的部分消散。这些凹槽38被构造成通过既增加角部区24的强度又增加角部区24的吸收特性来减少角部区24发生永久变形的可能性。
如图1至3所示,凹槽38可以从分离线26开始在行李箱2的侧部10、12、16、18、20、22上延伸和/或循环,并且向回延伸和/或循环到该分离线26。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凹槽38可以从分离线26的相邻于一个角部区24(例如,第一角部区24)的部分开始,在主面8(例如,前侧部10)的一部分上延伸和/或循环,并且向回延伸和/或循环到与第一角部区24间隔开的分离线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槽38可以从一个角部区24循环到相邻的角部区24。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38可以从一个角部区24内部循环到到相邻的角部区24内部。在这种情况下,凹槽38至少部分地横跨侧部10、12、16、18、20、22中的至少一个侧部延伸,并且在两个相邻的角部区24之间延伸且将这两个相邻的角部区24连接,以增加角部区24的强度并将撞击力从角部区24分散开。例如,凹槽38可以连接两个上角部区24A、两个下角部区24B、和/或位于同一个侧部上的上角部区24A和下角部区24B。凹槽38相邻于角部区24定位,至少部分地横跨各个侧部10、12、16、18、20、22中的至少一个侧部延伸,并且以基本平行的方式彼此间隔开。各个凹槽38可以大体沿着与其相邻凹槽38类似的曲线延伸。例如,至少如图1中所示,多个凹槽38可以在连接两个相邻角部区24时彼此平行地延伸。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各个单独凹槽38的曲率可以与其相邻的凹槽38(位于任一侧)的曲率不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附加凹槽38可以横跨侧部10、12、16、18、20、22中的一个侧部延伸它们的长度L。在一些实施例中,附加凹槽38可以是形成在行李箱2的一个侧部(例如,前侧部10)上的闭合圈环。例如,如图1至3所示,凹槽38可以在行李箱2的主面8(前侧部10或后侧部12)上以基本四边形形状在它们自身上围绕成圈环。可以通过外层6在主面8上形成多个连续的成阶梯状的凹槽38以形成基本嵌套的四边形图 案。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连续的阶梯状的成圈环的凹槽38提供了在正交于主面8的方向上的柔韧性。参照图2,尽管存在将凹槽38中断的居间结构(例如,拖拉手柄36),但仍然将凹槽38看作是闭合圈环。
参照图2、图3和图4,单独凹槽38可以包括第一部分40、第二部分42和第三部分44。第一部分40可以与第一角部区24相邻地位于周边壁14上,并且相对于第二部分42成角度地延伸。第三部分44可以与第二角部区24相邻地定位在周边壁14上,并且相对于第二部分42成角度地延伸。第二部分42可以在第一部分40和第三部分44之间延伸,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相对于主面8和/或分离线26基本平行地或成角度地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4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行李箱2的主面8(例如,前侧部10)上延伸。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40和第三部分44可以相对于第二部分42成基本直角地延伸。在其中分离线26平行于主面8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40和第三部分44可以相对于分离线26成基本直角地延伸,并且第二部分42可以基本平行于分离线26延伸。
参照图1至6,单独凹槽38可以从外层6的名义表面48向内延伸深度Y。参照图6,各个单独凹槽38还可以限定宽度尺寸Z和长度(或延伸)尺寸L。深度Y在延伸到行李箱2内的方向上从名义表面48测量到凹槽38的底部。宽度尺寸Z从凹槽38的位于一侧的顶部测量到凹槽38的位于另一侧的顶部。长度尺寸L沿着凹槽38延伸所沿着的大体纵向方向测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38的宽度Z和深度Y可以沿着其长度L变化,并且可以与相邻的凹槽38相同或不同。如下面说明的,凹槽38可以以在行李箱物品的一个或多个角部区24中和在一个或多个角部区24周围具有较高密度的方式定位,并且还可以形成为在远离角部区24一定距离时具有较低密度。在这种情况下,密度包括每线性测量单位的凹槽数量。凹槽38和名义表面48之间的过渡部可以是如图6中所示那样有角度的,这有助于凹槽38响应于撞击力的弹性和柔性。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38和名义表面48之间的过渡部可以是光滑的,这可以总体上增加凹槽38响应于撞击力的刚性。
以下与图6相关联的描述详细说明了对于凹槽38来说深度Y和宽度Z的测量以及它们的相对变化。凹槽38的宽度Z的比例可以沿着长度L改变;而凹槽38的总宽度WO(由凹槽38的宽度Z和相邻凹槽38之间的距离X构成)可以沿着长度L保持相对一致。例如,宽度Z可以增加,而距离X 可以成比例地减小,以沿着长度L维持总宽度WO相对一致。相比而言,凹槽38的总宽度WO可以沿着凹槽38的长度L变化,并且可以与相邻的凹槽38相同或不同。一般来说,对于给定的材料厚度,凹槽38的深度Y越深而宽度Z越小(即,允许凹槽密度更高),则凹槽38用于吸收和消散撞击力的弹性越大,并且角部区24防止变形的能力越强。相比而言,在其他都相同的情况下,深度Y越小且宽度尺寸Z越大(即,凹槽38的密度越小),凹槽38的吸收性和弹性越小,角部区24就越弱。可以实现相对于距离角部区24的距离单独改变深度尺寸Y或宽度尺寸Z中的每个而不改变另一个。每个自身就具有吸收和弹性特性的作用,并且可以与另一个分开地实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槽38的数量可以在各种尺寸的壳体部分28、29当中保持恒定。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凹槽38的宽度Z可以发生改变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壳体部分28、29。
