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180659U - 吹风机 - Google Patents

吹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80659U
CN205180659U CN201490000511.7U CN201490000511U CN205180659U CN 205180659 U CN205180659 U CN 205180659U CN 201490000511 U CN201490000511 U CN 201490000511U CN 205180659 U CN205180659 U CN 205180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ir flow
flow circuit
blow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900005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茉里
大桥靖明
吉田宪司
北村日出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80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8065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A45D20/12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nozzles, st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200/00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A45D
    • A45D2200/20Additional enhancing means
    • A45D2200/202Ionisation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吹风机,具备箱体(1)、风扇(6)、加热器(7)以及离子发生部(10)。箱体(1)形成有吸入口(4)和吹出口(5),具有从吸入口(4)到吹出口(5)的空气流路(90)。风扇(6)配置于空气流路(90),产生气流。加热器(7)配置于空气流路(90),加热流经空气流路(90)的空气。离子发生部(10)以长边方向(L3)与空气流路的方向(L1)交叉的方式配置。离子发生部(10)在沿着长边方向(L3)的面具有用于产生离子的放电电极(11)。箱体(1)还具有沿着与空气流路(L1)的方向交叉、且沿着形成有放电电极(11)的面的方向(L3)形成的离子流路(91)。

Description

吹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风机,特别涉及具备离子发生部的吹风机。
背景技术
通过使离子接触毛发能得到毛发的保湿效果或者静电抑制效果等得到证实。为了得到这种效果,提出了具备离子发生部的吹风机。
例如在实开平6―2150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吹风机中内置有电机风扇部和加热器部。在电机风扇部和加热器部之间,变压器的初级侧线圈侧连接着串联谐振电路。变压器的次级侧线圈端子连接着离子电极和臭氧电极。对串联谐振电路通电而对离子电极之间和臭氧电极之间输出高电压,由此产生负离子和臭氧。
另外,在特开2002―191426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吹风机,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空气流路。在该空气流路内配置有风扇和加热器。在空气流路的下游侧端部设有喷出空气的空气喷出口。在壳体中设有与空气流路不同的离子流路,并且在该离子流路中设有能产生负离子的离子发生部。在离子流路的下游侧端部设有喷出负离子的离子喷出口。
在特开2008―29813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加热送风装置,在从吸入口到喷出口的空气流路内配置有被驱动而旋转的风扇和加热单元。另外,在从空气流路分支并到离子吹出口的流路中,配置有具备放电电极和相对电极的离子发生单元。在离子吹出口中配置有具备用于使离子通过的开口的罩。罩还覆盖位于比离子吹出口靠前方的喷出口的外周。一体地设于罩的背面的突部与相对电极接触,上述相对电极位于比离子发生单元的相对电极靠罩的一侧。由此,罩经由相对电极接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实开平6―215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1914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8―2981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容易地进行吹风机的操作或者搬运,优选吹风机是小型的。但是,由于具备离子发生部,所以存在吹风机大型化的可能性。这样,在使用者的便利性方面,具备离子发生部的吹风机存在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使具备离子发生部的吹风机实现小型化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吹风机,具备箱体、风扇、加热器以及离子发生部。箱体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具有从吸入口到吹出口的空气流路。风扇配置于空气流路,产生气流。加热器配置于空气流路,加热流经空气流路的空气。离子发生部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以长边方向与空气流路的方向交叉的方式配置。离子发生部在沿着长边方向的面具有用于产生离子的放电电极。箱体还具有沿着与空气流路的方向交叉、且沿着形成有放电电极的面的方向形成的离子流路。
优选在与空气流路的方向交叉的上述方向上的空气流路的壁面之间的长度随着从吹出口靠近吸入口而变大。离子发生部在箱体内沿着空气流路的方向配置在风扇和吸入口之间。
