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235997U - 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组份/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组份/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35997U
CN205235997U CN201521043764.5U CN201521043764U CN205235997U CN 205235997 U CN205235997 U CN 205235997U CN 201521043764 U CN201521043764 U CN 201521043764U CN 205235997 U CN205235997 U CN 205235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rete phase
plastic film
discrete
microchannel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4376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忠斌
陈东
黄兴
崔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Hangzhou Zhe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Hangzhou Zhe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Hangzhou Zhe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52104376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35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35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3599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组份/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微通道塑料薄膜、离散相入口接头、离散相出口接头、连续相容器以及注射泵等。微通道塑料薄膜一端与离散相入口接头相连,另一端与离散相出口接头相连接。离散相入口接头与注射泵连接,而离散相出口接头浸入装有连续相的容器中。由注射泵推动离散相流动并控制流量,即可在连续相容器中产生离散相液滴。本实用新型可快速大通量地产生单分散液滴,并可制取多组分液滴,有望应用于药物制备、化学合成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

Description

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组份/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流控领域以及化工、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组份/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液滴在药物颗粒制备、医学检测分析以及精细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制备液滴的方法主要有微流控制备法、喷雾法以及毛细管液滴控制方法等。其中,微流控方法利用微通道结构内的一些特殊流体流动机制制备液滴,其产生的液滴尺寸均匀度高,可控性强,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利用微流控制备液滴的方法主要包括T型通道法、流体聚焦法和阶梯式乳化法(stepemulsification)等。其中,阶梯式乳化法具有单分散性好、能量消耗低以及生产频率易调等特点,在实际生产中优势尤为明显。然而,通过光刻等加工方法制造阶梯式乳化所需的微通道设备的生产周期长,成本较高,不利于实际工业化生产。此外,大批量制备含有多组分的液滴也是国内外长期以来的一个技术难题。实现单组份或多组分液滴的高效大通量且低成本的生产,无疑对于化工和生物制药等相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组份/多组份液滴的制备装置,其目的是实现液滴的大通量制备,简化液滴制备工艺,降低液滴制备的成本,且能生产包含多个组分的液滴,从而为化工和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为了到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组份液滴制备装置,包括离散相输入系统和液滴生成系统;所述离散相输入系统和液滴生成系统相连;所述离散相输入系统包括:注射泵和离散相入口接头;所述注射泵和离散相入口接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离散相入口接头包括:接头主体、针头和若干毛细管;所述接头主体具有内腔,针头插入接头主体的上部与接头主体的内腔相连通,针头通过胶水与接头主体相连并密封;若干毛细管均匀排列地插入接头主体的下部,并与接头主体的内腔相连,若干毛细管通过胶水与接头主体相连并密封;
所述液滴生成系统包括:离散相出口接头、微通道塑料薄膜和连续相容器;所述离散相出口接头由两片夹板和两片垫板组成;两片夹板之间夹着两片垫板,两片夹板和两片垫板之间形成一个空腔;所述微通道塑料薄膜插入到所述空腔中,并通过胶水粘接;所述微通道塑料薄膜含有一系列平行的集成微通道;所述两片夹板之间的距离为h,微通道塑料薄膜的底端到离散相出口接头的下底面的距离为l,则l≥3h;所述连续相容器装有连续相,离散相出口接头浸没在连续相中;所述若干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的上端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离散相出口接头的材料与离散相间的接触角大于90度。
一种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包括液滴生成系统和N个离散相输入系统;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若干离散相输入系统和液滴生成系统相连;所述N个离散相输入系统均包括:注射泵和离散相入口接头;所述注射泵和离散相入口接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离散相入口接头包括:接头主体、针头和若干毛细管;所述接头主体具有内腔,针头插入接头主体的上部与接头主体的内腔相连通,针头通过胶水与接头主体相连并密封;若干毛细管均匀排列地插入接头主体的下部,并与接头主体的内腔相连,若干毛细管通过胶水与接头主体相连并密封;
