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44520U - 公交车 - Google Patents
公交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44520U CN205044520U CN201520726677.3U CN201520726677U CN205044520U CN 205044520 U CN205044520 U CN 205044520U CN 201520726677 U CN201520726677 U CN 201520726677U CN 205044520 U CN205044520 U CN 2050445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device
- front wheel
- bus
- engine
- driving eng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交车,包括车身、前轮装置、后轮装置、发动机及变速总成,变速总成的输入端与发动机连接,车身为承载式车身,前轮装置和后轮装置均为独立悬挂装置,发动机为排量不大于2L的柴油发动机,变速总成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前轮装置连接。由于变速总成与前轮装置连接,有效地缩短了传动轴的长度,避免传递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多的情况,且通过将公交车设为前置前驱装置,避免传动轴设置在前轮装置和后轮装置之间的情况。由于车身为承载式车身,且前轮装置和后轮装置均为独立悬挂装置,有效地降低了车身的高度,便于行人上下车。由于发动机的排量为不大于2L的柴油发动机,发动机的排量较小,降低了公交车的运输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交车。
背景技术
公交车作为运输乘客的交通工具,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为在城市道路上循固定路线,有或者无固定班次时刻,承载旅客出行的机动车辆。
如图1所示,传统的公交车包括车身、前轮装置01、后轮装置02、发动机03和变速总成,其中,变速总成包括变速器04及与变速器04连接的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总成05,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总成05与后轮装置02连接。发动机03为大排量发动机,车身为非承载式车身,前轮装置01和后轮装置02均为非独立悬挂装置。当公交车运行时,发动机工作,带动变速总成工作,进而驱动后轮装置02工作,前轮装置01在车身的作用下运动。
然而,由于变速总成与后轮装置02连接,需要在车身下方使用较长的传动轴使得变速总成与后轮装置02连接,且车身为非承载式车身,前轮装置01和后轮装置02均为非独立悬挂装置,导致公交车底盘较高,行人进入车体需要多个台阶,不便于行人上下车。另一方面,发动机为排量较大的柴油发动机,耗油量大,运输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在便于行人上下车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交车,以便于行人上下车,降低运输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交车,包括车身、前轮装置、后轮装置、发动机及变速总成,所述变速总成的输入端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车身为承载式车身,所述前轮装置和所述后轮装置均为独立悬挂装置,所述发动机为排量不大于2L的柴油发动机,所述变速总成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所述前轮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发动机的最高转速不小于4000转/分。
优选的,变速总成包括变速器及与所述变速器连接的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总成,所述变速器输入端与所述发动机输出端连接,所述变速器输出端与所述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总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减速器和所述差速器总成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前轮装置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公交车包括车身、前轮装置、后轮装置、发动机及变速总成,变速总成的输入端与发动机连接,车身为承载式车身,前轮装置和后轮装置均为独立悬挂装置,发动机为排量不大于2L的柴油发动机,变速总成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前轮装置连接。当公交车运行时,发动机带动变速总成运行,变速总成带动前轮装置的轮胎转动,最后后轮装置的轮胎在车身的作用下转动。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公交车中,由于变速总成与前轮装置连接,有效地缩短了传动轴的长度,避免传递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多的情况,且通过将公交车设为前置前驱装置,避免传动轴设置在前轮装置和后轮装置之间的情况。同时,由于车身为承载式车身,且前轮装置和后轮装置均为独立悬挂装置,有效地降低了车身的高度。另一方面,由于发动机的排量为不大于2L的柴油发动机,发动机的排量较小,降低了公交车的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公交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公交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2中:01-前轮装置、02-后轮装置、03-发动机、04-变速器、05-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总成;
1-前轮装置、2-后轮装置、3-发动机、4-变速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公交车,以便于行人上下车,降低运输成本。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公交车包括车身、前轮装置1、后轮装置2、发动机3及变速总成4,变速总成4的输入端与发动机3连接,车身为承载式车身,前轮装置1和后轮装置2均为独立悬挂装置,发动机3为排量不大于2L的柴油发动机,变速总成4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前轮装置1连接,优选,变速总成4包括变速器及与变速器连接的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总成,变速器输入端与发动机3输出端连接,变速器输出端与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总成的输入端连接,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总成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前轮装置1连接。优选的,发动机3的最高转速不小于4000转/分,由于发动机3的转速较高,可以在同等排汽车中产生更大的马力,当然,在根据实际路况,也可以选择转速低于4000转/分的发动机3。优选,该公交车为小型公交车,车身内坐位优选为20个至30个。
