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82814U - 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82814U CN205282814U CN201521095577.1U CN201521095577U CN205282814U CN 205282814 U CN205282814 U CN 205282814U CN 201521095577 U CN201521095577 U CN 201521095577U CN 205282814 U CN205282814 U CN 2052828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ckle
- electrical components
- plug
- mounting seat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所述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包括电器元件及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所述连接支撑体包括安装座及二次锁。该安装座的侧壁突出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及至少一个第二卡扣。该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在沿所述安装座的轴向上间隔设置。该二次锁具有突出设置的锁止臂。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分别设置为可与所述锁止臂卡接配合,以将二次锁与所述安装座连接并分别保持在预锁位置及锁止位置。处于预锁位置的所述锁止臂设置为在受力时可自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之间越过所述第二卡扣被所述第二卡扣卡住。所述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组装快捷、连接稳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件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用于实现不同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为了适应不同的安装需求,电连接器还需要相应的安装结构以实现稳固连接。特别是在设计较精密的电连接器时,譬如需要连接继电器时通常需要电连接器时,通常需要较多结构配合。同时,出于提高生产效率的要求,需要实现快速、便利地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组装快捷、连接稳固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该安装座的侧壁突出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及至少一个第二卡扣,该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在沿所述安装座的轴向上间隔设置;
二次锁,该二次锁具有突出设置的锁止臂;
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分别设置为可与所述锁止臂卡接配合,以将二次锁与所述安装座连接并分别保持在预锁位置及锁止位置;处于预锁位置的所述锁止臂设置为在受力时可自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之间越过所述第二卡扣被所述第二卡扣卡住。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扣及第二卡扣。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为电器盒主体的一部分。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包括支撑台及座主体,所述支撑台设置在所述座主体上,所述支撑台具有沿所述安装座的径向突出设置的凸缘,所述凸缘上沿所述安装座的轴向贯穿开设有穿设孔;
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座主体的侧壁外侧上,所述锁止臂穿过所述穿设孔以与所述第一卡扣或第二卡扣卡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具有轴向两端,所述二次锁包括锁主体,所述锁主体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上;
所述锁止臂沿所述安装座的轴向突出设置在所述锁主体上。
优选地,所述锁止臂包括支撑部及阻挡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锁主体上,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设置为沿着所述安装座的轴向延伸,所述阻挡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上,且所述阻挡部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以与所述第一卡扣或第二卡扣卡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两个,所述阻挡部为一个,所述阻挡部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支撑部的另一端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之间的连线设置为与所述安装座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阻挡部上开设有引导槽,该引导槽设置为引导该阻挡部移动至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扣包括第一引导面及第一止挡面,所述第一引导面连接所述第一止挡面与所述安装座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引导面到所述安装座的侧壁的距离沿着卡接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止挡面突出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止挡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卡扣的卡接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九十度;和/或
所述第二卡扣包括第二引导面及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二引导面连接所述第二止挡面与所述安装座的侧壁,且所述第二引导面到所述安装座的侧壁的距离沿着卡接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止挡面突出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止挡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卡扣的卡接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九十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导面与所述安装座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安装座的轴向之间的夹角。