所述液滴生成系统包括:离散相出口接头、微通道塑料薄膜和连续相容器;所述离散相出口接头由两片夹板和两片垫板组成;两片夹板之间夹着两片垫板,两片夹板和两片垫板之间形成一个空腔;所述微通道塑料薄膜插入到所述空腔中,并通过胶水粘接;所述微通道塑料薄膜含有一系列平行的集成微通道;所述两片夹板之间的距离为h,微通道塑料薄膜的底端到离散相出口接头的下底面的距离为l,则l≥3h;所述连续相容器装有连续相,离散相出口接头浸没在连续相中;
第一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一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的第一通道相连;第二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一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的第二通道相连;第三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一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的第三通道相连;第N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一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的第N通道相连;第一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二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的第N+1通道相连;第二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二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的第N+2通道相连;第N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二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的第2N通道相连,依次类推。
所述离散相输入系统中相邻两个毛细管的距离大于5(N+1)h;所述微通道塑料薄膜中连接第i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j毛细管的通道与连接第i+1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j毛细管的通道的距离小于5h;其中,i为小于N的正整数,j为正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离散相出口接头的材料与离散相间的接触角大于90度。
制备单组份液滴时,根据需要选择互不相溶的连续相和离散相。连续相或离散相中可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离散相的密度大于连续相的密度。制备多组分液滴时,根据需要选择连续相和多种离散相。连续相和各离散相均不互溶,但各离散相之间互溶。连续相或离散相中可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各离散相的密度均大于连续相的密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相比于喷雾法等传统工业化液滴生产方法,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和方法制备得到的液滴的单分散性好。
(2)相较于T型结构及流体聚焦结构等微流控液滴制备方法,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法具有结构和操作简单,所需的泵的数量少,制备液滴的速度显著提高并且便于实现工业集成化等优点。
(3)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较大的通量下制备多组份液滴等复杂功能液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制备单组份液滴的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离散相入口接头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离散相入口接头A‐A向剖视图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离散相出口接头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离散相出口接头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微通道塑料薄膜和离散相出口接头的装配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单组份液滴制备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制备多组份液滴的装置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双组份液滴制备示意图;
图中,注射泵1、离散相入口接头2、接头主体3、针头4、毛细管5、离散相出口接头6、微通道塑料薄膜7、连续相容器8、夹板9、垫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附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6所示,一种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组份液滴制备装置,包括离散相输入系统和液滴生成系统;所述离散相输入系统和液滴生成系统相连;所述离散相输入系统包括:注射泵1和离散相入口接头2;所述注射泵1和离散相入口接头2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离散相入口接头2包括:接头主体3、针头4和若干毛细管5;所述接头主体3具有内腔,针头4插入接头主体3的上部与接头主体3的内腔相连通,针头4通过胶水与接头主体3相连并密封;若干毛细管5均匀排列地插入接头主体3的下部,并与接头主体3的内腔相连,若干毛细管5通过胶水与接头主体3相连并密封;
所述液滴生成系统包括:离散相出口接头6、微通道塑料薄膜7和连续相容器8;所述离散相出口接头6由两片夹板9和两片垫板10组成;两片夹板9之间夹着两片垫板10,两片夹板9和两片垫板10之间形成一个空腔;所述微通道塑料薄膜7插入到所述空腔中,并通过胶水粘接;所述微通道塑料薄膜含有一系列平行的集成微通道;所述两片夹板9之间的距离为h,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底端到离散相出口接头6的下底面的距离为l,则l≥3h;所述连续相容器8装有连续相,离散相出口接头6浸没在连续相中;所述若干毛细管5与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上端插接;所述离散相出口接头6的材料与离散相间的接触角大于90度。
