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12632U - 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12632U CN205112632U CN201520619014.1U CN201520619014U CN205112632U CN 205112632 U CN205112632 U CN 205112632U CN 201520619014 U CN201520619014 U CN 201520619014U CN 205112632 U CN205112632 U CN 2051126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fer printing
- printing
- blanket band
- tur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5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4144 decalcomania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Chromium Chemical group [Cr]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804 chro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651 chromiu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44000043261 Hevea brasiliensi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MTAZNLWOLGHBHU-UHFFFAOYSA-N butadiene-styrene rubber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1=CC=CC=C1 MTAZNLWOLGHBHU-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52 natural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194 natural rubb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043 dye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020 roll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21 flat screen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3 batch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87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4 remode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0 screen-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移印花设备,该设备以无缝环形印转毯带为转印暂载体,印刷单元和轧辊转印单元以层叠方式,或梁式,或卧式,或卫星式分布在机架上,从而构成印刷和转移印花联合一体的转移印花设备。应用该设备能够实现高品质无纸化转移印花生产。由于采用无缝环形印转毯带为转印暂载体,无纸张耗材的消耗,不仅降低运行成本,且绿色环保,经济实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工业的印染机械,具体是指一种转移印花设备,该设备以无缝环形印转毯带为转印暂载体,印刷单元和轧辊转印单元以层叠方式,或梁式,或卧式,或卫星式分布在机架上,从而构成印刷和转移印花联合一体的转移印花设备,能够实现高品质无纸化转移印花生产。
背景技术
印染工艺和机械门类众多,产品品种广泛。目前市场上的印花主要的印花工艺有筛网印花,辊筒印花,台板印花,转移印花和数码喷墨印花,相应的设备主要是圆网印花机,平网印花机,辊筒印花印花机,台板印花机,转移印花机,数码喷墨印花机等。早期我国的印花大多采用辊筒印花,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内第一台定型的LM532滚筒印花机。之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内定型生产了LMH551-140平网印花机。而国外1963年在国际纺机展览会上(ITMA),第一台圆网印花机的出现引起了一场轰动,圆网印花的应用像滚筒印花一样,使纺织品的印花速度达到平网印花速度3-4倍。国内直到1985年,第一台定型的LMH571A-180圆网印花机,才开始投入批量生产。然而随着社会技术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现有技术逐渐无法满足市场上对高品质印染产品生产的需求以及社会上环保节约型生产加工的需求。辊筒印花色彩艳度较差;台板印花虽然印花套色数目不受限制,且色框印制隔距较长,不易产生搭色,但是生产劳动强较大,易产生刮浆不均匀;平网印花花色浓度鲜艳优于滚筒印花,但是线条细度不明显,花样大小受限制;圆网印花由于受圆网结构的限制,印制精细线条时效果不十分理想;数码喷墨印花生产效率低,难以大批量低成本生产。转移印花以其仿数码的印花品质,且可大批量生产,成本远低于数码印花,因此市场前景广阔,但转印纸张的消耗成为其绿色化生产的障碍。近年来,一些单位也着手开发了一些无纸化的转移印花设备,例如《印染》2003年第8期“无纸热转移印花技术”介绍了一种真丝,纯棉,涤棉织物的热转移印花技术和以金属箔替代热转移纸的无纸热转移印花技术,其通过凹版印刷的方式将花纹印制在环行金属钢带上;带有完整花纹的钢带与待印的布相贴同步经过热转印区,在此过程中环带上的花纹被转印到布上,完成布的印花,在热转印区的出口处,环带与花布分离,花布去成品筐,环带去残物清除区;在残物清除区,环带上的残物被清除并回收(待用),洁净的环带进入印刷区的入口,开始新的循环,环带由此周而复始的循环,实现了无纸工艺。公布号为CN101786373A所公开的一种无纸活性冷转移印花机,其机构采用了与传统以纸张作为转印暂载体的转移印花机相似的结构,但采用了可循环利用的塑料带替代纸张作为转印暂载体实现无纸化。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其一,公开的无纸转移印花技术方案均是将金属箔或塑料带这些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替代纸张,但是这些材料的表面张力均很低,要将图案印制在金属箔或塑料带上需采用溶剂型油墨,生产过程有机溶剂挥发量大;其次,如果要获得高精度的印刷效果,金属箔或塑料带表面需要进行电晕等方式的处理,而经过循环利用几次后,塑料带表面处理效果消失从而导致印刷质量严重下降;再次,正如《印染》2003年第8期“无纸热转移印花技术”文中所述“还需要攻克一些难关,如张力调控问题”,由于钢带和塑料带均非可拉伸可回弹的材料,然而转印过程中为了达到图案的精确定位,图案线条的精细度的要求,不可避免地需要对转印暂载体进行张力控制,而由于钢带和塑料带的循环往复的应用,循环次数越多,每次张力拉伸造成的钢带或塑料的微小形变将累计放大,由于其拉伸不可恢复,因此超过一定循环次数,累计的形变将严重影响印花的品质,故而实际生产时钢带和塑料带的更换也是较为频繁的,相对纸张,生产成本难以得到有效的降低。