一种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包括电器元件及前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
所述安装座设置有母端子;
所述电器元件设置有插接端子;
所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端子与所述安装座的母端子可插拔地插接连接;所述电器元件、二次锁及安装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二次锁位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电器元件之间;所述锁止臂位于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之间时,所述插接端子与所述母端子插接过程中,所述电器元件推动所述二次锁使所述锁止臂越过所述第二卡扣。
优选地,所述电器元件具有沿所述安装座的轴向突出设置的插接端子,所述二次锁沿所述安装座的轴向贯穿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安装座沿轴向贯穿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母端子设置在所述插接孔内,所述插接孔设置为与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插接端子穿过所述连接孔且插设在所述插接孔内,所述插接端子与所述母端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母端子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具有插接腔体,所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端子插接在插接腔体内以与所述插接部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端子设置为板状,所述插接部的插接腔体设置为扁平孔,所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端子插设在所述插接部的扁平孔内且与所述插接部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插接部具有朝向插接腔体突出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在所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端子插入所述插接腔体内时与该插接端子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抵接面包括抵紧平面及过渡斜面,所述抵紧平面沿所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端子的插接方向延伸以与该插接端子相抵接,所述过渡斜面设置为连接所述插接腔体的内壁与所述抵紧平面,且所述过渡斜面设置与所述插接端子的插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的方向延伸以引导所述插接端子插入对应插接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母端子采用金属导体通过冲压制成一体件。
优选地,所述插接孔内突出设置有第一止退部,所述第一止退部设置为可与所述母端子相接触以防止该母端子从所述插接孔的下部滑落。
优选地,所述插接孔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止退部,所述第二止退部设置为可与所述插接部相接触以防止所述母端子从所述插接孔的上部退出。
优选地,所述插接部具有通槽,该通槽设置为朝向所述插接部的插接腔体的内部凹陷,该通槽沿所述安装座的轴向贯穿设置所述插接部上,且该通槽设置为可在从所述安装座的插接孔的下部插入时受到所述第一止退部的挤压时朝向所述插接部的插接腔体的内部继续凹陷,所述通槽在完全通过所述第一止退部而挤压消失时恢复原状且在沿所述安装座的轴向上可与所述第一止退部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插接部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通槽两侧的拱状突出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止退部包括阻挡台及阻挡壁,所述阻挡台沿所述插接孔的径向延伸设置,且所述阻挡台设置为可与所述母端子的插接部相接触以防止该母端子从所述插接孔内滑落,所述阻挡壁沿所述插接孔的轴向突出设置在所述阻挡台的一端上以在所述插接部受到所述插接端子的挤压而膨胀时阻挡该插接部。
优选地,所述母端子还包括连接部及限位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插接孔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插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上,所述限位部至少为两个,该至少两个限位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上。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限位部沿所述插接孔的径向突出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
所述第一止退部还包括设置主体,该设置主体设置在所述插接孔的侧壁上,所述设置主体设置为延伸至所述至少两个限位部之间;
所述阻挡台设置在所述设置主体上。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限位部设置为可相向弯折至靠拢形成拱形。
优选地,所述二次锁还包括支撑座及抵紧端子,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电器元件之间,所述连接孔开设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锁止臂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抵紧端子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且沿着所述安装座的轴向延伸设置以在所述母端子的插接部受到所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端子的挤压而膨胀时抵紧该插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止退部倾斜于所述插接孔的侧壁设置以使得该第一止退部与所述插接孔的侧壁具有间隔,且所述第一止退部与所述插接孔的侧壁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大;