如图8所示,一种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包括液滴生成系统和N个离散相输入系统;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若干离散相输入系统和液滴生成系统相连;所述N个离散相输入系统均包括:注射泵1和离散相入口接头2;所述注射泵1和离散相入口接头2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离散相入口接头2包括:接头主体3、针头4和若干毛细管5;所述接头主体3具有内腔,针头4插入接头主体3的上部与接头主体3的内腔相连通,针头4通过胶水与接头主体3相连并密封;若干毛细管5均匀排列地插入接头主体3的下部,并与接头主体3的内腔相连,若干毛细管5通过胶水与接头主体3相连并密封;
所述液滴生成系统包括:离散相出口接头6、微通道塑料薄膜7和连续相容器8;所述离散相出口接头6由两片夹板9和两片垫板10组成;两片夹板9之间夹着两片垫板10,两片夹板9和两片垫板10之间形成一个空腔;所述微通道塑料薄膜7插入到所述空腔中,并通过胶水粘接;所述微通道塑料薄膜含有一系列平行的集成微通道;所述两片夹板9之间的距离为h,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底端到离散相出口接头6的下底面的距离为l,则l≥3h;所述连续相容器8装有连续相,离散相出口接头6浸没在连续相中;
第一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一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第一通道相连;第二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一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第二通道相连;第三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一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第三通道相连;第N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一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第N通道相连;第一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二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第N+1通道相连;第二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二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第N+2通道相连;第N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二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第2N通道相连,依次类推。
所述离散相输入系统中相邻两个毛细管5的距离大于5(N+1)h;所述微通道塑料薄膜7中连接第i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j毛细管的通道与连接第i+1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j毛细管的通道的距离小于5h;其中,i为小于N的正整数,j为正整数;所述离散相出口接头6的材料与离散相间的接触角大于90度。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注射泵1推动离散相运动,离散相进入离散相入口接头2,然后通过毛细管5进入微通道塑料塑料薄膜7的微通道中。离散相从微通道塑料薄膜7中的微通道进入离散相出口接头6后发生台阶式乳化,其原理为:离散相在出口接头中按圆形进行膨胀,当离散相前端离开离散相出口接头进入连续相时,离散相脱离夹板9的约束,开始进行球形膨胀,在压力差下,离散相出口接头中的离散相流体迅速进入连续相容器中,从而断裂形成液滴。在多组分液滴制备过程中,相邻的N条微通道中的不同离散相在进入离散相出口接头6后会发生融合,然后再通过台阶式乳化形成多组分液滴。
液滴直径的测量方法如下:对液滴产生的过程进行拍照,用Nanomeasurer软件根据实际部件的尺寸确定图片的比例,然后根据比例测量出液滴的直径。
实施例1单组份水相液滴的制备
(1)选择连续相为硅油,离散相为去离子水。在硅油中加入5%质量分数的表面活性剂(道康宁749),并装在连续相容器中。在去离子水中加入少量罗丹明b,并装入注射器中。
(2)根据上述方法制作单组份液滴的制备装置。其中离散相出口接头的两块夹板间的距离为h=0.3mm,微通道出口与离散相出口接头下侧的距离为1.3mm。本实施例中使用两条通道(第3条与第6条)同时制备液滴,本例根据需要设置去离子水流量为5mL/h。打开注射泵并调到所述流量。
(3)去离子水到达离散相出口接头后即开始产生液滴,液滴直径约为1.1mm,如图7所示。水相液滴收集于硅油容器的底部。
实施例2双组份水相液滴的制备
(1)选择连续相为硅油,在硅油中加入5%质量分数的表面活性剂(道康宁749),并装在连续相容器中。选择第一离散相为添加了少量罗丹明b的去离子水并装入注射器中。选择第二离散相为添加了少量尼罗蓝的去离子水并装入另一注射器中。
(2)根据上述方法制作双组份液滴的制备装置。其中离散相出口接头的两块夹板间的距离为h=0.3mm,微通道出口与离散相出口接头下侧的距离为1.3mm。本实施例中使用两条通道制备双组份液滴,两条通道分别通加罗丹明b的去离子水和加尼罗蓝的去离子水。两条通道的间距应小于5h=1.5mm,此处为0.8mm。本例根据需要设置去离子水流量为1mL/h。打开两个注射泵并调到所述流量。
(3)两种去离子水到达离散相出口接头后相互融合并开始产生双组份液滴,液滴直径约为1.4mm,如图9所示。双组份水相液滴收集于硅油容器的底部。

Claims (4)

1.一种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组份液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离散相输入系统和液滴生成系统;所述离散相输入系统和液滴生成系统相连;所述离散相输入系统包括:注射泵(1)和离散相入口接头(2);所述注射泵(1)和离散相入口接头(2)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离散相入口接头(2)包括:接头主体(3)、针头(4)和若干毛细管(5);所述接头主体(3)具有内腔,针头(4)插入接头主体(3)的上部与接头主体(3)的内腔相连通,针头(4)通过胶水与接头主体(3)相连并密封;若干毛细管(5)均匀排列地插入接头主体(3)的下部,并与接头主体(3)的内腔相连,若干毛细管(5)通过胶水与接头主体(3)相连并密封;