随着印染行业对于印染生产节能减排的诉求进一步增强,在印花生产上,需要一种无纸化转移印花的实用技术和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转移印花的设备,其能够表现图案精细线条轮廓,无纸张等转印暂载体的消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该设备以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为转印暂载体,印刷单元和转印单元以层叠方式,或梁式,或卧式,或卫星式分布在机架13上,构成印刷系统与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层叠式印刷系统与梁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卧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卧式印刷系统与卧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卫星式印刷系统与卫星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卫星式印刷系统与层叠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卫星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能够实现高品质无纸化转移印花生产。具体而言,该设备由主机架13,2-8个印刷单元,2-8个轧辊转印单元,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毯带张紧装置3,毯带纠偏装置11,毯带清洗装置10,承压辊5,承压辊18,无缝环形毯带16,毯带驱动辊17,红外干燥器7,和织物整纬装置2等机构组成。
在层叠式,或卧式印刷系统中,所述印刷单元采用的印刷版辊为凹版印刷版辊8,印刷版辊配套封闭式刮刀9,印刷版辊通过伺服电机同步,承压辊5与凹版印刷版辊8水平对置;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作为转印暂载体穿过承压辊5与凹版印刷版辊8之间,依次经过2-8个印刷单元的印刷,承印印花图案;各印刷单元之间安装红外干燥器7。
在卫星式印刷系统中,所述印刷单元采用的印刷版辊为凹版印刷版辊8,印刷版辊配套封闭式刮刀9,印刷版辊通过伺服电机同步,凹版印刷版辊8以承压辊18为中心,环绕承压辊18圆周表面;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作为转印暂载体穿过承压辊18与凹版印刷版辊8之间,依次经过2-8个印刷单元的印刷,承印印花图案;各印刷单元之间安装红外干燥器7。
在层叠式,或梁式,或卧式转印系统中,所述转印单元由加压辊15,承压辊5,和无缝环形毯带16组成;无缝环形毯带16包覆承压辊5一侧,待印织物1进入承印了印花图案的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和无缝环形毯带16之间的转印区域,通过增压气缸14驱动加压辊15向承压辊5施加压力,待印织物1依次经过2-8个转印单元的施压后,印花图案由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转移到待印织物1上。
在卫星式转印系统中,所述转印单元由加压辊15,承压辊18组成;通过增压气缸14驱动加压辊15向承压辊18施加压力,承印了印花图案的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和待印织物1贴合后穿过加压辊15和承压辊18之间,待印织物1位于承压辊18和无缝环形印转毯带之间,依次经过2-8个转印单元的施压,印花图案由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转移到待印织物1上。
所述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通过毯带张紧装置3控制张力,通过毯带纠偏装置11纠偏;经过轧辊转印单元完成转印后的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通过毯带清洗装置10清洗,并经红外干燥器7烘干后,再重新进入印刷单元,从而实现连续生产。
所述无缝环形毯带16为天然橡胶毯带或丁苯橡胶毯带,表面邵氏硬度为85~100度。
所述印刷单元的凹版印刷版辊8为铬制印刷辊,直径为100-400mm,在层叠式,或卧式印刷系统中,对置的承压辊5直径≤凹版印刷版辊8直径,在卫星式印刷系统中,承压辊18直径为600-1600mm。
所述转印单元的加压辊15,直径为100-400mm,其底辊为夹层式无缝钢辊,内里配备导热油加热器,加热温度为室温~250℃,辊筒表面包覆无缝橡胶,表面邵氏硬度为90~100度;在层叠式,或梁式,或卧式转印系统中,对置的承压辊5直径≤凹版印刷版辊8直径;在卫星式转印系统中,承压辊18直径为600-1600mm。
所述承压辊5为金属辊,或表面包覆橡胶的金属辊;所述承压辊18为表面包覆橡胶且空腔注油的金属辊,表面橡胶邵氏硬度为90度,金属辊通过内置于空腔的电热棒加热油液,从而能将中心辊温度升温到30-150℃。
所述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的转移印花的应用方法:
所述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以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为转印暂载体,印刷单元和轧辊转印单元以层叠方式分别排列在机架13两侧,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通过毯带张紧装置3控制张力,通过毯带纠偏装置11纠偏;根据印花图案的设计,经2-8个印刷单元的印刷,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作为转印暂载体承印印花图案,各印刷单元之间通过红外干燥器7烘燥毯带表面,使其表面墨层干燥,以免串色;待印织物1经过织物整纬装置2对中后,织物待印面与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印有印花图案的一面贴合,依次经过2-8个轧辊转印单元的加压转印,转印线压力由增压气缸14控制,为10~80kg/cm,转印通过加压辊15内的导热油加热器控制,为室温~250℃;经2-8个轧辊转印单元的施压,印花图案由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转移到待印织物1上即生产出印花织物;经过轧辊转印单元完成转印后的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通过毯带清洗装置10清洗,并经红外干燥器7烘干后,再重新进入印刷单元,从而实现连续生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印刷单元和转移印花单元联合一体,设备紧凑。各印刷单元采用360°周向对版调节,各印刷单元可以单独齿合或松开,以便其他印刷单元继续印刷。印刷单元采用封闭式刮刀,相较于传统的版辊单刮刀,刮墨干净,不存在残墨流淌的问题;并且由于刮刀与版辊切线呈钝角,因此刮刀和版辊之间墨水不会发生积存,墨腔中墨水循环更新流畅,保证了印刷品质的稳定,适应高车速条件的生产。采用无缝环形印转毯带为转印暂载体,无纸张耗材的消耗,不仅降低运行成本,且绿色环保,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