参照图4、5和6,凹槽38的深度尺寸Y和宽度尺寸Z可以沿着凹槽38的长度L变化,以消散遍及整个壳体部分28、29的冲击能量并防止永久变形。如以上指出的以及下面更充分地说明的,相邻于角部区24定位的凹槽28可以具有较窄的宽度尺寸Z和较深的深度Y,因而更稠密地定位。随着距离角部区24的距离增加,凹槽38的深度Y可以大体减小,并且/或者凹槽38的宽度尺寸Z可以大体增加。类似地,相邻凹槽38之间的距离X可以在角部区24附近较小而随着远离角部区24的距离而较大。这些尺寸改变导致凹槽38的视觉效果随着它们远离角部区24延伸而消散。更稠密地间隔开的凹槽38在角部区24附近(在需要的情况下)对撞击力提供了大体更大的弹性,并且使产生永久变形的可能性较小。凹槽38可以在从角部区24间隔开的位置处稠密度较小地安置,因为撞击力在其到达这些更遥远的区域时已经被消散或削弱,因此需要较少的弹性和/或期望更大的柔性。例如,凹槽38可以随着远离角部区24的距离而逐渐完全消失在侧部10、12、16、18、20、22的内部区段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相邻于角部区24的凹槽38的深度Y相比,位于侧部10、12、16、18、20、22的内部区内的凹槽38的深度Y可以在大约0%和大约50%之间,优选在大约20%和大约30%之间,并且更优选为大约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侧部10、12、16、18、20、22的内部区内的凹槽38的深度Y保持恒定,例如保持大约0.5mm。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较刚硬的角部区24相比,侧部10、12、16、18、20、 22可以相对柔软,这可使得行李箱2能够经过角部掉落测试,而无需利用补充的壳体加强。尽管位于侧部10、12、16、18、20、22的内部区内的凹槽38的深度Y对于最大相对角部强度来说可以为0%,但是对于行李箱2的总体稳定性来说,具有一些深度Y可能是必要的。
继续参照图4、5和6,凹槽38的深度Y可以取决于如下因素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壳体部分28或29的深度;壳体部分28或29的厚度;相邻凹槽38之间的距离X;凹槽38的数量;行李箱2的预期载荷;行李箱2的尺寸(例如,高度、宽度等);和凹槽38的宽度Z,等等。例如,壳体部分28或29越深并且越厚,凹槽38的深度Y就越大。附加地或另选地,行李箱2(无论是其宽度尺寸还是其高度尺寸)越大,凹槽38的深度Y就越大。类似地,凹槽38的宽度Z越大和/或行李箱2的预期载荷越大,则凹槽38的深度Y就越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凹槽38的数量越少,深度Y越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凹槽38的深度Y近似等于壳体部分28或29的材料厚度。附加地或另选地,凹槽38的深度Y可以大于壳体部分28或29的材料厚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具体应用,深度Y可以在凹槽38的宽度Z的大约20%和大约67%之间变化(例如,为大约37.5%)。因而,参照图6,对于深度为280mm并且两个相邻的凹槽38之间的距离X为14mm的壳体部分28或29,凹槽38的深度Y可以在2mm和4mm之间变化,并且凹槽38的宽度Z可以在6mm和10mm之间变化。理想地,对于深度为280mm且两个相邻的凹槽38之间的距离X为14mm的壳体部分28或29,凹槽38的深度Y为3mm,并且凹槽38的宽度Z为8mm。这些值可以与如下的任一个或多个成比例地缩放:壳体部分28或29的深度;行李箱2的尺寸;板厚;凹槽38的数量;预期载荷以及相邻凹槽38之间的距离X。下表1示出了随着壳体部分28或29的深度而缩放的这些值的非限制性示例。对于各个壳体部分深度,对应的行李箱尺寸(即高度)、板厚、预期载荷也在下表1中提供。数字是近似的,并且可以想到有小的变动(例如,±10%)。
表1:凹槽宽度和深度尺寸的示例
为了确保壳体部分28、29具有充足的强度和/或弹性特性,凹槽38的深度Y的最大值可以被限制为宽度尺寸Z的大约50%。更深的凹槽可能会局部危害壳体部分28、29的壁厚,由此使得壳体部分28、29在该区域不够坚固和/或不够弹性。例如,参照图7,相对于凹槽38的深度Y,由凹槽38提供给壳体部分28、29(例如,提供给角部区24)的附加强度(百分比%)可以大体在钟形曲线上下降(注意,凹槽38的宽度Z保持恒定)。如图7所示,增加凹槽38的深度Y增加了角部区24的强度,一直到深度Y为凹槽38的宽度尺寸Z的大约50%为止。如能够在图7中看到的,当深度Y增加到大于宽度尺寸Z的大约50%时,壳体部分28、29的强度(百分比)下降。因而,当更深的凹槽形成为超过优选深度:宽度比率时,壳体的壁厚变成局部过薄,并且在该区域中壳体变得更弱,而不是更坚固。
参照图2、图3和图4,凹槽38的深度Y在行李箱2的内部区段内沿着凹槽38的长度L何时开始减小可以取决于壳体部分28或29的深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38可以在一圆形区域A内较深,该圆形区域具有一直径且基本以顶点区为中心,并且包含角部区24的至少一部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槽38的深度Y可以在该圆形区域A内从较深过渡到较浅。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的深度Y可以随着从圆形区域A的中心向圆形区域A的边缘远离的距离而从较深过渡到较浅。例如,对于深度为280mm的壳体部分28或29来说,凹槽的深度Y可以从圆形区域A的中心处的4mm过渡到圆形区域A的边缘处的2mm。如在图2和图3中最佳地看到的,圆形区域A可以大体限定一平面,该平面相对于行李箱2的侧部10、12、16、18、20、22以角度α从角部区24大体切向地延伸。例如,由圆形区域A限定的平面相对于前侧部10、顶侧部16和右侧部20以45度角延伸。凹槽28的深度可以随着远离圆形区域A的距离B而减小。例如,对于深度为280mm的壳体部分28来说,包含较深凹槽38的圆形区域A的直径可以在80mm到150mm的范围内,其中最佳直径为110mm。在圆形区域A之外,凹槽38的深度可以在从20mm到80mm的范围内的距离B上减小,且最佳距离B为40mm。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槽38的深度可以随着远离圆形区域A的距离B而完 全消退。