所述二次锁的抵紧端子设置为延伸至插设在所述第一止退部与所述插接孔的侧壁之间的间隔内,所述抵紧端子设置为可与所述插接部分别沿着所述插接孔的径向同时与所述第一止退部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抵紧端子上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设置为朝靠近所述母端子的插接部的方向延伸以在所述插接部受到所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端子的挤压而膨胀时阻挡该插接部。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为电器盒主体的一部分。可以想到的是,电器盒即为容置电器的盒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电器元件为继电器组件和保险丝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的二次锁通过第一卡扣预装在安装座上,然后根据需要安装电器元件。在将电器元件安装在所述二次锁上时,将二次锁受力而移动至与第二卡扣卡接配合,从而完成组装。所述连接器组件安装方便、快捷且连接稳固。
优选地,通过设置两个第二卡扣、第二卡扣在卡接方向上的倾斜更小及相应锁止臂上设置用于引导第一卡扣的引导槽等特征的设置,使得第二卡扣相比第一卡扣的卡接需要更大的力量以避免预组装时直接将二次锁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扣上。另外,通过母端子与电器元件的配合使得电器元件的连接更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为图1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沿B-B线的剖面图。
图5为图1中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图5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图5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8为图1中的二次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图8中的二次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图1中的电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的母端子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2中的母端子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100的。所述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100包括安装座10,设置在该安装座10上的二次锁20,设置在该二次锁20上的电器元件30,及容置在所述安装座10内的母端子40。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相应的导线、元器件等,其为现有技术且不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问题的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5、图6及图7,所述安装座10用于支撑整个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100。所述安装座10可以采用塑料、金属等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0采用注塑制成一体件,从而增强机械强度。所述安装座10的整体形状只要能够支撑所述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100且能够适应相应的安装环境即可。所述安装座10的整体形状可以大致为长方体。所述安装座10可以具有四个平面侧壁。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匹配安装环境或与其他元器件、结构配合,所述安装座10的四个平面侧壁中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台。
所述安装座10的侧壁外侧上突出设置有第一卡扣11及第二卡扣12。所述第一卡扣11与第二卡扣12设置为在沿所述安装座10的轴向上具有间隔。所述第一卡扣11与第二卡扣12的相对位置设置只要能够满足在沿所述安装座10的轴向上具有间隔,以能够与下述二次锁20的锁止臂21能够实现卡接配合即可。所述第一卡扣11与第二卡扣12分别实现卡接的方向之间的连线可以沿着所述安装座10的轴向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可以设置为与所述安装座10的轴向具有小于90度的夹角。所述第一卡扣11与所述第二卡扣12的形状只要能够与下述二次锁20的锁止臂21实现稳固的卡接即可。所述第一卡扣11及第二卡扣12可以分别为凸台,或设置为具有突出球面或突出椭球面的形状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11包括第一引导面111及第一止挡面112。所述第一引导面111连接所述第一止挡面112与所述安装座10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引导面111到所述安装座10的侧壁的距离沿着卡接方向逐渐增大,从而便于所述二次锁20的锁止臂21省力地实现卡接配合。所述引导面111也可以进一步为相对于所述安装座10的侧壁倾斜的平面或曲面。所述第一止挡面112突出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止挡面1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卡扣11的卡接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九十度,从而实现稳固的卡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制造及便于拆卸,所述第一止挡面112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所述第一卡扣11的卡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即该第一止挡面122设置为垂直于所述安装座10的侧壁。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第一卡扣11还包括两个侧面以与所述第一引导面111及第一止挡面112围成封闭的凸起。