优选箱体还具有突起部。突起部在空气流路的相对于离子发生部的下游侧从空气流路的壁面沿着离子发生部的长边方向突出。
优选箱体还具有手柄。手柄沿着与空气流路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与箱体连结,形成有离子流路。离子发生部以离子发生部的长边方向与交叉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在手柄内。手柄具有离子流路的吸入口和离子流路的吹出口。离子流路的吸入口沿着交叉的方向比电极离箱体与手柄的连结部更远地形成。离子流路的吹出口形成于连结部。
优选手柄沿着空气流路的方向配置在风扇和空气流路的吹出口之间。离子流路的吸入口的面积大于离子流路的吹出口的面积。空气流路的吹出口的面积大于离子流路的吹出口的面积。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使具备离子发生部的吹风机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吹风机的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吹风机的后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离子发生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离子发生部的主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离子发生部的截面图。
图6是概略地表示固定图5所示的离子发生部的结构的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与图6所示的结构不同的、用于固定离子发生部的结构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吹风机的截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吹风机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吹风机的截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吹风机的截面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吹风机的截面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离子发生部的现有配置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图11所示的空气流路和离子流路的结构的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吹风机的截面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喷嘴的外观立体图。
图17是详细地说明图15所示的喷嘴的结构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具有与图12(B)所示的离子发生部不同的结构的离子发生部的结构的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吹风机的截面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图19所示的空气流路和离子流路的结构的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吹风机的截面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吹风机的截面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吹风机的截面图。
图24是具有与图15不同的形状的喷嘴的外观立体图。
图25是详细地说明图24所示的喷嘴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此外,对图中同一或相当部分附上同一附图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吹风机100的截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吹风机100的后视图。
参照图1和图2,吹风机100具备箱体1、风扇6、加热器7以及离子发生部10。箱体1的形状例如是筒状。在箱体1的一方端面中形成吸入口4。在箱体1的另一方端面中形成吹出口5。在箱体1中形成从吸入口4到吹出口5的空气流路90。在空气流路90内收纳有风扇6、加热器7以及离子发生部10。此外,在吹风机100的吸入口4侧设有用于防止异物的吸入的过滤器,但在图2中为了附图的简化而没有示出。
风扇6被电机(未图示)驱动而旋转。由此风扇6使空气流路90内产生气流。图1中的箭头表示气流的方向。加热器7配置在风扇6和吹出口5之间。加热器7加热风扇6产生的气流。离子发生部10配置在吸入口4和风扇6之间。离子发生部10通过电晕放电产生离子。
在箱体1中,沿着与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交叉的方向L2形成手柄2。手柄2是中空的。在手柄2处安装有电源线2a、用于保护电源线2a的衬套2b以及切换开关8。通过使用者操作切换开关81来切换电源的接通/关断、暖风/冷风、或者离子的产生/不产生。
图3是图1所示的离子发生部10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离子发生部10的主视图。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离子发生部10的截面图。
参照图3~图5,离子发生部10具备外壳13和连接端子14。在外壳13中收纳有放电电极11、感应电极12、基板15以及电路基板(未图示)。在电路基板中安装有电压生成电路(未图示)。
外壳13例如是大致长方体形状,具有长边方向L3和短边方向L4。经由电源线2a对吹风机100供给电能。连接端子14接受被供给的电能。电压生成电路生成用于产生电晕放电的电压。