所述液滴生成系统包括:离散相出口接头(6)、微通道塑料薄膜(7)和连续相容器(8);所述离散相出口接头(6)由两片夹板(9)和两片垫板(10)组成;两片夹板(9)之间夹着两片垫板(10),两片夹板(9)和两片垫板(10)之间形成一个空腔;所述微通道塑料薄膜(7)插入到所述空腔中,并通过胶水粘接;所述两片夹板(9)之间的距离为h,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底端到离散相出口接头(6)的下底面的距离为l,则l≥3h;所述连续相容器(8)装有连续相,离散相出口接头(6)浸没在连续相中;所述若干毛细管(5)与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上端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组份液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散相出口接头(6)的材料与离散相间的接触角大于90度。
3.一种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滴生成系统和N个离散相输入系统;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若干离散相输入系统和液滴生成系统相连;所述N个离散相输入系统均包括:注射泵(1)和离散相入口接头(2);所述注射泵(1)和离散相入口接头(2)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离散相入口接头(2)包括:接头主体(3)、针头(4)和若干毛细管(5);所述接头主体(3)具有内腔,针头(4)插入接头主体(3)的上部与接头主体(3)的内腔相连通,针头(4)通过胶水与接头主体(3)相连并密封;若干毛细管(5)均匀排列地插入接头主体(3)的下部,并与接头主体(3)的内腔相连,若干毛细管(5)通过胶水与接头主体(3)相连并密封;
所述液滴生成系统包括:离散相出口接头(6)、微通道塑料薄膜(7)和连续相容器(8);所述离散相出口接头(6)由两片夹板(9)和两片垫板(10)组成;两片夹板(9)之间夹着两片垫板(10),两片夹板(9)和两片垫板(10)之间形成一个空腔;所述微通道塑料薄膜(7)插入到所述空腔中,并通过胶水粘接;所述两片夹板(9)之间的距离为h,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底端到离散相出口接头(6)的下底面的距离为l,则l≥3h;所述连续相容器(8)装有连续相,离散相出口接头(6)浸没在连续相中;
第一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一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第一通道相连;第二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一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第二通道相连;第三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一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第三通道相连;第N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一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第N通道相连;第一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二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第N+1通道相连;第二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二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第N+2通道相连;第N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二毛细管与微通道塑料薄膜(7)的第2N通道相连,依次类推。
所述离散相输入系统中相邻两个毛细管(5)的距离大于5(N+1)h;所述微通道塑料薄膜(7)中连接第i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j毛细管的通道与连接第i+1离散相输入系统的第j毛细管的通道的距离小于5h;其中,i为小于N的正整数,j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散相出口接头(6)的材料与离散相间的接触角大于90度。
CN201521043764.5U 2015-12-15 2015-12-15 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组份/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35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43764.5U CN205235997U (zh) 2015-12-15 2015-12-15 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组份/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43764.5U CN205235997U (zh) 2015-12-15 2015-12-15 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组份/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35997U true CN205235997U (zh) 2016-05-18

Family

ID=55935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43764.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35997U (zh) 2015-12-15 2015-12-15 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组份/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35997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3772A (zh) * 2015-12-15 2016-03-23 浙江大学 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TWI599408B (zh) * 2016-10-26 2017-09-21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微粒噴頭
CN107890785A (zh) * 2017-10-26 2018-04-10 浙江大学 一种多组份液滴的电融合制备装置及控制方法
TWI638653B (zh) 2017-11-22 2018-10-21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微粒製造裝置