图1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层叠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
图2层叠式印刷系统与梁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
图3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卧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
图4卧式印刷系统与卧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
图5卫星式印刷系统与卫星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
图6卫星式印刷系统与层叠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
图7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卫星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
1-待印织物2-织物整纬装置3-毯带张紧装置
4-无缝环形印转毯带5-承压辊6-导辊
7-红外干燥器8-凹版印刷版辊9-封闭式刮刀
10-毯带清洗装置11-毯带纠偏装置12-印花织物
13-机架14-增压气缸15-加压辊
16-无缝环形毯带17-毯带驱动辊18-承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及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构思和权力要求限定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型。
实施例1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层叠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的转移印花生产。
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以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为转印暂载体,印刷单元和转印单元均以层叠方式分布在机架13两侧,构成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层叠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具体而言,该设备由主机架13,2-8个印刷单元,2-8个轧辊转印单元,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毯带张紧装置3,毯带纠偏装置11,毯带清洗装置10,承压辊5,无缝环形毯带16,毯带驱动辊17,红外干燥器7,和织物整纬装置2等机构组成。
在层叠式印刷系统中,所述印刷单元采用的印刷版辊为凹版印刷版辊8,印刷版辊配套封闭式刮刀9,印刷版辊通过伺服电机同步,承压辊5与凹版印刷版辊8水平对置;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作为转印暂载体穿过承压辊5与凹版印刷版辊8之间,依次经过2-8个印刷单元的印刷,承印印花图案;各印刷单元之间安装红外干燥器7。
在层叠式转印系统中,所述转印单元由加压辊15,承压辊5,和无缝环形毯带16组成;无缝环形毯带16包覆承压辊5一侧,待印织物1进入承印了印花图案的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和无缝环形毯带16之间的转印区域,通过增压气缸14驱动加压辊15向承压辊5施加压力,待印织物1依次经过2-8个转印单元的施压后,印花图案由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转移到待印织物1上。
所述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通过毯带张紧装置3控制张力,通过毯带纠偏装置11纠偏;经过轧辊转印单元完成转印后的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通过毯带清洗装置10清洗,并经红外干燥器7烘干后,再重新进入印刷单元,从而实现连续生产。
所述无缝环形毯带16为天然橡胶毯带或丁苯橡胶毯带,表面邵氏硬度为85~100度。
所述印刷单元的凹版印刷版辊8为铬制印刷辊,直径为100-400mm,在层叠式印刷系统中,对置的承压辊5直径≤凹版印刷版辊8直径。
所述转印单元的加压辊15,直径为100-400mm,其底辊为夹层式无缝钢辊,内里配备导热油加热器,加热温度为室温~250℃,辊筒表面包覆无缝橡胶,表面邵氏硬度为90~100度;在层叠式转印系统中,对置的承压辊5直径≤凹版印刷版辊8直径。
所述承压辊5为金属辊,或表面包覆橡胶的金属辊;表面橡胶邵氏硬度为90度,金属辊通过内置于空腔的电热棒加热油液,从而能将中心辊温度升温到30-150℃。
实施例2层叠式印刷系统与梁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的印花生产。
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以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为转印暂载体,层叠式印刷系统与梁式转印系统分布在机架13上组成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具体而言,该设备由主机架13,2-8个印刷单元,2-8个轧辊转印单元,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毯带张紧装置3,毯带纠偏装置11,毯带清洗装置10,承压辊5,无缝环形毯带16,毯带驱动辊17,红外干燥器7,和织物整纬装置2等机构组成。
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实施例1相同。