放电电极11是在沿着长边方向L3的面中形成的针状电极。感应电极12是设有贯通孔的板状电极。放电电极11和感应电极12以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基板15。对放电电极11和感应电极12之间施加由电压生成电路生成的电压。当放电电极11和感应电极12之间的电场强度是一定以上时,发生电晕放电。通过该电晕放电产生离子。产生的离子被从释放孔13a向离子发生部10的外部释放。
离子发生部10也能产生任一方极性的离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子发生部10具有两对放电电极11和感应电极12。该两对电极(放电电极11和感应电极12)分别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子发生部10按大致同等量产生两极性的离子。在本实施方式中,两对电极沿着长边方向L3配置。但是,两对电极的配置不限于此。两对电极例如也可以沿着短边方向L4配置。另外,电极的数量也没有特别限定。
正离子是在氢离子(H+)的周围附带多个水分子的簇离子。正离子表示为H+(H2O)m(m是自然数)。负离子是在氧离子(O2 )的周围附带多个水分子的簇离子。负离子表示为O2 (H2O)n(n是自然数)。由离子发生部10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随着离子气流被向空气流路90输送。包含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离子气流与流经空气流路90的气流汇合。由此,包含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空气被从吹出口5吹出。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放电电极”不限于上述针状的放电电极11,也可以例如是在离子发生部10的表面形成的沿面的放电电极。本实用新型的“放电电极”也可以产生其它离子。
回到图1和图2,离子发生部10在吸入口4的附近以长边方向L3与空气流路的方向L1交叉的方式配置在箱体1内。吸入口4还形成在离子发生部10的长边方向L3的下侧(设有手柄2的一侧)。由此,相对于离子发生部10,从形成电极的面的一端向另一端沿着长边方向L3形成离子流路91。换句话说,离子流路91沿着方向L3形成,上述方向L3与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交叉且沿着形成电极的面。
此外,在图1中,在空气流路90的相对于离子发生部10的下游侧形成电极,但形成电极的面不限于此。例如电极也可以形成在空气流路90的相对于离子发生部10的上游侧。或者也可以是电极形成在与包括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以及与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交叉的方向L2的面平行的面(与纸面平行的面)中。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形成电极的面来变更形成离子流路的部位。
一般地吹风机为了提高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速度(风速)而使吸入口的面积大于吹出口的面积。与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交叉的方向L2上的空气流路90的壁面之间的长度随着从吹出口5靠近吸入口4而变大。因此,在吸入口4的附近存在比较大的空间。因而,吸入口4的附近适于以长边方向L3与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交叉的方式配置离子发生部10。此外,在图1和图2中,与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交叉的方向L2包含在纸面内。但是,与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交叉的方向L2不限于纸面内,例如也可以是与纸面垂直的方向。
这样配置离子发生部10,由此能缩短沿着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的箱体1的长度。即,能在空气流路的方向上使吹风机实现小型化。
图6是概略地表示用于将图5所示的离子发生部10固定于箱体1的结构的图。参照图6,图6(A)表示在离子发生部10比较厚的情况下(在形成有释放孔13a的面和与其相反的一侧的面之间的厚度较大的情况下)用于固定离子发生部10的结构。图6(B)表示在离子发生部10比较薄的情况下(在形成有释放孔13a的面和与其相反的一侧的面之间的厚度较小的情况下)用于固定离子发生部10的结构。
参照图2和图6(A),在外壳13比较厚的情况下,离子发生部10被例如L字型的固定件20固定于箱体1。固定件20的一端被螺钉22固定于外壳13的侧面(形成有释放孔13a的面的两侧的面)。固定件20的另一端固定于箱体1。
另一方面,参照图6(B),在外壳13比较薄的情况下,离子发生部10例如被平板状的固定件21固定于箱体1。固定件21被螺钉22固定于外壳13的背面(与形成有释放孔13a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固定件21的两端(未图示)固定于箱体1。
或者也可以将固定件螺钉紧固于离子发生部。图7是概略地表示与图6所示的结构不同的、用于固定离子发生部10的结构的图。参照图7,图7(A)是吹风机100的后视图。图7(B)表示用于固定离子发生部10的固定件23的结构。
固定件23具有收纳部24和板状部25。收纳部24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在收纳部24的一个面中形成有用于嵌入离子发生部10的开口面。离子发生部10被一对收纳部24从两侧夹着。在一对收纳部24之间,沿着长边方向L3设有间隙,以使空气沿着释放孔13a流动。板状部25的一端固定于与收纳部24的开口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板状部25从该面起向与开口面相反的一侧延伸。板状部25的另一端固定于箱体1。
这样,能使用在图6或者图7中说明的结构将离子发生部10固定于箱体1。但是,将离子发生部10固定于箱体1的结构没有特别限于图6或者图7所示的结构。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吹风机101的截面图。参照图8,在吹风机101中,在空气流路90的相对于离子发生部10的下游侧设有肋(突起部)1a。肋1a从空气流路90的壁面沿着离子发生部10的长边方向L3突出。