参照图1、图4和图5,凹槽38可以从一个角部区24循环到相邻的角部区24,以便既加强壳体4和分散遍及壳体4的冲击能量,又进一步防止角部区24发生永久变形。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例如,第一凹槽38A基本垂直于分离线26并相邻于第一角部区24延伸其长度L1的至少第一部分40。第一凹槽38A还在从分离线26间隔开的第一距离处至少部分地横跨侧部10、12、16、18、20、22中的至少一个侧部而基本平行于分离线26延伸其长度L1的至少第二部分42。第一凹槽38A还基本垂直于分离线26与相邻于第一角部区24的第二角部区24相邻地延伸其长度L1的至少第三部分44。这样,第一凹槽38A以基本成圈环的方式从第一角部区24延伸到相邻的第二角部区24。类似于第一凹槽38A,第二凹槽38B基本平行于分离线26且相邻于第一角部区24延伸其长度L2的至少第一部分40。第二凹槽38B还在从分离线26间隔开的第二距离处至少部分地横跨侧部10、12、16、18、20、22中的至少一个侧部而基本平行于分离线26延期其长度L2的至少第二部分42。第二凹槽28B还基本垂直于分离线26并相邻于第二角部区24延伸其长度L2的至少第三部分44。这样,第一凹槽38A和第二凹槽38B可以与相应的相邻角部区24相邻地开始和终止并且可以将相应的相邻角部区24互连。凹槽38还可以通过从一个角部区24基本垂直于分离线26并相邻于第一角部区24延伸其长度L的至少第一部分并还基本平行于分离线26延伸其长度L的至少第二部分而形成部分圈环。然而,凹槽并没有与相邻的角部区24形成完整的圈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凹槽38C可以与第一凹槽38A和第二凹槽38B类似地构造。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凹槽38D可以由外层6形成为具有第四长度L4。与第一凹槽38A、第二凹槽38B和第三凹槽38C不同,第四凹槽38D可以横跨侧部10、12、16、18、20、22中的仅一个侧部延伸其长度L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凹槽38D可以是位于壳体4的主面8(被定义为前侧部10或后侧部12)上的闭合圈环,并且可以基本以四边形形状构造。如以上说明的,多个相继地成台阶状的凹槽38D可以形成在主面8上以提供主面8的弹性变形和柔性。第一凹槽38A、第二凹槽38B、第三凹槽38C和第四凹槽38D可以彼此相邻,或者可以不彼此相邻。此外,第一凹槽38A、第二凹槽38B和第三凹槽38C可以横跨侧部10、12、16、18、20、22中的一个侧部延伸它们各自的长度L1、L2、L3
参照图1、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8A具有比第二凹槽38B深的深度Y和小的宽度尺寸Z,并且第二凹槽38B具有比第三凹槽38C深的深度Y和小的宽度尺寸Z,等等。另外,距离分离线26的第一距离可以大于距离分离线26的第二距离,并且距离分离线26的第三距离可以既小于第二距离又小于第一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凹槽38的第二部分42中的每个都可以与形成在各个侧部10、12、16、18、20、22中的两个侧部之间的边缘平行地延伸。
现在参照图1至图4,壳体部分28可以包含将两个相邻的角部区24互连的至少一个凹槽38,以提供足够的角部强度并防止角部区24的永久变形。然而,壳体部分28、29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凹槽38,这只受到具体行李箱2的大小和尺寸的限制。例如,如图1至图4所示,壳体部分28、29可以包括将相邻角部区24互连的三个凹槽38、布置在壳体部分28的前侧部10上的七个成闭合圈环的凹槽38以及布置在壳体部分29的后侧部12上的四个成闭合圈环的凹槽38。总共,六个凹槽38可以相邻于每个角部区24,其中这六个凹槽38中的三个凹槽朝向相邻的角部区24延伸,其它三个凹槽38朝向另一个相邻角部区24延伸。各个凹槽38可以关于角部区24相对于相邻凹槽38不同地延伸。例如,一些凹槽38可以从上角部区24A延伸到相邻的下角部区24B,而其它凹槽38可以从同一个上角部区24A延伸到相邻的上角部区24A或相邻的下角部区24B。凹槽38相对于角部区24的延伸影响凹槽38的吸收性和弹性特征。应该注意的是,尽管以上针对前侧部10和后侧部12进行了描述,但是可以想到,相同或类似的凹槽布置可以在行李箱2的侧部10、12、16、18、20、22中的任一个侧部上实现。例如,凹槽38可以在行李箱2的各个侧部10、12、16、18、20、22上延伸。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各个角部区24可以通过凹槽38连接至相邻的角部区2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38可以仅横跨行李箱2的顶侧部16、左侧部22和右侧部20延伸。
现在参照图1至图3,如以上所述,第一凹槽38A可以具有第一长度L1,第二凹槽38B可以具有第二长度L2,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长度L1可以大于第二长度L2。凹槽38A、38B各自的长度L1、L2可以均限定共同延伸的3D曲线。这样,中间区段50可以将单独凹槽38的第一部分40、第二部分42和第三部分44一起过渡。例如,中间区段50可以将第一部分 40过渡到第二部分42,并且将第二部分42过渡到第三部分44。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区段50可以相对于角部区24成角度地并且相对于第二部分42成角度地延伸它们长度的至少一些部分。例如,如在图2中最佳所示,当从前侧部10或后侧部12观看时,中间区段50可以相对于角部区24以45度角并且相对于第二部分42以135角延伸。例如,如图2所示,顶侧部16和右侧部20可以在上角部区24A处限定基本直角。中间区段50可以将由顶侧部16和右侧部20限定的直角二等分,由此相对于顶侧部16和右侧部20以基本45度角延伸它们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从公共角部区24循环到位于同一侧部上的对角相对的角部区24的两个凹槽38的中间区段50和第二部分42,与位于主面8上的闭合圈环的第三凹槽38C一起,可以限定与该公共角部区24相邻的基本Y形名义表面48。
参照图4至图6,凹槽38中的每个凹槽都可以从壳体4的名义表面48向内延伸深度Y。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8A的深度Y可以比第二凹槽38B的深度Y深。同样,第二凹槽38B的深度Y可以比第三凹槽38C的深度Y深。这种构造具有比之前的设计更好地吸收由撞击力基本在角部区24附近在行李箱2上引起的冲击能量的优点。
如以上说明的,凹槽38的宽度Z可以变化以分散遍及行李箱2的一些部分的撞击力能量。参照图5和图6,第一凹槽38A可以具有第一宽度Z1,第二凹槽38B可以具有第二宽度Z2,而第三凹槽38C(如果包括的话)可以具有第三宽度Z3等等。第三宽度Z3可以大于第二宽度Z2,并且第二宽度Z2可以大于第一宽度Z1。如以上说明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8A、第二凹槽38B和第三凹槽38C的各自宽度Z1、Z2和Z3可以随着距离角部区24的距离增加而增加。例如,凹槽38的宽度Z可以在角部区24附近相对较窄,并且随着远离角部区24的距离而相对较宽。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38的宽度Z可以从较窄到较宽交替。