在梁式转印系统中,所述转印单元由加压辊15,承压辊5,和无缝环形毯带16组成;无缝环形毯带16包覆承压辊5一侧,待印织物1进入承印了印花图案的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和无缝环形毯带16之间的转印区域,通过增压气缸14驱动加压辊15向承压辊5施加压力,待印织物1依次经过2-8个转印单元的施压后,印花图案由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转移到待印织物1上。
所述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和无缝环形毯带16与实施例1相同。
所述转印单元的加压辊15和承压辊5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卧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的印花生产。
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以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为转印暂载体,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卧式转印系统分布在机架13上组成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具体而言,该设备由主机架13,2-8个印刷单元,2-8个轧辊转印单元,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毯带张紧装置3,毯带纠偏装置11,毯带清洗装置10,承压辊5,无缝环形毯带16,毯带驱动辊17,红外干燥器7,和织物整纬装置2等机构组成。
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实施例1相同。
在卧式转印系统中,所述转印单元由加压辊15,承压辊5,和无缝环形毯带16组成;无缝环形毯带16包覆承压辊5一侧,待印织物1进入承印了印花图案的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和无缝环形毯带16之间的转印区域,通过增压气缸14驱动加压辊15向承压辊5施加压力,待印织物1依次经过2-8个转印单元的施压后,印花图案由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转移到待印织物1上。
所述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和无缝环形毯带16与实施例1相同。
所述转印单元的加压辊15和承压辊5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卧式印刷系统与卧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的印花生产。
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以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为转印暂载体,卧式印刷系统与卧式转印系统分布在机架13两端组成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具体而言,该设备由主机架13,2-8个印刷单元,2-8个轧辊转印单元,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毯带张紧装置3,毯带纠偏装置11,毯带清洗装置10,承压辊5,无缝环形毯带16,毯带驱动辊17,红外干燥器7,和织物整纬装置2等机构组成。
在卧式印刷系统中,所述印刷单元采用的印刷版辊为凹版印刷版辊8,印刷版辊配套封闭式刮刀9,印刷版辊通过伺服电机同步,承压辊5与凹版印刷版辊8水平对置;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作为转印暂载体穿过承压辊5与凹版印刷版辊8之间,依次经过2-8个印刷单元的印刷,承印印花图案;各印刷单元之间安装红外干燥器7。
所述卧式转印系统与实施例3相同。
所述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和无缝环形毯带16与实施例1相同。
所述转印单元的加压辊15和承压辊5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卫星式印刷系统与卫星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的印花生产。
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以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为转印暂载体,卫星式印刷系统与卫星式转印系统分布在机架13两端组成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具体而言,该设备由主机架13,2-8个印刷单元,2-8个轧辊转印单元,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毯带张紧装置3,毯带纠偏装置11,毯带清洗装置10,承压辊18,红外干燥器7,和织物整纬装置2等机构组成。
在卫星式印刷系统中,所述印刷单元采用的印刷版辊为凹版印刷版辊8,印刷版辊配套封闭式刮刀9,印刷版辊通过伺服电机同步,凹版印刷版辊8以承压辊18为中心,环绕承压辊18圆周表面;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作为转印暂载体穿过承压辊18与凹版印刷版辊8之间,依次经过2-8个印刷单元的印刷,承印印花图案;各印刷单元之间安装红外干燥器7。
在卫星式转印系统中,所述转印单元由加压辊15,承压辊18组成;通过增压气缸14驱动加压辊15向承压辊18施加压力,承印了印花图案的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和待印织物1贴合后穿过加压辊15和承压辊18之间,待印织物1位于承压辊18和无缝环形印转毯带之间,依次经过2-8个转印单元的施压,印花图案由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转移到待印织物1上。
所述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与实施例1相同。
所述印刷单元的凹版印刷版辊8为铬制印刷辊,直径为100-400mm,承压辊18直径为600-1600mm。
所述转印单元的加压辊15,直径为100-400mm,其底辊为夹层式无缝钢辊,内里配备导热油加热器,加热温度为室温~250℃,辊筒表面包覆无缝橡胶,表面邵氏硬度为90~100度;在卫星式转印系统中,承压辊18直径为600-1600mm。
所述承压辊18为表面包覆橡胶且空腔注油的金属辊,表面橡胶邵氏硬度为90度,金属辊通过内置于空腔的电热棒加热油液,从而能将中心辊温度升温到30-150℃。
实施例6卫星式印刷系统与层叠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的印花生产。