肋1a将从吸入口4被吸入、绕过离子发生部10的空气在与空气流路90的方向交叉的方向L2向电极引导。由此,更多的离子进入流经空气流路90的气流。因而,根据本变形例,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增加从吹出口5吹出的离子的量(每单位体积的离子数量)。吹风机101的其它结构与吹风机100(参照图1)的结构相同,因此不重复详细的说明。
[实施方式2]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吹风机200的截面图。参照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柄2沿着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配置在风扇6和吸入口4之间。
在吹风机200中,离子发生部10配置在手柄2内。如上所述,手柄2沿着与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交叉的方向L2形成于箱体1。即,离子发生部10以离子发生部10的长边方向L3与交叉的方向L2一致的方式配置在手柄2内。
在手柄2中形成有吸入口914、吹出口915、从吸入口914到吹出口915的离子流路91。吸入口914沿着与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交叉的方向L2比电极离箱体1与手柄2的连结部2c更远地形成。吹出口915形成于连结部2c。吹风机200的其它结构与吹风机100(参照图1)的结构相同,因此不重复详细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在空气流路的方向上使箱体进一步小型化。另外,离子发生部不会阻挡流经空气流路的气流,因此能增加从吹出口5被吹出的空气的量(风量)。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吹风机201的截面图。参照图10,在本变形例中,手柄2沿着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配置在风扇6和吹出口5之间。吹风机201的其它结构与吹风机200(图9参照)的结构相同,因此不重复详细的说明。
如图9所示在手柄2比风扇6更靠上游侧配置的情况下,手柄2内的离子气流被风扇6吸入空气流路90。但是,在图10中,从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被吹出的气流在比风扇6靠下游侧与空气流路90汇合。在这种情况下,手柄2内的离子气流不易被风扇6吸入。
因此在箱体1中设有肋1b。肋1b部分地堵住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由此,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的面积B小于离子流路91的吸入口914的面积A(B<A)。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的面积B小于空气流路90的吹出口5的面积C(B<C)。即,在从吸入口914经过离子流路91到空气流路90的吹出口5的流路中实现“截流孔结构”。离子流路91的形成有吹出口915的部分是“截流孔”。
将手柄设为截流孔结构,由此比截流孔靠下游侧的压力低于比截流孔靠上游侧的压力(成为负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吸入口914经过离子流路91到吹出口5的流路的方向上,比吸入口914靠下游侧的压力低于离子流路91的吸入口914的上游侧的压力。因此,能产生按吸入口914―离子流路91―吹出口915―吹出口5流动的离子气流。由此,能向空气流路90引导由设置在手柄2内的离子发生部10产生的离子。
可如下所示概括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2和实施方式1、2的各个变形例。
(1)吹风机100、101、200、201具备:箱体1,其形成有吸入口4和吹出口5,具有从吸入口4到吹出口5的空气流路90;风扇6,其配置于空气流路90,产生气流;加热器7,其配置于空气流路90,加热流经空气流路90的空气;以及离子发生部10,其具有长边方向L3和短边方向L4,以长边方向L3与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交叉的方式配置,离子发生部10在沿着长边方向L3的面中具有用于产生离子的放电电极11,箱体1还具有沿着方向L3形成的离子流路91,上述方向L3与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交叉、且沿着形成有电极的面。
根据上述(1)的构成,能使具备离子发生部的吹风机实现小型化。
(2)在吹风机100、101中,在与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交叉的方向L2上的空气流路90的壁面之间的长度随着从吹出口5靠近吸入口4而变大,离子发生部10沿着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在箱体1内配置在风扇6和吸入口4之间。
根据上述(2)的构成,在吸入口的附近存在比较大的空间。因而,离子发生部的配置变得容易。
(3)在吹风机101中,箱体1还具有肋1a,上述肋1a在空气流路90的相对于离子发生部10的下游侧从空气流路90的壁面沿着离子发生部10的长边方向L3突出。
根据上述(3)的构成,更多的离子进入空气流路中的气流。因而,能增加从吹出口被吹出的离子的量。
(4)在吹风机200、201中,箱体1还具有手柄2,上述手柄2沿着与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交叉的方向L2与箱体1连结,形成有离子流路91,离子发生部10以离子发生部10的长边方向L3与交叉的方向L2一致的方式配置于手柄2内,手柄2具有:离子流路91的吸入口914,其沿着交叉的方向L2比放电电极11和感应电极12离箱体1与手柄2的连结部2c更远地形成;以及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其形成于连结部2c。
根据上述(4)的构成,能使箱体实现小型化。另外,离子发生部不会阻挡空气流路中的气流,因此风量增加。而且,吹风机的重心的位置成为手柄的附近,因此保持手柄时的稳定感提高。