所述第二卡扣12包括第二引导面121及第二止挡面122。所述第二引导面121连接所述第二止挡面122与所述安装座10的侧壁。所述第二引导面121到所述安装座10的侧壁的距离沿着卡接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引导面121也可以进一步为相对于所述安装座10的侧壁倾斜的平面或曲面。所述第二止挡面122突出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止挡面1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卡扣12的卡接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九十度。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制造及便于拆卸,所述第二止挡面122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所述第二卡扣12的卡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即该第二止挡面122设置为垂直于所述安装座10的侧壁。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第二卡扣11还包括两个侧面以与所述第二引导面121及第二止挡面122围成封闭的凸起。
所述第一卡扣11及第二卡扣12可以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的一个、两个或多个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稳固安装及便于所述二次锁20的整体结构准确安装,所述第一卡扣11及第二卡扣12同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外侧上。所述第一卡扣11及第二卡扣12的数量分别只要一个既可以完成卡接。当然,所述第一卡扣11及第二卡扣12可以为两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座10的一个侧壁上,所述第一卡扣11为一个,所述第二卡扣12为两个。该一个第一卡扣11及两个第二卡扣12的连线组成等腰三角形,从而使得所述二次锁20与第一卡扣11实现预装时更加省力,而实现第二次卡接时更费力而避免失误而实现与第二卡扣12的卡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11及第二卡扣12突出设置在下述支撑台14的两个相对且具有台阶的侧壁外侧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0还包括座主体13及支撑台14。所述座主体13的形状满足支撑所述支撑台14的要求即可。所述座主体13的外形可以设置为圆柱或多面体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主体13设置为具有四个平面侧壁,且其中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置为凸台以形成台阶状。所述座主体13在轴向上具有两端。
所述支撑台14设置在所述座主体13的一端上。所述支撑台14用于支撑、设置所述二次锁20。所述支撑台14具有沿所述安装座10的径向突出设置的凸缘141。所述凸缘141上贯穿开设有穿设孔142。所述凸缘141只要在所述安装座10的径向相对于所述座主体13突出以使得下述二次锁20的锁止臂21穿过所述穿设孔142以与第一卡扣11、第二卡扣12卡接配合即可。所述凸缘14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缘141为两个。该两个凸缘141分别沿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扣11及第二卡扣12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突出设置。所述穿设孔142只要能够使得下述二次锁20的锁止臂21穿过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设孔142为两个。该两个穿设孔142分别贯穿开设在所述两个凸缘141上。
所述安装座10沿轴向贯穿开设有插接孔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孔15贯穿所述座主体13及所述支撑台14。所述插接孔15用于插设所述二次锁20、所述电器元件30及容置所述母端子40。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10在所述插接孔15内突出设置有第一止退部16。所述第一止退部16设置为可与所述母端子40相接触以防止该母端子40从所述插接孔15的下部滑落。所述第一止退部16可以为突出台阶、突出的杆部等任意突出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退部16包括阻挡台161及阻挡壁162。所述阻挡台161沿所述插接孔15的径向延伸设置。所述阻挡台161设置为可与下述母端子40的插接部41相接触以防止该母端子40从所述插接孔15内滑落。所述阻挡壁162沿所述插接孔15的轴向突出设置在所述阻挡台161的一端上,以在下述母端子40的插接部41受到下述电器元件30的插接端子31的挤压而膨胀时阻挡该插接部4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退部16还包括设置主体163。所述设置主体16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插接孔15的侧壁内侧上。所述阻挡台161设置在所述设置主体163的另一端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退部16倾斜于所述插接孔15的侧壁设置以使得该第一止退部16与所述插接孔15的侧壁具有间隔,且所述第一止退部16与所述插接孔15的侧壁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退部16延伸进入下述母端子40的两个限位部43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设置主体163延伸进入该两个限位部431之间。
所述安装座10在所述插接孔15内还突出设置有第二止退部17。所述第二止退部17设置在所述第一止退部16的上方。所述第二止退部17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止退部17分别为多个。该多个第二第二止退部17分别设置在所述插接孔15内的多个侧壁上。所述第二止退部17设置为可与所述二次锁20相接触以防止所述二次锁20从所述插接孔15的上方退出。所述第二止退部17的形状只要能够阻挡所述所述二次锁20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止退部17设置为沿所述插接孔15的径向延伸的板状。所述第二止退部17与所述第一止退部16将所述母端子20限制在所述插接孔15内。
请一并参阅图8和图9,所述二次锁20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上。所述二次锁20包括锁止臂21。所述锁止臂21可预设在所述第一卡扣11及第二卡扣12之间以使得所述锁止臂与所述第一卡扣11卡接配合,从而将所述二次锁20预装在所述安装座10上。所述二次锁20还包括锁主体22。该锁主体22用于支撑所述锁止臂21。所述锁止臂21的数量与同时设置有第一卡扣11及第二卡扣12的安装座10的侧壁的数量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臂21相应为两个。