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以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为转印暂载体,卫星式印刷系统与层叠式转印系统分布在机架13两端组成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具体而言,该设备由主机架13,2-8个印刷单元,2-8个轧辊转印单元,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毯带张紧装置3,毯带纠偏装置11,毯带清洗装置10,承压辊5,无缝环形毯带16,毯带驱动辊17,红外干燥器7,和织物整纬装置2等机构组成。
所述卫星式印刷系统与实施例5相同。
所述层叠式转印系统与实施例1相同。
所述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和无缝环形毯带16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卫星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的印花生产。
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以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为转印暂载体,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卫星式转印系统分布在机架13两端组成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具体而言,该设备由主机架13,2-8个印刷单元,2-8个轧辊转印单元,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毯带张紧装置3,毯带纠偏装置11,毯带清洗装置10,承压辊5,承压辊18,红外干燥器7,和织物整纬装置2等机构组成。
所述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实施例1相同。
所述卫星式转印系统与实施例5相同。
所述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与实施例1相同。
Claims (8)
1.一种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其特征是:
所述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以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为转印暂载体,印刷单元和转印单元以层叠方式,或梁式,或卧式,或卫星式分布在机架(13)上,构成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层叠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层叠式印刷系统与梁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卧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卧式印刷系统与卧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卫星式印刷系统与卫星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卫星式印刷系统与层叠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或层叠式印刷系统与卫星式转印系统组成的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所述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由主机架(13),2-8个印刷单元,2-8个转印单元,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毯带张紧装置(3),毯带纠偏装置(11),毯带清洗装置(10),承压辊(5),无缝环形毯带(16),毯带驱动辊(17),红外干燥器(7),和织物整纬装置(2)机构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其特征是:
在层叠式,或卧式印刷系统中,所述印刷单元采用的印刷版辊为凹版印刷版辊(8),印刷版辊配套封闭式刮刀(9),印刷版辊通过伺服电机同步,承压辊(5)与凹版印刷版辊(8)水平对置;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作为转印暂载体穿过承压辊(5)与凹版印刷版辊(8)之间,依次经过2-8个印刷单元的印刷,承印印花图案;各印刷单元之间安装红外干燥器(7);
在卫星式印刷系统中,所述印刷单元采用的印刷版辊为凹版印刷版辊(8),印刷版辊配套封闭式刮刀(9),印刷版辊通过伺服电机同步,凹版印刷版辊(8)以承压辊(18)为中心,环绕承压辊(18)圆周表面;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作为转印暂载体穿过承压辊(18)与凹版印刷版辊(8)之间,依次经过2-8个印刷单元的印刷,承印印花图案;各印刷单元之间安装红外干燥器(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其特征是:
在层叠式,或梁式,或卧式转印系统中,所述转印单元由加压辊(15),承压辊(5),和无缝环形毯带(16)组成;无缝环形毯带(16)包覆承压辊(5)一侧,由毯带驱动辊(17)驱动,待印织物(1)进入承印了印花图案的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和无缝环形毯带(16)之间的转印区域,通过增压气缸(14)驱动加压辊(15)向承压辊(5)施加压力,待印织物(1)依次经过2-8个转印单元的施压后,印花图案由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转移到待印织物(1)上;
在卫星式转印系统中,所述转印单元由加压辊(15),承压辊(18)组成;通过增压气缸(14)驱动加压辊(15)向承压辊(18)施加压力,承印了印花图案的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和待印织物(1)贴合后穿过加压辊(15)和承压辊(18)之间,待印织物(1)位于承压辊(18)和无缝环形印转毯带之间,依次经过2-8个转印单元的施压,印花图案由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转移到待印织物(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其特征是:
所述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通过毯带张紧装置(3)控制张力,通过毯带纠偏装置(11)纠偏;经过转印单元完成转印后的无缝环形印转毯带(4)通过毯带清洗装置(10)清洗,并经红外干燥器(7)烘干后,再重新进入印刷单元,从而实现连续生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其特征是:
所述环形无缝毯带为天然橡胶毯带或丁苯橡胶毯带,表面邵氏硬度为85~10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其特征是:
所述印刷单元的凹版印刷版辊(8)为铬制印刷辊,直径为100-400mm,在层叠式,或卧式印刷系统中,对置的承压辊(5)直径凹版印刷版辊(8)直径,在卫星式印刷系统中,承压辊(18)直径为600-16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其特征是:
所述转印单元的加压辊(15),直径为100-400mm,其底辊为夹层式无缝钢辊,内里配备导热油加热器,加热温度为室温~250℃,辊筒表面包覆无缝橡胶,表面邵氏硬度为90~100度;在层叠式,或梁式,或卧式转印系统中,对置的承压辊(5)直径凹版印刷版辊(8)直径;在卫星式转印系统中,承压辊(18)直径为600-16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其特征是:
所述承压辊(5)为金属辊,或表面包覆橡胶的金属辊;所述承压辊(18)为表面包覆橡胶且空腔注油的金属辊,表面橡胶邵氏硬度为90度,金属辊通过内置于空腔的电热棒加热油液,从而能将承压辊(18)温度升温到30-15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19014.1U CN205112632U (zh) | 2015-08-17 | 2015-08-17 | 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19014.1U CN205112632U (zh) | 2015-08-17 | 2015-08-17 | 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12632U true CN205112632U (zh) | 2016-03-30 |
Family
ID=55568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19014.1U Active CN205112632U (zh) | 2015-08-17 | 2015-08-17 | 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12632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50673A (zh) * | 2015-08-17 | 2015-12-16 | 长胜纺织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 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 |
CN108342914A (zh) * | 2017-01-23 | 2018-07-31 | 长胜纺织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 转移染色方法 |
CN108790385A (zh) * | 2017-07-03 | 2018-11-13 | 广州市富元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 一种染色机器及其工艺流程 |
-
2015
- 2015-08-17 CN CN201520619014.1U patent/CN20511263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50673A (zh) * | 2015-08-17 | 2015-12-16 | 长胜纺织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 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 |
CN108342914A (zh) * | 2017-01-23 | 2018-07-31 | 长胜纺织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 转移染色方法 |
CN108790385A (zh) * | 2017-07-03 | 2018-11-13 | 广州市富元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 一种染色机器及其工艺流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58968A (zh) | 一种转印和直印两用印花设备 | |
CN105150673A (zh) | 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 | |
CN205112630U (zh) | 一种转印和直印两用印花设备 | |
CN205112632U (zh) | 印转联合一体转移印花设备 | |
KR101916312B1 (ko) | 실크 스크린 인쇄장치와 디지털 잉크젯 프린터가 결합된 컬러 도장강판 제조장치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컬러 도장강판 | |
CN205416711U (zh) | 一种织物转移印花装置 | |
CN102501658B (zh) | 地板印刷压纹同步套印工艺 | |
US20090304946A1 (en) |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multistage adhesive applying and multicolor flocking, and apparatus specifically designed therefor | |
CN104260573A (zh) | 一种纺织面料的转移印花定位烫金工艺方法 | |
CN103921540A (zh) | 一种橡胶导带多套色辊筒印花机 | |
KR200388051Y1 (ko) | 원단 다기능 복합 후가공기 | |
CN101982319A (zh) | 一种多色接线丝网印刷工艺及其设备 | |
CN100381294C (zh) | 一种升华印刷的工艺方法及卫星式升华印刷机 | |
CN102785466B (zh) | 一种柔版滚筒式转移印花系统及印花方法 | |
CN106926574A (zh) | 毯带式纺织品印花机 | |
CN207496220U (zh) | 一种无纸数码转印喷绘机 | |
CN205380985U (zh) | 一种织物转移印花装置 | |
CN205326489U (zh) | 纺织品印花机 | |
CN208006458U (zh) | 一种线路板双面文字印刷装置 | |
CN206999883U (zh) | 一种新型印花机 | |
CN202271651U (zh) | 烫印上光一体机 | |
WO2018133257A1 (zh) | 印花部套装置 | |
WO2018133255A1 (zh) | 转移染色设备 | |
CN203401786U (zh) | 一种石头纸墙壁纸立式圆网印刷机 | |
CN105583132B (zh) | 数码植绒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