(5)在吹风机201中,手柄2沿着空气流路90的方向L1配置在风扇6和空气流路90的吹出口5之间,离子流路91的吸入口914的面积A大于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的面积B,空气流路90的吹出口5的面积C大于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的面积B。
根据上述(5)的构成,能产生按离子流路的吸入口―离子流路―离子流路的吹出口―空气流路的吹出口流动的离子气流。
[实施方式3]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吹风机300的截面图。参照图11,吹风机300具备箱体1、风扇6、加热器7以及离子发生部30。
箱体1的形状例如是筒状。在箱体1的一方端面形成吸入口4。在箱体1的另一方端面形成吹出口5。在箱体1中形成从吸入口4到吹出口5的空气流路90。另外,在箱体1中形成从吸入口914到吹出口915(参照图14)的离子流路91。离子流路91和空气流路90被隔壁1c隔开。
在空气流路90内收纳有风扇6和加热器7。风扇6被电机(未图示)驱动而旋转。由此,风扇6使空气流路90内产生气流。图11中的箭头表示气流的方向。加热器7配置在风扇6和吹出口5之间。加热器7加热风扇6产生的在空气流路90内流动的空气。
在箱体1的吸入口4侧形成用于使用者保持吹风机100的手柄2。在手柄2处安装有切换开关81和电源开关82。通过使用者操作切换开关81来切换暖风/冷风和离子的产生/不产生。另外,通过使用者操作电源开关82来切换电源的接通/关断。
在离子流路91内收纳有离子发生部30。离子发生部30包括针状的放电电极31、环状的相对电极32、珀尔帖元件33以及散热器34。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子发生部30产生负离子。
图12是图11所示的吹风机300的截面图。图12(A)是沿着图11的XIIA―XIIA线的吹风机300的截面图。图12(B)是沿着图11的XIIB―XIIB线的吹风机300的截面图。
参照图12(A)和图12(B),放电电极31和相对电极32以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珀尔帖元件33冷却放电电极31。由此,空气中的水在放电电极31上结露。当对放电电极11施加由电压生成电路(未图示)生成的负电压时,在放电电极31和相对电极32之间产生放电。当产生该放电时,在放电电极31上结露的水发生瑞利分裂后成为负离子(带负电的微细粒子水)。
散热器34为了散发来自珀尔帖元件33的热而设置。散热器34具有散热板35和多个散热片36。在散热板35中配置有珀尔帖元件33。多个散热片36在与散热板35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形成。
散热器34按照散热板35相对于离子流路91的方向L5(图12(A)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是大致平行的、且多个散热片36相对于离子流路91的方向L5分别成为大致平行的方向配置。
图13是用于说明离子发生部30的现有配置的图。参照图13,以往散热器34按照散热板35相对于离子流路91的方向L5成为大致垂直的方向配置(参照专利文献2)。因此,流经离子流路91的气流大致垂直地触碰散热板35。因而,受应该散出的热而升温的空气滞留在散热板35附近。
回到图12(B),根据本实施方式,能抑制流经离子流路91的气流被散热板35或者散热片36妨碍。因此,与现有的配置(参照图13)相比,散热器34的热交换效率提高。即,即使将散热器34实现小型化,也能得到与现有的配置相同程度的热交换效率。一般地,散热器在离子发生部中所占的体积比例大。因而,将散热器34实现小型化在缩小离子流路91的截面面积(与离子流路91的方向L5垂直的方向的截面面积)方面是有效的。当离子流路91的截面面积变小时,结果是能将箱体1实现小型化。
另外,由于散热器34的热交换效率的提高,珀尔帖元件33的冷却效果增大。因而,在放电电极31上结露的水的量增加,因此能增加负离子的产生量。
图14是用于说明图11所示的空气流路90和离子流路91的结构的图。参照图14,离子流路91的吸入口914的面积A大于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的面积B(B<A)。另外,空气流路90的吹出口5的面积C大于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的面积B(B<C)。即,在从吸入口914经过离子流路91到空气流路90的吹出口5的流路中实现“截流孔结构”。离子流路91的形成有吹出口915的部分是“截流孔”。
将箱体设为截流孔结构,由此比截流孔靠下游侧的压力低于比截流孔靠上游侧的压力(成为负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吸入口914经过离子流路91到吹出口5的流路的方向上,比吸入口914靠下游侧的压力低于离子流路91的吸入口914的上游侧的压力。因此,能产生按吸入口914―离子流路91―吹出口915―吹出口5流动的离子气流。
一般地,使用者根据流经空气流路的暖风触碰毛发的感觉来调节吹风机的吹出口的方向。因此,考虑在流经空气流路的气流的方向与离子气流的方向不同的情况下,直接触碰使用者的毛发的负离子的量变小。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被吹出的离子气流与流经空气流路90的气流汇合。因此,负离子与流经空气流路90的气流一起被从吹出口5吹出。因而,能增大直接触碰毛发的负离子的量。其结果是,能提高毛发的保湿效果或者静电抑制效果。另外,流经空气流路90的气流的速度大幅度地高于离子气流的速度,因此还能延长负离子的射程。
为了防止使用者与加热器7接触而设有过滤器51。过滤器51包括由于离子发生部30产生的负离子而会带电的材料。过滤器51例如是由金属制成的格子。
在包含负离子的离子气流与流经空气流路90的气流在比过滤器51靠上游侧汇合的情况下,较多的负离子附着于过滤器51。当负离子附着于过滤器51时,过滤器51带负电。在带负电的过滤器51和离子气流所包含的负离子之间产生电排斥。因此,离子气流所包含的负离子不易经过过滤器51。因而,从吹出口5被吹出的负离子的量减少。
根据本实施方式,包含负离子的离子气流与流经空气流路90的气流在比过滤器51靠下游侧汇合。因而,负离子不易附着于过滤器51,因此抑制过滤器51带电。因而,能抑制从吹出口5被吹出的负离子的量的减少。