所述锁止臂21的结构只要能够满足与所述第一卡扣11、第二卡扣12卡接配合即可,譬如可以为钩状部、杆状部、台阶或凹槽等阻挡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臂21包括支撑部211及阻挡部212。所述支撑部21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锁主体22上。所述支撑部211的另一端设置为沿所述安装座10的轴向延伸。所述阻挡部212设置在所述支撑部211的另一端上。所述阻挡部212沿着与所述支撑部211的另一端的延伸方向垂直或相交的方向延伸设置以与所述第一卡扣11和第二卡扣12中的任一个卡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211为两个。所述阻挡部212为一个。所述阻挡部21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支撑部211的另一端上,从而与所述锁主体22共同围成矩形框体结构。所述支撑部211、所述阻挡部212可以设置为杆状、长方体条状等形状。
优选地,所述阻挡部212上开设有引导槽2121。该引导槽2121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卡扣11,使得所述二次锁20的阻挡部212与所述第一卡扣11卡接配合相对于第二卡扣12的卡接而言更加省力,从而避免所述二次锁20不能与第一卡扣11实现预组装而直接与第二卡扣12卡接配合。
所述锁主体22用于支撑设置所述锁止臂21。所述锁止臂2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与所述电器元件30之间。所述锁主体22可以设置为板状。
优选地,所述二次锁20还包括抵紧端子23。所述抵紧端子23突出设置在所述锁主体22上。所述抵紧端子23设置为沿所述安装座10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抵紧端子23可以设置为插片状、板状或柱状。所述抵紧端子23的自由端插设在所述安装底座10的插接孔15内。所述抵紧端子23的自由端插设在所述安装座10的插接孔15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止退部16之间,以在所述第一止退部16靠近所述插接孔15的侧壁时抵紧该第一止退部16。进一步地,所述抵紧端子23上还设置有突出部231。所述突出部231与所述抵紧端子23的自由端间隔设置。所述突出部231设置为朝靠近下述母端子40的插接部41的方向延伸以在该插接部41受到下述电器元件30的插接端子31的挤压而膨胀时阻挡该插接部41。
所述锁主体22上还贯穿开设有连接孔221。所述连接孔221用于穿设下述电器元件30的插接端子31。所述连接孔221的形状及大小只要能够实现穿过所述电器元件30的插接端子31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10,所述电器元件30设置在所述二次锁20上。所述电器元件30可以以任意方式设置在所述二次锁20上。所述电器元件30可以采用卡接或插接等方式设置在所述二次锁20上。所述电器元件30在卡接或插接在所述二次锁20上时推动所述锁止臂21移动至与所述第二卡扣12卡接配合以完成组装。所述电器元件30具有插接端子31。所述插接端子31沿所述安装座10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插接端子31穿过所述二次锁20的连接孔221而延伸至所述安装座10的插接孔15内,并最终与下述母端子40的插接部41插接配合。所述插接端子31的形状、长度及大小只要能够满足与母端子40插接配合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端子31设置为板状以增强稳固插接的性能。所述插接端子31的端子还可以设置为楔状以便于省力的插设。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器元件30仅需要利用所述插接端子31以解决插接配合的问题,所述电器元件30的壳体及具体电子元器件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所述插接端子31可突出设置在壳体内。电子元器件可以容置在壳体内并与所述插接端子31电性连接。所述插接端子31插设在下述母端子40上的插接腔体411内。可以想到的是,所述插接端子31可以选用任意导体制成,譬如铜、铁或铝等。优选地,所述电器元件30可以为继电器。
请一并参阅图11,所述母端子40用于与所述插接端子31可电传导连接。所述母端子40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的插接孔15内。为了提高可电传导连接性能,所述母端子40与所述插接端子31采用插接配合的方式实现连接。所述母端子40包括插接部41。所述插接部41具有插接腔体411。所述插接部41只要与所述插接端子31插接以实现电连接即可。为了提升连接稳固性能,所述插接部41在所述插接端子31插设在所述插接腔体411内时与该插接端子31相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腔体411设置为扁平孔,以增大与所述插接端子31的接触面积。所述插接腔体411根据连接需要,可以具有两端开口,也可以设置为半封闭状的凹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腔体411沿所述安装座10的轴向贯穿设置为两端具有开口以便于实现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接部41具有朝所述插接腔体411突出的抵接面412。所述抵接面412在所述插接端子31插入所述插接腔体411内时与该插接端子31相抵接。所述抵接面412不仅能够与所述插接端子31稳固连接,还能够避免整个插接腔体411与所述插接端子31完全抵接而导致出该插接端子31的插入及拔出需要较大的力量。所述抵接面412可以冲压形成。进一步地,所述抵接面412包括抵紧平面4121及过渡斜面4122。所述抵紧平面4121沿所述电器元件30的插接端子31的插接方向延伸以与该插接端子31相抵接,该抵紧平面4121设置为平面从而增大了所述插接腔体411与所述插接端子31相抵接的面积。所述过渡斜面4122设置为连接所述插接腔体411与所述抵紧平面4121。所述过渡斜面4122设置为与所述插接端子31的插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的方向延伸以引导所述插接端子31插入对应插接腔体411内。所述过渡斜面4122设置为倾斜面,能够便于所述插接端子31省力地插入所述插接部41内。
优选地,所述插接部41还具有通槽413。该通槽413设置为朝向所述插接部41的插接腔体411的内部凹陷。该通槽413沿所述安装座10的轴向贯穿所述插接部41。该通槽413设置为可在从所述安装座10的插接孔15的下部插入时受到所述第一止退部16的挤压而朝向所述插接部41的插接腔体411的内部继续凹陷。所述通槽413在完全通过所述第一止退部16而挤压消失时恢复原状且在沿所述安装座10的轴向上可与所述第一止退部16相接触,从而避免从所述插接孔15的下部滑落。
优选地,所述插接部41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通槽413两侧的拱状突出部414。所述拱状突出部414不仅能够增强所述插接部41的抗压、抗拉伸强度。同时,所述拱状突出部414在所述电器元件30的插接端子31尺寸较大时而过度撑开所述插接部41时继续抵接该插接端子。