US10117835B2 (en) 2016-10-25 2018-11-06 Metal Industries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re Nozz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microparticles
CN109046482A (zh) * 2018-08-16 2018-12-21 复旦大学 一种单泵微液滴控制系统及其用途
TWI660789B (zh) * 2016-10-25 2019-06-01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微粒成形裝置及其微粒成形方法
CN113856540A (zh) * 2021-11-05 2021-12-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协流式可控粒径的环氧树脂相变支撑剂制备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3772A (zh) * 2015-12-15 2016-03-23 浙江大学 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13772B (zh) * 2015-12-15 2018-03-16 浙江大学 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0117835B2 (en) 2016-10-25 2018-11-06 Metal Industries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re Nozz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microparticles
TWI643680B (zh) * 2016-10-25 2018-12-11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微粒噴頭
TWI660789B (zh) * 2016-10-25 2019-06-01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微粒成形裝置及其微粒成形方法
TWI599408B (zh) * 2016-10-26 2017-09-21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微粒噴頭
CN107890785A (zh) * 2017-10-26 2018-04-10 浙江大学 一种多组份液滴的电融合制备装置及控制方法
WO2019080519A1 (zh) * 2017-10-26 2019-05-02 浙江大学 一种多组份液滴的电融合制备装置及控制方法
TWI638653B (zh) 2017-11-22 2018-10-21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微粒製造裝置
CN109046482A (zh) * 2018-08-16 2018-12-21 复旦大学 一种单泵微液滴控制系统及其用途
CN113856540A (zh) * 2021-11-05 2021-12-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协流式可控粒径的环氧树脂相变支撑剂制备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35997U (zh) 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组份/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
CN105413772B (zh) 基于集成微通道的单/多组份液滴制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40340B (zh) 基于流动聚焦型微通道合成微乳液滴的微流控芯片
Xia et al. Nonlinear microfluidics: device physics,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CN104324769B (zh) 基于微管道的液滴的生成方法
Lorber et al. Som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esign and the use of miniaturized droplet-based continuous process: Applications in chemistry and high-pressure microflows
CN108380254A (zh) 微流控芯片液滴生成装置
CN110052298A (zh) 一种振动管路控制微流控芯片生成微液滴的方法
CN104571152A (zh) 基于微阀的液滴微流控闭环调节装置
CN105524829A (zh) 一种制造组织工程微模块的微流控芯片
Surya et al. Alternating and merged droplets in a double T-junction microchannel
CN102278293A (zh) 一种基于毛细作用的微泵及其使用方法
CN110787846A (zh) 一种一步式双层微液滴生成装置及方法
CN101424262A (zh) 一种锯齿形流道单向压电微泵
Zhao-Miao et al. Generation of water-in-oil-in-water (W/O/W) double emulsions by microfluidics
CN109701430A (zh) 一种振动管路控制t型微流控芯片生成微气泡的方法
CN108927231A (zh) 基于大孔灌流微球的多通道液滴生成装置和方法
Li et al. Perturbation-induced droplets for manipulating droplet structure and configuration in microfluidics
CN108993622B (zh) 一种实现不同组合液滴对碰撞的微流控芯片
CN107890785B (zh) 一种多组份液滴的电融合制备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8499500A (zh) 一种振动管路控制流动聚焦型微流控芯片生成微液滴的方法
Wang et al. A new bubble-driven pulse pressure actuator for micromixing enhancement
CN108607376A (zh) 一种基于振荡流的液滴融合方法及器件
CN113019486B (zh) 基于准二维协同流动的多种液滴制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069318B (zh) 一种基于旁路微注射技术的液滴组分调控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