[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吹风机301的截面图。图16是图15所示的喷嘴83的外观立体图。图17是详细地说明图16所示的喷嘴83的结构的图。图17(A)是图16所示的喷嘴83的主视图。图17(B)是沿着图17(A)的XVIIB―XVIIB线的喷嘴83的截面图。
参照图15~图17,吹风机301在具备喷嘴83方面以及代替离子发生部30(参照图12)而具备离子发生部30a方面与吹风机300(参照图11)不同。
喷嘴83能装拆于箱体1。在图15中,表示在箱体1中装配有喷嘴83的状态。在装配于箱体1的情况下接受气流的一侧和吹出气流的一侧之间的喷嘴83的截面形状是曲线状。流经空气流路90的气流与离子气流通过喷嘴83汇合。在喷嘴83中,在装配于箱体1的情况下接受气流的一侧的面积较大,吹出气流的一侧的面积较小。因此,通过装配喷嘴83能增加从吹风机被吹出的气流的速度。另一方面,通过拆下喷嘴83能使吹风机实现小型化。
图18是用于说明具有与图12所示的离子发生部30不同的结构的离子发生部30a的结构的图。参照图18,离子发生部30a在代替放电电极31而包括放电电极31a方面以及代替相对电极32而包括相对电极32a方面与离子发生部30(参照图12)不同。
放电电极31a的形状是L字型。放电电极31a的针尖朝向的方向与离子流路91的方向L5一致。环状的相对电极32a以包围放电电极31a的针尖的方式配置。通过该配置,离子气流流经相对电极32a。吹风机301的其它结构与吹风机300(图11参照)的结构相同,因此不重复详细的说明。
[实施方式4]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吹风机400的截面图。图20是用于说明图19所示的空气流路90和离子流路91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19和图20,吹风机400的结构在离子流路91的吸入口914独立于空气流路90的吸入口4形成方面与吹风机300(参照图11)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子流路91的吸入口914的面积A大于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的面积B(B<A)。空气流路90的吹出口5的面积C大于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的面积B(B<C)。即,在从吸入口914经过离子流路91到空气流路90的吹出口5的路径中实现“截流孔结构”。因而,能产生按吸入口914―离子流路91―吹出口915―吹出口5流动的离子气流。吹风机400的其它结构与吹风机300的结构相同,因此不重复详细的说明。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吹风机401的截面图。参照图21,吹风机401的空气流路90的吹出口5通过能装拆于箱体1的喷嘴83形成。通过装配喷嘴83,由此能增加从吹风机被吹出的气流的速度。吹风机401的其它结构与吹风机400(参照图19)的结构相同,因此不重复详细的说明。
[实施方式5]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吹风机500的截面图。参照图22,吹风机500的结构在离子流路91的吸入口914从空气流路90的吸入口4分支而形成方面与吹风机300(参照图11)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离子流路91的吸入口914的面积A大于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的面积B(B<A)。空气流路90的吹出口5的面积C大于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的面积B(B<C)。即,在从吸入口914经过离子流路91到空气流路90的吹出口5的路径中实现“截流孔结构”。因而,能产生按吸入口914―离子流路91―吹出口915―吹出口5流动的离子气流。吹风机500的其它结构与吹风机300(参照图11)的结构相同,因此不重复详细的说明。
[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的吹风机的截面图。参照图23,吹风机501的空气流路90的吹出口5通过能装拆于箱体1的喷嘴83形成。装配喷嘴83,由此能增加从吹风机被吹出的气流的速度。吹风机501的其它结构与吹风机500(参照图22)的结构相同,因此不重复详细的说明。
图24是具有与图15不同的形状的喷嘴的外观立体图。图25是详细地说明图24所示的喷嘴84的结构的图。图25(A)是图24所示的喷嘴84的主视图。图25(B)是沿着图25(A)的XXVB―XXVB线的喷嘴84的截面图。
参照图24和图25,喷嘴84的结构在装配于箱体1的情况下接受气流的一侧和吹出气流的一侧之间的截面形状是直线状方面与喷嘴83的结构(参照图16和图17)不同。喷嘴84的其它结构与喷嘴83的结构相同,因此不重复详细的说明。吹风机301、401、501(参照图15、图21以及图23)也可以代替喷嘴83而具备喷嘴84。
可如下所示概括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5和实施方式3~5的各个变形例。
(1)吹风机300、301、400、401、500、501具备:箱体1,其形成有吸入口4和吹出口5,具有从吸入口4到吹出口5的空气流路90和与空气流路90不同的离子流路91;风扇6,其配置于空气流路90,产生气流;加热器7,其配置于空气流路90,加热流经空气流路90的空气;以及离子发生部30、30a,其配置于离子流路91,产生负离子,离子发生部30、30a包括:产生负离子的放电电极31、31a和相对电极32、32a;珀尔帖元件33,其冷却放电电极31、31a;以及散热器34,其散发来自珀尔帖元件33的热,散热器34具有配置有珀尔帖元件33的散热板35以及在与散热板35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形成的多个散热片36,散热器34按照散热板35相对于离子流路91的方向L5是大致平行的、且多个散热片36相对于离子流路91的方向L5分别成为大致平行的方向配置。
根据上述(1)的构成,能将具备离子发生部的吹风机实现小型化。