角部区24上的撞击力的入射角度可以广泛地变化。将总是一直导致在行李箱2的侧部10、12、16、18、20、22的平面中在分量矢量上施加压缩力。该撞击力还将由于分量力矢量从行李箱侧部10、12、16、18、20、22的平面中出来而导致弯曲载荷。这里描述的凹槽38通过增强对压缩力和弯曲力的吸收而提高了角部区的撞击性能。例如,角部区34附近的较深凹槽38可以通过使凹槽30在撞击作用下闭合在一起而在基本垂直于凹槽38的方 向上叠缩(类似手风琴)。也就是说,凹槽38可以在载荷作用下进行弹性变形(例如,叠缩),以通过允许凹槽38在撞击作用下至少部分地闭合而吸收撞击能量。凹槽38的这种“叠缩效应”允许壳体4整体偏转但是不会永久变形。当力通过壳体部分28、29传播时,远离角部区24定位的较浅凹槽38也可以挠曲,由此进一步吸收行李箱2的内部区域内的撞击能量。凹槽38还通过增加壳体对弯曲力的抗性而提供壳体4的改进强度。
现在参照图1至图4,如上所述,在分离线26基本平行于主面8的情况下,各个凹槽38可以在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角部区24相邻的第一部分40和第三部分44中以相对于分离线26的基本直角至少部分地延伸,并且在第二部分42中以与分离线26成基本平行的关系至少部分地延伸。尽管如此,凹槽38可以从优选取向略微偏离,但是仍然足以吸收撞击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槽38可以在它们的与分离线26相邻的第一部分40和第三部分44中相对于分离线26以基本任意角度延伸。例如,第一部分40和第三部分44可以大体从分离线26朝向彼此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部分40和第三部分44可以大体从分离线26远离彼此地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8A可以相对于分离线26与第二凹槽38B不同地延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38可以在它们各自的第二部分42中相对于分离线26弯曲。例如,凹槽38的第二部分42可以凹入地朝向分离线26弯曲、凸出地远离分离线26弯曲或相对于分离线26在相反方向上弯曲。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8A的第二部分42可以相对于分离线26与第二凹槽38B的第二部分42不同地弯曲。这种容许变化允许将曲率设计在凹槽38中,以方便各种不同的撞击力角度,并且允许在整体行李箱2上凹槽38具有的最终美学外观具有灵活性。
参照图4,除了在具有旋转式轮子30的硬壳行李箱2上实现之外,这里描述的凹槽38可以有利地在其他类型的行李箱上实现。例如,本公平可以实现为没有轮子30的单个壳体部分28。该单个壳体部分28还可以实现为具有提手或不具有提手的非轮子或双轮的直立箱或其他类型的行李箱的一部分。该单个壳体部分28在被实现为一种类型的行李箱的一部分时可以基本竖直地定向,或者该单个壳体部分28可以在被实现为不同类型的行李箱的一部分时基本水平地定向。
尽管这里参照凹槽38进行了描述,但是凹槽38可以被更一般地称为表 面特征37,该表面特征还可以是脊部、或者是凹槽和脊部的组合。因而,每个单独表面特征37,无论是凹槽、脊部、还是凹槽和脊部的组合,都可以如上参照凹槽38所描述的那样进行构造。
已经描述了若干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各种变型、替换结构和等价物。另外,为了避免不必要地使得本实用新型难以理解,没有描述许多公知的过程和元件。因而,不应该认为以上描述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目前公开的实施方式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而不是限制的方式进行了教导。因此,包含在以上描述中或者在附图中示出的内容应该被解释为例示性的而不应该以限制性含义进行解释。如下权利要求旨在覆盖这里描述的所有一般和具体的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系统的范围的所有阐述(就语言来说,可以认为这些阐述落于其间)。

Claims (28)

1.一种行李箱物品,该行李箱物品包括:
壳体,该壳体至少部分地由外层形成,并且包括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外层形成并且在分离线处选择性地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第一角部区;以及
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深度,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越接近所述第一角部区越大;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随着从所述第一角部区远离的距离而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主面;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从所述分离线的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域的一部分开始在所述主面的一部分上延伸,并且延伸到所述分离线的与所述第一角部区间隔开的另一个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第二角部区;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长度并且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并且所述第三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周边壁上,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一部分延伸开;
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并且