所述母端子40还包括连接部42及限位部431。所述连接部42沿所述插接孔15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部42可以设置为板状、条状或杆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42设置为沿所述插接孔15的轴向延伸的凹槽,以用于引导导线等。所述插接部41设置在所述连接部42的一端上。所述限位部431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限位部431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42的两侧上。所述至少两个限位部431设置为沿所述插接孔15的径向突出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431为两个。该两个限位部431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42的两侧上。所述限位部431与所述第一止退部16阻挡配合以防止该母端子40自由移动。
所述母端子40可以制成一体件以增强机械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母端子40采用金属冲压制成一体件。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结构的数量选择只要能够满足相应的功能即可,可以根据具体的连接需要而选择。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0的两个相对平行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扣11及第二卡扣12。相应地,所述锁止臂21为两个。所述安装座10上开设有五个插接孔15。相应地,所述母端子40为五个。其中三个母端子40的限位部431如实施例一所描述的结构,另外两个母端子40具有如下述实施例二描述的限位部432。所述电器元件30的插接端子31为五个。所述二次锁20的抵紧端子23相应为五个。所述母端子40一一插设在对应插接孔15内。所述插接端子31分别插设在对应母端子40上。所述抵紧端子23分别插设在所述插接孔15内。
关于相对位置或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上”、与“下”是相对的。具体地,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的两个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安装座的轴向”指的是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方向。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卡接方向”指的是所述二次锁20从“上”到“下”卡设在对应第一卡扣11或第二卡扣12上的方向,具体如图6中箭头T1所示方向。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12,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母端子40的具体结构有差异,以满足与不同的导线或电子元器件相连接的需要。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二中,所述母端子40的限位部432不同。所述限位部432至少为两个。该至少两个限位部432分别设置在所述母端子40的连接部42的两侧,且该至少两个限位部432设置为相向弯折至靠拢形成拱形。该实施例二中的限位部432可以通过实施例一中的限位部431冲压而成,以满足不同的连接需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100的二次锁20通过第一卡扣11预装在安装座10上,然后根据需要安装电器元件30。在将电器元件30安装在所述二次锁20上时,将二次锁20受力而移动至与第二卡扣12卡接配合,从而完成组装。所述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100安装方便、快捷且连接稳固。
优选地,通过设置两个第二卡扣12、第二卡扣12在卡接方向上的倾斜更小及相应锁止臂21上设置用于引导第一卡扣12的引导槽2121等特征的设置,使得第二卡扣12相比第一卡扣11的卡接需要更大的力量以避免预组装时直接将二次锁20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扣12上。另外,通过母端子40与电器元件30的配合使得电器元件30的连接更稳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29)
1.一种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该安装座的侧壁突出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及至少一个第二卡扣,该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在沿所述安装座的轴向上间隔设置;
二次锁,该二次锁具有突出设置的锁止臂;
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分别设置为可与所述锁止臂卡接配合,以将二次锁与所述安装座连接并分别保持在预锁位置及锁止位置;处于预锁位置的所述锁止臂设置为在受力时可自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之间越过所述第二卡扣而被该第二卡扣卡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扣及第二卡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支撑台及座主体,所述支撑台设置在所述座主体上,所述支撑台具有沿所述安装座的径向突出设置的凸缘,所述凸缘上沿所述安装座的轴向贯穿开设有穿设孔;
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座主体的侧壁外侧上,所述锁止臂穿过所述穿设孔以与所述第一卡扣或第二卡扣卡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具有轴向两端,所述二次锁包括锁主体,所述锁主体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上;
所述锁止臂沿所述安装座的轴向突出设置在所述锁主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臂包括支撑部及阻挡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锁主体上,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设置为沿着所述安装座的轴向延伸,所述阻挡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上,且所述阻挡部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以与所述第一卡扣或第二卡扣卡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两个,所述阻挡部为一个,所述阻挡部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支撑部的另一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之间的连线设置为与所述安装座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阻挡部上开设有引导槽,该引导槽设置为引导该阻挡部移动至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包括第一引导面及第一止挡面,所述第一引导面连接所述第一止挡面与所述安装座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引导面到所述安装座的侧壁的距离沿着卡接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止挡面突出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止挡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卡扣的卡接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九十度;