当公交车运行时,发动机3带动变速总成4运行,变速总成4带动前轮装置1的轮胎转动,最后后轮装置2的轮胎在车身的作用下转动。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公交车中,由于变速总成4与前轮装置1连接,有效地缩短了传动轴的长度,避免传递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多的情况,且通过将公交车设为前置前驱装置,避免传动轴设置在前轮装置1和后轮装置2之间的情况。同时,由于车身为承载式车身,且前轮装置1和后轮装置2均为独立悬挂装置,有效地降低了车身的高度。另一方面,由于发动机3的排量为不大于2L的柴油发动机,发动机3的排量较小,降低了公交车的运输成本。整车实现一级踏板和较低的整备质量;同时,传动轴较短,提升了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发动机3位于前机舱,有效减少传递到车厢内的发动机噪声。先进的乘用车发动机3确保车辆动力性能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性好、质量轻、升功率高、噪声小的目标,填补了国内小型迷你公交车型的一个空白,成为深受用户和乘客喜爱的一款公交车。
公交车主要应用于大型城市支线公交和县城等小城市公交,其使用路况较好,对爬坡性能和超车加速性能没有太大要求,主要需求为经济性、起步能力和低速起步加速能力。根据使用需要,在匹配中采用大的一档速比满足起步和起步加速要求,其余匹配中趋向经济性能,从而合理解决动力性与经济性的矛盾体。结合整车质量轻和发动油耗低的特点,实现了整车低油耗的设计目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公交车,包括车身、前轮装置(1)、后轮装置(2)、发动机(3)及变速总成(4),所述变速总成(4)的输入端与所述发动机(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为承载式车身,所述前轮装置(1)和所述后轮装置(2)均为独立悬挂装置,所述发动机(3)为排量不大于2L的柴油发动机,所述变速总成(4)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所述前轮装置(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3)的最高转速不小于4000转/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总成(4)包括变速器及与所述变速器连接的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总成,所述变速器输入端与所述发动机(3)输出端连接,所述变速器输出端与所述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总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减速器和所述差速器总成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前轮装置(1)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26677.3U CN205044520U (zh) | 2015-09-16 | 2015-09-16 | 公交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26677.3U CN205044520U (zh) | 2015-09-16 | 2015-09-16 | 公交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44520U true CN205044520U (zh) | 2016-02-24 |
Family
ID=55338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26677.3U Active CN205044520U (zh) | 2015-09-16 | 2015-09-16 | 公交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44520U (zh) |
-
2015
- 2015-09-16 CN CN201520726677.3U patent/CN2050445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41123A (zh) | 城市公交车用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 |
CN105599584A (zh) | 一种多电机-轻混双轴驱动耦合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 |
CN106560336A (zh) | 双电机多模复合前驱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 |
CN106015505A (zh) | 一种复合型液力传动器以及起动器 | |
CN104589994A (zh) | 一种三轴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 |
CN107869562A (zh) | 一种复合型双泵轮液力变矩器 | |
CN101323327B (zh) | 用于类菱形越野车的四轮驱动系统 | |
CN101380888A (zh) | 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驱动方式及装置 | |
CN105691181A (zh) | 一种在变速箱输出轴增加驱动电机的bsg混合动力系统 | |
KR101093897B1 (ko) | 카멜레온 하이브리드카 및 그 구동방법 | |
CN205044520U (zh) | 公交车 | |
CN205736910U (zh) | 一种用于乘用轿车的混合动力变速箱 | |
CN207630967U (zh) | 一种中后桥组合驱动装置 | |
CN201300726Y (zh) | 电动四轮驱动车动力系统 | |
CN208602300U (zh) | 一种带驻车制动器的集成式不同功率双电机驱动桥 | |
CN104776175A (zh) | 一种电动车离心式三档自动变速器 | |
CN202016397U (zh) | 重型汽车串联式驱动桥节能装置 | |
JP3152864U (ja) | 自動車の省エネルギーのペア駆動伝動装置 | |
CN203937510U (zh)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 | |
CN204136778U (zh) | 一种电动车的传动系统 | |
CN108749551A (zh) | 新能源汽车四驱混合动力控制系统 | |
CN204870527U (zh) | 一种车辆及其混合动力系统 | |
KR20130020517A (ko) | 카멜레온 하이브리드카 | |
CN202686363U (zh) |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双动力传动系统 | |
CN104455297B (zh) | 一种复合行星齿轮传动的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