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物品,该行李箱物品进一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具有长度并且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 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三部分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并且与所述第二角部区对角相对的第三角部区,所述行李箱物品进一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具有长度并且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三部分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三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具有深度;并且
距离所述角部区中的较近的一个角部区更远地定位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深度比更接近于所述角部区中的所述较近的一个角部区定位的其他表面特征的深度小。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包括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内的第一深度、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内的第二深度和至少部分地位 于所述第三部分内的第三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所述第一深度和所述第三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
在所述行李箱物品的各个侧部上由所述外层形成多个表面特征;或者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中的至少一个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中的至少一个是凹槽;或者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一部分沿着所述周边壁或主面延伸;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二部分沿着主面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宽度;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具有宽度;并且
距离所述角部区中的较近的一个角部区更远地定位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宽度比更接近于所述角部区中的所述较近的一个角部区定位的其他表面特征的宽度大。
11.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中的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至少一些部分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中的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至少一些部分相对于所述分离线以基本直角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该行李箱物品进一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三表面特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表面特征位于所述行李箱物品的侧部上并且形成闭环圈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表面特征限定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的Y形名义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中的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一部分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中的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角部区以45度角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 面特征的一部分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一部分彼此基本平行地延伸,或者与由所述行李箱物品的主面和相邻的侧部的相交部形成的边缘基本平行地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二部分以基本直角延伸;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三部分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二部分以基本直角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宽度;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宽度的20%和67%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在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宽度的0%和50%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主面,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至少部分地在所述主面内延伸;
所述主面内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小于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并且