和/或
所述第二卡扣包括第二引导面及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二引导面连接所述第二止挡面与所述安装座的侧壁,且所述第二引导面到所述安装座的侧壁的距离沿着卡接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止挡面突出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止挡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卡扣的卡接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九十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面与所述安装座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安装座的轴向之间的夹角。
10.一种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器元件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
所述安装座设置有母端子;
所述电器元件设置有插接端子;
所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端子与所述安装座的母端子可插拔地插接连接;所述电器元件、二次锁及安装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二次锁位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电器元件之间;所述锁止臂位于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之间时,所述插接端子与所述母端子插接过程中,所述电器元件推动所述二次锁使所述锁止臂越过所述第二卡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元件具有沿所述安装座的轴向突出设置的插接端子,所述二次锁沿所述安装座的轴向贯穿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安装座沿轴向贯穿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母端子设置在所述插接孔内,所述插接孔设置为与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插接端子穿过所述连接孔且插设在所述插接孔内,所述插接端子与所述母端子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子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具有插接腔体,所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端子插接在插接腔体内以与所述插接部相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端子设置为板状,所述插接部的插接腔体设置为扁平孔,所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端子插设在所述插接部的扁平孔内且与所述插接部相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具有朝向插接腔体突出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在所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端子插入所述插接腔体内时与该插接端子相抵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包括抵紧平面及过渡斜面,所述抵紧平面沿所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端子的插接方向延伸以与该插接端子相抵接,所述过渡斜面设置为连接所述插接腔体的内壁与所述抵紧平面,且所述过渡斜面设置与所述插接端子的插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的方向延伸以引导所述插接端子插入对应插接腔体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子采用金属导体通过冲压制成一体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内突出设置有第一止退部,所述第一止退部设置为可与所述母端子相接触以防止该母端子从所述插接孔的下部滑落。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止退部,所述第二止退部设置为可与所述插接部相接触以防止所述母端子从所述插接孔的上部退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具有通槽,该通槽设置为朝向所述插接部的插接腔体的内部凹陷,该通槽沿所述安装座的轴向贯穿设置所述插接部上,且该通槽设置为可在从所述安装座的插接孔的下部插入时受到所述第一止退部的挤压时朝向所述插接部的插接腔体的内部继续凹陷,所述通槽在完全通过所述第一止退部而挤压消失时恢复原状且在沿所述安装座的轴向上可与所述第一止退部相接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通槽两侧的拱状突出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退部包括阻挡台及阻挡壁,所述阻挡台沿所述插接孔的径向延伸设置,且所述阻挡台设置为可与所述母端子的插接部相接触以防止该母端子从所述插接孔内滑落,所述阻挡壁沿所述插接孔的轴向突出设置在所述阻挡台的一端上以在所述插接部受到所述插接端子的挤压而膨胀时阻挡该插接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子还包括连接部及限位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插接孔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插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上,所述限位部至少为两个,该至少两个限位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限位部沿所述插接孔的径向突出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