(2)在吹风机300、301、400、401、500、501中,在加热器7和吹出口5之间还具备包括可带电的材料的过滤器51,离子流路91以从离子流路91被吹出的空气沿着空气流路90的方向在比过滤器51靠吹出口5侧与空气流路90汇合的方式形成。
根据上述(2)的构成,负离子与流经空气流路90的气流一起被从吹出口5吹出。因而,即使使用者没有特别留意使负离子触碰毛发,直接触碰毛发的负离子的量也较大。作为其结果,能提高毛发的保湿效果或者静电抑制效果。另外,能延长负离子的射程。而且,负离子不易附着于过滤器51,因此抑制过滤器51带电。因而,能抑制从吹出口5被吹出的负离子的量的减少。
(3)在吹风机301、401、501中,空气流路90的吹出口5通过能装拆于箱体1的喷嘴83、84形成。
根据上述(3)的构成,能通过装配喷嘴增加从吹风机被吹出的气流的速度。另一方面,能通过拆下喷嘴来使吹风机实现小型化。
(4)在吹风机400,401中,离子流路91的吸入口914独立于空气流路90设置,离子流路91的吸入口914的面积A大于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的面积B,空气流路90的吹出口5的面积C大于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的面积B。
根据上述(4)的构成,能产生按离子流路的吸入口―离子流路―离子流路的吹出口―空气流路的吹出口流动的离子气流。
(5)在吹风机300、301、500、501中,离子流路91从空气流路90分支而形成,离子流路91的吸入口914的面积A大于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的面积B,空气流路90的吹出口5的面积C大于离子流路91的吹出口915的面积B。
根据上述(5)的构成,能产生按离子流路的吸入口―离子流路―离子流路的吹出口―空气流路的吹出口流动的离子气流。
应考虑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方面为例示而非限制性内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而是由所要保护技术方案示出,旨在包括与所要保护技术方案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1、200、201、300、301、400、401、500、501吹风机;1箱体;1a、1b肋;1c隔壁;2手柄;2a电源线;2b衬套;2c连结部;4、914吸入口;5、915吹出口;51过滤器;6风扇;7加热器;81电源开关;8、82切换开关;83、84喷嘴;90空气流路;91离子流路;10、30、30a离子发生部;11、31、31a放电电极;12感应电极;32、32a相对电极;33珀尔帖元件;34散热器;35散热板;36散热片;13外壳;13a释放孔;14连接端子;15、71基板;20、21、23固定件;22螺钉;24收纳部;25板状部。

Claims (5)

1.一种吹风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箱体,其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具有从上述吸入口到上述吹出口的空气流路;
风扇,其配置于上述空气流路,产生气流;
加热器,其配置于上述空气流路,加热流经上述空气流路的空气;以及
离子发生部,其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以上述长边方向与上述空气流路的方向交叉的方式配置,
上述离子发生部在沿着上述长边方向的面具有用于产生离子的放电电极,
上述箱体还具有沿着与上述空气流路的方向交叉、且沿着形成有上述放电电极的面的方向形成的离子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空气流路的方向交叉的上述方向的上述空气流路的壁面之间的长度随着从上述吹出口靠近上述吸入口而变大,
上述离子发生部在上述箱体内沿着上述空气流路的方向配置在上述风扇和上述吸入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体还具有突起部,上述突起部在上述空气流路的相对于上述离子发生部的下游侧从上述空气流路的上述壁面沿着上述离子发生部的上述长边方向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体,
还具有手柄,上述手柄沿着与上述空气流路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与上述箱体连结,形成上述离子流路,
上述离子发生部以上述离子发生部的上述长边方向与上述交叉的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在上述手柄内,
上述手柄,
具有:上述离子流路的吸入口,其沿着上述交叉的方向比上述放电电极离上述箱体与上述手柄的连结部更远地形成;以及
上述离子流路的吹出口,其形成于上述连结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手柄沿着上述空气流路的方向配置在上述风扇和上述空气流路的上述吹出口之间,
上述离子流路的上述吸入口的面积大于上述离子流路的上述吹出口的面积,
上述空气流路的吹出口的面积大于上述离子流路的上述吹出口的面积。
CN201490000511.7U 2013-03-28 2014-02-04 吹风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806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9707 2013-03-28
JP2013069707A JP2014188348A (ja) 2013-03-28 2013-03-28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PCT/JP2014/052491 WO2014156305A1 (ja) 2013-03-28 2014-02-04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80659U true CN205180659U (zh) 2016-04-27

Family