所述主面内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为0.5mm。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在1mm和4mm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宽度;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宽度在4mm和10mm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中的至少一个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中的至少一个为凹槽。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宽度;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宽 度的38%。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在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宽度的20%和30%之间。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为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宽度的25%。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在2mm和3.2mm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宽度;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宽度在5.5mm和8.5mm之间。
28.一种行李箱物品,该行李箱物品包括:
至少部分地由外层形成的壳体,该壳体包括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外层形成并且在分离线处选择性地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第一角部区和相邻的第二角部区;以及
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槽具有长度并且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并且所述第三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周边壁上,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一部分延伸开;
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一部分延伸开;并且
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延伸。
CN201520900727.5U 2014-11-12 2015-11-12 行李箱物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9290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4192902.6 2014-11-12
EP14192902 2014-11-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92905U true CN205492905U (zh) 2016-08-24

Family

ID=5189716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1301.8A Active CN107105843B (zh) 2014-11-12 2015-11-12 具有提供增强强度的表面特征的行李箱
CN20152090072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92905U (zh) 2014-11-12 2015-11-12 行李箱物品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1301.8A Active CN107105843B (zh) 2014-11-12 2015-11-12 具有提供增强强度的表面特征的行李箱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292470B2 (zh)
EP (1) EP3217832B1 (zh)
JP (1) JP2017533777A (zh)
KR (1) KR102377910B1 (zh)
CN (2) CN107105843B (zh)
AU (1) AU2015345095B2 (zh)
WO (1) WO20160752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15018B1 (en) * 2014-10-28 2019-03-13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Luggage case having surface features providing enhanced corner strength
CN107105843B (zh) 2014-11-12 2020-01-10 新秀丽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提供增强强度的表面特征的行李箱
USD816335S1 (en) * 2017-02-20 2018-05-01 Solite International Co., Ltd. Luggage case
USD872474S1 (en) * 2018-03-04 2020-01-14 Thomas Mendoza International Co., Ltd. Travel case
USD889836S1 (en) * 2018-03-22 2020-07-14 Horizn Studios GmbH Luggage shell with surface configuration
US20230329402A1 (en) * 2018-08-10 2023-10-19 Louis Vuitton Malletier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igid shell for luggage, shell for luggage and luggage
JP7502264B2 (ja) * 2018-08-10 2024-06-18 ルイ ヴィトン マルティエ 旅行鞄用の剛性シェルを製作するための方法、旅行鞄用のシェル、および旅行鞄
CN114449917B (zh) * 2019-07-26 2024-09-27 里默瓦有限责任公司 行李物品