所述第一止退部还包括设置主体,该设置主体设置在所述插接孔的侧壁上,所述设置主体设置为延伸至所述至少两个限位部之间;
所述阻挡台设置在所述设置主体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限位部设置为可相向弯折至靠拢形成拱形。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锁还包括支撑座及抵紧端子,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电器元件之间,所述连接孔开设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锁止臂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抵紧端子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且沿着所述安装座的轴向延伸设置以在所述母端子的插接部受到所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端子的挤压而膨胀时抵紧该插接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退部倾斜于所述插接孔的侧壁设置以使得该第一止退部与所述插接孔的侧壁具有间隔,且所述第一止退部与所述插接孔的侧壁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大;
所述二次锁的抵紧端子设置为延伸至插设在所述第一止退部与所述插接孔的侧壁之间的间隔内,所述抵紧端子设置为可与所述插接部分别沿着所述插接孔的径向同时与所述第一止退部相抵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端子上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设置为朝靠近所述母端子的插接部的方向延伸以在所述插接部受到所述电器元件的插接端子的挤压而膨胀时阻挡该插接部。
2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为电器盒主体的一部分。
29.根据权利要求10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元件为继电器组件和保险丝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95577.1U CN205282814U (zh) | 2015-12-24 | 2015-12-24 | 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95577.1U CN205282814U (zh) | 2015-12-24 | 2015-12-24 | 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82814U true CN205282814U (zh) | 2016-06-01 |
Family
ID=56067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9557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82814U (zh) | 2015-12-24 | 2015-12-24 | 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8281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2017004525U1 (de) | 2017-04-19 | 2017-09-26 | Cixi Lianjin Toys Co., Ltd. | Faltbares Kinderdreirad |
-
2015
- 2015-12-24 CN CN201521095577.1U patent/CN20528281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2017004525U1 (de) | 2017-04-19 | 2017-09-26 | Cixi Lianjin Toys Co., Ltd. | Faltbares Kinderdreirad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96108B2 (en) | Electronic component,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terminal fitting, an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hav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 |
US11283202B1 (en) | Terminal block with pressing keys for wire connection | |
CN107134674A (zh) | 连接件及连接组件 | |
CN205122836U (zh) | 连接端子及连接组件 | |
CN218498415U (zh) | 端子、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
JP2016091970A (ja) | ソケット端子構造 | |
CN205282814U (zh) | 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电器元件的连接支撑体组件 | |
JP2014035889A (ja) | 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及び、ハウジング | |
CN106816737B (zh) | 连接端子及连接组件 | |
CN106816738B (zh) | 连接端子及连接组件 | |
CN205194890U (zh) | 连接端子及连接组件 | |
CN220692417U (zh) | 一种快拆型微矩形电连接器 | |
CN219163815U (zh) | 复合弹片式接线装置 | |
CN205960262U (zh) | 连接端子和电连接器 | |
CN205408332U (zh) | 电子器件安装座、电子器件安装座组件、电器座及电器盒组件 | |
WO2012121186A1 (ja) | コネクタ | |
CN204424592U (zh) | 一种连接器的公端或母端结构 | |
CN205406796U (zh) | 连接件及连接组件 | |
CN203166153U (zh) | 连接端子、用于安装连接端子的壳体和连接器组件 | |
CN207474745U (zh) | 接线端子台 | |
CN205793889U (zh) | 固定插脚 | |
CN218101879U (zh) | 易拔接线结构 | |
KR20140083826A (ko) | 커넥터 | |
CN203503906U (zh) | 连接器结构 | |
CN203166152U (zh) | 连接端子、用于安装连接端子的壳体和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