ID=51623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9000051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80659U (zh) 2013-03-28 2014-02-04 吹风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88348A (zh)
CN (1) CN205180659U (zh)
WO (1) WO201415630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9408A (zh) * 2018-09-30 2019-01-25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柄进风式吹风机
CN113349538A (zh) * 2020-03-04 2021-09-07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吹风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6267B2 (ja) * 2019-07-26 2023-06-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ヘアドラ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44788B2 (ja) * 2002-11-19 2008-09-03 九州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整髪具
JP5261550B2 (ja) * 2011-08-30 2013-08-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送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節装置、理美容機器
JP6122250B2 (ja) * 2011-09-16 2017-04-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ヘアケア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9408A (zh) * 2018-09-30 2019-01-25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柄进风式吹风机
CN109259408B (zh) * 2018-09-30 2024-05-17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柄进风式吹风机
CN113349538A (zh) * 2020-03-04 2021-09-07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吹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56305A1 (ja) 2014-10-02
JP2014188348A (ja) 2014-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44516B2 (en) Electrostatic dust collecting module an electrostatic air purifier thereof
CN101444359B (zh) 吹风机
RU248087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генерации ионов и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прибор
KR102102759B1 (ko) 이온발생기 및 이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CN205180659U (zh) 吹风机
EP2683042B1 (en) Ionizer
EP2870416B1 (en) Air conditioner
EP3796491A1 (en) Ionic wind genera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heat dissipation function using same
WO2012127857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7649291A (zh) 除尘组件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JP2006046727A (ja) 空気清浄器及び空気清浄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5026842A (zh) 离子发生器和集尘器
JP2014212871A (ja) ヘアケア装置
CN104582526B (zh) 吹风机
CN106642324A (zh) 空调室内机
US20200305411A1 (en) Ioniser equipped with an ionic flow accelerator in particular to protect against mosquitoes
CN211288275U (zh) 带净化功能的无叶风扇
TWI785343B (zh) 空氣淨化器
CN105407929B (zh) 空气调节机和离子发生装置
JP5992224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イオン発生装置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KR20170020102A (ko) 이온발생장치
CN207184335U (zh) 一种电源结构
KR20180022063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13131344A (zh) 金属针、离子风产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JP4665934B2 (ja) 加熱送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802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