USD936359S1 (en) * 2019-10-02 2021-11-23 Delsey Suitcase
USD957126S1 (en) * 2019-10-02 2022-07-12 Delsey Suitcase
CN110664074A (zh) * 2019-11-05 2020-01-10 黄山市星河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拉杆箱及其生产方法
CA196327S (en) * 2019-12-18 2022-05-11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Luggage
KR102528276B1 (ko) * 2021-10-08 2023-05-03 임희선 이동식 정리함
USD1056484S1 (en) * 2022-04-01 2025-01-07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 R.L. Luggage case
USD1041164S1 (en) * 2022-04-01 2024-09-10 Samsonite IP Holdings S.à r.l. Luggage case
USD1037660S1 (en) * 2022-08-26 2024-08-06 Rimowa Gmbh Case
USD1069404S1 (en) * 2022-12-27 2025-04-08 Delsey Suitcase
USD990160S1 (en) * 2023-02-08 2023-06-27 Guangzhou Luggex Technology Co. Ltd Luggage
USD990159S1 (en) * 2023-02-08 2023-06-27 Guangzhou Luggex Technology Co. Ltd Luggage
USD990879S1 (en) * 2023-02-08 2023-07-04 Guangzhou Luggex Technology Co. Ltd Lugg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49292A (en) 1923-09-06 1927-11-15 Draper Mfg Co Sheet-metal drum
US2036276A (en) 1931-02-20 1936-04-07 American Can Co Metal shipping container
US1987764A (en) 1933-09-30 1935-01-15 Shaw Walker Co Sheet metal case
US2510643A (en) 1946-02-01 1950-06-06 Adrian L Long Plastic suitcase sections having embedded-hinge and meeting-edge gasket
US2950792A (en) 1957-08-28 1960-08-30 Shwayder Bros Inc Luggage case
US3163686A (en) 1962-04-02 1964-12-29 Pulp Reproduction Company Art of forming composite plastic devices
US3251460A (en) 1965-03-15 1966-05-17 W D Adam Company Inc Cushioned package
US3313382A (en) 1965-05-03 1967-04-11 Samsonite Corp Luggage case
US4113095A (en) 1976-11-26 1978-09-12 Van Dorn Company Tray-type processed food containers
USD299589S (en) 1985-11-27 1989-01-31 Echolac Co., Ltd. Luggage
GB8600074D0 (en) 1986-01-03 1986-02-12 Spartan Luggage Co Ltd Luggage cases
US4703519A (en) * 1986-01-06 1987-10-27 Krenzel Ronald L Sewn polyolefin and fabric bag and method of making bag
US4712657A (en) 1986-02-12 1987-12-15 Andiamo Inc. Method and means for sealing a carrying case
US4803769A (en) 1986-12-31 1989-02-14 Gibbs Richard B Luggage corner construction method
USD335220S (en) * 1991-04-09 1993-05-04 Southern Case, Inc. Utility case
US5228546A (en) * 1991-05-07 1993-07-20 Chang S J Soft gusset, hard-paneled lugga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5685403A (en) * 1992-10-20 1997-11-11 Rimowa Kofferfabrik Gmbh Metal suitcas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etal suitcase
TW342659U (en) 1998-04-23 1998-10-11 Yung Ta Hardware & Plastic Co Ltd Protection structure for corner of suitcase
USD429234S (en) 1999-02-03 2000-08-08 Gtc Properties, Inc. Clock radio
US6131713A (en) 1999-07-28 2000-10-17 Sher; Yu-Yi Framework of luggage
GB2361692B (en) 2000-04-28 2003-12-03 Yuh Yi Sher Luggage frame
USD512566S1 (en) 2003-08-06 2005-12-13 Vertu Portion of a bag
EP1689263B1 (en) * 2003-10-21 2011-10-19 Landor & Hawa International Limited An article of luggage
DE102004029453A1 (de) 2004-06-18 2006-06-08 Samsonite Corp., Denver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unststoffteiles, insbesondere Gepäckstückschale, aus selbstverstärktem thermoplastischen Material, Kunststoffteil, hergestellt aus selbstverstärktem thermoplastischen Material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Kunststoffteiles, insbesondere Gepäckstückschale
JP2009262499A (ja) 2008-04-28 2009-11-12 Kasai Kogyo Co Ltd 発泡樹脂成形品並びにその成形方法
USD627162S1 (en) 2008-07-30 2010-11-16 Brookstone Purchasing, Inc. Rolling suitcase
USD629200S1 (en) * 2009-03-10 2010-12-21 Titan Kofferwerk GmbH Luggage
BRPI0901615B1 (pt) 2009-05-14 2019-08-06 Brasilata S/A Embalagens Metálicas Aperfeiçoamento em recipiente em folha metálica
US20110127264A1 (en) * 2009-11-30 2011-06-02 Plano Molding Company Container assembly
US20110186396A1 (en) * 2010-01-29 2011-08-04 Heys (USA), Inc. Hard-Sided Suitcase Featuring Hard-Sided Pockets
USD659395S1 (en) 2010-04-29 2012-05-15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Luggage case
US20110284334A1 (en) 2010-05-24 2011-11-24 Chao-Ming Cheng Suitcase Having A Shock Absorbing Function
USD644435S1 (en) 2010-11-30 2011-09-06 Xinyue Weng Upright luggage case
CN201986882U (zh) * 2011-03-18 2011-09-28 黄木荣 一种硅胶饭盒
USD665998S1 (en) 2011-05-03 2012-08-28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Luggage
US8752683B2 (en) * 2011-06-24 2014-06-17 Tumi, Inc. Lightweight, high-strength luggage
CN202698065U (zh) * 2011-09-18 2013-01-30 胡泳江 便于通过楼梯移动的拉杆旅行箱
USD710608S1 (en) 2012-11-01 2014-08-12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Luggage
USD710609S1 (en) 2012-11-14 2014-08-12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Luggage
CN107105843B (zh) 2014-11-12 2020-01-10 新秀丽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提供增强强度的表面特征的行李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5843B (zh) 2020-01-10
KR102377910B1 (ko) 2022-03-23
CN107105843A (zh) 2017-08-29
EP3217832A1 (en) 2017-09-20
US10292470B2 (en) 2019-05-21
WO2016075265A1 (en) 2016-05-19
US20170318926A1 (en) 2017-11-09
KR20170084125A (ko) 2017-07-19
AU2015345095B2 (en) 2020-10-22
JP2017533777A (ja) 2017-11-16
EP3217832B1 (en) 2019-10-02
AU2015345095A1 (en) 2017-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92905U (zh) 行李箱物品
CN105533961B (zh) 具有提供增强的角部强度的表面特征的行李箱
US9549597B2 (en) Luggage case structure with protruding lower portion
TWM458136U (zh) 行李箱之箱體伸縮結構
KR200469872Y1 (ko) 접이식 칸막이가 마련된 여행용 가방
US20140166415A1 (en) Luggage with a structure to accommodate a computer
WO2018041230A1 (zh) 旅行箱
JP6868622B2 (ja) 交換可能な外部ケースを備えている硬質の型式であることが好ましいスーツケース
TWM453408U (zh) 硬質行李箱電腦置放結構
CN209862574U (zh) 强化旅行箱结构
KR200474942Y1 (ko) 컴퓨터를 수용하기 위한 구조를 갖는 가방
US20160022002A1 (en) A suitcas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CN203353853U (zh) 硬质行李箱电脑置放结构
CN211020632U (zh) 鱼护总成
CN204812506U (zh) 一种收纳装置的材料结构、收纳装置及箱包
CN206137455U (zh) 一种防震式置物箱
TWM660107U (zh) 多功能行李箱結構改良
JP3188635U (ja) ドラム用ケース
KR200462671Y1 (ko) 파우치
TWM608397U (zh) 拉桿箱包
TWM510664U (zh) 可替換內袋之包件
TWM505845U (zh) 具有爬梯及防撞功能之旅行箱
TWM516349U (zh) 應用於行李箱體之邊框結構
KR20120005638U (ko) 휴대용 다용도 가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